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3讲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应用课件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课堂新坐标物理二轮复习广西专用-第1部分题讲002
![2013年高考课堂新坐标物理二轮复习广西专用-第1部分题讲002](https://img.taocdn.com/s3/m/a8e522da647d27284a735167.png)
6 000 m.
【答案】 (1)0.3 m/s2 (2)6000 m
辨
误
区
·
易
错
图1-2-2
例 析
(2012·广西南宁市第三次适应性测试)如图1-2-2所示,质量分别
为mA=3 kg、mB=1 kg的物块A、B置于足够长的水平面上,在F=13 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一起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B与
设经时间t1,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
度公式:v=v0+at④
解得t1=0.4 s
辨
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误 区
s1=12at21=12×5×0.42 m=0.4 m<10 m
· 易 错
物体位移为0.4 m时,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物体0.4 s
例 析
后不受摩擦力,开始做匀速运动,则有
错
例
【答案】 C
析
辨 误 区 · 易 错 例 析
图1-2-4
图1-2-4为一传送货物的传送带abc,传送带的ab部分与水平面的
夹角α=37°,bc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β=53°,ab部分的长度为4.8 m,bc
部分的长度为3.6 m.一个质量m=1 kg的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与传送
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速率v=1 m/s匀速转
所以P端经过A、B两点的时间为Δt=v2-a v1=La(t12-t11)+t1-2 t2.
【答案】
L (1)t1
(2)La(t12-t11)+t1-2 t2
辨
误
区
·
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题思路
错
例
(1)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为了直观形象,应尽可 析
南方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二第3讲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南方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二第3讲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a1271b4afe04a1b171dee0.png)
心水平(shuǐpíng)作用在光滑球 B 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当力 F 增
系统还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所受合外力增大
B.A 对竖直墙壁的压力(yālì)增大
C.B 对地面的压力(yālì)一定增大 D.墙面对 A 的摩擦力不可能变为零
图 2-3-1
答案:BC
第四页,共46页。
倾等角,θ下=列3说7°法,(s斜hu面ōf与ǎ)小正物确块是间( 的动摩) 擦因数μ=0.5,斜面固
定不动.设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
第十二页,共46页。
图 2-3-5 A.小物块可能(kěnéng)只受三个力
B.弹簧(tánhuáng)弹力大小一定等于 4 N
C.弹簧(tánhuáng)弹力大小可能等于 5 N
图 2-3-6
B.F=mgtan θ D.FN=mgtan θ
第十四页,共46页。
》》》考点 2 动态平衡、临界(lín jiè)与极值问题 ⊙重点归纳
1.动态平衡问题:通过控制某些(mǒu xiē)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
生缓慢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
解决动态平衡问题(wèntí)的三种方法
第二页,共46页。
3.平衡条件的推论(tuīlùn)
(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 态,这两个(liǎnɡ ɡè)力必定大相小等________,方相向反__(_x_iā_n_g_f_ǎ.n)
(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
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______相__等_____, 方向_____相___反____;并且这三个力的矢量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 矢量____三__角__形____.
