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膳食防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产生相应的后果。

二.高血压分类

从医学上来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三.高血压诊断标准

按WHO的标准,人体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mmHg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为轻度高血压。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四.高血压病因

1.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是肥胖,肥胖人高血压的形成不同于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由于肥胖人的脂肪组织大量增加,扩充了血管床,血液循环量相对增加,在正常心率的情况下,心搏出量要增加许多,长期的负担过重,左心肥厚,血压升高。

2.由内部血液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栓造成的高血压。由于血液新陈代谢的排出不够彻底,在管道内部形成污垢,对管道造成一定的堵塞,使血管压力升高。

3.老年性管道硬化及疾病性硬化,会造成高压。

4.疾病性毛细血管堵塞和外伤性毛细血管堵塞,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5.机体病变性引起的,一部分高血糖患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太过亢奋,在肠胃方面有病变,在肠胃机体方面就会形成一定的血液循环堵塞,也会造成高压。

6.心脏方面的先天及后天的缺失。

7.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8.血液干涸造成的高压。

9.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食盐摄入量小于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大于20g/日发病率69.75%。

10.遗传因素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五.高血压症状

1.头疼

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

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3.耳鸣

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

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

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六.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1.肥胖者。

2.过分摄取盐分者。

3.过度饮酒者。

4.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属有高血压病史者。

5.孤独者易患高血压,最孤独的人的血压数值要比不孤独的人的血压数值高30。这一点提醒人们治疗高血压的一种方法是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七.我国高血压病人特点

我国高血压病人特点是“三高”,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患病率高,2010年,我们国家的高血压病例已经达到了1.6亿。也就是说,每9个人中间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每2-3个中国家庭中间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而且每年是以350万人的速度向上递增。可见高血压的患病率是多么高。

八.高血压八个误区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因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在理想范围内血压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

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降得更低,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

但目前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措施达到目标水平,因而心脑血管疾病仍居高不下。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作为防治基础,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范围内。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一边吸烟一边降压者大有人在,这既影响降压药的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治疗。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增强运动锻炼。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许多患者认为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需要明确的是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保持血压的理想水平。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高血压病为慢性经过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且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应当是逐渐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

即使是多年的高血压无需立即降至正常,应该缓慢,平稳降压,并能在全日24小时平稳降压,对此,长效的缓释剂或控释剂降压药可达此目的。

6.不用药亦可降压

这是近年来不少保健品及降压器具如降降压帽、鞋垫等的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并非如此。且不说这些器具的疗效并不可靠,就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降压药治疗是最有效、有益的选择,不用药才是误区和不明智的。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这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误识。药物选择的关键在于遵医嘱办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也是一种误区。

这是因为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地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同时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指导患者用药。

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也可用电子血压计进行监测,作好记录,定期与主治医师联系,以使降压达标率得到提高和用药实现“个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