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之文化知识
古文化常识一百道判断题附含答案

古文化知识 100 道判断题(一)学校与科举1.先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此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术。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览群书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个人所建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解、研究学识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特意选那些孝敬父亲母亲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身招聘人材,“辟”则大部分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介绍人材。
()8.古代科举考试,由初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及第者称“进士” ,前三名挨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以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期间,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先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域”,不是今日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知识推测,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域。
()16.先人把“坐北朝南”的地点以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所以“北面” 有称臣的意思。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一部分的题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政治常识是常识判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要清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同时,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经济常识在行测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产业结构的分类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则等也是很有必要的。
法律常识是常识判断中的重点。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考生要熟悉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条款也经常出现在考试中。
比如,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犯罪的构成要件、行政处罚的种类等。
历史常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都可能成为考点。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孔子、秦始皇、孙中山等重要历史人物。
文化常识涵盖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方面。
对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汉字的演变、古代文学名著等内容,考生应当有所知晓。
像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以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
地理常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
自然地理方面,如地球的公转自转、气候类型的分布、山川河流的概况等;人文地理方面,像人口分布、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知识,都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
科技常识是近年来常识判断中越来越受重视的内容。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常识判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杂,很多考生在备考时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就能在常识判断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注重日常积累常识判断的知识点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积累。
因此,考生要养成关注时事热点、阅读各类书籍和文章的习惯。
可以通过浏览新闻网站、阅读报纸杂志、观看科普节目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法律法规、文化传统等,要有意识地进行记忆和理解。
例如,每天花一定的时间浏览主流新闻网站,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动态;定期阅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增加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关注文化类节目,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构建知识体系虽然常识判断的知识点繁杂,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循。
考生可以按照不同的领域,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样在遇到相关题目时,能够迅速定位知识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比如,将政治知识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史、时事政治等板块;将法律知识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将历史知识按照朝代顺序进行梳理,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都进行归纳总结。
三、善于运用排除法在做常识判断题时,由于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点都了如指掌,因此排除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对明显错误的选项进行排除。
然后,再对剩下的选项进行分析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如,一道关于历史事件时间顺序的题目,如果其中一个选项的时间明显与其他选项不符,就可以先将其排除。
或者一道关于地理知识的题目,如果某个选项中的地理位置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也可以先将其排除。
四、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往往能够提供解题的重要线索。
中国必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必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的六大传统艺术
传统艺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中国的六大传统艺术形式:1.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
它以唱、念、做、打的
表演形式为主,搭配华丽的戏服和精彩的化妆,展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瑰丽。
2.曲艺:曲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有评书、相声、快板等。
评书是一
种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相声是通过对话和幽默的表演形式让观众开怀大笑,快板则是一种快节奏的韵文表演。
3.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墨、彩、线
的运用为主,注重表现对象的气韵和意境,常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给人以深远的艺术感受。
4.中国剪纸:剪纸是一种以剪刀在纸上刻剪形成艺术形象的手工艺。
中国剪纸以其
细腻的刻剪工艺和丰富多样的形象而闻名,常用于装饰窗户、贴在墙壁上或作为礼物赠送。
5.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利用透光的皮影和灯光来进行的戏剧表演形式。
表演者利
用剪出的影子在背后灯光的照射下进行表演,通过声音和影像交相呼应,让观众感受到独特的戏剧魅力。
6.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
舞蹈形式。
从广场舞到龙狮舞,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舞步和寓意,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繁荣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留和传承这些传统艺术对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个人都可以欣赏和学习这些艺术形式,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文化常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文化常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出自( )。
A.《左传》B.《史记》C.《淮南子.人间训》D.《论语》正确答案:B解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西汉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人间训》。
知识模块:历史文化常识2.下列全是唐宋时期的一组作品是( )。
