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

合集下载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疗常规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疗常规

周围血管疾病诊疗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一、诊断1.临床表现起病急,疼痛剧烈,患肢广泛肿胀,皮肤张力高,皮肤潮红或青紫,可有水疱或血疱,动脉搏动弱或消失。

某些患者患肢皮肤苍白,股三角区压痛明显,浅静脉显露,腓肠肌压痛,Homans征阳性,严重者表现为股青肿。

2.辅助检查(1)化验检查血常规+血凝常规+D-二聚体。

严重者急查肾功、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和血清酶学,心电图。

(2)多普勒彩超检查(3)如果考虑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则需做全腹CT强化扫描,或加下腔静脉三维重建。

合并肺栓塞行CTPA和心脏彩超检查。

(4)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时行DSA。

二、治疗1. 一般处理绝对卧床(2~3周),抬高患肢,多饮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患肢皮肤破损和水疱应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患肢应避免热敷或热疗。

告知病人及家属,治疗期间下床活动或大便,可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2. 应用抗生素发热病人给予抗生素,以青霉素类为一线药物,体温降至正常后停药。

3. 循环驱动压力泵治疗4. 抗血小板治疗肠溶阿司匹林100~300mg qd,或西洛他唑100mg bid,氯吡格雷75mg qd。

5. 抗凝治疗肝素常规用量是1.6-2.4mg(200-300u)/Kg/d。

用法为入液静滴或用微量泵iv 维持24小时。

患肢消肿后可用低分子肝素一支ih q12h。

FIB高于正常者可用降纤药物。

上述治疗应维持10~14天。

期间应复查血凝常规两次以上,如APTT超过正常的3 倍,应立即停药。

准备出院的病人,如果年龄在60岁以下,没有高血压和出血性疾病,可应用华法林(Warfarin),用药期间必须检测血凝常规,调整PT比值或INR(国际标准化比率)维持在2~3之间。

一般来说,服药应至少维持半年以上,且回院或在当地医院复查凝血常规,至少每月1次。

主管医师向病人及其家属告知口服华法林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及PT监测和剂量调整,病人及其家属在病历上签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一、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 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

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血栓可能脱落,顺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引发肺动脉栓塞,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为什么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血流缓慢长时间坐着或躺着不动,比如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或者术后卧床休息,都会使下肢的血流变得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化学物质刺激等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容易在损伤处聚集,形成血栓。

3、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激素等,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1、下肢肿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单侧下肢肿胀,尤其是小腿部位,按压时会有凹陷。

2、疼痛腿部可能会出现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时加剧。

3、皮肤温度升高血栓部位的皮肤温度可能会比周围正常皮肤高。

4、浅静脉扩张有时可以看到腿部的浅表静脉变得明显扩张。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突然发生且症状较为严重时,应尽快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如何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您的症状、病史,包括是否有近期的手术、外伤、长时间卧床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

2、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您的下肢,观察是否有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温度升高,以及触摸是否有压痛等。

3、血液检查可能会检查 D二聚体等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 DVT,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4、超声检查这是诊断 DVT 的首选方法。

它可以清楚地看到下肢深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5、静脉造影如果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或者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能会进行静脉造影检查。

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通常在必要时才会进行。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日期:2009-11-18访问次数:1534来源:本刊编辑部[发表评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国内临床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认识,疗效差异较大。

为了提高我国对DVT 的诊治和预防水平,我们制订了DVT诊治指南。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目前国内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资料。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其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见表1)。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患者或有明显家族史者。

DVT的临床表现1.症状: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2.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表青紫色,皮温降低。

