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不良品的控制内容解读.doc
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制度一、引言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品。
不良品的产生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给企业造成损失。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增长至关重要。
二、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制度的目标1.控制不良品发生的数量和频率:通过建立完善的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减少或消灭不良品的产生。
2.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品:通过建立健全的不良品检测和处理机制,确保不良品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降低不良品的比例。
3.持续改进生产过程,降低不良品率:通过分析和改进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不良品率。
三、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制度的关键要素1.设立责任部门:为了确保不良品的控制与改善能够得到有效实施,需要设立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部门或岗位,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建立和完善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的制度和规范,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不良品的审核和处理程序,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制度。
3.加强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于不良品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员工对不良品控制与改善工作的重视及主动性。
4.建立不良品分类和统计方法:在控制不良品的过程中,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统计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不良品的分类和统计,能够更好地了解不良品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建立不良品处理和改进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不良品,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和改进措施。
在处理不良品的同时,也要及时分析不良品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制度的操作步骤1.建立不良品检测和报告制度:明确不良品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制定不良品的报告和记录制度,确保不良品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被发现并及时处理。
2.建立不良品的分类和统计方法: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统计,明确不良品的发生原因和比例,并根据统计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
不合格品控制是指为确保产品质量,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规定。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
1.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规范或要求的产品,包括外观不良、功能不良、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2. 不合格品按照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可分为A级、B级和C级不合格品,A级最严重,C级最轻微。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和处理:
1. 不合格品应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记录,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或下线前产品。
2.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停工并进行现场处理,及时追溯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3. 不合格品应分类储存,定期进行汇总,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不合格品的责任和追究:
1. 生产人员对于不合格品的发现和处理负有责任,应及时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 发现不合格品的责任人员应进行立案调查,找出责任原因,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3. 对于严重不合格品的处理和追究责任,可根据公司的管理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惩处。
四、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 对于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应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寻找和纠正问题,以防止再次发生。
2. 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检验,提高质量管控,确保产品的合格率。
3. 定期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
以上是一般不合格品控制规定的基本内容,具体的规定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特性进行制定。
车间生产不良品管理制度
车间生产不良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加强车间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的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效率,减少不良品数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车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品的管理。
三、不良品的定义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未能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或者零部件。
不良品有以下几种情况:1. 产品外观不良2. 产品尺寸不良3. 产品性能不良4. 产品功能不良5. 其他不良情况四、不良品管理责任1. 生产部门负责人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负责,并负责组织制定不良品管理计划和执行。
