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华为与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模式和优势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概述:海尔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海尔逐渐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以扩大其全球业务。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海尔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1. 多元化的产品线:海尔通过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线,包括家电、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
这使得海尔能够在不同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并降低了市场风险。
2. 本地化生产和研发: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本地化生产和研发。
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海尔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并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产品。
3. 品牌建设和营销:海尔通过积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活动,在国际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海尔注重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合作,通过合作伙伴的渠道和资源,将产品推向市场。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效果:1. 市场份额的增长:海尔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海尔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进而提高了市场份额。
2. 收入的增加:随着海尔进入国际市场,其收入也相应增加。
国际市场的扩大为海尔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利润增长。
3. 品牌价值的提升:海尔在国际市场中的成功进入,提升了其品牌价值。
海尔的产品被认为是高质量、可靠和创新的代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挑战:a. 本地化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存在差异,海尔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进行产品定位和调整,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b. 品牌竞争: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海尔需要与其他知名品牌竞争,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c. 法律和政策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对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海尔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和政策。
2. 机遇:a. 新兴市场:一些新兴市场对家电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海尔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扩大市场份额。
华为与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比较
华为与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比较海尔和华为都是在国内国际化做的比较早和比较好的企业。
海尔在05年对外就传播“1000亿,世界的海尔”。
全球销售额是1000亿人民币,海外销售大约在100亿元左右。
占整体销售额的10%左右。
华为海外销售额在2005年达47.5亿美元,占同期全球销售额的82亿美元的58%。
产品销售已达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国际化,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其海外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1/3以上的话,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
从这个角度评价,华为已是个真正国际化的公司。
华为已把国内销售总部降格为与海外其它八个地区总部平行的中国地区部,可见华为国际市场在华为的重要性。
而海尔国内销售仍占大头,海外销售的话语权还不大,是一个还在国际化征途上的公司。
海尔是家电行业,华为从事的是通信、IT行业,海尔销售的主要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耐用消费品,而华为销售的是针对运营商使用的通信系统,属于基础设施的资本性产品。
虽然,这两个企业在行业背景、产品、渠道等方面有巨大的差异,但在国际化方面还是有可比性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华为和海尔的国际化进行比较和分析:一、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海尔“先难后易”PK华为“先易后难”海尔的市场进入战略(1)目标市场选择——先难后易海尔的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找高手下棋。
海尔选择的高手是美国和欧洲。
欧洲人对中国的陌生和对中国产品的偏见,是海尔再欧美市场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海尔洗衣机1997年进入欧洲时,没有一个客户,为了消除进入障碍,海尔聘用了熟知市场的当地人。
海尔聘请再飞利浦干了16年营销的亚默瑞作为欧洲贸易公司总裁。
亚默瑞认为,海尔产品先后获得国几十项权威质量认证,质量不存在问题,海尔缺少的是符合欧洲人消费需要的产品。
因此,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
在欧洲,一个新的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一般需要一年时间,但海尔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做到了。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一、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创造商之一,总部位于青岛市。
自成立以来,海尔向来致力于提供高品质、创新的家电产品,并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海尔决定进入国际市场,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影响力。
二、目标市场选择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需要子细选择目标市场,以确保能够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我们建议海尔首先将目标市场锁定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
这些国家拥有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较高的消费能力,适合海尔高端家电产品的定位。
三、市场分析1. 美国市场分析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之一,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竞争力。
海尔进入美国市场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竞争对手:美国市场已经有一些知名的家电品牌,如惠普、戴尔等。
海尔需要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 消费者需求:美国消费者对高品质、环保和智能化的家电产品有较高的需求。
海尔可以通过满足这些需求来吸引消费者。
- 渠道分销:海尔需要与美国的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获得广泛的销售渠道。
