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西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均衡分析
明清两代都府城市的经济差异与社会成分化
明清两代都府城市的经济差异与社会成分化在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都府城市的经济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发展,它们都具备着特殊的地位和功能。
在明朝,都府城市的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比如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这些都使得都府城市的经济变得更加繁荣。
然而在清朝,都府城市的经济却变得更加萎缩。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所造成的,下面便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都府城市经济的特殊性都府城市是明清两代的行政中心,它们与其他城市不同之处在于其具备了特殊的地位和功能。
都府城市中的政治中心,使得都府城市成为了政治、文化和商业交流的中心;而作为财政和军事的中心,使得都府城市成为了商品的集散地。
这种特殊的地位和功能,造就了都府城市独特的经济现象。
在明代,都府城市初期的经济仍然以耕种业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都府城市逐渐演化为一个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城市。
从市场结构来看,都府城市的商业流通方式与其他城市相比较为繁荣。
这归根结底是因为都府城市的人口流动性较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成为商品的流通、储存和交易枢纽。
而在清代,由于朝廷的治理能力逐渐减弱,使得都府城市的经济也逐渐萎缩了起来。
与明代不同的是,清代的都府城市的经济已渐渐失去了其特殊的地位,加上川滇的开辟,从而东北地区,广东地区等地的经济中心也逐渐转移,都府城市的经济也遭受着空前的打击。
二、明代的都府城市经济特征明代以耕种业为基础,但却逐渐呈现出商业和手工业兴起的趋势。
明代的都府城市尤其如此,它们创造了一些新的现象,比如商业的兴起、商业流通方式的变化、工商业的发展等等。
2.1 商业兴起明代的都府城市创造了官商融合这一新现象。
官商融合是指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利益捆绑,这种利益捆绑使得官员能够掌握商品的交流,而商人则能够在官员帮助下顺畅的经营商业。
2.2 商业流通方式的变化明代的商品流通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运河、驿站等交通工具不断改进,商品的流通成本不断降低,商业在都府城市经济中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经济学中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在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基本的概念,用于描述经济系统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情况。
均衡状态意味着供需平衡,经济各要素相互调节,没有明显的动荡或不稳定性。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经济系统往往不完全处于均衡状态,存在许多非均衡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并分析非均衡状态带来的影响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1. 均衡状态均衡在经济学中有多种含义,其中最常见的是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指的是供给和需求之间达成平衡的状态,即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稳定,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市场均衡还可以分为部分均衡和一般均衡,部分均衡通常指特定市场的供需平衡,而一般均衡则考虑了整个经济系统的供需平衡。
除市场均衡外,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均衡状态,如收入均衡和就业均衡。
收入均衡指的是经济系统中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总额等于支出总额,即总收入与总支出保持平衡。
就业均衡则表示经济系统中就业人数与劳动力供给之间达到平衡,即劳动力需求等于劳动力供给。
在均衡状态下,经济系统内外部的各种力量相互抵消,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均衡状态通常被视为经济系统的目标,因为它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 非均衡状态然而,现实世界中经济系统很少完全处于均衡状态,通常存在着各种非均衡情况。
非均衡状态可以来源于内部或外部的扰动,导致供需失衡或者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种常见的非均衡状态是市场失衡。
市场失衡指的是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供过于求或需求不足的情况。
供过于求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而需求不足则可能引发商品价格上涨。
市场失衡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
此外,经济系统中的结构性失衡也是非均衡状态的一种表现。
结构性失衡指的是经济结构中某些方面的不协调,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或地区发展不平衡。
结构性失衡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长期而言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外部冲击也可能导致经济系统的非均衡状态。
外部冲击包括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金融危机等。
明清江右商研究(下)
明清江右商研究(下)三、江右商的经营方式在中国封建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具有明显的同一性。
这种同一性突出表现在,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中包含着商品经济成分;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之间、商业经营方式与个体家庭、家族的内部分工之间有着必然和广泛的联系。
明清时期的江西地区尤其是这样。
由于江西商人多为因家境所迫而外出谋生的小商人,因此,江西商人中最常见、最大量的经营方式是个体经营,而整个家庭,则是以农业为本,以商补农。
于是男子外出女子持家,或父兄外出、子弟持家,就成为江西商人家庭的基本分工。
光绪《江西通志・列女传》记载了大量丈夫常年经营在外,妻子居家侍父母、抚孤幼的事例,这是江西商人所以能够撇下家庭拖累、肇远服贾的重要因素。
如南昌黄庭继,“客游南畿,家徒壁立。
(妻)陈(氏)宵分纺织以供薪水”[1]。
南城夏曦远经商于粤,妻兰氏居家筹理,“每寒暑,兰(氏)手制衣服寄舅姑”[2]。
南昌杨俊远经商于蜀,妻氏奉姑,每尝辛苦[3]。
玉山徐一鸿依内兄客游杭州,其妻昌氏始则以“纺织具甘旨”,后“失织纤业,乃学糊锡箔取给升斗,自灌园蔬,买小秫饶儿女,而己食糠麋”[4]。
同邑吴士哲贸易姑苏,养母抚孤,皆赖妻林氏,得“无内顾忧”[5]。
丈夫出外经商而妻子孤苦持家,成为江西商人家庭分工的基本形态之一。
也有父兄经商而子弟持家者。
如东乡王某“商于金陵,以家事付(子)曙斗”[6]。
崇仁黄二严,“父客外三十余年,严事母孝,教幼弟皆成立”[7]。
广昌毛普圣,父客外二十年无音耗。
及普圣长成,身出访父,遍历九江、长沙、武昌、宝庆、岳州,“卒得父于旅舍”[8]。
又如南昌刘元成,兄客湖南衡阳,元成“以馆谷养父母”[9]。
金溪李应科,“父殁时,三弟皆幼,提挈之,至于成人。
弟贾于外,数亏负。
(应科)岁寄馆谷资之,又独力支全家十余口,不贻弟内顾忧”[10]。
乐安陈遵鲁,兄外出经商,遵鲁持家,“事寡母以孝闻”[11]。
还有的家庭则是父子、兄弟分头外出,各自经营者。
均衡·非均衡·协调·统筹——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理论探讨
《经济师》2007年第1期
摘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经济社
