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分析报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里程碑。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全面监测的指标体系,以科学、客观的数据为依据,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情况,为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可以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统计监测指标。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增长率,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可以监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城镇化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为政府提供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
其次,在社会建设方面,可以监测居民就业率、失业率、教育水平、医疗保障覆盖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状况,判断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为政府提供社会政策的制定参考。
另外,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可以监测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标、土壤质量指标、生态保护区面积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为政府提供环保政策的制定依据。
除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还可以甄别其他一些有助于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指标,例如消费水平、文化建设情况、社会安全指数、城乡差距等。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是定量化的,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同时,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应该加强监测手段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全面小康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全面小康一、调研目的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
为了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和进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和深入交流。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我们先后实地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地的小康社区,深入了解了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2. 问卷调查: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来自不同城市和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3. 专家访谈:我们还邀请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交流,以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1. 教育健康:在小康社区中,教育和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2. 基础设施:小康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提升,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3. 环境保护:小康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水质环境都得到了改善。
4. 经济发展:小康社区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5. 社会治理:小康社区的社会治理体系也得到了全面升级,社区自治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调研成果与启示1. 成果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在教育健康、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 民生关切:我们也发现在小康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一些民生问题还存在,比如居民的医疗保障、教育资源、住房问题等还需进一步加强。
3. 创新发展:我们认为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以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 社区治理:小康社区的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五、建议与展望1. 建议政府加大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 建议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整合,确保全民享有公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中卫市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 %, 成 8 %, 2 以交通事 故死 亡人 数 、 火灾 事故 死亡 人 数 、 工矿 96 离 目标 值差距甚远 , 为全面实现小康 的制约 因 商 贸企 业死 亡人 数综 合测 算 的社 会安 全 指数 由 2 0 素。因此要把加快科技创 新作为提升 区域竞 争力 的中 00
达 8 %以 卜 0
全市高 巾阶段性别 比差 异系数 实现程度达到 9 . 7% 9
3生活质 量 明显提 高 .2 1 , 民生活 质 方 . . 0 0年 居
面实现程 度为 6 . 6 %,比 2 0 9 0 0年提高 2 -个 分点 、 22 、 城 乡居 民收入稳步提高 。城镇 居民人均 呵支配收 入
6. 比 20 4 %, 0 0年提高了 3 . 9 7 6个百分点 。 4民主 法制 逐 步健 全 。2 1 . 0 0年 , 民主法制方 面实
快马加 鞭奔小 康。
