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设计洪水、设计潮位及水位~流量关系

合集下载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1、1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

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与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

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与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水文特征- 1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

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

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

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

珠江三角洲天河水文站水位过程预报方案初探

珠江三角洲天河水文站水位过程预报方案初探

珠江三角洲天河水文站水位过程预报方案初探卢康明;吴伟强【摘要】结合感潮河段水流运动特点,基于相关原理和潮汐调和分析法,提出了天河水文站水位过程预报方案.应用近年水文资料验证,该方案对潮汐影响为主的水位过程适应性较好,洪水期间短期预报结果优良,可为日常防汛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水位预报;感潮河段;天河水文站;潮汐调和分析【作者】卢康明;吴伟强【作者单位】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广东广州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8+.1珠江三角洲地处珠江流域东南沿海,是我国华南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三角洲洪水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威胁逐渐加大,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显。

然而,受河网水流时空变化复杂程度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感潮河段的洪水预报精度较差,尚未能够满足日常防汛工作的要求。

天河水文站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控制站,历史资料完备,报汛质量优良,具备开展实时预报的条件。

从感潮河段的水流特点出发,基于相关原理和调和分析方法,尝试一种同时适用于洪水期和枯水期的天河站水位过程预报方案。

1 天河站水文特性天河水文站位于广东江门的西海水道,上承西江干流水道,下接磨刀门水道,见图1。

西海水道属感潮河段,是潮流往复区,在珠江三角洲西四口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涨潮和落潮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段水流方向随之发生改变。

即使在同一断面,如天河水文站,断面流速分布和流量也会因潮位高低表现出复杂的变化规律。

另一方面,珠江流域进入汛期(6—9月)后,上游西、北江洪水通过西海水道,若恰逢珠江口天文大潮或遭遇风暴潮顶托,天河站容易出现峰高量大的洪水过程,如“05·6”洪水[1]。

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形对河网水流也存在一定影响,产流系数变化快、相邻河道汇流方向不统一造成三角洲地区降雨径流关系不明显。

水文学第4章 设计洪峰流量与水位

水文学第4章  设计洪峰流量与水位

(2)连序样本和不连序样本

特大洪水:
比一般洪水大得多;无定 量限制;重现期需考证。

调查、考证 到的历史洪水一 般就是 特大洪水。
某站 :n年内有连续的实测记录,其中Q3是实测资料内 特大洪水。
考证、调查到 N年 中有3次特大洪水Ql、Q2及Q4,则在 N年中,只有n+3次洪峰流量值,称 N 年样本为 不连序样 本,资料在排序上有空位。
一般洪水(n项中除去l 项特大值)的经验频率:
m pm n 1 m l 1, l 2,...... n
m为一般洪水在n中的排序。
即考证期、调查期、实测期单独应用公式计算。
考证期、调查期、实测期 特大洪水 用以下公式计算:
M pM N 1 M 1,2,...... a
M为特大洪大在 N中 的排序。
在频率格纸上点绘经验频率点子,然后进行配线。
例 4-1



实测n=33年,1972-1935+1-5=33年,Q1949为特大洪水; 调查N1=70年,Q1921、Q1949、Q1903为特大洪水,没有漏 掉比Q1903 更大的洪水; 考证N2=141年、Q1867、Q1852、Q1832为特大洪水、小于 Q1921的无法查清。
特大洪水处理: 不连序样本其经验频 率及统计参数的计算。
(3) 考虑特大洪水时 经验频率的计算

考虑特大洪水后 采用将 特大洪水的经 验频率 与 一般洪水的经验频率 分别 计算的方法。
考证及实测(包括空位)的总年数: N 2 年 调查及实测(包括空位)的总年数: N 1 年 连续实测期 : n年 特大洪水: a 次 (例: a=4) 实测特大洪水; l 次 (例: l =1) 历史特大洪水: a-l次(例: a-l =4-1=3)

水位—流量关系的定线方法和技巧

水位—流量关系的定线方法和技巧

水位—流量关系的定线方法与技巧河道流量资料整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编制实测流量成果表和实测大断面成果表;2.绘制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3.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和检验;4.数据整理;5.整编逐日平均流量表及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6.绘制逐时或逐日平均流量过程线;7.单站合理性检查;8.编制河道流量资料整编说明书。

流量资料整编工作主要包括以上内容,这也是在没有实现水位—流量关系应用软件定线前,进行流量资料整编必须要做好的主要环节。

并且这些环节在进行过程中是相互关联,交叉进行的。

在应用南方片整汇编软件进行资料整编后,绘制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和检验、数据整理都有程序完成。

经转换和入库,就可自动完成流量资料整编的数据加工、数据输入、整编计算、合理性检查和成果输出等众多环节。

所以说,南方片整汇编软件的应用是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的一次质的飞跃。

流量资料整编工作的主要有以上8个步骤。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在进行流量资料整编前:1、要认真学习该站的《水文测验任务书》,熟悉了解该站的测站特性、测验方法及高、中、低水位级的划分标准。

2、了解当年的水情及洪水过程,了解是否发生特殊水情,了解是否有特殊的测验要求。

3、在了解的基础上,作为负责初制的人,一定要认真审查单次流量资料,在确定单次流量资料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再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实测流量成果表和实测大断面成果表正确,确保定线的正确性。

在编制完实测流量成果表和实测大断面成果表后,就可以要着手进行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的绘制、定线工作。

在讲这个内容之前,先谈谈水位流量关系,受我所接触的限制,在这里我主要讲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

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总的来讲可分为两种,即稳定和不稳定。

稳定的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测站控制和河槽控制较好的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即同一水位只有一个流量。

其关系是单一曲线,并能满足曼宁公式:式中:Q——流量sm/3A——断面面积2mm/V——断面平均流速sn——河床糙率无量纲R——水力半径mS——水面比降这一类型的水位流量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测站控制较好,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的因素随水位变化,保持稳定。

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设想洪水设想潮位及水位~流量关系

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设想洪水设想潮位及水位~流量关系

2.1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2.1.1 暴雨特性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多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水汽丰沛,暴雨频繁。

由于流域广阔,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地面高程差异较大,地形、地貌变化复杂,气候及降雨、暴雨量级的差异和沿程变化极为明显。

1)暴雨时程分布流域暴雨主要由地面冷锋或静止锋、高空切变线、低涡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形成,强度大、次数多、历时长。

暴雨多出现在4月~10月(约占全年暴雨次数的58.0%),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也多出现在此期间。

一次流域性的暴雨过程一般历时7天左右,而雨量主要集中在3天,3天雨量占7天雨量的80%~85%、暴雨中心地区可达90%。

2)暴雨空间分布暴雨空间分布差别明显,雨量通常由东向西递减,一般山地降水多,平原河谷降水少,降水高值区多分布在较大山脉的迎风坡。

一年中日雨量在50mm以上的天数,东江、北江中下游平均为9天~13天,桂北和桂南为4天~8天,滇、黔为2天~5天,滇东南为1天~2天。

3)暴雨强度暴雨强度的地区分布一般是沿海大、内陆小,东部大、西部小。

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流域暴雨的强度、历时皆居于全国各大流域的前列。

绝大部分地区的24小时暴雨极值都在200mm以上,暴雨高值区最大24小时雨量可达600mm以上,最大3天降雨量可超过1000mm。

如柳江“96.7”大暴雨,其中心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779mm(再老站),最大3天降雨量达1336mm。

2.1.2 洪水特性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按其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流域性洪水和地区性洪水。

流域性洪水主要由大面积、连续的暴雨形成,洪水量级及影响区域较大,如珠江流域的1915年洪水和1994年洪水等。

地区性洪水由局部性暴雨形成,暴雨持续时间短,笼罩面积较小,相应洪水具有峰高、历时短的特点,破坏性较大,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如1988年8月的柳江洪水、1982年5月的北江洪水等。

