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C 4.B 5.D 6.C 7.C 8.C 9. A 10. C 11. A 12.C (二)填空题1.40;2.等温、等容、不做非体积功,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 3.>,<,=,> 4.增大、不变 5.不变 6.3.990 kJ·mol -1(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 (四)计算题1.解:(g)O N (l)H 2N 4242+O(l)4H (g)3N 22+(l)H N 42摩尔燃烧热为2.解:)mol ·(kJ 28.254166.963.502)84.285(401f B r --=-⨯--⨯+=∆=∆∑HH ν)mol ·(kJ 14.627211r-Θ-=∆=H Q pK1077.3109.9824.37333mr r ⨯=⨯--=∆∆=-S T 转)mol ·(kJ 78.34357.86)15.137(36.3941f B r --=---=∆=∆∑G ν)K ·mol ·(J 9.9865.21056.1975.191216.21311B r ---=--⨯+==∆∑νNO(g )CO(g )+(g)N 21(g)CO 22+)mol ·(kJ 24.37325.90)52.110(5.3931f B r --=----=∆=∆∑H ν此反应的 是较大的负值,且)(,)(-∆-∆S H 型反应,从热力学上看,在 T 转的温度以内反应都可自发进行。
3.解:外压kPa 50e =p ,11p nRT V =,22p nRTV =,2e p p = 系统所做功:定温变化,0=∆U0=+=∆W Q U ,所以Q =1 247.1(J ) 定温过程pV =常数 ∆(pV )=0 所以 0)(=∆+∆=∆pV U H 4.解:查表知CaO(s) + SO 3(g) = CaSO 4(s)求得同理求得 因为 所以根据经验推断可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1)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7)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4)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检测卷 (21)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题组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答案】C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为估算一包黄豆的数量,将这包黄豆和50粒绿豆混装在大广口瓶中,从瓶中随机取出一勺豆子,统计发现其总数为n,其中绿豆的数量为m。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实验模拟了标记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记后的动物B.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摇匀C.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降低实验误差D.黄豆总数约为50 m/n【答案】D 【解析】上述实验模拟了标记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记后的动物,A正确。
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摇匀,代表被标记动物与未标记动物的均匀混合,B正确。
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能够降低偶然性造成的实验误差,C正确。
假设黄豆总数为A,则有(A +50)∶50=n∶m,解得A=50(n-m)/m,D错误。
3.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
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的数量统计错误的是()A B C D【答案】D 【解析】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时,对于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在内,而对于位于样方边界的个体,遵循只计一半的原则,而选项D将所有位于边界的个体都计算在内,所以D项统计有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 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传热学习题集第一章思考题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
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
试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其中,-热流密度;-导热系数;-沿x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其中,-热流密度;-表面传热系数;-固体表面温度;-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其中,-热流密度;-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
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
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
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烧坏。
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什么是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1)建筑产业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以及模数化、工厂化的部品生产,实现建筑构部件的通用化和现场施工的装配化、机械化。
(2)建筑产业化的主要特点如下:1)主要构件在工厂或现场预制,采用机械化吊装,可以与现场各专业施工同步进行,具有施工速度快、有效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有利于冬期施工的特点。