如影响动脉,可出现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Homans征阳性: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Neuhof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DVT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和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和治疗
VTE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 林、低分子量肝素等,抑 制血栓形成和扩大,预防 VTE复发。
溶栓治疗
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 链激酶等,溶解已经形成 的血栓,恢复静脉通畅。
抗炎治疗
对于由炎症反应引起的 VTE,可以使用抗炎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 炎药等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导管溶栓术
通过导管直接将溶栓药物送至血 栓部位,提高溶栓效果,适用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静脉取栓术
通过手术取出静脉内的血栓,恢复 静脉通畅,适用于较大的血栓或急 性期的治疗。
机械血栓清除术
使用机械装置清除血栓,适用于部 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
压力治疗
使用弹力袜或充气加压装置等设备,对下肢施加压力,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和复发风险。
类型
VTE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上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和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
VTE的病因较为Βιβλιοθήκη 杂,包括遗传因素 、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流 缓慢等。
风险因素
长期卧床、手术、创伤、妊娠、恶性 肿瘤等是导致VTE的高危因素。
症状和体征
症状
VTE的症状包括患肢肿胀、疼痛、压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曲张等。肺栓 塞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 诊断和治疗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概述 • VTE的诊断 • VTE的预防 • VTE的治疗 • VTE的预后和护理
0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概述
定义和类型
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组由 于静脉内形成血栓而导致的疾病,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 栓塞(PE)。

深静脉血栓(DVT)危害、诊断与预防

深静脉血栓(DVT)危害、诊断与预防

外科病人 创伤
神经外科
推荐预防措施
LMWH,ES,和/或SCD(创伤早期有 LDUH使用禁忌证时)
SCD联合或不联合使用ES;术后可使用 LDUH或LMWH配合机械预防方法
普通外科高危病人
LDUH,LMWH,or SCD;机械预防方
(无重大外科手术、年龄>60岁 法配合使用LDUH或LMWH
或有其它危险因素;大型外 ES or SCD(术后早期抗凝禁忌时)
法国:PTE年发病超过10万 意大利:PTE年发病不少于6万
西方国家,总人群中DVT和PTE的年发 病率分别为1.0‰和0.5‰
在我国 80年代
安贞医院:3 -5例/年
90年代至今
40-60例/年
协和医院:6-8例/年
60例/年
朝阳医院:3-8例/年
215例/年
目前还未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仍处于美 国10年前的状况,认识严重不足。过去 一直认为肺栓塞较罕见,长期以来未得 到应有的重视,许多病例在尸检时才发 现
3.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2.0分
红细胞记数 白细胞记数 血小板和凝血时间 D-dimer
超声 “血管辅助检查”
下肢超声可作为临床型DVT的首选 检查
单纯下肢超声检查对于排除亚临床 型DVT并不可靠
波形
正常
不正常
在美国,96%的外科医生都同意在术中、术后广 泛使用各种措施预防静脉血栓;而在国内尚未广泛 开展,其原因有以下几条:
1)误以为其发生率低,例如常把术后深静脉血栓当 作一般的术后肿胀
2)害怕出血的副作用,不用抗凝
3)担忧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但没有计算治疗深静 脉血栓和肺栓塞所带来的高额费用作用

D-二聚体

D-二聚体


临 床 意 义 总 结
三、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 聚体水平升高,Ⅲ期~Ⅳ期患 者高于I期~Ⅱ期患者,化疗缓 解后D-二聚体降低,但仍较正 常对照组高。据侯淑玲等报道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D二聚体阳性占23.3%,均为Ⅲ、 Ⅳ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随着 治疗无效、病情复发、加重或 死亡而升高。并且D-二聚体水 平与NHL恶性程度无关,这可 作为NHL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 标。
纤溶酶原的激活
外激活途经: t-PA,u-PA, 内激活途径: FⅫf,FXIa, KK, FIIa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抑制物
Fbg
FDP (A,B,C,X,Y,D,E)
Fbn
纤 维 蛋 白 (原) 的 降 解 产 物
生理学背景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
凝血酶
纤维蛋白单体
纤溶酶
FXIIIa
交联纤维蛋白
纤溶酶
Bβ1-42 Bβ15-42 D二聚体/多聚体 A、B、C、H A、B、C、H X、Y、D、E X’、Y’、D’、E’ X’、Y’、D’、E’ 被降解的纤维蛋白(原)产物统称为FDP。

溶栓治疗是指用药物来活化纤 维蛋白溶解系统。一般为投入 一种纤溶酶原活化物如尿激酶、 链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 物(tpA),使大量纤溶酶生成, 从而加速已形成血栓的溶解。 D-二聚体生成,则表明达到溶 栓效果。

