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

合集下载

促进微管解聚的因素

促进微管解聚的因素

促进微管解聚的因素1.引言1.1 概述概述微管是一种细胞内动态结构,由α-和β-微管蛋白亚单元组成。

通过微管的有序组装和解聚,细胞可以实现许多重要的功能,如细胞分裂、细胞运动和细胞器定位等。

微管解聚是指微管的有序拆解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正常细胞功能维持的过程中,微管解聚的平衡状态很关键。

因此,深入了解和探索促进微管解聚的因素对于揭示细胞内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细胞内,有许多因素参与调节微管的解聚过程。

这些细胞内因素可以是蛋白质、小分子化合物或细胞内信号通路等。

例如,微管相关蛋白(MAPs)是一类主要参与微管动态调节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与微管亲和结合并调节微管的动力学变化。

其中,一些MAPs具有微管解聚的功能,如蛋白质X和蛋白质Y等。

这些蛋白质通过与微管结合并调节微管蛋白的组装和解聚,从而影响微管的稳定性和功能。

此外,细胞内信号通路也可以参与微管解聚的调节。

例如,细胞内的信号分子A能够激活特定的酶B,进而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C,促进微管的解聚。

类似地,一些磷酸酶D可以反向调节微管的解聚,从而维持微管的稳定性。

另外,细胞外因素也对微管解聚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外因素可以是细胞外信号分子、物理环境以及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等。

例如,细胞外环境的酸碱度、温度和氧气浓度等因素都能够影响微管的解聚。

此外,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可以通过调节微管解聚来实现对外界刺激的响应。

总之,促进微管解聚的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系统,涉及细胞内外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深入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调节机制的本质,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按照如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微管解聚及其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其次,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调节微管解聚的细胞内因素和细胞外因素。

在细胞内因素部分,将介绍细胞内调节微管解聚的重要信号通路、蛋白质及细胞器等因素,并分析它们对微管解聚的作用机制。

微管的概念和生物学功能

微管的概念和生物学功能

微管的概念和生物学功能
微管是一种由蛋白质聚合成的管状结构,具有很高的动态性。

微管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胞的定向、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细胞分裂等多种功能。

首先,微管对于细胞的定向有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的微管网络通过组织形成的骨架,为细胞的定向提供了支撑。

在细胞迁移、细胞极性形成等过程中,微管对于细胞的方向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极性形成中,微管通过调节极性有序排列,促进细胞的极性化,从而控制内部物质在细胞内的定向运输。

其次,微管在细胞内物质运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涉及到微管的有向运输,细胞内物质离子通过微管支架在内部向一个方向流动,形成与微管方向一致的运输现象。

除此之外,在神经元细胞中,微管的运输功能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都具有延伸性,因此需要微管在细胞内进行有向的物质输送,从而实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此外,微管也在某些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有丝分裂中,微管通过组装和分解来推动染色体的分离,从而保证细胞分裂的进展。

在无丝分裂中,微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的微管网络为细胞质分离和染色体合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样可以实现无丝分裂的各个步骤。

总之,微管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管的生物学功能多种多样,这与其高度动态性和复杂的组成结构有
关。

未来,人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微管的生物学功能,以更好地理解微管的功能和应用。

微管

微管

微管(microtubule)综述微管(microtubule)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tubulin)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通过其亚单位的组装和去组装能改变其长度,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

细胞内微管呈网状或束状分布,并能与其它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轴突、神经管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

(一)成分微管由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即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它们的氨基酸顺序已经测定,α-微管蛋白含450个氨基酸残基,其分子量为50kD,β-管蛋白含455个氨基酸,α-和β-微管蛋白均含酸性C末端序列。

除极少数例外,如人的红细胞,微管几乎存在于从阿米巴到高等动植物所有真核细胞胞质中,而所有原核生物中没有微管。

微管蛋白分子在生物进化上可能是最稳定的蛋白分子之一。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形成微管蛋白异二聚体,是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

微管蛋白二聚体含有鸟嘌呤核苷酸的两个结合位点,二价阳离子亦能结合于微管蛋白二聚体上。

此外,微管蛋白二聚体上具有一个秋水仙素结合位点,一个长春花碱结合位点。

(二)形态微管是由微管蛋白二聚体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内径15nm,微管壁由13根原纤维排列构成,在横切面上,微管呈中空状,微管壁由13根原纤维排列构成(图9-10,图9-11)。

微管可装配成单管,二联管(纤毛和鞭毛中),三联管(中心粒和基体中)。

细胞内还存在一些微管附属结构,如纤毛或鞭毛中的动力蛋白臂等,微管附属结构的功能有:(1)稳定微管;(2)构成微管间的连接,使微管成一定的排列;(3)使微管与其它结构,主要是膜结构相连接;(4)产生力。

(三)装配1.装配过程所有微管遵循同一原则由相似的蛋白亚基装配而成,主要装配方式是:首先,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形成长度为8nm的αβ二聚体,αβ二聚体先形成环状核心(ring),经过侧面增加二聚体而扩展为螺旋带,αβ二聚体平行于长轴重复排列形成原纤维(protofilament)。

