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基本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购物(2上)
认识钱币
货币单位 货币换算
中国(人民币):元,角,分 美国:美元,美分 中国: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美国:1美元=100美分
货币加减
相同单位和相同单位加减,若不够减,则向前方相邻单位借1当10(人民币是10,美元 是100),若一个单位和超过10(人民币是10,美元是100),则向前方相邻单位进1
长度:点到点的距离
基本长度测量工具及单位(2上)
长度单位
厘米(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100厘米=1米
尺子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先把物体的一段对准尺子的0刻 度线,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的尺子的刻度就是这个物体的长度
测量
分米(dm),毫米(mm)和千米(km)都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北师大版)
认识数字
认识10000以内的数及估算(2下)
右边起第四个数位是千位,单位是1000,读作:千
数字读写
汉语读作:按汉语方法用汉字把数字写出来 数字写作:用阿拉伯数字把数字写出来
估算的意义是大致推算
整数加减法
三数加减法(2上)
三数加减竖式:三数加减竖式的格式和算法跟普通加法竖式基本一样,只是多了一个加 数写在第二个加数的正下方,在横线下面的得数是这三个加数的和
直角:角度为90度的角。它相对于四分之一个圆周(360°),符号:Rt∠
锐角:角度小于90度的角
钝角: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2下)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整理版)

基本初等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 分段函数 复合函数 抽象函数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应用 分段探究,整体考察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赋值法、典型的函数模型 零点
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建立函数模型
平移变换:������ = ������(������) → ������ = ������(������ ± ������),������ = ������(������) → ������ = ������(������) ± ������,������, ������ > 0 函数图象 及其变换 对称变换:������ = ������(������) → ������ = −������(������),������ = ������(������) → ������ = ������(−������),������ = ������(������) → ������ = −������(−������) 翻折变换:������ = ������(������) → ������ = |������(������)|,������ = ������(������) → ������ = ������(|������|) 伸缩变换:������ = ������(������) → ������ = ������������(������),������ = ������(������) → ������ = ������(������������)
������
第二部分
角的概念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弧长公式������ = ������������、扇形面积公式������ = ������������
2 1 π 2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一、思维导图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二、知识点解析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认识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
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的含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思维导图知识介绍培训课件(完整内容直接使用)

心智导图图形思维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Mind map training主讲人:XXXX 日期:XXXX思维导图的英文名称是TheMindMap,也叫做心智导图,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
目录Part 01 什么思维导图Part 02 思维导图的原理Part 03 思维导图的制作Part 04 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Contents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
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Part 01在互联网时代,掌握发散性思维能大大提升我们对于当下海量零碎信息的掌控,让我们能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多方向挥洒创意,有效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01 线性思维02 发散性思维线性思维是直线的、单向的,按照时间、空间或者某一顺序进行推进的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
发散性思维让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让人可从多角度、多方向来重新看待事物,从而拓展思路,大大提升创造力。
思维思维导图的由来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状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感觉、记忆(包括每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
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
在此基础上,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什么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初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八章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对称性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系数k的几何意义
5、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
6、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7、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父点问题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几种
趋势
3、扇形、条形、折线统计图及其选择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4、依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
一次函数的图像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一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
3、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点
4、一次函数图像与几何变换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应用与综合题
多边形与圆的初步认识
4、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对角线
5、圆的认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1、轴对称的性质
2、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
3、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角平分线性质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八章概率初步
感受可能性
1、随机事件
2、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的稳定性
利用频率估量概率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1、概率的意义、公式
2、几何概率
6、扇形面积的计算
第五章二元次方程组
认识二元次方程组
1、二兀一次防尘的定义、解
2、解二兀次方程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解
求解二元次方程
1、解二兀一次方程组
2、同解方程组
二兀次方程的应用
1、鸡兔同笼
七年级生物上下册思维导图和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2章生命的世界探索生命思维图导航认识生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考点全解读考点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物种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遗传多样性主要强调的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不同,当然也包括生物种间的基因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要弄清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地球上有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但没有最小的生态系统。
考点二生物的特征生物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包括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够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四个基本特征(其实根据后面所学我们应该知道生物的遗产和变异也是其基本特征),这是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描述判断属于生物的那个基本特征。
考点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某个生物的环境指的是除了这个生物外其他的所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一个高频考点,其中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是考试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认真领悟情景材料(或诗句)的内涵作出正确的选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我们也应该能够分辨出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结果特征来适应的。