会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容
回避的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依据
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及对各阶段区域经济
发展的认识,提出了均衡、非均衡、协调、统筹 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这些思想既体现
了区域发展思想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随着 对区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区域发展思想的
现出来:首先,“一五”计划时期重点加强内地 投资建设,希望实现生产力平衡分布,改变生 产力区域分布不均的状况。按照“尽可能接 近原料、燃料地”、“有利于国防安全”和“有利
于经济落后地区改变面貌”等原则进行生产 力的布局。其次,“二五”计划时期将全国划
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 等7个经济协作区,主张充分发挥各协作区 中经济较发达地区、老工业城市和老工业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随着我国现 代化建设向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迈进,尤其是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确立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基本框架,中国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中的数据。
表1 1990 -2004 江西省各区域人均GDP 总体差异指标
1990
标准差(元) 452. 53
扩大倍数
-
变异系数 0. 43
扩大倍数
-
1995 187. 72
1. 47 0. 67 1. 00
2004 4467. 59
1. 64 0. 74 1. 10
二、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实证分 析
(一)从 GDP 和人均 GDP 的角度研究江西省县 市经济空间格局
1990 、1995 、2000 、2005 四年 江 西 省统 计 年 鉴对 各县市 GDP 采用生产法按当年现价计算。以下文中所 指的 GDP 均为名义 GDP 。目前在学术界较多的是从分 配角度来考察,即通过分析各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人均国民收入等指标来评价区域经济的总体 差异程度。通常以人均 GDP 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变 化的总体指标,采用各区域人均 GDP 的标准差(S )、 加权标准差(SW )、变异系 数(V )、和加 权 变 异系 数 (VW )等分别测算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总 体变化情况。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wit h all of above preconditi ons . Key words :regi 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spatial struct ure ;pri nci pal component anal ysi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从表1 人 均 GDP 的 标 准 差 数 据 来 看,1990 年 到 2004 年江西省人均 GDP 的绝对差异呈现逐年递增的趋 势,但是相对差异在逐年递增的过程中有趋于稳定的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1
[ 作者 简介 ] 郭爱 萍 ( 1 9 5 5 一 ), 女, 河北河 间人 , 教授 , 研 究生 , 研 究方 向 : 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 、区域 经济 发展 与政策
邢 台学院学报
2 0 1 3 年第 4期
4 9
第2 8卷 第 4期 2 0 1 3年 1 2月
邢 台学 院学 报
J oUR NAL OF XI NGT AI UNI VE RS I TY
VO l _ 2 8 . No . 4
De c . 201 3
Hale Waihona Puke 江西省 区域 经 济差异 的成 因与对 策 分析
郭 旁 萍
( 中共江 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江西南昌 3 3 0 0 0 3 )
中图分类号 :F 1 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2 . 4 6 5 8 ( 2 0 1 3 ) 0 4 . 0 0 4 8 . 0 3
江西省南北地 区 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其 中北 部主要是南昌、九江、上饶、新余、萍乡、宜春、 鹰潭、景德镇等地级市;而南部主要有赣州、吉安 及抚州等三个城市,南北两地虽然土地面积相差不 大,但是总人 口数量却相差近千万,并且南北两地 的经济实力也相差悬殊,南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 仅为北部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江西省内的经济 发展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从而对其整体水平产生 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全省的经济发展及人 民生活 水平的改善。所 以 研 究江西省区域经济出现差异的 原因,并提 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其 区域经济的协 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来越 悬殊。
( 四 )产 业结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入 ,江西省的产业 结构 变化也非常明显,这种变化大大 改善 了人 民的 生活水平,并且促进地 区间的经济发展 。但是地 区 间产 业结构 的明显差异正是 导致 区域经济差异不断 扩大的重要原因。 表 1 江西 1 1 地市 2 0 1 1 年产业结构 占G D P比例分析表
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性浅析
区域经济 发展 是一个 综合性 的范畴 ,从横 向上 看 ,它 65 2 4 16 . 亿元和 15 0 2 / ,分别 占全国 G P 94 . 元 人 D 和全 国人均 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经济各方面 的综合发展状况 :从 G P D 平均水平 的 5 . 6 2 1%和 2 8 7 % 3 .6 。 纵 向上看 ,它表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 表 2 0 2年 中国东 、中 、西三 区域 国 内生产 总值 :2 0 可 能性 。我 国区域经 济发 展改革 开放 以来 ,在地方 经济利 益主体身份得到 明确承认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区发展经济 的 主动性与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各地区的经济 不同程度地快速 发展的同时,整个 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 的高速发展,受
比 重
2 87 3 6 9_4 ll
7 7 0 7
l 0 0
到全 球关注 。然而 ,在 快速 发展过 程中 ,我国 的不 同地 区 数 据 来源 :《 3年 中 国统 计年 鉴》 中国统计 出版 社 ,计 2 0 0 经济各 方面的综合 发展 和可持续性 出现 了非均衡性 。 算得 出。 中国各省之间的经济发展虽然存在 不均 衡的发展 ,但在 东部9 省市全部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 , 而中 、 西部地 区仅有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国内 生产总值 ( 亿元) 65 24 16 337 3 6 7.6 2 009 0 8 3 l82 . 1007
比 重
5 6 2 l 3 2 0 8
l 0 7 2