2)构件预制采用定型模板平面施工作业,代替现浇结构立体交叉作业,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安全环保、有效降低成本的特点。
3)在预制构件生产环节可以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艺或立模工艺等将保温、装饰、门窗附件等特殊要求的功能高度集成,可以减少物料损耗和施工工序。
4)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较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应做好前期策划,具体包括工期进度计划、构件标准化深化设计及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等。
1.2 如何理解PC结构?PC结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1)PC结构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PC是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的缩写,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部分现浇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
PC 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
(2)PC结构的主要特点有:①产业化流水预制构件工业化程度高。
②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复使用,耗材少,节约资源和费用。
③现场装配、连接可避免或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④预制装配工艺的运用可使劳动力资源投入相对减少。
⑤机械化程度有明显提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得到有效降低。
⑥预制构件外装饰工厂化制作,直接浇捣于混凝土中,建筑物外墙无湿作业,不采用外脚手架,不产生落地灰,扬尘得到抑制。
⑦预制构件的装配化使得工程施工周期缩短。
⑧工厂化预制混凝土构件不采用湿作业和减少现浇混凝土浇捣,避免了垃圾源的产生,搅拌车、固定泵以及湿作业的操作工具洗清,大量废水和废浆污染源得到抑制。
经济法(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附录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C2、D3、C4、B二、多项选择1、ABD2、ABCD3、ABCD4、ABC5、CD三、名词解释1、经济法:经济法是作为一个部门法,是调整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但经济法的范围一直存有争议。
2、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的规定发生的,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事实。
4、代理:是代理人于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相对人)为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5、诉讼时效:一般是针对债权规定的,是指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6、除斥期间:亦称预定期间,是指法律预定某种权利于存续期间届满当然消灭的期间。
四、简答题1、简述法律关系的要素。
按照法律关系原理,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组成,该三要素缺一不可。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法律关系主体有以下几类:公民(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国家。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权利客体是与权利主体相对应的概念。
一般包括物、行为和行为的结果、非物质财富等。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
2、简述法律行为的类型。
法律行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不同的法律行为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
(1)单方法律行为和双方行为、决议根据参与法律行为的当事人的数量以及参与的方式,可以划分为单方法律行为和双方法律行为和决议。
(2)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根据行为生效是否具备特定形式的要件,可分为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
(3)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统计学课后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1章导论1、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经估计,森林公园生长着25000颗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
该研究的总体是()A、250颗成年松树 B、公园中25000颗成年松树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2、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成年松树的高度。
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
该研究所感兴趣的变量是()A、森林公园中松树的年龄B、森林公园中松树的数量C、森林公园中松树的高度D、森林公园中数目的种类3、推断统计的主要功能是()A、应用总体的信息描述样本B、描述样本中包含的信息C、描述总体中包含的信息D、应用样本信息描述总体4、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这一叙述是()的结果A、定性变量B、试验 C、描述统计 D、推断统计5、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学作业,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参考书中包含美国50个州的家庭收入中位数。
