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与体征—恶心与呕吐

合集下载

恶心呕吐×PPT课件

恶心呕吐×PPT课件

18
-
问诊要点
呕吐特点:
➢ 有恶心先兆,呕吐后感轻松者:胃源性呕吐 ➢ 喷射状呕吐:多见于颅内高压 ➢ 无恶心、呕吐不费力、全身状态较好者:多
见于神经性呕吐
19
-
问诊要点
呕吐物性质:
➢ 咖啡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 呕吐隔餐食物,并含腐酵气味:幽门梗阻 ➢ 呕吐物含胆汁者: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
常见症状--恶心与呕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吴蕾
-
1
概念
➢恶心
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呕的感觉,常为呕吐前奏, 多伴流涎、皮肤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 下降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或体征
➢呕吐
胃及上部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 从口腔排出体外复杂的反射动作
2
-
概念
➢反食:无恶心与呕吐的协调运动,胃内容物 经食道、口腔溢出体外 ➢反刍:反食而再行咀嚼下咽者
➢ 有无发热 ➢ 黄疸 ➢ 呼出异常气味 ➢ 有指征时进行五官科检查
23
-
检查要点
➢ 实验室检查
呕吐物检验,毒物、病原分析 血、尿、粪、脑脊液
➢ 器械检查
B超、腹部平片、内窥镜 、CT、MRI、腹 腔镜、前庭功能检查等
24
-
思考题
➢呕吐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25
-
病例
男性,25岁,呕吐4小时
➢ 肝、胆、胰、腹膜疾病:有恶心先兆,吐后不觉轻松。如 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 腹膜炎等
9
-
2、呼吸系统疾病:
➢ 急慢支、支扩、肺炎、肺梗死、急性胸膜炎
3、心脏血管疾病:
➢ 心梗、心衰、心包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恶心与呕吐腹泻便秘便血

常见症状恶心与呕吐腹泻便秘便血
8
护理评估要点
(三)病人的身心反应 1.身体反应 呕吐频繁、持续时间较久者,可导致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消瘦 和营养不良; 儿童、老人和意识障碍者,易发生误 吸而导致肺部感染,甚至窒息。 2.心理反应
9
护理评估要点
(四)伴随症状
1.腹痛 可见于与急腹症相关的疾病,消化性溃疡、 急性胃炎、高位肠梗阻等;
集体暴发史或同餐多人先后发病,也以夏秋季多
见。
17
护理评估要点
(一)健康史
3.与饮食的关系 禁食后仍有腹泻的,常提示腹泻的机制是肠
道分泌过多或有渗出; 禁食后腹泻停止,则提示是因食物中的某些
成分引起的渗透性腹泻。 4.用药史 了解是否习惯性用泻药; 腹泻前及病程中各种用药史,尤其是抗生素、
教学目标
• 1.解释恶心与呕吐、腹泻、便秘、便血、脱 水的基本概念。 2.简述上述症状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 3.描述上述症状的临床特点与临床意义。 • 4.掌握上述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并能在评
估后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
1
症状评估之九 恶心与呕吐
基本概念
恶心(nausea)为一种特殊的上腹部不适,紧 迫欲吐的感觉,常为呕吐前兆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21
护理评估要点
(五)诊疗及护理经过 作过哪些检查,血生化指标有无改变; 补液的成分、量及速度;用药的种类、剂
量及疗效; 采用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22
相关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慢性腹泻营 养吸收障癌碍有关。
制酸剂、甲状腺素、洋地黄、利尿剂等。 5.既往史
18
护理评估要点
(二)临床特点 1.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短,每天排便 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 2.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每天 排便数次。