2013年高考课堂新坐标物理二轮复习广西专用-目录
![2013年高考课堂新坐标物理二轮复习广西专用-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8f2050e2cc7931b764ce1549.png)
专题八 物理实验
第1讲 力学实验 第2讲 电学实验 专题过关测评(八)
第二部分 考前增分技巧
第1讲 选择题解答技巧 第2讲 计算题解题策略 第3讲 实验题型解题技巧 第4讲 高考中的图象问题 第5讲 考前归纳与反思 第6讲 考场策略 广西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一) 广西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二) 2012·南宁市、玉林市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2012·广西桂林市、崇左市、百色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调研考试
目录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第1讲 功 功率 动能定理 高考冲关第5练 第2讲 能量转化和守恒 高考冲关第6练 第3讲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高考冲关第7练 专题过关测评(三)
专题四 振动 波动 热学
第1讲 振动 波动 高考冲关第8练 第2讲 分子动理论 热力学定律 高考冲关第9练 专题过关测评(四)
专题五 电场和磁场
第1讲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高考冲关第10练 第2讲 带电粒子在磁场和复合场中的运动 高考冲关第11练 专题过关测评(五)
专题六 电路与电磁感应
第1讲 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 高考冲关第12练 第2讲 电磁感应 高考冲关第13练 专题过关测评(六)
专题七 光学 近代物理初步
第1讲 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 高考冲关第14练 第2讲 光电效应 能级 核能 高考冲关第15练 专题过关测评(七)
物理 ·广西专用
第一部分 专题讲练突破 专题一 力与直线运动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高考冲关第1练 第2讲 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冲关第2练 专题过关测评(一)
专题二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第1讲 力与曲线运动 高考冲关第3练 第2讲 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考冲关第4练 专题过关测评(二)
专题三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南方新课堂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第一部分专题二第3讲动量与能量综合应用课件
![南方新课堂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第一部分专题二第3讲动量与能量综合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84d32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9.png)
图 2-3-2 (1)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 (2)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
解:(1)设木块和物体 P 的共同速度为 v,两物体从开始到 第一次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mv0=(m+2m)v 21mv20=21(m+2m)v2+mgh+fL 联立解得 f=mv203-L3gh.
2.(2012 年广州一模)如图2-3-8所示,木板 A 静止在光 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 x.与滑块 B(可视为质点) 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 O 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 B 一个竖直向 下的初速度,当 B 到达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B 从 A 右 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A 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 阻力.
mv1+mv1′=mv0
③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射穿第一块钢板的
动能损失为Δ2E,由能量守恒得
21mv21+21mv1′2=12mv20-Δ2E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且考虑到 v1 必须大于 v1′,得
v1=12+ 63v0
⑤
设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并留在其中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
v2,由动量守恒得
(2)设子弹击中物块前的速度为 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m)vB 解得 v=600 m/s. (3)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ΔE=12mv2-12(M+m)v2B 代入数据解得 ΔE=1 782 J.
子弹打木块和滑块在木板上滑动模型——滑动摩擦力 做功,系统动能转化为内能
【例2】(2011年全国卷)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 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通过对以下简化模型的计算 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2mv2=mv1
⑥
损失的动能为 ΔE′=12mv21-12×2mv22
解:(1)设木块和物体 P 的共同速度为 v,两物体从开始到 第一次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mv0=(m+2m)v 21mv20=21(m+2m)v2+mgh+fL 联立解得 f=mv203-L3gh.
2.(2012 年广州一模)如图2-3-8所示,木板 A 静止在光 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 x.与滑块 B(可视为质点) 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 O 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 B 一个竖直向 下的初速度,当 B 到达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B 从 A 右 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A 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 阻力.
mv1+mv1′=mv0
③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射穿第一块钢板的
动能损失为Δ2E,由能量守恒得
21mv21+21mv1′2=12mv20-Δ2E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且考虑到 v1 必须大于 v1′,得
v1=12+ 63v0
⑤
设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并留在其中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
v2,由动量守恒得
(2)设子弹击中物块前的速度为 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m)vB 解得 v=600 m/s. (3)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ΔE=12mv2-12(M+m)v2B 代入数据解得 ΔE=1 782 J.
子弹打木块和滑块在木板上滑动模型——滑动摩擦力 做功,系统动能转化为内能
【例2】(2011年全国卷)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 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通过对以下简化模型的计算 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2mv2=mv1
⑥
损失的动能为 ΔE′=12mv21-12×2mv22
【南方新课堂】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二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课件
![【南方新课堂】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二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544cd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5.png)
图7 答案:D
4.如图 2-3-4 所示,重物的质量为 m,轻绳 AO 与 BO 的 A 端、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 AO 水平、BO 与水平面夹角为 θ,则绳 AO 的拉力 F1 和绳 BO 的拉力 F2 分别是多大?
