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摘要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作决定性的作用。
基于不同的保护哲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物种为核心的景观规划途径,另一种是以景观元素为核心和出发点的规划途径。
前者首先确定物种,然后根据物种的生态特性来设计景观格局,后者则以各种尺度的景观元素作为保护对象,根据其空间位置和关系设计景观格局。
五种空间战略被认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保护核心栖息地、建立缓冲区、构筑廊道、增加景观异质性和引入或恢复栖息地。
落实这些空间战略必须首先回答选择什么和在什么地方设计上述景元素的问题。
对此,目前尚没有很好的答案。
传统的生物保护战略被动地强调现存濒危物种和景观元素的保护,如果将物种运动和生态过程作为一个能动的景观控制过程来对待,我们将会有一种全新的景观规划途径。
其中有三个方面的概念对这种新的景观规划途径有启发意义:即景观的空间构型对生态过程的作用,生物进化空间轨迹与景观格局设计及景观阻力与潜在的生态基础设施的设计。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正是在这些方向上的一个新的探索。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物保护,景观生态,景观规划。
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已引起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用wilson(1992,p317)的话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环境日益人工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林地、绿带、水系、水库和人工池塘及湖泊的巧妙布置来使生物多样性保持在很高的程度。
总体规划不但考虑经济效益和美,同时考虑生物种类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包含三个层次的含意:(i)遗传多样性,即指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它包含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内;(ii)物种多样性,即生命机体的变化和多样化;(iii)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物圈内生态过程的多样化(见 mcneely等1990;soule1991;nas1992)。
恢复生态学_第四章_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实践-第一组
第一节
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 第二节 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第三节 栖息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 重建 第四节 生态廊道的开辟与应用
第一节 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
物种保护指保存某物种的遗传基因。物种既包括 野生的也包括人工培育的,一般指保护野生物种
一、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二)种群调节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复合种群是指一个种的种群由数个处于半隔离状 态的亚种群组成,这些亚种群通过个体的迁入或迁 出和基因交流发生关系,从而使这些亚种群联系在 一起并保持稳定。
源-汇动态 :许多物种既有源种群又有汇种群, 由源种群中所产生的可以扩散到汇生境中,从而 使汇生境中的种群得以维持二不灭绝
一个典型的安全格局包含以下几个景观组分: 源:现存乡土物种栖息地--物种扩散和维持的原 点 缓冲区:环绕源周边的地区--物种扩散的低阻力 区 源间联接:相邻两源之间最易联系的低阻力通道 --生态流之间的高效通道和联系途径 辐射道:由源向外围景观辐射的低阻力通道 战略点:沟通相邻源之间联系有关键意义的“跳 板”
一、群落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基本原理
(二)
群落自然恢复
不通过人工辅助手段,依靠群落本身的 能力使其向着典型自然群落顺向演替的 过程 。
评价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潜力度的三个指标
恢复潜力度(RP):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 与更高演替阶段群落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 恢复度(RD):低相似度向高相似度的发展过 程,其自然恢复终极是与原群落相同的植被型 。将群落恢复度(RD)定义为退化群落通过自然 恢复在组成、结构、功能上与顶极群落阶段的 最佳群落的相似程度。 恢复速度(RS):单位时间内群落恢复度向顶 极群落方向发生的位移。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1.特罗尔(Troll)祖师爷德国地理学家2.景观概念:范围、异质性狭义上:指几十平方千米到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上: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3.景观的基本特征:异质性、相互作用、栖息地、中等尺度、多重价值1)生态系统的聚合(即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2)组成景观的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作用和影响。
3)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4)中等尺度: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
5)多重价值:具有一定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多种价值。
4.景观要素概念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空间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其每一个组成单元(生态系统)即为景观要素(或景观结构成分)。
5.景观结构成分:斑块、廊道、基质6.景观生态学概念: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科学。
7.景观生态学形成的理论基础(重点掌握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其应用、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在研究海洋环境中岛屿上的物种成分,数量及其变化过程时提出来的。
该理论把物种或种群定居和灭绝作为基本过程来研究,认为岛屿上的物种数目(多样性,丰富度)与岛屿的面积,孤立程度,年龄有关,并且受迁入和灭绝两个过程控制。
岛屿的面积效应:在生物群落里,物种的多样性随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
岛屿的距离效应:靠近大陆的岛屿的物种数量要高于远离大陆的岛屿。
复合种群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复合种群是指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亚种群频繁的从生境斑块中消失二是亚种群之间有繁殖体或个体的交流,从而使复合种群在景观水平上表现出复合稳定性。
源—汇模型源种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且迁入率高于迁出率的种群汇种群:指出生与死亡之间的平稳为负值,幼体的出生无法补偿成体的死亡的种群。
基于生态重要性和MSPA 核心区连通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桂江流域为例
第36卷 第4期2022年4月Vol.36 No.4Apr.,2022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1 引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1]。