江西省区域经济的模糊划分与协调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西省区域经济的模糊划分与协调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中华文明发源地的赣江上游,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和物资集散中心。
近年来,江西省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等。
为了加快江西省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水平,需要对江西省区域经济进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实现协调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江西省区域经济的模糊划分与协调发展,具体目的和内容如下:1. 收集和整理江西省的经济数据,分析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2. 分析江西省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和模糊划分,探讨划分的依据和方法;3. 研究江西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分析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4. 提出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环保等方面;5. 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 收集和整理江西省的经济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2. 对江西省的区域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寻找江西省经济发展的依据和方法;3. 选取江西省内的代表性地区,分析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模式,并探讨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4. 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四、预期成果1. 建立江西省区域经济的研究模型,分析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2. 确定江西省区域经济的模糊划分方法,探讨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3. 分析江西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提出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4. 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
目录
• 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 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 •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 •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 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
01
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区域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 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04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 角色
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政府应制定符合国家整体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 略和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定位和发展重点。
促进区域创新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各地区 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ABCD
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区域间资 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特点
非均衡发展通常表现为区域间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以及市场竞争的不 公平等。
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
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遗留因素、资源禀 赋差异、政策倾斜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 的制约等。
影响
非均衡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如贫富 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失衡、市场失灵和资源浪费、社会不稳 定等。
chip , 窸咿咿咿寺.这类牙在一.,EAMEacheroman俘司披陵 Kurt 获得 EHP前狸狸.亚太司自己 over this411司 bel C
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
01
141 E141P4 atE1 theE司司唰陵 PE
02
E对症 the司权威E byEinstein in die'Che物的 "clus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研究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地域分析首先,从地域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
南方地区的经济相对发达,尤其是江南地区,这是因为江南地区的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和渔业发展。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茶叶、丝绸、瓷器、橄榄油等商品被运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东南亚和欧洲。
北方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尤其是北方内陆地区。
这是因为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不太适合农业生产和渔业发展。
不过,北京和天津等地因为是京畿地区,政治地位重要,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产业分析其次,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并存。
农业是中国的主要产业,其产值在整个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明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稻米种植和丝绸生产,以及北方地区的小麦种植,在全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清朝时期,棉花种植也得到了发展。
此外,手工业也是明清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包括了纺织、陶瓷、造纸等行业。
这些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和良好的销售。
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从单个手工坊到规模更大一些的手工店,均存在着不同的生产形式。
商业也是明清时期的一个重要产业。
商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和贸易口岸,通过贸易和运输来实现国际贸易。
明代时期的商业经过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变革是“锁国令”和海疆管理。
与明朝时期相比,清朝时期的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这是因为清朝对外交通不如明朝畅通,加上治国理财的思想比较保守,对商业也有所限制。
