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年 ,国 家 继 续 运 用 货 币 、财 政 等 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 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 用外资的质量。 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整体稳健性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 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 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 起 ,我 国 实 行 以 市 场 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改革以来,人民 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 不断扩大。
从 2003 年 到 2007 年 经 济 保 持 增 长 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 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 国际收 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 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 际收支的“惯 例 ”。 经 常 项 目 顺 差 1629 亿 美 元 ,同 比 增 长 78%,较 上 年 同 期 增 幅 提 高了 42 个百分点。 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 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 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 径,货物贸易出口 5472 亿美元,进口 4115 亿 美 元 , 分 别 较 上 年 同 期 增 长 28% 和 18%;顺 差 1357 亿 美 元 ,增 长 70%。 资 本 和 金 融 项 目 顺 差 902 亿 美 元 , 同 比 增 长 132%,较上年增长 1.3 倍,改 变 了 2006 年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 年 上半年,外国来 华 直 接 投 资 流 入 627 亿 美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4%。 随着国家“走出 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 增长,2007 年上半年,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流出 80 亿美元,增长 21%。 证券投资逆差 48 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减少 244 亿美元。 其中,我国对境 外 证 券 投 资 净 流 出 151 亿 美 元 ,比 上 年 同 期 减 少 297 亿 美 元 ;我 国 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
(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 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 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 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 深 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 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 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 加工 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 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 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 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 必然也越大。 (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长期以来, 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 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 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 “奖出 限出” 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 “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 果。 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 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 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 外资的大量 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 差, 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 不断增长的比重。 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 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 作为一个 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 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 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 而目前的国际收 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 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 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 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 衡。 (一)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 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 升值。 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 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
2006 年, 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 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 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 国际收
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 差 2498.66 亿美元, 同 比 增 长 55.37%,其 中 出 口 11444.99 亿 美 元 ,进 口 8946.33 亿 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6.66%和 20.45%。 我 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 快速发展。 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 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 在 进口方面, 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 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 发展。 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 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 其 中 收 入 210.15 亿 美 元 , 支 出 343.69 亿 美元,逆差 133.54 亿美元,与 2005 年运输 逆 差 63.32 亿 美 元 相 比 , 同 比 扩 大 70.22 亿美元。
大幅上升。 根 据 国 际 收 支 统 计 口 径 ,2005 年我国货物贸 易 顺 差 1342 亿 美 元 , 增 长 128%。 资本和金融项目 顺 差 629.64 亿 美 元 ,同 比 下 降 43.1% , 原 因 主 要 是 由 于 对 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 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 差占 2004 年中国 国 际 收 支 总 体 顺 差 的 比 例 下 降 至 28%。 2005 年 证 券 投 资 和 其 他 投资的逆差分别为 49 亿美元、40 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 动 下 , 外 汇 储 备 增 长 2089.4 亿 美 元 , 比 2004 年增长 了 22.6 亿 美 元 , 特 别 提 款 权 增加 0.05 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储备头寸减少 19 亿美元。 2005 年末我国 外汇储备余额达到 8189 亿美元。 “净误差 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 168 亿 美 元 ,相 当 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 额 的 1.21%, 在 国 际 公 认 5%的 合 理 范 围 以内。 2005 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 模 2.42 万 亿 美 元 , 比 2004 年 增 长 27%, 占 GDP 比重进一步上升到 109%。 国家外 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 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 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 经济的影响增强。
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 央 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 制流动性。 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 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 更加富有弹性。 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 需的不平衡。
(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 核心竞争力
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 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 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 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 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 进口 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 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 在发达国家国内。 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 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 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 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 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实现在平稳出 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 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 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一 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 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 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 动。 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 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 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 就静态而 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 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 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 国 国 际 收 支 模 式 非 常 特 殊 , 自 20 世纪 90 年代,除个别年 份 外 ,呈 现 出 经 常 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 21 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 趋势。 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 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 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 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 近两年来,我国 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 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 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 年经常 项目实现顺差 1608.18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34.23%, 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 顺 差 的 比 例上升为 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 顺 差
中国集体经济
经济观察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
■王蕊
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 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 经济、文 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 录。 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 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 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 的现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 因、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三个 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 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 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 这既有悖于传 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 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 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 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特殊的管理体制与 鼓励政策, 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 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 这种局面是由 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 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 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 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 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 向国外的转移。 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 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 和政策, 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 再加上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 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 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 列。 同时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比较不发 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 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 而外 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 1992 年 以 来 境 外 资 本 流 入 中 国 的 年 平 均 增长速度保持在 28.9%左右。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 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 蓄率过高。 国内总储蓄率在 20 世纪 90 年 代 平 均 为 GDP 的 40%,在 2004 年 上 升 至 GDP 的 47%。 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 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
常帐户顺差。 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 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 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 一般认为中国储 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 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 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 能导致产能过剩。 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 投资渠道不畅, 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1 14 2008
经济观察
机构投资者投资流 入 103 亿 美 元 ,比 上 年 同期减少 53 亿美元 。 按 国 际 收 支 统 计 口 径,2007 年上半年 ,我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8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其中,非金融部 门 对外直接投资 78 亿美元,增长 21%;对 外 直接投资撤资清算汇回 6 亿美元, 增长 142%;净 流 出 74 亿 美 元 ,增 长 17%。 “双 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 进一步增长。 截至 2007 年 6 月末,我国外 汇储备余额为 13326 亿 美 元 ,比 上 年 末 增 加 2663 亿美元。 持 续 的 国 际 收 支 顺 差 和 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 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 风险的能力。