微管和纺锤体关系

微管和纺锤体关系

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种特殊细胞器,其主要元件包括微管、附着微管的动力分子分子马达,以及一系列复杂的超分子结构。

微管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在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器——纺锤体是由微管组成的。

纺锤体微管的生长起始于中心体,即微管从复制后的每组中心粒向外延伸,成放射状。

纺锤体微管的延伸端为自由端,能够随机地“捕获”染色体上的动粒,形成动粒微管。

纺锤体和微管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微管的组成和功能直接影响纺锤体的形态和功能,而纺锤体的正常运作也离不开微管的支持和协作。

微管

微管

微管的功能:
• 1 维持细胞形态: 微管有一定强度,能 抗压和抗弯曲,给细 胞提供机械支持力. 维持细胞的不对称 形状,对细胞突起 部分如纤毛、轴突 的形成和维持也起 关键作用。
以细胞核为中心向外放射状排列 的微管纤维(红色)
2.物质运输(细胞内运输):
• 真核细胞内部是高度区域化的体系,细胞中物 质的合成部位和功能部位往往不同,必须经过 细胞内运输过程。 • 神经递质的运输: 神经轴突运输中有两种引擎蛋白(马达蛋 白):驱动蛋白(Kinesin,1985),胞质动力 蛋白(Dynein,1963)
•有丝分裂后期是从所有染色体都达到赤道板 平衡后才开始的。此时,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 配对区同时分裂。分为两个独立过程: 后期A 和后期B。
后期A:染色体向极靠近,伴随微管在动 粒一端的迅速解聚,末期时动粒微管消失。 后期B:纺锤体两极拉开,动力来源: 纺锤体中部反向平行的极微管的相互滑动产生 的推力,同时极微管于此在它们的正极装配延 长。星体微管的拉力.
• 染色体的运动: • 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动粒出现并成熟,核 膜崩解,微管进入核区;染色体一侧的动粒捕 获从纺锤体极伸出的微管,形成侧位连结;并 由胞质动力蛋白介导,沿着微管的侧面向极的 方向滑动。由于极区微管密集,这一运动使动 粒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微管。这些微管与动粒形 成端位连结,并通过在动粒一端的聚合延伸而 推动染色体向纺锤体中部移动。同时另一侧姐 妹染色单体上的动粒也与来自另一极的微管结 合。
• 体内的装配动态:
• 随着细胞周期和生理状况的不同,微管处于组装和去组装的动 态变化之中。细胞内的微管动力学的不稳定行为表现的更明 显 • 微管在体内的装配和去装配在时间和空间上是高度有序的。 • 因为微管的负端附着在中心体上而受到保护,细胞内微管延 长或缩短的变化大多发生在正端。 • 微管蛋白的合成是自我调节的,多余的微管蛋白单体结合在 合成微管蛋白的核糖体上。

微管的几种类型

微管的几种类型

微管的几种类型
微管是一种用于传输射频(RF)信号、微波信号以及其他高
频电信号的管状结构。

微管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铜或铝,常用于射频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微波功率放大器等应用中。

微管的类型可以根据管的结构形式和使用方式进行分类,其中常见的几种类型包括:
1. 稳定型微管(Stable waveguide):稳定型微管是一种封闭
的管线结构,具有固定的尺寸和形状,适用于高功率和高频率的应用,如微波功率放大器和雷达系统。

2. 弹性微管(Flexible waveguide):弹性微管具有柔性和可弯
曲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在复杂环境中进行信号传输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器内部的通信系统。

3. 空心金属导波管(Hollow metal waveguide):空心金属导
波管是一种中空的管状结构,内壁由金属材料构成,用于传输高频信号。

空心金属导波管适用于较低频率的应用,如卫星通信。

4. 带有辐射槽的微管(Slotted waveguide):带有辐射槽的微
管是一种在管壁上开有槽状结构的微管,能够通过这些槽将能量辐射出去,适用于天线阵列和超宽带通信系统。

5. 表面等离子体微管(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waveguide):表面等离子体微管是一种利用金属和介质界面上的等离子体激元模式传输光信号的结构,能够实现超小尺寸和超快速度的光
通信。

以上只是微管的一些常见类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有更多新型的微管出现。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的组装过程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的组装过程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的组装过程微管微丝是一种细胞质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装过程主要包括微管和微丝的核形成过程、微管和微丝的再排列、微丝的交联以及微管和微丝的排列调节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的组装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微管和微丝的核形成过程。

微管主要由α、β二聚体组成,而微丝则是由聚合的肌动蛋白分子组成。

微管的核形成一般通过核形成中心(MTOC)来实现,MTOC主要由γ-谷氨酸酰化酶(γ-TuRC)组成,它是微管核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在细胞中,γ-TuRC通常定位在细胞质中,呈现出一个独特的环形结构。