粗放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发展,常以牺牲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水平提升和生态保护修复迫在眉睫[2-4]。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正在处于关键转型期,国内很多区域都面临生态保护和城乡建设双重压力。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ESP)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大意义[5-6],是控制生态空间萎缩、维护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底线、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区域国土空间结构的有效方法[7]。
目前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内容多围绕景观格局优化[8]、生态红线[9]、生态敏感性[10]、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1]等,研究区尺度涵盖了全国[12]、省域[9]、城市群[13]、市域[14]和县域[11]多个等级。
由俞孔坚提出、后来研究者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生态廊道”方法已经成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模式[14-17]。
生态源地识别即提取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生态用地,识别方法主要从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适宜性评价等方面展开[18];传统方法从生态功能重要性或生态脆弱性等单一方面考虑,或借助已有的自然保护地等,而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脆弱性及景观斑块结构[14]可以更全doi: 10.11994/zgtdkx.20220329.145618基于生态重要性和MSPA核心区连通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桂江流域为例潘 越1,龚 健1,2,杨建新1,杨 婷1,王 玉1(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4)摘要:研究目的:探索基于“生态重要性”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SPA)核心区连通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
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学应用
•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设计是决定自然保护区经营成功 的重要因素,下述设计方式被普遍认为对自然保护是有 效的,对克服人为干扰有积极的作用,即:①建立绝对 保护的栖息地核心区;②建立缓冲区以减少外围人为活 动对核心区的干扰;③在栖息地之间建立廊道;④适当 增加景观异质性;⑤在关键性部位引入或恢复乡土景观 斑块;⑥建立物种运动的“跳板”以连接破碎生境斑块; ⑦改造生境斑块之间的质地,减少景观中的硬性边界频 度以减少生物穿越边界的阻力。
(一)城市绿地景观建设
绿地是城市景观中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一般常 用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地覆盖率来衡量城市的绿化 水平。但是以上指标有两个明显缺陷,一是由于 建成区界限划分的人为性使基数面积变化产生绿 地率的差异,二是未反映绿地分布的空间格局, 未考虑到居民实际上所能享用绿地的情况。
景观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上任意一点到达该景观 的相对难易程度,可用距离、时间、费用等指标 衡量。可达性实际上反映了景观对某种水平运动 过程的阻力,因而可通过绿地景观的可达性来衡 量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可能性或潜力。
• 自然保护区景观规划和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生物保护优先原则,考虑保护目标物种的生态特性 和种群最小生存能力,根据生物物种对自然环境的需 求进行核心斑块、缓冲区和廊道设计;
②系统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 是针对某一目标种群,而且也要考虑目标种群所赖以 生存的景观空间,因此必须注意不同斑块之间的相互 联系,建立合理的缓冲区和生境廊道,在加强栖息地 之间联系的同时,促进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五种景观生态建设类型 :
(一)湿地基塘体系景观模式 (二)沙地田、草、林体系景观模式 (三)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络体系景观模式 (四)南方丘陵区多水塘系统景观模式 (五)黄土高原农、草、林立体镶嵌景观模式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安全评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城市景观规划的过程中,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旨在评估城市景观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保护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的定义、评价指标和方法、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一、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的定义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是指对城市景观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它旨在通过对城市景观规划的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城市景观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和方法1.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服务功能。
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中,可以通过评估城市景观规划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来评价其生态安全性。
2. 景观格局评估景观格局是指城市景观规划中各种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通过景观格局评估,可以评价城市景观规划对景观连通性、景观多样性、景观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合理的景观格局可以提供良好的生物栖息地,促进物种迁移和繁衍。
3. 生物多样性评估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中,可以通过调查和监测城市景观规划区域的物种组成和数量,评估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评估城市景观规划对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的保护措施。
4. 土地利用评估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的各种活动。
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中,可以通过评估城市景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来评价其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情况。
例如,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三、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的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的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为例,该城市拟规划建设一片大型公园,以提供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功能。
景观推荐书籍
菲利普·斯达克
倾 斜 茶 壶 菲利普·斯达克
11/《最新居住区景观设计(精)》
