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思政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P34-37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和研究都很陌生,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研究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知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关注、关心自己的家人。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2.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感知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关注、关心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一、歌曲《让爱住我家》___给学生带来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学生听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视。

二、深入探究,理清家庭关系___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并通过播放《家族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称呼。

接着,___引导学生完成家庭树的梳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三、讲述家人故事,学会关心家人在讲述家人故事的环节中,___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庭中每个人的特点和贡献,并学会关心家人。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关系和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学生们将会更加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并学会关心、爱护自己的家人。

___: Every day in our lives。

we feel the love of our family。

It could be a hug from our mother。

a look from our father。

or a us dinner。

一下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一下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9.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责任意识: 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2.道德修养: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能够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了解自己的家人。

3.健全人格: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

4.政治认同: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2.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3.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学会称呼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活动一:话题开端猜一猜:3月12号,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老师的生日)1.你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呢?2.播放视频《我出生的那一天》3.小思考:大雄是捡来的吗?大雄的爸爸妈妈对大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出生时爸爸妈妈也像他们一样吗?4.问问你的家人:(1)你出生的过程是怎样的?(2)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5.欢迎我的宝贝:(1)我出生后,爸爸很高兴,把我抱在怀里,一个劲儿地说我长得像他。

然后爸爸开始兴奋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出生的消息。

(2)奶奶乐呵呵地说:“瞧这孩子的机灵劲儿,长大一定跟妈妈一样聪明!”(3)因为我的出生,全家都乐呵呵的,很多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呢!6.小结:每一个宝宝都是在家人的期盼中出生的,每一位家人都因为你的出生而充满喜悦。

活动二:学习探究1.过渡语:就这样,我正式来到我的家,成为了我家的一份子,看,这些都是我的家人。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了解家庭的基本生活环境和设施,如:家居、家电、家具等;
•了解家庭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习惯。

2.能力目标
•能够对家庭成员的关系进行描述和解读;
•能够描述和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
•能够借助图形、字符等形式进行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的描述。

3.情感目标
•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珍爱心、感恩心和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珍爱心、感恩心和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感。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孩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
•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长环境、感恩家庭,做好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
1.认识家庭成员;
2.了解家庭的基本环境和设施;
3.了解家庭生活的规律和习惯;
4.表达家庭内在情感。

2.教学过程
第一步:了解家庭成员
1.教师引导学生先看一组图片(由家庭中的家人组成),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再口头描述图片上的人物。

可以提问:。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所设计的课程适用于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为9《我和我的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了解家庭成员之间应有的互相尊重和关爱,学会感恩家庭,并且懂得在家庭中表现出孝顺、温馨、和谐等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家庭,理解家庭的重要性;2.能够感恩家庭并表现出孝顺、温馨、和谐等优秀品质;3.能够学会家庭成员之间尊重和关爱的行为表现。

三、教学内容1.家庭是什么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3.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爱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家庭的构成;2.能够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3.学会家庭成员之间尊重和关爱的行为表现。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场景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2.教师带领学生探讨图片或视频中的家庭既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一些情况。

2. 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利用课件或者板书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

2.教师通过图例形式使学生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教师分享一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爱的行为,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行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3. 操作实践(15分钟)1.学生在家庭作业当中通过问家里长辈,观察家庭成员日常行为模式等方式写下一份“家庭简介”,让其了解自己家中成员的主要组成情况,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等信息。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孝顺、温馨、尊重和关爱家人的行为。

4. 总结提高(10分钟)1.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及今后将要有所改进的行动计划;2.教师以“回忆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复习今天的课程。

六、课堂评价1.学生能否正确了解家庭的构成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学生是否能有效表现孝顺、温馨、尊重和关爱等优秀品质。

七、板书设计家庭•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亲——儿子:爱•母亲——女儿:爱•父亲——母亲: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爱,关爱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爱•孝敬父母•关心家庭成员•省去开支,贴近家庭生活八、教学反思此项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内容丰富,教学过程中均匀合理分配时间,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案例、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教学,多形式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总结和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3.通过讲述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难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贴学生准备---全家福照片教学过程:一、欣赏照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是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婴儿的啼哭声)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走进了我们的家。