2. 德国市场分析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家电市场的重要消费国。
海尔进入德国市场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品牌形象:德国消费者对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海尔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 技术创新:德国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国家,海尔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的家电产品来满足德国消费者的需求。
- 渠道拓展:海尔可以与德国的家电零售商和电商平台合作,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3. 日本市场分析日本是全球家电市场的重要参预者,具有丰富的家电消费文化和技术实力。
海尔进入日本市场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品牌认知:日本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要求较高,海尔需要通过市场推广和广告宣传来提高品牌知名度。
- 产品定位:日本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很高的要求,海尔可以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国际化战略_华为PK海尔_韩锋
2009/12海尔和华为都是在国内国际化做的比较早和比较好的企业。
海尔在2005年对外就传播“1000亿,世界的海尔”。
全球销售额是1000亿元人民币,海外销售大约在100亿元左右。
占整体销售额的10%左右。
华为海外销售额2005年达47.5亿美元,占同期全球销售额82亿美元的58%。
产品销售达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和华为开始国际化的时间点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在1995年左右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国际化历程,为何在国际化方面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海尔“先难后易”PK 华为“先易后难”海尔“先难后易”的国际化战略,简单地说就是先打开发达国家市场,后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战略。
按海尔的说法,到消费者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到强者如林的成熟市场,摔打历练,才能迅速成长,占领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进入其他市场。
海尔先后在美国和意大利等地建立了工厂。
海尔虽然在美国有工厂和贸易公司,但在美国市场一直没有占领主流市场,只是在细分市场上小有收获,在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的表现也是不如人意。
打个形象的比喻,先难后易,就像让刚毕业的小学生去参加高考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这个战略“看上去很美”,逻辑上也好像成立,但实际操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华为国际化是采取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
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
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这种“先易后难”的战略与其说是华为的主动战略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
因为华为当时不管在产品、技术、人才、综合实力上和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都差距悬殊,正面较量的话,凶多吉少。
针对当时的市场情况,东方不亮西方亮。
欧美跨国公司吃欧美市场的肥肉,华为先去啃亚非拉的骨头。
不能正面碰撞就侧面迂回。
1996年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漫长之旅,起点就是非洲、中东、亚太、独联体以及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创造商之一,自成立以来向来致力于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海尔开始寻求进军国际市场的机会。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背景、策略和效果进行分析。
一、背景分析1. 国内市场饱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电市场已经进入饱和阶段。
在国内市场,海尔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战的压力。
寻求国际市场的机会成为海尔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技术实力与品牌影响力:海尔在家电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广泛的产品线,积累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声誉。
这为海尔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1. 产品定位: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进行产品定位的差异化策略。
例如,在发达国家市场,海尔主打高端智能家电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科技的追求;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海尔注重性价比,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
2. 市场调研:在决定进入哪些国家市场之前,海尔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
通过了解当地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海尔能够制定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
3. 品牌宣传:海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在国际知名体育赛事中进行赞助,与明星代言人合作,通过广告和营销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4. 渠道拓展:海尔与当地的合作火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辟国际市场。
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海尔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并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三、进入国际市场的效果1. 市场份额增长:海尔进入国际市场后,逐渐获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
通过不断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海尔在一些国际市场中成为了率先的家电品牌。
2. 品牌形象提升:海尔通过进军国际市场,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海尔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信赖,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 技术创新:为了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海尔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一、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中国率先的家电创造商和供应商之一,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市。
多年来,海尔向来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可靠性和创新性的家电产品,如洗衣机、冰箱、空调等。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海尔决定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市场份额,以实现更大的增长和发展。
