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第二十章 反贫困社会工作[27页]

合集下载

第二十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第二十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四、贫困标准
贫困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一)绝对贫困的度量指标
绝对贫困是指不能满足人的生存机能最低需求水准的贫困, 亦称生存贫困。
(二)相对贫困的度量指标
度量指标: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消费支出额×100% 恩格尔系数大于60%的为赤贫;50%-60%为勉强度日、类
似温饱;40%-50%为小康水平;20%-40% 为富裕,小于 20%为极富裕。
贫困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的贫困人口群 体,也称贫困人群或贫困阶层,如城市贫困、农村贫困、 妇女贫困、儿童贫困、老年贫困等。
贫困家庭—指居民家庭的贫困,如城市贫困家庭、农 村贫困户等。
贫困个体—指单个穷人或者贫困者的贫困
三、贫困客体
贫困客体是指贫困主体所稀缺的对象物
收入贫困
物质性贫困
不平等指数 :反映相对贫困层与富裕层的差距的指标, 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 的比例,即用两者的百分比之和的办法来表示社会的不 平等程度。
(三)中国贫困标准
• 目前,中国还缺乏统一的国家贫困标准。由于受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对城乡居民实行不 同的户籍管理制度,采用不同的收入统计指标和贫困线标准,两者享受不同的公共服务和
资产贫困 公共产品贫困
物质性贫困
环境资源约束性贫困
是指缺乏生存机能需要或体面生活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如衣、食、住、行等个人生活必需品和公共服务产品。
物质性贫困的指标
莫利斯提出了三个指标: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
亡率、识字率
健康贫困
能力性贫困
知识贫困
能力性贫困:
精神贫困
能力性贫困也称素质贫困。是指缺乏必需的教育、健康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取措施缓解和消除贫困现象的社会过程。
社会资本理论与反贫困
社会资本
指社会关系网络、信任、规范、制度等能促进社会合作和有效行动的资源。
社会资本理论对反贫困的意义
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助于提高贫困者的可行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 摆脱贫困。
社会发展理论与反贫困
社会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加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03
资源匮乏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如教育、医疗、就业
等,这使得反贫困社会工作的难度加大,需要积极争取和创造更多的
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前景展望
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反贫困社会工作的 政策支持将会不断加强。政府将出台更多的扶贫 政策和措施,为反贫困社会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 保障和支持。
03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
政策倡导与影响策略
推动政策改革
通过倡导和游说,推动政府进行 有利于贫困群体的政策改革,包 括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政策、就 业政策等。
强化政策实施
协助政府更好地落实各项反贫困 政策,确保贫困群体能够真正受 益于这些政策。
监督政策效果
对反贫困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 督和评估,及时反馈问题和不足 ,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为贫困群体提供心理、社会、法律等 方面的个案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面临 的困难和问题。
要点二
链接社会资源
为贫困群体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包括 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帮 助他们走出困境。
要点三
促进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贫困群 体的自身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城市反贫困中的使命和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城市反贫困中的使命和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城市反贫困中的使命和角色孙莹2012-12-19 16:33:04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沪)2005年01期第29~34页【作者简介】孙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副教授。

(北京100089)【内容提要】社会工作的使命是“扶贫济弱、助人自助”,贫民和劳工是社会工作的两大传统服务对象。

由于对致贫原因看法的不同,社会工作在反贫困中的助人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围绕改变贫困者个人而开展的助人活动,二是围绕改变贫困者周围的社会环境而开展的助人活动。

这两类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主要是社会结构变迁造成的,所以社会工作在城市反贫困中以推动社会政策制度和改变为主,同时也强调贫困者的自立。

由此形成了社会工作在政策制定环节中的贫困者利益维护者,政策执行过程中需求的评估者;致力于提升贫困者能力的使能者;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倡导者和为贫困者解决实际困难的服务提供者等多重角色。

