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欣赏让美术课更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欣赏让美术课更精彩

作者:袁海芸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5年第12期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虽然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是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随堂欣赏教学?笔者结合具体课例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欣赏大师作品

1.深入探究,丰厚底蕴

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深入研究一些大师的作品,了解教材中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人文知识,是带领学生有效欣赏的前提。这些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有的作品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作品反映了帝王的威严,有的作品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有的作品反映了宗教的文化以及其他特征……可以说,教材中的作品反映了自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作品的创作背景却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理解作品的各个方面,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有效的欣赏策略。

2.浅出授予,强化体验

学院派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小学生,如果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那么学生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在乏味的“听讲”过程中消磨对美术欣赏的积极性。以《人面鱼纹彩陶盆》的欣赏教学为例,笔者先让学生欣赏单个的“鱼纹”造型:鱼头虽是寥寥数笔,却把鱼的形神勾画得具体而细微,鱼身上没有鱼鳞,取而代之的是对称的菱形图案,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然后欣赏“鱼群”,作者用了对称的排列方式,富有节奏感,体现出当时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接着欣赏“人面纹”,笔者介绍了作者概括而精炼的笔法,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神态;最后欣赏完整的彩陶盆的形式美感。这样一来,学生就体验到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主动、有效地欣赏。

二、有效欣赏范例作品

教材时常会出现与课程相应的范例作品,其中包含当代社会中一些新奇的绘画和设计作品。这类作品新颖、独特,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然而,在美术课上,有些教师只知道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学习作品中独特的创作理念与方法。看了作品后,学生只会赞叹、惊喜,却不能吸取经验,为自己所用,这样的欣赏无疑是低效或无效的。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教师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获得美的感悟。

三、有效欣赏同龄人作品

1.关于学生作品的欣赏

在美术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会说:“这些都是你们同龄人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学生的回答都是:“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然而,教材版面有限,每一幅学生作品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如果只是为了“构图饱满、色彩丰富”,那么就毫无意义了。

如在教学《画画虾和蟹》时,笔者安排了教材中的四幅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第一幅画时,笔者让学生体会放大突出主体的构图方法;在欣赏第二幅画时,笔者重点让学生体会用粗细不同的线条、疏密不同的点表现虾或蟹的不同质感;在欣赏第三幅画时,笔者让学生体会换一个角度观察虾或蟹表现出的不同造型;在欣赏第四幅画时,笔者让学生体会变化的色彩在表现虾和蟹时的作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欣赏,为学生后续的创作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2.关于课堂作业的欣赏

课堂作业的欣赏是与课堂作业评价相联系的。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欣赏评述,学生在作业评价环节就会目标明确、思维开阔、游刃有余。仍以《画画虾和蟹》为例,在最后的欣赏评价环节,学生能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质感、色彩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欣赏评价,能说出同学作品中的优点或者指出不足之处。

美术欣赏是一个无限再创造的过程,长期有效的美术作品欣赏,能培养学生的美感,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在美术课堂的随堂欣赏中,教师要尽力做到高效、实效,逐步完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为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提供最直观的审美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