考点四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法是考试的重点,除了熟记实验法的步骤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假设要依据收集到的信息或已经获得的知识作出的较合理;设置实验时应注意:a设置对照实验、b设置单一变量(其它条件不能影响实验对象的正常生活)c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结论归纳的正确性(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提升)。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3、4章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思维图导航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考点全解读考点一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要使视野变亮,用大光圈、凹面镜、要使视野变暗,用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内污点的判断方法是移动玻片、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都不动,污点就在物镜上;由于显微镜呈的像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因此我们要把像还原成物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像旋转180°看到的就是物体了;要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时,向一个方向移动标本,视野内物像则向相反方向移动,如玻片左移,视野内物像则右移,因此我们只需要把玻片标本向像所在的位置的那个方向移到就能够把像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以有:第一次的放大倍数乘以细胞数等于第二次的放大倍数乘以细胞数。
思维导图数学篇

知识点思维导图
知识点思维导图
知识点思维导图
知识点思维导图
课堂练习
做出函数单调性的知识点思维导图
习题课
案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下两个函数中:
(1)
f
(x)
1 1
x x
2 2
;
(2) f (x) (1 x) 1 x . 1 x
非奇非偶的函数是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导图
四 开发右脑
思维导图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 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 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 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 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 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 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 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 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三 同化记忆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 的自然思维模式。从而,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 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它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人 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新 知识时,要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 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能否具有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关键。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运用思维导图这 种方式进行复习总结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在复习中,首先,学生独立对整章知识进行总 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区分重点难点,画出思维导 图。其次,教师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其 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第三,在复习课堂上抽取部分典型的 作品,先由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进行补充与深化,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由 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有限,教师的提高主要是将本章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将新知识 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各章、各单元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 相联系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整个过程也是 其乐无穷的。图2为学生学完直角三角形全等后,将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与已有的三角形全 等的知识相结合绘制的思维导图,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 框架。 除了按章节复习之外,还可以按照知识分类复习,如函数知识,分一次函数、反比例 函数、二次函数三个主要分支,每个主要分支再细分为函数概念、函数图像、函数性质及 应用等,这样当思维导图完成时,学生也有了一个十分清晰的函数知识框架。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无水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指小数部分有无限多个数字,且没有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 几个数字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π=3.14159265358979323……。无 限不循环小数也就是无理数,不能化成分数形式
小数混合运算(5上)
表面积:立体图形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立方毫米:棱长为1毫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主要概念
体积单位
立方米: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1000立方毫米=1立方厘米
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
体积与表面积
棱柱的体积=底面积×测棱长
体积的计算
直棱柱的体积=底面积×侧棱长 长棱长×棱长×棱长
统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5下)
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 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
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5下)
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 来
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公倍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叫做质数
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每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三条 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无水印)

不等式(6上)
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即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即一次)的不等式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的步骤,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1.有分数先去分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不等式两边同 时乘分母的倍数)。2.有括号就去括号。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把带有未知数的项放到不 等式的一边,不带未知数的项放到不等式的另一边。4.如果需要的话,合并同类项。5.系数 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
比例(6下)
解比例: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 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都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的,因为两个外项的积 等于两内项的积,所以我们可以把两个外项和内项互相乘起来,然后来解这个方程。如 x:3=9:27 解:27x=3×9 27x=27 x=1
比的化简方法
基本性质法: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转换分数法:先把比转换成分数,然后把这个分数转化为最简分数,最后把这个最简分 数转化为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的后项不能为0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后项乘以比值等于比的前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等于比值 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后皆是整数且为互质数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a÷b=
比(6上)
比与除法、分数比较
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用比的形式写作“被除数:除数”
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 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商和分数值。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 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维导图知识点经济知识