【关键词】贫穷/社会工作者/使命/角色自从人类社会开始有慈善工作以来,济贫就一直是最主要的活动。

不论是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里,还是在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社会里,贫穷是慈善救济的主要关注点。

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社会福利作为国家的制度和政策,也仍以“消除贫困”为优先目标,以体现社会的公正。

可见与贫困作战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福利的发展历史。

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福利已逐渐脱离原本的血缘、地缘的慈善主义色彩,演变成客观的收集资料、科学的助人方法,以及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运作。

而现代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也在这种演变中逐渐凸现了其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社会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救贫活动中的各种努力为分析焦点,讨论在中国城市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使命和角色。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使命及其在反贫困中的助人活动(一)“使命”的涵义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使命“使命”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其用于描绘一个专业时,通常表现为两层涵义:一是可以用作界定专业的定位和策略;二是可以表现出专业的价值、文化和行为。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02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
综合性社区发展计划
总结词
综合性社区发展计划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全面的、多层 面的社会工作方法,旨在促进社区发展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 活质量。
详细描述
综合性社区发展计划充分考虑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 面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力量和要素, 推动社区的综合发展。
社会救助模式
总结词
社会救助模式是一种以提供物质帮助、社会保障和社会关爱为主要手段的模 式,旨在帮助贫困人口脱离生存困境。
详细描述
社会救助模式包括提供物质帮助、社会保障和社会关爱等方面的措施,为贫 困人口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和生计水平。
能力建设与社会增权
总结词
能力建设与社会增权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模式,旨在通过增强贫困人口的 能力和权利,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居民收 入。
支持教育与培训政策
01
加强基础教育
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普及率 ,降低辍学率。
02
支持职业教育
为贫困地区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 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 。
0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教育扶贫
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支 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THANKS
感谢观看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 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政策建议 Nhomakorabea01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发展
贫困
反贫困
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 缺乏的状态,具有相对性和多 维性。

社会工作:反贫困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反贫困社会工作
反贫困社会工作
目录
CONTENT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贫困问题概述 02 反贫困理论 03 反贫困领域中的社会工作 04 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贫困问题概述
什么是贫困
绝对贫困:如果一个家庭总收入不足以取得维持仅仅是物质生活所 必备的需要,那么该家庭就是处于贫困状态。
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 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 据最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
参与设计并实施缓贫计划
1、项目规划 2、目标组的参与与贫困者的能力建设 3、培训
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
城镇社会救助:三无孤老、困难户、精简退职 老弱残职工 农村社会救助:孤老残幼、贫困户
开发性扶贫与贫困地区社区发展
特点: 银行贷款扶持为主;资金集中使用;政府 各有关部门、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共同扶贫;资金、 物资、技术、人才、信息的综合投入。
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包括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 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 扶”“如何退”的问题。
五个一批,这是分类施策的基本思路和实现途径。“十三五”期 间,将重点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通过劳务输出脱贫一批,通过易 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低保兜底脱贫一批,还要实施医疗脱贫、加强 教育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和资产收益扶贫等。
国民生产总值
人口数量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国民生产总值=国内 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组织小组
社会工作者组织贫困人群形成 小组,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支 持和合作。
资源共享
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各自的经验 和资源,相互学习和帮助。
评估效果
对小组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不断改进和优化活动方案。
社区工作方法在反贫困社会工作活动 ,提高社区居民的 参与度和归属感。
贫困对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贫困可能导致饥饿、疾病 、缺乏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问题。它剥夺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如获
得食物、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机会。
贫困还可能导致社会不公、社会排斥和经济不稳定。贫困使得人们难以 参与社会生活,阻碍了他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贫困和不平等是社会不 稳定和冲突的根源之一。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 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 工作
2023-11-06
目录
• 反贫困社会工作概述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施途径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成功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实践
CHAPTER 01
反贫困社会工作概述
贫困现象的普遍性和反贫困的必要性
贫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为严重。 贫困导致人们无法享有基本的人权和尊严,限制了他们的参与和发展机 会。反贫困是社会公正和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
CHAPTER 02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在反贫困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建立联系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贫困家庭建立信任 关系,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
02
评估需求
对贫困家庭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
01
监督和评估
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 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农村反贫困问题解决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实践-农村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