流域洪水的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多集中在4月~10月,根据形成暴雨洪水的天气系统的差异,可将洪水期分为前汛期(4月~7月)和后汛期(7月底~10月)。

珠江三角洲主要测站设计潮位变化趋势及复核成果

珠江三角洲主要测站设计潮位变化趋势及复核成果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和珠 江三 角洲经济社会 的飞速发展 ,
频繁的人类活动改变 了流域 的下 垫面条件 , 加之河 口自然延 伸, 河床 自然演变等因素 , 越来越 多研 究表 明 , 珠 江河 口地 区
的洪潮水位呈现上 升趋势 。范锦春 估算 西江 干流 由于河 口延伸及筑堤影 响洪水位 抬升 的年平均 值为 0 . 3 c m。沈汉 垄等 认为珠江河 口每年 向外延伸 8 0~1 3 0 i n , 加之 地面沉 降、 联 围筑 闸 、 河道 淤积 等 因素 影响 ,洪 潮水 位 的变化 将呈 上升趋势 。同样根 据实 测资料 统计 成果 , 近2 0年 口门站平 均高低潮位和年最 高潮位 等特 征潮 位均较 以前 呈现 不断抬 升的趋势 。尤其 2 0世纪 9 0年 代 以来 , 极 端天 气频 发 、 风暴
作者简介 : 林焕新 , 男, 广东揭阳人 , 从 事防洪规划及 河口规划工作 。
4l
2 . 1 重现期考证
由于 珠 江 三 角 洲 河 口区 受 风暴 潮 影 响 较 大 , 河 口站 会 出
认定是 2 0世 纪 以来 。
c )根 据《 珠 江志》、 《 广东 省水旱 风灾 害》 和《 广东 省 自 然灾害史料》 等资料及 钱王骋 , 广东省历史 风暴潮 灾害有 记载 的时间始于公元 7 9 8年 , 珠 江河 口历史重大 风暴 潮灾害 年份 主要 记 载在 广 州地 区, 集 中发生 在 1 9世 纪 中后 期 的 1 8 4 8 、 1 8 6 2和 1 8 7 4年。从历史 文献记 载来看 , 仅 1 8 6 2年珠 江 口一次风暴潮灾害死亡人数 8万余 人 , 但 由于建 国以来 的 海 堤建设 、 台风灾害的预报预警和 防灾措施 大幅降低 了人员 的伤亡 , 仅靠文字描述及灾 害对 比也难 以对 历史风暴潮与实 测 系列 的“ 0 8 1 4 ” 号 台风最大风暴潮的潮位大小进行排 序 , 因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建设项目水源论证方法浅析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建设项目水源论证方法浅析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建设项目水源论证方法浅析李兴拼;陈可飞;邱凌辉【摘要】水源论证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项目水源条件适应性和保障性基础.针对目前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量论证常用的分流比估算法和珠江三角洲一位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并就两种方法的上边界条件提出新的见解,即应当以考虑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后的流量成果作为上游流量边界.为以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建设项目水源论证工作提供参考,促进水源论证的科学性.【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6(037)009【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建设项目;水源论证;珠江三角洲【作者】李兴拼;陈可飞;邱凌辉【作者单位】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水资源论证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的重要环节[1]。

根据SL322—201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建设项目水源论证包括地表水水源论证和地下水水源论证2种。

地表水源论证是根据已有的相关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成果和相关资料,结合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论证现状与规划水平年分析论证范围内的来水量、用水量、地表水可供水量、非常规水可利用量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等。

地表水源论证应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区域用水资料和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成果,计算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来水量。

①缺乏长系列水文资料时,可以利用水位流量关系、流量相关关系、降雨径流关系以及类比法等插补延长资料系列;②当取水断面上下游均无水文站控制时,可采用流域水文模型、径流系数、地区综合和等值线图等方法推求来水量,对于无资料区域来讲,可采用类比法推求来水量;③对于水资源丰沛地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5 %)或项目取水量占取水水源可供水量的比例较小(< 5 %)的地区,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的计算可适当简化;④对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在现状水平年来水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论证范围规划水平年用水量的情况,计算来水量[2]。

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设计洪水、设计潮位及水位~流量关系

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设计洪水、设计潮位及水位~流量关系

2.1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2.1.1 暴雨特性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多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水汽丰沛,暴雨频繁。

由于流域广阔,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地面高程差异较大,地形、地貌变化复杂,气候及降雨、暴雨量级的差异和沿程变化极为明显。

1)暴雨时程分布流域暴雨主要由地面冷锋或静止锋、高空切变线、低涡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形成,强度大、次数多、历时长。

暴雨多出现在4月~10月(约占全年暴雨次数的58.0%),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也多出现在此期间。

一次流域性的暴雨过程一般历时7天左右,而雨量主要集中在3天,3天雨量占7天雨量的80%~85%、暴雨中心地区可达90%。

2)暴雨空间分布暴雨空间分布差别明显,雨量通常由东向西递减,一般山地降水多,平原河谷降水少,降水高值区多分布在较大山脉的迎风坡。

一年中日雨量在50mm以上的天数,东江、北江中下游平均为9天~13天,桂北和桂南为4天~8天,滇、黔为2天~5天,滇东南为1天~2天。

3)暴雨强度暴雨强度的地区分布一般是沿海大、内陆小,东部大、西部小。

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流域暴雨的强度、历时皆居于全国各大流域的前列。

绝大部分地区的24小时暴雨极值都在200mm以上,暴雨高值区最大24小时雨量可达600mm以上,最大3天降雨量可超过1000mm。

如柳江“96.7”大暴雨,其中心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779mm(再老站),最大3天降雨量达1336mm。

2.1.2 洪水特性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按其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流域性洪水和地区性洪水。

流域性洪水主要由大面积、连续的暴雨形成,洪水量级及影响区域较大,如珠江流域的1915年洪水和1994年洪水等。

地区性洪水由局部性暴雨形成,暴雨持续时间短,笼罩面积较小,相应洪水具有峰高、历时短的特点,破坏性较大,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如1988年8月的柳江洪水、1982年5月的北江洪水等。

流域洪水的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多集中在4月~10月,根据形成暴雨洪水的天气系统的差异,可将洪水期分为前汛期(4月~7月)和后汛期(7月底~10月)。

珠江流域水文特征

珠江流域水文特征

珠江流域水文特征2003-09-18珠江流域位于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

多年平均降雨为1200~2200毫米,全流域平均为1470毫米。

流域降雨分布由东向西逐步减少,降雨量年内分布,汛期4~9月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占全年降雨80%以上。

年际变化不大,但地区分布变化较大,东部高于西部.珠江流域东江中下游,堤防、水库结合的防洪工程系统已初具规模,洪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

西江、北江两江干流和一级重要支流如柳江、郁江、桂江等,未建有能承担流域防洪的水利枢纽,主要江河仍然是依靠堤防防御流域洪水。

西江:西江干流梧州市、支流郁江南宁市分别为全国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梧州市在桂江与浔江的汇合处。

桂江将梧州分为河西区和河东区。

河西区是梧州的新城区,工业较多而集中,建有20年一遇的河西堤。

河东区是市区的老城区,目前未建防洪堤,主要靠采取预报洪水提前搬迁减少洪水损失。

南宁市位于郁江的扈江河段,建有20年一遇的扈江大堤,目前在建百色电站,建成后联合调度,可将南宁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北江北江大堤位于广东省北江下游左岸,是防护着广州市区、佛山市区,以及清远市、南海市、三水县、花县部分城镇的重要堤防。

北江大堤从北江支流大燕水左岸而下,经三水县的芦苞镇、西南镇至南海县的狮山,全长63.34公里。

芦苞涌和西南涌是北江左岸的两条分汊河流,流经广州水道后经黄埔下注狮子洋。

两涌沿岸建有支堤,两涌的上口处分别建有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藉以控制西江、北江流入广州市区的流量。