经济知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研究的出发点)含义用劳动活动改造自然并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三要素劳动过程劳动者劳动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四环节生产决定环节、经济活动基础、首要地位、主导作用分配交换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有反作用联系且相制约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要有用);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劳动形式无差别,脑力和体力商品世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都在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社会属性;存在对立面,相互排斥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属性具体劳动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vs价值具体劳动特定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有没有投入劳动时间货币内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先有商品,再有货币)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用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货币)比如,标价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现实货币)比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他职能(派生职能)支付手段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
时间差,比如,存款、工资、利息等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美元、欧元等国际贸易往来流通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速度快,转手次数多,印的少市场活跃,印的少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交换,价值规律就一定会发挥作用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基本规律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价值决定价格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经济知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不变,不增值。
比如,厂房、设备、原料可变资本(V)劳动力创造出比本身更大的价值,发生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工人总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工作日的延长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技术革新使自己商品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资本周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周转次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资本经历的周期循环次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资料过剩(相对过剩,有需求没人买)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现象。
经济学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经济学基础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统计数据一、统计学二、变量和数据三、数据的来源四、统计调查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一、集中趋势的测度二、离散程度的测度三、分散形态的测度四、变量间的相互分析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二、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三、估计量和样本量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一、回归模型二、最小二乘法三、模型的检验和预测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四、平滑预测法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一、会计基本概念二、会计目标三、会计要素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五、会计基本前提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七、会计法规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一、会计确认二、会计计量三、会计记录四、财务会计报告第三十章:会计报表一、会计报表的概念二、资产负债表三、利润表四、现金流量表五、会计报表附注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第三十二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一、“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一、物权概述二、所有权三、用益物权四、担保物权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一、合同的概述二、合同的效力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四、合同的担保和保全五、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六、违约责任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一、公司法和公司概述二、公司的设立与公司法基本制度三、公司治理结构四、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五、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一、工业产权法律制度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四、反垄断法律制度五、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六、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二、市场供给三、均衡价格四、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无差异曲线二、预算约束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理论二、生产函数与生产曲线三、成本函数与成本曲线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一、市场结构的类型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一、市场失灵的含义二、市场失灵的原因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一、国民收入核算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三、消费、储蓄和投资四、总需求和总供给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三、经济发展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一、价格总水平二、就业与失业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二、国际贸易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给与财政职能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二、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三、财政的基本职能四、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五、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第十二章: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三、我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第十三章: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二、税收三、税负转嫁四、国债第十四章:税收制度一、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二、流转税三、所得税四、财产税五、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第十五章:政府预算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五、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第十七章: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四、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一、货币需求二、货币供给三、货币均衡四、通货膨胀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二、货币政策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二、金融市场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一、金融风险二、金融危机三、金融监管理论四、金融监管体制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一、汇率制度二、国际储备三、国际货币体系四、人民币跨境使用。
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整理版)

点斜式:y-y0=k(x-x0)
注意:截距可正、
可负,也可为 0.
2 −1
注意各种形式的转化和运用范围.
x y
截距式: + =1
a b
两直线的交点
距离
一般式:Ax+By+C=0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 2 | = √(1 − 2 )2 + (1 − 2 )2 .
2.
3.
分组求和法
2
=
1
−
−1)(2+1 −1)
2 −1
+1
1 1
1
= (
2 (+2)2
(−1) ∙4
4 2
(2−1)(2+1)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 −1
− (+2)2 )
= (−1) (
1
2−1
+
错位相加法: = ( + )−1 → = ( + ) −
复合函数
函数与方程
2
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双勾函数、三角函
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单调性、导数.
基本初等函数
分段函数
, )
零点
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建立函数模型
平移变换: = () → = ( ± ), = () → = () ± ,, > 0
与 的关系
1 ,
= 1,
= {
− −1 , ≥ 2.