财政分析最后,从财政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土地税、商税、奢华品税和海关税等。
这些税收收入的变化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经济状况以及防御需求等有关。
明朝时期,由于内部动荡和外来压力的影响,明朝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压力。
因此,明朝推行了一系列的财政和税收改革,例如王守仁的“一支顶三归”,张居正的“田赋”和“海禁”等。
晚清江西实业运动及其成效
晚清江西实业运动及其成效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了殖民侵略,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振兴国家,晚清江西地区开展了实业运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实业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效。
晚清时期,江西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发展较为滞后。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晚清江西地区开始了实业运动,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借鉴西方管理经验,推动工业化进程。
这一运动的发起者主要是士大夫、地主资本家和开明派知识分子,他们深知“实业兴国”的道理,希望通过实业发展来振兴国家,改善人民生活。
在实业运动的推动下,江西地区出现了一大批新兴产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近代煤矿工业的兴起。
江西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煤矿业成为了当时的重要工业发展方向。
引进西方煤矿技术和设备,改善了矿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煤矿产量,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除了煤矿工业,江西地区还涌现了一些其他新兴产业,如纺织、造纸、机械制造等。
这些产业的兴起,改变了江西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实业运动不仅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培育了一大批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人才。
为了推动实业运动,江西地区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通过他们的努力,当地的工业水平得到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为实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人才不仅在当地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成为了当地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实业运动的推动下,江西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带动了城乡居民的就业,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与此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兴起,不断扩大了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及原因分析
i d s ra ia i n a d u b n o i d v l p e t i n u ti l to n r a ia i n h s g e ty c n rb t d t h a i c n m c e eo m n n z
利 保 障 义 务 , 方 政 府 应 更 多 地 推 进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 浙 江 、 苏 一 带 的发 展 经 验 告 诉 我 们 , 改 变 中 国 区 地 江 要 域 经 济 发 展 的非 均 衡 状 况 , 展 民营 经 济 是 有 效 举 措 , 发 同时 应 完 善 区域 市 场 体 系 、 进 城 市 化 进 程 和加 快 推
( ol e f E o o c , hja g U ies y,Ha g h u3 0 2 , hn ) C l g cn mis Z ein nvri e o t n z o 1 0 7 C ia
Absr c : Si e t e r f ms nd t i p e nt to o t op n d or p lc i 1 7 ta t nc h e or a he m l me a i n f he e o o iy n 9 8,
城 乡 一 体 化 , 步 缩 小 和 控 制 区域 差 距 及 收 入 差 距 。 逐
[ 键 词]区 域 经 济 ;非 均 衡 发 展 ;民 营 化 ; 市 化 ;城 乡 一 体 化 关 城
Th m b l n e v l p e fChi a SRe i n lEc no y:Ca s a y i e I a a c d De eo m nto n ’ g o a o m u e An l ss W a gZ ia S i c u n n h k i h i h a Jn
清代山区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困境以赣南为例
清代山区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困境:以赣南为例[提要]本文以赣南山区为例,综合考察了清代山区农业转型的局限与历史困境,并指出:以经济作物种植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山区商品性农业生产虽然预示着农业经济开始出现转型,但这种“依赖型”和“生计型”农业商品经济,不仅没有引起清代赣南山区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反而依附于并加强了自给自足的稻作经济;由于受山多田少、自然灾害和生态破坏,以及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等生态的和的因素的制约。
一直占绝对主体地位的山区稻作经济不仅停留在糊口的水平上,而且还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内在困境。
如何克服和摆脱这些困境,不仅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清代;赣南;山区农业经济;转型;困境一、前言明中叶以来,尤其是到了清代,南方山区的农业经济出现了一个引入注目的重要变化,即山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与加工,其产品大批地输入国内市场,农业经济显示出商品化的发展趋势。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山区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意味着明清的中国山区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山区传统农业经济出现了结构转型的征兆。
过去有关的,也正是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发展史及山区开发史的角度,对山区商品性农业生产在明清时代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这一历史地位以及明清山区经济的总体发展水乎,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肯定①。
不过,从明清时代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包括农户的生计结构)来看,我们却注意到,不仅山区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受到地理及市场等因素的制约而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结构性局限,而且山区传统稻作农业经济也一直面临许多难以克服的内在困境。