家人欣喜的,等待着它的到来。

师:(播放ppt音乐+照片)看,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孩子在慢慢的长大,长了第一颗牙齿,迈开腿走的第一步,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和家长一起外出旅游,第一次成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

孩子的每一点变化,都在家人的关爱下,他们幸福的成长着,同学们,看了这个小视频,你的感受是什么?(生自由说)师:真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今天就让我们以“家”为话题来说说《我和我的家》。

(板贴课题)二、学习探究活动一:我出生了1.师:同学们,在家人的期待中,我们来到可爱的家,那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们出生时还有很多温馨的故事呢,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ppt录音)师:一个十全十美的孩子降临到家中了,那同学们,你课前也进行了采访,在你出生的时候,你的家人是怎样欢迎你来到这个家的?把你有趣的故事跟大家讲一讲。

(生讲)师:我们从一出生就来到一个温暖的家,成为家中的一员,在这个家的户口当中,就有了我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课前先倾听家人讲述自己出生的故事,从家人的讲述中体会自己的到来为家人带来的快乐,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形成积极的家庭关系体验。

同时在转述的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2.师:同学们,这个都见过吧,可别小看了这个户口本,它不仅说明我们是一家人,还体现了我们法律上的身份,课前同学们专门和家人了解了一下自己家的户口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吧。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3.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培养;4.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和家庭成员的职责;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3.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家庭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重要性;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家庭照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讲授环节: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以及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培养;3.互动式教学环节: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并进行角色扮演;4.情境教学环节:模拟家庭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重要性;5.合作学习环节:小组合作,进行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

五、教学评价1.口头评价: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理解程度;2.书面评价: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文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家庭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通过互动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和我的家》教育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育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育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设计:我和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珍惜,增强家庭意识和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

3.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定义和作用。

2.家庭成员的介绍。

3.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

4.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5.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心和扶持。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家庭的定义和作用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让学生了解到家庭的多样性。

2.导入:询问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思考家庭的作用。

3.概念讲解:解释家庭的定义和作用,并让学生以自己的话总结出家庭的主要作用。

4.案例分享: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5.总结:让学生小组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家庭成员的介绍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认识并讨论各种不同的家庭成员。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家庭成员进行介绍,并讨论他们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3.回顾: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家庭成员进行现场介绍,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庭成员的介绍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第三课时: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自己家庭中的一种生活习惯或价值观念,并进行总结。

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现场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并形成自己的家庭宣言。

第四课时: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了解到互动和合作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家庭场景,要求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出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现场表演,并进行评价和点评。

一年级下册道法《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下册道法《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当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主要导学生从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树立学生成长为懂爱、有爱、会传播爱的少年。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除了学校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活动,与自己的家人共处。

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

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对脾气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家里每个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

在家庭中获得家人的爱太容易,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不会珍惜。

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寻找家人的“影子”,懂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说出家人对我们的爱,也学会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感知“家”的温暖。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五、教学策略《我和我的家》这一课题中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感知“家”的初步概念,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六、教学过程活动 1播放儿歌和图片我认识我的家庭成员《家庭称呼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爷爷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奶奶爸爸的妈妈叫奶奶伯伯爸爸的哥哥叫伯伯叔叔爸爸的弟弟叫叔叔姑姑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外公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外婆妈妈的妈妈叫外婆舅舅妈妈的兄弟叫舅舅阿姨妈妈的姐妹叫阿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儿歌。

统编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 我和我的家 教案

统编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  我和我的家 教案

9我和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从了解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血缘关系(伦常关系);2.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三、教学准备1.学生:了解家庭故事,准备相关家族或家庭照片,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家庭成员名片卡。