图 2-3-4
解:解法一:合成法.结点 O 受 F1、F2 和 T=mg 三个力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
(4)相似三角形法. 物理上的矢量可用有向线段表示,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又遵 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这样就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可分为两个三角形),如果能找到一个由已知量作 为边构成的三角形与之相似,那么“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 例”,这一知识就可用于处理物理问题.
【跟踪训练】 3.如图 2-3-3 所示,细绳 AO、BO 等长,A 点固定不动,在
球 A 和 B,质量都是 m,分别悬于长为 L 的悬线的一端.今使 B 球固定不动,并使 OB 在竖直方向上,A 球可以在竖直平面内 自由摆动,由于静电斥力的作用,A 球偏离 B 球的距离为 x.如 果其他条件不变,A 球的质量要增大到原来的几倍,才会使 A、 B 两球的距离缩短为2x.
4.如图 2-3-4 所示,重物的质量为 m,轻绳 AO 与 BO 的 A 端、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 AO 水平、BO 与水平面夹角为 θ,则绳 AO 的拉力 F1 和绳 BO 的拉力 F2 分别是多大?
图 2-3-4
解:解法一:合成法.结点 O 受 F1、F2 和 T=mg 三个力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
(4)相似三角形法. 物理上的矢量可用有向线段表示,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又遵 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这样就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可分为两个三角形),如果能找到一个由已知量作 为边构成的三角形与之相似,那么“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 例”,这一知识就可用于处理物理问题.
【跟踪训练】 3.如图 2-3-3 所示,细绳 AO、BO 等长,A 点固定不动,在
球 A 和 B,质量都是 m,分别悬于长为 L 的悬线的一端.今使 B 球固定不动,并使 OB 在竖直方向上,A 球可以在竖直平面内 自由摆动,由于静电斥力的作用,A 球偏离 B 球的距离为 x.如 果其他条件不变,A 球的质量要增大到原来的几倍,才会使 A、 B 两球的距离缩短为2x.
2013年高考课堂新坐标物理二轮复习广西专用-第2部分讲002
![2013年高考课堂新坐标物理二轮复习广西专用-第2部分讲002](https://img.taocdn.com/s3/m/56b6edf3b52acfc788ebc960.png)
图1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1)运动员刚好能过D点,AC的高度差h; (2)运动员刚遭遇强风时的速度大小及距地面的高度; (3)强风对运动员所做的功. 【解析】 (1)运动员要恰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速度要满足:mg =mvD2 ,① R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2R)=12mv2D,② 解得h=52R.③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1.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含磁偏转)与竖直平面内的变速圆周运动. 3.物体在斜面或曲面上的运动. 4.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含电偏转). 5.运动图象(位移图象、速度图象和加速度图象等)和其他图 象. 6.叠加体和连接体的受力分析及其相关计算. 7.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8.牛顿运动定律.
得R=mqBv=
2 2
m≈0.71 m.⑥
(3)轨迹圆与x轴相交的弦长为Δx= 2R=1 m,所以电荷从坐标(2,0)
再次进入电场中,速度与原电场垂直.⑦
设到达P点的时间为t′,则:
y=12vyt′,⑧ x=vxt′,⑨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vy=vx=vcos 45°,⑩ vy= at′,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9.功和功率及其相关计算. 10.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 1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2.电磁感应规律及过程.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山地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滑雪道ABC的底 部是一个半径为R的圆,圆与雪道相切于C点,C的切线沿水平方向,到 水平雪地之间是高为H的峭壁,D是圆的最高点,如图1所示.运动员从 A点由静止下滑,刚好经过圆轨道最高点D旋转一周,再滑到C点后被水 平抛出,当抛出时间为t时,迎面遭遇一股强风,最终运动员落到了雪 地上,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已知运动员连同滑雪装备总质量为m,重力 加速度为g,不计遭遇强风前的空气阻力和雪道及圆轨道的摩擦阻力, 求: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1)运动员刚好能过D点,AC的高度差h; (2)运动员刚遭遇强风时的速度大小及距地面的高度; (3)强风对运动员所做的功. 【解析】 (1)运动员要恰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速度要满足:mg =mvD2 ,① R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2R)=12mv2D,② 解得h=52R.③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1.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含磁偏转)与竖直平面内的变速圆周运动. 3.物体在斜面或曲面上的运动. 4.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含电偏转). 5.运动图象(位移图象、速度图象和加速度图象等)和其他图 象. 6.叠加体和连接体的受力分析及其相关计算. 7.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8.牛顿运动定律.
