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公开课

合集下载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课件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课件
③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 “躁”与“瞽”, 因而被孔子“哂”了。
2.孔子为何“与”点?
答: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 ①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 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 ②从消极方面理解,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用 之则行,去之则藏” ,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相合拍。③ 其实,曾皙的处世态度,是孔子礼治于国的积极反映,并非 一味消极。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文本解读
•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
(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 你们大一点,不要认为我 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 了)。你们平日就说: ‘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 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 算怎么做呢?”
第一部分:孔子向学生问志。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 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 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 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 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 对话。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却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是故哂之。
唯(句首语气词)求则非邦
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大 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
也与(欤)?安见方六七十, 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
如五六十而非也者?唯赤则 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
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 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
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 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孔子又问:“公西赤 ,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
(治理国家),愿学焉 不敢说能胜任,只是愿意
(语气词)。宗庙之事, 学习。或者诸侯宗庙祭祀
如会同,端(名作动) 章甫(名作动),愿为 小相焉(语气词)。”
的事务,或者诸侯会盟朝 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 的赞礼官啊。”
公西华(赤)
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 躁,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 直说叫做睁眼瞎。
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 “躁” 与“瞽”,因而被孔子“哂”了。
2020/2/16
孔子为什么“哂由”呢?
孔子为何与点呢?
2020/2/16
¤为何“与”曾点?
一 二三 天 盛不 时 太想
子路率尔而(表修饰)

子路轻率急忙地回
对曰:“千乘(shèng)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答说:“拥有千辆兵 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 间,有别国的军队来
加(加到……上)之以 犯,接着又遇饥荒,
师旅,因之以(用)饥 如果让我治理,等到
馑;由也(句中语气词) 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夫
三年的功夫,我就可 以使国人勇敢善战, 而且懂得是非正道。”
呢?”
曾皙 冉有 (点)
(求)
子路
(仲由)
与赞
公西华
(赤)


孔子
2020/2/16
¤为何“哂”子路?
赞赏坦率发言, 委婉批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020/2/16
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 子在乎的是“礼”。
孔子自己说,“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 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 色而言谓之瞽。gǔ” (《论语·季氏》)。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二、教材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意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领略传统智慧,培养理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

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记录了孔子与四弟子的谈话,其中四子所言的志向及孔子评志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展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引人思考。

从问志、言志到评志,文章脉络清晰,叙事轻重有序,突破了语录体的限制。

透过此篇文章,可回归先秦师生治学的状态、探究孔子思想的内涵、讨论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属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也属于该任务群,虽然学生完成了一个相关的任务群的学习,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还相对模糊,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思辨性表达更是有难度。

对高一学生而言,已经有了初步的文言文学习的知识储备和阅读方法,尤其是对于《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不少学生能够背诵其中的名言警句,对儒家思想也有所了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诸子文,属于文言文的范畴,这就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跨过“文言”障碍关。

(2024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教案设计

(2024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教案设计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标要求: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发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2.学会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

3.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把握文章内容。

2.审美鉴赏与创造:关注本文对不同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等生动传神的描写,并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思维发展与提升:围绕“四人之志”的话题展开讨论,能够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观点,有针对性、有礼貌、有风度进行辩驳。

4.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曾皙之志”的实质,并初步了解孔子的人生追求和思想主张。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初步了解儒家思想特征,认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2.结合以往学习过的课文体会说理论事的不同技巧与风格。

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文言基础薄弱,在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前提下,须做到字字落实,句句到位。

此外,该班学生对孔子、儒家思想有较为粗浅的了解,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在解析“曾皙之志”和孔子的政治主张时,可适当深入。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文化常识。

2.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准确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文字词和语法现象。

一、文学常识1、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至圣”。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可简单归纳为“仁义礼智信”,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并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同席而坐》公开课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同席而坐》公开课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同席而坐》公开课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同席而坐公开课教案课程简介本节课程是一场公开课,主题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同席而坐”。

本课程将深入讲解《论语》中四位学者的思想和境界,并分析其在儒家思想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深入理解《论语》中四位学者的思想和境界;- 掌握儒家思想史中四位学者的地位和贡献;- 培养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激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内容及安排1. 开场白和研究动机引导(5分钟)2. 子路思想部分讲解和分析(20分钟)3. 曾皙思想部分讲解和分析(20分钟)4. 冉有思想部分讲解和分析(20分钟)5. 公西华思想部分讲解和分析(20分钟)6. 总结和答疑环节(15分钟)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主要随堂讲解《论语》中四位学者的思想和境界,重点突出其在儒家思想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 互动问答:教师会定时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 课外阅读:学生需要在课后阅读相关课文,巩固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本节课程的研究,学生需要完成以下评估任务:- 阅读并理解相关课文。