2.教师:(1)在班级QQ群请家长帮助搜集学生家族的生活照片,准备相应教学课件;(2)制作绘本故事PPT《妈妈成为妈妈的那一天》和《我妈妈》。

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聆听歌曲,营造氛围1.播放歌曲视频《家族歌》,引发讨论话题《我和我的家》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为课堂中家庭成员的话题的展开铺垫感情基础。

活动一:我来到我家1.播放绘本故事微课程视频《妈妈成为妈妈的那一天》2.教师小结:整个一个大家族因为你的到来高兴不已呢!你也来说说你知道的出生时的那些有趣的事吧。

【设计意图】通过绘本故事的播放后,学生交流出生时的故事等活动,学生更能感受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并由此沉浸在家庭生活带来的温馨之中。

活动二:聊聊“我的家人”1.教师过渡:这么多人为你的到来感到开心,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我的家人”。

2.播放学生课前发在班级QQ群中的家族成员视频介绍。

(选取有代表性的视频作为示范)3.学生拿出准备的家族照片向同桌介绍家人。

(强调表达清楚,倾听的重要性。

)4.请学生说说认识了同桌家的谁?再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班级QQ群的平台,实现了教学课内外的互通,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后续理清家庭成员关系打下基础.活动三:家庭成员我来认1.除了爸爸妈妈,我们的家庭中还有许多人呢,你都知道他们的称呼吗?(课件出示词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伯、姑姑、舅舅、姨妈)2.要想搞清楚他们的关系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我们来听一听《家族歌》。

插入课间操:播放视频音乐《家族歌》,学生起立跟随音乐律动,与课间操整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爱、帮助家庭成员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关心、包容和舍己为人的情感态度;•培养孩子对尊重、帮助、支持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发展孩子的家庭观念,懂得维护家庭和谐、幸福、美好。

3. 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习运用信息工具和方法,开发创新潜能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并就家庭中的某一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思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感知家庭的价值、品味家庭温暖和幸福,启迪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和关爱;•如何引导孩子自我探究,提高孩子的情感认识、思维表达能力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教学过程步骤一:情境导入教师请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家庭,我们会像什么样子呢?同时,请学生围绕自己的家庭,谈谈:•那些人组成了自己的家?•家里的成员都有哪些好习惯和不足之处?•家庭之间的相处方式?步骤二:探究家庭的作用和关系1.认识家庭的组成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个家庭都有哪些成员。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家庭的人员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并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家人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彼此关心、理解,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和谐”。

2.家庭模拟情景教师将学生随机分成家庭成员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沟通、交流,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家庭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步骤三:学习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1.学习尊重家庭成员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出不同场景下的尊重和不尊重的行为,让学生分析,认识到“尊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与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互相尊重。

《我和我的家_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和我的家_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和我的家》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家庭是什么,家庭成员有哪些。

2. 掌握描述家庭成员的基本词汇和句子。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庭。

4.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二、导学重点:1. 家庭成员的介绍。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

3. 家庭的重要性。

三、导学内容:1. 家庭是什么?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亲属干系单位,是人们生活和成长的地方。

家庭成员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2. 家庭成员的介绍:学生可以用以下句子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我有一个爸爸,他很高,很帅,是我的英雄。

- 我有一个妈妈,她很漂亮,很温柔,是我的天使。

- 我有一个哥哥,他很聪明,很懂事,是我的好榜样。

- 我有一个妹妹,她很可爱,很调皮,是我的小公主。

3. 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和支持。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让其他同砚了解家庭的温馨和和谐。

4.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进修、成长、幸福的港湾。

学生应该珍惜家庭,尊重父母,关爱家人,共同尽力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四、导学活动:1. 听力练习: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完成家庭成员的介绍。

2. 语言操练:学生分组互相介绍家庭成员,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亲子互动:鼓励学生带家长参与家庭活动,增进亲子干系。

4. 教室展示:学生可以制作家庭成员的介绍海报或PPT,展示给全班同砚。

5.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作文,分享家庭的故事和感受。

五、导学反馈:1.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回答以下问题:- 家庭是什么?- 你有哪些家庭成员?- 你对家庭的看法是什么?2. 老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判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六、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和家人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2. 引导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心家人的生活和情感需要。

