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行业分布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行业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4872221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3.png)
职业危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或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产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及它们在不同行业中的分布情况:一、按来源分类:通常,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大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2、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3、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又分为生产性粉尘及有毒化学物质。
二、按国家分类目录分类:2015年11月17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布《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划分为459类,其中:粉尘52类、化学因素375类、物理因素15类、放射性因素8类、生物因素6类、其他因素3类。
(一)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它是污染工作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人类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吸人肺内的粉尘可引起多职业性肺部疾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导致尘肺病。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很多。
按导致法定职业病的病因可分为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陶瓷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铝尘、电焊工尘、铸工尘、其他粉尘。
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三大类。
1、无机粉尘包括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粉尘等矿物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金属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人工无机粉尘。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5de04f205087632311212a0.png)
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或称生产性有害因素)。
按职业危害因素的不同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生产毒物,如铅、汞、氯气、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潜涵作业等)、低气压(高山、高空作业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射频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紧张或个别系统、器官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强度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相适应等;(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炎热季度强阳光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常常不是单一的,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影响。
劳动者发生职业性损害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是:有接触机会,如生产中使用或产生某些有毒物质;一定的接触方式,如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间接途径,或由于意外事故;一定的接触时间;足够大的接触剂量(强度)。
后两个方面是决定机体所受剂量的主要因素,又称职业危害的接触水平。
职业危害的接触水平与生产环境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集体或个体防护设施等有关。
生产车间的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布局不合理,工艺和设备落后,缺乏集体和个体防护设施和管理不善,都可以增加职业危害的接触机会和接触水平。
在同一生产环境下从事同一作业的工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1)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如患有某些遗传疾病或有遗传缺陷的人容易受某些有毒物质的作用;(2)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如妇女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极易损害胎儿、婴儿的健康,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也易受职业危害的影响;(3)营养差异:营养不良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如患有皮肤疾病可增加吸收毒物的机会,患有肝脏病影响机体对毒物的解毒功能。
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业性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e35a3e077232f60dccca108.png)
职业性危害因素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or 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亦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分类:1、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大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等。
➢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等。
➢生产性粉尘来源包括:☐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等;☐冶金工业的原材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化学工业、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加工处理等。
②物理因素:高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x射线)等。
➢物理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装置。
③生物因素: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体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劳动强度、不良体位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采光照明等2、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类1)粉尘51+1 如:矽尘(游离二氧化硅超过10%的无机粉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粉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等2)化学因素374+1 苯。
甲苯,正己烷等3)物理因素14+1 噪声、高温、低压、振动等4)放射因素7+1 α、β、γ、χ射线等5)生物因素5+1 艾滋病毒6)其它因素3 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等3、按职业接触限值分类按照GBZ 2.1和GBZ 2.2标准分为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两大类:1)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339种)、粉尘(47种)、生物因素(2种);2)物理因素包括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激光辐射、微波辐射、紫外辐射、高温、噪声、手传振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体劳动强度、体力劳动时心律11种。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https://img.taocdn.com/s3/m/62b548a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0.png)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是指按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生产设备进行的连续生产作业,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
(1)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危害。
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
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体质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庋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
如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如安排的作业与从业人员的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点,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安排不适宜的工作等。
(4)不良工作体位。
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如可以坐姿工作但安排站立,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如微机操作台与座椅的高低比例不合适,低煤层挖煤工人的匍匐式作业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职业卫生简答题