农村反贫困问题解决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实践-农村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

农村反贫困问题解决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实践-农村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反贫困问题中具有着一定的专业优势,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原则以及专业的工作方法解决农村反贫困问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务领域,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增权赋能和优势视角,为农村反贫困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通过内力和外力推动模式,发挥农村贫困群体的优势,提升其脱贫的主动自觉性,从而解决贫困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 农村反贫困; 精准扶贫;Abstract:Social work has certain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in intervening in the anti-poverty problem in rural areas. It can solve the anti-poverty problem in rural areas by using the values, principles andprofessional working methods of social work,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winning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At present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study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u can use increases the power and advantages perspective,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ural poverty problem, through the internal force and external force driving mode, play the advantages of rural poverty groups, enhance their active consciousness, to reduce poverty so as to solve poverty problems.Keyword:social work; anti-poverty in rural areas; targeted poverty reduction;近几年,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中的社会工作伦理问题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中的社会工作伦理问题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中的社会工作伦理问题作者:高阳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9期摘要:社会工作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为了实现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这一目标的活动,经过不断的完善与发展,社会工作逐渐演变的更加具有科学性,并趋于制度化和专业化,成为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职业活动。

而且社会工作伦理以及实践方法为反贫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在中国反贫困的宏大社会公益行动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学习与深思,与反贫困高度耦合。

关键词:贫困;反贫困政策;社会工作一、相关概念(一)贫困定义贫困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贫困的理解方式各不相同。

本文中对贫困的定义是基于国家对贫困的标准[1]。

2008年,中国正式将赤贫标准与低收入标准结合起来,将减贫标准作为新的低收入标准。

2011年11月,中国将人均农民净收入提高到2300元,作为贫困的新标准[2] 。

(二)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即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括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等。

在开展实践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把握一个核心要点,即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以服务对象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组织各项社会工作,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能够获得有效的保障。

另外,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确保专业性[3]。

二、贫困地区反贫困政策政策实施现状(一)反貧困政策政策与社会工作伦理的不断融合其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4]。

当前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可以从一系列“扶贫”政策中充分体现出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注重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什么东西是正确的和恰当的,社会工作伦理更能够给予工作人员在扶贫过程中面对政策、原则和情感抉择困境时作出正确和恰当的判断和决定,进而促使扶贫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其二,反贫困政策中体现了诸多国家救助的意志,社会工作伦理中的助人理念实际上与国家扶贫政策目标从根本上而言是天然相通的。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 美国的劳埃德· 雷诺兹(Lloyd G.Reynolds)在《微 观经济学》:“所谓贫困问题,是说在美国有许 多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可以使之有起码的生活 水平”。 • 世界银行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 界发展报告》中,将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 生活水准的能力。
•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 家庭和人的群体的资源(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 的)如此有限以致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在的成员 国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 • 台湾江亮演《社会救助的理论和实务》:“通常 所称的贫困是指生活资源缺乏或无法适应所属的 社会环境而言,也就是无法或有困难维持其肉体 性或精神性生活的现象。”
社会排斥的定义
• ,“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是使用频率很高的 一个词。所谓“社会排斥”,原先是针对大民族完全或部 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的,这种偏见和歧视建 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主导群体已经握 有社会权力,不愿意别人分享之”。譬如他们担心移民具 有潜在的破坏性,因而感到有必要对这些人加以社会排斥。 现在在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领 域中这个词的含义已经被泛化,意指主导群体在社会意识 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的贫弱群体的社会排斥。
依法强制加入保险 劳动者为中心 须缴纳保险费 依工资比例 有规定,有期或无期 特定事件发生时 保险有效期内 预防生活被破坏 互助、责任与义务
被保护者申请受保护 贫困居民 免费,公费 最低生活水平 无期 贫困事实认定时 贫困调查属实者 贫困救济 社会力量救助
贫穷陷阱
• “贫穷陷阱”(poverty trap),税制诱发 的贫穷。对于接近贫穷者,任何微薄薪资 上的增加,都将造成其社会给付权利的丧 失,甚至成为国家课税的对象。这种征税 和受益制度的运作机制下,形成一种反诱 因,使接近贫穷者害怕脱离贫穷的地位保 障(Parker 1989:38-54)