肖娟编写的《最新居住区景观设计(精)》 从项目风格、项目类型入手对项目进行分 类,有助于读者针对性地查找。书中案例 和市面上居住景观类的图书的案例不重复, 书中各个风格的项目颇具代表性,反映了 当下居住景观的流行趋势。每个设计案例 都配有丰富的设计图纸,读者可以一边阅 读设计说明,一边分析各种类型的设计图 纸,从而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 设计方法。详实的案例会激发景观设计师、 建筑设计师的无限创作灵感。 内容简介 《最新居住区景观设计(精)》精选了近50 个国内近一两年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案 例,并将其按风格分类,包括现代设计风 格、新中式设计风格、欧式风格、东南亚 风格、北美风格等7种风格。 这7种风格是目前最流行也较受较受 业主和开发商认可的。书中每个项目都精 选了丰富而齐全的图纸,不仅配有实景照 片,还附有平面图、节点设计图、立面图 等。丰富的图纸,详细的说明文字定能给 读者极大的参考。
6/《回到土地》
《说园》系列是陈从周先生的代表作,这 是本讲园林建筑理论的书,通过对造园理 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 建筑栽植等方面阐述告诉人们不少园林建 筑知识。同时这也是一本艺术教科书,书 中以园林建筑为例,告诉读者什么是美, 怎样去欣赏美。不过,它又不同于理论著 作,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因为这本书的 文字非常优美,充满了文人雅趣。正如叶 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熔哲、文、美术 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即便不 是园林专业的人,阅读这样的书也能从中 获得美的享受。 作者介绍: 陈从周,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 史、兼工诗词、绘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来,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 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 版了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其《说 园》五篇,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晚年 参加多处园林设计实践,直接参与指导了 上海、浙江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工作。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概述1景观生态学自20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地理学家C.Troll提出景观生态一词以来,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中最年轻的学科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在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由不同系统组成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探讨景观优化用于管理保护的原理和途径。
其研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强调应用性,并已在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物种保护等方面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其中,在景观生态评价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
2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1986),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通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特别在一直领导世界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新潮流的哈佛大学异军突起的原因之一。
运用这一基本语言,景观生态学探讨地球表面的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
如方形斑块和圆形斑块分别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构成有什么不同影响,大斑块和小斑块各有什么生态学利弊。
弯曲的、直线的、连续的或是间断的廊道对物种运动和物质流动有什么不同影响。
不同的基质纹理(细密或粗散)对动物的运动和空间扩散的干扰有什么影响等等。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 随着全球人地矛盾的日趋尖锐, 生 态环境在总体上呈现恶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土地退 化加剧, 水生态平衡失调, 林草植被破坏严重, 生物 多样性锐减等。人类正在不断面临新的威胁, 影响 国家安全的因素已不仅仅是国防安全、 政治安全和 经济安全。由此, 国内外许多学者相继扩充了 “国家 安全” 的概念, 同时提出了 “生态安全” “环境安全” 、 、 “资源安全” 等新的概念和问题, 生态安全研究已经 成为当前地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研究的 前沿任务和重要领域。 5 生态安全的概念 生态安全 ( .<5:5?9<0: A.<B192D) 从根本上说, 是安 全的一种。所谓安全, 是指个体或系统不受侵害和 破坏的状态。最初的国家安全概念主要是围绕国家 与民族的边界领土及军事威胁问题提出的。近年 来, 随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露, 海湾战争的油 井大火,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危机事 件的发生, 学术界和公众对安全概念的重新定义和
第&期
邹长新等: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
非常基础性的部分。由水、 土、 大气、 森林、 草地、 海 洋、 生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 发展 的物质基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自然生态环 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时, 其生态 经济系统是安全的; 反之, 则不安全。 曲格平先生从 ! 个方面解释生态安全: 一是防 止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 主要指环 境质量状况和自然资源的减少、 退化, 削弱了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是防止环境问题引发公众 的不满, 特别是导致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 影响社会
用可量化的指标衡量资源与环境的安全度对存在的不安全趋势发出预警报告使之得以适时适度的调整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整体性观点综合选取项资源环境要素表征指标耕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矿产森林资源和co2排放量10个人口大国计算安全系数并依据大小分类通过数值和类别的比较来说明我国的资源环境安全程从不安全的角度出发以不安全指数来衡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和整治建设能力层指标体系利用各指标与不安全标准值的比较来建模采用综合评分法wcipci其中pci为各指标不安全指数最后综合得质量预警的理论和方法作了探讨认为要把生态因子分为发展性指标和制约性指标总体给出不状态预警恶化趋势预警恶化速度预警临界点个时段的预警并给出不同的预警模式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质量分值得出全流域39个县在不同指以上方法虽存在某些不足但还是值得我们讨论和借鉴的结语对于一个区域来说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性地位和重大意义是实现区域持续发展长治久安的关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风景旅游区规划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风景旅游区规划作者:沈明摘要:风景旅游区一方面需要满足人类享受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担负着生物保护的责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地理区域,只有抓住对区域内生态过程有控制意义的关键部位或战略性组分,才可以使区域生态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发展。