( ) 二 自主创 新 能 力成 为 实现 全 面 小康 的制 约 因
0 0年反 映我市反 映 自主创新 能力 的 R D经 费 & 现程度为 8 . 比 2 0 96 %, 0 0年提高 1 .个百分 点。其 中, 素 。2 1 61
21 . , 5 (0 0年价格 ) 降到 2 1 20 下 0 0年的 51 .3吨标准煤 / 万元 。 居 民收入差距 进一 步拉大 ,0 0年基 尼 系数 为 04 7 . 4 0 0年 的 10 0 %下 降到 耕 地面 积有所 减少 ,0 0年耕 地面积指 数实 现程度 为 超 出 目标 值 0 ,实现 程度 由 20 21
固原市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程度 , 相差 3年。
( ) 标 进 度 二 指
经过 l 的发展 , 3 0年 有 个指标 已达 到全面小康指 标 目标 值 , 2 个 指标 的 1. %; 4个指标 实现 程 占 3 35 有 0
0 79 3 依据 自治 全面建设小康指标体 系对同原市全面小 度超 过 9 %,占 1. %;有 4个 指标 实现 程度 超过
住 稍纵 即逝 的政策 机遇 , 积极应对 困难和挑 战 , 加速推
技术 的引进 和节 能技术 的改造力度 ,促 使重点耗能企 业采用节能新技 术 、 工艺 、 备。在推动工业化进 新 新设 程 中 , 固树 立既要 “ 山银 山” 牢 金 又要 “ 水青 山” 绿 的工 业发展观 念 , 加快推进企业节能 、 降耗和减排工作 。三
21 0 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l 会 的第十个年 ,十年 个 百分点 ; 卒 十 第血为 民主法制大 类 , 提升 1. 白分点 ; 0 4个 ‘ 来 , 自治 党 委 、 在 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 , 】 市委 、 【原 古 市政 最后 是资源环境大类 , 提升 8 . 8个 分点。什会和谐大 府 团结带领 全 市各级 党政组织 和广 大 } : 部群众 ,以科 类实现程度 的大幅提升 主要原 因是地 区经济 发展差异 学发展观 为指 导,始终 把全 面小康作 为区域发展 的重 系数 已达 曰标值 ;又有高 中阶段 毕业牛性 别差 异系数 要动 力和战略任 务 ,同绕加快实现 以农业 为主导 向以 和基本社会保 险覆 盖率 的较快推进 。 T 为主 导 、 业 多产业发展并举转变 的 目标 , 不断解放思 想, 开拓创新 , 力拼搏 , 奋 使经济 发展迈 上新 台阶 , 改革
进 程稳步 推进 ,进展 总体顺 利 ,统计 监测结 果 显永 , 业率 、 会安全指数已经实现 r 早 _ 十 全面小康的要求 , 实现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调研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首先,我们发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却仍然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农村经济,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其次,我们发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一些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却相对匮乏。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些弱势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
最后,我们发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
综上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
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完善社会制度,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国家统计局:我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72.9%
稳 步 提 升 到 20 0 7年 的 7 .% , 29
五年来 , 各级妇联组织积极 协助各级党 委组织部门 展 女党 员 发 工作 , 得 了一 定 成 效 。第 十 一 取 届 全 国 人 大 代 表 和 全 国 政 协 委 员 中 女 代 表 和 女 委 员分 别 占 2 . % 1. 1 3 和 7 %,比 第十 届 提 高 3 7
性 比 例 为 4 . , 委 会 成 员 中 8% 村 2 女 性 比 例 为 2 . 比 上 届 提 高 3 %, 2
了近 6个百分点 , 有力地推进 了
基 层 民主 政 治 建设 。
( 民网) 人
● 国 家统 计 局 :我 国全 面 小 康 实 现 程 度 已达 7 . 2% 9 据 国家 统 计 局 发 布 的 (0 7 ( 0 2
20 03年相比 , 增加 23 其 中全 . %, 国 农 村 女 党 员 48 1. 人 , 7万 占
1 . 比 20 年 提 高 0 %。妇 3 %, 0 3 5 . 9 女 入 党 积 极 分 子 队 伍 也 不 断 壮 大 ,0 7年 全 国 新 发 展 女 党 员 20
平均每 年 增加 1 5个 百分 点 。 . 9 这份报告还显示 , 国小康社会 我 的实现程 度在四大 区域存在 差
比 , 加 人 数 2 1 , 占 比 例 增 2人 所
女 干部 1 , 32 地级党 委 人 占 . %; 和政府中正职女干 部分别 为 1 1 人和 2 人 ,占 2 %和 53 县 1 . 8 . %; 级 党委和政 府 中正职 女干部 分 别为 8 3人和 2 1 , 3 %和 1人 占 . 0
年 中国全面建 设小康社 会进程
2010年宁夏五市全面小康进程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活质 量 、 民主法制 、 文化 教育 、 资源 环境 等 6个 方面 来
看 。( 详见表 1 )
21 0 0年五市全面小康六大方面 实现程度 表 1 \ 五 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吴忠 固 市 原市 卫市 中
宁夏与 五市 全面小 康 总体进 程 实现程 度
表2 单位 : %
2 宁 夏 五 市 全 面小 康 0 0年 1 进 程 中期 统 计 监 测 报 告
陈郁 喻乐 天
按 照 国家统计局 的统计 监测制度 , 我们对 银川 、 石 嘴山、 吴忠 、 固原 、 中卫五市 2 1 年全 面建设小 康社会 00 ( 以下简称 “ 面小康” 进程进行 了统 计监测 。因各市 全 ) 较 大差异 , 加之统计监 测指标体 系尚有 不完善 的地 方 ,
二 、 市 加快全 面小 康社 会 的主要 问题 五 1人均 GD 、 P偏低 。人均 G P是指一定时期 内按 D 常住人 口平均计算 的 G P 是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 D。
或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 目前世界通用的 是
文化教育 7 . 5 . 5 . 4 . 1 2 3 7 0 60 90 . 6 6
五市‘ 社会和 宴 现程度最高的是石嘴山市 8 . 比 5 %, 0 20 年 1 个百允 ; 00 瘸 8 其 固原市, 嫩 实 为 83 3%。
.
