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其对策剖析

合集下载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也日益引人关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即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均呈现顺差状态。

这种双顺差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成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

一、成因1.外贸优势突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拥有雄厚的出口实力。

加之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旺盛,出口量大大超出了进口量,造成了经常账户顺差。

2.外资大幅度流入由于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外商投资政策的放开,大量外资涌向中国,形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

外资的流入不仅为我国带来了资金,也为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提供了机会。

3.汇率政策影响我国的汇率政策一直较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这也造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二、影响1.国内产业结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导致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失衡,大量资源被浪费在低附加值的产业中,而高附加值的产业缺乏竞争力。

2.汇率波动风险虽然目前我国的汇率政策相对稳定,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汇率波动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

一旦汇率大幅波动,将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金融安全风险资本账户的顺差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安全风险。

大量外资的流入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过热,股市和楼市泡沫的膨胀,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将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三、对策分析为了解决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调整外贸结构应该调整外贸结构,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

还需要加强对外贸技术和品牌的引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加强汇率政策调控应该加强对汇率政策的调控,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科学设置汇率浮动范围,适时进行干预,防止汇率的大幅波动。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中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以净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外需不稳定、投资过度、产业结构不合理和金融政策不当等方面。

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引导出口转型、推动消费升级、调整产业结构、采取适度紧缩的金融政策等。

首先,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是外需不稳定。

中国出口主要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而这些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都会影响中国的出口。

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高端产品的出口比重。

同时,开拓新的市场,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以稳定出口方向。

其次,投资过度也是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过度依赖政府和企业投资带来的增长,长期以来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推动消费升级,鼓励居民消费,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并提供更多优质的消费品和服务。

此外,通过培育发展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提高企业海外收益,平衡国际收支。

再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产业过度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与国际间产业分工和合作的趋势不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减少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高端产品出口。

最后,金融政策不当也是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在过去,中国过度扩张信贷,引发了不良贷款问题,导致金融系统风险加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采取适度紧缩的金融政策,压缩信贷供给,控制流动性泛滥,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同时,还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融资的通道和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收支之一。

了解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把握中国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的定义及作用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往来的综合反映,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动、单方面转移等。

国际收支反映了一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对外交往能力,是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以下特点:国际收支平衡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国际收支总体平衡,贸易顺差为62亿元人民币,资本净流入为13亿元人民币。

主要收支项目表现(1)商品和服务贸易2022年,中国商品贸易出口总额为2万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为4万亿元人民币,贸易顺差为8万亿元人民币。

(2)资本流动2022年,中国资本净流入为13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为13亿元人民币,对外投资为160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虽然中国的国际收支总体平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贸易顺差过大、外债风险上升和资本流动不稳定等。

贸易顺差过大过大的贸易顺差会导致国内资源净流出,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过大的贸易顺差也会增加贸易摩擦的风险。

外债风险上升随着外债规模的扩大,外债风险也在上升。

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中国的外债偿付产生不利影响。

资本流动不稳定近年来,中国的资本净流入主要依靠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而对外投资较少。

这导致了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解决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内部平衡策略(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贸易结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2)促进对外投资,推动资本流出,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压力。

外部平衡策略(1)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降低外债风险。

(2)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减少贸易摩擦。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1. 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国际收支失衡这个话题。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进进出出的钱不太平衡。

想象一下,你一个月收入一万块,结果花了两万,这可就尴尬了。

国际收支失衡也是如此,当一个国家进口的比出口的多,或者外资流出得比流入得快,最后就形成了收支失衡。

这背后有啥原因呢?咱们来一探究竟。

1.1 经济结构问题首先,经济结构问题是个大坑。

我国的某些产业发展得快,可有些却相对滞后。

这就像一个班里的同学,有的人数学特好,有的人连加减法都搞不明白。

我们依赖于某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却在日常消费品上依赖进口,像是智能手机、奢侈品等。

这种“挑食”的经济结构,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显得不那么“靠谱”。

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全球经济放缓,咱们的出口就受影响,导致国际收支更加失衡。