2. 质量部门应负责监督和检查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情况,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五、不良品的管理流程1. 检测阶段:生产车间应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发现不良品应立即进行标记并报告。
2. 分类整理:生产车间应将不良品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分别整理出产品外观不良、尺寸不良和性能功能不良等不良情况。
3. 报告评估:生产车间应对不良品进行评估,确定不良品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并及时向质量部门报告。
4. 处理措施:质量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制定不良品处理方案,并通知生产车间执行。
5. 整改改进:在处理不良品的过程中,质量部门应及时进行相关整改改进措施的跟踪和评估,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六、不良品的处置方式1. 产品外观不良:可通过重新清洗、修复、翻新等方式进行处理。
2. 产品尺寸不良:可通过重新加工、整形等方式进行处理。
3. 产品性能不良:可通过更换零部件、重新调试等方式进行处理。
4. 产品功能不良:可通过重新组装、重新调整等方式进行处理。
5. 其他不良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式。
七、不良品管理的监督和检查1. 质量部门应定期对生产车间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良品情况时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2. 生产车间应对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发现不良品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理。
八、不良品管理的评估1. 质量部门应对不良品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不良品管理的有效性和效果。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控制
分隔、分区存放
01
采用物理分隔或区域划分的方式,将不同种类的物料
分开存放。
02
确保不同物料的存放区域有明显的标识和界限,避免
混料。
03
对存放区域的清洁和维护进行定期检查,息
制定检查计划
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要 求,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 明确检查范围、时间、人员 等,确保检查工作的全面和 有效。对检查计划进行定期 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适应生 产过程的实际情况。
在找出问题的根源之后,需要针对具 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些措 施可能包括更换原材料供应商、维修 或更换故障设备、培训员工提高操作 技能、优化工艺流程等。
通过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不合 格品的产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 时也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监督执行
对质检人员的监督记录进行分析
对质检人员的监督记录进行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
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改进措施有效实施,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督计划。
定期评估监督效果
定期评估监督效果,包括监督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等方面,以便不断完善监督计划 和提高监督效果。
对检查人员进行 培训
确保检查人员具备相应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 断产品质量。对检查人员进 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检查能 力和素质。对检查人员的表 现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其 工作质量和效率。
对检查数据进行 记录和分析
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采用 统计方法对检查数据进行整 理和分析,找出问题趋势和 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 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生产过 程的质量水平。
生产线不合格品管制流程
生产线不合格品管制流程今天咱们来唠唠生产线不合格品的管制流程,这可是很重要的事儿呢。
一、不合格品的识别。
在生产线上啊,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产品呢。
工人们就像产品的小卫士,一旦发现哪个产品有点不对劲,就知道可能是不合格品啦。
比如说,外观上有划痕,尺寸跟规定的不一样,或者功能测试的时候不达标。
这时候呢,工人就得把这个疑似不合格品单独挑出来,不能让它混在合格的产品堆里。
这就像是在一群小绵羊里发现了一只不一样的小羊,得把它单独圈出来。
二、不合格品的隔离。
挑出来之后怎么办呢?当然是隔离啦。
就像对待生病的小动物一样,得把不合格品放在专门的地方。
这个地方得有明显的标识,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里放的是不合格的东西。
可不能随随便便找个角落就放了,要是放错了地方,那后面就会乱套的。
这就好比把感冒的人跟健康的人放在一个房间里,那健康的人也可能被传染呀。
三、不合格品的标识。
标识可重要啦。
要在不合格品上或者它的包装上,清楚地写上为什么它不合格。
是颜色不对呢,还是某个零件装错了?都得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这就像是给这个不合格品贴上一个小标签,上面写着它的“小毛病”。
要是不写清楚,别人拿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还得重新检查一遍,多麻烦呀。
四、不合格品的评审。
接下来就是评审环节啦。
这时候呢,就像开一个小会一样,生产部门的负责人、质量部门的小伙伴们都要凑在一起。
大家一起看看这个不合格品,商量商量该怎么办。
是能返工就返工呢,还是直接报废呢?这得根据不合格的程度来决定。
就像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处理一个闯了祸的小朋友一样,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
五、不合格品的处理。
如果决定返工,那就得把这个不合格品送到专门返工的地方。
工人就得按照规定的流程,把它重新加工,让它变得合格。
这就像是给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次改正的机会。
要是决定报废呢,那就得按照报废的流程走。
要做好记录,把这个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都记下来,为啥报废呀,什么时候报废的等等。
六、记录与跟踪。
在整个不合格品管制的过程中,记录是不能少的。
不良品管控(范文)