“ 生活质量 ”实现 程度最高 的是银川 市 9 2 。 1 % 比
.
经济社会发展基 础 、 地理位置 、 源禀赋等各方 面存在 2 0 年提高 2 个百分点 ; 资 00 3 其次是石嘴山市, 达到 8 2 。 9% “ 民主法制” 的实现程度普遍较高 , 且保持 了逐年上 因此 ,各市之间全 面小康 进程并不完全存 在更加严 密 升 的趋势。 实现程度最高的是固原市 9 %, 20 6 比 0 0年提
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产业结构有 待优 化升级 。2 o 0 7年 四川
第 三产业 比重为 3 . 65 %,比 2 o 0 0年 降 低 2 . 9个 百 分 点 , 实 现 程 度 仅 为 7 .%。城 市 化进 程 滞后 。2 o 3 0 o 6年 四 川 城镇 人 口比重 为 3 .%,实 现 程度 56
了 “ 现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奋 斗 目标 实 的 新 要 求 ” 四川 省党 的 九 届 四次 全 会 。
们 栅嬲 川
革 步 伐加 快 ,社 保覆 盖面 迅 速扩 大 ,
20 0 7年基本社 会保障 覆盖率实 现程度 为 4. 71 %,比 2 0 0 o年提 高 3 . 54个百分 济持续增 长 ,总量跃 上新 台 阶。党 的 十六 大以来 ,四川 G P每年 上一个千 D
经 济 分 析
热 点 透 视
l 广
20 0 7年 四 J 全 面 建 设 l I
小 康 实 现 程 度 达 6 .% , 95
比 2O 0 0年 的 5 .% 提 高 46
1 . 百 分点 ,总 进 程 呈 49个
现加 速 态 势 。
四川省
党 的十六 大提 出了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的宏伟 目标 ,十七大 进一 步提 出
9 .%。地 区发 展 差 异 逐 步 缩 小 ,地 区 98
统 计局制 定的 《 全面建 设小康 社会 统
计 监测指 标体 系》,对 2 0 o 7年 四川 省 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进行 统计监 测 。现 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
经济发 展差异 系数 由 2 0 0 0年 的 5 . 87 % 降低 为 4 . 82 %,实现 程 度达 到 l 0 0 %。
城 乡差 距 、分 配 差 距 略 有 扩 大 。2 o 07
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
2010 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残疾人状况也处于一个快速变动的阶段。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残疾人状况的变化情况,2007 年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通知》(残联发[2007]13 号),正式启动了年度监测工作。
2010 年的监测是2006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2007 、2008 、2009 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的拓展和延伸。
2010 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734 个县级样本中各抽取二个调查小区作为监测样本单位,共计1467 个小区,应监测残疾人35785 人,实际监测残疾人32645 人,其中:成人31028 人,儿童1617 人;男性16974 人,占%,女性15671 人,占%,男女性别比为;城市为11323 人,占% ;农村为21322 人,占%。
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残疾人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状况,涉及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无障碍环境、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状况及变化情况。
2010 年度监测起止时间为2009 年 4 月 1 日至2010 年 4 月 1 日。
监测结果表明,2010 年度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和康复服务覆盖率明显提高,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达到%,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这充分体现出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 7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9]19 号)的新成效,反映出各地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变化。
本年度监测工作得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支持。
父母父亲或母亲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其他亲属或其他非亲属、2010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监测(一)残疾人家庭基本情况。
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统 计 研 究
S a itc lRe e r h t t ia s a c s
Vo . 6,No. 12 1
J n.2 0 a 09
20 0 7年 中 国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进 程 统 计 监 测 报 告
国 家统 计 局 统 计 科 学研 究 所 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来自会 统 计 监 测 课 题 组
wetr e in o ia i sen r go fChn s81. 3% ,7 8% ,70. 4. 3% a d 6 6% r s e tv l n 2 07.F o te mo i rn e ut a e n 4. e p c ey i 0 i r m h nti g r s l wec n s e, o s t ee i ie uib im mo g te d v lp nto ie e e o o h r sd s q l ru a n e eo me fChn s c n my,s cey a d e vr n n , a h ie e c mo g t e fu i h o it n n io me t nd te df r n e a n o r h
内 容提 要 : 文 根 据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统 计 监 测指 标 体 系 对 中 国 20 —20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进 程 进 行 了 本 00 07年
