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虚烦:虚,是与有形之邪为实相对而言;烦,心烦。
虚烦,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2.日晡所:指申时前,即15-18时左右;下午3-5点,傍晚时分.
3.藏结:指由脏气虚,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4.潮热:是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高。
5.结胸: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6.脾约:指胃热肠燥津液受伤,脾阴不足,使脾为胃行其津液功能受到约束,而大便硬,小便数的病。
7.谷瘅:瘅,同疸。
因水谷之湿郁而发为黄疸。
8.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1.桂枝汤证有哪些兼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证。
具体分述如下:桂枝加葛根汤证,为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以太阳中风证兼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为辨证要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为太阳中风兼肺气上逆,以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为辨证要点;桂枝加附子汤证为阳虚漏汗兼表证未解,以恶风发热,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为表证未解兼胸阳不振,以胸满,脉促,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为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为表证未解兼胸阳损伤,以恶寒发热,头痛,有汗或无汗,胸满,脉微为辨证要点;桂枝新加汤证为表证未解兼气营不足,以身疼痛,汗后不减,甚或加重,脉沉迟,或伴恶风寒,发热,汗出为辨证要点。
2.简述真武汤证?真武汤证症候是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有时可见发热。
其病机是少阴阳虚,水气泛滥。
方药组成是: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3. 黄连阿胶汤?病机:少阴热化证(多由素体阴虚,更感外邪,二三日后邪从热化虚火更旺)。
主证: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则:清阴清热。
方药:黄连黄芩苦寒泻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为血肉之品,擅入心肾,滋养心血。
4.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基础理论主要继承于《内经》、《难经》、《阴阳大论》;其二,诊法是从《内经》、《难经》而来,不过其间的脉诊系将《内经》的三部九候法简化为上、中、下三部诊法,并将其与《难经》的独取寸口法有机结合而成;其三,药学理论全面继承了《神农本草经》及《胎胪药录》的成果,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发扬光大;其四,方剂主要来源于古《汤液经》,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方”而成;其五,诊治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在充分综合前人理论,继承先贤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以亲身反复的临床验证总结而来。
5.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12克(洗)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配伍,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
辩证,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苔腻而微黄。
病机,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6.试述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的证治异同?真武汤主治太阳误汗致少阳里虚,阳虚水冷证,以发热、头眩、身目闰动,心下悸、振振欲擗地为主症,方中有炮附子辛热壮肾阳,白术燥湿健脾,生姜宣散佐附子助阳,茯苓淡渗佐白术健脾,芍药活血脉,利小便。
附子汤主治少阴病寒湿背恶寒,辨证要点是口中和,主症背恶寒。
方中炮附子温经回阳,去湿止痛,配人参温补元阳,扶正祛邪,配白术温补脾阳,化湿止痛,佐茯苓健脾利湿,佐芍药通络止痛,共奏补阳化湿,温经止痛之功。
7.四逆散证与四逆汤证的异同?两证均以四逆为主症,故两证所用主治之方均以“四逆”名之。
但两者的病机却不同。
四逆散证之四逆乃阳郁气滞不达四肢所致,故称为“气郁致厥”。
其证即无阳虚阴盛之虚寒证,又无阳热内郁之热证,且四逆程度较轻,治以舒畅气机,透达郁阳之法。
四逆汤证之四逆乃阳衰阴盛、四肢失煦使然,且四逆程度较重,故称“寒厥”,多伴有下利清谷,欲吐不吐,恶寒蜷卧,脉沉微等症,治当回阳救逆
1.雷某,男,70 岁。
主诉:发热恶寒,咽部疼痛十余天。
现病史:十余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恶寒,咽部疼痛。
曾在门诊给予庆大霉素、六神丸等药,疗效不佳。
检查:咽部红赤,有散在小溃疡十余处,可见脓性分泌物,语音嘶哑。
白细胞:14000/立方毫米。
中性:58%,淋巴:42%。
中医诊断:少阴咽痛证。
证型:痰热闭阻咽喉。
证候分析:患者年事已高,身体虚弱,感受风热之邪后,邪热与痰浊郁闭于咽喉,故见发热恶寒而咽痛。
邪热灼伤气血,故见咽部小溃疡,咽喉为肺之门户,邪热与痰浊闭阻,肺气为之不利,故声音嘶哑,所谓“金实不鸣”也。
治法:清热涤痰,敛疮消肿。
方药:苦酒汤。
半夏米醋鸡子清煎水凉后慢慢含咽。
2.周某某,1 岁,男。
主诉:(代诉)发热7 天。
现病史:7 天前发热,服西药后身热未退。
现身热,眼睛无神,闭目嗜睡,四肢厥逆,面红如妆。
检查:舌淡,脉大无根。
心肺听诊(-),体温39.5 ℃。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少阴病。
证型:通脉四逆汤证。
证候分析:本证的发病机理是阴中医诊断寒内盛,格阳于外。
少阴阳虚故眼睛无神,闭目嗜睡。
阴寒内盛,故四肢厥逆。
虚阳上越,故发热面赤。
内有真寒,故舌淡。
阳虚欲脱,故脉浮大无根。
治法: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方药:通脉四逆汤。
干姜,附子,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