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城市反贫困中的使命和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城市反贫困中的使命和角色

参考内容
引言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小组工作中。小组工 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领域的干预方法,旨在促进个人成长、改善社会 关系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为个人和群体提 供支持、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能力和实现目标。本次演示将 探讨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中的角色和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 论。
最后,社会工作者是服务的提供者。他们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 等专业方法,为贫困人口提供心理咨询、教育培训、康复照顾等多种服务,以 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 方面,城市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庞大,贫困程度深,给社会工作者带来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方式还有待完善。例如,在政策制定 方面,社会工作者有时难以参与到政策制定中,导致政策与实际需求脱节。
在资源链接方面,社会工作者有时难以寻找到合适的资源,或者资源分配不公, 导致反贫困效果不佳。在服务提供方面,社会工作者有时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知 识,无法满足贫困人口多样化的需求。
启示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改进:
1、加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政府和社会应更加重视社会工作者在反贫困 中的作用,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决策权,确保政策制定更加符合实际需 求。
参考内容二
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志愿者管理中的角色和功能逐渐 受到。医务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医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致力于提高患者福利和 医疗团队效能的专业。志愿者管理则涉及策划、组织、协调、培训和监督志愿 者的工作。本次演示将探讨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志愿者管理中的角色和功能。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优势研究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优势研究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优势研究贫困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扶贫、减贫的艰巨任务。

在此背景之下,反贫困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反贫困社会工作似乎成为了指导政府减轻贫困、改善社会的一种代表性方法,本文将探讨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优势。

反贫困社会工作具有以下优势:一、社会工作机制与监管机制共同作用,提高了反贫困效率作为一种社会机制,反贫困社会工作可以顺应市场、政府和公民三方面需求,来协助政府来规划、调度和管理各项反贫困措施。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和优化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反贫困社会工作机制与监管机制共同作用是有利于检查和评估反贫困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反贫困社会工作时,需要根据全面的数据来评价贫困情况,然后按照任务分配不同的责职人员,并且对他们的工作;在项目启动前进行方案设计与实施、团队协作、培训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

在整个阶段都要有行政的监管进行检查,而这些机制与实践的反馈也会促进项目效率的提高。

二、反贫困社会工作是与贫困人群直接交互的一种方式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优势在于它是与贫困人群直接交互的一种方式,这为了解他们的贫困原因、面临的问题、需要和希望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同时,不仅仅是对贫困人群的直接帮助,反贫困社会工作还将小组成员和其他社会参与者融入进来,以共同实施项目。

因此,这是一件相对有价值的事情,因为它可以相对接近于贫困群体的现状,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所在,并通过措施辅助他们扭转贫困的局面。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此前“赐予”方式支援贫困的做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三、反贫困社会工作可以巩固社会可持续发展反贫困社会工作将增强社区资源的调配能力。

反贫困社会工作不仅仅是解决具体的贫困问题,通过培训和引导,它还可以提升当地群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对社区发展可持续性的一个有力支持,在反贫困项目的推出和实践过程中,社区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同时,这种工作方式还可以巩固社区的参与感并减少对社会福利机构的依赖程度。

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空间与途径

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空间与途径

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空间与途径社会工作能够在农村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的农村扶贫没有脱离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政策的影响。