A.《过秦论》《捕蛇者说》《劝学》《兵车行》B.《师说》《论语》《六国论》《鸿门宴》C.《捕蛇者说》《六国论》《念奴娇.赤壁怀古》《琵琶行》D.《邹忌讽齐王纳谏》《崤之战》《过秦论》《蜀道难》正确答案:C解析:《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柳宗元,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作者苟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师说》是韩愈的名作,作于唐贞元十八年;《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苏洵是北宋文学家;《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为西汉的司马迁;《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唐朝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为刘向集百家作品而编辑整理;《蜀道难》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崤之战》原文出自《左传》,作者是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故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历史文化常识3.《红楼梦》中四大家族是贾、史、薛、( )。
A.林B.王C.刘D.赵正确答案:B解析:《红楼梦》中四大家族是贾、史、薛、王。
故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历史文化常识4.《阿Q正传》中阿Q的结局是( )。
A.被当成替罪羊抓进城里,关进牢房B.糊里糊涂送掉性命C.成了富人D.平庸生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历史文化常识5.《金粉世家》的作者是( )。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与答题技巧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与答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判断模块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丰富的知识点和有效的答题技巧是在这一模块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一、知识点(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常识判断中的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国家的政策方针等。
例如,要清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政府的主要职能和工作原则。
(二)经济常识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相关知识。
宏观经济方面,要掌握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指标(如 GDP、CPI 等)、经济周期等内容;微观经济方面,需要了解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企业的经营管理、消费者行为等。
(三)法律常识法律常识涉及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
宪法是根本大法,要熟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法中关于合同、物权、侵权责任等是常考点;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刑罚种类等也需要掌握;行政法主要关注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等。
(四)历史文化常识这部分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成果等。
比如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重要制度变革、文化成就(如四大发明、诗词歌赋),世界历史中的工业革命、重要战争等。
(五)地理常识地理常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方面,需要了解地球的公转自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人文地理则包括人口分布、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
(六)科技常识科技常识涉及最新的科技成果、科学原理、信息技术等。
例如新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等)、生物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以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二、答题技巧(一)积累知识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关注时事新闻,利用网络资源,如权威的科普网站、政府部门网站等,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提高答对的概率。
常识 判断知识点总结

常识判断知识点总结一、常识判断知识介绍常识判断知识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和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日常生活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常识判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且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常识判断知识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包括人类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习惯、基本法律法规、生活常识等。
这些知识需要人们通过日常观察和积累才能够逐渐习得,同时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生活技能。
二、常识判断知识的重要性1. 常识判断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常识判断知识使人们更容易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通过掌握各种常识判断知识,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和为自己的生活进行决策,具备更好的生活技能。
2. 常识判断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掌握各种常识判断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并且更好地走向成功。
3. 常识判断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掌握各种常识判断知识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三、常识判断知识的内容1. 社会常识社会常识包括社交礼仪、人际交往、社会风尚等方面的知识。
人们需要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2. 生活常识生活常识包括生活习惯、日常生活技能、家庭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人们需要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更好地把握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法律常识法律常识包括法律知识、权益保护、法律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人们需要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高分技巧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常识判断又是行测中的一个关键模块。
常识判断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多个领域,想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并非易事,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的高分技巧。
一、广泛积累知识常识判断的题目涵盖面极广,因此广泛积累知识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平日里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关注时事新闻、政策法规,了解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
可以通过阅读权威的报纸杂志、政府网站的政策文件、专业的科普书籍等途径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对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阅读经典著作等方式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利用碎片化时间,如乘坐公交地铁时,使用手机 APP 学习一些常识知识点,积少成多。
二、构建知识体系虽然常识判断的知识点繁多,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循。
可以按照不同的领域和主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将政治知识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建设、国家机构等板块;将法律知识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类别。
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清晰的脉络。
这样在遇到具体题目时,能够迅速定位相关知识,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善于总结归纳在学习和积累常识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
对于相似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差异和联系。
比如,在法律知识中,不同罪名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可能有所相似,通过总结归纳,可以清晰地分辨它们的区别。
对于历史事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进行整理,加深记忆。