西江、北江洪水的不同遭遇对北江大堤构成的威胁可以归纳为下述三种情况:、北江下游出现大洪水,西江为常遇洪水时,北江大堤自芦苞以上30公里河段受洪水严重威胁。

b、西江出现大洪水,北江为常遇洪水时,芦苞以下30公里堤段防守吃紧,芦苞以上30公里也受西江洪水顶托影响,洪水历时亦较长。

c、北江、西江两江同时出现大洪水或较大洪水,此时对广州的威胁最为严重。

如1915年西江、北江下游同时发生200年一遇特大洪水。

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讲义

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讲义

五、下一步工作的思路、方向和 管理措施
(一)工作思路、方向
1.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水资源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二)加强计划管理的主要措施
1.重视和加强对计划管理的领导。
2.加强基建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做好项目设 计和项目储备;按基本建设程序上报计划,按批复 的计划实施。
3.强化计划管理的职能。 4.积极推行基本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 制、建设监理制;明确计划管理程序,完善规章制 度,健全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 5.加强信息反馈,做好综合统计工作。
目前珠江流域汛期向我局报汛的站点已达到 238处。
要4
省 界 监 测 断 面
. 水 文 、 水 质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投资效果
1.投资及建设情况

年份
投资 (万元)
建设情况
文 基 2001 160
用于芳村基地建设,水资源监测设备及 水化、泥沙分析室建设, 购置巡测车等。
础 设 施 2002 建 设
合计
用于天河水文站建设,江门水文巡测基 地建设,芳村水文巡测基地建设。目前,除江 200 门水文巡测基地和天河站改建工程正在进行中, 预计年底前全部完工外,上述其它建设项目已 按计划全部完成。
360
水 资
年份
投资 (万元)
建设情况

监验室改造,采样 交通工具。

础 设
2002
100

作为水利部“948”科技引进项目 的配套资金,用于购置该项目的关键设 备。
建 设
合计
437
2.投资效果
三、工作体会

根据集水面积~洪峰流量关系推求设计洪水——以文山地区为例

根据集水面积~洪峰流量关系推求设计洪水——以文山地区为例

根据集水面积~洪峰流量关系推求设计洪水——以文山地区为例胡林凯【摘要】大多涉河建设项目往往需要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根据设计洪峰流量推求设计洪水高度,据此作为确定工程项目规模的主要参数之一.对于有长系列实测径流资料的河流,根据系列资料,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经验频率,以p-Ⅲ型曲线适线,便得到所需的设计洪水.对于无实测资料的地区,有多种方法推求设计洪水.本文根据文山地区12个水文站的系列水文资料,建立集水面积~洪峰流量关系,根据集水面积~洪峰流量关系,拟定出关系线公式.以拟定出的公式,用于推求无资料地区的设计洪峰流量.通过对拟定的公式进行精度评定,评定结果合格,同时通过误差分析,结果相对误差较小,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7(038)008【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设计洪峰流量;曼宁公式;相对误差;确定性系数【作者】胡林凯【作者单位】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文山分局,云南文山6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5水库、电站大坝设计和输水渠道设计,以及河堤挡土墙、跨河桥梁等涉河建设项目设计,均会涉及设计洪峰流量分析计算,以便根据设计洪峰流量,推求设计洪水位,以此作为工程项目规模的的主要设计依据之一。

对于有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河流,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经验频率,以P-Ⅲ型曲线适线,可方便容易地计算出设计洪峰流量,且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对于无资料地区,往往根据综合单位线,结合设计暴雨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或根据经验公式、推理公式等方法分析计算。

实际工作中建设项目位置大多处于无水文资料地区,而对于一般工程项目而言,采取新建水文站开展收集数十年的系列水文资料达到分析设计洪峰流量的目的是不切实际的,故对无资料地区的设计洪峰流量分析计算方法的探究很有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文山地区能满足分析计算要求的12个水文站系列洪水资料,建立集水面积~洪峰流量关系,根据集水面积~洪峰流量关系,拟定关系线公式。

珠江三角洲洪水位重现期变化研究

珠江三角洲洪水位重现期变化研究

珠江三角洲洪水位重现期变化研究诸裕良;周允谦;许陈澄【摘要】针对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大洪水频频发生,洪水重现期发生变化的情况,采用GEV分布模型对珠江三角洲35个潮位站50年左右的极端高水位值进行频率分析.在此基础上将50年左右的时间序列分成若干时间段,通过Monte-Carlo模拟随机方法在每个时间段里建立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以及水位与洪水重现期关系的函数曲线,进一步研究洪水重现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中部腹地洪水重现期水位明显有增大的趋势,而上游以及口门区变化则不大.产生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部地区大规模的挖沙活动对河道及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3(013)033【总页数】9页(P9894-9901,9921)【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洪水重现期;GEV分布;Monte-Carlo模拟【作者】诸裕良;周允谦;许陈澄【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1.1;U61目前设计洪水位的计算主要有两种途径,统计方法(频率分析计算)和水文气象成因推求法。

Van Gelder和 Neykov[1]将参数估计基于 Hosking和 Wallis(1997)[2]线性矩(L-moments)理论的区域频率分析法应用于荷兰北海沿岸极端水位频率分析,后此法被广泛应用于洪水分析。

Wenrui Huang[3]采用GEV(广义极值)分布模型对美国西海岸以及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极端高水位进行计算,得到很好的验证。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国内《水文计算经验汇编》两集[4,5]和《水文统计原理与方法》[6]的出版和有关论文的发表,对水文频率分析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之后,水文频率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愈来愈多。