在该生的作业中,他应该将此数据报告来源于()A、试验B、实际观察 C、随机抽样D、已发表的资料6、某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任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
他注意到,雇员的午饭要么从家里带来,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
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这种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认为是()A、观察研究B、设计的试验C、随机抽样D、全面调查7、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感兴趣的总体或样本C、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D、了解数据分布特征8、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
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B、所有的大学生C、该大学所有的一年级新生D、样本中的200名新生9、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
化工原理第四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流体的压力【1-1】容器A 中的气体表压为60kPa ,容器B 中的气体真空度为.⨯41210Pa 。
试分别求出A 、B 二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为若干帕,该处环境的大气压力等于标准大气压力。
解 标准大气压力为101.325kPa容器A 的绝对压力 ..p kPa ==A 101325+60161325 容器B 的绝对压力 ..B p kPa =-=1013251289325【1-2】某设备进、出口的表压分别为-12kPa 和157kPa ,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kPa 。
试求此设备的进、出口的绝对压力及进、出的压力差各为多少帕。
解 进口绝对压力 ..进101312893 =-=p kPa出口绝对压力 ..出101 31572583 =+=p kPa 进、出口的压力差..p kPa p kPa ∆=--=+=∆=-=157(12)15712169 或 258 389 3169流体的密度【1-3】正庚烷和正辛烷混合液中,正庚烷的摩尔分数为0.4,试求该混合液在20℃下的密度。
解 正庚烷的摩尔质量为/kg kmol 100,正辛烷的摩尔质量为/kg kmol 114。
将摩尔分数换算为质量分数 正庚烷的质量分数 (104100)03690410006114ω⨯==⨯+⨯正辛烷的质量分数 ..2103690631ω=-=从附录四查得20℃下正庚烷的密度/kg m ρ=31684,正辛烷的密度为/kg m ρ=32703 混合液的密度 /..3169603690631684703ρ==+m kg m【1-4】温度20℃,苯与甲苯按4:6的体积比进行混合,求其混合液的密度。
解 20℃时,苯的密度为/3879kg m ,甲苯的密度为/3867kg m 。
混合液密度 ../3879048670.68718 ρ=⨯+⨯=m kg m 【1-5】有一气柜,满装时可装36000m 混合气体,已知混合气体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为2224H N COCO CH .04 0.2 0.32 0.07 0.01操作压力的表压为5.5kPa ,温度为40℃。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善物流战略规划方案。
.什么样的物流系统战略规划才算是好的物流系统战略规划?参考答案:自选答案。
第4章复习思考题
1、请简述客户服务的概念及其要素。
答案:客户服务可以定义为发生在购买方、销售方和第三方之间的一个过程。这个过导致交易的产品服务的价 值增值。与客户服务相关的要素很多,不同的学者总结的也不尽相同。本书采用伯纳德(L。ndS)和保 罗(PaUlZinszer)将客户服务要素划分为三组:交易前、交易、交易后。物流系统运作的目标位可得性、降低总成本 以及创造物流价值,这个目标分布在交易前、交易以及交易后三个阶段中
(3)物流战略态势,是指物流系统的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市场规模在当前的有效方位及沿战略逻辑过程的不断 演变过程和推进趋势。它反应了道路运输企业(集团)参与社会物流系统运作时,在客观上的物资、人力资源表现的竞 争能力积聚与实力,以及在主观上智慧谋略表现的动态组合运作状况。
(4)物流战略类型,是指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流战略作的划分,以更深刻的认识物流战略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完
在制定客户服务政策时可以根据以上原则对客户、物品或事件进行ABC分类,在此基础上确定产品、客户或事 件的优先级,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客户服务政策。这样就能合理使用企业的资源,将企业的资金、和其他资源优先 分配给对企业更有用的客户或产品。从而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
3、某公司的客户服务水平如果从95%提高到98%,成本和收益将会发生如下变化:
.强生公司生产和销售全系列的工业空调产品,产品通过独立的分销商在全国进行销售。公司从四部的一家制造 商采购用于空调产品的继电器。公司大约每次订购300箱,每箱24个单位,一年订购54次,年采购量大约16000箱。 采购价格为8美元,订货成本为每份10美元,库存持有成本为25%。继电器每箱的重量为25磅;强生公司支付运输 成本。运输量低于15000磅时,每100磅的运输费率为4美元,运输量在15000和39000之间时,每100磅的运输费率 为3.9美元,运输量大于39000磅时,每100磅的运输费率为3.64美元。继电器以20箱为一托盘进行运输。求这种情 况下的强生公司的最佳订货批量。
金属工艺学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属⼯艺学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章(p11)1、什么就是应⼒?什么就是应变?答:应⼒就是试样单位横截⾯得拉⼒;应变就是试样在应⼒作⽤下单位长度得伸长量2.缩颈现象在拉伸实验中当载荷超过拉断前所承受得最⼤载荷时,试样上有部分开始变细,出现了“缩颈".缩颈发⽣在拉伸曲线上bk段。
不就是,塑性变形在产⽣缩颈现象前就已经发⽣,如果没有出现缩颈现象也不表⽰没有出现塑性变形。