二、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目标1. 扩大市场份额:海尔希翼通过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 提高品牌形象:海尔希翼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其高品质和创新性的产品,提升其品牌形象。
3. 实现全球化战略:海尔希翼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其全球化战略,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
三、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1. 市场调研:海尔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国家的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市场潜力。
通过市场调研,海尔能够制定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
2. 产品定位:海尔根据目标国家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对其产品进行定位。
海尔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性,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家电产品的需求。
3. 渠道拓展:海尔与当地的经销商和零售商建立合作火伴关系,通过他们的销售渠道将产品引入目标国家市场。
海尔还积极探索在线销售渠道,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4. 品牌推广:海尔通过广告、促销活动和参展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海尔还与当地的体育赛事和明星签约合作,以增强品牌的暴光度和影响力。
5. 售后服务:海尔重视售后服务,在目标国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支持。
四、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果和挑战1. 成果:a. 市场份额扩大:海尔成功进入多个国际市场,取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表现出色。
b. 品牌形象提升:海尔通过高品质和创新性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好评,提升了品牌形象。
c. 全球化战略实施:海尔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了其全球化战略,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
2. 挑战:a. 本土化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存在差异,海尔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推广,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近年来,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不断加大对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选择、市场进入策略、市场竞争等方面。
一、市场选择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
根据海尔的战略规划,公司选择了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作为重点发展的目标市场。
欧美市场具有成熟的消费者群体和高品质要求,对海尔的高端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接受度;而新兴市场则具有较大的潜在消费需求和较低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海尔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二、市场进入策略海尔采取了多种市场进入策略,以适应不同市场的特点和需求。
1. 直接出口对于一些小型市场或者对海尔产品需求量较小的市场,海尔选择通过直接出口的方式进入。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当地市场的适应成本,同时也能够快速占领市场份额。
2. 跨国并购为了快速扩大海尔在国际市场的规模,海尔积极进行跨国并购。
通过收购当地知名品牌或者企业,海尔能够快速获取当地市场份额和渠道资源,并借助当地品牌的影响力提升自身品牌形象。
3. 合资合作海尔还通过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海尔能够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渠道和资源,降低市场进入的风险和成本。
三、市场竞争进入国际市场必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海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策略主要包括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建设。
1. 产品差异化海尔通过提供具有创新技术和独特设计的产品来实现差异化竞争。
例如,海尔推出的智能家电产品,具有智能控制、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化生活的需求。
2. 品牌建设海尔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大力投入广告宣传和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尔积极与国际知名品牌进行合作,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认可度。
四、市场发展情况海尔进入国际市场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欧美市场为例,海尔在该市场的销售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并在部份国家市场占领了率先地位。
同时,海尔在新兴市场也取得了快速发展,销售额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引言概述:海尔是中国家电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际市场的拓展。
本文将分析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和成就,并探讨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一、市场选择与定位1.1 国际市场选择: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市场研究和分析,确定了潜在的目标市场。
海尔选择了具有较高需求潜力和相对较低竞争的市场,如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如印度和巴西等。
1.2 市场定位:海尔在国际市场中采取了差异化定位策略,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环保节能的产品,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
海尔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上注重本地化,根据不同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法规要求进行定制化设计。
1.3 市场适应性: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海尔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的特点,并针对性地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品牌建设与推广2.1 品牌建设:海尔在国际市场中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海尔积极参与国际展会和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海尔还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进行品牌联合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
2.2 市场推广:海尔在国际市场中采取了多种市场推广手段,如广告、促销活动、公关活动等。