当微管的核形成开始时,γ-TuRC通过与α、β二聚体结合,形成新的微管的起始核(nucleation seed)。

然后,这些起始核快速聚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微管。

微丝的核形成过程则主要是通过肌动蛋白的聚合实现的。

在细胞中,肌动蛋白均为G-肌动蛋白形态。

当环境刺激或相关蛋白的作用下,G-肌动蛋白缓慢地聚合成链状的F-肌动蛋白,进而形成肌动蛋白微丝。

接下来,我们来看微管和微丝的再排列。

微管和微丝在细胞中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而是根据细胞的需要有序排列成不同的形态。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调节因子来实现的。

例如,在细胞中,微管由中心体向外辐射生长,形成放射状的结构。

这是由于中心体周围的微管聚集在一起,利用蛋白复合物的纺锤体相关蛋白(spindle-associated proteins)和辅助蛋白(accessory proteins)的作用,将微管定向聚合和稳定。

而微丝则可以通过肌动蛋白交联蛋白(cross-linking proteins)的作用,形成网状结构或厚壁丝带状结构。

这些重新排列的过程会使微管和微丝在形态上更好地适应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需求。

最后,微管和微丝的排列调节也是微管微丝组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细胞内部会有一系列的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它们可以调节微管和微丝的排列。

例如,微管相关蛋白(MAPs)可以通过与微管的动力学调节微管的排列和组织,从而影响细胞的运动、分裂和形态稳定等。

第2节:微管及其功能

第2节:微管及其功能

微管组成蛋白(右图)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微管组装的结构单位二者结合形成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图)α-微管蛋白有一个GTP 结合位点,GTP 不水解,称为不可交换位点(负极)β-微管蛋白有一个GTP 结合位点,GTP 可水解,称为可交换位点(正极)γ-微管蛋白位于中心体外周物质(PCM),用于诱导微管的成核与组装微管组装过程(右下图)二聚体→原纤丝一个二聚体的β亚基不断加聚到另一个二聚体的α亚基13根原纤丝→片层相邻原纤丝错位1nm ,13根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片层→成核片层弯曲缝合成微管→组装、去组装踏车行为当一端组装的速度和另一端解聚的速度相同时,微管的长度保持不变,即踏车行为组装与去组装取决于二聚体的浓度是否高于临界浓度微管结合蛋白/药物stathmin(微管去稳定蛋白)机体中二聚体的浓度远高于临界浓度,需要与其结合妨碍组装二者结合受本身磷酸化调控stathmin 磷酸化失去活性stahmin 去磷酸化恢复活性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可与二聚体结合而加载到微管负极端,妨碍微管继续组装紫杉醇与微管结合后阻止微管去组装细胞内微管起源胞体起源于→中心体中心粒中心粒外周物质γ-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与二聚体α-微管蛋白结合(负极),微管沿正极组装纤毛、鞭毛起源于基体微管的功能对网格结构的调节微管结合蛋白(右图)MAP →1,2,3,4tau 蛋白MAP2、tauC 端具有微管结合域(带正电荷),可与微管表面(带负电荷)结合,稳定微管(右图)对细胞结构的组织作用细胞器在细胞内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布,线粒体的运输等依赖的是微管的作用表现(解聚微管后)内质网回缩到细胞核周围高尔基体解体成小膜泡细胞分裂停止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输驱动蛋白(左图)第三种分子马达组成马达结构域两个重要功能ATP 结合位点微管结合位点位于N 端→负极向正极移动位于C 端→正极向负极移动杆状区轻链(尾部)货物结合域沿微管运动的分子机制下图①动力蛋白(右下图)独特之处已知马达蛋白中最大、速度最快细胞质动力蛋白与胞内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及其他一些膜泡运输,动粒和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定位,染色体分离等密切相关轴丝动力蛋白下页讲述纤毛与鞭毛的摆动(下面简述)纺锤体和染色体运动参与的蛋白细胞质动力蛋白结合着丝粒,驱动着丝粒沿微管移动驱动蛋白13位于着丝粒,作用于微管正极端,促进微管解聚驱动蛋白5作用于交错重叠的微管,介导驱动纺锤体距离的加长下图②图① 图②①驱动蛋白沿微管移动的分子机制:当驱动蛋白沿微管行走时,两个马达结构域中位于前面的那个(L)与ATP 结合, 导致驱动蛋白发生构象变化,该马达结构域(L)与微管紧密结合,并使后面的马达结 构域(T)向前移动(带ADP),越过L ,至微管正极一侧,与微管的结合位点结合(此时移) 动了16nm),该马达结构域随即释放ADP ,同时现在位于后面的马达结构水解ATP , 使驱动蛋白二聚体恢复到原来开始时的状态纤毛与鞭毛的摆动纤毛的结构9+2大多为动纤毛9+0缺乏中央微管,大多为不动纤毛,与感受器有关纤毛的组装(发生)4阶段(右图)高尔基体膜泡包裹成熟的母中心粒的顶端,形成中心粒膜泡(CV)CV 随着新的膜泡融合逐渐变大,成为次级中心粒膜泡(SCV),与此同时母中心粒延伸并获取成为基体的零件,初生轴丝开始显现母中心粒锚定在细胞质膜的纤毛组装位点,SCV 与质膜融合形成杯状结构在"鞭毛内运输复合物"介导下,原生鞭毛延长鞭毛内运输复合物复合物B 由驱动蛋白2驱动,负责运输组装所需物质到纤毛顶端复合物A 由动力蛋白驱动,把完成使命的蛋白从顶端运往胞体纤毛/鞭毛的运动机制原理二联管间的纤毛动力蛋白的行走产生的动力,由于“微管的固定”,而转化成纤毛的局部弯曲过程右图下中间丝简介围绕细胞核开始组装,并延伸到细胞质膜与膜蛋白相连形成核纤层,与分裂期细胞核膜消失重组有关体外合成无需ATP 、GTP ,无踏车行为并不是所有真核细胞都具有中间丝基因组家族庞大,赋予不同细胞特殊的细胞骨架,被认为是区分细胞类型的身份证组装结构单位四聚体(下图)过程中间丝蛋白分子(二聚体)→四聚体→中间丝(图解⑤)影响组装的因素中间丝蛋白亚基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磷酸化→网络解体去磷酸化→重新组装核纤层核纤层结构(图⑥)作用支持核膜、连接核膜与染色质核纤层的解体与组装分裂前期→核纤层解聚、核膜瓦解(磷酸化)核纤层蛋白A 弥散在细胞核纤层蛋白B 与核膜小泡保持结合分裂末期带有核纤层蛋白B 的核膜小泡重新形成新的核膜。