D-d 与 FDP 的比 较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 -二聚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 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 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 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 -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 FDP水平增高。在其它一些病 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 的变化基本平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血管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中形成血栓,导致下肢深部肌肉及表浅静脉回流受阻,严重时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及溃疡等症状,甚至引起肺栓塞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安全。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DVT,减轻患者痛苦,并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下面我们将介绍DVT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DVT的临床表现1.下肢疼痛:可呈剧烈持续性疼痛,膝关节以下多见。

2. 下肢肿胀:DVT的肿胀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不太容易觉察,重度肿胀可致肢体肿胀、不能穿上鞋子或裤子,因床位受限而进一步加重。

3.皮温变化:患肢皮肤温度升高或出现潮红、发热现象。

4.表浅静脉曲张、水肿:DVT患者常出现静脉曲张、水肿,甚至皮下出血,并带有疼痛感。

5.下肢表面皮肤发红、变硬甚至有发紫的现象。

二、DVT的诊断1. 征象学诊断a)仰卧位下肢抬高30-45度,观察患肢静脉曲张、水肿和疼痛情况,若出现这些现象,应加强检查和确诊。

b)在双侧下肢深静脉压痛点比较应用时,若在一侧深静脉压痛点压痛比对侧复现且肿胀度较大,可能是DVT。

2. 影像学诊断a)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下肢深静脉的血流情况,对于DVT的诊断十分精确。

b)CT或MRI检查:可以检测到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数量等,同时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肺栓塞等并发症。

三、DVT的治疗1.抗凝治疗a)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是DVT引起的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避免血栓破裂并预防再次形成,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

b)华法林:若已经确诊DVT,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华法林治疗。

日常口服剂量为5-10mg,分2-3次服用,治疗持续期要长达3-6个月至一年。

2.药物治疗a)根据患者情况,可使用镇痛剂、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等治疗疼痛、炎症等症状。

D-Dimer的检测应用

D-Dimer的检测应用

22
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H59-P推荐指南
文件对各种技术参数及适用情况做了 明确的规定。如试剂盒所提供的 cutoff值(或称阈值),须经第三方 权威机构验证。对D-二聚体检测的分 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给予了指导
23
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
D二聚体试剂标准——中国国家标准(讨论稿) • 4.2 阴性预测值 • 结合临床诊断的验前概率进行D-二聚体检测,其阴性预测值应 不低于95%。 • 4.3 测试范围 • 涵盖制造商提供的用于排除诊断的临界值的1/2到4倍的临床标 本测定值。 • 4.4 线性 • D-二聚体试剂在测试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应大于0.98。 • 4.5 精密度 4.5.1 重复性 用正常质控血浆同日内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 不超过15%,用高值异常质控血浆同日内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 变异系数( CV)不超过10%。 „„ 24
化,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 的1/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3,已成为全球首位死因 ,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 出血性疾病:20~30% 血栓性疾病:70~80%
Company Logo
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
血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
世界人口死亡原因分析(WHO statistics)
我国人总死亡病因分析中,每5个死亡人中就有2人死于 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约350万)占总死亡原因的 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 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估计每10秒钟心血管 病死亡1人。
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
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
是致死或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

诊断
(7)X线静脉造影(Contrast venography ,CV):CV 是诊断DVT的“金标准”,可显示静脉堵塞的部 位、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和静脉功能状态, 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接近100%。 但其有创性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
通过以上手段可基本明确DVT诊断,同时可行血 浆蛋白S 、蛋白C、抗凝血酶Ⅲ(AT-Ⅲ)和抗 心磷脂抗体(PA)等检查以达到求因诊断。
80IU/kg负荷量静注,继以18IU/(kg·h)维持;据APTT 调整用量,使APTT在正常对照1.5~2.3倍范围内; 副作用:出血和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抗因 子Xa,无需监测。皮下注射1~2次/日,按体重给 药;不通过胎盘屏障,孕妇可用。极度肥胖(体重 >100kg)、极度消瘦(体重<40kg)及肾功能不全 病人按体重给药的剂量要减少;内生肌酐清除率 <30ml/分时应慎用。
骨科大手术后DVT预防方法
• 基本预防 • 物理预防 • 药物预防
基本预防措施
• 手术操作轻巧 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 规范下肢止血带的应用 • 术后抬高患肢 • 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尽早下床 • 术中和术后补液 多饮水 避免脱水 •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 控制血糖血脂
物理预防方法
梯度压力弹力袜 (GCS)
(Homans征和Neuhofs征阳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创,敏感性、准确性较高) 静脉造影——DVT诊断“金标准” 血浆D-二聚体:敏感性高(>99%),特异性差
临床表现
周围型: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
Homans征:膝关节伸直位,将足急剧背屈,出现腓肠肌部疼痛。 Luke’s征:腓肠肌疼痛,前后位压迫时疼痛增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常见病。