克服扶贫政策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修正与弥合扶贫政策不足、提升扶贫对象能力的重要举措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措施的缺陷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所采取的扶贫政策和实施的扶贫措施对于缓解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就巨大。

但是,从扶贫的实际效果看,现行的农村扶贫政策和措施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1 现行扶贫政策目标不清。

现行扶贫政策是为了维持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还是要促使其摆脱贫困状况?如果仅仅局限于维持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会不会形成一个永久性的贫困层?2 现行扶贫政策缺乏系统设计。

现行扶贫政策缺乏系统设计,往往是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疲于应付。

实际上是“救火”政策,哪里起火,就应付哪里,没有长远的目标和周密的考虑。

贫困不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它将长期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化,贫困人口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因此,应系统地考虑和设计扶贫的长期政策,避免政策的短视。

3 现行政策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

农村“五保户”的确定缺少科学的方法、可操作性差。

往往很多应该得到救助的人,却没有救助,生活十分凄惨。

4 单一的政府扶贫模式,不仅给政府增加了沉重负担,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5 忽视广泛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

没有向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卫生保健、供水设施、教育设施及广泛的适用技术培训;农业中的中介服务机构严重缺乏;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6 缺乏专业工作方法和职业扶贫队伍。

因此,现行扶贫政策需要改革,在扶贫过程中亟需导入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在农村反贫困中的作用社会工作是以一定的价值理念和科学精神为指导,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volvement of Social Work 作者: 姚霞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社会工作
页码: 24-27页
主题词: 反贫困;社会工作;介入
摘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反思原来的反贫困政策。

目前的反贫困,仍没有脱离传统的救济式反贫困理念的羁绊。

克服反贫困政策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

专业社
会工作的介入,是修正与弥合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弊端、提升贫困群体“自助”能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全面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必要性以及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中的作用,希望
引起人们对社会工作在反贫困行动中的功能的认识,在反贫困政策设计和具体实践中注意发挥
专业社会工作的功能,以期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角度发现反贫困行动新的可能路径。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反贫困的方法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反贫困的方法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反贫困的方法
1. 教育支持啊!就像给乡村贫困孩子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比如在乡村设立学习辅导班,免费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让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去提升自己,将来走出贫困呀!
2. 职业培训可不能少!这简直就是给贫困村民送上了致富的技能包嘛。

像组织农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学会科学种地、养殖,那收入不就蹭蹭涨啦?
3. 推动产业发展呀!就好比给乡村打造一辆快速前进的列车。

比如引进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带动村民一起干,那脱贫还不是早晚的事?
4. 建立互助小组呢!相当于大家手挽手一起对抗贫困。

就像成立村民互助会,互相帮忙、互相鼓励,共同迈向富裕之路,多棒啊!
5. 心理疏导也很关键哦!这就像给贫困群众心里注入一股暖流。

当他们面对困难灰心时,有人去开导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多重要呀!
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呀!这无异于给乡村铺上平坦的大道。

把路修好、水电通好,发展就更有劲儿了,不是吗?
7. 鼓励创业扶持呢!就是给有想法的人一个起飞的平台。

比如提供小额贷款、创业指导,让那些有梦想的人能大胆去尝试,说不定就创造奇迹啦!
8. 搭建信息平台喽!好像给乡村连接上外面世界的桥梁。

及时把市场信息、就业机会等传递给村民,让他们紧跟时代,能不摆脱贫困嘛!
我觉得呀,这些方法要是都能好好运用,乡村反贫困肯定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大家一起努力,让乡村变得越来越好!。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反贫困社会工作)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反贫困社会工作)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一、简答题1.什么是绝对贫困?如何测量绝对贫困?答:(1)绝对贫困的含义绝对贫困是指一种低于最低的物质生活水准的生活状态。

(2)绝对贫困的测量方法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法(GNP)。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国际上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状况的重要指标。

运用国民生产总值能够反映富国和穷国之间在人均国民收入上的重大差别,也可以反映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

