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合集下载

2024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2024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2024精准扶贫工作方案____年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一、背景和总体要求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在减贫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仍有一部分地区和人民生活在贫困中,摆脱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要继续加大扶贫力度,确保贫困人口逐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并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为此,制定____年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总体要求:1. 坚持党的领导,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国家发展全局,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 坚持精准定位,深入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

3. 坚持创新驱动,发挥科技、信息等现代化手段的作用,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4. 坚持统筹兼顾,建立健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确保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提升。

5. 坚持协作共享,强化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对接合作,促进贫困人口参与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来源。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一)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提高脱贫质量1.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完善贫困线标准,将深度贫困地区纳入重点帮扶对象,确保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根据深度贫困地区的资源和市场需求,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和托管,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大对深度贫困户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提供优质的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二)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水、照明等设施的覆盖率,提升农村交通和生活环境的质量。

2.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是中国脱贫攻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些地区的贫困程度深、持续时间长、难度高。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和帮扶。

然而,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践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约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条件。

解决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improve the connectivity to other regions.
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深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大片土地荒废,水资源短缺,使得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解决对策:重视环境治理,着力解决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让贫困地区群众能够享受到生态环境的好处。

三、缺乏产业支撑
深度贫困地区普遍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当地群众的经济来源单一,难以持续发展,致使群众难以脱贫致富。

解决对策:重视发展产业,帮扶当地发展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缺乏教育资源
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比较缺乏,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这使得当地群众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提高自身素质。

解决对策:重视教育投入,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加强对当地教育资源的投入。

总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很多,解决起来也很艰巨。

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和帮扶力度,加速贫困地区的发展,让当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在逐渐减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做好对策建议,才能更好地推动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1.经济困难深度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畜牧业、林业等传统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生活贫困。

2.基础设施薄弱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讯、能源供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教育医疗水平低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较低,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都很差,很难提高自身素质和获得好的医疗保障。

4.生态环境恶劣深度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人们的生存环境非常不利。

5.帮扶政策落实难度大深度贫困地区的人文关怀和政策扶持不到位,政策的落实难度较大,导致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阻滞。

二、对策建议1.促进产业发展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交通、通讯、水电、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为深度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水土保持和森林资源保护,严格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改善深度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

5.强化政策帮扶完善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强帮扶措施,确保政策帮扶惠及深度贫困地区的每一个贫困户。

三、总结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做好对策建议,才能更好地推动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暨下步工作打算

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暨下步工作打算

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暨下步工作打算
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推进情况:
1.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贫困人口的识别机制,采用多种手段和数据源进行验证,确保贫困人口准确入库。

2. 定点扶贫和产业发展:我们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投资项目、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提高贫困地区经济收入。

3. 教育和健康扶贫:我们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健康扶贫力度,通过提供教育资源、加强医疗服务等方式,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条件。

4.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我们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方式改革等措施,推动农村的发展。

下步工作打算:
1. 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在已脱贫地区,我们将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人口不返贫。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机制,防止返贫。

2.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我们将加大扶贫力度,通过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 加强产业发展和就业扶贫:继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
民收入来源。

同时,加强就业扶贫,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

5. 强化扶贫政策落实监督:加强对扶贫政策的落实监督,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合规、贫困户脱贫过程真实、数据准确。

我们将继续坚持精准扶贫、务实创新、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各方合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2023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一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深度贫困县是指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脱贫路径复杂的贫困地区。

对于这些地区,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现状难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1. 生态环境脆弱:很多深度贫困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匮乏,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这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产业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难题。

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深度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方面的设施不完善,这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由于深度贫困县的经济条件较差,教育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当地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水平也比较落后,这使得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和发展能力较弱。

4. 脱贫路径不明确:深度贫困县的脱贫路径相对复杂,一些传统的扶贫模式难以在这些地区取得成效,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扶贫措施。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深度贫困县,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加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4. 制定精准扶贫措施:针对深度贫困县的特殊情况,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扶贫措施,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扶贫过程中,应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支持深度贫困县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摆脱贫困的能力。

6. 加强政策协调和落实:政府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

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的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加快脱贫步伐。