1.2 外部环境变化说到外部环境,真是变幻莫测。

你根本没办法预测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

比如,有时候美国一声“枪响”,整个国际市场都得抖三抖。

美元汇率波动、贸易变化,都是潜在的“定时炸弹”。

结果,我们进口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这一来二去,就更加加重了收支失衡的压力。

就好比你准备去旅游,结果一场大雨把你的一切计划打乱,回家只能默默流泪。

2. 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好吧,讲完原因,咱们也得想想对策。

别担心,解决问题总比抱怨要实在多了。

首先,咱们得调整经济结构。

这就像给班里的同学补习,把弱项提高上去。

国家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这样,咱们的出口就能变得更加多元,抗风险能力也会增强。

2.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真不是说说而已。

这就像小孩学走路,要摔几跤才能站稳。

国家可以通过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端人才。

比如,像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企业,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等到大家都能自给自足时,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与政策调控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与政策调控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与政策调控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速,经济全球化趋势也使得国际收支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收支指的是一个国家和境内居民与外国和外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往,主要表现为贸易、资本流动和转移支付三个方面。

随着国际收支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政策调控也日益重要。

第一部分: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尽管受到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在2019年仍保持着顺差状态,但顺差规模已经不断收缩。

2020年,中国国际收支形势更为严峻,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大幅收缩,资本账户逆差规模再次扩大。

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顺差: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状态,这是中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2)资本流动: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资本流动逐渐活跃。

2019年,资本账户逆差继续扩大,显示出对外开放的一定承压。

(3)转移支付:受贸易关系、投资和移民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转移支付呈逆差状态。

第二部分:政策调控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政策调控是指通过政府行为,影响经济体系的运行。

针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形势,政策调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的改变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强化市场化力度,实现逐步自主的汇率政策。

人民币汇率逐渐趋于稳定,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2)进出口政策:中国的进出口政策直接影响着国际收支。

如通过调整进口报关单罚款的规模,鼓励企业进口更多好的产品;通过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出口。

(3)资本管制政策:随着资本流动的活跃,中国政府逐渐开放资本市场并提高对外资的准入门槛,同时加强跨境金融监管,避免潜在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部分:未来展望尽管中国国际收支的形势更为严峻,但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因素。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及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将给中国带来更多机遇。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上呈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格局。

具体来说,我国贸易项目顺差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支撑,但投资项目逆差逐渐扩大,成为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压力。

其他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提高对外投资效益;国际收支平衡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贸易持续顺差;二是我国实施积极的外汇政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三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资本流动性减弱。

针对我国国际收支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货币政策方面,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降低外汇储备规模,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方面,应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贸易政策方面,应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贸易伙伴范围,以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既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与政策调控息息相关。

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既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也需要加强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

只有内外兼修,多管齐下,才能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成员。

随之而来的是宠物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宠物医疗保险也逐渐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就我国宠物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我国宠物医疗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涉足宠物医疗保险领域,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在保险种类方面,主要包括宠物疾病险、意外伤害险、全寿险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在理赔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赔程序繁琐、理赔金额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宠物医疗保险的信心和满意度。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与对策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与对策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与对策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日益突出。

而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收支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本文将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1.1 收支概况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顺差格局。

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为23707.85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9305.67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为4393.18亿美元。

而服务贸易方面,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收入为7522.4亿美元,支出为4740.6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为2781.8亿美元。

另外,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方面,中国的资本流入量占到了总资本流入量的94.4%,2018年实际使用外资为1394亿美元,同比增长、6.0%。

1.2 问题与风险尽管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整体来看是比较稳健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风险。

首先,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出口面临严重的市场萎缩风险。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形成了依赖性,有着单一性的经济结构,存在“一只脚站在进口、一只脚站在出口”的风险。