监 测 。监 测 结 果 表 明 :07年 , 国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实 现 程 度 达 到 7 .% , 20 20 中 2 9 比 00年 的 5 .% 提 高 1 . 百 分 93 36个 点, 中, 部、 北、 其 东 东 中部 和 西 部 地 区 分 别 达 到 8 . % 、48 、0 3 和 6 .% 。但 是 , 指 标 体 系 的 六 大 方 面 来 13 7 .% 7 .% 46 从 看 , 济 、 会 、 境 等 方 面 的发 展 并 不 均 衡 ; 2 经 社 环 从 3项 监 测 指 标 的 实现 程 度 看 , 易 程 度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 全 国 四大 难 从 区域来看 , 区域 之 间 的 差距 逐 年 加 大 。本 文 也 分 析 了 现 阶 段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进 程 中 出 现 的 问题 , 提 出 了 相 应 并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介绍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 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又从实际出 发,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对目标提
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为了科学地反映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 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 研究所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
nj
wi zi
i 1
23
各类指数计算公式为: F j
wi zi / z i 为 x i 的无量纲化值, x i 为实际值, wi 为指标 xi 的权数,计算时需要将百分 数换成小数, Fj 为第 j 类指数, m j 为第 j 类第 1 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 的序数, n j 为第 j 类最后 1 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接上表
监 测 指 标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五、文化教育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 消费支出比重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21.单位 GDP 能耗 六、资源环境 22.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23.环境质量指数 单 位 % % 年 吨标准煤/万元 % % 权重 6 2 6 4 2 6 标准值 (2020 年) ≥5 ≥16 ≥10.5 ≤0.84 ≥100 =100
zi xi xi1
100%
,其中 z i 为 x i 的无量纲化值, x i 为实际值, xi1 为标准值。
若
xi 100%, 取 zi 100% xi1
六、评价方法
逆指标指数计算方法
逆指标共有 3 个,即恩格尔系数、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单位 GDP 能耗。 其指数计算公式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底线。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来评估和监测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
本文将从整体指标体系、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以及环境指标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整体指标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基础和核心。
整体指标体系应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全面考虑,以确保衡量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首先,应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定量衡量小康社会的整体水平。
例如,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可以反映经济总体水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指数、教育覆盖率、医疗保障水平等指标可以反映社会发展情况;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土保持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可以反映环境保护状况。
经济指标是衡量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应建立一套全面评估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率、劳动就业状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贫困人口比例等指标。
同时,还应加强统计监测金融领域的指标,如金融风险指数、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等,以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社会指标是评估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参考。
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还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社会指标体系应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指标。
例如,教育指标可以包括义务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覆盖率等;医疗指标可以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等。
环境指标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
应建立一套全面评估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包括大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指标。
同时,还应关注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指标,以评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性。
在建立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时,要注重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指标应具有可比性和可量化性,以方便对比和衡量发展状况。
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10 0 19
。
总 的来 说
。
社会 和谐 程度逐
步改善
城 乡居 民 生 活 质 量 明 显 提 高
2007
。
年生活质量实现 程度为
.
78 3%
.
。
比 2 0 0 0 年提 高 2 0 0 个 百 分 点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入 的大 幅 增 长
, ,
推 动 了居 民 收
居 民 的生 活质量 也 有
热 点 透 视
(基 本养 老 保 险 和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 覆 盖
率由
2000
.