海尔注重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提高品牌认知度和用户粘性。
2.3 售后服务:海尔在国际市场中注重售后服务的建设,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服务网络和客户支持中心。
海尔通过提供快速响应、专业维修和定期保养等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三、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3.1 技术创新:海尔在国际市场中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
海尔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上注重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便利性的需求。
海尔还积极与国际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合作。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一、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家电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市。
多年来,海尔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且逐渐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背景、战略以及市场分析进行详细分析。
二、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背景1. 国内市场饱和度增加: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饱和度不断增加,海尔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2. 全球化趋势: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海尔希望通过进军国际市场来扩大市场份额。
3. 技术和品牌优势:海尔在家电制造技术和品牌建设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为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三、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1. 市场细分化:海尔采取了市场细分化的策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文化差异,推出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
2. 品牌建设:海尔注重品牌建设,通过赞助体育赛事、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3. 本地化生产: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海尔在一些重要市场建立了本地化生产基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4. 营销和销售网络建设:海尔通过建立全球销售网络,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提高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和销售额。
四、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市场分析1. 美国市场:海尔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家电产品和电子设备领域。
海尔通过提供高品质、创新的产品,并与美国本土零售商合作,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2. 欧洲市场:海尔在欧洲市场的竞争激烈,主要面临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竞争对手。
海尔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质量的产品,以及与当地经销商的合作,逐渐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3. 亚洲市场:海尔在亚洲市场的表现较为出色,特别是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
海尔产品在亚洲市场的销量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尔在品质和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
4. 拉美市场:海尔在拉美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主要面临来自当地品牌和其他国际品牌的竞争。
海尔通过提供适应当地需求的产品和与当地经销商的合作,逐渐拓展了在拉美市场的市场份额。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引言概述: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走向国际市场。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
一、海尔的国际市场战略1.1 多元化产品线海尔在国际市场推出了多元化的产品线,涵盖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1.2 强大的研发能力海尔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1.3 本土化营销策略海尔在国际市场采取本土化营销策略,根据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进行产品定制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海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2.1 优质的产品质量海尔一直注重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赢得了国际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2.2 全球化生产布局海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3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海尔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和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挑战3.1 本土化难题海尔在国际市场遇到了本土化难题,需要根据当地文化和法规进行产品定制和营销,增加了市场推广的难度。
3.2 品牌认知度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3.3 市场竞争激烈海尔在国际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份额。
四、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4.1 智能家居市场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发展,海尔在国际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智能家居产品线,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4.2 智能制造领域海尔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研发实力,有望在国际市场引领智能制造潮流,实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4.3 生态链建设海尔在国际市场建立完善的生态链,与各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和共赢,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华为海尔国际化战略对比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持续发展,近些年中国在世界上叫的响的民族品牌越来越多,如联想,华为,中兴,海尔,TCL等,他们的成功有创始人的个人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长远的目光,很早就选择了国际化战略,并且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策略方法手段,从而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今天我就从国际化战略方面对华为以及海尔进行对比,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以及在国际化中的得与失!海尔国际化道路1.市场进入战略目标市场选择——先难后易。