珠江三角洲洪水就近入海防洪治理方案

珠江三角洲洪水就近入海防洪治理方案

第49卷第3期2021年5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Vol.49No.3May 2021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1.03.00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2605)作者简介:肖洋(1974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㊂E⁃mail:sediment_lab@引用本文:肖洋,王艳,徐辉荣,等.珠江三角洲洪水就近入海防洪治理方案[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3):257⁃264.XIAO Yang,WANG Yan,XU Huirong,et al.Analysis on flood control scheme for flood discharge from nearer rout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J].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1,49(3):257⁃264.珠江三角洲洪水就近入海防洪治理方案肖 洋1,2,王 艳3,徐辉荣3,李志伟1,2,王 鑫3,栾 斌2(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3.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35)摘要:为探索更适应现状行洪格局的新防洪治理方案,基于珠江河网潮流水动力数学模型,在研究现状洪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洪水就近入海治理方案,定量分析方案中就近入海行洪通道疏浚对洪水排泄的影响㊂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西四口门中磨刀门泄流量最大,崖门泄流路径最短;东四口门中,蕉门所承担西北江的泄流量最大,且泄流路径最短㊂洪水就近入海方案实施后,西四口门中崖门泄流量增加,增幅为28.05万m 3,分配比增加0.50%;东四口门中蕉门和虎门泄流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1.10万m 3和15.37万m 3,分配比分别增加0.20%和0.27%,方案达到洪水就近入海的效果㊂研究成果可为珠江三角洲防洪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㊂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数值模拟;防洪治理;行洪格局;洪水就近入海;疏浚中图分类号:TV8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980(2021)03025708Analysis on flood control scheme for flood discharge from nearer rout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XIAO Yang 1,2,WANG Yan 3,XU Huirong 3,LI Zhiwei 1,2,WANG Xin 3,LUAN Bin 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Nanjing 210098,China ;2.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3.Guangdong Hydropower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Guangzhou 510635,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a new flood control scheme adapting to the current flood pattern,the flood control scheme for flood discharge from the nearer route”is proposed based on studying the current flood pattern.The effect of river dredging of nearer route on the flood discharge is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hydrodynamic model for river network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harge of Modaomen is the largest and the discharge path of Yamen is the shortest in the west four estuaries.Jiaomen had the largest discharge,and its discharge path is also the shortest in the east four estuaries.After the channel dredging,the discharge of Yamen which is the one of the west four estuaries increased by 2.805×105m 3,and the distribution ratio increased by 0.50%.The discharge rate of Jiaomen and Humen in the east four estuaries increased by 1.11×105m 3and 1.537×105m 3,with a distribution ratio of 0.20%and 0.27%,respectively.The flood control scheme has achieved the expected effect,which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flood control program.Key words :Pearl River Delta;numerical simulation;flood control;flood pattern;flood discharge from the nearer route;river dredging近几十年来,受强人类活动的影响,珠江三角洲河网水沙特征和河势发生显著改变[1⁃4],行洪格局也不断变化[5⁃7],原有的 西北江分治”和 水沙西南调”防洪治理方案越来越难以适应现状行洪格局,能否探索出新的防洪治理方案,是珠江三角洲防洪规划科学实施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㊂在20世纪50 60年代,为治理珠江三角洲防洪排涝问题,有学者提出了 西北江分治”方案,使排洪能力相对较大的西江承担更多泄洪[8];70 80年代,航运交通对经济的影响愈加显著,而伶仃洋此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西北部口外沙坝和浅滩逐渐向东南扩展,洪奇沥入海口门严重淤积,导致水沙直接从蕉门出口,威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9卷胁伶仃洋深水航道,为此有学者提出 水沙西南调”治理方案以减少伶仃洋淤积,维持广州出海航道稳定[9⁃11]㊂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特别是大规模人为采砂对珠江三角洲河网和伶仃洋的影响[12⁃13],伶仃洋在1989年前以淤积为主,之后以冲刷为主并有持续增大趋势[14⁃15],河网内地形不断发生改变[16], 水沙西南调”防洪治理方案提出的背景已发生改变㊂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行洪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相继发生了 94㊃6” 98㊃6” 05㊃6” 08㊃6” 17㊃7”等大洪水,其中由于滞洪瓶颈河段的存在, 94㊃6” 98㊃6”这2场洪水中腹部发生水位异常壅高现象[17⁃18];经一系列清障措施后, 08㊃6”洪水水位出现整体下降[19],但由于上游河道冲刷所导致的下游比降调平㊁潮汐作用及海平面上升,使出海口附近水位略微升高[20]; 17㊃7”洪水位对比表明三角洲内水位下降,其中马口站最高水位降幅约1m㊂总体而言,行洪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有必要根据现状防洪格局和水沙变化特征,探索新的防洪治理方案以更好适应现状行洪格局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㊂因此,本文利用Delft⁃3D FM 软件建立珠江河网潮流水动力数学模型,在分析现状洪水格局变化基础上,提出 洪水就近入海”防洪治理方案,进一步探讨方案中行洪通道疏浚对洪水排泄的效果㊂1 研究方法1.1 模型建立基于Delft 3D FM 软件,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及南海部分区域二维嵌套定床潮流数学模型(图1),地形数据采用2010年实测地形㊂其中图1(a)为大模型范围,主要为图1(b)小模型提供八大口门潮位序列㊂模型网格采用四边形网格与三角形网格结合,主河道区使用四边形网格,在水系连接处和河宽变化较大处使用三角形网格过渡㊂图1 全区域网格及局部示意图Fig.1 Global area grid and local schematic diagram1.2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经率定,河网区域内糙率取值范围为0.020~0.035,外海区域糙率取值范围为0.020~0.030㊂采用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7月21日洪季实测数据和2016年11月10日至2017年3月1日枯季实测数据,表1 水文测站洪枯季验证系数Table 1 Validated coefficients of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flood season and dry season 洪枯季潮位验证系数流量验证系数平均Nash 系数平均最高潮位偏差/m 平均最低潮位偏差/m 平均Nash 系数百分比误差/%枯季0.80-0.010.080.71 2.87洪季0.890.09-0.020.7213.83对河网内共20个水文测站进行洪枯季潮位验证,其中12个水文测站同时进行洪枯季流速验证,对12个断面进行洪枯季大㊁小潮的流量验证㊂鉴于篇幅,仅展示部分控制站的潮位㊁流量验证结果(如图2~5所示),洪枯季的各水文测站平均潮位㊁流量验证系数见表1㊂852第3期肖 洋,等 珠江三角洲洪水就近入海防洪治理方案图2 主要控制站枯季潮位验证Fig.2 Tidal level verification of main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dryseason图3 主要控制站洪季潮位验证Fig.3 