4、布⽒硬度法与洛⽒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下列材料或零件通常采⽤哪种⽅法检查其硬度?库存钢材硬质合⾦⼑头锻件台虎钳钳⼝洛⽒硬度法测试简便,缺点就是测量费时,且压痕较⼤,不适于成品检验。
布⽒硬度法测试值较稳定,准确度较洛⽒法⾼。
;迅速,因压痕⼩,不损伤零件,可⽤于成品检验.其缺点就是测得得硬度值重复性较差,需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 硬质合⾦⼑头,台虎钳钳⼝⽤洛⽒硬度法检验。
库存钢材与锻件⽤布⽒硬度法检验。
5、下列符号所表⽰得⼒学性能指标名称与含义就是什么?抗拉强度它就是指⾦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得最⼤应⼒、屈服点它就是指拉伸试样产⽣屈服时得应⼒。
规定残余拉伸强度疲劳强度它就是指⾦属材料在应⼒可经受⽆数次应⼒循环不发⽣疲劳断裂,此应⼒称为材料得疲劳强度. 应⼒它指试样单位横截⾯得拉⼒。
冲击韧度它就是指⾦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得变形能量得能⼒韧性。
HRC 洛⽒硬度它就是指将⾦刚⽯圆锥体施以100N得初始压⼒,使得压头与试样始终保持紧密接触,然后,向压头施加主载荷,保持数秒后卸除主载荷。
以残余压痕深度计算其硬度值. HBS布⽒硬度它就是指⽤钢球直径为10mm,载荷为3000N为压头测试出得⾦属得布⽒硬度。
HBW 布⽒硬度它就是指以硬质合⾦球为压头得新型布⽒度计。
第⼆章(p23)(1)什么就是“过冷现象"?过冷度指什么?答: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平衡结晶温度),这种线性称为“过冷”。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2)⾦属得晶粒粗细对其⼒学性能有什么影响?细化晶粒得途径有哪些?答:⾦属得晶粒粗细对其⼒学性能有很⼤影响。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目录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饱和烃.................................................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不饱和烃...............................................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环烃...................................................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旋光异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卤代烃.................................................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波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醇酚醚.................................................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醛、酮、醌.............................................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取代酸...............................................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工基础 第1章 课后习题
A: 220/n
B: 220/nR
C: 220/R
D: 220R/n 答案: C 9 已知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5伏和-5伏,则两点间的电压UAB为 伏。
A: 0
B: 10
C: -10
D: 15 答案: B 10 已知电路中A点的电位为5伏,AB两点的电压UAB ---10V,则B点电位为____.伏
A: 20
B: 10
C: 5
D: 40 答案:
C 7 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R,串联后接入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则电阻R上的电压为 伏。
A: 220/n
B: 220/R
C: 2.20,/nR
D: 220R/n 答案: A 8 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R,并联接到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则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一一一安。 A, 220/n B、220/nR C, 220/R D, 220R/n
答案: 正确 19 在并联电路中,电阻的阻值越小,消耗的功率越小。
答案: 错误 20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的阻值越小,消耗的功率越小。
答案: 正确 21 电灯泡的灯丝断后,再搭上使用,灯泡反而更亮,其原因是灯丝电阻变小而功率增大了。
答案: 正确
22 扩大直流电流表量程的方法是在表头上串联电阻分流。 答案: 错误
A: 负电荷定向 B: 电子定向 C: 正电荷定向 D:
答案: C 25 Rl=lQ,R2 =3Q的两只电阻,并联接在相同电压下,则电流的比值为———。
A: 1:1 B: 3:1 C: 1:3 D: 4:1
答案: 26 R1 =2Q,R2 =3Q的两只电阻,串联接在20V的电压下,则R1上电压为 V。
A: 电源 B: 负载
C: 连接导线
D: 开关
《工科大学化学》物理化学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可编辑)
《工科大学化学》物理化学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 1 章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第第第 1 1 1 章章章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习题?1.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在 300 K、101 kPa 下,经恒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并从此状态下QU WH恒容升温至 370 K、压强为 1 010 kPa。