7. 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除了政府的扶贫措施外,社会力量也应当积极参与深度贫困县的扶贫工作,通过捐资捐物、技术支持等方式,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深度贫困县是指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庞大,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都比较低。

中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一直将深度贫困县作为重点对象,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深度贫困县的脱贫攻坚事关全局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形势下,深度贫困县脱贫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贫困人口分散、致贫原因复杂、产业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滞后、教育卫生水平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脱贫工作的进展。

为了有效应对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实难题,需要从政策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和健康扶贫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全面推动深度贫困县的脱贫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上内容为200字】1.2 问题意识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深度贫困县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和支持的群体。

这些地区的贫困状况严重,脱贫任务艰巨。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深度贫困县的脱贫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经济发展受限;二是教育和健康水平低下,人力资本较弱;三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得深度贫困县的脱贫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尤为紧迫。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深度贫困县面临的问题,将会影响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推迟政府实现全面减贫目标的时间表。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扭转当前困境,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2000字】2. 正文2.1 深度贫困县脱贫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对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个深度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着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难题。

深度贫困县指的是贫困程度比较严重的县,这些县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是扶贫工作难点和重点。

本文将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难题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现状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面临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贫困人口多且贫困程度深深度贫困县的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脱贫难度大。

贫困人口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如云南、贵州等省市深度贫困县大多在山区,形成贫困人口长年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土地面积小、不适合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家庭收入困难。

一些地方的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程度由于特殊原因之下可能超过了平均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深度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了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缺乏水、电、气等现代化能源、医疗卫生设施、路网等基础设施的居民,生产生活活动都受到了限制,教育、就医、人员流动方面更表现为门槛高。

在此情况下,很难引入企业,转变就业方式,提高居民收入,从而形成自己的产业体系。

3、区域协调发展效果不明显深度贫困县所在的区域发展水平低,区域协调不好,导致这些县脱贫难度大。

深度贫困县与周边县区发展相对滞后,发展资源和市场受限很重,致使发展困难,脱贫难度加大。

(二)难题1、扶贫力度不够在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程度之下,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显得力不从心,扶贫标准太低,扶贫力度不足。

在一些深度贫困县政府的财政投入过少一方面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孱弱,另一方面是难以鼓舞村民的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扶贫工作。

2、扶贫政策不够精准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扶贫政策不够精准,往往无法满足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并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面对深度贫困县内部区域发展差异大、毛细血管型贫困区民生保障不足、人口流出不可避免情况尚未明朗化等情况还未得到足够重视。

3、人才流动性小深度贫困县本地人口教育水平较低,在人才和资本流入非常缓慢,很难切实改善其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受限。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将从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分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方面的问题和对策建议1.产业发展不平衡: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应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

2.就业机会有限:深度贫困地区缺乏就业机会,使得贫困人口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

政府可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到深度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工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缺乏资金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资金来源相对有限,贫困人口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创业或发展。

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扶贫资金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深度贫困地区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二、教育方面的问题和对策建议1.教育资源匮乏: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教育质量较低。

政府可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

2.教育观念落后:深度贫困地区的部分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也是导致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观念,增强他们对教育的重视。

3.教师队伍不稳定:深度贫困地区缺乏优秀的教师资源,同时部分教师由于待遇低下而流失。

政府可以提高深度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三、医疗方面的问题和对策建议1.医疗资源不足:深度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医疗水平较低。

政府可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医疗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支持。

2.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深度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使得贫困人口在就医过程中面临较高的经济负担。

政府可以完善深度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政策,提供更加全面和可行的医疗保障措施。

3.健康教育不足:深度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导致贫困人口对疾病预防和健康饮食等方面的知识缺乏。

贵州省民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民政兜底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

贵州省民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民政兜底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

贵州省民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民政兜底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18.07.19•【字号】•【施行日期】2018.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正文贵州省民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民政兜底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市(州)民政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各县(市、区、特区)民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厅字〔2017〕41号)、《民政部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民发〔2018〕43号)和《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黔党办发〔2017〕24号)精神,切实抓好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民政兜底脱贫工作,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坚持将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作为民政兜底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贵州省民政兜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助推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到2020年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编密织牢城乡特殊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安全网,有效保障所有特殊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有力助推到2020年所有特殊贫困群体稳定脱贫。