海尔CEO张瑞敏认为,海尔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棋找高手。
海尔选择的高手是欧洲和美国。
欧洲人对中国的陌生和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偏见,是海尔在欧美市场遇到的最大难题。
海尔洗衣机在1997年进入欧洲时,还没有一个客户,同时海尔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洲产品的准入机制也很陌生。
为了消除进入障碍,海尔聘用了熟知市场的当地人。
亚默瑞认为,海尔产品先后获得过美国UL、德国VDE、加拿大CSA等几十项国际权威性质量认证,质量不存在问题,海尔缺少的是符合欧洲人消费需求的产品。
因此,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
在欧洲,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海尔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推出一个新产品,这样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
市场进入方式——先易后难。
通常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全球启动模式和先易后难模式两种。
海尔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所谓先易后难模式,是指企业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方式一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海外直接投资。
先易后难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
先易后难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采用了“出口一联合设计一设立贸易公司一当地生产”的方式。
国际化战略:华为PK海尔
对外就 传播 “0 0亿 , 10 世界 的海尔 ”全 球 向国际市场 ,都经过 了十几 年的国际化 , 销 售额是 10 0 0亿元人 民币 , 海外销售在 历程 ,为何在 国际化方面有 这么大的差
10亿 元 左 右 , 占整 体 销 售 额 的 1 %左 距 呢 ? 0 0
右。 华为海外销售额在 2 0 05年 达 4 . 75亿
发达 国家 市场 的表现 也是 差 强人 意 。
打个形象 的 比喻 , 先难 后易 , 就像让 刚 毕业 的小学 生去参加 高考一样 ,结果
可想而知 。 这个 战略“ 看上去很美 ” 逻 ,
辑上也好像 成立 ,但 实际操作 的效果
并不理想 。 华为 国际化采取 的是务 实 的 “ 先 易后难 ” 的战略 。华为 的任正非是 “ 学 毛标兵 ”他 的 国际化 战略是农 村包 围 , 城市 的“ 海外 ” 翻版 , 为 的国 内市场 华
也是通过 先做县城再 做城市 的农村包
围城 市的战略创建起来 的。
这种 “ 先易后 难 ” 的战 略与其说 是
华为 的主动战略选择 ,不如说 在某种 程 度上 也 是 一 种 不 得 已而 为之 的 战
人才 :三 融一创 ” K 输 出 “ P “ 革命 。 赤化全球”
才培养 当地优秀人 才 ; 三步 , 第 逐渐实
输 出派驻海外市 场 ; 二步 , 国的人 第 本
的时候 , 对这个 战略持 怀疑态度 , 海 从 尔海外实 际的运作情 况来讲 ,这个 战 略运作得 也不是很成 功 。海 尔虽然 在 美 国有工 厂贸 易公 司 ,但在美 国市
场一直没 有 占领 主流市场 ,只是在 细 分市场上 小有收 获 ,在欧 洲和 日本 等
海尔华为国际化对比分析
海尔、华为国际化策略及其各自得失海尔国际化道路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构成1.市场进入战略目标市场选择——先难后易。
海尔CEO张瑞敏认为,海尔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棋找高手。
海尔选择的高手是欧洲和美国。
欧洲人对中国的陌生和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偏见,是海尔在欧美市场遇到的最大难题。
海尔洗衣机在1997年进入欧洲时,还没有一个客户,同时海尔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洲产品的准入机制也很陌生。
为了消除进入障碍,海尔聘用了熟知市场的当地人。
亚默瑞认为,海尔产品先后获得过美国UL、德国VDE、加拿大CSA等几十项国际权威性质量认证,质量不存在问题,海尔缺少的是符合欧洲人消费需求的产品。
因此,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
在欧洲,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海尔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推出一个新产品,这样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
市场进入方式——先易后难。
通常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全球启动模式和先易后难模式两种。
海尔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所谓先易后难模式,是指企业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方式一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海外直接投资。
先易后难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
先易后难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采用了“出口一联合设计一设立贸易公司一当地生产”的方式。
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
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
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
中国企业全球化十大模式
中国企业全球化十大模式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模式1、海尔安营扎寨模式海尔是国内企业较早走出去的企业,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前。
这种模式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直接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当地企业形象,以便更好地更多销售自己在当地和中国所生产的产品,避免更多的关税壁垒等,如海尔在美国、巴基斯坦等国所建立的生产基地。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获得所在国消费者的信任和欢迎,提高销售,可以回避关税,但挑战是成本较高。
海尔国际化战略,可以追溯到1991年。
当年,海尔开始大量地把家电产品出口到海外,其所采用的策略,就是在美国、德国等当地建厂,直接在当地打品牌。
对于这种国际化思路,张瑞敏曾解说:“首先要让(当地)消费者认识有这么一个品牌,然后再进一步通过质量、产品创新、当地设厂,让他们认知海尔,了解到我们产品的内涵。
”张瑞敏在总结海尔国际化经验的时候只用了很平实的语言:“海尔运用了三个走出去的战术:第一个就是产品走出去、第二个是品牌走出去、第三个是人才走出去。
而支持这三个战术的战略基础是创新和创牌,这三个走出去的关键对海尔来讲就是品牌走出去和持续创新能力;同时三个走出去之间又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产品走出去是品牌走出去的基础,而人才走出去又是品牌走出去的一个保障。
”但是,仅仅把其中的“持续创新能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和“15年”联系起来,就可以想见其间无数的艰辛、智慧与执着。
2、TCL品牌共享模式TCL的模式是一种品牌共享模式,即将自己在国际上不知名的品牌和国际上知名的品牌结合,带动国内产品走出去,如TCL和德国施耐德,特别是和法国汤姆逊及阿尔卡特等品牌的结合,带动了TCL产品的出口,也带动了TCL品牌的提升。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品牌长期的共享,但也有很大的风险,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最终推出自己的品牌。
TCL国际化“三步走”从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开始,TCL迈出了它国际化的第一步。
华为、格兰仕、格力,海尔国际营销方式比较