不良品管控(范文)第一篇:不良品管控(范文)一、原材不良品管控1、在生产过程中如遇到料件质量情况不明确时,先咨询品检部门,对物料质量有异议时及时隔离本批次物料并及时报于外协人员,确定后方可生产2.、产线发现来料不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不良所致半成品成品或成品不良,最终确认的原材料不良。
2.1品质部现场QE负责产线发生原材料不良的定性。
2.2 品质部部长负责产线发生原材料不良的最终确认。
3、工作程序3.1当品质部现场QE对过程中的批量性不良确认是由于原材料不良造成的应填写《质量异常报告单》,按质量异常进行相应处置。
3.2当生产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少量原材料不良,将不良品交现场QE确认,现场QE确认是原材料不良时,将不良品转交给IQC QE,IQC QE应对不良品进行分析,对不良是IQC漏检或标准中没有规定检验进行界定,并将分析产生原因,制定的纠正措施编制成《质量分析报告》,品质部长审准后实施。
二、制成不良品管控针对由于我司员工对于产品熟练度及装配技巧等方面操作不当而导致物料制程不良做出如下整改:1、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
2、加强对员工每个装配工序技能、技巧的培训。
3、实行定岗制,如员工装配某一工序使其长期在这个岗位上,用于提高员工熟练度从而降低不良品比例,提高生产效率4、培养员工自检、互检意识。
即装配某一工序时自己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到下一工序。
使其相互监督进一步减小不良品数,减少损耗。
三、不良品退/换料管控1、对于批次性来料不良配件,我司会严格按照贵公司提供不良品退换流程及单据执行即不良品反馈单并填写发于外协人员,经确定后退与库房2、对于非批次性物料不良,由物料员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并填写退料明细待驻厂外协人员签字确认后予以退换3、针对不良品,现实行“日清周退”的原则第二篇:商品管控概述商品管控一、外送商品1、销售人员在出售检查商品及封箱时(原包装可免除开箱检查),要在保全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2、保全人员当着送货员及顾客的面,核查发票及外送单项目(日期、货物、备注、价格、数量),同时做好登记。
不良品控制方法
不良品控制方法咱平常买东西的时候,都希望到手的是好东西,没谁乐意碰到个残次品。
那在生产过程中,不良品可就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小鬼,得好好管管它们!生产线上的事儿,就跟咱过日子一样,得仔细着点儿。
要控制不良品,首先得有双火眼金睛,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它们。
这就好比咱挑水果,得把那些有疤的、烂了一块儿的给挑出来。
工人师傅们就得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不良品蒙混过关。
那怎么能更好地发现不良品呢?这就得靠严格的检验啦!就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得一个一个认真看。
每一道工序结束后,都得来个全面“体检”,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毛病。
发现了不良品可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呀,得赶紧找原因。
是材料不行?还是工艺出了问题?这就像是医生看病,得找到病根儿才能对症下药。
要是材料的问题,那就得跟供应商好好谈谈,让他们把好材料送来。
要是工艺的问题,那技术人员就得赶紧想办法改进,可不能让同样的问题一再出现。
还有啊,员工的培训也特别重要。
就像学武功,招式得练得熟练了,才能发挥出威力。
员工们得清楚知道怎么做才能减少不良品的产生,要把那些标准和要求都刻在脑子里。
而且大家得互相提醒,互相帮忙,不能一个人马虎了,让不良品钻了空子。
再说说设备吧,这可是生产的好帮手。
但要是设备出了问题,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好吗?所以得定期给设备做保养,就像咱给汽车做保养一样。
让设备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另外啊,生产环境也不能小瞧。
要是车间里脏兮兮、乱糟糟的,那能生产出好东西才怪呢!所以得把车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这样大家工作起来也舒心,生产效率也能提高不少呢。
咱们控制不良品,不就是为了让客户满意嘛!要是客户收到一堆不良品,那得多生气呀,以后谁还跟咱合作呀!所以咱得把不良品这个小恶魔给死死地管住,让好产品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大家想想,要是咱们生产的东西质量都杠杠的,那咱的口碑不就越来越好啦?客户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那多带劲呀!所以说呀,不良品控制可不是小事儿,咱们都得上点儿心,可别不当回事儿!咱得一起努力,把不良品的数量降到最低,让咱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向披靡!这难道不好吗?这肯定好呀!咱们就得这么干!。
车间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
车间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在车间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车间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I.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生产过程中不符合标准要求,无法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不合格品可能包括物理性能不合格、化学成分超出范围、尺寸偏差过大等。
II. 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分类1. 定期开展产品检验和测试:车间需要设立专门的质量检验岗位,负责开展产品的检验和测试。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质量控制计划进行抽样检验和全检验,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及时发现和记录。
2. 不合格品的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不合格品。
临时性不合格品是指可通过工艺调整、修复等手段重新符合要求的产品,而永久性不合格品是指无法修复或改进的产品。
III. 不合格品的处理1. 隔离不合格品: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相关生产过程,并将其隔离起来,确保不会混入到合格品中。
隔离区域应设有醒目标识,以避免误用。
2. 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进行流程分析、检验数据分析、员工培训情况等多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确定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3. 制定纠正措施:基于不合格品原因的分析,车间应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品的产生。
纠正措施可能包括调整生产工艺参数、更换供应商、加强员工培训等。
4. 处理措施的验证:车间需要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重新检验不合格品、开展工艺试验、运行试验等方式来验证。
IV. 不合格品的记录与报告1. 记录不合格品信息:车间必须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记录系统,详细记录每个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如数量、产生时间、产线、责任人等。