此外,资本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过多的短期资本流入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二、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2.1 扩大内需和转型升级中国在外贸发展过程中,进出口贸易依赖性过大,一旦出口市场变差,整个经济也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因此,中国需要扩大内需,降低出口依赖性,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和数量,引导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在生产置换上下功夫,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2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还可以促进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同时,通过扩大设施和技术输出,优化货物流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体系和机制,有效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互惠互利。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1. 引言1.1 介绍国际收支的概念和重要性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往来,包括货物、服务、资金和技术等各种交易。

国际收支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能导致外汇储备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汇率和金融稳定。

而国际收支的顺差则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升国家的国际信用和经济实力。

国际收支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地位的重要表现。

通过对国际收支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定位和竞争优势,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国民经济提供重要依据。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我国国际收支的总体情况我国国际收支的总体情况主要包括当前的收支状况、收支的变化趋势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得益于我国外贸的持续增长和外资流入的增加。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出口和进口逐年增加,贸易顺差逐渐扩大。

外资的流入也在增加,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等形式。

这些外资的流入为我国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国际收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贸易顺差过大、外资流入的不稳定性、外汇储备管理不够精细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政府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我国还应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多元化外资来源,加强外汇储备管理,提高我国国际收支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国际收支将更加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2.2 外贸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外贸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外贸是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出口和进口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一、国际收支的概念和意义二、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分析1. 贸易顺差规模逐年扩大2. 金融账户逆差较大3. 汇率问题引发的国际收支压力三、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应对措施1. 优化贸易结构,推进消费升级2.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促进双赢3. 适时调整汇率政策,保护国内利益四、政策的效果及进一步完善1. 贸易政策调整切实有效2. 金融合作成效显著3. 汇率政策调整频繁五、国际收支困境下的我国企业——案例分析1. 某太阳能制造企业面临贸易反倾销压力2. 某物流企业因汇率问题短期亏损3. 某电商企业对外融资难度加大六、结论和建议国际收支的概念和意义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体,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收支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投资、旅游、汇款等方面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国际收支的数据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竞争力,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投资者评估该国信用和风险的重要依据。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分析1. 贸易顺差规模逐年扩大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一直逐年扩大,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2018年我国贸易顺差为35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9.9%和15.8%。

然而,贸易顺差规模扩大也暴露出我国经济结构单一和对外依赖度较高的问题。

2. 金融账户逆差较大国际收支中的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货币市场工具投资和银行存款等。

我国金融账户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这意味着外资流出多于流入,这一现象主要受到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3. 汇率问题引发的国际收支压力汇率问题对我国国际收支也产生了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我国国际收支压力明显增加。

尤其是美国对中国货物征收加征关税,更加加剧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对我国贸易依赖性较高的出口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应对措施1. 优化贸易结构,推进消费升级为了降低我国国际收支压力,应当加强对出口的引导,推进消费升级,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增加进口品和相关产业的比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同时实现了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这意味着我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取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际收支双顺差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1.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重要成因之一。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加之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使得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大量产品出口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从而形成了经常账户顺差。

2.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另一个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或进行投资,这些外国企业带来的直接投资成为了我国资本账户顺差的重要来源。

3.贸易顺差与投资收益的结合我国既有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又有大量的对外投资,在海外投资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种贸易顺差与投资收益的结合,使得我国的资本账户顺差大幅增加,导致国际收支形成双顺差。

1.外汇储备的增加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我国会持续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这就会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并且可以用于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双顺差也可能会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方面,国际收支双顺差可能会导致我国的货币过度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加剧经常账户顺差。

资本账户顺差也可能会带来国际投资的不稳定,加剧资本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3.国际收支失衡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持续恶化,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尤其是资本账户顺差可能带来的外汇市场波动,可能引发汇率风险和资本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造成重大威胁。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五篇范文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五篇范文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010000-***6X9800Y0204Z060810上图是1985年至2011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余额、贸易账户余额、资本账户余额的走势图,其中X是经常账户余额、Y是贸易账户余额、Z是资本账户余额。

由上图及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知道:1985年以来,共有五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其中四年都集中在80年代,其中1985年是逆差的最大值,绝对值达到114.17亿美元。