微管及其功能PPT课件

微管及其功能PPT课件

• 通常持有α微管蛋白的负极端组装较慢,而 持有β微管蛋白的正极端组装较快。微管的 组装同样与其底物(携带GDP αβ二聚体) 的浓度有关(微管两端具GTP帽,微管将 继续装配,具GDP帽则解聚)
• 当一端组装的速度和另一端解聚的速度相 同时,微管的长度保持稳定,即所谓的踏 车行为
• 细胞内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在时间和空间 上是高度有序的
• 分子马达:能利用水解ATP将化学能转变为 机械能,有规则的沿微管运输货物
• 分子马达主要有驱动蛋白和胞质动力蛋白
驱动蛋白及其功能
• 它能运载膜性细胞器沿着微管向轴突末梢 移动
• 通常由2条重链(KHC)和2条轻链(KLC) 组成
驱动蛋白沿微管运动的分子机制
• 驱动蛋白马达结构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位点: 1、ATP结合位点2、微管结合位点
末期:发生逆向转变
作用于微管的特异性药物
• 1、一此药物如秋水仙素和紫杉醇等可以影 响细胞内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①秋水仙 素,它阻断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 ②紫杉 酚能促进微管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 定。
• 2、微管组装和去组装的动态行为还与温度 有关。温度高于20℃时微管蛋白亚基可以 组装成微管,而当温度较低时微管会发生 去组装,但冷稳定微管不会去组装 。
甚至在同一根微管的末端,其组装和去组装可以反复进行。
每4、个带微有管水蛋解白产亚物基动都力是蛋由白2头个部非与常相B管似上的另球一状位蛋点白结(合α微,管开蛋始白又和一β次微循管环蛋白结合而成的导二聚体,这种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是细胞质内 游间离期态 细微胞管:蛋细白胞的质主微要管存与在微形管式亚,蛋也白是库微处管于组相装对的平基衡本状结态构;单位(P280,LR2,W1)。 组3、装微到管这管段壁微是管由的α两β-端微,管使蛋之白延二长聚体纵向排列而成的原纤丝构成,13根原纤丝合拢后构成微管的管壁(P328,LR11,W1) 。 4五、、带微有管水结解合产蛋物白动对力微蛋管白网头络部结与构B的管调上节另一位点结合,开始又一次循环 有2、时从整低根等微的管单解细聚胞后真又核从生中物心到体高的等同哺一乳个动微物管,蛋微白管的蛋环白状在模生板物上进从化新过组程装可。能是最稳定的蛋白分子之一(P281,L7,W1) 。 3作、用每于个微中管心的粒特含异有性9药组物等间三联体微管(13根原纤丝的微管A,10根原纤丝的微管B,10根原纤丝的微管C) 。 基体和其他微管组织中心

微管的基本结构特征

微管的基本结构特征

微管的基本结构特征
微管: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管壁由13条原纤维纵向排列而成,主要成分微管蛋白、微管结合蛋白。

1、微管蛋白:一般以异二聚体形式存在,主要有α和β两种亚单位。

每一个异二聚体都有GTP/GDP、Mg2+、Ca2+、秋水仙素和长春碱的结合位点。

两个异二聚体相间排列成一条长链即原纤维。

2、微管结合蛋白微管结构和功能的必要成分。

①微管相关蛋白MAP:稳定微管结构、促进微管聚合。

②微管聚合蛋白:增加微管装配的起始点和提高起始装配速度。

微管的功能:
1、参与鞭毛、纤毛、中心粒的构造。

2、构成网状支架,提供机械支持并维持细胞形状。

3、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4、维持内膜系统的定位。

微管聚合原理

微管聚合原理

微管聚合原理
微管聚合的原理主要包括:
1.环境钙离子的浓度变化是调节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的关键因素。