求整个过程的、、及。
(答案:△U 1455 J,△H 2037 J,W17727 J,Q -16272 J)UH解: 第一步:恒外压恒温压缩至平衡态, 0, 03 3V 8.314×300/101×10 24.695dm ,13 3此平衡态的体积就是末态的体积 V , V 8.314×370/1010×10 3.046dm2 2-3此平衡态的压强 P’8.314×300/3.046×10 818.84kPa3 -3W-P’V -V -818.92×10 ×3.046-24.695×10 17727 J17.727 kJ2 1-QW17.727 kJ Q-17.727 kJ第一步: 因恒容 W0UQ C T -T 20.79×370-3001455.3 J1.455 kJv v,m 2 1H20.79+R×702037.3 J2.037 kJ整个过程:W17.727 kJ;Q -17.727+1.455 -16.27 kJ;UH1.455 kJ ;2.037 kJ。
UH2.设有 0.1 kg N ,温度为 273.15 K,压强为 101325 Pa,分别进行下列过程,求、、2QW及。
?1 恒容加热至压强为 151987.5 Pa;2 恒压膨胀至原体积的 2 倍;3 恒温可逆膨胀至原体积的 2倍;4 绝热可逆膨胀至原体积的2倍。
?4 4(答案: ①△U Q 1.01×10 J,△H 1.42×10 J,W 0;V②△H QP 28.4 kJ,△U 20.20 kJ,W -8.11 kJ;③ Q 5622 J ,W -5622 J,△H △U 0 J;④ Q 0,W △U -4911 J,△H - 6875 J)解: 将 N 气视为双原子理想气体,则2-1 -1C 29.10 J?mol ?K ;p,m-1 -1C 20.79 J?mol ?Kv,m1 W0, 末态温度 T 1.5T 1.5×273.15 K2 14U∴ Qvn CvT2-T1 100/28×20.79×1.5×273.15-273.151.01×10 J4Hn C T -T 100/28×29.10×1.5×273.15-273.151.42×10 Jp 2 12 末态温度 T 2T 2×273.15K2 1HQ n CpT -T 100/28×29.10×2×273.15-273.15 28388 J28.4 kJp 2 1Un CvT2-T1 100/28×20.79×273.15 20201 J20.20 kJVW -P -101325×100/28×8.314×273.15/101325 -8110J -8.11kJUH3 理想气体恒温, 0,W -Q -100/28×8.314×273.15×ln2 -5622 J -5.62 kJ0.4 0.4T V T V1 12 24 运用理想气体绝热过程方程:0.4 0.4T 1/2 ×T 1/2 ×273.15 207 K2 1Q0UTW n Cv,m 100/28×20.79×207-273.15 -4911 J - 4.911 kJH 100/28×29.10×207-273.15-6875 J -6.875 kJ-13.在 373.15 K、101325 Pa 下,1 mol 水缓慢蒸发。
信息技术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选择题(1) A (2) B (3) A (4) B (5) C (6) D (7) A (8) B (9) B (10) B (11) A (12)A (13)B (14) D (15)C (16) ABCD (17) A (18) C (19) B (20) A2.判断题1.×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5. √ 16. √17. √18. X3.简答题(1)如何限制其他人对文档进行编辑?文件一保护文档一限制编辑。
(2)检查文档兼容性的目的是什么?检查是否有早期版本的Word不支持的功能。
(3)为什么要将文档导出为PDF格式?安全性高,可跨平台使用,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及独立于设备和分辨率的图形图像等封装在了一个文件中。
(4)文档的“保存”和“另存为”的区别是什么?略(5)在Word编辑过程中,如何切换“改写”与“插入”状态?这两种状态有何区别?略(6)如何选定不连续的文本?略(7)如何把一段文字的格式恢复到默认状态?开始一字体一清除所有格式。
(8)分页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分页符?标记一页的结束与下一页的开始。
布局一页面设置f分隔符一分页符。
(9)什么是样式?不使用样式和使用样式的差别是什么?略(10)在WOrd的表格中,如何对内外框线设置不同的样式?表格工具设计一边框和底纹。
(H)在WOrd的表格中,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略(12)如何将Word的表格转换成文本?略(13)在Word中,如何将文本转换成表格?略(14)文字分隔符的作用是什么?表格转换成文本时,用于分隔不同表格中的文字。
(15)在WOrd中,如何调整图形的叠放次序?略(16)简述在Word中制作特定公式的方法。
略(17)图文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略(18)对长文档生成目录,需要有哪些准备工作?需要对文档中的标题等应用样式或设置格式,插入页码。
心理统计第01章习题解答
1. 名词解释观测值(observation):实验、调查和观测某些个体在某一变量上的具体的数值,即为观测值。
随机变量:某一变量在实验、调查和观测之前,不能预知其数值的变量。
随机变量的特点是: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总体(population)是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叫个体;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
表示样本的数字特征的量叫统计量。
如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些统计指标称为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标准差。
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量叫参数。
如反应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总体平均数;反应总体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标准差。
次数:某一随机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据多少,亦称频数(frequency)。
频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事件的比率。
