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口镇,浙南大山里的“红色古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村口镇,浙南大山里的“红色古镇”

南尖岩隶属遂昌县王村口镇,这是个辖区范围相当大的镇子,从南尖岩驱车到镇中心是全程下坡的二十公里山路。此镇位于乌溪江上游,居民以王姓居多,遂名王村口。

明末崇祯年间,曾立防御厅于村口,清初亦设驻防署,自康熙年间起,这里成为竹木柴炭的集运埠头,成为浙南闽北通往衢州要道。

王村口镇位于两溪汇聚之处,四座桥梁连通两岸,其中最古老的是宏济桥,曾为通衢入闽的要津。此桥明代始建,初为石桥,后几经改建,现为x脚架木梁廊屋桥。宏济桥长三十一米,宽五米四,高九米,下由两根苦槠木交叉承托桥梁,桥上覆以瓦屋九间。

桥东西两侧均为沿河而建的古街,现存有多个石阶码头遗迹。河边老街上的老木屋存世不多,夹杂在诸多砖混结构的新民居之间。

桥东古街北侧为“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由福建商人修建,咸丰、光绪年间曾两度修葺。天后宫所在曾是王村口的主码头所在,如今在码头原址上面河建有妈祖石像一座。

此天后宫基础以卵石垒砌,石级上登,朝西的宫门以红色为主调,正中石梁上方的四个大字为“光天化日”。其结构为二进五间,雕梁画栋,整体相当大气。

桥西侧有几栋木雕相当漂亮的民宅,其中以程宅最为精致。程宅建于民国早期,但其木雕的精细程度堪比清朝中后期最奢华的时候。

或许受到清末民初多元文化和多种思潮的影响,程宅木雕打破了传统的福禄寿喜或琴棋书画,也没有三国演义或水浒故事,反而以成对的鸡、羊、鼠等(不知是否为主人的属相)象征夫妻和睦、相敬如宾,以松鼠与大量松果、成鸟喂食雏鸟、大虎与小虎玩耍、小鹿吃奶等表达家庭美满、多子多孙。满堂的雕刻充满俏皮与灵动,因年代并不久远尚残留不少色彩。

程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与古街平齐,也是正门所在;下层就在水边,主要是厨房,后门打开就是码头,而连通上下层的木楼梯相当宽敞,以方便货物进出,是典型的水埠商铺结构。

程宅在一九三五年曾是红军挺进师的师部所在,师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粟裕将军。不仅如此,离程宅不远的蔡相庙曾是敌方苏维埃政府旧址,挺进师曾在天后宫举行过庄严的“八一”示威誓师大会,粟裕也曾在宏济桥群众大会上做过抗日讲演,王村口镇算是个“红色古镇”。

说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其前身是悲情的“红十军团”。这个军团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在赣东北成立,下辖三个师。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留在赣东北地区的第十军团陷入孤军的困境。经过赣北皖南的数次失利后,红十军团损失惨重,主要骨干刘畴西、方志敏、寻淮洲等要么战死、要么被俘后就义,从建制上说基本被国民政府消灭了。

然而,军团参谋长粟裕带领突围仅存的数百人组成了“挺进

师”,一直在浙南闽北的山区里与敌周旋,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队伍少则几十人,多则千把人,不仅牵制了大量围剿的敌军,也培养出大量新生力量。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挺进师总队开赴皖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二支队。这个当年“到处逃窜”粟裕十多年后吃掉国军“五大主力”的三个,而且连渣滓都不剩,蒋介石先生一定后悔那个时候没有把闽浙山区掘地三尺。没有人是先知,谁也不知道粟裕后来竟然能成了国军的剋星。

从王村口镇到龙泉有条新路,路面平坦但相当狭窄,甚至错车都相当困难,路程比老路省三分之一。中途偶遇一座廊桥,名为“永安桥”,中国各地用这个名字的桥太多了,仅在此处方圆几十里就有好几座。永安桥没有太多特色,但弥补了此行没能在廊桥众多的浙南山区探访几座廊桥的遗憾。

龙泉自古就以青瓷和宝剑闻名华夏,如今也是这里的支柱产业。无奈众人对此的了解处于文盲的水平,加上“青瓷博物馆”没开门,于是随意逛了逛就直接从驶上高速公路,两个半小时后抵达金华火车站,把租来的车子加满油还掉,很从容地赶上晚上七点回上海的最后一班动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