年的
13 3 % 提
.
高到
200 7
年
的 47 6%
,
增加 了
34 3
.
个百 分点 ; 高
200 0
中阶段 毕 业 生 性 别 差 异 系 数 从
的
.
年
1 10 6 4
.
逐 年 降 低 至 200 7 年 的
,
2007
20 00
;
年的
2004
;
。
比 200 0 年提
年的
62 6%
.
基本社 会保 险
的2
.
15 %上
升到
200 7
年的
2 6%
.
居民
四 川 省情 / 0 0 9 2
2 年/ 期
热 点 透 视
社会 的实现 程度 为 6 .%,仅 次 于东 O7
部 地 区 ,到 2 0 0 7年 其 实 现 程 度达 到 7 .%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2O 48 .1个 百 分 点 。 相对 东 部 地 区 而 言 ,2 0 ~ 0 7 0 o 2 o 年 问 ,其 发 展 速 度 较 为 缓 慢 ,但 从 2 o 、2 o 0 6 o 7年来看 ,得益 于 国家 提出 的 “ 兴 东北 老 工业 基 地 ” 的政 策 , 振 发展 速度 明显加快 ,并 大有 赶超 东部 地 区之势 。 中部 地 区的经济 和社会 发展 基础 都不 如东 部 、东 北地 区 ,但 近年 来 的
2010年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3
、
(. 82 6 %) 平 均预期 5
、
3人 住 、 均 房使 4 人均GP 5%) D( . 47 用 积 7% 面 ( ) 2
.
寿命 (0 %) 4 境 量 数 86 10 、 质 指 ( . 环 5%)
5 乡 民 人 (. 城 居 收 比4 % 2 5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死 率 亡 (
力, 全区自 然环境i 啦 - 导 — 至 步改善。
四 川 陕 广 西 西
云
南
6 .9 82 6 _2 62
6 .1 25
6 7
8
宁 夏
西 藏
6六成多统计监 测指标实现程 度过半。在全 面建 .
贵 州
6 .8 23
9
设 小康 社会 进程 统计监 测体 系所包 括 的六 大方 面 2 3
5. 25 %;高 中 阶段 毕业 生性 别 差 异 系数 从 2 0 0 0年 的
10 0 % 8 %一 45 0 9 .% 6%~8% 6 % 以下 0 0 0
108 %逐年降低至 2 1 0. 3 0 0年的 9 . %。 53 3
3民主法制逐步健全 。2 1 年 民主法 制实现程度 . 00
年 的 72 年上升到 2 1 年 的 8 0 。 . 3 00 . 年 5
8. 01 %相差 1. 个 百分点 , 38 8 处在第 2 位 , 6 根据 国家统
5 资源环境受到重视。2 1 年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 计 局科研所提供 的初步统计监测数据 , 00 在西北 五省( 区) 4, 比2 0 年提高了4 个百分点。2 0 年以来 , 9%, 0 9 7 . 4 00 宁夏能 中, 区全面小康 建设进程 紧 随陕西大 省 , 名第二 , 我 排 漏肖 费日 盍 口 单位 G P 芭 孟± , 勖 D 台耗呈 Ef 状 之势 , 2 0 在西部 l -j - 趣 按 00 2个省( 、 市 自治 区) 我区处 于第 7 , 中, 位 实现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书
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情况调研报告针对小康推进的程度,有重点、有时点地开展宣传,把握好宣传的力度和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情况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送大家借鉴。
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情况调研报告*文(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我镇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步伐,确保到**年我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取得原有成绩的根底上,我镇围绕“如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召开了镇有关人员会议,布置了任务;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和统计材料;深入村(场)实地走访,与村民座谈,了解群众的想法与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以及意见与建议。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镇根本情况**年,全镇总人口3067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15人,城镇化率9。
36%,另有流动人口6198人。
2015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2052万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44822万元,比上年增加1713万元,农业总产值27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40元。
二、根本实现小康社会的困难虽然插旗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开展,但由于农业产业现代化不够,产质量不高,农民增收幅度小。
即使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阔群众的共同努力,今年要根本实现小康,也是一种低水平的小康,与全面实现小康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增收渠道少,插旗镇农**要以农业收入为主,收入渠道比拟单一。
如果遇上干旱等灾情,收入就会锐减。
2、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绝大多数都是凭体力赚钱。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缺乏总人口的40%,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对新技术、新品种、新观念承受不够快;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在进城务工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出现致富无门的现象。
3、农产品构造调整不力。
我镇农**要还是种植芥菜、棉花、豆角等为主,农产品构造不够,特别是质优价高的农产品数量极少。
一味追求产出量的增长并不能带来农民收益的提高。
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 出、 十七大 再 次 强 调 、 央领 导 在 各 种 会 议 、 地 考 察 时经 常 中 各 要求确保在 2 2 年要实现 的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 目 00 标 。为 了使各 级 党 委 、 政府 更 翔 实 地 了解 我 区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进 程 , 好 地组 织 指 导今 后 的 全 面小 更 康社会建设 , 我们根据 国家统计局今年 6 月印发 的 新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 ” , 对全 区八 年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进行 了重新调查数据 , 重新 加工 考量 , 分 析研 究 , 五个 地级 市 八 年来 重新 对 全面小康进程也进行了首次统计监测。现就统计监 测结 果 和分析 意见 报告 如 下 。 全面 小康 社会 建设 进程 呈现 四大特点
度则 为 0 。
( ) 西部 、 北进程 尚好 二 在 西
国家 统 计 局 科 研 所 专 家 对 已开 展 全 面小 康 进 程统 计 监测 的省 、 、 市 自治 区情 况 分析 认 为பைடு நூலகம், 夏全 宁
面小康建设进程在西部 1 个省 、 、 2 市 自治区中处于 中等水平 , 在西北五省 、 区处在靠前位置 。 从已得到 的 有关 省 、 区监 测 结 果 比较 分 析 来 看 , 区 与发 展 我
实 现程 度 在 6 %多 ; 0 5岁 以下 儿 童 死亡 率 和居 民文
教娱乐服务支出 占家庭 消费支出 比重这 2 指标 项 的实现程 度 在 5%多 。基本 社会 保 险覆 盖率 实现程 0 度 为 4 .%; 民人 均 可 支配 收入 、 均 G P R D 93 居 人 D 、& 经 费 支 出 占 G P 比重 这 三 项 实 现 程 度 在 3 %以 D 3 上 ; 位 G P能耗 的 实现 程 度 为 1.%; 地 面积 单 D 7 4 耕 指数实际值 由于低于评价的最低界线(0 , 9 )实现程