本文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探讨风景旅游区的生物保护问题,主要是通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法来指导风景旅游区的规划。
关键词:景观安全格局;风景旅游区;保护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and the Planning in Natural Scenery Tour AreaAuthor: ShenmingAbstract: Natural scenery tour area can not only fulfill the demands of people for nature, but alsois the area to protect biology. In such an complicated area, we must catch hold of the key and strategic places in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to control and develop the ecology of the area. This article used the knowledge about landscape ecology, discussed the problems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guidanc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to the programming of the natural scenery tour area.Keywords: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Natural scenery tour area; Conservation1引言风景旅游区是由许多相互联系、依存和制约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是以纯自然的,或以自然景观为主,有少量人文活动附着物的可供人们旅游的区域[1]。
景观生态学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A:对B:错答案:A2.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A:对B:错答案:A3.生态系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A:对B:错答案:A4.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来说,风景园林生态系统开放性很大,更依赖于外界物质和能量,一旦外界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停止,风景园林生态系统便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力向进行,而不是按照人为设计的策观发展:也正因为这样,园林中才有“三分种植,七分养护”“的说法。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狭义景观指的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尺度上,为人类或生物所感知,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A:对B:错答案:B2.景观要素是景观中相对均质的空间单元,单元内部存在相对一致性,当然这种相对一致性不仅仅是外貌特征,也包括内部的主要生态过程,如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物种的运动等。
()A:对B:错答案:A3.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A:对B:错答案:A4.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包括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以及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A:对B:错答案:A5.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包括整体论与系统论、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渗透理论和空间镶嵌和斑块动态理论。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斑块指的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也称为镶嵌体、缀块、嵌块体等。
()A:对B:错答案:A2.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植物园属于()。
A:引入斑块B:残存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干扰斑块答案:A3.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多宽的廊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适时,可以有一个精确而又合乎所有条件的廊道宽度值。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SINICA1999年 第1期 No.1 1999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俞孔坚 摘要 景观中有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简称SP),他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
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
SP的组分对过程来说具有主动、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因而对生物保护和景观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的空间运动和栖息地的维护需要克服景观阻力来完成。
所以,阻力面(流动表面)反映了生物扩散和维持的动态。
SP可以根据流动表面的空间特性来判别。
一个典型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由源,缓冲区,源间联结,辐射道和战略点所组成,这些潜在的景观结构与过程动态曲线上的某些门槛相对应。
揭示了一般流动表面模型的点和线的特征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的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证实了生态过程动态与趋势中某些门槛值的存在以及应用这些门槛值定义SP的可能性。
SP可作为捍卫生物安全、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对高效的空间战略。