可以看出,90年代我国经常项目状况明显好于80年代,除1993年外,始终表现为顺差。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

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1985--198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逆差交替出现,同时我国贸易项目逆差年份也同经常项目逆差年份保持一致除1987年外。

1990—1992年间,经常项目的顺差是由贸易顺差、非贸易往来顺差和无偿转让各项的顺差共同构成。

1993年非贸易往来、对外贸易均为逆差,只有无偿转让存有少量顺差。

1994—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尤其是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1996 年、1997 年、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17.61%、22.81%、45.62%、81.8%。

最新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剖析

最新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剖析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剖析中国集体经济■王蕊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

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

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

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调节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调节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调节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地区追求的外部平衡目标。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与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情况与调整对策。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调整前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际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增强, 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越来越大。

从总体上看, 我国国际收支近十几年来发展的情况是良好的, 收支总量基本保持了平衡, 收支结构变化迅速但发展趋势良好, 外汇储备除个别时期外,基本保持了足量储备, 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对减少外汇市场波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结构的完善, 国际收支结构也日趋完善, 近年来, 外汇储备增长较快, 反映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但是回顾个别年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进一步总结经验, 对维护国际收支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中国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 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 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 亿美元,增长128%。

2005 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 万亿美元,比2004 年增长27%,占GDP 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

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6 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2007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

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 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1. 引言1.1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性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情况的核心指标,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实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直接关系到该国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收支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出口和进口情况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等都会影响到国际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国际收支状况也为国家的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措施,调整外贸政策和外汇政策,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1.2 国际收支的定义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所有经济往来的总和。

它包括国家与外国之间的贸易、服务、资本流动和国际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所有经济交易。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际地位,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部分。

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入和转移支付等,反映的是国家在短期内与外界的经济往来。

资本项目包括资金的跨国流动和资产的买卖等,反映的是国家在长期内与外界的资本往来。

国际收支的平衡情况取决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间的差额,当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间存在逆差时,国际收支就处于不平衡状态,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调整。

国际收支的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至关重要,需要谨慎管理和有效调控。

2. 正文2.1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在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我国国际收支总体呈现出逆差状态,即经常账户逆差规模较大。

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外贸易依赖度较高,进口大于出口,导致贸易逆差较大。

我国国际收支中金融账户项下的资本流动也存在波动。

尽管我国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资本外流的风险也在增加。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及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及建议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及建议一、中国的国际收支的特征1.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自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较大的顺差。

尤其是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的“双顺差”(双顺差,就是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占总顺差比例一直很大。

这是我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

2.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直接投资顺差678亿美元,增长28%。

其中,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791亿美元,增长44%;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13亿美元,增长526%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对外资的吸引力仍然较强。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741亿美元,同比增长27%。

同期,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333亿美元,同比增长3.5倍。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依然是外资流入的主要方式,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3.国家外汇储备继续较快增长2005年我国国际储备增长较快。

2005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

其中,特别提款权减少0.22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1010亿美元,高于2004年同期增加674亿美元的水平[1]。

2007年,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年末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超过2005、2006两年的储备增加额之和[4]。

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808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80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43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额非常大,其增长速度也非常快。

我国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00%的警戒线,偿债率远低于25%的国际经验标准。

近期我国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风险较小。

双顺差国际收支不平衡,直接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要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指的是我国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方面出现的出口大于进口和资本净流入的情况。

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和影响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贸竞争优势: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从而促使出口增加。

2. 强劲的内需市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市场规模庞大,内需市场强劲,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订单和动力。

3.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海外经济合作区等,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4. 外资流入增加: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外资的增加也带动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带动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我国的出口和资本流入增加,可以带动国内生产和投资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2. 改善就业形势: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出口企业的生产和就业增加,可以减缓就业压力,改善就业形势。

3. 加强国家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外汇收入增加,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的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4. 影响货币汇率:国际收支双顺差也会对货币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本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

2. 改善外贸结构:加大对中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出口力度,减少对原材料和低端产品的依赖。

3. 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企业投资环境和法治环境,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推动资本流入的增加。