Tidal level verification of main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floodseason图4 主要控制站枯季流量验证Fig.4 Discharge verification of main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dryseason图5 主要控制站洪季流量验证Fig.5 Discharge verification of main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flood season952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9卷 通过对洪季和枯季两种边界情况下各潮位站点的潮位值和流量值的验证结果,大部分站点最高最低潮位偏差在0.1m 以内,大部分断面流量偏差在10%以内,流速,憩流时间和最大流速出现时间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流速过程线形态基本一致,模型验证满足‘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21]要求㊂2 珠江三角洲现状行洪格局珠江三角洲的防洪体系主要由上游水库和三角洲堤防组成㊂模型采用 05㊃6”洪水作为边界条件,计算时段为2016年6月16日至7月2日,历时17d,计算的珠江三角洲泄洪路径见图6,由图6可见,西北江来流分别在思贤滘㊁勒流及板沙尾节点从上至下进行了3次交汇,西江洪水主要通过西海水道下泄至崖门㊁虎门㊁鸡啼门及磨刀门,通过东海水道下泄至横门㊁洪奇门及蕉门;北江洪水主要通过顺德水道下泄至洪奇门和蕉门,通过东平水道下泄至虎门㊂西四口门中磨刀门的泄流量远大于其他三口门,为92.31亿m 3,占总泄流量的28.64%;崖门泄流路径最短,但泄流量最小,为9.81亿m 3,占总泄流量的3.25%㊂东四口门中,横门仅承担来自西江的泄流量,为25.37亿m 3,占总泄流量的7.87%;洪奇门和蕉门同时承担西㊁北两江泄流量,分别为34.66亿m 3㊁65.31亿m 3,占总泄流量的10.75%㊁20.26%,其中蕉门北泄流路径最短;虎门总泄流量为70.93亿m 3,其中北江泄流量占77.8%㊂图7为 05㊃6”洪水下实测最高水位与现状地形下同样发生 05㊃6”洪水的最高水位差值分布(现状地形下水位-实测水位),图中蓝色为负值,表示下降;红色为正值,表示上升㊂由图7可知,上下游边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现状地形下发生 05㊃6”洪水,水位在三角洲上部和中腹部区域体现为降低,其中,三角洲上部顶端的马口㊁三水站水位降幅最大,比实测最高水位分别降低了1.38m 和1.61m;在河口附近区域,水位略有升高,其中横门和南沙站水位分别上升0.030m 和0.039m㊂珠江三角洲河床下切对上游的水位影响大于下游,且存在局部河道地形变化不均匀的情况㊂图6 05㊃6”典型洪水下西北江泄洪路径Fig.6 Flood discharge route ofXijiang and Beijiang in 05㊃6”typicalflood 图7 05㊃6”历史地形与现状地形下水位差空间分布Fig.7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level difference between previous and current topography in 05㊃6”flood3 洪水就近入海治理方案及分洪效果分析3.1 治理方案根据上述珠江三角洲的行洪格局分析,结合‘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2]的洪水治理思路:合理安排西北江出口泄洪任务㊁平衡腹部洪水,提出了洪水就近入海治理方案,如图8所示:(a)北江恢复思贤滘至蕉门北的最短出海路径,增加北汊的水沙通量;(b)西江维持马口 天河 磨刀门泄流通道不变,仍使其作为主062第3期肖 洋,等 珠江三角洲洪水就近入海防洪治理方案要泄洪路径;(c)增加西江干流进入泄洪通道大敖 虎坑水道 崖门的泄流量㊂基于以上思路,结合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等级标准,对图8(a)中的虎坑水道㊁上横沥水道进行疏浚㊂图8 疏浚位置示意图Fig.8 Dredging position diagram表2 各方案疏浚情况统计Table 2 Statistic table of dredging parameters for each scheme 疏浚区域方案里程/km 疏挖前深泓平均高程/m 疏挖后深泓平均高程/m 疏浚范围/km 2工程量/106m 3虎坑水道上横沥水道115.04-6.53-7.23 1.380.86215.04-6.53-7.79 1.38 1.77315.04-6.53-8.64 1.38 2.89110.61-8.78-9.81 4.22 1.51210.61-8.78-10.43 4.22 2.74310.61-8.78-11.26 4.22 4.75 考虑疏浚工程在增加就近入海通道泄流量的同时,疏浚量不宜太大㊂在此原则上对虎坑水道㊁上横沥水道的疏浚各设计3种疏浚方案,其中方案1的沿程疏挖河床高程为对原始深泓线进行线性拟合后的对应值,对整体高于此拟合线的河段进行挖深;方案2和方案3的沿程疏挖河床高程参考线为将初始拟合线分别向下平移1m㊁2m 的新拟合线,对整体高于拟合线的河段进行挖深㊂各方案的疏浚情况如表2所示㊂3.2 疏浚方案优选图8(b)为虎坑水道与相邻水道图,在 05㊃6”洪水下对虎坑水道的3种疏浚方案进行计算,分析不同疏浚工程量下,进入崖门的虎坑水道断面泄流量的增加情况,以及临近河道的泄流量减小情况,所有断面流量选取西江马口出现洪峰流量时刻(2016年6月24日21:00),计算结果如图9(a)所示㊂以方案2为例,虎坑水道泄流量(Q CS6)增加320m 3/s,而流入虎跳门㊁鸡啼门泄流量(Q CS4+Q CS5)共减小64.83m 3/s,磨刀门的泄流量(Q CS1+Q CS2+Q CS3)减小203.2m 3/s,虎坑水道增加的流量大于CS1~CS5断面流量减小之和,说明对虎坑水道沿程进行疏浚后,不但减小了临近水道的泄流量,同时还使西江干流更多流量通过虎坑水道下泄㊂经3个方案比选,就虎坑水道而言,方案1和方案2的结果表明,随着疏浚量的增大,虎坑水道泄流量增加较明显,方案3中,随着疏浚量增加,泄流量增幅减小㊂故虎坑水道疏浚方案选择方案2㊂图9 水道流量变化值与疏浚工程量的关系Fig.9 Relation of flow changes and dredging amount图8(c)为上横沥水道与相邻水道,对上横沥水道的3种疏浚方案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图9(b)所示㊂162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9卷对比上㊁下横沥流量的变化关系,上横沥的流量增加量大于下横沥减少量,说明总体上蕉门泄流增加;对比上㊁下横沥及洪奇沥的总泄流量变化,泄流之和为正值,即上横沥泄流增加的绝对值大于下横沥㊁洪奇沥泄流减小之和的绝对值,说明在对上横沥进行疏浚后,除了使临近水道的泄流量减小之外,同时还使西北江更多的流量下泄至蕉门㊂就上横沥水道而言,随疏浚量的增加,泄流量呈线性增加,故选择泄流增加量最高的方案3作为最优方案㊂图10 疏浚前后口门流量变化Fig.10 Variation of flow discharge in estuaries before and after dredging 表3 疏浚对重要分流节点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river dredging on main junctions 节点分汊断面流量变化值/(m 3㊃s -1)流量相对变化值/%1234三水-12.00-0.07马口9.000.02南华15.060.09天河-4.12-0.02大敖-59.00-0.56百顷63.000.45上横沥686.8916.54下横沥-294.89-5.15洪奇沥-253.89-3.703.3 重要分流节点分流比变化表3为对西江下游虎坑水道河段㊁西北江腹部下游上横沥河段进行疏浚后,西北江河网内重要分流节点左右汊的流量变化情况㊂由表3可知,百顷㊁大敖节点在西江主干下游,其节点的左右汊流量变化主要受虎坑水道河段疏浚影响较大,该节点体现为左汊大敖断面流量减小,右汊百顷断面流量增加,左右汊变幅分别为-0.56%和0.45%㊂而对于河网顶端的三水㊁马口节点及西江中部联通北江的南华㊁天河节点,则受到两处河段疏浚的影响极小,流量相对变化值均小于0.1%㊂对于上下横沥节点,则受上横沥河段疏浚影响较大,体现为上横沥流量增加,下横沥和洪奇沥流量减小,且下横沥流量的减小值稍大于洪奇沥㊂3.4 口门分流比变化虎坑水道方案2和上横沥水道方案3同时实施后,就八大口门的泄流而言,考虑到三角洲内水动力除了上游径流影响外,还受涨落潮的影响,采取7d 净泄量(2016年6月20日0:00至26日24:00)作为分流量参考值㊂如图10所示,西四口门中崖门泄流量增加,增量为28.05万m 3,分配比增加0.50%;虎跳门㊁鸡啼门和磨刀门泄流量减小,其中磨刀门减小值最大,为18.84万m 3,分配比减小0.34%㊂东四口门中蕉门泄流量增量为11.10万m 3,分配比增加0.20%,虎门泄流量增量为15.37万m 3,分配比增加0.28%;横门和洪奇门泄流量减小,其中洪奇门减小值最大,为25.47万m 3,分配比减小0.46%,该变化值超过了上横沥水道直接控制的蕉门㊂7d 八大口门净泄量总体增加0.16万m 3,疏浚工程有利于洪水的下泄㊂对比东西四口门泄流变化可以发现,西四口门的总净泄量增加1.64万m 3,东四口门的总净泄量减少1.48万m 3,说明疏浚后在上游洪水来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本从东四口门下泄的洪水会有部分从西四口门下泄,有利于降低东四口门的防洪压力㊂3.5 河网最高洪水位变化由涨落潮性质可知,在潮水涨憩时下游潮动力对河道的影响最大,在落急时上游径流动力对河道的影响最大,故选择水位变化较明显的落急时刻2016年6月24日23:20,研究泄洪量变化对洪水位的影响㊂绘制落急时刻疏浚前后河网水位差分布如图11所示,局部水位变化见图12㊂可以发现,对两处河道进行疏浚,疏浚河段附近水位下降明显,其中,虎坑河段上游百顷至虎坑水道中下部㊁龙泉水道及劳劳溪支流的水位均发生不同程度下降,疏浚河段中部位置水位降幅最大为0.28m㊂上横沥河段为连接洪奇门入海水道和蕉门入海水道的横向分汊道,受洪潮共同作用而形成,可以发现,虽然上横沥的疏浚工程量为4.75×106m 3大于虎坑河段1.77×106m 3,但上横沥疏浚所导致的河网水位下降变幅小于虎坑河段疏浚,说明上横沥局部河网区域受到下游潮位的相对影响大于虎坑河段局部河网㊂板沙尾至下游洪奇沥水道25.41km㊁上横沥水道进口至下游5.70km 及下横沥水道进口至下游3.03km 处的水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上横沥水道进口附近降幅最大,为0.11m㊂由于泄流量增加,疏浚河道下游水位略有增高,其中,崖门口门处黄冲水位为1.69m,增加0.07m;蕉门南沙水位为2.01m,增加0.03m;虎门大虎水位为1.96m,增加0.07m㊂262第3期肖 洋,等 珠江三角洲洪水就近入海防洪治理方案图11 疏浚前后河网水位变化Fig.11 Water level difference of river network before and afterdredging图12 疏浚前后局部水位变化Fig.12 Water level difference of local river network before and after dredging4 结 论a.