3. 组织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幸福感。

第九课《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教案

第九课《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教案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这一。

他包括“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家人的故事”四个部分。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

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的自觉构建者。

二、学情分析孩子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对他们的习惯、性情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的来历却不清楚。

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对家长的工作、生活不了解。

孩子们在家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和关注,因为一切都太自然,反而让他们不能察觉,觉是一切都是应该的。

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五、教学方法1.学法:情景体验、场景演绎、动手操作2.教法:情境创设、活动体验、合作探究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音乐《家庭称呼歌》《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全家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七、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小小讨论会你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呢?出示班级学生婴儿照【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的形式开场,用孩子们小时候的婴儿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活动一:时光穿梭机【活动要求】看哆啦A梦和大雄的精彩片段1.大雄是捡来的吗?大雄的爸爸妈妈对大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2.你出生时爸爸妈妈也像他们一样吗?【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观看中感悟,感受到自己的出生对家庭带来的影响,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行为与习惯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可爱的家》《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家庭录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

(播放歌曲《可爱的家》)教师引导学生给这首歌曲取名字。

学生听歌曲并给歌曲取名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2.师:我们都有一个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同学中有的长得像妈妈,有的长得像爸爸,还有的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家庭了解自己的家人,加深对家人的认识,体会家庭带给我们的温馨。

】二、共同交流,了解家庭1.聊一聊“我的家人”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在家里有很多我们的家人,你的家里还有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的家人”。

(出示教材第35页的两棵大树)师:你的家里还有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追问。

追问1:你的家人里有姑妈(姨妈)吗?她是你爸爸(妈妈)的什么人?追问2:你的家里有伯伯吗?他是你爸爸的什么人?追问3:你们家乡把爸爸的哥哥叫做什么?追问4:为什么伯伯、大爷都是爸爸的哥哥呢?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回答问题。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各自的角色。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我和我的家》
三、教学重点
1. 学生认识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构成。

2. 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四、教学难点
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问答、讨论、造句等交互式教学方法。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初步了解学生的家庭: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幅简单的家庭结构图,让学生逐一介绍自己家庭的成员和特点。

2. 学生自我介绍: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家庭的成员、家庭环境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家庭的认识,培养大家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家庭介绍:让学生观看家庭介绍的视频,了解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家庭都是怎样构成的。

4. 模仿创作:老师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家庭照片、家庭作品等,让学生根据照片和作品模仿出自己的家庭图片和作品。

5.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家庭,树立家庭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家庭意识。

同时,本次教学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培养,使得学生的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教师应当认真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故事一:
在某一天的晚上,我正在家里围坐在一起吃晚饭。

突然,我看到桌子上有一部手机,我心里很想玩一下手机,但是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于是,我立刻问了我的爸爸妈妈能不能玩手机。

爸爸妈妈告诉我,晚饭时间是家庭团聚的时间,我们要互相交流沟通,不能分心玩手机。

这样我就明白了,家庭团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不能因为一部手机而分散注意力。

故事二:
有一天,妈妈突然要出门办事,没办法照顾我,于是她叫了一个小时工阿姨来照看我。

可是,当阿姨在家时,我却发现她不停地玩手机,完全不理会我。

我觉得很委屈,于是我跑到妈妈跟前告诉妈妈这个情况。

妈妈听完后感到非常愤怒,她立刻给阿姨打电话,告诉她不能在工作时间玩手机,而是应该专心照顾我。

之后,阿姨停止了玩手机,开始认真对待照顾我的工作。

故事三:
有一天,我在家里玩耍时,看到了电视上播放着一些不适合我看的内容。

虽然我很好奇,但是我明白这些内容对我来说不好,于是我主动选择关掉电视,去找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爸爸妈妈看到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非常高兴。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我和我的家庭成员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追
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家庭团聚,要专心工作而不是分心玩手机,要拒绝不适合自己的内容以及正确选择。