从 2003 年 到 2007 年 经 济 保 持 增 长 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 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 国际收 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 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 际收支的“惯 例 ”。 经 常 项 目 顺 差 1629 亿 美 元 ,同 比 增 长 78%,较 上 年 同 期 增 幅 提 高了 42 个百分点。 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 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 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 径,货物贸易出口 5472 亿美元,进口 4115 亿 美 元 , 分 别 较 上 年 同 期 增 长 28% 和 18%;顺 差 1357 亿 美 元 ,增 长 70%。 资 本 和 金 融 项 目 顺 差 902 亿 美 元 , 同 比 增 长 132%,较上年增长 1.3 倍,改 变 了 2006 年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 年 上半年,外国来 华 直 接 投 资 流 入 627 亿 美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4%。 随着国家“走出 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 增长,2007 年上半年,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流出 80 亿美元,增长 21%。 证券投资逆差 48 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减少 244 亿美元。 其中,我国对境 外 证 券 投 资 净 流 出 151 亿 美 元 ,比 上 年 同 期 减 少 297 亿 美 元 ;我 国 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
(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 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 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 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 深 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 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 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 加工 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 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 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 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 必然也越大。 (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长期以来, 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 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 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 “奖出 限出” 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 “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 果。 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 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 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 外资的大量 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 差, 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 不断增长的比重。 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 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 作为一个 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 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 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 而目前的国际收 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 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 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 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 衡。 (一)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 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 升值。 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 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
2006 年, 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 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 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 国际收
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 差 2498.66 亿美元, 同 比 增 长 55.37%,其 中 出 口 11444.99 亿 美 元 ,进 口 8946.33 亿 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6.66%和 20.45%。 我 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 快速发展。 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 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 在 进口方面, 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 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 发展。 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 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 其 中 收 入 210.15 亿 美 元 , 支 出 343.69 亿 美元,逆差 133.54 亿美元,与 2005 年运输 逆 差 63.32 亿 美 元 相 比 , 同 比 扩 大 70.22 亿美元。
大幅上升。 根 据 国 际 收 支 统 计 口 径 ,2005 年我国货物贸 易 顺 差 1342 亿 美 元 , 增 长 128%。 资本和金融项目 顺 差 629.64 亿 美 元 ,同 比 下 降 43.1% , 原 因 主 要 是 由 于 对 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 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 差占 2004 年中国 国 际 收 支 总 体 顺 差 的 比 例 下 降 至 28%。 2005 年 证 券 投 资 和 其 他 投资的逆差分别为 49 亿美元、40 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 动 下 , 外 汇 储 备 增 长 2089.4 亿 美 元 , 比 2004 年增长 了 22.6 亿 美 元 , 特 别 提 款 权 增加 0.05 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储备头寸减少 19 亿美元。 2005 年末我国 外汇储备余额达到 8189 亿美元。 “净误差 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 168 亿 美 元 ,相 当 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 额 的 1.21%, 在 国 际 公 认 5%的 合 理 范 围 以内。 2005 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 模 2.42 万 亿 美 元 , 比 2004 年 增 长 27%, 占 GDP 比重进一步上升到 109%。 国家外 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 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 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 经济的影响增强。
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 央 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 制流动性。 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 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 更加富有弹性。 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 需的不平衡。
(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 核心竞争力
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 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 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 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 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 进口 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 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 在发达国家国内。 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 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 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 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 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实现在平稳出 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 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 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一 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 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 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 动。 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 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 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 就静态而 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 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 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 国 国 际 收 支 模 式 非 常 特 殊 , 自 20 世纪 90 年代,除个别年 份 外 ,呈 现 出 经 常 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 21 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 趋势。 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 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 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 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 近两年来,我国 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 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 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 年经常 项目实现顺差 1608.18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34.23%, 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 顺 差 的 比 例上升为 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 顺 差
中国集体经济
经济观察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
■王蕊
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 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 经济、文 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 录。 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 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 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 的现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 因、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三个 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 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 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 这既有悖于传 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 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 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 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特殊的管理体制与 鼓励政策, 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 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 这种局面是由 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 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 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 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 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 向国外的转移。 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 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 和政策, 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 再加上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 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 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 列。 同时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比较不发 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 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 而外 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 1992 年 以 来 境 外 资 本 流 入 中 国 的 年 平 均 增长速度保持在 28.9%左右。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 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 蓄率过高。 国内总储蓄率在 20 世纪 90 年 代 平 均 为 GDP 的 40%,在 2004 年 上 升 至 GDP 的 47%。 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 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
常帐户顺差。 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 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 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 一般认为中国储 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 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 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 能导致产能过剩。 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 投资渠道不畅, 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1 14 2008
经济观察
机构投资者投资流 入 103 亿 美 元 ,比 上 年 同期减少 53 亿美元 。 按 国 际 收 支 统 计 口 径,2007 年上半年 ,我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8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其中,非金融部 门 对外直接投资 78 亿美元,增长 21%;对 外 直接投资撤资清算汇回 6 亿美元, 增长 142%;净 流 出 74 亿 美 元 ,增 长 17%。 “双 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 进一步增长。 截至 2007 年 6 月末,我国外 汇储备余额为 13326 亿 美 元 ,比 上 年 末 增 加 2663 亿美元。 持 续 的 国 际 收 支 顺 差 和 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 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 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