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
统编版必修上《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重点字词释义
统编版必修上《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重点字词释义《登泰山记》原文姚鼐(清代)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彳来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
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徒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登泰山记原文及译文(标准版)
登泰山记原文及译文【原文】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 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 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注释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注释1.郦:(lì)2.兽:(zhòu)3.徂:(cú)4.戊:(wù)5.樗:(chū)6.汶:(wèn)7.麓:(lù)8.磴:(dèng)9.鼐:(nài)10.圜:(yuán)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古诗登泰山记翻译赏析
古诗登泰山记翻译赏析《登泰山记》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阳:山的南面。
汶(èn)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与译文[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登泰山记》作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1)选自《惜宝轩诗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
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代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桐城派古文家。
(2)阳:山的南面。
(3)汶(Wèn)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4)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5)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6)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7)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高中《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赏析五篇
高中《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赏析五篇注释篇一其阴,济水东流。
:阴(山的北面河的南面)阳(山的南面河的北面)当其南北分者:当(在,正在)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于,在)自京师乘风雪:乘(趁着,引申为冒着)越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是月丁末:丁末(丁末日,十二月二十八日)道皆砌石为磴:为(作为)磴(石级)其级七千有余:余(整数后表不定余数)郦道元所谓环水者:环水(泰安的护城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余始循以入: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道少半(路不到一半)崖限当道者:当(占着,挡着)道中迷雾冰滑:迷雾(云雾弥漫)磴几不可登:几(几乎,读“jī”)及既上:及(等到……时)苍山负雪:负(背,此解覆盖)明烛天南:明(照耀)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极天云一线异色:极(尽头,极点)云(云朵)异(奇特的,与众不同的)须臾成五彩:须臾(一会儿)或曰:或(有的人)或得日或否:或(有的)得(获得)日(日光)其远古刻尽漫失:远(久远,指时间漫长)漫(不可辨认)僻不当道者:僻(偏僻)当(面对对着)皆不及往:及(赶得上)多平方:方(方形)少杂树:少(数量小不多)生石罅:生(草木生长,长出)罅(缝隙)世皆谓之天门云:云(句末语气词)文言现象篇2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通假字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词类活用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一词多义当: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3. 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余:1.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余始循以入(同上)余所不至也(同上)2.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限: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2.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道: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同上)2.道少半(走,走路,动词)有: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道有天门、下有红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及: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2.及既上(等到,介词)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日: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3.是日(天,名词)漫: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2.其远古刻尽漫灭(磨灭,动词)居:1.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乘:1.自京师乘风雪(冒着)或: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极:1.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视:1.回视日观以西峰(看)坐: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始:1.余始循以入(开始)判断句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登泰山记全部字词解释
《登泰山记》原文及全部字词解释【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字词解释】1.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山、岱宗,主峰在今山东泰安城北。
2.阳:山南曰阳。
3.汶水:即大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向西南经流泰安,至汶上县入运河。
4.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的王屋山,本来东流入山东与黄河并行入海。
现在故道一部分已经淤塞,一部分为黄河所占。
5.阳谷:指山南谷中水道。
6.古长城:指战国时齐国所筑的长城,从山东肥城县西北一直伸到黄海。
7.日观峰:泰山绝顶诸峰之一。
8.乾隆:清高宗年号(1736—1795)。
乾隆三十九年即公元1774年。
9.齐河、长清:皆山东省县名。
10.泰安:清代山东府治,辛亥革命后改为县,登泰山者大抵从泰安上去。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精选3篇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精选3篇同学们知道《登泰山记》吗?其实,里面的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本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泰山记原文以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以及翻译登泰山记原文以及翻译【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阳:山的南面。
汶(Wèn)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以:在。
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登泰山记》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登泰山记》姚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作品原文登泰山记泰山之阳1,汶水2西流;其阴,济水3东流。
阳谷4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5,古长城6也。
最高日观峰7,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8乾隆三十九年9十二月,自京师乘10风雪,历齐河、长清11,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12,至于泰安13。
是月丁未14,与知府朱孝纯子颍15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16,其级17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18也。
余始循以入19,道少半20,越中岭21,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22。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23,世皆谓之天门云24。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25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6;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27如画,而半山居28雾若带然。
戊申晦29,五鼓30,与子颖坐日观亭31,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32。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33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34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5。