西江洪水主要通过西海水道下泄至崖门㊁虎门㊁鸡啼门及磨刀门,通过东海水道下泄至横门㊁洪奇门及蕉门;北江洪水主要通过顺德水道下泄至洪奇门和蕉门,通过东平水道下泄至虎门㊂在西四口门中,磨刀门泄流量最大,崖门泄流路径最短;东四口门中,蕉门所承担西北江的泄流量最大,且泄流路径最短㊂b.现状地形发生 05㊃6”洪水与实测 05㊃6”洪水最高水位相比,三角洲上部顶端的马口㊁三水站水位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分别降低了1.38m 和1.61m;靠近出海口处水位略有升高,其中横门和南沙站水位分别上升0.030m 和0.039m㊂c.洪水就近入海方案计算表明,疏浚后西四口门中崖门泄流量增加,增量为28.05万m 3,分配比增加0.50%;东四口门中蕉门和虎门泄流量增加,增量分别为11.10万m 3和15.37万m 3,分配比分别增加0.20%和0.27%,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㊂疏浚段附近水位下降明显,降幅最大0.28m,疏浚河道下游水位略有增高,崖门黄冲水位增加0.07m,蕉门南沙水位增加0.03m,虎门大虎水位增加0.07m㊂参考文献:[1]王兆印,程东升,刘成.人类活动对典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Ⅰ长江和珠江三角洲[J].泥沙研究,2005,30(6):78⁃83.362462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9卷(WANG Zhaoyin,CHENG Dongsheng,LIU Cheng.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ypical delta processes:Ⅰthe Yangtze and Pearl River deltas[J].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05,30(6):78⁃83.(in Chinese))[2]袁菲,何用,吴门伍,等.近60年来珠江三角洲河床演变分析[J].泥沙研究,2018,43(2):40⁃46.(YUAN Fei,HEYong,WU Menwu,et al.Fluvial process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recent decades[J].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8,43(2):40⁃46.(in Chinese))[3]李春初,雷亚平,何为,等.珠江河口演变规律及治理利用问题[J].泥沙研究,2002,28(3):44⁃51.(LI Chunchu,LEIYaping,HE Wei,et al.Evolutional processe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its protective[J].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02,28(3):44⁃51.(in Chinese))[4]陈小文,刘霞,张蔚.珠江河口滩涂围垦动态及其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39⁃43.(CHENXiaowen,LIU Xia,ZHANG Wei.Shore reclamation in Pearl River Esturay and its impact analysis[J].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1,39(1):39⁃43.(in Chinese))[5]LIU F,YUAN L,YANG Q,et al.Hydrological responses 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diverse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PearlRiver delta,China[J].Catena,2014,113:41⁃55.[6]何用,卢陈,杨留柱,等.珠江河口口门区滩槽演变及对泄洪的影响研究[J].水利学报,2018,49(1):72⁃80.(HEYong,LU Chen,YANG Liuzhu,et al.The impact of channel⁃floodplain evolution on the flood release in the mouths of Pearl River Estuary[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8,49(1):72⁃80.(in Chinese))[7]ZHANG W,YAN Y,ZHENG J,et al.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annual extreme water level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region,China[J].Global&Planetary Change,2009,69(1/2):1⁃47.[8]谢鉴衡.对珠江河口治理的几点看法[J].人民珠江,1988,9(2):30⁃31.(XIE Jianheng.Some views on the control of thePearl River Estuary[J].Pearl River,1988,9(2):30⁃31.(in Chinese))[9]朱士康.伶仃洋整治与西北江三角洲洪涝治理[J].人民珠江,1988(2):50⁃53.(ZHU Shikang.Lingdingyang regulationand flood control in Northwest River Delta[J].Pearl River,1988,9(2):50⁃53.(in Chinese))[10]何思明.关于伶仃洋整治问题的商榷[J].人民珠江,1985,6(3):20⁃21.(HE Siming.Discussion on Lingdingyangregulation[J].Pearl River,1985,6(3):20⁃21.(in Chinese))[11]罗宏绶.潮汐通道理论在伶仃洋淤积研究上的应用[J].人民珠江,1985,6(2):45⁃48.(LUO Hongshou.Application oftidal channel theory in the study of Lingdingyang sedimentation[J].Pearl River,1985,6(2):45⁃48.(in Chinese)) [12]LUO X L,ZENG E Y,JI R Y,et al.Effects of in⁃channel sand excavation on the hydrolog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China[J].Journal of Hydrology,2007,343(3/4):230⁃239.[13]王训明.人工挖沙对珠江三角洲水情的影响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14]WU C S,YANG S,HUANG S,et al.Delta change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its response to human activities(1954⁃2008)[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6,392:147⁃154.[15]XIA Z,JIA P,MA S.Sedimentation in the Lingdingyang Bay,Pearl River Estuary,Southern China[J].Journal of CoastalResearch,2013,66(66):12⁃24.[16]董德化,何焯霞,鲍厚群,等.洪奇沥口门整治探讨[J].人民珠江,1986,7(2):26⁃31.(DONG Dehua,HE Zhuoxia,BAO Houqun,et al.Treatment of Hongqili Gate[J].Pearl River,1986,7(2):26⁃31.(in Chinese))[17]彭静,廖文根,禹雪中.珠江三角洲腹地洪水位异常变化及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4(1):50⁃54.(PENGJing,LIAO Wengen,YU Xuezhong.Abnormal change of flood water level in hinterland of Pearl River Delta and its cause analysis[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04(1):50⁃54.(in Chinese))[18]朱福暖,倪才胜.珠江及广东防汛抗旱防风面临的严峻形势[J].人民珠江,2006,2(5):28⁃31.(ZHU Funuan,NICaisheng.Severe situation of flood control,drought control and wind control in Pearl River and Guangdong[J].Pearl River, 2006,2(5):28⁃31.(in Chinese))[19]陈小齐,余明辉,刘长杰,等.珠江三角洲近年地形不均匀变化对洪季水动力特征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20,31(1):81⁃90.(CHEN Xiaoqi,YU Minghui,LIU Changjie,et al.Impact of recent uneven channel evolution on hydrodynamiccharacteristics during flood seas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20,31(1):81⁃90.(in Chinese))[20]苏程佳,陈晓宏,唐亦汉,等.河道地形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影响分析: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例[J].水文,2018,38(3):13⁃20.(SU Chengjia,CHEN Xiaohong,TANG Yihan,et al.Suitability analysis of different baseflow separation methodsin cold and arid watershed[J].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2018,38(3):13⁃20.(in Chinese))[2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JTS/T231 2 2010[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0.[22]毛革,吕忠华,沈汉堃,等.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R].广州:珠江水利委员会,2007.(收稿日期:20191122 编辑:张志琴)。