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道法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 教案

道法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 教案
4、每个人的家庭故事中都有好些人,同学们也都知道怎样称呼自己的家人,但是大家是不是知道自己与他们的血缘关系呢?同学们自己试着完成35页填空题。
生汇报,集体纠正。
5、一家人像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家庭的根基,是祖辈。爸爸妈妈这一辈是父辈。我们这一辈是孙辈。
【设计意图】: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理清亲属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一般只是感性的认识,从未进行过理性的分析过,教学中通过“家庭关系树状图”帮助学生理清关系,直观生动,学生很快就熟悉巩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1、教师播放《婴儿的啼哭》,学生听。
2、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走进我们的家庭,家人欣喜等待他的到来,在家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长了第一颗牙,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迈开腿走的第一步,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参加旅游,第一次成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你们的一次次变化都是在家长的关爱下幸福地成长着。
3、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汇报。
板 书 设 计
9.我和我的家
我弟弟
伯伯爸爸叔叔舅舅妈妈姨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教 学 反 思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会称呼直系亲属,但他们对亲属关系及称呼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我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自己出生故事等的过程,逐步梳理上升到理性的关系网。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4、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今天就让我们以家为题,说说《我和我的家》。
【设计意图】:为了走进学生生活,导入环节设计了《婴儿的啼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品德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品德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品德: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除了学术知识外,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方式。

然而,很多家长在品德教育方面面临着许多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家教学设计,以帮助家长们在培养孩子良好品德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

良好的品德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品德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因此,品德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了解家庭环境对品德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孩子的品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们应该重视自身的行为和言论,做出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三、制定适合家庭的品德教育计划1.明确教育目标:制定明确的品德教育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们应该明确希望培养孩子具备哪些品德素养,例如诚实、守信、友善等。

这有助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品德教育活动。

2.制定家庭规则:制定家庭规则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庭规则,例如守时、尊重他人、帮助家庭成员等,并约定好相应的奖惩机制。

3.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品德教育的基础。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家长也应该倾听孩子的意见,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4.培养家庭价值观:家庭价值观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家庭价值观,并将其传承给孩子。

例如,注重诚信、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品德形成。

5.创设品德教育环境:创设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家长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些与品德教育相关的展示板或角落,例如展示孩子的善行、品德故事等,来提醒孩子们要关注品德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一。

他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

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构建者。

【学情分析】
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生活都在家里。

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习惯,对性情特点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家里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

孩子们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关注。

因为一切都太自然,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

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我和我的家》这一课。

【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班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我希望能达成两个总的目标。

1.“感知家人之间血脉相连”(这是本课的重点)
2.“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的温暖”(这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了解家人故事。

(家人工作照,运动照,兴趣照,特长照……)
3.准备全家福照片。

【教学方法】
1.探索名字的意义----初识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

2. 动手完成关系树----理清家庭伦理关系。

3.听故事,找“影子”-----突出重点,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意义。

4.讲述家人的故事------突破难点,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思路】
一、初步了解——家人之间血脉相连
二、深入探究——家人之间血脉相连
(一)关系树——家庭伦理关系
(二)找“影子”——自己与家人的相似
三、讲述家人故事——夸夸我的家人
【教学流程】
一、初步了解——家人之间血脉相连
1.板书“我”,出示名字“但玉”,因为我爸爸姓但,所以我也姓但,“玉”有宝贝的意思,爸爸认为我是家里的宝贝,所以给我取名但玉,这就是我名字的故事。

2.全班交流“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名字有什么故事?”
师:你知道你的名字有什么故事?
谁还想来分享自己名字的故事?
谁还想来说?
同学们都还想说一说,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评价语:你的名字里有家人对你的祝福!你的名字里有家人对你美好的希望!你的名字代表家人对你欣喜的等待!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名字,都饱含着我们的家和家人殷切的希望和美好的祝福。

接下来我们继续以家为话题,说说我和我的家(出示题目)。

二、深入探究——家人之间血脉相连
1.你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啊?
预设学生回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姨妈……
2.我们有这么多的亲人,有这么多的称谓。