关键词 景观安全格局,生物保护,生态规划,景观生态,空间分析。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INBIOLOGICAL CONSERVATIONYU Kong-Jian(The Center for Landscape Planning,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 Potential spatial patterns, which are called security patterns (SP),exisit in landscapes.They are composed of strategic portions and positions of a landscape which have critical significance in safeguarding and controlling certain ecological processes.To a certain process, components of the security pattern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initiative, coordinative and efficient. Therefore, thay are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in biological conseravtion and landscape change.Species movement and maintenance are taken as processes of control in a landscape that occur at the expense of overcoming landscape resistance. A resistance surface (accessibility surface) represents the dynamics of species movement. SP can be identifid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on a general surface of flows. Four strategic landscape portions and positions are identified on a potential surface: buffer zones, inter-source linkages, radiating routes and strategic points. These compon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shold-type quality of the dynamics of the process, together with the identified sources (native habitats), and compose the ecological SP at varioussecurity levels. It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properties of a general surface model discussed in theoretical geography and the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model used in landscape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SP could be used as comparatively effective spatial strategies in safeguarding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Key word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planning, spatial analysis. 有一些基本的景观改变和管理措施被认为是有利于生物保护的,包括核心栖息地的保护、缓冲区、廊道的建立和栖息地的恢复等[1~7]。
景观安全格局的建立流程
1. 确定主要的景观过程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过程的特点,主要考虑维护哪些景观过程的安全。
如:非生物过程:洪水和雨洪管理;生物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过程:包括乡土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和游憩过程等。
2. 建立景观安全格局针对每个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 1 ) 确定源即过程的源,如生物的核心栖息地作为物种扩散和动物活动过程的源,文化遗产点作为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体验的源,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作为游憩活动的源。
主要通过资源的空间分布数据和适宜性分析来确定。
( 2 ) 判别空间联系通过景观过程( 包括自然过程,如水的流动;生物过程,如物种的空间运动;人文过程,如人的游憩体验等) 的分析和模拟,来判别对这些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格局,包括缓冲区、源间连接、辐射道和战略点等,并根据各格局的拐点和作用,划分出低、中、高3种不同安全水平。
( 3 ) 提出优化策略针对某一生态过程和安全格局的具体要求,提出空问格局和土地利用的调整策略与建议。
具体如:(1)洪水安全格局:以恢复天然水文过程和维护城市雨洪安全为目标,运用A r c G I S空间分析技术,对洪水、地表径流等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构建洪水安全格局和雨水安全格局,并考虑地表和地下水源保护以及地下水补给,叠加形成综合水安全格局。
(2)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综合洪水过程模拟、历史洪涝灾害分析,构建洪水安全格局。
首先,根据地形图和地形高程数据,判别现状具有调蓄洪水功能的区域,包括市域内的各级河流、湖泊、水库、坑塘和低洼地。
其次,根据水文过程模拟,确定径流汇水点作为控制水流的战略点,并根据分流部位和等级,形成多层次的等级体系。
第三,根据洪水风险频率确定安全水平。
通过雨水下渗适宜性分析、地下水超采区分析和山区水土流失分析,综合确定市域雨水利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如山前冲、洪积扇等,构建雨水利用安全格局,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制定雨洪管理措施,在洪水安全格局和雨水安全格局的基础上,考虑地表和地下水源保护以及地下水补给,叠加形成综合水安全格局。
城乡一体化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初探——广州市城乡一体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近数 十年来 , 城市 经 济发展 迅速 。 城市化 进程 加快。 城市建设和经 济开发 正 以前所 未 有 的规模 展 开, 取得 并
了巨大成就 。随着经济 的发展, 城市 人 口增多 , 市面积 城
市生态安全和持续、 健康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
不 断向外扩展 , 城市 景观 的空 间分 布不 断发生 改变, 导致 城市 自然生态过程和环 境受到严 重威 胁。城市生 态环境
恶化, 景观 组分在 空间格局上 出现 了激烈 的调 整, 主要表 现为: 自然 与建 筑物 隔离 ; 绿地 斑块 支离破 碎。 并且大 多
l 城乡一体化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和乡村从 景观 结构 上 是两 个 截然 不 同 的类 型。 从城乡一体化角度讲。 田构成 了景观 的基 质, 农 而城 镇 的 建筑是 景观 中最具 有 特色 的斑 块。 它 的斑 块还 有林 地 其
斑块 内物种单调 ; 贵 的文 化历 史景 观被 千篇 一律 的现 宝 代 化建筑物 代替 ; 城市 交通 网络 的物 质、 能量 流通不 畅, 各斑块 之间的物 质、 量交 流低 效 ; 能 部分 水体 污染严重 ,
城市水 系生态廊道被侵 占或破 坏。在城市建 设和 改造过 程中, 如何保 护和重建绿地 斑块和 历史 文化景观 。 使最小 的绿地产生较大 的生态 效 益, 现人 们生 活与 环境 的和 实 谐, 是国内外学者进行城 市生 态规划的 目的u 。 J
到空间 的相 互 渗透、 生态 环 境 的相 互 协调 . 保证 经 济、 在 信 息流畅达 的同时。 充分尊重 自然 生态 过程, 自然生态 使 过程 畅通有序 , 城乡的生态环 境有 机结合 , 人们在 享 受城
态整体优化配置 的生态 约 束提 供 了坚实 的研 究基 础[。 2 】
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分析
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分析随着经济进步和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近年来,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频繁,反映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永远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而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是影响生态系统运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景观格局的定义、作用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进行探讨。
一、景观格局的定义景观格局是指在一定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内,自然和人为因素所共同构成的环境格局的总体表现。