当环境中的钙离子浓度较高时,钙离子与微管蛋白的钙离子位点结合后,会导致微管蛋白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微管的聚合。

2.微管蛋白二聚体上有结合钙离子的位点,这些位点通过环境钙离子的浓度变化进行调节,进一步影响微管的聚合和解聚。

3.环境钙离子浓度的需求以及GTP的含量也会影响微管的聚合和解聚过程。

4.微管聚合和解聚的过程受到许多分子机制的调控,如微管相关蛋白、小分子物质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生物学领域相关书籍文献。

微管

微管

4.MAPs蛋白的功能
使微管相互交联形成束状结构或使微管同其它细胞结 构交联。 通过与微管成核点的作用促进微管的聚合。 在细胞内沿微管转运囊泡和颗粒,因为一些分子马达 能够同微管结合转运细胞的物质。 提高微管的稳定性。
三、微管组织中心
指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是帮 助微管装配过程中的成核反应,使微管从MTOC开始生长。
GTP
2.微管的种类
单 管;二联管;三联管;
13
13+10
13+10+10
二、微管结合蛋白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MAP )
1. 概念:附着在微管上,参与微管组装、增加微 管稳 定性的蛋白质。 2. MAP由两个区域组成:
(1)碱性的微管结合结构域
作用:加速微管成核; (2)酸性的突出结构域 作用:与其他骨架纤维联系
1.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
2. γ微管球蛋白: 所有微管组织中心都具有γ微管球蛋白,可聚
合成环状复合体,像模板一样参与微管蛋白的核化,帮助α和β 球蛋白聚合为微管纤维。可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并包裹微管负端, 组织微管蛋白的渗入。还可影响微管从中心粒上释放。
五、影响微管组装的因素
秋水仙素(colchicine) 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可
破坏纺锤体结构。
长春花碱(vinblastine)也能抑制微管的装配。 紫杉醇(taxol)、重水(D2O)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并使已
形成的微管稳定。
六、微管的功能
1.微管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 态。微管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抗压和抗弯曲,给 细胞提供机械支持力。

微管

微管

2.物质运输(细胞内运输): 2.物质运输(细胞内运输): 物质运输
• 真核细胞内部是高度区域化的体系,细胞中物 真核细胞内部是高度区域化的体系, 质的合成部位和功能部位往往不同, 质的合成部位和功能部位往往不同,必须经过 细胞内运输过程。 细胞内运输过程。 • 神经递质的运输: 神经递质的运输: 神经轴突运输中有两种引擎蛋白( 神经轴突运输中有两种引擎蛋白(马达蛋 ):驱动蛋白 Kinesin,1985), 驱动蛋白( ),胞质动力 白):驱动蛋白(Kinesin,1985),胞质动力 蛋白(Dynein,1963) 蛋白(Dynein,1963)
•由于构成微管的亚单位是αβ异二聚体,这种亚单位 由于构成微管的亚单位是αβ异二聚体, 由于构成微管的亚单位是αβ异二聚体 排列就构成微管的极性, 排列就构成微管的极性,微管的两个末端在结构上 不是等同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构特征; 不是等同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构特征;因此微管 两端的平衡常数也是不同的, 两端的平衡常数也是不同的,故两端具有不同的装 配速度和去装配速度。装配速度快的一端为( 配速度和去装配速度。装配速度快的一端为(+)极 另一端为( 微管的装配动态也表现出动力 ,另一端为(-)极 ,微管的装配动态也表现出动力 学不稳定性和踏车现象。 学不稳定性和踏车现象。 •由于微管的极性,由微管构成的亚细胞结构也有极 由于微管的极性, 由于微管的极性 微管蛋白浓度、GTP、低温、 性。微管蛋白浓度、GTP、低温、高压和高钙等都影 响微管的装配。 响微管的装配。
体外装配的条件: 体外装配的条件: 微管蛋白的浓度:1mg/ml; 微管蛋白的浓度:1mg/ml; GTP的浓度 的浓度; GTP的浓度; 最适PH 6.9; PH: 最适PH:6.9; 离子:钙离子低浓度,镁离子必需; 离子:钙离子低浓度,镁离子必需; 温度:37度 温度:37度; 体内装配的条件: 必须在细胞内的特定部位装配--MTOC

微管组织中心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微管组织中心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微管组织中心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是一种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内催化和组织微管的形成。

微管是细胞内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细长管状结构,参与细胞各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分裂、细胞运动和细胞骨架的形成。