它可能会导致血栓、肺栓塞和其他长期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诊断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诊断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对于疑似患者,医生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判断。

临床表现可以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和发红、发热、皮肤紫红色等。

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功能、D-二聚体、肝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多普勒检查、CT(电脑断层)、MRI(磁共振影像)等。

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应该分为抗凝和非抗凝治疗。

具体内容如下: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方法。

它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和扩散,同时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抗凝治疗通常包括肝素和华法林。

肝素是抗凝治疗中的最初选择。

在进行肝素治疗时,有两种方式: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适用于重症患者,而皮下注射适合轻、中度病情的患者。

在肝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华法林是口服抗凝治疗中的基本药物。

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再次血栓形成。

因为它的抗凝效果有延迟性,所以需要在肝素治疗后进行使用。

在使用华法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并进行调整,以保持在治疗范围内,同时避免出现出血的副作用。

非抗凝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抗凝治疗不适合应用。

例如,患有症状性出血倾向、手术即将进行或正在进行的患者,以及妊娠期患者等。

针对这些情况,还可以采用非抗凝治疗方法,如过滤器植入、溶栓等治疗方法。

总之,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诊断应全面,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抗凝和非抗凝治疗,以此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尽早恢复健康。

深静脉血栓诊断与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诊断与治疗指南

溶栓方法
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 和系统溶栓。 CDT是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 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 系统溶栓是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 其中CDT 优势明显,能显著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PTS 的发生率,治疗 时间短,并发症少,为临床首选的溶栓方法。
治疗—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 个体差异较大,监测凝血功能,起始剂量为80-100U/kg 静脉注射, 10-20U/(kg·h)静脉泵入,每4-6小时根据APTT调整,目标正常对照值 的1.5-2.5倍。 血小板减少症(HIT), 应用肝素5 天后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大于30 %~50%, 或应用肝素5 天后降至(8~10)×109 /L 以下,应高 度怀疑,行HIT抗体检测确诊,HIT 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停用肝素,改非 肝素抗凝剂(如阿加曲班、利伐沙班等)治疗。
治疗—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如那曲肝素等) 出血不良反应少,HIT 发生率低于普通 肝素, 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需监测。临床按体重给药,每次100 U/k g,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治疗—维生素K 拮抗剂
维生素K 拮抗剂(如华法林) 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口服药物,效果 评估需监测凝血功能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治疗剂量范围窄, 个体差异大,药效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 治疗初始常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建议剂量为2.5~6.0mg/d,2~ 3天后开始测定INR,当INR 稳定在2.0~3.0、并持续24 小时 后停低分子肝素,继续华法林治疗。华法林对胎儿有害,孕妇禁用。
辅助检查
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 解产物。下肢DVT 时,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临床其他情况:手术后、孕妇、危重及恶性肿瘤时也会升高 D-二聚体检查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差,可用于急性VTE 的筛 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和VTE 复发的危险程度 评估。

深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深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抗凝治疗时机与药物选择
关于何时开始抗凝治疗以及使用何种药物存在争议,不同指南和专家意见不一。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的优劣比较
手术取栓和导管溶栓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它们的优劣比较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 据支持。
•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DVT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 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等。
• 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DVT的治疗原则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 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以及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药物。
新型技术在深静脉血栓领域应用前景
预防措施
鼓励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对于高危人 群,可采取药物预防或机械性预防措施,如穿弹力袜、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等。
02 诊断方法与技巧
临床表现及体征识别
01
02
03
04
疼痛
深静脉血栓常导致局部疼痛, 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
肿胀
受累肢体或部位可出现肿胀, 程度因血栓大小和部位而异。
05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争议
诊断困难原因分析
症状不典型
01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02
虽然超声和CT等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准确
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缺乏统一诊断标准
03
目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医生和医疗机构之
间可能存在差异。
治疗策略选择争议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DVT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 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个大事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小问题,它可是悄悄摸摸的“坏小子”,一不小心就可能让你的腿变得“僵硬”起来。