四、多做真题演练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通过做真题,可以了解常识判断的命题规律和出题特点,熟悉各种题型和考点。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自己的答题错误,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同时,要注重模拟考试环境,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真题练习,提高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中国十大世界文化遗产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中国十大世界文化遗产1.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东三十千米处,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
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
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
坑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
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长城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热门时期,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15个省区市。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 3万余处(座/段)。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的布达拉宫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总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的世界文化遗产。
此建筑群在1994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
当时称红山宫,整个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测试,其中常识判断部分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科学等。
这一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各类常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常识判断题型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知识面广。
它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学科或领域,而是跨越多个学科,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
二是时效性强。
题目可能涉及到最新的政策法规、时事热点等内容,需要考生关注时事动态,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
三是基础性突出。
所考查的知识多为基础知识,不追求过于深奥和专业的内容,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四是灵活性较高。
题目形式多样,可能是直接的知识点考查,也可能通过案例、情境等方式来间接考查考生对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应对常识判断题时,考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首先,注重日常积累。
平时要多关注时事新闻、阅读各类书籍和文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可以通过订阅报纸杂志、观看新闻节目、浏览权威网站等方式,了解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最新动态。
其次,构建知识体系。
将所学到的常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例如,可以按照学科分类,将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分别归纳总结,便于记忆和调用。
再次,善于分析推理。
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题目,可以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和推理,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判断。
另外,学会排除法。
在选项中,往往会有一些明显错误或不符合常识的选项,通过排除这些选项,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政治常识是常识判断中的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职能、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
例如,对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清楚其性质、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对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理论和战略部署,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如 GDP、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常识判断知识点大全

常识判断知识点大全
常识判断是指基于个人日常经验和常识的推理、判断和决策能力。
常识判断知识点大全如下:
1. 基本常识:常识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基础知识。
2. 社会常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包括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
3. 历史常识: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方面的常识,包括国内外历史大事、重要人物等。
4. 文化常识:国内外文化知识的一些常识,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电影、体育等方面的常识。
5. 外语常识:外语学习中的一些常识,包括词汇、语法、语音、阅读技巧等方面的常识。
6. 健康常识: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些常识,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常识。
7. 科学常识:科学知识的一些常识,包括科学方法、科学原理等方面的常识。
8. 数学常识:数学知识的一些常识,包括基本运算、几何、代数等方面的常识。
9. 逻辑常识:逻辑推理和思维规律的一些常识,包括类比推理、归纳和演绎推理等方面的常识。
10. 信息技术常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方面的一些常识,包括
操作技巧、网络安全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常识判断知识点,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常识,可以提高自己的常识判断能力。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一、政治常识1.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设置。
- 掌握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2. 宪法和法律基础- 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熟悉国家的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
3.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掌握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方针政策。
- 了解政策的实施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经济常识1. 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 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2.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和调控政策。
- 了解微观经济的运作机制和市场规律。
3. 财政和税收- 理解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 熟悉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
三、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 掌握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
2. 世界历史-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明和文化交流。
四、地理常识1. 中国地理- 掌握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 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山脉和地理特征。
2. 世界地理-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
- 掌握国际地理事务和全球环境问题。
五、科技常识1. 科学技术发展- 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 了解当前科技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
2. 信息与网络-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熟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
六、社会常识1.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了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类型。
- 掌握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2. 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 掌握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 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七、文化常识1. 文学艺术- 了解中外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 掌握重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和代表人物。
