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bea080f0975f46526d3e166.png)
职业卫生名解◎为非重点★为重点★1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or 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2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工作有关疾病: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史。
★4职业伤害(occupational injuries):又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5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6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一般只能持续进行数分钟至十余分钟。
★7极大强度作业: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氧债几乎等于氧需,这种剧烈活动只能持续很短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
★8静力作业(static work):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9动力或动态作业(dynamic work):则是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10反复性作业(repetitive work):又称轻动态作业,参与作业的是一组或多组小肌群,其量少于全身肌肉的1/7,肌肉收缩频率高于15次/分钟。
◎11作业能力(work capacity):劳动者在从事某项劳动的过程中,完成该项工作的能力。
◎12终末激发(terminal motivation):有时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见到工作效率一度增高,这与情绪激发有关,称终末激发,但不能持久。
◎13职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是从人与职业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角度研究人在职业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5 生产环境与健康(10)1
![5 生产环境与健康(10)1](https://img.taocdn.com/s3/m/4f9e5a204b73f242336c5fee.png)
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组织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技术措施 和卫生保健措施) 1、组织措施 (1)领导重视 (2)加强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3)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卫生制度 2、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1)预防性卫生监督 (2)经常性卫生监督
3、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 因素的危害。
特点:
1、病因复杂,不象职业病那样明确;
2、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疾病暴露 或病情加重、加速或恶化; 3、通过控制或改善职业环境,除可减少相应的职
业病外,也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或使原有疾病 缓解。
4、工作有关性疾病可在一般人群中出现,不属于我
国法定职业病。
按现有规定,工作有关疾病不能享受劳保待遇
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ional hazard):
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及生产环境中
存在和产生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
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性因素: 生产性毒物(occupational toxicant): 生产性粉尘(occupational dust):
或称工伤
三、职业病
(一)定义:
当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 时间超过机体的代偿功能,造成机体功能 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 影响劳动能力者,称为职业病。
(二)职业病的范围和含义
广义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特
定疾病。____泛指职业病 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用 法令的形式对职业病的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 每个国家所规定的职业病的名单不尽相同,只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考核试卷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71735a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f.png)
D.心理学指标
29.以下哪项不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暴露评估指标?
A.暴露浓度
B.暴露时间
C.暴露频率
D.暴露周期
30.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措施中,不属于管理控制的是:
A.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B.培训员工
C.定期检查设备
D.增加工作时间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直接危害
B.间接危害
C.慢性危害
D.急性危害
5.职业性损害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A.改善工作环境
B.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C.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D.增加工作强度
6.以下哪些属于物理性有害因素?
A.高温
B.噪声
C.紫外线
D.重力
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暴露途径有哪些?
A.呼吸道
B.皮肤
C.饮食
D.接触
8.以下哪些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估内容?
3.请列举三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措施,并说明每种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
4.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管理中,如何平衡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健康安全?请提出您的观点和建议。
六、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案例题:
某电子厂生产线上使用的一种化学溶剂,工人长期接触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请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并说明如何进行预防控制。
B.生化指标
C.形态学指标
D.神经心理学指标
1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暴露评估方法有哪些?
A.指数法
B.对比法
C.评分法
D.统计分析法
1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措施中,哪些属于第一级预防?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https://img.taocdn.com/s3/m/400c67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1.png)
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
有关职业病概念的几点说明
职业病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 职业病概念指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鉴别要点 ➢在职业活动中: ➢主要: ➢直接:临床表现由因素直接引起,即两 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疾病:生理性因素、正常值波动、程度 轻的症状
(2)职业病的范围 10大类115种
2.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ease)
(1) 概念
指职业因素并非是所患疾病的唯一直 接的原因,而只是降低了机体的一般抵抗 力,造成职业人群该病的发病率增高、潜 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 这类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或称职业性 多发病)。
(2)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