得R=mqBv=
2 2
m≈0.71 m.⑥
(3)轨迹圆与x轴相交的弦长为Δx= 2R=1 m,所以电荷从坐标(2,0)
再次进入电场中,速度与原电场垂直.⑦
设到达P点的时间为t′,则:
y=12vyt′,⑧ x=vxt′,⑨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vy=vx=vcos 45°,⑩ vy= at′,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9.功和功率及其相关计算. 10.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 1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2.电磁感应规律及过程.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广西专用)
山地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滑雪道ABC的底 部是一个半径为R的圆,圆与雪道相切于C点,C的切线沿水平方向,到 水平雪地之间是高为H的峭壁,D是圆的最高点,如图1所示.运动员从 A点由静止下滑,刚好经过圆轨道最高点D旋转一周,再滑到C点后被水 平抛出,当抛出时间为t时,迎面遭遇一股强风,最终运动员落到了雪 地上,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已知运动员连同滑雪装备总质量为m,重力 加速度为g,不计遭遇强风前的空气阻力和雪道及圆轨道的摩擦阻力, 求:
南方新课堂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第一部分专题三第3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课件
![南方新课堂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第一部分专题三第3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be76bb27d3240c8547efaf.png)
图 3-3-4
s2=2Rsin α,且 α=α1-α2=α1-45°
根据几何知识解得
sin
α=
10 10
所以首次从Ⅱ区离开时到出发点 P0 的距离为
s=s1+s2=2
q2Emv20+
2qmBv0=
2mv0 q
2v0 E
1 B
.
粒子垂直电场方向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首 先对运动进行分解,在两个分运动上求出分位移和分速度,然 后再合成来解决问题.“切换”到偏转磁场时,运动的轨迹、 性质等发生变化,自然地,我们又把目光转向粒子在磁场中做 匀速圆周运动,可以根据进出磁场的速度方向确定轨迹圆心, 根据几何关系求出轨道半径和运动时间.两场区“切换”时, 抓住边界“切换”点的速度方向是解题关键所在.
代入数据解得
B=
3 5
T=0.346 T
所以,为使微粒不会由磁场右边射出,该匀强磁场的磁感
应强度 B 至少为 0.346 T.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例2】如图 3-3-6 所示,在足够大的空间范围内,同 时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
为 E;在Ⅱ区运动时,只受到匀强磁场的作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求粒子首次从Ⅱ区离开时到出发点 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
P0
的距离.
图 3-3-3
[答题规范]设带电粒子第一次过 MN 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
向成 α1 角,位移与水平方向成 α2 角且 α2=45°,粒子在电场中 做类平抛运动, 则有
图 24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qv3B=mvR23 联立解得磁感应强度应小于 B=2mqvR30.
由于近两年广东高考物理计算题只考查两道,而高中要考 的主干知识没有变,因此计算题考综合性题目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考查电场和磁场,更大可能会考复合场问题.