珠江河流径流量要点

珠江河流径流量要点

珠江河流径流量要点珠江1 概述珠江(英文译名亦作PearRiver)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

珠江横贯中国南部的滇、黔、桂、粤、湘、赣六省(自治区)和越南的北部,全长2214km,河口处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m3,流域总面积453690km2,其中442100km2在中国境内,11590km2在越南境内。

2 水系组成珠江水系支流众多,流域面积1万km2的支流有6条,即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和连江(见珠江水系及主要工程分布示意图)。

2.1 西江水系西江是珠江的干流,以南盘江为河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的马雄山东麓,自西向东蜿蜒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在广东省珠海市磨刀门企人石人南海,全长2214km,平均坡降0.58‰,集水面积353120km2,其中341530km2在中国境内。

西江平均年径流量为2300亿m3。

西江干流由源头至北盘江汇口称南盘江;南盘江与北盘江汇口至柳江汇口称红水河;柳江汇口至郁江汇口称黔江:郁江汇口至桂江汇口称浔江;桂江汇口至三角洲河网区称西江。

南盘江与红水河段为上游,黔江段和浔江段为中游,西江段及其以下为下游。

西江干流的一级支流中,集水面积1万km2以上的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

南盘江从源头至贵州望漠县蔗香双江口,长914km,流域面积56880km2,河道平均坡降1.74‰。

集水面积1000km0以上的一级支流有8条,即海口河、巴江(巴盘江)、华溪河(曲江、九甸江)、泸江、甸溪河、清水江、黄泥河、马别河(又名清水河,上游为褚场河),其中黄泥河是汇人南盘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云南富源县梁口子,河长278km,集水面积8264km2,天然落差1328m;其次是清水江,发源于云南丘北县老阴山,河长181km,集水面积5376km2。

红水河始于双江口,止于广西象州县石龙三江口,长659km,区间集水面积54870km2,河段平均坡降0.366‰。

感潮河段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方法探讨

感潮河段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方法探讨
图 1 珠江三角洲河口区示意
收稿日期: 2018 - 12 - 06; 修回日期: 2018 - 12 - 27 作者简介: 陈慧莎( 1988 - ) ,女,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站网测验技术管理以及水文分析计算工作。
·5·
2019 年 3 月 第 3 期
陈慧莎: 感潮河段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方法探讨
选取三角洲中游 4 站: 西海水道天河站、东海水 道蚬沙站、顺德水道三多站、潭洲水道澜石站进行分 析。该区域站点受径流影响大,洪水过程明显,潮波 较小。从涨潮平均潮差分析,4 个代表站潮差减小超 过 60% ,三多站和澜石站甚至超过 70% ( 见表 1) 。
表 1 中游站点潮差统计
m
站点 涨潮平均潮差 2008. 6 涨潮平均潮差 潮差减小比例 / %
珠江三角洲河口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由东、 西、北江 及 注 入 三 角 洲 的 各 河 流 组 成 的 复 合 三 角 洲 ( 见图 1 所示) 。该区域的潮汐类型为不规则混合半日 周潮,涨潮平均潮差为 0. 42 ~ 2. 09 m,涨潮最大潮差 为2. 41 ~ 3. 99 m,属弱潮河口,多年平均涨潮总量值 为 3 762 亿 m3 ,多年平均落潮总量值为 7 022 亿 m3 , 净泄量为 3 260 亿 m3 。西江潮区界上溯到德庆—梧州, 北江潮区界上溯到马房—芦苞[2]。珠江三角洲河口区 地处珠江流域下游,洪水预见期较长,洪水特征呈现 量大时长、洪水次数较多的特点[3]。由于珠江三角洲 区域范围广,洪水期潮洪混杂时段长,其上下游河段 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洪潮组合,分析该区域洪水期的水 位流量关系对感潮河段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有重 要的参考意义。
对于受洪影响较大的中游站点,还可以采用清水 河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定线法。在洪水期,根据水文情 势布设洪水测次,合理控制各级水位和水情变化转折 点,正常洪水测验次数不少于 5 次,以能满足水位流 量关系曲线定线精度为原则。根据清水河水位流量曲 线定线方法,在实测数据中以每 0. 5 m 涨落幅挑选一 组水位流量测点,模拟清水河的流量测验及定线过程。 如图 2 可知,清水河实测点分布范围小于逐时流量点, 线型走势与 25 h 移动平均点相似,但由于测点较疏, 清水河实测点无法完整反映水位流量变化趋势。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1.1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

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和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

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1 -1。

2 水文特征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

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

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北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67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

珠江河口某围垦规划方案防洪潮影响论证

珠江河口某围垦规划方案防洪潮影响论证

珠江河口某围垦规划方案防洪潮影响论证朱秋菊;马志鹏;陈娟;熊静【摘要】构建了一、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选择近年洪、中、枯有代表性的6组洪水,模拟计算了珠江河口某围垦规划方案对周边水域的影响,分析了规划方案对横门及横门南支泄洪纳潮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对不利影响的防止与补救措施.【期刊名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珠江河口;防洪潮;影响论证;一、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型验证;防治措施【作者】朱秋菊;马志鹏;陈娟;熊静【作者单位】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11;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11;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11;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2某围填规划方案位于珠江河口横门垦区南侧浅滩区,东侧是横门和洪奇门汇合延伸段,西侧是横门南支,南面为淇澳岛。

该围垦区分为南、北两人工岛,其中北人工岛6.52 km2,南人工岛3.41 km2,面积共9.93 km2。

围填方案实施后,将会改变横门南汊、横门和洪奇门汇合延伸段乃至伶仃洋水域的水沙运动规律,势必会对珠江河口行洪纳潮、滩槽演变及河势稳定产生影响。

因此,对其开展防洪潮影响论证,并针对性地提出工程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采用珠江河口区一、二维联解整体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规划方案前、后附近水域的潮位、流速、流态及水道潮量和分流比变化。

1.1 数学模型研究范围及边界一维数学模型研究范围包括东、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及广州出海水道、潭江水道等,模拟河道长度约1 750 km。

二维数学模型研究范围包括伶仃洋浅海区、大亚湾、大鹏湾、香港水域、深圳湾、澳门浅海区、磨刀门浅海区,模拟水域面积约6 514 km2。

模型上边界取自各三角洲控制站,如西江的马口站、北江的三水站、白坭河的老鸦岗站、增江的麒麟咀站、东江的博罗站、潭江的石咀水位站;下边界取至外海-30m等高线;海区西边界为磨刀门三灶珠海机场;东边界至香港水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2.1.1 暴雨特性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多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水汽丰沛,暴雨频繁。

由于流域广阔,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地面高程差异较大,地形、地貌变化复杂,气候及降雨、暴雨量级的差异和沿程变化极为明显。

1)暴雨时程分布流域暴雨主要由地面冷锋或静止锋、高空切变线、低涡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形成,强度大、次数多、历时长。

暴雨多出现在4月~10月(约占全年暴雨次数的58.0%),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也多出现在此期间。

一次流域性的暴雨过程一般历时7天左右,而雨量主要集中在3天,3天雨量占7天雨量的80%~85%、暴雨中心地区可达90%。

2)暴雨空间分布暴雨空间分布差别明显,雨量通常由东向西递减,一般山地降水多,平原河谷降水少,降水高值区多分布在较大山脉的迎风坡。

一年中日雨量在50mm以上的天数,东江、北江中下游平均为9天~13天,桂北和桂南为4天~8天,滇、黔为2天~5天,滇东南为1天~2天。

3)暴雨强度暴雨强度的地区分布一般是沿海大、内陆小,东部大、西部小。

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流域暴雨的强度、历时皆居于全国各大流域的前列。

绝大部分地区的24小时暴雨极值都在200mm以上,暴雨高值区最大24小时雨量可达600mm以上,最大3天降雨量可超过1000mm。

如柳江“96.7”大暴雨,其中心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779mm(再老站),最大3天降雨量达1336mm。

2.1.2 洪水特性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按其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流域性洪水和地区性洪水。

流域性洪水主要由大面积、连续的暴雨形成,洪水量级及影响区域较大,如珠江流域的1915年洪水和1994年洪水等。

地区性洪水由局部性暴雨形成,暴雨持续时间短,笼罩面积较小,相应洪水具有峰高、历时短的特点,破坏性较大,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如1988年8月的柳江洪水、1982年5月的北江洪水等。

流域洪水的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多集中在4月~10月,根据形成暴雨洪水的天气系统的差异,可将洪水期分为前汛期(4月~7月)和后汛期(7月底~10月)。

前汛期暴雨多为锋面雨,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

后汛期暴雨多由热带气旋造成,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由于暴雨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流域水系发达,上中游地区多山丘,洪水汇流速度快,易于同时汇集到干流,加之缺少湖泊调蓄,中下游及三角洲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局部地区易形成山洪、泥石流。