别慌,跟着我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看看怎么把它给揪出来,然后好好治一治。

咱们得知道,什么是DVT?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里凝固了,像个小石头一样卡住了。

这事儿可不轻,搞不好就得让你“罢工”一段时间,还得担心会不会变成更严重的毛病。

所以啊,一旦觉得不对劲,可得赶紧去医院瞧瞧。

诊断DVT,医生们可是有招儿的。

他们可能会问你的症状,比如是不是感觉脚有点肿、有点痛,或者是走路的时候走得不太稳当。

还有啊,他们会做个检查,比如用个超声波或者X光来看看你的腿有没有问题。

这些检查都是为了找出你体内的那个“小石头”。

当然了,有时候医生可能还得做个磁共振成像(MRI)或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这样就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不过别担心,这些检查虽然有点吓人,但都是为了让咱们心里踏实。

诊断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治疗啦!治疗方法可是五花八门,看情况来定。

要是病情不太严重,可能就让你多躺会儿、多喝水、多运动;要是比较严重,那就得动手术了。

手术呢,其实就是把那个“小石头”给拿出来,让它别再碍事了。

说到预防,这可是个大工程!平时得多注意身体,别老站着或者坐着不动。

要是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没法避免长时间不动,那就得想办法活动活动,比如每隔一小时就起来走走。

另外,家里也得备好弹力袜、护膝这些东西,这些都能帮咱们预防DVT。

最后再唠叨一句,千万别觉得这事儿离自己很远。

就像那句话说的:“预防胜于治疗。

”所以啊,从现在开始,咱们就得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别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好了,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今天就先聊到这儿。

记住啊,健康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好好对待。

要是有啥疑问或者不舒服的地方,记得及时去医院瞧瞧。

咱们的健康,自己得负责哦!。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Your company slogan
临床分期
急性期:发病后14天以内 亚急性期:发病15-30天 慢性期:发病>30天 本指南所提及早期: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Your company slogan
诊断
D2聚体 多普勒超声:首选 静脉造影:准确性高 螺旋CT静脉成像 MRI静脉成像
Your company slogan
诊断
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表
评 1 1 1 1 1 1 1 1 1 -2 分
病 肿 瘫痪 近期 沿深 全 与健
史 瘤 或近 卧床 静脉 下 侧相

期下 >3 走行 肢 比,

肢石 d或 的局 水 小腿

膏固 近4 部压 肿 周径

定 周内 痛
增大

大手
>3c

m
D凹 V陷 T性 病水 史肿
浅 与下 静肢 脉 DV 侧 T相 枝 近或 循 类似 环 的诊
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 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溶栓治疗方法: 导管接触性溶栓: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
于血栓;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PTS)的发生率, 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系统溶栓: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血栓溶解率较导管接触 性溶栓低,但对早期DVT有一定效果,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膜功能, 减少PTS发生。
Your company slogan
病因和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原发性因素、继发性因素
Your company slogan
临床表现
患肢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者可减 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严重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 :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 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 股青肿 :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枝全部被 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 肢体缺血;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泡,足背动 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肺栓塞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湿疹、 静脉曲张、脂性硬皮病、溃疡等。

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

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

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解读与实践引言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网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单位:入站时间:2009-12-02 15:28:00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国内临床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认识,疗效差异较大。

为了提高我国对DVT的诊治和预防水平,我们制订了DVT诊治指南。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目前国内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资料。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其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见表1)。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患者或有明显家族史者。

DVT的临床表现1.症状: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2.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表青紫色,皮温降低。

如影响动脉,可出现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Homans征阳性: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Neuhof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DVT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表现。

DVT的诊断一、DVT的辅助检查1.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对有症状的近端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但对于无症状DVT的敏感性较差,阳性率低。

2.血浆D二聚体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敏感性较高(>99%)。

急性DVT,D二聚体>500 ?g/L有重要参考价值。

由于术后短期内患者D二聚体几乎都呈阳性,因此对于DVT的诊断或者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但可用于术前DVT高危患者的筛查。