![职业卫生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70f6f5ff00bed5b8f31d9f.png)
1、职业有害因素及分类。
职业性有害因素: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某些对劳动者健康和作业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下列三类:P8-P92、怎样进行粉尘危害的控制?法律措施——立法、执法;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技术措施——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最根本措施,改革工艺、革新设备;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卫生保健措施——健康检查(就业前和定期检查);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防尘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3、防止振动危害的措施有哪些?消除或减轻振动源的振动;限制作业时间;改善作业时间;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医疗保健措施;职业卫生教育;振动卫生标准;4、何为法定职业病5、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明确调查目的;对照人群的选择;确定接触和疾病的含义;表格设计;6、简述高温作业的类型与特点高温作业是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炼钢、铸造、陶瓷、热处理等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人体受到对流热和辐射热的作用。
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印染、造纸、缫丝等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形成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特点:作业环境中热辐射较强,且辐射持续时间长。
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有哪些?⑴体温调节;⑵水盐代谢;⑶循环系统;⑷消化系统;⑸神经系统;⑹泌尿系统;7、在生产性有害因素中,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具有哪些特点?⑴绝大多数自然存在;⑵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危害与否及程度均由参数决定;⑶来源明确;⑷空间分布不均匀;⑸存在状态不同,有连续和脉冲之分。
⑹对人体的危害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
物理因素的特点1.大部分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d9cd68a0912a216157929a9.png)
眼病、神经衰弱综合症、不良 气候条件所致疾病
肿瘤 耳聋 振动病
生物性
微生物、寄生虫、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 物
感染
人类工效 手工操作、超负荷、照明不适、 腰背痛、肩颈疾病、精神疲劳、
重复动作无防护设施
眼病、身心病、工伤
社会心 精神紧张 组织制度 人际关系
理因素
工伤、身心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 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粉尘类、放 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导致职业 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 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 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24
第二章 职业危害因素及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
生产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 生产性粉尘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5
10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 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 工间休息不当,倒班制度不合理等。
2.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工作紧 张过度,常见于流水作业。
3.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11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屏作业 者的视觉紧张和腰背肌肉紧张、钢琴演奏 家的手指痉挛等。
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 的工具,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流水线工作 人员的坐椅不适易产生颈、肩、腕损伤, 长期操作手柄、轮盘等引起掌挛缩病,长 期站立、行走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扁平足 等。
6.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大,这是客观需求 与主观反应之间的失衡的表现,由于不能 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功能性紊12乱。
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83bdcd089eb172ded63b72d.png)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的统称。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称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动力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 dust):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颗粒物。
尘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 equivalent diameter,AE D)是指某一种类的粉尘粒子,不论其形状,大小和密度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与一种密度为1的球形粒子的沉降速度一样时,则这种球形粒子的直径即为该种粉尘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尘肺(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Silicosis: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石棉小体(asbestos bodies)石棉纤维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由一层含铁蛋白颗粒和酸性粘多糖包裹沉积于石棉纤维之上形成。
速发型矽肺(acute silicosis)少数接尘者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在1~2年内即可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晚发型矽肺(delayed silicosis)有的接尘工人虽吸入较高浓度矽尘,但脱离矽尘作业时X 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尚不能诊断为矽肺,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2251af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7.png)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1、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耐火砖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耐火砖生产中的主要的职业危害是粉尘,破碎、筛分、配料运输、出窑等均有粉尘产生,硅砖生产粉尘危害最大,矽肺发病率亦高。
窑工接触高温和强热辐射。
制沥青砖作沥青加热时,有沥青蒸气散发。
供隧道窑燃烧的煤气发生炉,可有一氧化碳逸出。
各种机器设备均可产生噪声。
3.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
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
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
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
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
4.电镀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电镀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接触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
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
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
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可立即引起灼伤。
铬电镀时镀糟周围空气中铬酸雾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镀镍时接触硫酸镍可引起皮炎和湿疹。
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af9ce0c31126edb6e1a102a.png)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1、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 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耐火砖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耐火砖生产中的主要的职业危害是粉尘,破碎、筛分、配料运输、出窑等均有粉尘产生,硅砖生产粉尘危害最大,矽肺发病率亦高。
窑工接触高温和强热辐射。
制沥青砖作沥青加热时,有沥青蒸气散发。
供隧道窑燃烧的煤气发生炉,可有一氧化碳逸出。
各种机器设备均可产生噪声。
3.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
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