4. 加大对内需市场的发展力度: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国内市场的繁荣,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第一篇: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状况集中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活动状况。

因此,国际收支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高低。

分析有关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于正确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对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我国面对严重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的结构调整的困难下,我国的对外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的状态,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2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况,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均顺差,并且“双顺差”的趋势一直在扩大。

为了便于分析,列出了我国2002年~2011年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见表1(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

下面从项目这个角度具体对这几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经常账户收支方面:这10年中,经常账户收支与货物贸易收支均处于顺差状态,从这里可以看出,经常项目的顺差与货物贸易的顺差有高度的相关性。

并且经常项目顺差规模由逐年增长趋于平稳。

根据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来看,200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5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为3875亿美元,进口为3521亿美元。

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增加到了1324亿美元,出口也增加到了9039亿美元,进口增为7715亿美元。

到了2008年经常项目顺差则为4206亿美元,而出口和进口也分别增加为17462亿美元和13256亿美元。

但是到了2009年以后,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了35%,这是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

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为2433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是14842亿美元和12409亿美元。

到了2010年和2011年,顺差幅度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是很大,趋于一个平稳状态。

货物贸易收支在这10年中,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并且2002年~2008年一直是在往上升。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影响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2006年1-5月,中国累计贸易顺差达467.9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5月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3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从进、出口月度增长额看,今年进口一度呈加快之势,并于3月份创下峰值达668.5亿美元,但随后下降至5月份的601.1亿美元,而出口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

分国别看,目前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额达983.3亿美元,增长20.2%;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973.7亿美元,增幅达25.4%,其中1-4月我国对美实现了贸易顺差393.2亿美元。

今年的国际收支顺差高速增长已成定局。

不可否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国内外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但外部表现强劲。

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发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

此外,外汇储备是优质的国际金融资产,可以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尽管在内需降温的情况下巨额顺差发挥了拉动国内经济的积极作用,净出口一跃成为今年GDP增长的主力军。

但毫无疑问,巨大的贸易顺差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隐忧:一是跨境资本流动形成冲击。

尽管由于实行资本管制,国际意义上的纯粹投机资本大量流入我国还不大可能。

但是,资本的趋利性很可能在未来本外币利差、汇率预期等有所变化时,资金又转为较为集中的大规模流出。

正如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资本大进大出很可能引发货币金融危机,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二是外部均衡对内部均衡的影响。

首先购买外汇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过分宽余的货币供给,如果集中在商品市场,就是通货膨胀;集中在资产市场,就可能形成泡沫经济。

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并如何调节

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并如何调节

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并如何调节?
根据国际收支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收支是由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的。

那么观察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后,会发现我国的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处于顺差的状态,为证明这一点,搜集近几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观察,也都会发现这一点。

针对我国顺差的这种状态,我试图寻找了几点原因:
1 从大体来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从个体来说,是国内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合理。

例如:劳动力的廉价
3 国内的政策导向,使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然而,这种顺差的状态长期存在下去,会给我国带来许多的问题,比如:会加剧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这样会对本国的对外贸易造成影响; 会引起投资过热,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对此,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也会受到影响等等。

应于这种现状,结合原因,我寻了几点对策:
1 加强国际间协调,降低贸易壁垒对本国的危害
2 提高劳动力最低工资标准,降低储蓄率以扩大内需
3 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适时调整相关的税收政策
4 不断优化贸易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集体经济■王蕊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

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

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

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

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

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

“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围以。

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

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整体稳健性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

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

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

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

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

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

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

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

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 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

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

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

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经济观察1420081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80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78亿美元,增长21%;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汇回6亿美元,增长142%;净流出74亿美元,增长17%。

“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

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

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

这既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国特殊的管理体制与鼓励政策,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

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自身的原因。

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

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

同时由于我国国金融市场比较不发达,国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

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 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从国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

国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

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顺差。

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

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

此外,国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

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

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

(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长期以来,我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

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

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

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

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一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

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

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

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

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

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

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短缺资源,促进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