- 在课后完成相关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 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一份研究总结。

教学资源- 课程PPT- 《论语》相关课文- 练题及答案- 研究总结模板参考文献- 《论语》备注本课程需要提前预约报名,为确保研究效果,请提前阅读相关课文。

*以上课程内容只作参考,教师会根据教育实践随时做出调整。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校内公开课课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校内公开课课件

作业:四、句式【翻译句子】
1、不吾知也。 没有人了解我。【宾语前置】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宾语前置】
作业:五、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用、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做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 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 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 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 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赤,尔何如?”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shĕn yí zhuàn răn
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
(由) (点)(求) (赤)
51岁 39岁 31岁 18岁


陪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尊敬对方或自谦
称名
第一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华侍坐。子曰:“以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如或 知尔,则何以哉?”
• 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 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 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 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 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 出自己的想法。
• 循循善诱
作业: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 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 词 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
孔子的教育思想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教案1500字教案主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教案教案类型:文学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掌握有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基本内容;3.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思想和意义;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及相关素材(包括《论语》原文和注释);2.学生所需教辅资料(包括相关解读和分析);3.教师准备相关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分享学生对《论语》的了解和阅读经验;2.回顾《论语》中的其他经典篇章,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3.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Step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1.全班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并讨论,理解段落的表述和寓意;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组的理解。

Step 3:分析与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意义;2.就其中的一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3.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回应和抗辩。

Step 4:评价与思考(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文学评价标准和方法;2.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进行评价;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对作品进行评价。

Step 5:总结与延伸(15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学生的延伸思考;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阅读《论语》中的其他经典篇章。

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

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2、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

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3、理解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从而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孔子的文章。

二、新课讲授1、作者介绍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排行老二,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其弟子所著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

2、《论语》介绍《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3、解题侍坐:学生坐在一旁陪伴老师。

古代臣子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旁陪伴长辈,叫做侍坐。

4、重点字词梳理三、赏析内容1、播放名家朗读音频,整体感知本文以“志"为焦点,分为问志、述志、评志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问志。

首先由孔子引出话题,启发弟子来说明各自的志向和人生理想。

第二部分(2—12):述志。

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根据孔子提出的话题,四位学生各自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和人生理想。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共5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共5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
哂: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补充:《礼记·曲礼上》规定 “长者不及,勿谗言。” 这就是说 在长者面前,如不问及, 是非礼的,所以受到孔子的哂笑。这种形式 的主动发言,并不被孔子所提倡。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与点:曾点描绘了一幅“暮春咏归图”, 是一种超然的“世外桃 源”, 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缩影,人们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实际上就 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 由幸福的和谐社会理想生活
五、文本研读 公西华(赤)
志向: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性格: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五、文本研读
子路: 侧重强国
冉有: 侧重富民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志向虽各有侧重,
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 一番事业. 都是参加 政治.
五、文本研读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 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点)
五、文本研读
志向: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 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 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性格: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 娴熟礼仪。
五、文本研读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 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 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 为之大?”
五、文本研读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

特殊句式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加之以师旅, 加之以师旅 5、系燕父子以组 6、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设疑: “异乎三子者之撰。”是什么句式 异乎三子者之撰。 是什么句式? 异乎三子者之撰
介词结构 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动词( 宾语) ◆ 动词(以+宾语) 宾语 动词( 宾语) ◆ 动词(于+宾语) 宾语 ◆ 动词(乎+宾语) 动词( 宾语) 宾语 设疑: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动词, 动词,到······去 去
(2)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子路率尔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鼓瑟希, 3、鼓瑟希,铿尔 象声词词尾,…地 象声词词尾, 地 4、点,尔何如
代词, 代词,你
(3)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相当于 于”,比 以吾一日长乎 相当于“于 , 2、摄乎大国之间 相当于“于 , 相当于 于”,在 3、异乎三子者之撰 相当于 于”,和、跟 相当于“于 , 4、浴乎沂,风乎舞雩 相当于 于”,在 相当于“于 , 5、何伤乎 何伤乎 语气助词, 表反问, 语气助词, 表反问,呢
世纪的今天,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 世纪的今天 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孔 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 子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 片走向了五大洲、 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 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2004年,国家汉办在韩国首 年 尔建立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 院,预计2015年全球孔子学 预计 年全球孔子学 院将达到500所,孔子学堂 所 院将达到 1000余所。 余所。 余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精美课件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精美课件ppt