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
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
喷漆及其稀释剂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
4.电镀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电镀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接触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
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
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
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可立即引起灼伤。
铬电镀时镀糟周围空气中铬酸雾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镀镍时接触硫酸镍可引起皮炎和湿疹。
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
5.水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
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95535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8.png)
耳聋等。
振动
02
长期接触手传振动工具可能导致手臂振动病,如手指末梢循环
障碍等。
高温和高湿
03
高温和高湿环境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下降,严重时可
能引发中暑。
化学因素
01
02
03
有毒物质
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导致急 性或慢性中毒,如窒息性 气体、有机溶剂等。
粉尘和烟尘
长期吸入粉尘和烟尘可能 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尘 肺、支气管炎等。
VS
健康教育
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员 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06 职业性有害因素案例分析
案例一:金属和类金属粉尘的危害
金属和类金属粉尘是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健康问题。
金属和类金属粉尘包括铅、汞、砷等,长期接触这些粉尘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贫血等疾病,甚至增加患癌风险 。
05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 控制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
1 2 3
消除或减少有害因素的产生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设备设施等手段,从源 头上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通风排气设施
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职 业病危害因素,设置合理的通风排气设施,如局 部排气罩、通风口等。
隔声减震设施
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 下内容:建设项目概况;工作场所职 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分析评价; 劳动者健康检查结果及分析评价;建 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建议等。
应急救援与控制措施
定义及目的
应急措施
应急救援与控制措施是指针对可能发 生的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而采取的应 急救援和现场控制措施。目的是为了 在发生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够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救援 和控制措施,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 健康。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9dcfce85022aaea998f0fa5.png)
常见工种作业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1、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耐火砖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耐火砖生产中的主要的职业危害是粉尘,破碎、筛分、配料运输、出窑等均有粉尘产生,硅砖生产粉尘危害最大,矽肺发病率亦高。
窑工接触高温和强热辐射。
制沥青砖作沥青加热时,有沥青蒸气散发。
供隧道窑燃烧的煤气发生炉,可有一氧化碳逸出。
各种机器设备均可产生噪声。
3.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
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
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
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
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
4.电镀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电镀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接触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
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
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
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可立即引起灼伤。
铬电镀时镀糟周围空气中铬酸雾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镀镍时接触硫酸镍可引起皮炎和湿疹。
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
5.水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
职业有害因素名词解释
![职业有害因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7866c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3.png)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什么?
职业性有害因素:
1、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2、生产环境因素中的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
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
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3、生产环境因素中的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4、生产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5、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
6、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好,卫生服务质量较差。
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e9c681343323968011c9288.png)
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不断变化)1.化学因素(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和热辐射、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强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2.劳动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5.不良体位:长时间处于某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有关)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如厂房矮小、狭窄,车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布置不合理(有毒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等;2.缺乏必要的卫生工程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或照明设备,或未加净化而排放污水;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噪声等措施、设备或有而不完善、效果不好;3.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太阳辐射;4.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5.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这些有害因素常不是单一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着多种有害因素,这对劳动者的健康将产生联合的、危害更大的影响。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性损害](https://img.taocdn.com/s3/m/6fd7d83714791711cc7917e3.png)
远期效应问题:
三、职业性损害的防制措施
(一)法律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 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 日实施 管理的重要手段 :职业卫生监督 ,分为 1.预防性卫生监督 2.经常性卫生监督 执法技术规范:职业卫生标准
(二)组织措施 1.领导重视 2.加强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3.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卫生制度 (三)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 2.生产过程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 3.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除尘 4.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设置 5.其他技术措施