它是由自然视觉影响和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多个因素相互交织而形成的。
总体来说,景观格局是指一个区域内由空间形态、物质组成和功能性质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总体视觉和生态特征,包括了该区域内的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
它反映了该区域内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演变和发展,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形态的总和。
二、景观格局的作用1.反映生态系统功能景观格局是生态系统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一个良好的景观格局能够反映出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多样性、景观生态安全等重要信息。
2.影响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非常显著。
一个良好的景观格局将促进该区域内土地的进行高效合理利用,保护自然生态价值和生产环境。
3.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景观格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一个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以提高环境质量,提升该区域内的生态服务能力,例如水源保护、气候调节、土地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三、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特征1.空间尺度多变景观格局的尺度是影响其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尺度下,景观格局具有不同的特征。
小尺度下,景观格局的变化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中尺度下,景观格局的特征主要是林地和人造景观;大尺度下,景观格局的特征由峡谷、平原和山地所共同构成。
2.地域差异显著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景观格局具有不同的生态形态。
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并得到全世界的关注。
下面就来看看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吧。
引言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全球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的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问题已不再仅仅是科学家关心研究的问题了,它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多国政府的广泛关注。
生物多样性表现在生命系统的各个组织水平,即从基因到生态系统。
各个组织水平的多样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学科,与传统生态学研究相比,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学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
就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景观生态学注重景观多样性与生物个体行为、种群、群落动态及生态系统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作用。
强调景观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所在。
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底层开始的“Bottom-up”的途径,这种研究途径强调系统的组分作用,利于揭示自然状况下生物多样性发生、维持、丧失的微观机制,但往往忽略人为干扰等外部环境的作用。
目前人类活动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种群、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物系统均造成巨大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绝灭早已不是自然界正常演化过程的结果。
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特别重视另一条“T op-down”的研究途径,这种途径将人为干扰看作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强调人为干扰下景观格局的改变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生物保护战略,这正是景观生态学所侧重的研究途径。
恢复生态试题库
恢复生态试题库名词解释(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6分)1恢复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
2生态恢复: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过程。
3生态系统退化: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或人类生存的变化(量变或质变),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造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5生态型:种群内分化出来的一些适应特定生境条件的类群成为生态型.6种群对策(bionomictrategy):是指物种在生存斗争中为求得生存而对环境条件采取的适应方式。
7优势种(dominantpecie):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8建群种(contructivepecie):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
10偶见种(rarepecie):偶尔在群落中出现的物种,称为偶见种。
14人为设计理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15自我设计理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
16护理植物:指那些在其冠幅下辅助或护理其他目标物种(targetpecie)生长发育的物种。
18关键种:物种的存在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19功能群:具有相似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
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
20恢复潜力度(RP):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与更高演替阶段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定义为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潜力度。
21恢复度(RD):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与顶级群落阶段最佳群落的相似程度。
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1.1 生物保护规划 包括对林地保护、 湿地保护、水源保护、水体保护、野生动植
物保护的规划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划出各类
保护区的范围,并制定确实可靠的保护措施。
3d模型h ttp:///res-models.html
农村生活取暖炊事照明家电耗能和生产中耕作收获加温保温照明运输储存加工的耗能必须能够为内部供应的太阳能水电能生物质能人力畜力以及外部采购的商业能所支撑
景观生态规划是针对一个流域或者比较大的
区域,对关系到生物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安全 心是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
照明、运输、储存、加工的耗能必须能够为
内部供应的太阳能、水电能、生物质能、人 力、畜力以及外部采购的商业能所支撑。
su下载/res-su.html