二、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民政兜底脱贫工作现场会议要求,聚焦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坚决扛起民政工作助推深度贫困地区决胜脱贫攻坚、助推特殊贫困群体稳定脱贫的重大政治责任,以全面实施《贵州省民政兜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抓手,着力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打好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基础作用和助推作用;着力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强化保障,编密织牢特殊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托底安全网。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1. 引言1.1 概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现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缺乏有效帮扶措施、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

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不断完善扶贫政策和措施,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1.2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是多方面的。

这些地区缺乏有效的帮扶措施,导致贫困人口无法有效脱贫。

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导致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不高。

这些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导致脱贫工作缺乏长期支撑。

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一些惠民政策不能有效落实到位。

这些问题和挑战严重影响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亟需寻求解决之道。

2. 正文2.1 缺乏有效帮扶措施缺乏有效帮扶措施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贫困地区存在着帮扶措施不到位、不够精准的情况,导致一些贫困户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有些帮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对称和不完善的情况,导致一些贫困户无法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际利益。

一些帮扶措施过于功利化,只注重眼前效果,缺乏长远规划和跟踪评估,难以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

部分地方政府和扶贫机构在帮扶工作中存在着脱节、浪费和贪污等问题,导致帮扶资源的浪费和失效。

针对缺乏有效帮扶措施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帮扶政策体系,保障帮扶政策的全面实施和精准落地。

二是加强对帮扶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准确发放。

2024年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2024年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2024年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2024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农村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

在过去几年的努力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大幅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群体。

因此,2024年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到2024年,全面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脱贫攻坚战役胜利。

2. 任务: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任务的完成。

(1)贫困地区精准脱贫:重点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制定差异化的脱贫政策,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

(2)扶贫产业发展:通过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产业,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增收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教育扶贫: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为农民孩子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

(5)社会保障完善: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确保贫困人口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减少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风险。

三、工作策略和措施1. 严格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根据不同地区和贫困程度,制定差异化的扶贫政策,确保政策的精准到户和精准到人。

2.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财政资金用于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形成合力。

3. 支持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评估和监管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对接,确保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

4. 加强教育投入:制定农村教育扶贫的具体政策措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5.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6.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服务,减少贫困人口因病因灾返贫的风险。

四、总结和展望2024年是中国农村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时期,也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时刻。

2024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总结2024年,中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关于2024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总结:1. 脱贫人数大幅减少:通过全面推进精准扶贫,2024年成功脱贫的人数大幅减少。

政府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贫困村普查,确保对每个贫困人口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评估。

根据结果,制定了详细的扶贫计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来实施。

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大部分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2. 脱贫质量提升:除了对脱贫人数的关注,2024年还重点关注贫困人口脱贫后的持续发展。

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培训、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确保脱贫人口不会返贫。

此外,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如产业发展支持、教育补贴、医疗救助等,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保障了脱贫质量的提升。

3. 扶贫工作协同推进: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加强了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了扶贫工作协调机制,各部门共同制定了扶贫政策和措施。

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扶贫格局。

这种协同推进的模式有效提高了扶贫工作效率和质量。

4. 扶贫成果可持续发展:2024年脱贫攻坚工作注重了可持续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贫困地区的长期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推动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建立稳定的经济增长模式。

此外,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就业。

总的来说,2024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

通过政府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参与,大部分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脱贫质量得到提升,扶贫工作实现了协同推进,并注重了可持续发展。

然而,脱贫攻坚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如贫困人口集中的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还需要继续努力。

同时,需要加强贫困地区的后续扶持工作,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2024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方案范文

2024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方案范文

2024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方案范文____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方案一、背景分析自2013年提出脱贫攻坚战略以来,中国在脱贫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以及深度贫困地区存在问题较多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____年脱贫攻坚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二、问题分析1.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效不明显。

虽然这些地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其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等原因,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进展缓慢。