微管组织中心通常位于细胞质中心或近细胞核的位置,包括两种主要类型:中心粒和中心体。

中心粒是一种由γ-微管聚合蛋白质(γ-tubulin)组成的复合物,在细胞质中心或近细胞核的位置形成。

中心粒通过催化γ-微
管的核心形成和延伸,起到组织和稳定微管的作用。

它是微管的主要起源点,能够引导和定向细胞内微管的方向性生长。

中心粒还参与调控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功能。

中心体是一种由中心粒所组成的更大复合物,常位于细胞质中心或在一侧。

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动物细胞中。

它起到组织和调节纺锤体形成的作用,通过聚集和连接微管的极性调节纺锤体的稳定性和方向性。

中心体还参与其他细胞过程,如细胞极性的建立和细胞运动的调节。

综上所述,微管组织中心在细胞生物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催化和组织微管的形成,参与调控细胞分裂、细胞运动和细胞骨架等生物学过程,并起到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键作用。

简述微管的组装过程

简述微管的组装过程

简述微管的组装过程
微管是一种微小的管道,通常用于输送微小的液体或气体。

它们通常
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和高精度的特点。

微管的
组装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准备工具和材料:在组装微管之前,需
要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这些可能包括微管本身、连接器、胶粘剂、切割工具等。

切割微管:根据所需的长度,使用切割工具将微管切割成所需的长度。

注意,在切割过程中需要保持精度,以确保微管的质量和性能。

清洁微管:在组装过程中,微管需要保持清洁。

使用清洁剂将微管内
外清洁干净,然后用干净的布将其精细擦拭。

使用胶粘剂将连接器固定在微管上:在组装微管时,需要使用胶粘剂
将连接器固定在微管上。

使用胶粘剂之前,应将连接器的表面清洁干净。

连接微管:将准备好的微管连接起来。

这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连
接器来完成,例如卡箍、螺母、压缩接头等。

在连接微管时,应注意
检查连接器的质量和紧固程度,以确保连接牢固且密封。

测试微管:在组装完成后,应进行测试,以确保微管的工作状态良好。

可以使用压力测试或流量测试来检测微管的性能。

保存微管:在使用微管之前,应将其储存在适当的位置,以防止损坏。

微管应储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受到阳光、高温、湿气的影响。

总的来说,组装微管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精确的操作和认真的质
量检查。

组装后的微管可以用于输送各种微小的液体或气体,广泛应
用于医疗、生物制药、分析检测、化工等领域。

简述微管的主要功能

简述微管的主要功能

简述微管的主要功能
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生理活动的各阶段都起重要作用。

其主要功能包括:
1.支持与维持细胞形态:微管可以提供细胞形状所需的支撑,帮助细胞维持其特定的形态。

2.参与构成中心粒、纤毛和鞭毛:这些结构对于细胞的运动、感知外界刺激以及物质运输等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微管可以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轨道,例如,一些蛋白质和RNA分子会沿着微管进行移动。

4.参与细胞内物质的分布:微管通过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可以影响细胞内物质的分布,这对于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5.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参与了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对于保证遗传物质的均等分配具有关键作用。

6.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微管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多种信号转导过程,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科学人员。

微管名词解释

微管名词解释

微管名词解释
微管名词解释:真核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纤维结构,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

由位于细胞核旁的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生长出的微管向四周辐射分布达细胞膜,或由纤毛、鞭毛基部的基粒(微管组织中心的一种)
发出的微管组成纤毛、鞭毛的轴线。

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微管具有相同的形态,大多数微管见于细胞质基质内,是纤毛、鞭毛等运动性器官和中心粒的组成部分。

微管是直径25纳米的中空管状纤维,由微管蛋白和少量微管结合蛋白的聚合作用而形成的。

微管蛋白具有α和β两型,α和β微管蛋白形成二聚体。

微管是由二聚体组成的13条原纤维装配成的。

最近发现还存在γ型微管蛋白,主要定位于中心体,其功能与组装微管有关。

微管对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分泌、染色体运动等许多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微管微缆技术的概念所谓微管,就是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作成的一种微型塑料管道,外直径约为5-16mm,管壁厚度2mm,其内壁采用具有同步挤压的永久性固体润滑硅芯层,选择纵向导气槽(凹槽)结构,进一步降低了摩擦系数,适合气吹布放。

所谓微缆,通常是指每根含12到96芯光纤的微型光缆产品,缆径较普通光缆小很多,目前市场上趋向于采用不锈钢管、中心束管式结构。

微管微缆技术是一项光缆新技术,该技术先将微管穿入进已敷设的子管中,然后根据客户不同时期的需求分别将不同类型的微缆穿入这些微管中。

该技术起源于欧洲,1996年开始研发,1998年开始正式商用,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6年的商用历史,在欧洲、美洲的长途网,城市接入网都有大规模应用,目前最长线路为美国圣地亚哥625km的长途干线。

该技术于2002年由国内厂商引进中国,目前在国内的杭州、南通、银川、福州、北京等地都已经有正式商用,河北、浙江、江苏、广州等省的一些运营商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网络规划。

它能有效地解决运营商一次性投资成本高、管道资源紧缺等问题,实现了“一管多缆”的梦想,可广泛应用于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中。

二、微管微缆技术的主要优点² 相对于传统的直埋式和管道式敷设方法,微管微缆敷设技术的主要有以下优点:(1)充分利用有限的管道资源,实现"一管多缆"。

比如,一根40/33的管道可以容纳5根10mm或10根7mm的微管,而一根10mm的微管可以容纳60芯的微缆,因此一根40/33的管道可以容纳300芯光纤,这样就加大了光纤的敷设密度,提高了管道的利用率。