1.3 生态安全规划 涉及防风固沙、盐碱控制、 保持水土、水源植被保护、护林防火、洪水疏导、海 岸防浪等方面的规划。在三北地区,规划退耕还林、 还草、建立防护林体系的位置在丘陵山区,规划生物
1.4 景观美学规划 对于居住、旅游等人 类经常涉足和视觉触及的区域,需要根据既经 济实用,又符合审美要求对景观进行美学规划。
例如对城市周边采石场的绿化规划,对矿山开
迹地和废矿堆积场等进行绿化规划,对村落周 围的环境进行整治规划等。
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程关键部位;处
于重要大江大河上游的水源区,需要通过确定水源林
保护区,减少洪水产生的机会,增加水源区对 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在江河的中下游,需要 确定缓冲洪水的计划行洪区和湿地范围;在沿
海确定能够有效减轻台风和寒潮威胁的农田防
护林体系位置;在南部沿海,确定有抗击海啸 能力和保护沿海生物资源能力的红树林区域。
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前言】生态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其发展与现代化的城市化、经济化、社会化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密切相关。
生态系统的研究是生态学的核心,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以及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研究都离不开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粗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评价三个角度来探究景观格局分析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正文】一、粗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景观格局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既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模拟景观格局变化、预测景观格局演变趋势以及提高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包括基于空间分析的景观指数和基于时空变化的景观动态分析方法两大类。
基于空间分析的景观指数包括景观多样性指数、面积分维度指数、出现间隔距指数、周围引力指数等等,其中景观多样性指数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景观动态分析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分析、数量化细胞自动机、基于统计模型的分析、生态空间分配评估等等。
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环境评价、生态修复、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规划、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几个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1、环境评价: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环境评价中的生态系统评估,特别是几条河流流经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等。
2、生态修复: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可以挖掘生态修复中疏林养护等等问题的深度,以便探究如何开展生态修复。
3、森林防火: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森林火险监测和预防,提高环境安全性。
4、自然保护区规划: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护自然保护区中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5、城市规划: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确定城市质量,从而提高城市的绿色化和生态效益。
三、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评价目前,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态学研究中,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关键数据缺失问题:景观格局分析需要大量的生态数据支持和GIS培训,其中涉及到用到大量的模型参数、经验参数等,所以数据缺失或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发表:生态学报 1999 作者:俞孔坚摘要:景观中有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简称SP), 他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
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
SP的组分对过程来说具有主动,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因而对生物保护和景观改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的空间运动和栖息地的维护需要克服景观阻力来完成. 所以,阻力面(流动表面)反映了生物扩散和维持的动态. SP可以根据流动表面的空间特性来判别。
一个典型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由源,缓冲区,源间联结,辐射道和战略点所组成,这些潜在的景观结构与过程动态曲线上的某些门槛相对应。
本文揭示了一般流动表面模型的点和线的特征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的景观结构间的关系,证实了生态过程动态与趋势中某些门槛值的存在以及应用这些门槛值定义SP的可能性。
SP可作为捍卫生物安全,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对高效的空间战略。
关键词:景观安全格局,生物保护,生态规划,景观生态,空间分析引言有一些基本的景观改变和管理措施被认为是有利于生物保护的,包括核心栖息地的保护、缓冲区、廊道的建立和栖息地的恢复等(Frankel and Soule, 1981; Harris, 1984; Noss and Harris, 1986; WRI et al. 1992; Smith and Hellmund, 1993; Forman, 1995;俞孔坚,李迪华,1997)。
问题是如何定义缓冲区,如何设廊道或在何处引入栖息地斑块,才能最有效地影响生态过程,实现生物保护目的。
这些问题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规划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景观或区域生态规划都具有战略意义,而在国际上引起重视。
比较而言,有两类生态过程,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
前者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之内,过程之状态直接反应其所依赖的资源的分布,如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内的地质,水文,植被和动物群落之间的生态过程。
在处理这种垂直生态过程时,景观规划专业已发展了一整套完整的生态规划方法,集中体现为适宜性和可行性分析模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生态和规划家Patrick Geddes 或更早(见Faludi, 1987; Steiner et al 1987)。
这一模式到I. McHarg (1956,1981)发展到了高峰,并被称为"千层饼"模式。
对垂直生态过程的控制可以直接通过资源本身的改变来完成。
水平生态过程则是发生在景观单元之间的流动或相互作用,如物种的空间运动,干扰和灾害的空间扩散。
他们的空间动态很难通过"千层饼"模式来表达。
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发展了众多的模型来描述水平生态过程(见Olsson, 1965, Bartlett, 1975;转载Sklar和Costanza, 1990),如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和潜在模型(Potential model)。
更具体的模型诸如树木种子的扩散模型(Johnson, 1988; Frelich 等1993)。