2013年《南方新课堂》高考专题提升二轮复习物理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五第2讲近代物理初步
![2013年《南方新课堂》高考专题提升二轮复习物理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五第2讲近代物理初步](https://img.taocdn.com/s3/m/f568591e3169a4517723a368.png)
B.从高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从高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 的高 D.从 n=3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解析:氢原子从高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 最小光子能量为 10.20 eV,不在 1.62 eV 到 3.11 eV 之间,A 正 确;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 1.62 eV 到 3.11 eV 之间,从高能 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小于或等于 3.40 eV,B 错误;从高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时,发出能量大于 3.11 eV 的 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 错误;从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 级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 eV,介于1.62 eV 到3.11 eV 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 正确.
解析:衰变是一个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反应,而聚变是 两个较轻的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核的反应,裂变是重核俘获一 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的反应,故 A、B 中的核反应为 聚变,C、D 中的核反应为裂变,故 A、C 正确.
答案:AC
2.(2012 年天津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 衰期
N=n(n-1).然而原子系统一般处在能量最低的基态,要使其放 2
出光子就必须先将原子系统激发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这有两 种办法,一是吸收光子,根据波尔理论,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 两能级的能量之差;二是电子撞击,电子动能应不小于两能级 能量之差.
答案:BD
氢原子能级的跃迁
【例 2】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 5-2-3 所示,不 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所示:
色光光子
红
橙
黄
绿
蓝—靛
解析:氢原子从高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 最小光子能量为 10.20 eV,不在 1.62 eV 到 3.11 eV 之间,A 正 确;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 1.62 eV 到 3.11 eV 之间,从高能 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小于或等于 3.40 eV,B 错误;从高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时,发出能量大于 3.11 eV 的 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 错误;从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 级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 eV,介于1.62 eV 到3.11 eV 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 正确.
解析:衰变是一个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反应,而聚变是 两个较轻的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核的反应,裂变是重核俘获一 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的反应,故 A、B 中的核反应为 聚变,C、D 中的核反应为裂变,故 A、C 正确.
答案:AC
2.(2012 年天津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 衰期
N=n(n-1).然而原子系统一般处在能量最低的基态,要使其放 2
出光子就必须先将原子系统激发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这有两 种办法,一是吸收光子,根据波尔理论,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 两能级的能量之差;二是电子撞击,电子动能应不小于两能级 能量之差.
答案:BD
氢原子能级的跃迁
【例 2】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 5-2-3 所示,不 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所示:
色光光子
红
橙
黄
绿
蓝—靛
【南方新课堂】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讲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课件
![【南方新课堂】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2讲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3160ab284ac850ac024205.png)
设粒子刚好过 P1 点、P2 点时轨迹半径分别为 R1、R2,如图 16,则
图 16 R1<R≤R2 d R1 = 4
d 2 R2- R2 =d2 2 qBθ0d 5qBθ0d 综上联立解得 <ω≤ . 4mL 4mL
2
5.(2012 年新课标卷)如图 3-2-4 所示,一半径为 R 的圆表 示一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 在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 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粒子沿图中直线从圆上 的 a 点射入柱形区域,从圆上的 b 点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 3 向与直线垂直. 圆心 O 到直线的距离为 R.现将磁场换为平行于纸 5 面且垂直于直线的匀强电场,同一粒子以同样的速度沿直线从 a 点射入柱形区域, 也从 b 点离开该区域. 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 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动,已知两个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q1=q2,则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相等 B.若 m1=m2,则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相等 C.若 q1≠q2,则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一定不相等 D.若 m1≠m2,则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不相等
)
mv 2πm 解析:根据半径公式 r= 及周期公式 T= 知 A、C 正 qB qB 确.
e=1.6×10-19 C).求:
(1)若电子飞入两板前,是从静止开始经历了加速电场的加 速,则该电场的电压多大?
(2)为了使带电粒子能射中荧光屏所有的位置,两板间所加
的电压应在什么范围内?