2. 语言文字- 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规范用法。
- 了解其他主要语言的特点和使用情况。
文学常识

1. 选择题《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A. 皇帝B. 诸侯王C. 贵族D. 重臣正确答案:B考察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
“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亦著《列国世家》十篇。
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家。
2. 选择题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A. 半截剑B. 半段枪C. 半面D. 半瓶醋正确答案:D考察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
出自《古今杂剧·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3. 选择题中国现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 )A. 《清明上河图》B. 《洛神赋图》C. 《五牛图》正确答案:C考察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五牛图》是1300年前唐代画家韩滉所作,这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所作。
《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但原本已经佚失,现在四个宋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4. 选择题我国山川秀丽多姿,著名的“五岳”更如五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祖国大地,试问“五岳”指的是( )。
A. 泰山五台山衡山华山嵩山B. 泰山华山衡山五台山峨眉山C.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D. 泰山五台山峨眉山恒山嵩山正确答案:C考察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五岳(Five Famous Mountains),又作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
在我国一般指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
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与记忆方法

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与记忆方法在各类考试中,常识判断往往是让考生又爱又恨的一部分。
爱它,是因为其涵盖的知识面广泛,能让人在答题过程中增长见识;恨它,则是因为知识点繁多且琐碎,让人难以全面掌握。
那么,如何有效地梳理和记忆常识判断的知识点呢?下面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常识判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等内容。
对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要理解其内涵、特点和运行机制。
可以通过制作图表的方式,将各个制度的主要内容、组织机构、职能作用等清晰地展现出来,便于对比记忆。
在学习政党制度时,要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以及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要了解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和它们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要关注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以及取得的成果。
可以结合时事热点,了解最新的政治改革动态,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法律常识法律常识涉及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重点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等内容。
可以通过背诵宪法条文的关键条款,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来加深对宪法的理解。
民法方面,需要了解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合同、物权、侵权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以及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民事纠纷案例,来提高对民法知识的应用能力。
刑法则要熟悉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常见的犯罪类型等。
可以通过学习典型的刑事案件,理解刑法的适用原则和量刑标准。
行政法要关注行政行为的种类、行政救济途径等内容。
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职责,以及公民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三、经济常识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经济等方面。
宏观经济部分,要掌握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如 GDP、GNP、CPI 等)、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等知识。
高中语文知识中国古代文化---官职沿革148道常识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知识中国古代文化---官职沿革148道常识判断题(含答案解析)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202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官职沿革教育科举]
![202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官职沿革教育科举]](https://img.taocdn.com/s3/m/e0f1e96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8.png)
202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官职沿革、教育科举官职沿革1.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均是谏官。
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 × )解析左、右拾遗是唐代官职。
2.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 √ )3.“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东汉时的“三公”,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宋代的“三司”指兵部、刑部、户部。
( × )解析宋代的“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
4.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
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官名,以节制兵马。
( √ )5.左徒,战国时楚国设此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
屈原就曾任楚怀王左徒。
( √ )6.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 )7.御史,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
( × )解析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诸侯的官职,此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被朝廷派遣分赴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负责考核吏治、调动官职、审理大案等。
( × )解析巡按没有调动官职的权力。
巡按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9.主持进士考试的人被称为“知贡举”,就是“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从一、二品大臣中选派,满汉官员各一名,担负考场事务和阅卷取士之责。
( × )解析清代知贡举不担负阅卷取士之责。
10.廉访使,宋、元时期的官职名。
宋代全称为廉访使者,元代全称为肃政廉访使。
主管监察事务。
( √ )11.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官。
南北朝时期,尚书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 × )解析“尚书”之上还有“宰相”一职,并非“最高行政长官”。
12.丞相,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二)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二)1.夏朝学校的名称为“校”,是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为“序”。
周代学校的名称为“庠”。
古人常以“庠序”泛指学校,或代指教育事业。
( √ ) 2.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或“太学”,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者同设。
( √ ) 3.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也就是太学;乡学则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 × )解析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与“太学”有所不同。