常见症状评估--恶心呕吐 呕血黑便 便血

常见症状评估--恶心呕吐  呕血黑便  便血
烈呕吐等情况 3、呕血量的评估 4、一般情况: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5、过去史:有无消化道溃疡出血等既往疾
病史
呕血与咯血鉴别
出血量的估计
①出血量在5ml以上,可出现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②出血量在50~70ml,可出现柏油样大便; ③胃内积血达250~300ml,可出现呕血; ④出血量大于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 ⑤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800ml或超过全身循环血
神经官能症
嗅觉、视觉刺激或进食时
胃肠源性呕吐 进食一段时间后
晕动病
乘船和乘车时
3、与进食关系:
进食数小时集体发病---食物中毒 餐后立即呕吐---精神性 进食6小时以上---幽门梗阻
4、不同病因的呕吐特点
反射性呕吐
呕吐前多有恶心, 吐后可感轻松或仍干呕不止
颅内高压或脑膜刺激征
呕吐前无明显的恶心, 呕吐呈喷射性
3、隐血便: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 改 变时,只有靠隐血试验才能检出,称为隐血 便。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隐血试验阳性,缓解期 隐
血试验阴性,消化道肿瘤持续性阳性。
四、伴随症状
(1)便血伴发热 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肠伤寒出血血热等。
(2)便血伴里急后重:菌痢、直肠癌
(3)便血伴腹部肿块:结肠癌、结核、克罗恩病
(4)节律性腹痛 : 溃疡
五、护理评估要点
确定便血: 排除食用动物血、鼻咽出血被吞咽后、服用药物 1.便血的季节 2.便血的年龄 3、便血的颜色与性状 4.便血的发生发展过程 5.还应询问便血的伴随症状
六、相关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与便血所致的便血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长期便血所致
恶心与呕吐
一、概述
恶心:是一种紧迫欲呕吐的胃内不适感, 可伴有皮肤苍白、出汗等症状。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

呕吐发生时间和诱发频率
呕吐的次数与呕吐量
1.幽门梗阻胃潴留或十二指肠潴留的患者呕吐量较多。 2.反射性呕吐者,胃虽已排空但仍可干呕不止。 3.神经源性的呕吐量少,呕吐后可再进食,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 1.幽门梗阻的呕吐物因含有隔餐或隔日食物,呈腐酵气味。 2.呕吐物中含大量酸性液体者,可考虑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泌素瘤。 3.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的梗阻,呕吐物常不含胆汁,而此平面以下的呕吐物 内多可含黄色苦味胆汁。 4.低位肠梗阻的呕吐物可有粪臭味。 5.呕吐物为咖啡样或鲜红色血,考虑上消化道出血。
呕吐物的性质
呕吐有无伴随症状
1.呕吐伴剧烈头痛者可见于颅内高压、偏头痛、青光眼等。 2.呕吐伴腹泻者多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 3.呕吐伴眩晕、眼球震颤着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者,可见于前庭功能 障碍者疾病。
2.评估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等, 有无脱水表现,相应的腹部体征。 3.了解患者呕吐物、毒物分析结果或细菌学培养检 查结果。 4.频繁、大量呕吐者可致脱水、代谢性碱中毒、低 血氯、低血钾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需 严密观察与评估上述指标。
思考题
1.当儿童、老人、病情危重、意识不清的患 者发生呕吐时,作为护士该采取哪些积极 的措施来预防其误吸的发生? 2.当为呕吐后的患者做口腔护理时,应特别 注意哪些方面?
恶心与呕吐
ICU 张菁
2013.09
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表现为上腹 部的不适、紧迫欲吐的特殊不适感。 呕吐: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 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从而迫使胃内容 物和部分小肠内容物不自主地通过贲门、食 管自口腔吐出体外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
呕吐机制:
胃窦与幽门区收缩 关闭 膈肌和腹肌突然收 缩,腹压骤增