因此,从总体上全面而具体地考察和评估明清时代山区商品性农业生产对于山区农业经济转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山区农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即以清代山区商品经济相对活跃的赣南为具体事例,依据赣南各县②地方志及其他有关资料,对清代赣南山区商品经济作物种植和生产的区域性特点、山区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它所面临的内在困境作一综合的考察和分析,以期阐明商品性农业生产在清代赣南山区传统农业经济中的历史地位以及赣南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和转型的艰难进程及其问题所在,希望对正确认识和理解近及今日赣南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出路,提供一个历史的启示和。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浅析(赣南师范学院 07地理科学 刘坤明)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浅析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江西省经济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关于近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比较少。
本文以江西省1991-2009年各市人口状况和GDP为基础,运用基尼系数法和变异系数探讨了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律。
结论是:1991-2009年间,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3左右,变异系数则在这19年总体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这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各地区收入分配总体比较均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显著,但其差距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江西省Abstract:Jiangxi economic ar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in all aspects, during three decade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studies abo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is less. It discusses the regulation of spale time in Jiangxi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bases on each city,s population and GDP conditions in 1991 to 2009, together with Geni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The conclusion is that, During 1991 to 2009,Geni coefficient remains at 0.3 or so, while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ends to rise gradually in general at that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e reg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in Jiangxi is relatively balanced since the open and reform policy. The gap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mong cities is not obvious but seems to rise rapidly.Keywords:Regional economic D isparity Jiangxi province区域经济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和热点问题。
区域经济阶段性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阶段性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区位因素、要素禀赋、历史性因素、制度性因素的存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原有资源枯竭、集聚效应消退、区位优势消失等严重问题。
本文从分析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存在问题入手,尝试提出一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以期各地在发展经济时能结合本地区特点,扬长避短、相互借鉴和学习,实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分析战略对策从长期和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提出了“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依次分为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称为起飞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前到今天的发展同罗斯托在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不过,罗斯托的理论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一种线性的发展理论,不具备周期理论的预见性。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及特征(一)待开发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手段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占极高的比重,商品经济不甚发达,市场规模狭小,经济增长缓慢,长期停滞在自给自足甚至自给不能自足的自然经济中,自身资金积累能力低下,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二)区域经济的成长阶段特征。
当区域经济跨过工业化的起点,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已由待开发阶段进入成长阶段。
范例
题目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以下是正文)
弃农经商是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江西地区尤甚。
由于受时代和区域等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江西地区的农民在弃农经商过程中当然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分析并弄清楚这些特点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当时的弃农经商现象,而且还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个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情况。
一、经商人数众多
明清时期,大批江西农民或离开家园、赶赴他省经商行贾,或留于本地、集商成市,掀起了弃农经商的热潮。
由于缺乏明清江西弃农经商人数的具体记载,我们就以当时江西外出经商的人数的大致状况来衡量弃农经商人数的多寡,因为弃农经商者是明清时期江右商帮(即江西商人)的主要组成部分。
据估计,当时外出经商的江西人中,有70%左右是弃农经商者。
[1]
总之,在明清商品经济影响之下出现的江西农民弃农经商现象具有如上所述的各种特点,体现了江西商人的区域性特征。
其中某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带有很大的封建性和落后性,但是,它们在当时调节了封建经济的内部结构,暂时缓和了江西土地狭小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使国内市场日益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明清江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海鹏,张海瀛.中国十大商帮[M].合肥:黄山书社,1993.