夫子喟然叹月:“吾与点也。”
比较孔子与曾皙“志”之高下,谁的栖居更有诗意?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读文中孔子的对话,联系下则补充材料 谈谈对孔子的印象:
1、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 之。 2、孔子提出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术。 3、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坐
--《论语》
侍坐与孔子对话的顺序依次是“子 路、冉有、公西华、曾皙”,题目却 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为什么?
阅读 课文
侍 坐
千 乘 之 国
饥 馑
比 及

端 章 甫
--
希 稀


舞 雩
(曾皙)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撰”,根据上下文,推测子路、冉 有、公西华各在哪些方面有突出 才能?
--《论语·公冶长》
七十 ____________

六十 ____________
学不厌 诲不倦
五十 ____________ 四十 ____________ 三十 ____________
十五 ____________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写一段话:
“孔夫子,您要是我的老师 多好······”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可以有勇
可使足民
宗庙会同小相
子路善治军
仲由善子曰:
1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
“噫!天丧予!天丧予!”
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
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夫三子者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 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
整体感知 弟子述志 孔子评价 知识拓展 师生探究 知识链接
• 从“弟子述志”中可以 看出他们的什么“志” ?
2020/3/10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个人志向
军事治国
? 礼乐治国
经济治国
2020/3/10
《礼记·曲礼上》规定 • “长者不及,勿谗言。” • 这就是说在长者面前,如不问及,
是非礼的,所以受到孔子的哂笑。 这种形式的主动发言,并不被孔子 所提倡。
• 每位弟子的志向 • 孔子的评价
子路(由):率尔而对曰
shèng
轻率匆忙的样子
•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夹在
攻打
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接着
治理 等到
有勇,且知方也。
正道,是非准则
整体感知 弟子述志 孔子评价 知识拓展 师生探究 课后作业 知识链接
冉有(求):
•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
时代背景: 孔子是一位有着强烈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
负的人。他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 施以仁政,使鲁国大治。可惜的是鲁国国君受 人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 “礼”、“仁”也就成了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 转瞬即逝。
2020/3/10
孔子思想:
一、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
二、修身:“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 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 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理想生活 和谐社会 精神家园
整体感知 弟子述志 孔子评价 知识拓展 师生探究 知识链接
探究二: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
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 ”。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 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 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 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 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俗语说,半
子 像
(
部《论语》治

天下,今天这
湾 故
节课我们一起
宫 博
来学习选自
物 院
《论语 述而》

中的一篇文章。
)

2020/3/10
xī rǎn shì
整体感知 弟子述志 孔子评价 知识拓展 师生探究 课后作业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
孔子,名___,字 始人,思想核心是 张.
《论语》是

记录的
, 家学派创 ,政治上主
温文尔雅,性格从容洒脱
探究一:曾皙的“志”具体是什么 ?
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 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 百姓自由幸福。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 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 宁静的心态。
二、孔子为什么“与点”?
暮春咏归图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四、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

倦”,对学生喜欢“循循善诱”
五、品德:“温、良、恭、俭、让”
整体感知 弟子述志 孔子评价 知识拓展 师生探究 知识链接
更多关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内容请访问以下网站:
• 中国孔子网(/) • 孔子在线(/) • 中国孔子研究院网(/) • 孔子纪念,以俟君子
使……富足 至于
等待

公西华(赤):
•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或者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曾皙(点):
• 鼓瑟希,铿kēn尔g ,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
通“稀”,稀疏 子者之撰。”
直起身子
不同
说,陈述
•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kongzi/index.htm)
体散文, 的言行。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仁、礼 治。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 孔子及其弟子。
2020/3/10
• 朗读课文并思考 • 每位弟子的志向 • 孔子的评价
整体感知 弟子述志 孔子评价 知识拓展 师生探究 课后作业 知识链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同“暮” 已经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于,在 吹风
唱歌
• 子路 •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谦让 •求 •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
也者? 句首语气词 国家,这里指国家政事 •赤 •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
之小,孰能为之大? 谁 •点 • 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赞成
整体感知 弟子述志 孔子评价 知识拓展 师生探究 课后作业 知识链接
•从他们的言谈中可以 看出弟子们各自什么 性格?
2020/3/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1岁
39岁
31岁
18岁
人物
人物性格
子路 冉有
有魄力、自信;性格也较鲁莽、轻率 性格谨慎、谦虚、自知
公西华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曾皙 2020/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