1) 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职业性有害因 素是该病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 一因素;
4) 生殖紊乱:铅、汞和二硫化碳导致的早 产和流产;
5) 消化道疾患:消化不良、溃疡;
6) 行为心身病:
3.职业性外伤(又称工伤)
指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 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主要原因多由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或 防护措施、生产管理不当等。
工伤性质的确定及伤残程度评定,由国家指 定机构做出。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注意时间顺序 和间隔)
实验室检查
(5)职业病报告制度
(1)急性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应在 诊断后24h内报告,如有3例以上急 性中毒或1例死亡或1例职业性炭疽 时,应先电话报告;
(2)慢性职业病或慢性职业中毒应在 诊断后15天内调查后提出报告
(6)职业病诊断权限
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 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危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f01d5b5bc281e53a5802ff96.png)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职业病的特点
① 病因明确 ② 病因多可定量检测,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
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剂量)-反应 (效应)关系 ③ 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
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④ 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⑤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 化学因素 ➢ 物理因素 ➢ 生物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化学因素
➢ 生产性毒物
① 金属及类金属 ② 有机溶剂 ③ 有害气体 ④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⑤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 ⑥ 农药
➢ 生产性粉尘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 有害因素而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指政府行政部门所 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职业病的范围
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包括10大类115种:
① 尘肺(13种) ②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③ 职业中毒(56种) ④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⑤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⑥ 职业性皮肤病(8种) ⑦ 职业性眼病(3种) ⑧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⑨ 职业性肿瘤(8种) ⑩ 其他职业病(5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 工作有关疾病 (work-related disease) ➢ 职业性外伤 (occupational injury)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病的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37a170e31126edb6f1a10ab.png)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病的预防措施良劳动条件存在着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们对健康的不良影响,统称为职业性损害。
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能产生职业性损害的诸多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3)噪气、振动(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微生物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医`学教育网整理,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二、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包括工伤和职业性疾患。
职业性疾患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两大类。
(一)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
(二)法定职业病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是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而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具有一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医学教育`网整理。
职业卫生思维导图
![职业卫生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dd0e39c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c.png)
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5-
粉尘危害与预防措施
以肺纤维化为 的疾病
石棉肺
石棉种类
温石棉 闪石棉
95%以上
不仅引起石棉肺,还可致肺癌和间皮瘤
煤工尘肺
煤肺、煤矽肺
水泥尘肺、陶工尘肺、电焊工尘肺
有机粉尘等尘肺
高温、噪声、振动
高温作业:指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 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2℃以上
概念&影响因素
中毒:生物体因毒物作用而受到损害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毒物存在的形式和形态
存在形式:原料、中间产品、辅助产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夹杂物 形态:固液气、气溶胶
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机会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材料的搬运与储藏、加工及准备、加料与出料
分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
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完整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农药
有机磷农药
生产性中毒主要是由皮肤污染引起 急性中毒临床表现分为: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 中毒已毒蕈碱样症状明显
粉尘 矽肺
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形成的能较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 0.1-10μm
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作业
劳动过程有关疾病
扁平足
立姿作业
腹疝
重体力劳动者
个别器官紧张
眼、发音器官
压迫及摩擦所致疾患
胼胝、滑囊炎
劳动过程有关疾病的预防措施
正确的作业姿势、改善人机界面、减少负重、减少压迫和摩擦、选择与培训、休息、加 强劳动组织、改善作业环境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什么因素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什么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26c10a30740be1e640e9a0b.png)
三、 毒物及其控制
一般来说,凡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称为毒物。
(一)、工业毒物的分类
1、按照工业毒物的来源分类
1)原料和生产辅助材料:原料本身就是有毒物质,
例如,油漆中的溶剂(苯及同系物),压铸铅字用的铅。
三、 毒物及其控制
2)成品、半成品或副产品:例如铅、汞的开采和冶 炼,氯、氨、二氧化碳。
一、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事的有价