概率(probability):某一随机事件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教育方面由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并如何根据这些数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科学工具。
意义:(1)研究心理与教育现象变化的统计规律(2)为心理与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3)促进量化研究的发展……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1)看实验或调查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的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取处理,正确将其数量化;(2)分析实验或调查数据的类型,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选用与之相应的统计方法;(3)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看数据是正态分布还是非正态分布以及是大样本数据还是小样本数据。
4.怎样理解总体、样本和个体?总体(population)是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如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全国的大学生即为总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叫个体;如具体的每一个大学生即为个体。
《网店视觉营销》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认识网店视觉营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 2. C 3.A 4.B 5.C二、多选题1.ABC2.ABCD3.ABC4.ACD5.ABCD三、思考题1.答:网店视觉营销就是针对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店铺,通过色彩、图像、文字、视频等方式,对所经营的商品和品牌进行形象化展示,达到激发消费者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营销活动。
网店通过视觉内容与消费者主动沟通,能迅速达到营销的目的,包括形成顾客关注,引导消费兴趣,激发购买欲望,形成品牌认同。
2.答:网店视觉营销的原则,就是在网店视觉营销中的工作原则,包括(1)目标性原则,网店是数字化的商店,是以视觉营销来吸引客户购买消费是最主要的目标。
网店视觉营销第一步就需要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要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针对品牌的特色和产品的属性或优点,用最明确的图片展示出来,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产品的特性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2)审美性原则。
美观是网店视觉营销需要遵循的原则,在设计店铺页面时始终要注重视觉美感。
优秀的设计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形式完美、装饰性强、创意独特,使人赏心悦目,让人们在愉悦中牢记其品牌含义。
(3)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关系到消费者的体验度,网店视觉营销只有既美观,又实用,才能达到提升品牌,促进销售的作用。
3.答:网店视觉营销是美学和商业的结合体,主要目标是提高销售量,形成店铺品牌。
网店视觉要素包括文字、图像、色彩、设计构图、设计风格等多方面。
在营销过程中,网店经营者应运用好视觉元素,做好视觉传达设计,让顾客感受到店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达到网店视觉营销的效果。
图像在网店营销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视觉冲击力相对文字要强很多。
色彩是引起消费者共同的审美愉快的、最为敏感的形式元素,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传播工具,它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情。
文字是网页内容最主要的表达形式,是网页中是基本和必不可少的元素。
而把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网店的设计风格,决定着整体视觉的表现形式及期方向。
vb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vb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对象事件驱动2、编译运行模式解释运行模式二、简答题1、简述VB的特点。
答:①可视化的程序设计方法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③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④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⑤高度的可扩充性⑥强大的数据库访问能力⑦支持动态数据交换⑧支持对象链接与嵌入2、简述VB的安装过程。
答:①向光驱中放入VB安装光盘;②计算机将运行自动安装程序,若没有,执行VB目录下的Setup.exe;③根据提示逐一回答问题,并点击“下一步”;④点击“完成”;2、如何启动VB。
答:三种方法:①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菜单下的“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菜单项并单击;②双击桌面上的VB6.0快捷图标;③在“开始”菜单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来启动VB;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DCACD BCBBC11-20、BADCA BBAAB21-29、AACBB CDDC二、填空题1.窗体、控件2.属性值3.属性窗口设置、代码窗口设置4.事件过程5.对象名、下划线、事件名6.Form_Click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A4、B5、A6、C7、C二、填空题1、11字符型、字节型、整型、长整型、单精度型、双精度型、货币型、逻辑型、日期型、对象型、变体型。