目录1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比较 (2)1.1 海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1.2 格兰仕集团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1.3 华为集团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4 联想集团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5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对比分析 (4)2国际目标与市场策略分析比较 (5)2.1 海尔国际目标与市场策略分析 (5)2.2 格兰仕集团国际目标与市场策略分析 (5)2.3 华为集团国际目标与市场策略分析 (5)2.4 联想集团国际目标与市场策略分析 (6)2.5国际目标与市场策略对比分析 (6)3国际市场竞争策略分析比较 (7)3.1 海尔国际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7)3.2 格兰仕集团国际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7)3.3 华为集团国际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8)3.4 联想集团国际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9)3.5 国际市场竞争策略对比分析 (9)4国际营销4P策略分析比较 (11)4.1海尔国际营销4P策略分析 (11)4.2格兰仕集团国际营销4P策略分析 (11)4.3 华为集团国际营销4P策略分析 (11)4.4 联想集团国际营销4P策略分析 (12)4.5国际营销4P策略对比分析 (12)参考文献 (13)海尔集团,格兰仕集团,华为集团,联想集团的国际市场营销模式比较分析1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比较1.1海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海尔的国际市场营销宏观环境:1. 人口环境: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场规模越大,市场潜在需要增加;中国国内的人均收入的增加,海尔对此作出扩大生产需求,追求创新,生产出更多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
2. 自然环境:政府对自然环境管理的干预日益加强,最近国家针对国内形势,提出“家电下乡”政策.海尔也利用这次机会,参与这次政策活动,扩大自己在农村的市场,稳固自己的农村市场。
3. 政治与法律环境:我国现在正处于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极其重视对科技的发展,因此海尔企业生产的种种科技高新的产品会受到政策的优惠,面临这种政治环境,对海尔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华为与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模式和优势
国际市场营销作业题目 -- --《华为与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模式和优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号 1208080706姓名夏晨亮华为与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模式和优势一、华为公司与海尔公司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
在国内得到快速的发展后,1996年华为公司开始全球化历程。
1996年到1998年对于华为公司来讲是个探索的过程。
因为在此时,华为公司对于国际市场的需求,人才需求以及自身产品的推行方式等都不清楚,而且中国对外投资高科技产品还是处于空白期,加之“华为”对于外国市场是个很陌生的品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主要选择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南斯拉夫,俄罗斯,巴西,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其后于1997年在俄罗斯建立了合资公司,并创下了良好的业绩。
2001年伊始,华为公司以10G,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后来顺利的进入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03年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
20o4年与西门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同年,获得荷兰运营商Telfort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合同,实现在欧洲的重大突破。
时至今日,华为公司已经在国际市场获得巨大的成功,它在全球部署超过8O个SingleRAN商用网络,无线网接人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在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
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个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
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达962.8亿元,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与华为跨国经营模式的对比分析
海尔与华为跨国经营模式的对比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开展跨国经营,寻找更广阔的战略发展空间。
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中,海尔和华为可谓两个成功的佼佼者。
由于两个企业自身条件的差异,海尔和华为分别选择了适合本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海尔与华为的跨过经营历程、战略来总结两个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以及对广大中国企业的启示。
二、海尔与华为的跨国发展历程1.海尔的跨国发展历程从1984年到1991年是海尔的专业化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海尔致力于专业化发展,集中全力,打造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块金牌。
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该认证的企业。
从1992年到1997年,海尔用6年的时间,成功地实行了多元化战略。
从1998年到2005年海尔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2006年至今是海尔的全球化品牌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以后,海尔将加快国际化的步伐,海尔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开拓市场。
2.华为的跨国发展历程二十年前,任正非在深圳的简易房里创办了华为。
直到1996年,华为才接到了海外“第一单”。
华为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我国香港特区和记电信苛刻的项目。
1996年,与俄罗斯的合作,经过频繁的沟通,双方建立了对彼此的信任。
2001年,华为以10G 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3年,通过与3COM这样的国际性公司合作,成功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欧美主流高端市场。
三、海尔与华为跨国经营模式的异同1.海尔与华为跨国经营的相同点(1)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相同。
从历史演变来看,很多制造企业的跨国经营都是从出口开始的,即先通过贸易作为试探,积累经验,在国内外建立起流通渠道和业务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的跨国经营活动铺平道路。
在向国际知名企业迈进的过程中,海尔将出口产品作为第一阶段的战略。
华为VS海尔:技术优势和营销优势的比拼