图 3-2-7
解:(1)设加速电场的电压为 U1,电子电荷量为 e.由电场力 1 2 做功和动能定理,可得 U1e= mv0 2 则 U1=4.55×103 V. (2)设电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为 v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偏转电压为 U2,偏转位移为 y,则 at2 U2eL2 0 y= = 2 2dmv2 0 vy U2eL0 2y tan θ= = 2= v0 dmv0 L0
(广东)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二 功、动量、能量
![(广东)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二 功、动量、能量](https://img.taocdn.com/s3/m/bf975243011ca300a6c390d4.png)
Ekb=1r2(5Nb+Na) ⑨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高
考 【考题定位】
真 题
►难度等级:中等
聚 ►出题角度:本题考查了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
焦 理的理解应用,要求考生能应用动能定理研究曲线运动等复
杂运动过程.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考点一 功与功率的计算
1.做功的计算方法
高 频
分别为 f1=μmgcos θ 和 f2=μmgcos θ +F2sin θ ,克服摩擦
考 力分别做功为 Wf1=μ mgLcos θ 和 Wf2=μmgLcos θ +μF2Lsin
点 θ ,第二次克服摩擦力做功多,选项 A 错误;两次运动的加速
探 究
度相同,外力分别为 F1=mgsin θ +μmgcos θ +ma 和 F2=
mgsin θ cos
+μmgcos θ -μsin
θ θ
+ma,由
W=Fs,第二次外力做功多,
由 P=Fv,第二次的瞬时功率大,选项 C、D 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用恒力做功公式求解重力、摩擦力和外
力做功,用功率公式分别求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
变式 (双选)如图 2-4-4 所示,位于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
真
CD [解析] 因为 M>m,斜面倾角相同,所以 M 沿斜面
题 聚 焦
下降,m 沿斜面上升.斜面 ab 粗糙,所以对 M 有沿斜面向上 的摩擦力,两滑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A 错误;对于 M,
重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做的总功等于其动能的增加,B 错
误;对于 m,绳子拉力做的功是除了重力以外其他力的功,故
[广东专版]2013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动量
![[广东专版]2013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动量](https://img.taocdn.com/s3/m/55958616482fb4daa48d4b01.png)
第27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三 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 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 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高中物理一 般涉及的变化是在一条直线上的变化.其计算方法: (1)选择一个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动量取正值,与正方向相
反的动量取负值,可以表达为:Δ p=pt-p0,p0、pt 是初、末动量. (2)利用动量定理:Δ p=F·t,通常用来解决合外力为恒力的动
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 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2v0、v0.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 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向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
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不计水的阻力)
第27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4v0 [解析] 设乙船上的人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大小为vmin,抛 出货物后船的速度为v1,甲船上的人接到货物后船的速度为v2,
2.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4课时:第27、28、29讲、单元训练各1课 时.
第27讲 │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第27讲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第27讲 │ 编读互动
编读互动
1.本讲的复习重点是动量的概念及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 用.通过复习明确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正确建立动量守 恒的关系.本讲主要涉及人船模型、爆炸模型及多物体相互作 用的问题.
第六单元 │ 高考纵览
高考纵览
知识点
动量、动 量守恒 定律
实验:验 证动量守
恒定律
2009年
2010年
广东卷19 全国 Ⅰ21 江苏卷12C 全国Ⅰ25 北京 卷24 天津卷10
宁夏卷36
全国Ⅱ25 新课标卷 16 天津卷10 福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3-2 (1)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 (2)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
解:(1)设木块和物体 P 的共同速度为 v,两物体从开始到 第一次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mv0=(m+2m)v 1 2 1 mv0= (m+2m)v2+mgh+fL 2 2 mv2-3gh 0 联立解得 f= . 3L
2
高考物理改成理综模式后,物理计算题只有两道,因此计
算题的综合性较大,而动量与能量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
是历年广东高考的热点内容.从近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
(1)动量与能量结合的题一般是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综合
性强、难度大.