2. 贫困人口脱贫后再致贫问题突出。

一些贫困人口在脱贫后很快又陷入贫困,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技能匮乏和医疗保障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3. 脱贫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脱贫工作中重视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导致脱贫工作的效果不佳。

4. 脱贫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

目前的脱贫政策措施在一些地方的执行并不到位,一些政策措施的效果不够明显。

5. 学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不足。

学前教育和职业培训对贫困人口脱贫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和职业培训资源不足。

三、整改方案1. 深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贫困地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2. 加强贫困人口脱贫后的持续帮扶。

建立贫困人口脱贫后的长效机制,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贫困人口不再返回贫困状态。

3. 下大力气解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和考核,严厉打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行为,确保脱贫工作的落地和实施。

4. 加强脱贫政策措施执行。

加强对脱贫政策措施的宣传和培训,推动各地方政府将脱贫政策措施贯彻到实处,确保脱贫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5. 加大学前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

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提供贫困地区儿童接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云南省民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云民社救〔2018〕5号

云南省民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云民社救〔2018〕5号

云南省民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正文:----------------------------------------------------------------------------------------------------------------------------------------------------云南省民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云民社救〔2018〕5号各州、市民政局,厅机关和省老龄办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厅字〔2018〕4号),结合民政部门职责,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行业扶贫职能职责,聚焦27个深度贫困县(市、区),307个深度贫困乡(镇),3539个深度贫困村,协同有关部门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脱贫振兴、迪庆怒江深度贫困脱贫等五个“攻坚战”,做到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

深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困难残疾人救助、养老服务、防灾减灾、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力度,夯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基础,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贫困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和基本生活水平,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确保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同全国、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主要任务(一)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8〕11号),指导全省深度贫困地区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确保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动态、稳定地高于国家扶贫标准。

2024年扶贫工作计划及目标

2024年扶贫工作计划及目标

2024年扶贫工作计划及目标一、综述扶贫工作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2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到1000万人。

然而,仍然有大量贫困人口需要得到帮助,特别是一些尚未脱贫的地区和群体。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24年扶贫工作将继续深化,做到精准扶贫,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摆脱贫困。

二、2024年扶贫目标在2024年,我国将继续努力,确保所有不足100万人的贫困县全部脱贫。

同时,将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2024年扶贫工作计划1. 完善扶贫政策继续完善扶贫政策,健全扶贫资金分配机制,确保扶贫资金有效使用。

加大对特殊贫困人群的帮扶力度,制定特别的扶贫政策,使得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帮助。

2. 推进农村产业扶贫加强对农村产业扶贫的支持,建立健全产业扶贫模式。

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实现脱贫。

3. 加强教育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改善他们的未来发展前景。

4. 加强医疗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资源建设的投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通过医疗扶贫,帮助贫困人口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健康水平。

5. 推进生态扶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在扶贫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施好生态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6. 提高扶贫工作质量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考核监督,严格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

确保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做好扶贫工作的细致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四、2024年扶贫工作的重点1.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帮扶对象精准到人、到户、到村,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

2. 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加速推进扶贫工作,确保贫困人口早日脱贫。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龙源期刊网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作者:
来源:《决策探索》2017年第23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提出,地方要统筹整合资源,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本区域内深度贫困问题。

要落实脱贫攻坚省负总责的主体责任,明确本区域内深度贫困地区,制定计划,加大投入。

要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加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实现动态管理,打牢精准基础。

要加强驻村帮扶工作,调整充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明确工作任务,加强日常管理。

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意见》要求,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要继续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发挥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各方面力量。

坚定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加强扶贫资金监管,解决形式主义等倾向性问题,激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确保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

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1.03•【文号】国土资规〔2017〕10号•【施行日期】2017.11.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厅字〔2017〕41号)要求,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县(以下简称深度贫困地区),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提出如下国土资源支持意见: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一)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个“坚中之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政策倾斜,用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层层落实责任,加强政策实施监管,确保国土资源支持政策落实见效。

国土资源部负责制定支持政策,加强规划统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配套细化措施,并抓好目标确定、项目安排、资金下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强化脱贫攻坚支持政策执行。