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 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 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不合理。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4)不良工作体位(姿势)。
一、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1)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废气、 废水和废渣等,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 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 业环境中的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 真菌等。
三、 毒物及其控制
3、窒息性与刺激性气体的危害 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经肺脏进入血
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很快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是血色 素丧失运氧能力,以致全身组织,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会 因严重缺氧而引起剧毒。 2)氢化物:氰化氢(HCN)和氰根(CN-),115min内呼吸停止而死亡。
三、 毒物及其控制
3)硫化氢(H2S):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4)氯气(Cl2):慢性中毒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
职业环境与健康题库及答案
![职业环境与健康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4a0a710029bd64793e2c6e.png)
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一、名词解释1.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或生活能力,这类疾病广义上均可称为职业病。
2.铅线:慢性铅中毒患者如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在齿龈边缘可见蓝灰色“铅线”,系食物残渣腐败产生的硫与铅化合物反应形成硫化铅沉积所致。
3.意向性震颤:慢性汞毒性震颤,即在集中注意力做某些精细动作时震颤明显,而在安静或睡眠时震颤消失。
4.赫恩小体(Heinz body):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强氧化性代谢产物苯胲可直接作用于红细胞内的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SH),使珠蛋白变性。
初期,仅两个巯基被结合,变性可逆,后期四个巯基全部与毒物结合,则变性珠蛋白沉淀,在红细胞内形成包涵体,此即赫恩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0.3~2µm,具折光性,常位于红细胞边缘或附着于红细胞膜上,多为1~2个,含有赫恩小体的红细胞容易发生破裂溶血。
5.化学性紫绀:短时间内吸收大量苯胺所引起,早期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的缺氧和紫绀,最先见于口唇、指端、耳垂等部位,与一般缺氧所见的暗紫色不同,呈蓝灰色,称为化学性紫绀。
6.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少数急性CO中毒患者在意识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重新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称为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
7.胆碱能危象:有机磷农药的毒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引起乙酰胆碱在其生理部位过量积聚,持续作用于胆碱能受体,使胆碱能神经及其效应器过度兴奋,产生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称为胆碱能危象。
8.迟发性多发性神经毒作用(OPIDP):某些有机磷农药品种的急性中毒患者,在其症状消失后的2~4周,可出现迟发性多发性神经毒作用。
多见于下肢远端,先累及感觉神经,后发展到运动神经,并向肢体近端延伸,后期也可波及上肢。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危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1ffc0ac14b73f242326c5f6f.png)
(3)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
职业病的诊断必须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及 有关规定进行诊断。
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 生机构承担,并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 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作出诊断后必须向当事人出具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按规定向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 门报告。
(三)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 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 ➢ 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二、 职业性损害
(一)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条件
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一定都会发生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损害是否发生还取决于以下条件和因素 : 1.有害因素的性质 2.作用条件:接触剂量、接触方式、接触机会 3.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个体易感性、行为生活方式。
② 骨骼及软组织损伤: 腰背痛、肩颈痛
③心血管疾病: 二硫化碳和一氧化碳导致的 冠心病
④ 生殖功能紊乱: 铅、汞和二硫化碳导致的早产和流产
⑤ 消化道疾病: 消化不良、溃疡
职业特征(occupational stigma)
有些作用轻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虽然 有时不致于引起病理损害,但可引起一些体 表改变,如胼胝、皮肤色素增加等,这些改 变尚在生理范围之内,故可视为机体的一种 代偿性或适应性变化,称为职业特征。
(三)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 危害
(2)生产过程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 少工人接触毒物、粉尘及各种有害物理因素的 机会。
(3)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除尘。 (4)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设置。 (5)其他技术措施。
(四)职业健康监护
职 业 健 康 监 护 (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是指以预防为目的,通过各 种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早期发现 健康损害征象,以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 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 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 内容。
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1543a301711cc7931b7168e.png)
(三)毒理
液体,易挥发; 以蒸汽形式经呼吸道进入, 可经皮肤或消化道在肾蓄积,其次是肝、心、
CNS 尿排泄:24小时尿汞为接触指标
Hg 吸收 血液 血浆蛋白结合 全身
肾 肝 CNS 心 毛发
(HgMT)
(1)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寒冷、阴暗、潮湿等不良生产 环境下工作。
(2)异常气压 在高气压(潜水或潜涵作业) →减压病或潜 涵病;在低气压、低氧环境 (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高原、高 空或宇航作业) →高山病;
(3)电离辐射 如α、β、γ和X射线等。 (4)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包 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等。 (5)噪声与振动
定期监测生产环境空 气中铅浓度,采取各种措 施以降低浓度,如控制熔 铅温度、密闭尘源等。
对工人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以早期发现中毒者。
三、汞 中毒
(一)理化特性
银白色液态金属 熔点-38.7℃,沸点357℃ 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溶于硝酸,溶于类脂质 常温下蒸发 表面张力大
