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法制主题班会教案(共7篇)
篇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哦,太棒了!自由了!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 (讨论) 情景二: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三: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2、看谁机灵一天早上,在你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你交出钱来方可放过你.情急之中的你,会选择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 (讨论) 3,想一想:电话号码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110 匪警报告案发地点及险情 119 火警报告火灾地点及险情 120 医疗急救报告病人地点及病情 122 交通事故报警报告事故现场及原因4,总结: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1)、要依法自律. (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课堂小结: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篇二: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小学二年级“校园法制安全主题班会”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5.2预防犯罪》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5.2预防犯罪》一. 教材分析本课《5.2预防犯罪》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部分。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但对犯罪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危害,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2.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3.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预防和抵制犯罪的过程。
4.法治教育法:结合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准备时间:根据具体教学安排,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个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危害。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认识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总结的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初中法制安全课教案设计
初中法制安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教学内容1. 法律基础知识:介绍我国法律体系、法律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2. 交通安全:讲解交通法规、安全出行注意事项、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3. 防火安全:介绍火灾的危害、灭火器材的使用、火灾逃生方法等。
4. 网络安全:讲解网络安全的意义、如何防范网络欺诈、保护个人隐私等。
5. 个人保护:介绍个人权益保护、防范侵害、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知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网络安全和个人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 主体内容讲解:(1)讲解交通法规,强调安全出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介绍火灾的危害,讲解灭火器材的使用和火灾逃生方法,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3)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醒学生防范网络欺诈,保护个人隐私。
(4)介绍个人权益保护,讲解如何防范侵害,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法律和安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问答、讨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等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和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问答的积极性。
中学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中学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将法律法规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加法律知识课程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组织校园法制教育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参与法制教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三、建立法制宣传平台。
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媒体,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让青少年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法律意识形成。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规范,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加强校园法治建设。
优化学校法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和管理,营造法制教育的浓厚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水平,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规范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中国贡献青少年力量。
第 1 页共 1 页。
七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明辨是与非》教学设计天竺山中学谢昌平教材分析《明辨是与非》是七年级安全课的内容,在学生逐步熟悉、刚步入中学生活,对生命、青春、情绪、情趣有了初步认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他所生活,学习的周边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战胜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效结合,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同时还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学情分析:初中低年级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不能辨证的看待周围的种种诱惑,加之自控能力不强,面对种种不良诱惑不能自觉抵制、在遭到突发或意外事件以及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时缺乏抵制能力的情况普遍存在。
所以要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用正确的方法战胜不良诱惑。
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过健康、安全的中学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身边的金钱诱惑和电子游戏的诱惑。
(2)了解金钱和电子游戏的促进作用以及不良诱惑的危害。
2.能力目标(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做出正确选择。
(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对诱惑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2)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种种诱惑;知道不良诱惑会引人误入歧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澄清自己内心究竟受到哪些诱惑,哪些不良诱惑是自己已经能够拒绝的,还有哪些不良诱惑是自己至今不能拒绝的。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新课:播放《网瘾少年视频》回答问题: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在这科技发达的社会中,平凡的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诱惑。
有对我们有强烈的吸引力,激励我们去追寻的积极诱惑,也有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甚至严重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甚至犯罪的不良诱惑。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教案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教案教学目的: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 防微杜渐, 自省自律, 弘扬正气, 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仪器: 计算机、投影仪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 讨论法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使其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入新课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 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请台下的那位同学可以回答。
(让学生讨论回答)三、讲授新课(一)、活动目的通过实际案例, 呼唤青少年的良知,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二)、活动形式案例分析、集体讨论、谈感想、知识竞答、诗歌朗诵、实话实说、集体宣誓、钢琴伴唱等。
(三)、活动准备练唱《中国共青团团歌》、印发法制手册, 学习有关法制常识;制作幻灯片, 并配录音说明;学生自己总结身边发生的不文明行为。
(四)、活动程序教师导语: (以录音和配乐的形式出现)主持人甲:同学们, 在因特网上键入“校园暴力”这一主题词进行搜索, 立即可以获得15800个校园犯罪案件。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45%。
主持人乙: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有时只是一念之差, 可以说, 我们既是“弱势人群”, 又容易变为“高危人群”。
主持人丙:因此, 开展法制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就是:甲乙丙合: 走好青春的每一步!主持人甲: 马加爵,一个令人叹息的名字, 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 一次不同寻常的审案经历。
主持人乙: 因打牌时被怀疑作弊, 便将4位同学残忍地杀害了!并将尸体藏在宿舍内的4个衣柜里。
主持人甲: 马加爵于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了枪决, 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死亡结局, 但是马加爵不是一个句号。
马加爵犹如一根锋利的针, 挑破了我们时常不文明的脓疮, 刺痛了我们已经日益麻木的神经。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方案教学设计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方案教学设计一、班会主题:法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二、班会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班会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知识资料,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准备案例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3.设计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话题。
四、班会流程:1.开场导入利用一段法治宣传短片,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好奇和兴趣。
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法律知识讲解介绍法律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重点讲解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
3.案例分享与讨论分享一些真实的未成年人违法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法律问题,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4.互动游戏:法治知识竞赛设计几个法律知识问答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法律知识。
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5.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分配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
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律精神,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7.结束语用一段温馨的祝福语结束班会,如:“法治之光,照亮你们成长的路。
愿你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后续跟进1.布置相关法律知识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