(2)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一般涉及的物理过程多,物体多,
要求学生能审清题意,并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正确判断动量是
再经 B 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 C 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
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 板右端到 C的距离 L 在R<L<5R 范围内取值.E 距A为s=5R, 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 加速度取 g.
(1) 求物块滑到 B 点的速度大小; (2) 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 服摩擦力做的功 Wf 与 L 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 CD 轨道 的中点.
2.(2012 年海南卷)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
地面上,其截面如图 2-3-2 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 长度为 L;bc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 和bc均
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
大小为 v0 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 高度为 h,返回后在到达 a 点前与物体 P 相对静止.重力加速 度为 g.求:
1 v1= + 2
③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射穿第一块钢板的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且考虑到 v1 必须大于 v1′,得 3 v 6 0 ⑤
设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并留在其中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 v2,由动量守恒得 2mv2=mv1 1 2 1 损失的动能为 ΔE′= mv1- ×2mv2 2 2 2 联立①②⑤⑥⑦式得 1 3 ΔE ΔE′= 1+ × ⑧ 2 2 2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由⑧式可得,射入 1 3 第二块钢板的深度为 x= 1+ d. 2 2 ⑥ ⑦
图 2-3-4
v 3 解:(1)B 在 d 点,由向心力公式得 mg- mg=m 4 R gR 解得 v= . 2 (2)B 从 b 到 d 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1 2 1 2 mv =mgR+ mv 2 B 2 A、B 分离过程,动量守恒,有 3mvA=mvB 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1 0- ×3mv2 =-μ· 3mgs A 2 R 联立解得 s= . 8μ
滑块在轨道上滑动类题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
是轨道光滑,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机械能守恒;另一类是 轨道不光滑,物块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一般要用动 能定理求解.滑块碰撞的一瞬间,动量守恒.这一类问题往往 和圆周结合起来考查,要特别注意物块通过竖直平面内圆周最 高点的条件.
1.(2010 年深圳一模)如图2-3-6所示, ABCDE 是由三
4.(2010 年广东卷)如图 2-3-4 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 直平面内,粗糙的 ab 段水平,bcde 段光滑,cde 段是以 O 为圆 心、R 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A 和 B 紧靠在 一起,静止于 b 处,A 的质量是 B 的 3 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 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 到 d 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 B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 B 所受 3 重力的 ,A 与 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g,求: 4 (1)物块 B 在 d 点的速度大小 ; (2)物块 A 滑行的距离.
图 2-3-3
1 2 解:(1)μmgs+mg· 2R= mvB 2 所以 vB=3 Rg. (2)设 M 滑动 x1、m 滑动 x2 时两者达到共同速度 v,则 mvB=(M+m)v 1 2 μmgx1= Mv 2 1 2 1 2 -μmgx2= mv - mvB 2 2 联立解得 v= Rg,x1=2R,x2=8R
1 (3)A、B 能与弹簧相碰,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μ· 2mgl< ×2mv2 1 2 1 不能返回到 P 点左侧,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μ· 2l≥ ×2mv2 2mg· 1 2 2 2μgl 4 μgl 解得 <ω≤ r r 设 A、B 在 Q 点的速度为 v2,A、B 碰后到达 Q 点过程,由动 1 1 2 能定理得-μ· 2mgl= ×2mv2- ×2mv2 1 2 2 1 A、 与弹簧接触到压缩最短过程, B 由能量守恒得 Ep= ×2mv2 2 2 mω2r2-8μgl 解得 Ep= . 4
(2)木块返回与物体 P 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相同 (动量守恒),全过程,由能量守恒得 1 2 1 mv0= (m+2m)v2+f(2L-s) 2 2 v2-6gh 0 联立解得 s= 2 L. v0-3gh
3.(2011 年广东卷)如图2-3-3所示,以 A、B 和 C、D