(二)接触机会
治疗处理:
防 轻度铅中毒
治
一般不必调离原工作,可作驱铅
原 治疗。常用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
则 二酸钠,每天1g,静脉注射,3~4天
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4天。
中度中毒 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
离原工作 重度中毒
必须调离铅作用,依 病情积极治疗和休息。
铅中毒的预防主要措施有: 消除和控制铅发生源,
可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铅 及化合物,如用锌钡白、钛 白代替铅白、激光排版代替 铅字排版等。
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及原则 1)准确可靠的职业史(接触有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https://img.taocdn.com/s3/m/57a678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b.png)
制定并执行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管力度。
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推广使用低毒、低害的原材料和工艺设备,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排 放。 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
职业性损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导致的健 康损害。
劳动者因接触职业 性有害因素而患职 业病,应享受工伤 保险待遇
企业未提供符合要 求的职业卫生防护 设施,劳动者可要 求赔偿
劳动者在工作中遭 受意外伤害,应享 受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者因接触职业 性有害因素导致健 康损害,可要求企 业赔偿医疗费用
汇报人:
用人单位应当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 任,包括提供符合要求的职业卫生条件、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开展职业卫生 宣传培训等。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 作的监管,确保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 治主体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将受到行政处 罚。
职业卫生服务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 理,确保服务质量。
职业卫生服务与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职业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职业卫 生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提供职业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检查、职业病预防 和治疗等
监管机构:负责监督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和标准要求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 中存在的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 不良影响的因素。
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 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长期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会导致 各种职业性损害,如职业病、工 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诊断机构与组织 需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机构[国 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 州、盟)级职业病防治机构],或由上 述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 生单位。在诊断上实行以当地为主和
以职业病防治机构或职业病诊断组集 体诊断为准的原则。
对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原则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对职业病患者的治疗;二是及
时依法落实职业病患者应享有
的待遇。
(二)工作有关疾病
1. 概念
由于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 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 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类疾病统称为工 作有关疾病。
外周血象改变: 点彩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碱粒红细胞
Basophilic Stippling
其它:哺乳期妇女→婴儿中毒、 婴幼儿经口摄入后中毒
Pica
Child Eating Old Pb Paint
(五)诊断及处理原则
诊断:职业史; 车间空气测定; 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尿铅、δ -ALA、粪卟啉,血点彩和碱粒红 细胞); 专家、综合诊断 诊断分级及处理:参照标准分为四级 P46
指定机构做出。
三、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职业病的发生取决于劳动者的接触、 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以及职业危害因素作 用条件,这三者的因果联系,决定了职业 病的可预防性。 因此,应坚持预防为主,积极采取三 级预防措施,消除或减少这些危害因素, 才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健康监护
health surveillance
过度心理紧张: 如超负荷、快节奏工作,操作单调 重复、劳动组织不合理、过分强调竞争、 人际关系不和谐、工作职责不明等都可 导致心理过度紧张而引起焦虑抑郁症、 精疲力竭和其他心身疾病。
(三)职业性工伤
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违反
操作规程,或防护措施不当而发生的突发性意
外伤害。
工伤性质的确定及伤残程度评定,由国家
1、对卟啉代谢的影响
琥珀酰CoA
ALAS
+甘氨酸
Pb Pb
胞 质 内
ALA(血尿)
线 粒 体
ALA
ALAD
卟胆原
尿卟啉原合成酶
尿卟啉原Ⅲ
原卟啉原脱羧酶
粪卟啉(血尿)
粪卟啉原Ⅲ
粪卟啉原氧化酶
FEP, ZPP(RBC)
低色素正细胞 型贫血
原卟啉Ⅺ
血红素合成酶
Pb
血红素
珠蛋白
Pb
血红蛋白
2、引起血管痉挛:铅绞痛
2. 物理性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 环境下工作。 如高温、寒冷、阴暗、潮湿等不良生产 (2)异常气压 在高气压(潜水或潜涵作业) →减压病或潜 涵病;在低气压、低氧环境 (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高原、高 空或宇航作业) →高山病; (3)电离辐射 如α 、β 、γ 和X射线等。 (4)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包 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等。 (5)噪声与振动
(二)工作有关疾病
2.种类: ⑴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 ⑵骨骼及软组织损伤 ⑶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⑷生殖紊乱 ⑸消化道疾患 ⑹行为心身病
过度躯体紧张: 强迫体位如各种不良体位可导致下 肢曲张、脊柱变形、下背痛等; 器官紧张如肌群过度紧张可导致腱 鞘炎、滑囊炎、肌痉挛等,视力紧张可 造成视力下降等。 此外还有劳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 作息安排不佳等导致过度疲劳等。
诊断
我国现行的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 及分级标准如下:
1.铅吸收:
有密切铅接触史,尿铅量增高,尚 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2.慢性铅中毒:
①轻度中毒: 除尿铅含量增高外,出现轻度神经 衰弱综合征,可伴有腹胀、腹隐痛、便 秘等症状, 尿粪卟啉阳性或碱粒红细胞 增多。
②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尚有腹绞痛、 贫血、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三者中之一, 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③重度中毒: 除以上表现外,具有铅麻痹或铅中 毒性脑病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1.
就业前健康体检:目的在于掌握其就业前的
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
忌症。
2. 3.