(2)按需、分批次布放微缆,大幅度降低初期投资成本。

运营商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分批吹入微缆,分期进行投资。

(3)实现管道资源重复利用,解决管道资源紧张难题,成倍提高同截面容纤数、实现管道增值。

,提供了较大的弹性扩容能力,大大满足了城市宽带业务对光纤的突发性需求。

(4)易于施工。

可以使用气体吹送方式,敷设速度快、距离长,有效地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由于钢管具有一定的刚性与弹性,在入管处推进容易,一次性吹入长度最长可达2km 以上。

(5)光缆长久存放于微管中,不受水、潮气的侵蚀,能确保光缆有30年以上的工作寿命。

(6)便于今后增加新品种的光纤,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不断适应市场需要。

(7) 运用Y型连接器,灵活进行微缆分歧,提高运行维护质量。

三、微管微缆技术的应用1、应用背景电信网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光缆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光缆的结构越来越依赖于使用的环境及施工的具体要求。

今后光缆建设的重点将会随着接入网、用户驻地网的建设不断展开,新一代的光缆结构和施工技术也会有一系列新变化。

而微管微缆技术彻底消除了建设光传输网光纤到小区内部,到大楼各层的“最后一英里”接入“成本瓶颈”。

微管微缆技术在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中的应用将会非常广泛。

2、应用原则:1)高质量、高效益的高速宽带网建设中,微管、微缆因因其可提供较大的弹性扩容能力,大大满足城市宽带业务对光纤的突发性需求,而投资成本包括施工成本和边际成本在内,可降低50-60%。

2)越来越多的接入应用场合的管道很细小,中天科技的这种新型光缆非常适应这些场合应用,其典型管道直径可以是10mm或7mm。

利用微缆,用户可以非常灵活的按需添加光缆,使营运成本大为降低,而且便于今后增加新品种的光纤,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不断适应市场需要。

3)利用子管和微缆提高光纤组装密度,节省管道资源;初期只需布放适当容量的光缆,以后根据发展需求分期扩容,将光缆分批吹入已建母管的子管中,节省了初期投放,避免了大量光纤闲置4)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增加光缆分支,采用Y型连接器减少光缆的接头,有利于提高光纤的传输性能;5)可得利用市政雨污水管道布放,避免开挖路面产生的高额赔补费。

四、微缆的主要结构微缆是指布放于微管内的微型光缆。

在电气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微缆比同芯数的传统光缆外径小、自重轻且价格便宜。

微缆采用微型中心管式结构,外径有3.9和5mm两种。

24芯及24芯以下微缆外径为3.9mm;24~72芯微缆外径为5mm。

微缆按加强元件可以分为全介质结构和钢管式结构。

全介质结构通常最大芯数为60芯;钢管式结构通常最大芯数为72芯。

这两种结构微缆均能满足施工和运行的各项机械性能和传输性能要求。

由于采用了气吹网络技术,明显降低了传统机械牵引施工对光缆的外护层拉伸强度,所以微缆外护层简单、壁薄、自重轻、外径小。

微缆在微管内一次气吹长度为2 km或若干个2 km(采用串联吹缆方式),可明显减少微缆接头数量,并提高布缆速度。

微缆必须保证至少20年的使用寿命,在这期间微缆功能不能退化。

由于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处于室外环境,所以微缆必须具备抵抗不良外部环境,如污水、污油、低温、腐蚀等影响的能力。

微管布放后,两端用防水密封帽密封。

钢管式结构的微缆中间层是一根无缝焊接的防水钢管,钢管内有光纤并充满了水凝胶,钢管外施加了一层发泡HDPE护层。

无缝钢管可防止水或其他物质渗入光缆内。

全介质结构的微缆是无金属缆,可防止介电干扰,中间填充水凝胶起到纵向防水的作用。

不论是钢管式结构还是全介质结构微缆,其防潮、防水、防白蚁、防鼠、防昆虫、防腐蚀等指标均应满足国家标准《光缆环境性能试验的防护性能指标》(GB.8405)的要求。

由于微缆是用气吹法吹入具有保护能力的微管中,它的护层材料比传统光缆明显减少,使微缆总成本大幅度降低。

如在原来只能布放1条传统光缆的母管内,现布放10条微管,管孔利用率是原来的10倍。

在管孔资源越来越紧缺和昂贵的情况下,微缆与微管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过去由于管道资源昂贵,光缆芯数按终期容量配置,造成一次性投资过大和光缆芯数空闲、利用率低。

据统计已布放8~10年百芯以上的光缆,光纤利用率仅为30%,已布放5年百芯以上的光缆,光纤利用率约为20%~25%。

随着光纤传输速率的提高,增开波分复用(WDM)和开通3G业务等,原来大量预留的G.652光纤的电气特性满足不了这些新技术传输指标的要求,浪费了大量预留光纤。

由于微缆及微管制造技术和气吹网络技术的出现,微缆芯数可根据目前市场需要确定,不需做大数量的预留,可随时布放或更新满足高新技术需要的光缆,以保持光缆技术的领先,这是目前光缆制造、施工、运营的一大进步。