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编码,方便追溯和分析。
2. 编制不合格品报告:定期编制不合格品报告,对一段时间内的不合格品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不合格品种类、数量、原因分析等。
生产线品质控制
生产线品质控制生产控制及奖惩办法(试行)一,生产不良的控制:1, 不良率控制点的设定:我公司一直没有对生产线不良率的限高点作设定,不良率一直较高,造成很大的生产浪费。
为了对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作有效管控,应设立一个不良率限高点。
建议新品(试产后的第一次量产)不良率为5%,旧品(已生产过)为3%。
不良率的概念:一条生产线一般有5个测试工位,不良品数为5个测试工位的不良数之和加上每个正常生产工位作业员自检出来的不良数(不包括来料不良)。
不良率即为总不良品数除以总产量.该值以每日为一个统计周期,组装课应按日作推移图,最好每月公布一次。
2,不良率控制的执行:当各线领班在带线发现不良率超过限高点时,应知会(以品质异常单之方式)给品管,让品管承担起该线该不该生产,对不良如何控制的职责。
品管课对不良超高的原因作初步分析:如果是来料品质问题,《品质异常单》由品管课填写,品管课应写明处理办法、纠正措施;如果不良率超高是制程、模具或其他的原因,《品质异常单》由工程课填写,品管课书面知会工程课。
工程课知悉后应即刻到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和改善。
如果不良率较高且生产较急品管课不能判别是否停线时,品管课应将该状况反映给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决定。
若生产线不良率居高没有反映,则所有的不良成本由生产线承担; 若反映,品管课没有及时处理,责任由品管课承担; 若品管课不能对其分析,涉及制程的作业手法\工程资料\模具等,品管应立即知会工程部门处理,并且工程部门须有明确的处理方案.否则生产线停工的损失由工程部门承担.3,《品质异常单》的填写:整个不良率超高的改善过程应于《品质异常单》上反映出来,作为将来决策品质事故及查询追溯的依据。
《品质异常单》上应注明:a>现已发生的不良品该怎样处理?返工?降级接受?报废?b>该线现时该怎样改善?(加某个处理工位(如擦拭工位)?改善某个工冶具?标准化作业员作业手法?)c>如何预防将来再次发生该质量事故?d>各部门在该质量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注明后送相关部门会签,最后由副总经理以上人员核准后各部门立即执行。
生产线不良品的控制内容解读
生产线不良品的控制内容解读1.相关责任人职责(1)作业员通常情况下,作业员(检查人员)在按检查基准判明产品为不良品后,一定要将不良品按不良内容区分放入不良品盒中,以便班组长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处理。
(2)班组长①班组长应每两小时对生产线的不良品情况进行巡查,并将各作业员工位处的不良品按不良内容区分收回进行确认。
②班组长应对每个工位作业员工的不良判定的准确性进行确认。
如果发现其中有不良品,要及时送回该生产工位与该作业员工确认其不良内容,并再次讲解该项目的判定基准,提高员工的判断水平。
③对某一项(或几项)不良较多的不良内容,或者是那些突发的不良项目进行分析(不明白的要报告上司以求得支援),查明其原因,制定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法,并在次日的工作中实施。
若没有好的对策方法或者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类不良时,要将其作为问题解决的重点,在次日的品质会议上提出(或报告上司),从而通过他人以及上司(技术者、专业者)的讨论,从各种角度分析、研究,最终制定一些对策并加以实施,然后确认其效果。
④当日的不良品,包指一些用作研究(样品)或被分解报废等所有不良品都要在当日登录在班组长的“每日不良统计表”上,然后将不良品放置到指定的不良品放置场所内。
2.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不良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表3-9所示。
表3-9 不良品产生的原因3.不良品的预防与控制(1)执行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①制定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规定不合格品的标示、隔离、评审、处理和记录办法,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②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作业规范。
③明确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接口。
④制定企业品质标准。
⑤制定检验部门职责及作业规范。
⑥制定不合格品的隔离管制办法。
⑦明确划分不合格品评审的责任与权限。
⑧加强对不合格现象的统计分析,以防止不合格现象的再次产生。
(2)执行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不能仅局限于产生了不合格品才去查找原因的“事后”处理办法,更应重视“生产中可能出现不合格品”的“事前预防”措施,将不合格品控制在生产过程中。
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1、确保产品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不良品进入下道工序,最终影响到产品的出货品质。
2、降低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产品合格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二、制度适用范围1、适用于所有涉及到生产过程的环节中,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货的全过程掌控。
2、适用于所有制造企业,不论企业规模大小。
三、制度内涉及的主要要点1、不良品控制:不良品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产品缺陷,通常指因为生产流程不合理、材料质量问题、工人操作问题、设备损坏问题和品管存在问题所导致的故障问题。
处理办法: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检验人员负责不良品的分类、记录不良品种类、数量、原因,并将记录报告给生产车间领导。
生产车间领导对负责同工序或相同部门的生产人员进行经验交流、指导、纠正。
2、不良品改善:不良品改善是指生产车间在发现不良品后,通过改变生产设计流程、更换材料、设备、工艺调整等方法,去除产品缺陷并提升产品质量。
处理办法:生产车间分析制造过程、流程和方法,进行改善,避免出现不良品问题。
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保养,合理使用和调整机器设备,防止机器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和改善工具和设备。
统计不良品情况的发生率,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不良品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有效数据。
3、不良品管理:不良品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进行监控,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品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利润。
处理办法:对于仓库中的不良品,制定存储管理方案,保证不良品分类、管控、处理及反应情况得到妥善处理。
对于生产中发生的不良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不良品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利润。