定期健康检查 职业病的普查:
第五节 职业性化学因素危害和控制
一、概述 二、铅中毒 三、汞中毒 四、苯中毒 五、刺激性与窒息性气体中毒 六、农药中毒 七、矽肺
一、概述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Hg 吸收 血液 血浆蛋白结合 全身
肾 肝 CNS 心 毛发 (HgMT) (长期贮存) HgMT贮存; 肾毒性 机体汞负荷指标 Hg排泄
毒作用机理
protein--SH Hg—SH
Hg2+
多种酶失活
(四)临床表现
慢性中毒*** ◆易兴奋症:神衰综合征 ,精神症状 ◆肌肉震颤:眼睑、舌、手指、四肢 ◆口腔炎:汞线 ◆其他:胃肠功能紊乱,肾功能损害 急性中毒:神经系统及全身症状; 明显的口腔炎及胃肠道症状 口服汞盐(升汞):急性腐蚀性胃肠炎、汞 毒 性肾炎、急性口腔炎
卫生部于1984年颁布了 《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并 陆续公布了一系列《职业病诊
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应按照
国家统一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
准,采取综合分析、集体诊断
的方法,作出及时、正确的诊 断。
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及原则 1)准确可靠的职业史(接触有害
因素的种类、时间和数量、接触方式
及防护措施使用情况等)及既往史
目前,生活中铅接触也日益增多, 如含铅汽油尾气的排放、油漆家具、塑 料制品、化妆品,某些食品中含铅量也 高,如皮蛋、某些蔬菜等。
此外,某些药品也含有铅,如樟
丹、黑锡丹治疗癫痫和支气管哮喘,
如达到中毒剂量,可引起中毒。
(三)毒理
代谢: 以粉尘或烟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四乙基铅(汽油添加剂)可通过完整皮肤
3、破坏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并 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四)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造血系统 其他
消化系统:
铅线 (PbS, 蓝黑色)、 口内金属味、 便秘、 铅绞痛(lead colic)
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之一, 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割样疼痛,检查 时腹软、喜按,无固定压痛点,多伴 有呕吐、面色苍白、烦躁冷汗、体位 蜷曲等。
铅尘 肺部弥散或吞噬作用 血液 与红细胞结合 (90%) 血浆 (磷酸氢铅 或血浆蛋白铅) 肝、肾、 脾等器官沉积 骨骼、毛 发等蓄积 (磷酸铅)(90~95%)
分布及排泄
骨骼铅负荷量(90%~95%)
体内Pb 血液(2%) 红细胞(90%) 血浆 排泄:主要经尿,其次是粪便
中毒机制 (Poisoning mechanism)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一定条件 下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 生不同程度的损害,称为职业性 损害。
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性损害可分为三类: 工伤
(一)职业病概述
职业病的概念及范围 职业病的特点 职业病的诊断 职业病的报告及处理 职业病的防制措施
1、职业病的概念及范围
凡是由职业性有害因素 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凡列入国家颁布的职业 病范畴的称为法定职业病。
第四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
与职业性损害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 和产生的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劳 动能力的各种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 素。
适宜的劳动条件,机体可通过神经、 体液的调节和适应,提高劳动能力,促进 身体健康。 不良的劳动条件,如生产环境存在有 害因素、劳动负荷过大、时间过长或生产 环境条件过差,都可对劳动者健康产生损 害,使劳动能力下降,导致疾病的发生。
是诊断职业病的前提条件。
2)生产环境劳动卫生学现场调
查 是诊断职业病的重要参考依 据。
3)临床检查(病史、体格检查 及实验室检查)• 型的临床表 典 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职业
病诊断和病情分级主要依据之
一。 根据上述三方面资料进行 综合分析,排除非职业性疾病, 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
特殊检查项目包括:
3.生物性因素
(1)病原微生物 (2)致病寄生虫等 :
如从事畜牧、皮革、毛纺业,可感染 炭疽杆菌引起职业性炭疽; 森林作业可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引起职 业性森林脑炎; 牧民、兽医可因接触病畜而引起布氏 杆菌病,农民劳动时若接触钩虫感染的土 壤可引起寄生虫病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
神经系统:
神衰综合征、 周围神经炎(感 觉型、运动型、 混合型,如腕下 垂)
神经系统:
神经衰弱综合征: 早期多见,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 肌肉关节酸痛、失眠、健忘等; 周围神经病: 感觉型为四肢末梢呈手套、袜套样感 觉障碍。运动型以伸肌无力为特点,出现 腕下垂、足下垂。
造血系统:
低Hb性贫血: 血浆铁不降低
(六)治疗
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 次选二巯基丁二酸钠 对症治疗:铅绞痛→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营养, 补充维生素
治疗处理:
防 治 原 则
轻度铅中毒 一般不必调离原工作,可作驱铅 治疗。常用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 二酸钠,每天1g,静脉注射,3~4天 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4天。
②长时间从事单一操作、劳动节奏过快,长时间处于
某种不良强迫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设备等,均可造成
劳动者精神过度紧张或个别器官和系统过度紧张或疲劳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