《诊断学》恶心与呕吐

《诊断学》恶心与呕吐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恶心与呕 吐的病因。
鉴别诊断
医生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恶心与呕吐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颅内高压 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02
恶心与呕吐的病理机制
神经反射机制
恶心与呕吐的神经反射机制涉及 外周感受器、中枢神经和传出神
诊断学-恶心与呕吐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
• 恶心与呕吐的概述 • 恶心与呕吐的病理机制 • 恶心与呕吐的诊断方法 • 恶心与呕吐的治疗方法 • 恶心与呕吐的预防与护理
01
恶心与呕吐的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恶心和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恶心通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反酸、嗳气等,而呕吐则是胃内 容物经口呕出的过程。
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 挥作用,影响恶心和呕吐的发 生。
炎症与免疫机制
当胃肠道发生炎症或感染时,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会释放多种化学物质,引发恶心 和呕吐。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前列腺素、组胺、缓激肽等,它们作用于胃肠道感受器和中枢神 经,导致恶心感和呕吐。
炎症和免疫反应还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分泌,进一步加剧恶心与呕吐的症状 。
尿液检查
检测尿常规,以排除肾脏 疾病的可能性。
消化液检查
采集患者的胃液、胆汁等 消化液进行检查,以了解 消化系统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拍摄腹部X线片,以了解腹部脏器 的形态和位置。
CT检查
进行腹部CT扫描,以更清晰地了 解腹部脏器的结构和病变。
MRI检查
在特定情况下,进行MRI检查以进 一步评估腹部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恶心与呕吐消化系统引起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有:胃炎、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胃癌;肝、胆囊、胆管、胰、腹膜的急性炎症;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心理性呕吐。

两者可单独发生,但多数病人先有恶心,继而呕吐。

护理要点1.休息:恶心呕吐频繁的病人可出现软弱无力,应卧床休息,病人呕吐时应帮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告知病人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

指导病人坐起时动作缓慢,以免发生自立性低血压。

2.饮食护理:恶心呕吐应根据病人疾病情况进食,必要时禁食。

禁食期间或剧烈呕吐不能进食、严重水电解质失衡,需静脉输液以恢复机体的液体平衡状态。

应摄入足够的热量、水分、电解质和各种营养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口服补液时,应少量多次饮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3.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血容量不足时可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特别是直立性低血压。

持续性呕吐致大量胃液丢失而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呼吸变浅、慢。

②观察病人呕吐的特点,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和量、颜色、气味。

③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病人有无失水征象,依失水程度不同,病人可出现软弱无力、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和弹性减低,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并可有烦躁、神志不清以致昏迷等表现。

④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例如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

4.生活护理:协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呕吐后及时漱口,做好口腔护理,更换污染衣物、被褥,开窗通风以去除异味。

5.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等,观察药物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6.健康指导:向病人解释恶心呕吐原因,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学会合理安排饮食。

详细向病人介绍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二)腹痛临床上将腹痛按起病急缓、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疼痛。

急性腹痛多由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扭转或破裂,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腹腔内血管阻塞等引起;慢性腹痛原因常为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腹腔脏器包膜张力增加、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肿瘤压迫及浸润等。

诊断学(第9版)第一篇 常见症状 第十节 恶心与呕吐

诊断学(第9版)第一篇 常见症状 第十节 恶心与呕吐

(4)肝胆胰疾病
(4)中毒
(5)腹膜及肠系膜疾病 (5)精神因素
(6)其他疾病
3.前庭障碍性呕吐
恶心(nausea)、呕吐(vomiting)是 临床常见症状。恶心为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 的感觉。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 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呕吐的发生机制及神经反射通路。
了解
恶心、干呕、呕吐的区别。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诊断学(第9版)
一、病 因
1.反射性呕吐
2.中枢性呕吐
(1)咽部受到刺激
(1)神经系统疾病
(2)胃、十二指肠疾病 (2)全身性疾病
(3)肠道疾病
(3)药物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诊断学(第9版)
三、临 床 表 现
1.呕吐的时间 育龄妇女晨起呕吐见于早期妊娠,亦可见于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或功能性消化不良;鼻 窦炎病人因起床后脓液经鼻后孔流出刺激咽部,亦可致晨起恶心、干呕。晚上或夜间呕吐见于 幽门梗阻。 2.呕吐与进食的关系 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即刻呕吐,可能为幽门管溃疡或精神性呕吐;餐后1小时以上呕吐称延迟 性呕吐,提示胃张力下降或胃排空延迟;餐后较久或数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呕吐物可有 隔夜宿食;餐后近期呕吐,特别是集体发病者,多由食物中毒所致。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诊断学(第9版)
二、发 生 机 制

kk【疾病名】恶心和呕吐 【英文名】nausea and vomiting

kk【疾病名】恶心和呕吐 【英文名】nausea and vomiting

【疾病名】恶心和呕吐【英文名】nausea and vomiting【缩写】【别名】恶心与呕吐【ICD号】R11【概述】恶心和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恶心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感觉,表现为胃部不适和胀满感,常为呕吐的前奏,多伴有流涎与反复的吞咽动作;呕吐是一种胃的反射性强力收缩,通过胃、食管、口腔、膈肌和腹肌等部位的协同作用,能迫使胃内容物由胃、食管经口腔急速排出体外。