1)西江洪水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

西江水系支流众多,源远流长,水量充沛,较大洪水多发生在5月~8月。

根据干流武宣、梧州站实测洪水发生时间及量级变化情况,一般可将7月底~8月初作为前、后汛期洪水的分界点,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前汛期,其发生机率分别占武宣、梧州站年最大洪水发生机率的82.0%、77.5%,尤以6、7月洪水最盛,分别占到72.1%、69.0%;后汛期洪水一般发生在8月~10月(个别年份11月也有洪水发生),尤以8月发生洪水最多,分别占武宣站和梧州站后汛期洪水的75.4%、71.9%。

由于流域面积较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干、支流洪水的发生时间有从东北向西南逐步推迟的趋势。

较大洪水往往由几场连续暴雨形成,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洪水过程以多峰型为主,下游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的多峰型洪水过程约占80%以上。

一次较大的洪水过程一般历时30天~40天,年最大场洪水的洪量平均值一般占年径流量的27%,最高可达48%。

西江洪水主要来源于中上游的黔江以上,梧州站年最大30天洪量的平均组成情况为:干流武宣站占64.2%,郁江贵港站占21.5%,桂江马江站占6.9%,武宣至梧州区间占7.4%。

形成西江较大洪水的干、支流洪水遭遇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红水河洪水与柳江洪水遭遇;二是黔江洪水与郁江洪水,浔江洪水与桂江洪水遭遇;三是黔江一般洪水与郁江、桂江和武宣~梧州区间较大洪水遭遇。

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 m3/s (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 m3/s(1915年7月)。

近年来,西江水系的郁江、浔江及西江干流沿岸的部分河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减轻了一般洪水对沿江两岸的威胁,同时也改变了河道原来的洪水汇流特性,使得河道对洪水的槽蓄能力减弱,洪水归槽作用明显。

2)北江洪水北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67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

北江的较大洪水主要发生在5月~7月,峰高量较小,历时相对较短,暴涨暴落,水位变幅较大,具有山区性河流的特点。

洪水过程以单峰和双峰为多,多峰型过程较少出现。

一次连续降雨(3天~5天)所形成的洪水过程一般历时约7天~20天。

北江洪水主要来自横石以上地区,下游防洪控制断面石角站年最大洪水的15天洪量中,横石站来量占84%。

由于流域面积不大,一次较大的降雨过程几乎可以笼罩整个流域,加之流域坡降较陡,横石以上的干、支流洪水常常遭遇。

横石以下支流的发洪时间一般稍早于干流,较少与干流洪水遭遇。

石角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6700 m3/s(1994年6月),实测洪水中,经归槽计算后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9000 m3/s(1982年5月)。

调查历史洪水的最大归槽洪峰流量为22000 m3/s(1915年7月)。

北江洪水与西江洪水在思贤滘遭遇,经重新组合与分配后,进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区。

3)东江洪水东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三大水系,东莞石龙以上的流域面积为2.70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6.0%。

东江洪水一般出现在5月~10月,以6月~8月最为集中,洪水涨落较快,一次洪水过程历时约10天~20天,多为单峰型。

东江洪水主要来自河源以上,由于面积较小,干、支流洪水发生遭遇的机会较多。

1959年支流新丰江上建成了新丰江水库,1973年和1985年又先后在干流及西枝江建成枫树坝水库和白盆珠水库,三库共控制流域面积1.17万km2,占下游防洪控制断面博罗站以上流域面积的46.4%。

三库建成后,东江流域的洪水基本得到了控制。

经三库联合调洪,可将博罗站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由14400 m3/s降低为11670 m3/s~12070 m3/s,接近20年一遇洪峰流量11200 m3/s。

博罗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2800 m3/s(1959年6月),实测洪水中,经还原后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4300m3/s(1966年6月)。

2.1.3 1915年流域性洪水1915年7月,东、西、北三江同时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红水河迁江站洪峰流量21200 m3/s,柳江柳州站洪峰流量22000 m3/s,两江洪水遭遇后,黔江武宣站洪峰流量41000m3/s;支流郁江南宁站洪峰流量13500 m3/s,洪峰出现时间滞后于梧州站两天;支流桂江昭平站洪峰流量14700 m3/s,桂平至梧州区间的支流蒙江、北流河洪水也很大,干、支流洪水再次遭遇。

7月10日,西江干流梧州站出现最高水位27.07m(珠江基面,以下高程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珠江基面),洪峰流量54500 m3/s,为1784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洪水。

北江横石站洪峰流量21000 m3/s,为176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东江洪水较小,在博罗单氏宗祠处调查到1915年最高洪水位为13.25m,改正到水文站断面的相应水位为13.19m。

东江博罗站7月9日出现最高洪水位,稍先进入三角洲,西、北江洪水接踵而至,西江梧州、北江横石均在7月10日出现最大洪峰。

三江洪水基本上同时于三角洲遭遇,适逢农历六月初一(7月12日)大潮,使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到前所未有的水灾。

2.2 设计洪水本次规划将珠江流域各主要水文与潮位站的洪水与潮位资料系列延长至1997年(部分站点至1998年),对设计洪水与潮位进行了复核。

鉴于1994年6月西江中下游发生约50年一遇的洪水后,沿江两岸工情和水文情势发生显著变化,本次防洪规划分析计算了西江大湟江口、梧州、高要、马口和北江石角、三水等站在洪水归槽条件下的设计洪水。

目前,在全力防守的情况下,西江干流沿岸及西北江三角洲堤防,大多具备防御1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少数重点堤防可防御50年一遇的洪水。

因此,发生10年一遇的洪水时,浔江、西江及西北江三角洲基本上不会发生洪水漫堤的现象,河道洪水处于全归槽状态;当洪水大于10年一遇时,部分堤防将发生漫顶或溃决,河道两岸的滞洪作用逐渐加大,洪水呈部分归槽状态,且洪水越大,越接近天然状况;当浔江出现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西江出现大于100年一遇的洪水时,按堤防设计标准,沿江两岸将基本恢复天然条件下的蓄滞洪能力。

本次防洪规划根据西、北江干流历年的堤防工程变化情况及规划选定的堤防标准,采用马斯京根法,对西江干流的大湟江口站和梧州站、北江石角站、西北江三角洲的马口站、三水站及思贤滘断面受堤防溃决影响的实测洪水过程线进行了全归槽计算,并通过建立各站天然(实测)洪水与全归槽洪水的峰、量相关关系,由天然条件下的设计洪水推求出各站全归槽情况下的设计洪水。

根据沿江堤防规划标准和近年实际发生的水情,浔江大湟江口站部分归槽情况下的设计洪水,由该站天然条件下的50年一遇设计洪水与全归槽情况下的10年一遇设计洪水内插求出;西江梧州站和高要站、西北江三角洲马口站、三水站和思贤滘断面部分归槽情况下的设计洪水,分别由各站天然条件下的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与全归槽情况下的10年一遇设计洪水内插求出;北江石角站部分归槽情况下的设计洪水,在北江干流飞来峡至河口河段规划中进行过详细的分析计算,本次规划的复核结果表明,原有成果仍可继续使用。

本次规划采用的主要水文测站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1及附表4。

表2-1 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注:浔江大湟江口站5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为天然条件下的设计洪水,10年~50年一遇的洪水为部分归槽条件下的设计洪水,1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为全归槽条件下的设计洪水;西江梧州站和高要站、西北江三角洲马口站、三水站和思贤滘断面10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为天然条件下的设计洪水,10年~100年一遇的洪水为部分归槽条件下的设计洪水,1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为全归槽条件下的设计洪水;北江石角站洪水为部分归槽情况下的设计洪水。

2.3 潮汐特征及设计潮位珠江三角洲的潮汐均属不规则半日潮,日潮不等现象显著,月内有朔、望大潮和上、下弦小潮,约15天为一周期。

在一年中,夏潮高于冬潮,最高、最低潮位分别出现在秋分和春分前后,且潮差最大,夏至、冬至潮差最小。

径流量和风暴对潮位有很大影响,最高潮位一般出现于汛期,高、低潮年际变化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