五、微管和集束管1. 微管:2.集束管2.1母管母管是指可导入和保护内含微管的大管。

母管通常是由HDPE或PVC材料制成的,其外径一般为25、32、40、50和63mm(国内一般为40/33mm硅芯管)。

2.2微管束2.2.1微管束的组成采用气吹网络技术,可将由多个单根微管组合成的微管束包装在一个保护外套内,一次吹入母管。

微管束可吹入外径最大为63mm的母管内,通常敷设距离为1~2 km。

微管束是由多根φ3mm~12mm的微管组成。

六、维护(一)原则微管微缆在建设上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光缆,因此在维护方面也有许多不同的要求。

1. 由于微管微缆使用的材料相比传统的材料线径细,保护强度小等缺点,日常维护要加强,因此要做到施工标识清楚准确,保护措施完备。

2. 要加强新技术的培训,做到熟练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新技术的应用,保证障碍处理的时限。

3. 采用微管微缆能实现一管多缆,使管道资源的利用更复杂,需要保证维护资料的完整、准确、实时,对一管多缆的每一条光缆来龙去脉标示清楚,严格区分。

(二)内容:微管微缆的维护工作分为日常维护和技术维护两大类。

日常维护和技术维护均应根据质量标准,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确保光缆线路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其中:日常维护工作是以微管微缆技术资料为依据,包括微管微缆路由、接头位置,各通道光纤的衰减,接头衰减及总衰减(包括双向、背向、散射曲线)等等,认真地保存和掌握这些技术资料,维护部门可以对线路各个通道的接头位置、距离、型号及其衰减一目了然,从而有目的地组织人力,进行下列维护工作:1、定期巡视。

定点特殊巡察,随时消除微管微缆线路路由上堆放的易燃易爆物品和腐蚀性物质,设置标石、标志牌和宣传牌,制止妨碍微管微缆的建筑施工、植树以及砍草修路等活动,对微管微缆路由上易受冲刷、挖掘地段进行培土加固和必要的修整。

2、保持人孔、地下室、水线房的整洁,定期对微管微缆标志及地线进行检查维修。

3、保证管道微管微缆在人孔中不得受挤压,光缆弯曲应符合标准。

管道微管微缆的接头盒安放要求牢固,防止出现腐蚀、损伤、变形等情况。

4、凡在光缆线路附近进行有碍于线路安全的施工时,事先会同对方制定安全措施,并配合随工进行监督,必要时应派人日夜值守,确保光缆线路的安全,微管微缆的技术维护包括对光纤衰减常数、光纤后向散射的检查、微管微缆中金属线对地电气性能和对地绝缘电阻指标。

1)光纤衰减常数:在应急抢修过程中需接续光纤时,单模光纤的接头损耗应小于0.2dB,在正式修复或改造线路工程完工事,单模光纤的平均接头损耗应不大于0.1dB。

2)光纤后向散射:G.652光纤零色散波长范围1300-1324nm,最大零色斜率0.093ps/(nm2.km),在1288-1339nm范围最大色散系数不大于3.5ps/(nm.km),在1271-1360nm范围最大色散系数不大于5.3ps/(nm.km),在1500nm范围最大色散系数不大于18ps/(nm.km)。

G.655光纤C波段的非零色散区为1530-1565nm,在非零色散区范围内的色散系统的绝对值处于1.0-10.0ps(nm.km) ,色散符号可正可负。

G.655光纤L波段的非零色散区为1565-16XXnm,在非零色散区范围内的色散系数的绝对值待定,色散符号为正。

3)光缆中金属线对的电气性能:由于个别微管微缆中含有铜导线,这样导线的直流电阻和绝缘电阻指标就应与通信电缆的有关规定相同。

一般在20度情况下,对于1.2微米线径铜芯线其直流环阻不应大于31.9欧姆/公里。

在直流500V下,每根心线对其他金属护套接在一起的所有心线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兆欧/公里。

七、维修及障碍处理:微管微缆线路维修工作主要包括:大修改造、集中整治、日常维修和其它线路整治工作。

由于微管微缆的特殊性,就重点加强日常维修,且应精心细致,贯彻“预防为主”的维护方针,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日常维修工作包括:1、微管微缆外护套的修补。

用纱布将微管微缆外皮擦净,检查微管微缆在人孔内拐弯及进入管口附近外护套有无损伤,对有损伤的微管微缆外护套采用修补措施。

微管微缆在人孔内的绑扎以外护套不受力为宜。

2、微管微缆接头及预留的整理。

整理时要注意使其盘绕均匀,无受力及扭绞现象。

检查微管微缆接头盒的密封情况,发现渗水应分析原因,如出现接头盒损伤、密封不严应及时进行处理,修复方法一是更换接头盒罩,二是更换密封胶条(带)重新进行封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