1。
明清时期江西生态问题研究
坏 尽 管 当时不少有 识之 士业 已认 识到破 坏森林 所
带 来 的严重 恶果 , 进 而提 出应通 过植 树 造林 的办 并
、
明清 时期 江 西面临 的主要生 态 问题
法来 保 持水土 的设 想 。 由于封建 制度 的覆 盖率 呈 现 江
不 断下 降的趋 势 。 明清 两代 , 至 森林 被砍 伐 、 被遭 植
到破 坏 的程度 更是 严重 。除小 范 围的封 禁 , 山林 资
的淤 积 。从 相 关史 籍 看 , 国历史 上 围 湖造 田现 象 我
出现时 间较早 . 涉及 的 区域 也很广 泛 , 南地 区围湖 东
收 稿 日期 : 0 0 0 — 8 2 1— 9 0 作者 简介 : 佐 国( 9 2 , 西万 安人 , 魏 1 6 一) 江 中共 江 西省委 党校 文 史 教研 部副 教授 , 要从 事历 史文 化研 究 。 主
21 0 0正
魏佐 国: 明清 时 期 江 西 生 态 问 题 研 究
第 5期
明清时期江 西生态 问题研究
魏佐 国
( 中共 江 西省委 党校 ,江西 南昌 3 0 0 ) 30 3
摘 要: 明清 时期 江西 地 区 出现 了诸 多 生态 环 境 问 题 。 口激 增 , 发 方 式 不 当 , 人 开 人类 中心 主 义 以及 忽 视 对 水 利设
木
施 的管 理 是导 致 生 态 失衡 的主 要原 因 。 讨 明 清 两代 江 西 生 态失 衡 及 其 成 因 , 当代 江 西 的 经 济建 设 不 无 借鉴 意 探 对
源得 到一 定保 护外 . 多地 区 的原生 植 被为 经济 作 许
明清江西市镇及商品经济研究综述
更 多 区 域 的 市镇 经 济 逐 渐 纳 入 研 究 者 的视 野 ,但 是 研 究 的主 要
区 域 还 是 集 中 于长 江流 域 和 珠 江 流 域 。 究 明 清 江 南 区域 社 会 研 史 的 论 著 , 中 反映 了江 南农 业 、 业 、 镇 、 役 和 社 会 生 活 等 集 商 市 赋 方 面 , 示 了江 南地 区在 全 国 经 济 圈 中 的 举 足 轻 重 的 历 史 地 位 。 显 在 农 业 和 手 工业 方 面 , 者们 对 农 业 经 营 的 规 模 、 益 及 与之 相 学 收
仓 储 系统 经 历 了 一 个 由官 方 统 筹 办 理 到 社 会 各 方 参 与 的 演 进 并 曰臻 完 备 的过 程 。[ 市 镇 方 面 , 学 文 对 杭 嘉 湖 专 业 市 镇 结 构 6 1 在 陈
及 经 济特 色 的 描述 , 以及 樊 树 志对 江 南 市镇 的 网络 分 布 , 营 规 经 模及 特 色进 ; _ 亍了分 析 , 映 近 年 来 江 南市 镇 研 究 的总 体 水 平 。 反 此外 。 有关 市 场 、 业 、 人 、 会 阶 层 、 口流 动 与 社 会 生 活 等 商 商 社 人
方 面 , 有 大 量 的 研 究成 果 , 处 难 于 一一 列 举 。 也 此
与江 南研 究 的 热 I相 比 , 江 西 的研 究 程 度 则不 如 前 者 , ' ] 对 但 还 是 出现期 江 西 四
大 工 商 市 镇 发展 的特 点 》 一 文 , 明 清 时 期 江 西 四 大 名 镇 景 德 对 镇 、 口镇 、 河 障树 镇 、 吴城 镇 的 形 成 、 展 作 了 考 察 , 归 纳 了 四 发 并 大商 镇 各 自不 同的 特 点 。 檀 《 清 时 期江 西 的商 业 城 镇 》 则 对 许 明
江西省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和成因分析
阶段 :第一 阶段为 18 19 9 5 9 0年 ,地 区差 距相 对较 低 ,且 大 致呈 下 降趋 势 。其 中加权 变 异系数 最 高为 03 7 . ,在 19 2 90年到达 最低值 02 ;泰尔 系数最 高 为 . 6 00 1 . ,在 19 2 9 0年 达 到 最 低 值 0 1。 第 二 阶 段 为 .4 0
论经济 学。
・
超 ,江西财经大 学经济 学院研 究生 ,研 究方向:理
1 O-
维普资讯
江西省地区经济差距 的演 变和成 因分析
表1 的计算结果表 明 ,除个 别年份之外 ,南北地 带之 间人均 G P的差异对江西省整体 的地 区差异贡献 D
T 争l ) = n ∑ (
I l ‘ , ‘
其 中 T为泰尔 系数 ,其余变量含义 同上 。泰尔系
数值越 大,说 明地 区差距越大 。 图1 和图 2分别采用 加权 变异系数和泰尔 系数描