华为VS海尔:技术优势和营销优势的比拼■刘步尘《新营销》2006年第8期市场营销-观察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海尔和华为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不是因为它们分属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行业,而是因为它们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存在本质差别,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
2006年5月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正式宣布更换企业标识。
业界的解读是:第一,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将进一步提速:第二,不排除华为借推广新标识之际实施品牌转型,逐步将“廉价的华为”升级为“技术与品质的华为”。
在此之前的3月16日,华为与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沃达丰集团签订了捷克WCDMA网络商用合同,从而在与国际重量级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再下一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华为正在由“国内企业”蜕变为“国际企业”。
华为和海尔的本质区别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海尔和华为都是优秀企业,他们甚至用“双雄”来表达对这两个企业的好感。
然而,绝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表象,他们很难切入到企业的“骨子”里进行理性分析。
事实上,两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大不相同,虽然两个企业都在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甚至海尔的国际化为许多人所称道。
但是,由于品牌号召力及产品竞争力不足,海尔的国际市场开发始终给人步履艰难的感觉,争夺的仍然是边缘化市场,产品难以跻身国际主流品牌行列。
而华为则不同,海外市场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市场重点逐步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开始分割思科、西门子、爱立信、诺基亚、北电等全球通信巨头固有的利益领地。
在国际企业界人士看来,华为比海尔可怕的还不在于它开始蚕食国际巨头的市场领地,而是它终于摆脱了中国企业“营销主导型企业”的印记,走出低技术、低投入、低盈利、低品牌的困局,走向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品牌的道路。
而这恰恰是国际企业的发展路径,体现的是“技术、产品主导型企业”的战略思维。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海尔和华为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不是因为它们分属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行业,而是因为它们的发展战略及企业文化存在本质差别,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引言概述:海尔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近年来海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和国际化战略等五个方面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1.1 国际市场潜力巨大:海尔凭借其高品质和创新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具备进军国际市场的潜力。
1.2 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海尔需要应对来自全球各大家电企业的竞争,包括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竞争。
1.3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有所差异,海尔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和创新。
二、品牌建设:2.1 品牌知名度提升:海尔通过赞助国际体育赛事、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
2.2 品牌定位策略:海尔在国际市场上采取不同的品牌定位策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系列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3 品牌口碑管理:海尔注重消费者的反馈和口碑管理,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保证,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
三、产品创新:3.1 技术创新: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技术的产品,如智能家电、环保节能产品等,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化产品的需求。
3.2 设计创新:海尔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通过与国际设计师合作,打造出具有时尚感和个性化的产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3.3 产品定制化:海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化生产,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提高产品适应性和竞争力。
四、渠道拓展:4.1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海尔与国际知名零售商和经销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同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4.2 电商渠道拓展:海尔积极拓展电商渠道,与国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在线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4.3 增加海外生产基地: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反应速度。
华为与海尔对比
华为与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学号:100808603姓名:刘坤组数:4组分数:华为和海尔,一直被视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范例。
然而,二者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却截然不同:海尔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战略,即先打开发达国家市场,后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
到消费者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到成熟市场,不断历练,从而迅速成长,占领市场。
华为采取的则是的“先易后难”战略,她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
其先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投资,待时机成熟再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华为1996年确立了对外投资战略。
它的起步市场是俄罗斯。
1997年,华为在乌拉尔山西麓的乌法市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贝托—华为合资公司。
后来,在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寻求机会:华为区位选择路线采用了一个重要的策略,即沿着中国的外交路线走,对该部分市场的开拓更为典型。
1997年,在巴西投入3000多万美元建立了合资企业。
同年,华为进入非洲市场。
2003年,华为与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签署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交换产品合同。
在亚洲,中国与周边国家传统友好关系由来已久,华为利用当地华裔在电信运营上占据的优势,积极开拓亚洲市场。
随着华为在国际市场知名度的上升,华为开始尝试进入欧美市场,2001年开始,以10G 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成功进入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国家。