2.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3.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法律教育。
在设计这个方案时,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光芒,那是法治之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走好每一步,让他们在法治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注意事项以及解决办法:1.学生对法律知识可能不感兴趣或感到枯燥。
解决办法:在设计班会时,要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语言,让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可以引入一些法律动漫、短视频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中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设计: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观念与责任感
中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设计: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观念与责任感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基本法律知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的适用范围。
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法律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升法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预防违法犯罪。
3.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维护法治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培养学生公平、公正、公开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本课程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可行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为基础,结合以下内容展开教学:1. 法治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2. 公民权利与义务: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原则。
3. 法律法规: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中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4. 实际案例解析:挑选典型法治案例,分析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应用能力。
5. 法律途径应用:教导学生如何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法治基本概念与公民权利义务第二课时:重点法律法规学习第三课时:实际案例解析与应用第四课时:法律途径运用与实践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法治知识,培养其法治观念和责任感。
通过明确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安排,确保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范例
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范例教学设计主题: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目标:1. 了解道德与法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律意识;3.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内容:1. 道德与法制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定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 道德与法律的案例分析-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和法律因素,并就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3. 道德与法律的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道德与法律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辩论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道德与法律的游戏和活动- 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并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5. 道德与法律的实践教学- 安排学生实地参观相关机构或单位,了解道德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教学设计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辩论,检查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游戏和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道德与法律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教学设计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思考和参与,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师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通过活动设计和讨论引导,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的兴趣和思考。
3. 教学材料要选取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性的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在现实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导课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
(板书:警惕)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温故知新法制教育(上)教学设计
温故知新法制教育(上)教学设计近年来,中小学生在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时间越来越多,法律知识也在不断新增和变化中。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我们需要采用温故知新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会介绍该方法的具体设计和实现。
一、温故知新法制教育的意义温故知新法制教育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的法律知识之前,先回顾老的知识,巩固原有的基础。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法治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增加他们对法律的遵守度。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制度的变化,使学生知道国家在不断完善法律基础设施,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温故知新法制教育的具体设计1、设计目标设计目标是指本次温故知新法制教育的教学目标。
我们需要确定在本次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哪些新的法律知识,以及需要温故哪些旧的法律知识。
同时,还需要确定学生对该项法制知识的应用目标以及达到应用目标所需的学习时间和方法。
2、设计材料设计材料指的是本次教学中所需的教材和工具。
在温故知新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教材和案例分析,以及工具书籍等,以帮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同时,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中配合使用电子教学软件、展示工具和实物模型等工具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巩固。
3、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流程,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教学中顺利地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无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预备和导入环节、学习新法律知识环节、温故老法律知识环节、新旧法律知识的联系环节、任务演练和课程总结环节。
4、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手段。
在温故知新教育中,我们需要灵活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如课堂互动、案例教学、活动研讨、展示演讲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法制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转化。
三、温故知新法制教育的实现在实施本次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围绕设计目标、设计材料、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认真组织教学,逐步实现本次教学设计的目的。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法律意识教学设计
近年来,法律意识的培养在社会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因为当今世界,有太多的法律事例可以告诉我们,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公民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致命的。
法律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必须加强的教育内容之一。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法律意识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知识素养和法律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从设计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来介绍这份教案的详细内容。
一、设计目标1.了解国家法律制度,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2.强化法律修养,培养学生法律情怀、使学生明确法律创造的目的和意义;3.锻炼法律逻辑思维,使学生学会理性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将法律意识培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1.国家法律制度及其重要性;2.遵守法律与忠诚法律;3.公民权利和义务;4.清正廉洁和法律的关系;5.法律的执行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律常识:通过演示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成为守法公民。
2.角色扮演法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开庭审判案件。
3.实地参观法庭:到法院参观,了解法官、律师的工作,了解法院审判的过程。
4.班级活动:利用班会课、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和讨论交流。
1.教学演示:通过视频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2.晨间知识问答:教师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结合法律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问答。
3.文化阅读:将与法律有关的文化阅读材料放进学生的课堂和生活中,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法律,感知法制。
4.游戏互动:设计法律游戏、趣味测试等,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加深法律知识印象。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法律意识教学设计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强化学生的法律修养和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建立起学生的守法自觉和法律意识,培育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公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修养,我们相信,我们的学生将成为法律意识强烈、法制素养高雅、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公民。
初中优秀法制课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法制教育课年级学科: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3. 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条款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为什么我们要遵守法律?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法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3. 教师总结,讲解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法律的情景剧。
2. 各组表演情景剧,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3. 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3. 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意识的掌握程度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七年级政治教案 法律护我成长9篇