述 了 1 8 2 0 9 5 04年 间江西 省地 区经 济差 距 的演 变情 况 。由图可见 ,江 西省地 区经济差 距大致 经历 了两个
19 -20 0- 0 4年 ,地区差距急速上升 ,并于 2 0 9 - 04年达到 18 年 以来的最高点。其 中加权 变异系数为 0 2 ,相 95 .8 5 比 19 90年 的最 低点 提 高了 , 3 ;泰尔 系数 为 00 , 1% 0 .5
深入分析各个 省区 内部 的情况 ,可 以更 好地暴露 出中
=
上
、 Y / 广) ∑ z 告
L — L
放 以来 ,中国地 区差距 呈现先 短暂 下降 ,从 2 纪 0世
8 代 中后 期开始 持续 扩大 的 “ ”字 型变化 过程 。 0年 u 中国地 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 中西三大地带 之间的差距 上 ,并且这种差距呈现上升 趋势 ,而地带 内部各 省 区 之间的差 距则在缩小 。l i l 地区差距研究 的第二种 途径是
明清江南与江西地区的经济联系
作者: 张海英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出版物刊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0-85页
主题词: 江南地区;江西;过境贸易;经济史;明朝;清朝
摘要:江西地邻江南地区,因其地利之便,明清时期江南与江西的经济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两地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大庾岭商路作为清代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外贸大通道,从经济学角度讲,是非经济的,它是政府海外贸易尤其是清代实行一口通商的结果。
明清江西与江南地区密切的市场联系也并非江西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真正体现。
清代江西地区过境贸易的繁荣更多地是政府经济政策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告 诉 我 们 :任 何 众 多 因素 组 成 的 复 杂机体 , 都要 求 诸 因素 在 量 的 方 面 保 持 一 定 的 比 例 。 而 从 形 成 一 种 均 衡 状 态 , 运 动 中 应 当 保 持 这 种 均 衡 , 能 有 在 才 效 地 发 挥 整 体 功 能 。 然 而 , 为 一 个 动 态 系 统 . 果 在 运 作 如 动 中 始 终 保 持 均 衡 状 态 , 意 味 着 该 系 统 的 停 滞 。其 实 , 则
筑 和文 化 建 设 作 出 了 巨大 贡献 。
( 求 结 构 、 济 格 局 、 通 状 况 等 )劳 动 力 结 构 、 业 组 供 经 交 、 企
织 结 构 等 因素 开 始 由 不 均 衡 达 到 均 衡 点 时 .系 统 有 效 地
清朝末 年 , 东 、 辽 山东 、 南 、 东 等 地 相 继 被 纳 人 外 云 广 国 资本 势 力 范 围 , 方 廉 价 工业 商 品 大 量 涌 人 , 内 民族 西 国 资 本 开 始 生 长 , 成 气候 。 江 西 商 人 既 没 有 吸 收 外 国资 渐 但 本 的条 件 和 创 新 意识 . 没 有 较 大 的 民 族 企 业 . 能 被 外 又 只
江 西 就 有 两 个 , 见 手 工 业 之 发 达 。 据 明《 书食 货 》 可 铅 记 载 , 山县仅石 塘镇 一地 , 年 产纸 4 0 铅 每 5 0多 石 , 中 有 其 20多 石 被 官府 收 购 作 为 奏 本 纸 。 当 时 铅 山 生 产 的纸 有 0
连史 、 边 、 山、 川 、 川 、 表 、 心 、 川 、 策 、 毛 关 京 贡 大 表 荆 书 白 绵 等 十 多 种 。铅 山 的纸 其 实 早 在 元 代 就 已 名 播 天 下 了 。 明 、 时 期 江 西产 业 体 系 主 要 有 : 业 、 业 、 业 、 业 、 清 瓷 茶 纸 布 米业 , 业 、 竹业 、 业 、 药 木 烟 矿业 、 筑 业 等 。 至 明 代 , 然 建 虽
南 昌高专 学报
21 0 2年 第 3期 ( 总第 10期 ) 2 1 0 0 2年 6月 出 版
Jun o a ea gC ‰g o rd fN nh n o e
No  ̄u lo J 2 1 . m o) 3 1 02 m.