关于全面小康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小康调研报告
《全面小康调研报告》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面小康社会正逐步成为现实。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调研了全国各地,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了解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保障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医疗保障和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福利保障也大大改善。
其次,我们重点调研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改革等。
通过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我们了解到政府在这些方面的积极政策和有效措施,以及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发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正在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但也要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
最后,我们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们认为,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加快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对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成就和未来发
展充满信心。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小康社会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D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各地统计研究部门对2000年~2022年全国及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
结果标明,过往的十年中,在D中心、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努力克服了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生产本钞票上涨、“非典〞疫情、罕见的冰雪灾难与大地震、泥石流,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碍事,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开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保卫态势良好。
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9.6%提高到2022年的80.1%据最新统计数据分析,2022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2]抵达80.1%,比2000年提高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开发、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见表1〕。
表1:2000-2022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在六大方面的实现程度76.1%“经济开发〞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失业率〔城镇〕五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经济方面的开发情况。
据监测,2022年中国在经济开发方面的实现程度为76.1%,比2000年提高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
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瞧,2022年人均GDP抵达29992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倍,十年间年均增长9.8%,实现程度首次超过60%,抵达64.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抵达1.76%,比2000年的0.90%几乎翻了一番,实现程度为7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抵达43.1%,比2000年的39.0%上升了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6.2%;城镇人口比重抵达49.95%,比2000年的36.22%上升了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3.3%;失业率一直维持在目标范围内,实现程度为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
的奋斗目标。
依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各地统计研究部门对2000年~2010年全国及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
结果表明,过去的十年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努力克服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生产成本上涨、“非典”疫情、罕见的冰雪灾难与大地震、泥石流,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阻碍,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爱护态势良好。
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80.1%
据最新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2]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进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见表1)。
表1:2000-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在六大方面的实现
程度
单位:﹪
(一)经济进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0.3%提高到2010年的76.1%
“经济进展”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失业率(城镇)五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经济方面的进展情况。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经济进展方面的实现程度为76.1%,比2000年提高25.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58个百分点。
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人均GDP达到29992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2.56倍,十年间年均增长9.8%,实现程度首次超过60%,达到64.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6%,比2000年的0.90%几乎翻了一番,实现程度为7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1%,比2000年的39.0%上升了4.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6.2%;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9.95%,比2000年的36.22%上升了13.73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3.3%;失业率一直保持在目标范围内,实现程度为100%。