恶心、呕吐可由多种迥然不同的疾病和病理生理机制引起。

两者可或不相互伴随。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病因】引起恶心、呕吐的病因很广泛,包括多方面因素,几乎涉及各个系统。

1.感染 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阑尾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输卵管、盆腔炎等。

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1)脏器疼痛:胰腺炎、胆石症、肾结石、肠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

(2)胃肠道梗阻:幽门梗阻(溃疡病、胃癌、腔外肿物压迫)、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癌、胰腺癌)、肠粘连、肠套叠、绞窄疝、克罗恩病、肠结核、肠道肿瘤、肠蛔虫、肠扭转、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输出襻综合征、胃肠动力障碍(糖尿病胃轻瘫、非糖尿病胃轻瘫)、假性肠梗阻(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性肠神经病、肿瘤性肠神经病、淀粉样变等)。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糖尿病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低下、各种内分泌危象、尿毒症等。

4.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供血不足、脑出血、颅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等。

5.药物等理化因素 麻醉剂、洋地黄类、化疗药物、抗生素、多巴胺受体激动药、非甾体抗炎药、茶碱、酒精、放射线等。

6.精神性呕吐 神经性多食、神经性厌食。

7.前庭疾病 晕动症、梅尼埃病、内耳迷路炎。

8.妊娠呕吐 妊娠剧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恶心、呕吐诊断及鉴别诊断

恶心、呕吐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病因
• 引起恶心、呕吐的病因很广泛,包括多方面因素,几乎涉及各个系统。 • 1.感染 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阑尾
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输卵管、盆腔炎等 • 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 • (1)脏器疼痛:胰腺炎胆石症、肾结石肠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 • (2)胃肠道梗阻:幽门梗阻(溃疡病、胃癌腔外肿物压迫)、十二指肠梗阻(十
三、发病机制
• 传出神经将呕吐信号传至各效应器官,引起恶心呕吐过程,呕吐开 始时幽门关闭胃内容物不能排到十二指肠。同时,贲门口松弛,贲 门部上升,腹肌、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胃内压及腹内压增高下食管括 约肌松弛导致胃内容物排出体外。
四、临床表现
• 1.呕吐的伴随症状 呕吐伴发热者,须注意急性感染性疾病;呕吐伴 有不洁饮食或同食者集体发病者,应考虑食物或药物中毒;呕吐伴 胸痛,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肺梗死等;呕吐伴有腹痛者,常 见于腹腔脏器炎症、梗阻和破裂;腹痛于呕吐后暂时缓解者,提示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及胃肠道梗阻性疾病;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 者,常见于胆道疾患、泌尿系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呕吐伴头痛除 考虑颅内高压的疾患外还应考虑偏头痛、鼻炎、青光眼及屈光不正 等疾病;呕吐伴眩晕,应考虑前庭、迷路疾病,基底椎动脉供血不 足,小脑后下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某些药物(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脑 神经损伤。
恶心、呕吐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余宿平
一、概述
• 恶心和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恶心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感觉,表现为胃部不适和胀满感,常为呕吐
的前奏,多伴有流涎与反复的吞咽动作; • 呕吐是一种胃的反射性强力收缩,通过胃、食管、口腔、膈肌和腹
肌等部位的协同作用,能迫使胃内容物由胃食管经口腔急速排出体 外。 • 恶心、呕吐可由多种迥然不同的疾病和病理生理机制引起。两者可 或不相互伴随。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 ppt课件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  ppt课件