四、制度的实施1、加强人员管理,完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严格落实每一个环节和流程,保证不良品控制和改善的有效性。
2、动态跟踪不良品情况,对不良品原因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复杂的问题,提出综合性方案,确保不良品不会再次发生。
3、不断完善制度,加强制度执行与管理,使生产过程中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纠正,从而保证产品质量顺畅运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规定
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规定一、概述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不良品的存在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信誉,因此对于不良品的控制和改善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进行规定。
二、不良品控制1.产品分类根据产品的不良品情况,将产品分为一类品、二类品和三类品。
一类品是指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二类品是指部分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三类品是指完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2.不良品监控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不良品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不良品处理对于出现的不良品,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类品可以直接销售,二类品需要进行返工,三类品需要报废处理。
4.不良品责任追溯对于不良品的责任,需要进行追溯和调查。
找出造成不良品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三、不良品改善管理1.品质培训建立品质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和技术水平。
2.不良品分析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进行分析。
找出不良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3.改善措施根据不良品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案。
包括改进生产工艺、调整设备参数等。
4.问题解决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建立问题反馈机制,了解员工的问题和意见,并及时处理。
5.持续改善不断对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进行监控和改善。
建立持续改善机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四、总结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采取不良品处理措施、追溯责任、进行品质培训、分析与改善不良品,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不合格品控制细则(3篇)
不合格品控制细则第一部分:概述1.1 目的本控制细则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和流出,从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2 适用范围本控制细则适用于所有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和配送等。
1.3 定义1.3.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
1.3.2 许可偏差:指根据标准规定允许的波动范围内,产品跟样品存在的差异。
1.3.3 限制性偏差:指不符合标准规定,但仍然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偏差。
第二部分:质量管理流程2.1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每个生产环节的产品要求和控制措施。
2.2 质检流程2.2.1 原材料验收: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2.2 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设置检查点,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2.2.3 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2.4 包装和配送检验:对包装和配送过程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3 抽样检验2.3.1 批量抽样: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生产过程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检验。
2.3.2 规定抽样: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在特定的位置和时间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2.4 不合格品处理2.4.1 不合格品登记: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及时登记,记录不合格品的种类、数量、原因等信息。
2.4.2 不合格品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确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2.4.3 处理措施:对于限制性偏差,可以进行修复或重新加工;对于许可偏差以外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追查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2.4.4 返工追踪:对处理过的不合格品进行追踪,确保返工后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5 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控制措施和规程进行修订和改进。
第三部分:质量控制措施3.1 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度。
不良品的控制
•不良品发生的类型
按来源上可分:来料不良和制造不良. 按性能上可分:外观不良和电性不良. 按数量上可分:偶发不良和批量不良. 按原因上可分: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
•不良品发生的地点
1.IQC检查:供应商提供给公司的材料不良( 来料不良) 2.仓库 :IQC未检查到的不良品流入仓库. 3.生产线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产过程中 出现不良. 4.QA检查 :由于生产过程未有效控制造成 送检产品出现不良.
•不良品的控制方法.
1.4装配过程必须轻拿轻放 ,避免外壳刮伤 . 1.5对于外壳的固定目前公司采用:压盖机及手工 压盖相接合再加锡工艺 2.检查部分 2.1内部异物检查:将产品在耳边摇晃听其声音,判 断
•不良品的控制方法.