老师想到一个脑筋急转弯来考考大家。

“到妈妈的妈妈家去做客,见到妈妈的姐姐,应该叫什么?”
(一)关系树——家庭伦理关系
过渡:有这么多同学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理理这些关系吧!
1.师生共同完成“关系树”。

“我来问,你来答”(根据回答贴黑板上的关系树)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
完成关系树后小结:我们这一大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
过渡:孩子们都带来了全家福相片,让我们自己动动手,看着相片,贴一贴称谓贴纸,完成关系树吧!在称谓里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拼音或者请教下同桌,时间两分钟,开始吧!
2.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全家福”完成自己家的关系树。

3.同学们,很快的完成了关系树,请你对照着“全家福”将家人介绍给同桌,同桌仔细听听看,称呼都对了么?
4.全班交流汇报。

(1)哪组同学愿意给全班同学介绍家庭成员?(同时投影关系树和全家福)A学生介绍家庭成员后,询问同桌,他的称呼正确么?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棵关系树,这一排是我们的祖辈,爸爸妈妈是他们的孩子,是我们的父辈,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孙辈,我们这个家就是这样祖辈、父辈、孙辈一代代延续到今天。

B你再看他的全家福,他和他爸爸的眼睛好像哦!你们还发现他和谁像啊?
是啊,不仅他和爸爸、妈妈,你看他爸爸和爷爷也长得好像哦!为什么他们一家人这么像呢?
小结:是啊,我们和父母有着血缘关系,在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还和妈妈同心跳共呼吸呢!
(二)找“影子”——自己与家人的相像
过渡:家人们血脉与我们相连,除了长的很像以外,还有许多相像的地方,仔细听绘本故事,找找我和弟弟有哪些相像的地方,我边读,你边找,找到了马上举手哦!
阅读绘本故事《我和弟弟》
1.我来到我家时,可不是一个人,还有我的弟弟小亮。

(长相像,你听故事
真专注,不仅认真听,还仔细看,一下子就找到相像的地方了,真棒!)
2.听说弟弟只比我晚出生半小时,那我也是哥哥呀,所以……(我们要找别人还没有说过的相像哦!)
3.弟弟总喜欢跟我在一起,我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

(行为相像)
4.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一起来。

(行为相像)
5.奶奶看着我们经常说你们和你爸小时候一样。

性格都那么开朗还爱好运动。

有时候连走路的背影都像。

(性格、背影)
6.就连小区里的叔叔看见我们都说我们长得像妈妈。

一看就是一家人,我们听了可开心了。

(我们一家人都很像)
7.我到底像谁呢?我觉得我更像弟弟!
8.我和弟弟商量好了:长大了一起去航海。

(我们还有共同的愿望)
师:同学们好能干,一下子从故事中找到了哥哥、弟弟那么多的相像!
家人的“影子”
过渡:咦!我们和家人除了样子像,还有什么相像的地方?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说一说,看看谁能找得多,还可以演一演哦!
1.同桌交流,我们有哪些相像的地方。

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

2.小组合作讨论后汇报。

(性格、爱好、兴趣、口味……)
3.我们的相像说明我们的关系(一家人)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了那么多和家人相像的地方,这些都说明什么呢?长相,性格,口味还有兴趣都有相像的地方这些说明了什么?一家人(板书)所以我们的脸上和身上才有家人的影子,我们和家人有着血脉的关系,是这个家庭的传承和延续。

三、提升拓展——讲述家人故事,学会关心他人
同学们找了家人那么多相像的地方,看样子大家对家人都非常熟悉。

课前我们还收集了许多家人的照片,谁来谁来夸夸家人最能干、最厉害的地方!
同学们出示准备好的相片讲述家人故事。

老师相机小结,我们对家人的介绍中,充满了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枝繁叶茂,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充满温暖,因为有了爱,使我们对这个家有了更多的依恋。

播放《我爱我的家》欣赏全家福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