职业病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
职业病概念指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鉴别要点 在职业活动中: 主要: 直接:临床表现由因素直接引起,即 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疾病:生理性因素、正常值波动、程 度轻的症状
(2)职业病的范围
①尘肺(13种) ③职业中毒(56种) ⑤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0大类115种
第一讲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安医大公卫学院劳环系 杨永坚 E-mail:yyj580719@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劳动条件:由三方面构成
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 构成劳动条件的各种因素总称为职业性
因素或生产性因素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
指凡是可能直接对劳动者健 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性因素就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紧张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
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 劳动强度过大 不良的工作条件:
工效学因素: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不良作业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 卫生防护设施缺乏或使用维护不当
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a2a80a758fafab069dc02f8.png)
熔点327.5℃,沸点1525℃,不溶于水
加热至400~500℃时,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 成氧化亚铅(Pb2O),并凝集成铅烟,随着熔铅温度升高, 可逐步生成氧化铅(PbO)、三氧化二铅(Pb2O3)、四氧化 三铅(Pb3O4)
铅氧化物都以粉末状态存在,易溶于酸
汞及其化合物可分布到全身很多组织,最初集中在肝,随后 转移至肾。汞在体内可诱发生成金属硫蛋白,这是一种低分 子富含巯基的蛋白质,主要蓄积在肾脏,可能对汞在体内的 解毒和蓄积以及保护肾脏起一定作用。
汞主要经尿和粪排出,少量随唾液、汗液、毛发等排出。汞 在人体内半减期约60天。
➢急性汞中毒
▪ 急性职业性汞中毒主要由于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汞蒸气或 摄入可溶性汞盐引起,多由于在密闭空间内工作或意外事 故造成。
正常情况下,经消化道摄入的铅化合物中有5~10%被十 二指肠吸收,剩余经粪便排出。
机体对铅的吸收不仅与铅的浓度、理化性状有关,而且还受 机体因素如年龄、生理状况、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等影响。
➢分布与蓄积
铅
血 早期Biblioteka 循环数周后
储存库
靶器官
90%与红细胞结合 10%在血浆
95%难溶性PbPO4
可溶性PbHPO4
ALA
ALAD
Pb
卟胆原
尿卟啉原合成酶
尿卟胆原Ⅲ
胞
原卟啉原脱羧酶 质
粪卟啉原Ⅲ
内
粪卟啉原氧化酶
原卟啉Ⅸ
亚铁络合酶Fe2+
血红素
珠蛋白
血红蛋白
Pb
②对NS的作用
(1) 铅δ-ALA↑→ 抑制GABA(γ-氨基丁酸) → 干扰NS功能产生 意识、行为等精神效应
职业性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职业性危害因素和职业病](https://img.taocdn.com/s3/m/5143203f561252d381eb6e05.png)
编号:SM-ZD-66812 职业性危害因素和职业病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职业性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工矿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作业工人,在日常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这些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下面三类:(一)生产过程中接触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工业生产中,作业工人所接触的生产原料、中间体、辅助剂、成品、副产品、杂质和废弃物等,有可能是不同毒性程度的化学毒物。
(1)常见的工业性化学毒物及危害:①金属与类金属,如铅、汞、锰、镉、铬、砷、磷等,有各自的靶器官毒性。
②刺激性气体,如氨、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光气、硫酸二甲酯、臭氧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急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泡炎和肺水肿。
③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氰化物等,可引起缺氧而发生昏迷。
④有机溶剂,如醇类、酯类、氯烃、芳香烃等,具有脂溶性,亲神经性,具有麻醉作用。
此外,苯可抑制骨髓造血,氯烃可引肝损害。
⑤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可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功能,出现紫绀和缺氧。
工作过程中接触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工作过程中接触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0a4942c2f60ddccdb38a000.png)
工作过程中接触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经过全室职工认真分析和辨识,工作过程中接触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1、职业性化学中毒:苯、甲苯、正己烷、汽油、四氯化碳、丙烯酰胺、甲醇、酚、甲醛、环氧乙烷、原油、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等
2、职业性皮肤病:化学性皮肤灼伤(酚、四氯化碳)
3、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酸类、碱类)
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X射线
5、物理因素所致疾病:高温、低温、高压
二、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1、人的因素:体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错误、监护失误、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2、物的因素:实验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高温物体,低温物体、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
4、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f52c4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3.png)
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编辑本段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者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性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按其性质分为三类:(1)化学因素,它是目前引起职业病最为多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汞、苯、碑、酚、氮氧化物等)和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它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身播。
(3)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产现场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
目前,我国露天矿山职业危害因素最严重的是矿尘,井下矿山是炮烟、二氧化碳和各种柴油机排放的废气污染严重。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编辑本段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
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一是呼吸道,它是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二是皮肤;三是消化道.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程度可分为如下两种类型:(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期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2)慢性中毒:毒物少量或长期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生产毒物进入人体后产生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类、脑病变精神症状等。
(2)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可出现细胞减少、贫血、出血。
(3)呼吸系统:窒息、中毒性肺水肿、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4)消化系统:口腔炎、胃肠炎.(5)泌尿系统:肾脏损害、尿频、尿痛等。
(6)皮肤:皮炎、湿疹等。
三、职业性中毒预防编辑本段(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职业病是进行生产的劳动者在本职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所存在的一些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
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要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