内部是否有异 物 . 2.2外部检查 :检查外壳是否有刮伤 ,压伤 , 外壳未压到位 ,外壳假焊等,外壳变形。
1.挑选 ,维修 ,返工 等造成人员 ,工时的 增加 .从而增加了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 争力 . 2.生产过程难以控制造成品质水平下降,甚 至遭到客户的投诉 ,索赔 .
•控制不良品的目的
1.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水平.
2.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竞争力 ,增强客户信心.. 4.促进公司业务增长 ,改进经营状况 .
•不良品的控制方法.
QA检查 1.根据送检产品数量抽取一定的检查样品. 2.检查出不良品时贴上红标签并隔离进一步分 析. 2.1外观不良:反馈生产线找出不良发生的工位进 行改善 . 2.2电性不良:反馈工程师分析其不良原因并作出 下一步的改正措施.
•不良品的来源汇总 .
其他 材料 机器
不良品
环境
?仓库当iqc接到生产线不良信息反馈时应立即对仓库的此种库存材料进行重查如有不良仓库应将其隔离并通知相关计划员之后开出单据把不良品退回仓库
不合格品控制 (2)
不合格品控制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或不符合产品标准的产品。
不合格品不仅会影响公司的声誉,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合理的不合格品控制措施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不合格品控制的定义、流程、常见控制方法以及不合格品控制的效益。
1. 不合格品控制的定义不合格品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和监控活动,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并对已经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过程。
不合格品控制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并通过系统的方法监测和控制不合格品,以确保产品质量。
2.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不合格品控制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不合格品捕捉不合格品捕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检测方法发现不合格品。
可以通过工艺控制、设备监测和产品检验等方式进行不合格品的捕捉。
2.2 不合格品分类将捕捉到的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区分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通常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关键特性不合格品、一般特性不合格品和次要特性不合格品。
不同的不合格品分类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2.3 不合格品控制措施制定根据不同的不合格品分类,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调整工艺参数、更换设备、加强员工培训等。
2.4 不合格品控制实施执行制定的不合格品控制措施,并监测其效果。
如果控制措施不起作用,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2.5 不合格品处理对已经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可以选择返工、报废或重新生产。
不合格品的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以最小化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3. 常见的不合格品控制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不合格品控制方法:3.1 统计过程控制(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和统计,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方法。
通过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可以及时发现过程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3.2 六西格玛(Six Sigma)六西格玛是一种用于改进过程质量的管理方法。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细则
不合格品管理细则一、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技术要求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这些产品可能由于原材料问题、生产工艺不当、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
二管理细则1.操作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发现、标识、隔离、追溯;按照要求处理自检产生的责任废品,废品放置于指定区域,切勿放置于料废待处理区。
2.如操作者不能判定是否废品或料废,必须经主管工艺员判定后方可放置,不得私自放置,否则视同故意将废品放置于料废区。
3. 操作者在放置废品时,必须使用红色标识卡,明确标识出以下内容:产品名称、数量、操作者、废品现象、时间。
4.料废品,操作者在缺陷部位用白色记号或黑色油笔做标记,集中放置指定区域。
5.操作者不得私自藏匿或销毁废品。
违反按照废品价格100%考核;6.班组长是本组不合格品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现场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废品放置红色盒、可疑品放入黄色盒,料废放置指定区域),配合技术人员处置不合格品。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本班组的PPM、万元内废。