4.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唐代国子监设有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 √ )5.国子监之称始于隋朝,之后历代沿袭至清代,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主簿为该部门主管。
( × )解析国子监的主管应为国子监祭酒。
6.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术机构。
( × )解析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
7.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学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 × )解析书院一开始由私人设立,但后来官府也对其加以干涉。
8.成均相传为西周的大学,或谓西周前已有。
唐高宗时,曾改国子监为成均监,故后人亦有称国子监为成均者。
( √ )9.学官是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
如祭酒、学政、教授、教习、监生、诸生等。
( × )解析监生、诸生都指学生。
10.教授是古代的一种学官,主管学校课试、学规等方面的具体事务。
( √ )11.博士和教授都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 )解析“博士”“教授”都是学官名。
2013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考点储备

2013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考点储备(以下材料内容由中公教育专家编撰提供,更多内容请多关注中公教育官方网站)一、国考已考考点梳理① 2012年:孔子的贡献与《庄子》的典故、宗教文化、战国时期的马陵之战、西方的音乐文化作品与作者、我国古代建筑的匾额文化② 2011年:我国不同时期各地的出土文物、书法艺术、京剧知识、天文知识与人类天文技术、亚非美欧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③ 2010年: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中外著名哲学家及其思想④ 2009年:儒家思想、我国农业税的起征年代、我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排序、晚于文艺复兴的历史大事二、2013年考查范围预测① 孔孟等儒家思想和相关知识。
②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及成就。
③ 中外历史及近代史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④ 关于我国的国粹,如医学、绘画及相关作品的作者、朝代。
⑤ 国外著名的美术文化,如作品及作者,雕刻及典型的标志性建筑。
三、考点储备●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 中国的国粹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 中国四灵与四象龙、凤、麟、龟乃中国四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乃中国四象。
● 中国古代医学①中医四大经典② 古代医学成就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世称为药王。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 中国古代数学殷商时已经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从此“九九歌”成为普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
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比毕达哥拉斯早500多年。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进一步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筹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正式形成。
行测常识判断文学知识点:《诗经》、《楚辞》

行测常识判断文学知识点:《诗经》、《楚辞》1500字《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两大古代文学经典,这两部作品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在行测常识判断中,了解《诗经》和《楚辞》的基本知识点是很重要的。
下面将就这两部作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诗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文学宝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它共收录了305首诗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诗歌形式有各种各样的韵律,包括风格独特的诗句和朗朗上口的歌谣。
这些诗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社会风貌、生活习俗和情感体验,以及赞美神灵和君王的功德。
《诗经》的内容涵盖广泛,既有关于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诗篇,也有关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诗篇。
这些诗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可以用来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楚辞》是另一部重要的古代诗歌集,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这部作品共包含了多达290多篇的诗章,作者主要是楚国的辞章博士屈原。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祭祀、怀古、爱国、哀屈原和抒发个人情感等。
《楚辞》的诗歌形式更富有变化和抒情性,有些诗章甚至以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欣赏。
《楚辞》的主题广泛而深刻,既有对楚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反思,也有对个人命运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总的来说,了解《诗经》和《楚辞》的基本知识点对于行测常识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包括这两部作品的内容、作者、特点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经典。
同时,对于行测常识判断来说,了解这些文学知识点也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和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刘鸿声、田桂凤、余紫云、陈德霖、王瑶卿等,民国年间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周信芳、金少山等。
(2)书法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砚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3)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其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4)相声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
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
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相声最初是一种摹拟口技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5)皮影戏
皮影是用家畜皮刻制的人物影像,借助灯光投影屏幕表演的一种戏曲,通常叫灯影或皮影戏。
皮影戏在汉代已经出现,发源于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皮影戏在中国大江南北都有分布,派系众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6)木偶戏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
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
木偶戏流行范围广,派系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偶戏、邵阳布袋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临高人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等。
(7)秧歌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
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最具代表性的有:辽宁昌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以及陕北秧歌等。
(8)舞龙
舞龙,民间又叫“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
舞龙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
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
舞龙人数少则一人舞双龙,多则百人舞一大龙。
舞龙是华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9)舞狮
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现存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舞狮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江苏徐水舞狮、山西襄汾天塔狮舞、浙江临海黄沙狮子、广东醒狮。
(10)象棋
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又叫中国象棋,是中国最为普及的一种益智类游戏,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象棋”这个名称。
有楚河汉界的象棋,初见于宋代范仲淹“奇兵翻背水”和程颢的“河外尖斜步卒轻”的描述。
据考证中国象棋也是国际象棋的鼻祖。
(11)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