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 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 B 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 别相切于 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 E 点, 运动到 A 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 A 沿半圆轨道滑下,
甲
图2-3-1
乙
解:(1)由题知,A 脱离滑杆时的速度 v0=ωr 设 A、B 碰后的速度为 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 v1 A 与 B 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 1 2 1 ΔE= mv0- ×2mv2 1 2 2 1 2 2 解得 ΔE= mω r . 4
(2)A、 不能与弹簧相碰, A、 不能完全通过 PQ 段. B 则 B 由 1 能量守恒定律得 ×2mv2≤2μmgl 1 2 2 解得 ω≤ 2μgl r A、B 在 PQ 段匀减速运动,则有 v1 ωr t1= = . ug 2μg
(1)求 A 脱离滑杆时的速度 v0,及 A 与 B 碰撞过程的机械能 损失ΔE; (2)如果 A、B 不能与弹簧相碰,设,及 t1 与ω的关系式; (3)如果 A、B 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 P 点左侧,设 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Ep,求ω的取值范 围,及 Ep 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否守恒,能分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对学生综合分 析能力要求很高. (3)动量与能量结合的题还常与曲线运动、电场、磁场、电
磁感应等知识结合,考查的知识面广,也是出题者比较喜欢出
的一种类型,估计 2013 年高考计算题此内容很可能出现.
滑块在轨道上碰撞类模型——多过程中运用动量 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例1】(2011年天津卷)如图 2-3-5所示,圆管构成的半 圆形轨道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为R,MN为直径且 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 A 以某一速度冲进 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 M 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相同 的小球 B 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 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 不计,求:
子弹打木块的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内 力很大,可认为动量守恒.子弹打入木块(或者穿出)的过程中, 摩擦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减小,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
第3讲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应用
1.(2012 年广东卷)图2-3-1甲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 A、
B 质量均为 m,水平面上 PQ 段长为 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 为r 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 紧靠滑杆(A、B 间距大于 2r). 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做水平运动,滑杆 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A 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 离滑杆后与静止的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两者位移之差 Δx=x2-x1=6R<6.5R,即物块与滑板在达 到共同速度时,物块未掉下滑板. 物块滑到滑板右端时 1 若 R<L<2R,Wf=μmg(l+L)= mg(13R+2L) 4 若 2R≤L<5R,Wf=μmgx2+μmg(l—Δx)=4.25mgR 1 2 要使物块滑到 CD 轨道中点,vC 必须满足 mvC≥mgR 2 L 最小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小,此时 L 应满足 1 2 1 2 μmg(l+L)= mvB- mvC 2 2 1 则 L≤ R,不符合题意,物块不能滑到 CD 轨道中点. 2
(1)物块与子弹刚滑上圆弧轨道 B 点的速度;
(2)子弹击中物块前的速度;
(3)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图 2-3-6
解: (1)由物块与子弹一起恰能通过轨道最高点 D 从 E 点飞 v2 D 出,得(M+m)g=(M+m) 2R 又由物块与子弹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1 1 2 (M+m)vD+(M+m)g· 2R= (M+m)v2 B 2 2 代入数据解得 vB= 6Rg=6 m/s.
图2-3-7
解:设子弹初速度为 v0,射入厚度为 2d 的钢板后,最终钢 板和子弹的共同速度为 v,由动量守恒得 (2m+m)v=mv0 1 解得 v= v0 3 此过程中动能损失为 1 2 1 ΔE= mv0- ×3mv2 2 2 1 2 解得 ΔE= mv0 3 ② ①
分成两块钢板后,设子弹穿过第一块钢板时两者的速度分 别为 v1 和 v1′,由动量守恒得 mv1+mv1′=mv0 ΔE 动能损失为 ,由能量守恒得 2 1 2 1 1 2 ΔE 2 mv + mv ′ = mv0- 2 1 2 1 2 2
(1)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 t; (2)小球 A 冲进轨道时速度 v 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