虫害扩散和火灾漫延模型(见Sklar and Costanza, 1990)。
这些模型都可以形象地用潜在表面(Potential surface,Warntz, 1966)或趋势表面(Trend surface)(Chorley and Haggett, 1968)通过等值线来表达,如表示动物空间运动的潜在可能性和可达性表面(Surface of accessibility)。
所以,要改变景观以控制水平生态过程,一条可能的途径是通过潜在表面判别和设计某种高效的景观格局。
在19世纪Reech等人工作的基础之上,理论地理学家Warntz对流动表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1957, 1966, 1967)。
他将表面用四种点的特征:峰(Peak)、陷(Pit)、关(Pass)和鞍(Pale);两种线的特征:谷线(Course)和脊线(Ridge);以及三种面的特征:即丘(Hill)、洼(Dale)和域(Territory)来描述。
这一点、线、面模型是基于流动过程来建立的,反映流的聚合、离散关系,因而在景观生态分析和景观改变中有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景观生态学以研究景观格局与水平生态流之间的关系为目的(Forman and Godron, 1986, Turner, 1989, Forman, 1995),但正如有学者所批评的,关于景观生态的研究或多或少地只研究生物与已存在于景观中的某一元素(如斑块、廊道等)之间的关系(Laver and Haines - Young 1993),或只记载已存在的景观元素和格局。
少数例外之一是 Knaapen等人(1992)的研究,他们提出了用最小累计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来作为景观改变的依据。
采用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建议将新引入的斑块设计在低阻力区域。
以便能更有效地实现生态保护的功能。
这项研究的贡献在于其认识到生物空间运动的潜在趋势与景观格局改变之间的关系。
但更系统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系统地研究(流动)表面特征与生态改变格局之间的关系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种系统研究可能会回答篇首所提出的问题,即:如何在景观中划分生物保护缓冲区,如何建立廊道,如何建立保护斑块等。
因而在生物保护,景观和区域生态管理和规划等诸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假设:景观中存在着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它们由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所构成。
这种格局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格局被称为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简称SP,Yu, 1995a-c, 1996,1997a-b)。
本文进一步设想:通过对生态过程潜在表面的空间分析,可以判别和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从而实现对生态过程的有效控制。
本文将以广东丹霞山风景区内的生物保护规划为例,探讨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与方法。
案例本身只作为说明用,用于实际保护工作之前还需作进一步实地观察。
2. 方法论2.1 景观安全格局概念不论景观是均相的还是异相的,景观中的各点对某种生态过程的重要性都不是一样的。
其中有一些局部,点和空间关系对控制景观水平生态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上所述,这些景观局部,点及空间联系构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它们是现有的或是潜在的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在一个明显的异质性景观中,SP组分是可以凭经验判别到的,如一个盆地的水口,廊道的断裂处或瓶颈,河流交汇处的分水岭(Merrian, 1984, Forman 和 Godron, 1986; Forman,1995;Harris, 1984 )。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SP组分并不能直接凭经验识别到。
在这种情况下,对景观战略性组分的识别必须通过对生态过程动态和趋势的模拟来实现。
SP组分对控制生态过程的战略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主动优势(Initiative):SP组分一旦被某生态过程占领后就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有利于过程对全局或局部的景观控制。
(2)空间联系优势(Co-ordination):SP组分一旦被某生态过程占领后就有利于在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建立空间联系。
(3)高效优势(Effeciency):某SP组分一旦被某生态过程占领后,就为生态过程控制全局或局部景观在物质,能量上达到高效和经济。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效优势是SP的总体特征,它也包含在主动优势和空间联系优势之中(Yu, 1996a)。
以生物保护为例,一个典型的安全格局包含以下几个景观组分(Yu, 1995a-b, 1996a):1.源(Source): 现存的乡土物种栖息地,他们是物种扩散和维持的元点。
2.缓冲区(Buffer zone): 环绕源的周边地区,是相对的物种扩散低阻力区。
3.源间联接(Inter-source linkage):相邻两源之间最易联系的低阻力通道。
4.辐射道(Radiating routes):由源向外围景观辐射的低阻力通道。
5.战略点(Strategic point):对沟通相邻源之间联系有关键意义的"跳板"(Stepping stone)。
除了辐射道和战略点以外,SP的其它景观组分在景观生态学及生物保护学中多有论及。
本论文的讨论重点是如何根据生态过程动态表面的空间特征来判别这些潜在的战略性景观组分,以指导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改变。
2.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步骤:2.2.1 第一步:源的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景观生态规划的保护对象是多个物种和群体,而且它们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充分反映保护地的多种生境特点。
在区系成分调查的基础上,可以确定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物种和相应的栖息地(源)。
2.2.2 第二步:建立阻力面物种对景观的利用被看作是对空间的竞争性控制和覆盖过程。
而这种控制和覆盖必须通过克服阻力来实现。
所以,阻力面反映了物种空间运动的趋势。
如前所述,有多种模型可以用于阻力面(趋势面)的建立。
本文的案例研究中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简称MCR(Knaapen 等 1992、Yu、1995a)来建立阻力面。
该模型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源、距离和景观介面特征。
基本公式如下:i=mMCR=f minΣ (Dij×Ri)j=n这一公式根据Knaapen等人(1992)的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费用距离(Costdistance,如ESRI,1991)修改而来。
其中f是一个未知的正函数,反映空间中任一点的最小阻力与其到所有源的距离和景观基面特征的正相关关系。
Dij是物种从源j到空间某一点所穿越的某景观的基面i的空间距离;Ri是景观i对某物种运动的阻力。
尽管函数f通常是未知的,但(Dij × Ri)之累积值可以被认为是物种从源到空间某一点的某一路径的相对易达性衡量指标。
其中从所有源到该点阻力的最大值被用来衡量该点的易达性。
因此,阻力面反映了物种运动的潜在可能性及趋势。
2.2.3 根据阻力面来判别安全格局阻力面是反映物种运动的时空连续体,类似地形表面。
阻力面可以用等阻力线表示为一种矢量图(图1)。
用理论地理学家Warntz的术语(1957,1996,1967),这一阻力表面在源处下陷(Dip),在最不易达到的地区阻力面呈峰(Peak)突起,而两陷之间有低阻力的谷线(Course)相联,两峰之间有高阻力的脊线(Ridge)相连。
每一谷线和脊线上都各有一鞍(在这里我们不仿把Pass 和Dale两者都称为鞍),他们是谷线或脊线上的极值(最大或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