03
伴眩晕、眼球震颤 见于前庭器官疾病。
06
伴贫血、水肿、蛋白尿 见于肾功能不全。

谢!
20
胃内容物从 胃经食管、 口腔排出体 外
呕吐为内脏与躯体的协调反射运动。
病因
01
反射性呕吐 中枢性呕吐 前庭障碍性呕吐
02
03
04
神经性呕吐
病因-发射性呕吐
01
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血管系统疾病
02
03
0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全身多个脏器和部位受到不良刺激都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01 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呕吐为胃源性呕吐。 多见于胃炎、幽门管溃疡、幽门痉挛或精神性因素。 02
进餐6小时以后呕吐,且呕吐物中有隔夜宿食者 多见于幽门梗阻。 餐后短时间内呕吐,且集体发病的 多见于急性食物中毒。
03
问诊要点
呕吐特点
01 有恶心先兆,呕吐后感觉轻松者,多见于胃源性呕吐
无恶心或很轻,呕吐后又可进食,且全身状态较好者,多见于神经性 呕吐。
败气味者,
提示幽门梗 阻。
B
于胃泌素瘤
或十二指肠 溃疡。 E
问诊要点
伴随症状及体征
01
伴发热 见于全身或神经系统炎症、急性细菌 性食物中毒。
04
伴腹痛、腹泻: 多见于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食物中 毒、及各种中毒、霍乱等。
02
伴剧烈头痛:见于颅内高压、青光 眼、偏头痛。
05
伴高热、寒战及黄疸 多见于急性溶血、胆囊炎或胆石症。
病因-反射性呕吐
02
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 如百日咳、急性或慢 性 心脏、血管系统疾病 如急性心肌梗死、充 血性心力衰竭。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炎、急性肾 盂肾炎。

2024年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消化内科临床分析

2024年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消化内科临床分析

2024年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消化内科临床分析症状起源与分类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们通常是消化系统功能异常或器质性病变的反映。

恶心是指上腹部不适,伴有或不伴有呕吐的冲动,而呕吐则是胃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入口腔并排出体外的过程。

根据症状的出现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可以分为急性、慢性和反复发作性。

急性恶心呕吐通常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急性胆囊炎等疾病相关,症状来得快,去得也快,及时治疗往往预后良好。

慢性恶心呕吐常见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肝病等,这类症状持续时间长,可能反复发作,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

反复发作性恶心呕吐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神经性呕吐等疾病,这类症状会周期性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病因分析恶心呕吐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从消化系统本身的问题扩展到全身性疾病。

消化系统内的疾病,如胃炎、溃疡、肝炎、胆囊炎等,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

此外,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如颅内高压、前庭神经元炎、尿毒症等,也可能引起恶心呕吐。

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怀孕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

诊断方法对于恶心呕吐的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病史询问是诊断的第一步,医生需要了解症状的出现时间、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等。

体格检查则重点关注患者的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体征。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胃镜检查、腹部超声等,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和病变部位。

治疗原则恶心呕吐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

对于急性恶心呕吐,治疗重点在于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以及给予必要的止吐药物。

对于慢性恶心呕吐,则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长期治疗,如调整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反复发作性恶心呕吐的治疗则更加复杂,可能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手段。

预后评估恶心呕吐的预后评估取决于病因和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心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紧迫欲呕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流涎、出汗、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

呕吐是通过胃强力收缩迫使胃内容物(可含小肠内容物)经口排出的病理生理反射。

从某种意义上说呕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作用,它可把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但实际上很多呕吐并非摄入有害物质引起,而且频繁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障碍,对机体实为不利。

一、发生机制呕吐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动作,其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与呕吐。

恶心时胃张力和蠕动减弱,十二指肠张力增强,可伴有或不伴有十二指肠液反流;干呕时胃上部放松而胃窦部短暂收缩;呕吐时胃窦部持续收缩,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腹肌收缩,膈肌下降,腹压增加,迫使胃内容物急速而猛烈地从胃反流,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

呕吐与反食不同,后者系指无恶心与呕吐的协调动作而使胃内容物一口一口地反流到口腔,若再经咀嚼而下咽者则为反刍。

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有两个区域与呕吐反射密切相关。

一是神经反射中枢——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部;一是化学感受器触发,位于延髓第四脑室的底面。

前者直接支配呕吐的动作,它接受来自消化道、大脑皮质、内耳前庭、冠状动脉以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传入冲动。

后者不能直接支配呕吐的实际动作,但能接受各种外来的化学物质或药物(如洋地黄、吐根素等)与内生代谢产物如(如感染、酮中毒、尿毒症等)的刺激,并由此发出神经冲动,传到呕吐反射中枢,引起呕吐。