自检废品由班组长处理,料废由主管工艺员处理。
7.设备故障、调试机床造成的不合格品由设备技术员确认签字;保修期内出现设备故障造成废品由设备技术员联系设能处签字处理;维修人员每次处理故障所签废品数量不能>2件。
8.因工装、刀具制造问题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生产准备在《不合9.因新刀具试验、新产品试制、工艺试验、提升生产效率、设计更改造成的不合格品,由主管工艺员联系相关单位主管技术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上签字确认。
10.技术组负责不合格品统计分析工作,制定《优先减少计划》,进行质量改进。
违反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11. 对于内、外单位出现的不合格品,由班组长及主管工艺员快速响应赶到问题现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围追堵截不良品,制定有效的后续改进措施。
若出现人员不够时,由计调员统一协调。
违反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12.不合格品返工返修:车间内部自制件不合格,经评审为返工/返修品的,车间技术员拟定《返工/返修指导书》,计调员安排实施返工/返修和交检。
(word完整版)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生产过程不良品控制与改善程序1、目的:规范提高产品合格率,提高工艺可靠性,全面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2、适用范围:本作业程序适用于生产线不良品有关的物流过程和相关部门。
3、引用文件:3。
1 JS—COP-8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
2 JS—WI-PM-22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4、定义:来料不良品:在物料进料检验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零件承认书之要求;在制程中发现不良但属于来料本身劣质和不合格品.制程不良品:在制造过程中若因加工、组装、测试和包装等作业造成物料的划伤、脱漆、断脚、变形、破裂、坏死等或因产品元器件异常导致不良发生.5、职责:5.1 生产部:负责在线不良品(来料和制程)反馈、报废申请及退库作业。
5.2品管部:负责对不良品的性质判定及甑别材料所属供应商等评审,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 5.3 采购部:负责对不良品处理意见的评审和最终处理决议的执行.5.4 资材部: 负责不良品帐物管理,并监督、跟进落实相关部门对不良品的处理结果.6、内容:6。
1 生产退料作业6.1.1 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不良物料时,材料员按来料不良、作业不良区分合理包装存放,再办理退库作业。
6。
1.2 物料员按不良属性开出“来料不良退仓单"(属来料不良),或“不良品退库单”(属作业不良、返修拆卸品),并附有品质小票,单据和小票内容必须填写有料号、品名、数量、不良原因、供应商名称,然后交部门主管审核。
6。
1.3 物料员将审核好的单据、物料、小票送随线IQC 裁定,IQC 对不良材料裁定其不良属性、供应商是否准确,包装是否合理,有问题的当场纠正,如果是作业不良的应注明处理意见,物料员根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分别送不良品仓退库。
6。
1.4 不良品仓库收到物料员退来的不良品时,一定要核实单据、小票、实物是否一致,三者缺一不可,确认品管部所签署的意见并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依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区分点收,退货单签字后留白联(仓库联)存底做帐,对描述不清楚、包装不合要求的拒收。
制造业工厂不良品控制与预防管理制度
XX厂不良品控制与预防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了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能得到合理的处置,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被判定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以及客户的退货.第三条权责:本制度由各工序生产人员、机修工、质检员、生产部、品管部等部门及人员执行、监督.第四条企业不良品包括以下内容:1.不合格品。
判定不符合检验标准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2。
返工合格品.非功能性品质特性不符合质量标准时,经返工处理后符合检验标准的成品、半成品。
3.让步品.非功能性品质特性不符合检验标准时,经检验被判定为可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4。
报废品.凡主要外观、尺寸或者功能性品质特性未达到检验标准,且无法返工或不具返工价值的半成品、成品.第五条不良品的辨别确认1。
铝板、铝卷在入库、开料生产过程中被检验出以下现象之一的,可确认为不良品,包括:氧化、波浪、尺寸不符、弯曲、扭曲、脱皮、穿孔、压痕、辊纹、厚度不足、裂边等。
2。
铝板、铝卷在生产过程中被检验出现以下现象之一的,可确认为不良品:包括:冲制部分:跳针、漏针、缺针、多针、跳线、盲孔、叠孔、尺寸偏离、严重毛剌、模具印、铝屎印等;成型部分:偏位、大小边、凹凸角、刮花、角位张口、拼装间隙大、严重毛剌、波浪、模具印、铝屎印、变形、弯曲、扭曲等;喷涂部分:气泡、裂纹、沙粒、粉团、疤痕、桔皮、枪眼、针孔、麻点、色差、流角、油渍、变形、扭曲、波浪等。
3.成品出现以下现象之一的,可确认为不良品:变色、脱粉、变形、开角等.第六条不良品的检验方法1。
自检:各生产工序生产工是不良品判定的第一责任人,在生产过程中,当产品在自己手中加工的过程中,发现符合不良品现象的产品,可直接判定为不良品.2。