String、Byte、Integer、Long、Single、Double、Currency、Boolean、Date、Object、Variant2、双引号(英文)、#3、ASCII、1、25、&、+、+6、Now()、Time、日期型三、解答题1、(3)2、(1 )3、(1)常量(关键字)(2)字符型常量(3)逻辑型常量(4)变量(5)字符串常量(6)变量(7)字符串常量(8)变量(9)日期型常量(题目应是#11/16/1999#)(10)数值型常量(单精度)4、315、(1)(1+y/x)/(1-y/x) (2)x^3+3*x*y/(2-y)(3)sqr(abs(a*b-c^3)) (4)sqr(s*(s-a)*(s-b)*(s-c))6、7、(1)13 (2)17(3)#1999-11-12# (4)zxy123ABC8、(1)19 (2)8.16666666666667(3)5.25 (4)29、(1)-4 (2)2 . 82842712474619 (3)-3 (4)49 (5)”hello” (6)He7)16 (8)“-459.65” (9)510、(4)11、(2)12、(4)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7: DAABBCD二、填空题1.500.00%2.将字号扩大为原来的二倍3. B三、编程题(略)1.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的名称分别为text1、label1、command1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Label1.caption=text1.textCommand1.caption=text1.textEnd Sub2.单价、数量、折扣和应付款对应的文本框的名称分别为:text1、text2、text3和text4,计算和清除命令按钮的名称分别为:command1和command2。
《无极及分析化学》(第三版)第一章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a)图分析: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
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E<uI。
二极管为理想元件,试确定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uo-uI曲线)。
解:由于E<u I,所以D1截止、D2导通,因此有u O=u I –E。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图所示。
u oE u i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在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为6Ω,二极管视为理想元件。
当普通指针式万用表置于R×1Ω挡时,用黑表笔(通常带正电)接A点,红表笔(通常带负电)接B点,则万用表的指示值为( a )。
a.l8Ω,b.9Ω,c.3Ω,d.2Ω,e.0Ω解:由于A端接电源的正极,B端接电源的负极,所以两只二极管都截止,相当于断开,等效电路如图,正确答案是18Ω。
4.在图所示电路中,uI =10sinωt V,E = 5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
解: (a )图当u I <E 时,D 截止,u O =E=5V ; 当u I ≥E 时,D 导通,u O =u I u O 波形如图所示。
(b )图当u I <-E=-5V 时,D 1导通D 2截止,uo=E=5V ; 当-E <u I <E 时,D 1导通D 2截止,uo=E=5V ; 当u I ≥E=5V 时,uo=u I所以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与(a )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 的电位UF 及各元件(R 、DA 、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 2 )UA= +3V ,UB = 0 V 。
( 3 ) UA= UB = +3V 。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 =U B =0V 时,D A 、D B 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 =0VmA kR U I F R 08.39.31212==-=mA I I I R DB DA 54.121=== (2) U A =3V U B =0V 时,D A 截止,D B 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 U F =0VmA kR U I F R 08.39.31212==-=mA I DA 0= mA I I R DB 08.3==(3) U A =U B =3V 时,D A 、D B 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 =3VmA R U I F R 31.29.331212=-=-=mA I I I R DB DA 16.121=== 6.有两个稳压管Dz1和DZ2,其稳定电压分别为5.5V 和8.5V ,正向压降都是0.5V 。
如果要得到0.5V 、3V 、6V 、9V 和14V 几种稳定电压,这两个稳压管(及限流电阻)应该如何联接?画出各个电路。
解:u o =0.5Vu I+–+–=3V7.在图所示,E=10V ,u=30sin ωt V 。
试用波形图表示二极管上电压uD 。
解:分析1.当u <–E= –10V 时,D 截止,u D = u +E ;2.当u >–E 时,D 导通, u D =0V由此可画出u D 波形如图所示。
–––tt8.在图所示,E=20V ,R1=900Ω,R2=1100Ω。
稳压管DZ 的稳定电压UZ =10V ,最大稳定电流IZmax=8mA 。
试求稳压管中通过的电流IZ 。
它是否超过IZmax? 如果超过,怎么办?已知:E=20V ,R 1=900Ω,R 2=1100Ω,U Z =10V ,I Zmax =8mA 。
求:I Z解:设流过R 1的电流为I R1,流过R 2的电流为I R2,则在D Z 起稳压作用时有: mA R U E I Z R 1.11900102011=-=-=mA R U I Z R 1.911001022===mA I I I R R Z 21.91.1121=-=-=由于I Z <I Zmax ,稳压管可以正常工作。
如果I Z >I Zmax ,则稳压管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适当增大R 1或减小R 2,使I Z <I Zmax 。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在相应的括号内画 √ 或 ×。