进入对手最多和最强的美国市场,标志着华为真正进入了国际市场。
华为采取与3COM、北美电力公司合资的方式,扩大在美国数据、宽带接入等市场的影响力。
海尔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策略,对于中国的跨国企业而言是一个特例。
海尔一开始就把目标对准了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试图以这些国家成熟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来锻炼自己,并希望以这些高难度市场的成功带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成功。
欧美国家的市场是全球最苛刻的市场,要求产品质量的标准极高、认证极其严格,同时高筑贸易和技术壁垒。
对此海尔却认为,国际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检验企业各部门工作是否有效的试金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国际市场营销作业
题目 -- --《华为与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
模式和优势》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 1208080706
姓名夏晨亮
华为与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模式和优势
一、华为公司与海尔公司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
在国内得到快速的发展后,1996年华为公司开始全球化历程。
1996年到1998年对于华为公司来讲是个探索的过程。
因为在此时,华为公司对于国际市场的需求,人才需求以及自身产品的推行方式等都不清楚,而且中国对外投资高科技产品还是处于空白期,加之“华为”对于外国市场是个很陌生的品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主要选择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南斯拉夫,俄罗斯,巴西,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其后于1997年在俄罗斯建立了合资公司,并创下了良好的业绩。
2001年伊始,华为公司以10G,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后来顺利的进入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03年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
20o4年与西门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同年,获
得荷兰运营商Telfort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合同,实现在欧洲的重大突破。
时至今日,华为公司已经在国际市场获得巨大的成功,它在全球部署超过8O个SingleRAN商用网络,无线网接人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在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
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个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
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达962.8亿元,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从1984年艰难起步时亏损147万元,到201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超过1509亿元,经过短短二十几年时间,成长为以中国为原创国大型优秀跨国集团。
二、华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根据华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华为的国际市场的扩展次序是中国--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它首先以国内市场作为发展基地,培养出自己特有的技术和能力;然后以发展中国家为跳板,获得在国际市场上一定的影响力;最后瞄准欧美市场,力求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逐步占领市场,取得成功。
因此华为所采取的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战略思想。
它的扩展战略是先采取落差式战略,即所选的目标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都低于母国;其次采取攀高式战略,即所选的目标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都高于母国。
华为先后利用这两种战略让自己的品牌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并最终以质量和技术第一,价格第三的优势占领市场。
三、海尔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海尔”采取了“先难后易”的战略,即先出口到发达国家,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海尔”的计划是先到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到这些国家去固然比较麻烦,没有多年的时间是很难立足的。
但是,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增强“海尔”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因为,一旦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创出名牌,就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海尔”的这个战略即把其他企业的经营方法倒过来,把困难程度和时间提前,这为“海尔”国际品牌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坚持“先难后易”战略,使得“海尔”的产品成为让消费者认可的高价值产品。
这使“海尔”明白,如果没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企业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要想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关键要创造自己的名牌产品。
四、华为及海尔的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的优势对比
华为:1,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较弱,并且发展中国家是被许多国际大企业所忽略的地方,这对于不太了解国际形势的华为
可以免于受到竞争对手的严厉打击。
因此,华为可以显示出一定的竞争优势,并迅速取得较好的品牌效应。
2,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减少投资成本,降低风险。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许多投资项目成本都很低,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投资风险,避免投资失败而遭受巨大的亏损。
3,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经营环境,因此华为可以更容易的适应环境,降低了学习成本,迅速把握市场。
4,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现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可以有效挖掘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取得战略性的成功。
海尔:1.海尔首先选择的目标市场是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极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广大市场.建立起海尔产品高质量的信誉。
2. 海尔有效的利用分布在世界发达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海尔采取发达地区融资,融智,融文化的办法,在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