国土资源部六项政策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国土资源部六项政策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科普惠农【科普惠农惠农政策H U I N O N GZ H E N GC E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悉,《意见》主要包括三部分,共十二条内容,分别在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和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就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部署。

在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土地利用政策、完善耕地保护措施、实施用地审批特殊政策、支持申报地质公园等措施。

一是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

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用地足额保障,不足部分由国家协同所在省(区、市)解决。

对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不足、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少的地区,适当增加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建设。

规划实施过程中,有关省(区、市)可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适时优化深度贫困地区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二是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超过国家下达部分,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核定后报国土资源部追加认定;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方案批准后,可按规定预先使用或交易一定比例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增减挂钩拆旧区,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前提下,可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复垦。

三是创新土地利用政策。

深度贫困地区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可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鼓励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

旅游项目中的自然景观及为观景提供便利的观景台、栈道等非永久性附属设施占用除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在不破坏生态、景观环境和不影响地质安全的前提下,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

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主要内容解读

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主要内容解读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全面部署。

一、主要内容(一)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二)要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着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

要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深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加强生态扶贫,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

要完善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提高考核评估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基层疲于迎评迎检问题。

要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

要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问题,坚决依纪依法惩治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

要深入宣传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明确当前脱贫攻坚战的三个“着力点”:(一)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的扶贫工作主要以党委政府主导、扶贫干部帮扶为主,一些贫困户最关心的问题是“政府能给我多少钱”,而不是“我该怎么做才能脱贫”,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合理确定脱贫目标。

党中央对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已有明确规定,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深度贫困地区也要实现这个目标。

同时,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即使到了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也不可能达到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

我们今天的努力是要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使这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

第二,加大投入支持力度。

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

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各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资本市场要注意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上市企业安排,保险机构要适当降低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保费收取标准。

要增加建设用地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允许深度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

通过各种举措,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

第三,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造成各地深度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就全国而言,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

我在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情况汇报时就提出,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找对路子,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

第四,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

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要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问题,但必须明确,这样做是为了给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在深度贫困地区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必须围绕如何减贫来进行,真正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

要防止以区域发展之名上项目、要资金,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了、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了,贫富差距反而拉大了。

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如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

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做到向进村入户倾斜,水利工程项目要向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生态保护项目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要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等等。

第五,加大各方帮扶力度。

要加大东部地区和中央单位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支持,强化帮扶责任,“谁的孩子谁抱”。

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对象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要在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增加力度。

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国务院扶贫办要做好这方面的对接工作。

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帮助深度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献爱心活动,广泛宣传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事例,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氛围。

第六,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

我常讲,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

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

我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

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一些地方出现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现象,“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

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

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

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第七,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

党中央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这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在行动上。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深度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县级党委是全县脱贫攻坚的总指挥部,县委书记要统揽脱贫攻坚,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

我在这里再次重申,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的,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可提拔重用。

希望在这个岗位上的同志不辱使命,把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全面完成好。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尤其要加强工作第一线的组织领导。

打攻坚战的关键是人,这些年我们在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有的还增加了大学生村官。

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这个问题上下大功夫。

否则,有钱也不成事。

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还要依法打击村霸黑恶势力,严防他们干扰基层政权运行。

各级党政机关要积极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

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非常辛苦。

今年元旦我在新年贺词中专门问候他们,就是要发出一个信号,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关注他们。

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

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方面,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要管好抓紧,确保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

第八,加强检查督查。

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

党中央没有硬性要求地方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更何况贫困问题错综复杂的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督查问责,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我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材料反映,一些地方为了做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搞了一大堆表格要下面填写。

一些基层干部忙于填写各类表格,加班加点,甚至没有时间进村入户调研办实事。

还有一些表格需要贫困群众亲自填报,但表格设计太复杂,填写项目太多,而且有很多术语,农民也弄不清楚。

这类问题要注意纠正,精准识贫、精准扶贫要坚持,但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讲究效率,把各方面信息集中起来,建立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各省区市要按照党中央要求,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途径。

工作力度不够的要加大力度,投入力度不够的要增加投入,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找对的要尽快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研究对策,以确保到2020年省内深度贫困地区完成脱贫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