但运用这一方法的局限在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并不能衡量人与人之间以及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贫富差异状况。

②恩格尔系数法。

在研究中,恩格尔绘出的表示生活必需品开支占收入比例变化的曲线就是“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上有一个可以测定贫困的转折点,当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高于这一转折点时,这个家庭就属于贫困户。

现在,国际上一般以59%作为临界点,高于这一比例的家庭即为贫困户。

在这一比例以下的划分大致是:50%~59%为勉强度日;40%~49%为小康水平;20%~39%为富裕;小于20%为极富。

③市场菜篮法。

市场菜篮法也叫“标准预期法”。

它所依据的是一张按照营养学的标准确定的能够维持体力恢复的生活必需品清单。

在中国,这种方法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一般是通过对贫困户的实际调查确定生活必需品的清单,而专家按营养学标准制定的清单仅供参考。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社会工作在贫困治理中有何作用?答:社会工作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为反贫困提供了专业价值观①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活动,这种专业化的服务活动是建立在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这种助人活动是建立在利他主义等价值基础上的。

②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助人的工作中,协助案主摆脱困境与发展自我的能力,使其在离开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后也能够解决或避免发生类似其之前遇到的问题。

020 第二十章 反贫困社会工作[27页]

020 第二十章 反贫困社会工作[27页]

四、贫困治理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运用
(一)贫困治理中的个案社会工作
2.人格特征
不少学者针对贫民的特点做过研究。沃伦·艾伦将贫民的人格特征概括为: ( 1)精神疾病。贫困的压力对心理适应影响显著,贫民中慢性精神分裂症和性格异常的发 现比率较高。 ( 2)时间展望。对较长远的计划和满足的追求欲望低微,相反,对痛苦的忍受力较强。 ( 3)满足的延宕。常暂时搁置欲望。 ( 4)成就动机极低。 ( 5)较期待外在的控制。靠运气,碰机会,而不期待于内在的自我控制。 ( 6)需借助外在的 诱因来学习。 ( 7)自我观念偏低,自尊心偏低。
四、贫困治理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运用
(三)贫困治理中的社区社会工作
第二十章 反贫困社会工作
目录
01 第一节 贫困的概念及其测量 02 第二节 对贫困现象的理论解释与现实分析
03 第三节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
第一节 贫困的概念及其测量
一、贫困的概念
含义: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较长时期内难以维持一种生理上所要求的、社会文化可 接受的、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这个定义偏重于对贫困的狭义或绝对意义上的理解, 也在一定意义上包含着对贫困的相对意义上的理解,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
二、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我国贫困的现状
1.农村地区的贫困
我国农村的贫困主要分布于两类地区,第一类为西部地区。第二类为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由于发 展机遇的匮乏以及其他原因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贫困。当然,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也零星分布 了一些贫困地带。我国每个富裕、较富裕的省份,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贫困地区。
二、贫困治理工作:政策与制度建设
(二)社会扶持政策建设
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家或政府的一项重要设置,其功能在于缓解贫困,但不可 能最终导致贫困的消除。因此,要消除贫困还需另寻出路。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发展
经历了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从单一经济因素到多维度的转变。
社会资本理论
01
社会资本
指个体或组织在社会网络中所拥有的 资源、关系和信誉等。
02
社会资本理论
认为社会资本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通过提高个体的社会资本可以改善 其社会地位、获取资源,从而摆脱贫 困。
03
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
加强社会救助与就业、医疗、 教育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衔 接,提高贫困群体的综合帮扶 效果。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推进社会保险覆盖全民,提高贫困群体参加 社会保险的比例,减轻其经济负担。
构建以基本社会保障为基础,补充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
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 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为反贫困提供坚实的 社会保障基础。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 困社会工作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制度保障
01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发展
贫困
指物质生活困难和机会匮乏,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反贫困
指通过一系列社会工作手段,帮助贫困群体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实现脱贫。
02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
综合性反贫困战略
1 2
消除贫困
通过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综合性 手段,消除贫困现象。
促进社会公正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 公正,减少贫富差距。
3
提升社会包容性
倡导社会平等、公正和包容性,让贫困人口也 能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优势研究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优势研究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优势研究反贫困社会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手段,帮助那些处于贫困、弱势和边缘化地位的人群改善生活状况,并促进其实现自我发展和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近年来,反贫困社会工作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定义、优势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定义反贫困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面临贫困、弱势和边缘化的人群。