日上,正赤如丹36,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37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38,绛皓驳色39,而皆若偻40。
亭西有岱祠41,又有碧霞元君42祠;皇帝行宫43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44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45。
僻不当道者46,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47。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48,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49,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词句注释1、阳:山的南面。
2、汶(Wèn)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3、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_姚鼐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_姚鼐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登泰山记全文阅读:出处或: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全文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登泰山记-姚鼐》原文及译文
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登泰山记姚鼐〔清代〕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
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导语: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关于《登泰山记》原文翻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登泰山记原文】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登泰山记》作者:姚鼐朝代:清。
《登泰山记》原文为: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翻译为: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
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存有三谷。
中谷拖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故曰,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进,道存有天门。
东谷者,和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容尼里。
及既上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盼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lái例如图画,而半山居雾若拎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存有岱祠,又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就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①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
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②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③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④济水:来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
清代末年,济水河道为黄河所占到。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选自《惜宝轩诗文集》。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代桐城人。
桐城派古文家。
阳:山的南面。
汶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以:在。
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体味本文抓住特征巧妙烘托,章法严明,语言简洁而形象的写作技巧。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
1、握本文重点字词。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感悟。
【知识链接】
1. 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诗人,桐城人。
人称惜抱先生,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
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
2、关于“五岳”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学习过程】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天边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写这篇记。
一、重点字词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子颍.()南麓.()郦.()道元磴.()绛.()皓驳.()色摴蒱
..()()石罅.()..()()汶.水()徂徕
②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泰山之阳.()其阴.()乘.风雪()
长城之限.()遂至其巅.()半山居.雾()
戊申晦.()极天
..驳色()
..云一线()绛皓
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明烛.天南()二、整体感知
全文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用笔概括却颇耐玩味。
第二部分(第2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分三层:
第一层,从“余以乾隆”到“至于泰安”,写作者来泰山的时间和路线;
第二层,从“是月丁未”到“磴几不可登”,写登临泰山的路线;
第三层,这段余下的部分,写姚鼐等到了泰山之巅,作者用最经济的笔墨描绘的泰山夕照图,“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一句是神来之笔,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这一笔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这夕照图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第三部分(第3段),是本文的重点,写在日观亭所见的日出前后的动人景象。
第四部分(第4、5段),写泰山的名胜古迹和景色特点。
第4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5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记游的结尾,交代作者籍贯、署名。
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三、问题探究
(1)通假
①须臾成五采( ) ②少圜( )
(2)词类活用
①汶水西流,济水东流( ) ②明烛天南( )
③山多石,少土。
( )
(3)归纳“以”的用法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月( ) 余始循以入( )
回视日观以西峰( )
(4)古代文化常识。
①关于“阴”“阳”。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②关于“朔(shuò)”“晦”“望”“既望”。
朔——农历每个月的初一。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个月的十六日。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A.姚鼐(nài) 汶水( wén) 山麓(lù) 子颍( yǐng )
B.石磴(dèng) 山巅(diān) 徂徕(zǔ) 石罅(xià)
C.戊申(wù) 岱祠(dài) 济水(jì) 摴蒱(pú)
D.绛皓(jiàng) 若偻(lóu) 少圜(yuán) 人膝(xī)
2、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
C.其远古刻尽漫失漫:流失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3、对下列句中的“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始循以入③回视日观以西峰
A.①②③用法都相同
B.①②③用法都不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③用法不同
D.②③用法相同,①用法不同
4、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5、选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
A.泰山是我国名山之一,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并称“五岳”。
B.行宫是指我国古代皇帝出外寻访时居住的处所。
C.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并成为“桐城三祖”。
D.《水经注》是汉代的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
7、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多石,(山)少土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8、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B、本文在写作上章法严明,剪裁得当,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用笔简洁,词语精当,句式多变,用词灵活传神。
C、本文的泰山夕照图,着力写“动”状,泰山日出图,有意给“静”态,动静相宜,相辅相成。
.
D.、本文是作者在寒冬岁末,顶风冒雪登泰山后写成的一篇游记,文字典雅,含义隽永,并无夸饰之词,却有神来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