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王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唐王勃)》赏析及练习
赏析
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
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更何况秋风风寒,傍晚暮气沉沉。
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赏析
这首诗抒发强烈的乡思和羁旅之哀愁。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仿佛已经停滞。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
次句“万里念将归”,是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的。
第三句“况属高风晚”,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远行思归之情原本已令人不堪其苦。又何况正是深秋寒风飒飒之夜更令人感伤不已。
结句“山山黄叶飞”,是写深秋的景象。“一叶而知秋”。树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黄叶飘零是深秋的独有的意象。诗人笔下的黄叶,既有眼前看的,也有心中想的。“山山”叠词的运用,造成一个旷远辽阔的悲凉意境,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练习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
秋季。高风、黄叶等意象。
2、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悲”、“念”。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羁旅之愁、思乡之痛
3、古诗讲究锤炼字句,试析此诗中“悲”“念”运用的精妙。
悲:让长江感情化,拟人化,把自己的情感注入长江,以至江水都长期滞留不畅,把自己长期滞留巴蜀,被归思缠绕无法排解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念”点明自己身处异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
4、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
后两句对一二句所写之情起映衬烘托作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象,映衬凄寂心情,飘零旅况,映衬旅思乡愁。(三、四两句所写之景映衬了一、二诗句所写之情。诗人扣住“山”“风”“叶”等意象,写出了秋风萧瑟、秋山座座、黄叶飘零的景象,映衬了诗人的旅思乡愁之情。)
5、从思想内容或表现手法任选一角度,对“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进行赏析。
从内容上看,这两句纯属写景,晚秋的风吹起来,把每一座山上的黄叶刮得零落乱飞,这里虽没有表现情感的字眼,但我们却强烈感受到:在这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画面上,渗透了诗人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
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比兴。从“兴”的作用看,在这样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思乡之愁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索秋风,飘零黄叶,不正是诗人悲苦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吗?
6、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请简要分析该诗中的情景关系。
情景交融。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悲”和“念”的心情。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结合一、二两句诗简析。
表达了诗人旅愁思归的感情。“万里”、“长江”写诗人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将归”“已滞”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忧伤。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本诗抒发的是诗人的旅愁归思。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诗的后半部分,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悲”和“念”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思乡盼归的羁旅情怀。长江滚滚东流,而诗人自己却滞留他乡,不禁心生悲意,更加思念家乡。三四句写秋风起,黄叶纷飞的凄凉景象,将诗人的思归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刻。)。9、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2)题。
【甲】秋词刘禹锡【乙】山中王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这两首诗的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何不同?
甲诗抒写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乙诗抒写了诗人旅途悲思。
(2)、请赏析【乙】诗中“山山黄叶飞”这句写景的作用。
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