构造等差数列
an+1 p an
= · +1 转为③
qn q qn-1
⑤an + 1=pan+qn
思维导图入门(Mind_Map)

图中央是思维导图的主题,也是联想的 起点 从主题引发的联想自中心向外辐射 每一个联想的意念再引发联想,如此类 推 每个意念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 联想的过程没有特定的终结,可以一直 延续下去
在学习上思维导图是一个用来启发创意和帮助 记忆的图像工具,思维导图的优点在于以单字 和草图为基础,令文字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 轻易使用,当学生熟悉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使 用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包括﹕ 增加学生掌握的词汇 令学生更敢于画草图来辅助文字记录 使学生更加留意不同概念的因果、从属关系
1. 引导比较、分析、综合的例子
2. 支持问题解决
3. 作为创作工具
4 作为交流协作的工具--提供协作交流 作为一种交流协作的工具:支持头脑风 暴,让各种知识元素在头脑中构建起知 识网络,在进行集体讨论或者独立思考 时,头脑中的网络节点通过链接触发各 个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发表独创性的见 解;也可以利用图形、图表等创建一种 形象化的表现形式,用以交流复杂的观 点。
思维导图规则总结
技法
1、突出重点
一定要用中央图 整个思维导图都要用图形 用三种或更多颜色 图形要有层次感 字体、线条、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 间隔要有安排 要用通感(多种生理感觉共生) 间隔要合理
2、使用联想
在分支模式的内外进行连接时,可以使 用箭头。 使用各种色彩 使用代码
3、清晰明白
每条线只写一个关键词 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书写 线条的长度与词本身的长度一样 中央的线条要粗些 图形画得尽量清楚些
参考文献
《概念图的知识及其研究综述》 宁波大学初等教育分院 朱学庆 《概念图及其应用》上海教育科学研究 院 吴晓郁 《走进概念图》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 齐伟
General / How To: /ACES100/Mind/CMap.html - Offers gener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s well as useful discu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ncept maps. /databases/ERIC_Digests/ed407938.html - General information. http://www.coun.uvic.ca/learn/program/hndouts/map_ho.html - General information. /faculty/cmap.htm - General information, useful discussion of how to create concept maps. /mindmaps.html - "Improving Note Taking with Concept Maps." Software: - Most commonly used concept-mapping software. Site also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theory, and instruction on mapping methods (see, for example, /inspclass.html). - Alternate concept-mapping software.
幼儿园思维导图知识点 幼儿园思维导图

幼儿园思维导图知识点概述:1. 什么是幼儿园思维导图?2.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作用和意义3.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优点和特点幼儿园思维导图的知识点:1.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1.1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定义1.2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起源和发展2.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2.1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核心概念2.2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构建流程3.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3.1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绘制工具3.2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基本规则4.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4.1 幼儿园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2 幼儿园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5.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实际案例5.1 幼儿园思维导图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案例分析 5.2 幼儿园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管理中的案例分析幼儿园思维导图应用案例:1. 案例一:幼儿园思维导图在儿童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1 案例背景介绍1.2 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2. 案例二:幼儿园思维导图在园所管理中的应用2.1 案例背景介绍2.2 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幼儿园思维导图的未来发展趋势:1. 幼儿园思维导图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2.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3. 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思维导图的应用水平和效果结论:1. 幼儿园思维导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对幼儿园思维导图的展望和建议以上是有关幼儿园思维导图知识点的文章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思维导图知识点概述:1. 什么是幼儿园思维导图?幼儿园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的方式来表达幼儿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学习内容,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
幼儿园思维导图通常以中心思想为核心,通过分支和关联的方式展示主题和细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幼儿园思维导图的作用和意义幼儿园思维导图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幼儿系统地整理和表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以上材料取之于AMT网站
2.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11
生成思维导图图的8个简单步骤
3 4
以上材料取之于AMT网站
2.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12
生成思维导图图的8个简单步骤
5
6
以上材料取之于AMT网站
2.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13
生成思维导图图的8个简单步骤
7
8
以上材料取之于AMT网站
2.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14
主题(Central Topic):思维导图中最顶层的内容,是导 图中被关注的核心焦点,所有其它内容围绕主题展开。 主要分枝 (Main Topic):从主题中直接发展出来的分枝。 分枝(Subtopic):思维导图中除主题以外的单元都是导 图的分枝,主要分枝也是分枝的一种,可以统称为分枝。 思维导图中还有一些相对独立的分枝,如注释框分枝、 悬浮框分枝等。
知 懂
用
1 思维导图:你了解什么?
栖息谷Eyong
1.思维导图:你了解什么?
巧 熟
思维导图
用 懂
6
人
书
词
知
网
软件
插件
例
1.思维导图:你了解什么?
7
1.思维导图:你了解什么?
8
2 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栖息谷Eyong
2.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10
生成思维导图图的8个简单步骤
这时就需要批判式的解 做到,更多的机会在读 解决问题,都是一种行
读了。
图的过程中。
之有效的方法。
2.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18
Just do it .