互检:后工序是前工序的质量把关员,当产品从上工序流入本工序时,发现符合不良品现象的产品,可直接判定为不良品。
3。
质检员巡查检验:品管部质检员在巡查各生产工序时,发现符合不良品现象的产品,可直接判定为不良品。
不良品的管控
不良品的管控制作: 王剑辉日期: 2009-10-16课程的内容一、不良品的控制慨述二、降低物料不良品三、生产过程不良品的控制四、成品控制不良品的控制概述•什么叫不良品:不良品指不符合产品品质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的产品,按不合格的程度分为四种:“废品、次品、回用品和返修品”等。
•不良品数量与全部产品数量的比率称为不良品率。
•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工序管制状态,采购等环节。
•不良品控制的关键:“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因此,控制不良品的关键在于“预防”。
对不良品的控制要以“预防为主,检验为辅”,将不良品控制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
不良品的产生与以下方面有关•产品的开发.设计:1.产品设计的制作方法不明确,2.图样.图纸绘制不清晰标码不准确,3.产品设计尺寸与生产用零件.装配公差不一致,4.废弃图样的管制不力.造成生产中误用废旧图纸。
•机器与设备管制:1.机器安装与设计不当,2.机器与设备长时间没有保养和效验,3.刀具.模具.工具品质不良,4.量具.检测设备精确度不够,5.设备加工能力不够.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当。
•材料与配件控制:1.使用未经检验的材料和配件,2.错误地使用材料和配件,3.材料.配件的品质变异4.使用让步接收的材料和配件,5.使用代替的材料事先没有精确验证。
不良品的产生与以下方面有关•生产作业控制:1.片面的追求产量,2.操作员未培训就上岗,3.未制定生产作业指导书,4.对生产工序的控制不够,5.员工缺乏自主品质意识,(不接收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品质检验与控制:1.没有指定产品品质计划,2.试验设备过效验期限,3.没有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4.高层管理的品质意识不够,5.品质标准不确定或者不完善,6.检验人员对检验标准不熟悉。
一:不良品控制的关键1:制定不良品控制程序2:执行不良品控制程序3:不良品控制措施二:不良品标示与隔离三:不良品处置1:条件收货2:挑选使用3:返工与返修4:退货5:报废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良品控制措施• 明确检验员的职责:1.品质部按产品图样和加工工艺文件的规定检验产品.正确判别产品是否合格,2.对不合格品做出识别标记.并填写产品拒收单以及拒收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线不良品的控制内容解读1
生产线不良品的控制内容解读
1.相关责任人职责
(1)作业员
通常情况下,作业员(检查人员)在按检查基准判明产品为不良品后,一定要将不良品按不良内容区分放入不良品盒中,以便班组长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处理。
(2)班组长
①班组长应每两小时对生产线的不良品情况进行巡查,并将各作业员工位处的不良品按不良内容区分收回进行确认。
②班组长应对每个工位作业员工的不良判定的准确性进行确认。
如果发现其中有不良品,要及时送回该生产工位与该作业员工确认其不良内容,并再次讲解该项目的判定基准,提高员工的判断水平。
③对某一项(或几项)不良较多的不良内容,或者是那些突发的不良项目进行分析(不明白的要报告上司以求得支援),查明其原因,制定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法,并在次日的工作中实施。
若没有好的对策方法或者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类不良时,要将其作为问题解决的重点,在次日的品质会议上提出(或报告上司),从而通过他人以及上司(技术者、专业者)的讨论,从各种角度分析、研究,最终制定一些对策并加以实施,然后确认其效果。
④当日的不良品,包指一些用作研究(样品)或被分解报废等所有不良品都要在当日登录在班组长的“每日不良统计表”上,然后将不良品放置到指定
的不良品放置场所内。
2.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不良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表3-9所示。
表3-9 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3.不良品的预防与控制
(1)执行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
①制定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规定不合格品的标示、隔离、评审、处理和记录办法,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②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作业规范。
③明确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接口。
④制定企业品质标准。
⑤制定检验部门职责及作业规范。
⑥制定不合格品的隔离管制办法。
⑦明确划分不合格品评审的责任与权限。
⑧加强对不合格现象的统计分析,以防止不合格现象的再次产生。
(2)执行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
采取纠正措施不能仅局限于产生了不合格品才去查找原因的“事后”处理办法,更应重视“生产中可能出现不合格品”的“事前预防”措施,将不合格
品控制在生产过程中。
对产生不合格品的现象,应按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改进缺陷的顺序,完成对不合格品的管制循环。
形成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纠正(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