(二)社会和谐程度逐步改善,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7.5%提高到2010年的82.5%
“社会和谐”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进展差异系数、差不多社会保险覆盖率和高中时期毕业生性不差异系数五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社会进展的协调程度。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2.5%,比2000年提高25.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50个百分点。
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基尼系数[3]略高于2000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为3.45,比2000年的2.85上升了0.60,实现程度为70.3%;地区经济进展差异系数[4]为50.95%,比2000年的68.74%缩小了近18个百分点,已达到预定目标;差不多社会保险覆盖率[5]达到65.6%,比2000年的13.3%上升了52.3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72.8%;高中时期毕业生性不差异系数为99.25%,比2000年的110.64%缩小了11.4个百分点,实现程度接近100%。
(三)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8.3%提高到2010年的86.4%
“生活质量”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五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居民生活的进展变化情况。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6.4%,比2000年提高28.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81个百分点,在六大方面中实现程度提升的幅度最大。
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可能为10046元(2000年不变价),是2000年的2.73倍,实现程度为67.0%,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较大;恩格尔系数[7]为38.4%,比2000年的45.6%下降了7.2个百分点,已达到预定目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8]达到27.0平方米,比2000年的19.0平方米增加了8.0平方米,达到预定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比2000年的39.7‰降低了23.7个千分点,实现程度为73.2%;平均预期寿命可能达到73.5岁,比2000年的71.4岁增加了2.1岁,实现程度为98.0%。
(四)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84.8%提高到2010年的93.6%
“民主法制”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权利中意度和社会安全指数两项监测指标。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民主法制方面的实现程度为93.6%,比2000年提高8.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公民自身民主权利中意度[9]达到82%,比2000年的60%增加了22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91.1%;以2000年为基期,从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和生产安全四个方面综合来计算的社会安全指数[10],2010年实现程度达95.6%。
(五)文化教育事业稳步进展,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8.3%提高到2010年的68.0%
“文化教育”包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三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文化教育方面的进展情况。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实现程度为68.0%,比2000年提高9.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97个百分点。
从三项监测指标来看,我国文化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来,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201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2.75%,比2000年提高了将近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55.0%;受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因素的阻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0.22%,比2000年的11.68%下降了1.4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63.9%;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可能为8.64年,比2000年的7.79年提高0.85年,实现程度为82.3%。
(六)资源环境爱护态势良好,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65.4%提高到2010年的78.2%
“资源环境”包括单位GDP能耗、耕地面积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三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资源利用状况和环境爱护成果。
据监测,2010年中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实现程度为78.2%,比2000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8个百分点。
从三项监测指标来看,由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实施,2010年单位GDP能耗已下降至1.21吨标准煤/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比2000年的1.4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了17.6%,实现程度为69.5%;以2000年为基期计算的耕地面积指数[11]2010年为94.5%,仍操纵在目标范围之内;从空气、水、绿化等方面综
合计算的环境质量指数[12]达到76.7%,比2000年的59.2%增加了17.5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76.7%。
二、四大区域[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有上升,但区域间差距仍然较大
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看(见表2),十年间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有明显提升。
2010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88.0%,比2000年提高23.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7.7%,提高22.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71.4%,提高18.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为82.3%,提高22.0个百分点。
从十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增幅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表2:2000-2010年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