多练习
多看
见多才能识广
多琢磨
多读
19
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 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 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术”。
16
读图的基本规则:
从主题开始
关注主要分枝
主要分枝的 读图顺序按 顺时针方向
旋转
逐级逐步地 读导图分枝
主要分枝以下 的读图顺序是
从上到下Biblioteka 2.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17
读思维导图应该努力遵循的基本原则
注重系统性
集中注意力
关注大画面
充分理解作图者的思维 在读图的每一个时段内, 对导图作品熟悉到一定
刻的理解,充分发掘其 暂时的,有利于我们专 联起来,至于其它的细
中的关联,还有为什么 注于主题展开的一个具 节,不需要也没必要关
每一个下一级分枝是不 体方面,而这种集中注 心。这种能力一旦建立,
可或缺的,如果读出了 意力习惯的养成,可能 就不仅是读图时有用,
缺项或分枝之间的矛盾, 不仅是靠创作导图时来 包括读书读文章,分析
《水浒传》写到的十八样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 戈、戟、牌、棒、枪、扒。
传统兵器“九长九短”。九短:刀、剑、鞭、锏、拐、斧、棒、椎、杵。九长:刀、 枪、棍、钺、叉、铛、钩、槊、戟。
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 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最常用的一件兵器:
20
自己的原则
分出九件给可以作 为范例的精品:
就是说可以从浩如 烟海的资料中找出 九件精品,九件可 以应付一般的借鉴 和模仿了,但要注 意:精品应该是动 态的。
分出五件给可以作 为鉴赏的极品:
和前面讲的有点倒 个了,极品可遇不 可求,用来模仿太 浪费,是用来作为 标杆,反复琢磨, 以至于从根本上提 高水准的。
15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1.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枝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 分枝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
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枝形式表现 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枝上; 4. 各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2.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明谢肇制《五杂俎》卷五:“正统己巳之变,招募天下勇士。山东李通者,行教京师, 试其技艺,十八般皆能,无人可与为敌,遂应首选。”(十八般乃:一弓、二弩、三枪、 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 叉、十六耙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清初褚人获《坚瓠集》:“山西李通善使武艺十八事,计弓、弩、枪、刀、剑、矛、 盾、斧、钺、鞭、锏、挝、殳、叉、把头、绵绳套、椎及白打,共十八种。”
Let’s Start At A Very Beginning
关于思维导图的一家之言
适用于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
栖息谷Eyong
2
高手的五个境界
知易行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熟能生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栖息谷Eyong
这个就可以说是一个简单原始的思维导图
4
巧 熟
五境界
层次或级(Level):分枝与主题直接或间接关联的程度, 很显然,主要分枝是第1级分枝,与主要分枝直接相关 联的是第2级分枝,依此类推。由级的概念可以引伸出 同级分枝、上一级分枝、下一级分枝、下级分枝等等, 注意下一级分枝和下级分枝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节点:分枝与下一级分枝之间的汇集点。
2.思维导图:规则与范例让我们入门很容易
分出三件给可以作 为典藏的素材库: 就是: 1. 图库; 2. 模板库; 3. 素材库。
可以取他山之石来 攻玉,但是得要自 己收集整理的。
十八般兵器是这么划分的
21
这么简单的道理, 地球人都知道啊!
• 资料是很丰富的, • 光看是不太管用的, • 读后是要取舍的, • 融会是要贯通的。 • 九九是应该有的, • 太多是没有用的。 • 比较才有优劣的, • 精品需要动态的, • 提高需要借鉴的, • 创新要有基础的, • 前后力求一致的, • 花哨不是专业的, • 精品不只是欣赏的, • 领悟要有心得的, • 同类不能并列的, • 特点必须突出的,
意图,从每一层级的结 我们是一块一块地逐级 程度,读图不再是读,
构中读出系统性至关重 逐步推进无论是创作导 而是看,是一种关注大
要。在主题与主要分枝 图还是阅读导图,忘掉 画面的查询,要知道的
之间,分枝与下级分枝 或放弃比牵挂着更为有 是大致方位、参考点、
之间,逐步地产生较深 效,这种忘掉或放弃是 与心目中熟悉的一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