七年级政治教案法律护我成长9篇法律护我成长 1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辨违法与合法行为,提高对自身行为举止的自控能力,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2.逐步提高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会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情分析】中学生已经明显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各种不良影响。
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及早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法制观念,严格地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教材分析】所用案例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贴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法治课堂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法治教育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
以下是初中法治课堂教案模板范文:一、活动主题:增强法治意识,共建和谐校园二、活动背景及目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在青少年中,法治意识仍然薄弱,校园欺凌、违法行为等问题时有发生。
目的:通过法治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共同创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法治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讲解案例。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相关法治资料,了解基本法律法规。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法治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3. 案例分析:教师分享一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法治案例,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违法行为的危害,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法治的理解和看法,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提问。
5. 法治意识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 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共同遵守法律法规,共建和谐校园。
五、活动效果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了解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兴趣。
2. 学生满意度:课后收集学生对法治课堂的满意度,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3. 学生法治意识提升:通过课后访谈、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法治教育效果。
4. 校园氛围改善:观察校园内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校园欺凌等情况,了解法治教育对校园氛围的改善作用。
总之,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初中法制课课教学教案
一、课程名称:初中法制课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特征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作用和意义。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整理笔记,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作用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 情景模拟法: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法律实际应用过程,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课程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程收获,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学设计最新5篇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学设计最新5篇作为一位出色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给您带来九年级政治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九年级政治教案1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视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才能:进步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才能;培养学生运用监视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国家、集体、别人的利益的才能;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才能。
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因为中学生无权立法,也不处于执法的地位,所以落脚点应该是自觉守法。
为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懂得以下道理:(1)倘假设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民的自觉遵守,法律就会失去应有的权威,变得形同虚设;(2)公民不遵守法律法规,就会扰乱社会秩序,个人、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维护;(3)自己可以从别人的守法中获得利益,且自身的守法行为也有益于别人。
只有学生意识到了有法可依的意义和有法不依的危害才会在生活中做到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监视权,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一内容是本课课标的要求;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使监视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表达;在坚持依法治国的今天,公民增强监视意识,学会使用监视权,对保障法律有效施行和司法公正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的根据:有关监视的知识,学生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作为中学生对监视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由于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往往认为“权”大于“法”,所谓的监视不过是空中楼阁,甚至还会遭到打击、报复;增强监视意识,学会使用监视权的要求是一个比拟高的要求,很难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实现目的。
知识要点:(1)怎样做一个合格护法小使者?依法治国对中学生的要求?①、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通过案例
分析,让中国法治蓝图框架引领学生未来的能力。
难点: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
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
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注时政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 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夯实法治基础》
称
《夯实法治基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本框有“选择法治道路”和“描绘法治蓝图”
两个板块。
教材分析
重点:通过关注时史事件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2.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的历史事件是()
A.1982 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B.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C.2016 年,全面启动“七五普法”
D.201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决通
生活实际,说一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 2.播放视频:《法治中国精编版》 3.教师小结:法治: ①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 ②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关注时政:改革开放法治进程: ①1978 年—1996 年,民主法制恢复阶段 a.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
法律教案 初中
法律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5.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2. 讲解:(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2)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讲解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部门,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以及未成年人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判断案例中的违法行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5. 总结:强调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的表现,检验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法律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法律知识相关教材或读物。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律案例。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生动、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原则: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
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
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
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
依靠法律,必须用法。
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
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
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
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
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
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
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
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
”《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前不久,某市一小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几分钟后,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
可见,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
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五,六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主要内容:(一)你对法律知多少: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
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
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
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
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
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
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
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
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
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
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
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
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
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
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
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
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