1)P 型半导体可通过纯净半导体中掺入五价磷元素获得。
( × ) 2)在N 型半导体中,掺入高浓度的三价杂质可以改型为P 型半导体。
(√) 3)P 型半导体带正电,N 型半导体带负电。
( × )4)PN 结内的扩散电流是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的。
( × ) 5)漂移电流是少数载流子在内电场作用下形成的。
(√ )6)由于PN 结交界面两边存在电位差,所以,当把PN 结两端短路时就有电流通过。
( × )7)PN 结方程可以描述PN 结的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也可以描述PN 结的反向击穿特性。
( × )10.图中的二极管D 为理想二极管,试通过计算判断D 是否导通。
解:解法一:将D 断开,求得 V U U U k k A 8)20(411)10(64414-=-⨯++-⨯+=+=V U B 10)20(111-=-⨯+=由于U A >U B ,故当AB 间接二极管,且A 端接二极管正端时,二极管导通。
解法二:将二极管D 断开,求AB 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可得同样结论。
11.计算图电路中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D 。
设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UD=0.7V 。
解:将二极管断开,用戴维南定理。
1)求开路电压U OC5VV kk kU V U U k AB OC 4)510(32210102=++-=-==2)求等效电阻R oΩ=+⨯=k kk kk R O 2.132323)画戴维南等效电路,求I D+–Uoc DI D Uoc +–I DmA kR V U I O OC D 75.22.17.047.0=-=-=12.整流二极管通常不允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以防管子损坏。
即使不损坏,管子也易发热,不利于正常运行。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整流二极管D 的反向击穿电压为100V ,定功耗为250mW ,外加130V 反向电压。
问该二极管是否会损坏?解:求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下的最大允许反向饱和电流I RmA VmWI R 5.2100250==求电路中通过二极管的电流ImA kI 310100130=-=由于I >I R ,所以该二极管可能损坏。
13.试分析如图所示单相全波整流电路:L )若整流二极管D2虚焊,输出电压uO 为多少? 2)如果变压器副边中心抽头虚焊,uO 为多少?3)若把D2的极性接反,能否正常工作?会出现什么问题? 4)若D2因过载而击穿,会出现什么问题?5)如果把D1和D2都反接,是否仍有整流作用? 所不同的是什么? 解:设)(sin 2V t U u ω=,则:1)电路工作在半波整流状态,u o =0.45U ;2)不论u 状态如何,D 1、D 2总有一个是截止的,所以u o =0V ; 3)不能正常工作,当u 处于正半周时,D 1、D 2将因短路而烧毁; 4)不能正常工作,当u 处于正半周时,D 1也将因短路而烧毁; 5) 仍能起整流作用,只是u o 的极性与图示相反。
14.图中的(a)和(b)为两种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的电路。
为保证测量的精度,试问这两种电路分别适用于测量正向特性还是反向特性? 标出直流电源V 和测量仪表的极性,并确定电流表应采用毫安表还是微安表。
答:(a)图用于测量二极管的正向特性,因为二极管正向电阻小,而电压表的内阻大,电流表的内阻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将电压表与二极管并联后再与电流表串联。
又由于二极管正向接法时,电流较大,所以电流表应用毫安表,且直流电源和测量仪表的极性如图(a)所示。
(b)图用于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特性,因为二极管反向电阻大,而电压表的内阻大,电流表的内阻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将电流表与二极管串联后再与电压表并联。
又由于二极管反向接法时,电流较小,所以电流表应用微安表,且直流电源和测量仪表的极性如图(b)所示。
D(a) (b)15.如图所示为3AG25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当UCE= - 6V,IB分别从0.02mA变到0.04mA;0.04mA变到0.06mA;0.06mA变到0.08mA;0.08mA变到0.1mA时,动态电流放大系数β各为多少?当IB等于0.02mA、0.04mA、0.06mA、0.08mA和0.10mA 时的静态电流放大系数β各为多少?解:过U CE = –6V处作横轴的垂线交各特性曲线如图,查得I CEO =0mA。
1)求β值:I B 0.02mA~0.04 mA区间5502.07.08.1=-=∆∆=B C I I β I B 0.04 mA ~0.06 mA 区间6502.08.11.3=-=βI B 0.06 mA ~0.08 mA 区间9002.01.39.4=-=βI B 0.06 mA ~0.08 mA 区间8502.09.46.6=-=β2)求β根据CEO B C I I I +=β得 BC E OC I I I -=β 将特性曲线查得的I B 、I C 、I CEO 的值和对应的β填入下表16. 某三极管输出特性如图所示。
已知ICM = 40mA ,U(BR)CEO=50V ,PCM = 400mW 。
试标出曲线的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过损耗区,并估算UCE=15V ,IC=15mA 时管子的β值和α值。
解:1)临界饱和线的绘制晶体三极管在临界饱和时有U BC =0, 即 U CE =U CB +U BE =U BE 。
由此可绘制出临界饱和线如图,临界饱和线的左端(即纵坐标附近)为饱和区;2)临界损耗线P C 的绘制临界损耗线是指U CE ×I C =P C (=400mW )的点所连接的曲线。
当I C =I CM =40mA 时,V mAmW I P U CM CM CE 1040400=== 当I C =30mA 时,V P U CM CE 3.1330== 当I C =20mA 时,V P U CM CE 2020== 当I C =10mA 时,V P U CM CE 4010==当U CE =U (BR)CEO =50V 时,mA VmW U P I CEO BR CMC 850400)(=== 由上述数据可绘制出临界损耗线如图,这条曲线的右上方为过损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