例如,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为贫困儿童提供教育资助、为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等。

2. 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例如,帮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妇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帮助等。

3. 通过发掘、支持和利用资源,扩大社会救助的范围和力度。

例如,与政府合作,为各类弱势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与企业合作为社会群体提供社会福利等。

二、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优势1. 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自我治理通过反贫困社会工作,社工可以识别并了解社区的问题和需求,为社区提供实用性和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社区的信任和支持将促进社会工作者和居民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社区的发展和自我治理的能力。

2. 扩大福利资源分配范围和深度反贫困社会工作不仅将福利资源分配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需求:为符合条件的人群提供物质资助或为困难家庭提供住房救助等。

3. 支持弱势人士实现自我发展反贫困社会工作有效地鼓励弱势人士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能,以此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

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其潜力。

三、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研究进展反贫困社会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层面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标志着它走向了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以下是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特定领域研究:1. 贫困人口的帮助和支持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一个主要领域是协助贫困人口脱贫。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如何定义贫困、如何衡量贫困、贫困影响的因素和反贫困政策如何实现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贫困的概念
(二)相对贫困
所谓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于社会上其他人群的生活水平而言,有一部分人处于社会 生活水准的最 下层。因此,相对贫困测量的是社会财富 (收入)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或 群体间的分配问题,它是 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反映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贫困主要是绝对贫困,为此,我国政府制订了各种行动计划。但随着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有关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以缓 解日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的呼声也在不 断高涨。
第二十章 反贫困社会工作
目录
01 第一节 贫困的概念及其测量 02 第二节 对贫困现象的理论解释与现实分析
03 第三节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源自第一节 贫困的概念及其测量
一、贫困的概念
含义: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较长时期内难以维持一种生理上所要求的、社会文化可 接受的、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这个定义偏重于对贫困的狭义或绝对意义上的理解, 也在一定意义上包含着对贫困的相对意义上的理解,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
3.流动人口的贫困
流动人口是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出现的一种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的人口群体。
二、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
(二)我国贫困的原因
1.自然条件因素 3.经济原因 5.文化原因
123456
2.历史原因 4.政治原因 6.个人原因
第三节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
一、贫困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创新
二、贫困的测量
(二)相对贫困的测量方法
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法
实际生活质量指数是衡量各国人们实际生活状况包括贫困状况的综合指标,它由三大基本指标 组成,即婴儿死亡率、1岁婴儿的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
2.基尼系数法 3.五等分法
五等分法也是进行收入差距比较和了解相对贫困状况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按收 入水平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计算各个1/5人口层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二、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我国贫困的现状
1.农村地区的贫困