由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刺激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而发生呕吐,称中枢性呕吐。

由内脏末梢神经传来的冲动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呕吐,称为反射性呕吐。

各种冲动刺激呕吐中枢,达到一定强度(即阈值),再由呕吐中枢发出冲动通过支配咽、喉部的迷走神经,支配食管及胃的内脏神经,支配膈肌的膈神经,支配肋间肌及腹肌的脊神经,与肌肉的协调反射动作,完成呕吐的全过程。

二、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一)中枢性呕吐 1.颅压增高:脑水肿、颅内占位病变、脑炎脑膜炎等,均可引起颅压增高而发生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而且可相当严重。

多不伴有恶心、但有剧烈头痛。

呕吐与饮食无关。

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受刺激:这种呕吐常伴有明显的恶心。

此见于代谢障碍如酮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钠、低血氯、尿毒症。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危象、早期妊娠。

药物作用于此区亦可产生恶心、呕吐。

3.脑血管运动障碍:如偏头痛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

4.第Ⅷ颅神经疾病:临床常见者如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晕车、晕船等,多伴有眩晕,呕吐较重,亦可为喷射性。

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若累及前庭神经核时,均可发生眩晕及呕吐。

5.神经性呕吐:其特点为病程较久,多见于青年女性,反复发作,饭后发生多次小量呕吐,吐物为食物,常不伴有恶心,呕吐不费力,多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呕吐的发生或加重与精神及情绪因素有关。

虽有较频繁的呕吐但体重无明显的改变。

(二)反射性呕吐 1.腹部器官疾病(1)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胃炎可引起明显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上腹痛或不适,呕吐后腹痛可缓解。

如同时有腹泻则称为急性胃肠炎。

慢性胃炎恶心多见,虽可有呕吐但不重。

幽门梗阻时,呕吐重,呕吐物量大,有隔夜食物及酸臭味,不混有胆汁。

(2)肠道疾病: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皆可引起轻度的恶心、呕吐,急性阑尾炎最早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呕吐,很易与急性胃炎相混。

小肠梗阻可发生严重恶心、呕吐,若梗阻的部位在小肠上部,呕吐发生早而且呕吐物量大并混有胆汁。

梗阻在小肠下部,因部分肠内容物已在小肠上端吸收,故呕吐物量小但可有粪臭。

(3)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皆可引起恶心、呕吐,但不严重。

有明显的右上腹痛,并可发生黄疸及发冷、发热。

(4)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恶心、呕吐可为一顽固的症状,同时可伴有黄疸。

(5)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时,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严重上腹痛。

可有发热、黄疸及休克现象。

(6)腹膜疾病:急性腹膜炎时,可出现较重的恶心、呕吐,并有严重的全腹痛。

(7)尿路结石:肾绞痛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

(8)妇科疾病: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可发生恶心、呕吐,但主要为腹痛。

2.
胸部器官疾病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恶心、呕吐,且有时较顽固。

3.头部器官疾病如闭角型青光眼,由于眼压突然升高,经三叉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恶心,呕吐。

三、伴随症状及意义 1.伴腹泻者多见于急性胃肠炎或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副霍乱和各种原因的急性中毒。

2.呕吐大量隔宿食物,且常在晚间发生,提示有幽门梗阻、胃潴留或十二指肠淤滞。

3.呕吐物多且有粪臭者可见于肠梗阻。

4.伴右上腹痛及发热、寒战或者黄疸者应考虑胆囊炎或胆石症。

5.呕吐后上腹痛缓解常见于溃疡病。

6.伴头痛及喷射性呕吐者常见于颅内高压症或青光眼。

7.伴眩晕、眼球震颤者,见于前庭器官疾病。

8.正在应用某些药物如抗菌药物与抗癌药物等,则呕吐可能与药物副作用有关。

9.已婚育龄妇女伴停经,且呕吐在早晨者应注意早孕。

10.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电解质紊乱、重症甲亢等病史,呕吐伴有明显的恶心者,应考虑尿毒症、酮中毒、低钠、低氯、甲亢危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