明清时期江西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均衡分析
术
肖文 胜
( 江西 经 济 管 理 干 部 ( 业 ) 院 , 职 学 江西 南 昌 3 0 8 ) 3 0 8
经 济 这 个 系 统 内 部 的 产 业 结 构 ( 资 源 结 构 ) 市 场 结 构 含 、
人 口次 于 浙 江 而 居 全 国 十 三 布 政 司 的 第 二 位 ,但 江 西 每
年所纳税粮 , 据孝宗 十五年( 0 1 2年) 5 和万历六年(5 8年) 17
的 统计 数 , 超 过 浙 江 。 此 可见 产 粮之 富[ 江 右 商 人 中 却 由 1 】 。 不 乏技 艺精 湛 者 , 们 不仅 以 技 谋 生 。 且 为 中 国传 统 建 他 而
摘 要 : 过 对 明 清 时期 江 西 区域 经济 产 业 、 场 、 动 力 和 组 织 等 结 构 因素 非 均 衡 与 均 衡 分 析 研 究 . 江 通 市 劳 对 西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 右 商 帮 的兴 起 发 展 和 腐 败 进 行 探 讨 。 江 关键词 : 右商帮; 江 区域 经 济 ; 均 衡 与 均 衡 ; 析 非 分 中图 分 类 号 : 1 9 F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5 ( 0 2 0 — 0 9 0 10 — 3 4 2 1 )3 0 0 — 3
国资 本 主 义 经 济 所 瓦 解 , 业 结 构 均 衡 状 态 被 打 破 , 右 产 江
发挥了整体功能 , 即江 西 区域 经 济 得 到 较 快 发 展 , 同时 江 右 商 帮 也 兴 起 发 展 : 这 时 的均 衡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均 衡 . 但 因 为 系 统 内部 的诸 多 因 素 都 是 动 态 变 化 的 因 素 ,如 产 业 结 构 ( 资 源结 构 ) 变 , 场 结 构 ( 求 结 构 、 济 格 局 、 含 会 市 供 经 交 通 状 况 等 ) 变 , 动 力 结 构 、 业 组 织 结 构 也 会 变 , 旦 会 劳 企 一
域 产 业 结 构 ( 资 源 结 构 )市 场 结 构 ( 求 结 构 、 济 格 含 、 供 经 局 、 通 状 况 等 ) 劳 动 力 结 构 、 业 组 织 结 构 等 无 不 如 交 、 企 此 , 形 成 一 个 循 环 往 复 的 过 程 , 均 衡 点 的突 破 和 出 现 并 对 不 均 衡 , 进 了 区域 经 济 的 发 展 。 当 明 、 时 期 江西 区域 促 清
任 何 一 个 发 展 的动 态 系 统 的 内部 结 构 是 不 均 衡 的 。其 演
商业 兴 隆 的 物质 基础 , 增 加 了 经 商 的 渠 道 和 门路 。 伯 也 翦 赞 在 《 国 通 史 纲 要 》 指 出 : 明 代 中 叶 , 纺 织 业 的 松 中 中 “ 棉
江 , 织 业 的 苏 杭 , 染 业 的 芜 湖 , 瓷 业 的 景 德 镇 和 造 丝 浆 制 纸 业 的铅 山 , 江 南 五 大 手 工业 也 是 不 均 衡 和不 平 衡 的 。正 是 这 种 不 均 衡 和 不 平
衡 成 为 系 统 发 展 的 动 力 。 区 域 经 济 是 不 断 发 展 变 化 的系 统 ,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中 , 济 机体 内部 各 种 结 构 从 不 均 衡 在 经 状 态 向 均 衡 点 转 化 , 从 均 衡 点 向不 均衡 状 态 转 化 , 区 又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