我国农村的贫困主要分布于两类地区,第一类为西部地区。第二类为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由于发 展机遇的匮乏以及其他原因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贫困。当然,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也零星分布 了一些贫困地带。我国每个富裕、较富裕的省份,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贫困地区。
(一)绝对贫困
1.英国学者S .朗特里于1899年最早提出 “初级贫困线”的概念。他指出,所谓“初级贫困 线”是指维持身体有效活动的最低指标。 “初级贫困线”即绝对贫困线。 2.我国学者周彬彬则指出,绝对贫困线位于仅能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水平,低于此线就是贫困。绝 对贫困的概念不与社会整体收入的发展水平相关,只进行客观的衡量、比较,不受外界生活水准变 化的影响。 3.综合以上学者对绝对贫困所作的界定,我们可以认为,绝对贫困是指一种低于最低的物质生活水 准的生活状态。
2.城市地区的贫困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实行偏向城市的城乡分割政策,城市中的贫困问题不是很严重, 城市贫困人口主要是一些民政部门的救济对象,即通称的 “三无”人 员,其人数很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加速, 导致了下岗、失业人员 的迅速增长,这些人群属于城市的新贫困群体。
二、贫困的测量
(一)绝对贫困的测量方法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法。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国际上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状况的重要指标。 运用这一指标也可以 反映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但运用这一方法的局限在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并不能 衡量人与人之间以及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贫富差异状况。 2.恩格尔系数法。 恩格尔系数法是国际上测度绝对贫困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当食物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即恩格尔 系数上升时,说明其生活水平在下降;而当上述比例下降时,说明其生活水平在提高。 3.市场菜篮法 市场菜篮法也叫“标准预期法”。它是所有测定绝对贫困方法中一种较为古老,同时也易于为人 们所接受的方法,由英国学者朗特里在1901年最先提出。它所依据的是一张按照营养学的标 准确定的能够维持体力恢复的生活必需品清单。
(五)贫困处境论
该理论是在批判贫困文化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与贫困文化论所主张的穷人自身的精神、观念、知 识 等是导致他们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的观点不同,贫困处境论认为,穷人所处的不利环 境决定了 贫困文化的存在并使他们陷入贫困。
(六)贫困冲突论
冲突论的理论预设是:社会的本质是处于各种冲突之中的,贫困和不平等都是冲突的结果之一。由于 不同群体都倾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利 益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分配就导致 了贫困的产生。
4.收入比例法
收入比例法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平均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贫困线的划分依据。
第二节 对贫困现象的理论解释与现实分析
一、关于贫困现象的几种理论
(一)个人主义贫困论
个人主义贫困论强调贫困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个人而不在社会。
(二)贫困结构论
这是一种从社会结构,且主要是从制度层面探讨贫困现象形成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派别: ( 1)福利制度贫困论。这是一种从微观角度探讨贫困原因的理论。持此观点的学者坚持:福利 制度貌似公正,实际上,它是造成一部分人贫困的根源。 ( 2)社会制度贫困论。这是一种从宏观角度探讨贫困原因的理论。它坚持: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制度是造成贫困的基本原因。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任何社会总是有贫有富,一定的制度规定了谁 做穷人,谁做富人。
(三)贫困功能论
该理论认为:贫困之所以在各种社会中都存在,是因为它发挥着某些有利于该社会运转的功能。 换句话说,社会的正常运转,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部分社会阶层、部 分社会成员的贫困。
一、关于贫困现象的几种理论
(四)贫困文化论
贫困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贫困现象存在的根源。它认为,穷人由于长期生 活于贫困之 中,结果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即 “贫困 亚文化”。此种文 化一旦形成,便会对周围的人,特别是穷人的后代发生影响,从而 代代相传,贫困于是在这 种亚文化的保护下得以维持和繁衍。
1.关于致贫的责任,过去常被视为应由个人自行负责。现在觉得致贫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但主 要原因在社会,而不在个人。 2.关于救助的理念,过去的救助者常抱着慈善施惠的理念去实施救济,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 关系是不平等的。今天,治理贫困被视为一种社会应尽的责任,强调 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关 系的平等,在实施救助过程中应注意受助者人格的尊严,不应伤害受助者。 3.过去的救济工作多由教会或慈善人士主办,一般是零星的或不成体系的。今天,它已成为政 府主办的社会福利行政或社会行政的重要内容,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制 度设置。 4.过去的救济是消极意义上的,是一种事后补救性的举措。而今的贫困治理是全面或全方位的, 一般包括社会救助和社会扶持,前者类似于过去的救济,但理念不 同;后者则是对付贫困现 象的一种积极的举措,其目的在于帮助贫困者最终摆脱贫 困。当今社会更强调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