另外,它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并非特异,如肿瘤、炎症、感染、坏死等很多可产生纤维蛋白的情况,D二聚体也可>500 ?g/L,故预测价值较低,不能据此诊断DVT。

该检查对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特异性较低,不宜用于这些人群。

3.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为无创检查,适用于对患者的筛选、监测。

仔细的非介人性血管超声可以使敏感性保持在高达93%~97%,特异性保持在94%~99%。

高度可疑者,如阴性应每日复查。

结合有无血栓的好发因素,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可以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度DVT可能性。

如果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可能性患者可临床观察,对于中度和高度可能性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对于高发病率组的患者,如果第二次扫描仍阴性应考虑进行静脉造影。

4.放射性核索血管扫描检查:利用核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或血块中浓度增加,通过扫描而显象,对DVT 诊断是有价值的无创检查。

5.螺旋CT静脉造影(computedtomo-venography,CTV):是近年出现的新的DVT诊断方法,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6.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二、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流程1.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可参考We儿s临床评分,见表2。

临床可能性:低度≤0;中度,1~2分;高度,≥3。

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

2.DVT诊断流程:DVT的诊断必须有客观性辅助检查才能确诊,下列诊断流程供参考。

DVT的治疗一、早期DVT的治疗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标准治疗,大量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已证实抗凝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复发。

DVT的早期抗凝治疗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指普通肝素,下同)。

根据病情需要,在治疗的第一天可以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在INR稳定并大于2.0后,停用肝素。

(一)普通肝素的应用肝素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静脉给予肝素必??进行监测,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常用的监测是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肝素的治疗效果应尽快达到和维持抗凝前的1.5~2.5倍。

但aPTT并不总是可靠地反映血浆肝素水平或肝素抗血栓活性。

检验室可以根据相当于血浆肝素水平0.30.7IU/mL酰胺水解测定的抗因子X活性确定本试验室aPTT的治疗范围。

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直接检测肝素水平进行调整剂量,对于要求每天需要大剂量肝素而又达不到aPTT治疗范围的肝素抵抗患者,肝索的剂量可根据抗因子Xa的测定来调整。

间断静脉注射肝素比持续静脉给药有更高的出血风险。

治疗DVT的肝索的用法(供参考):肝素的起始剂量可以一次性给予6250U,随后根据aPT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

推荐对于有客观依据确诊为DVT的患者,推荐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静脉、皮下注射肝素。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DVT的患者,如无禁忌,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考虑抗凝治疗,根据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治疗。

推荐在治疗的第一天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在INR达到2.0后,停用肝素。

对于急性DVT的患者皮下注射肝素可替代静脉肝素的治疗。

(二)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低分子肝素比肝素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效应具有更好的预测性。

如果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天一次或两次,大多数患者不需要实验室监测。

肾功能不全或孕妇慎用。

最近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索在静脉血栓形成复发、肺栓塞、大出血危险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两者结果相同。

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生存期好于肝素。

不同的低分子肝素之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明显差异。

低分子肝索疗效和风险与肝素相当。

低分子肝素的主要优势是使用简便,大多无需监测。

推荐对于急性DVT患者,推荐12小时一次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肝素,谨慎考虑低分子肝素。

(三)溶栓治疗理论上使用溶栓药溶解静脉血栓,迅速减轻血管阻塞可作为DVT患者的治疔措施之一。

早期溶栓治疗有效,但是溶栓治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溶栓药治疗早期DVT可减少PTS的发生尚不确定。

推荐治疗急性期的严重髂股静脉血栓在适当的抗凝治疗下,可考虑使用溶栓治疗。

(四)导管溶栓导管溶栓与全身溶栓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有报道导管溶栓与局部和全身出血有关系,并且需要在与常规抗凝比较,对效益/风险进行仔细的评估后,方可适用于患者。

国内有全身和导管溶栓的临床对照研究认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有小样本支持局部应用溶栓药的病例报道。

鉴于国内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对导管溶栓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推荐建议导管溶栓的使用应限定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患者。

(五)手术取栓手术静脉取栓主要用于早期近端DVT,手术取栓通常的并发症是血栓复发。

但其远期疗效如PTS、通畅率等仍不确定。

因此对于严重患者,如某些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股青肿患者可考虑应用。

国内尚无手术与非手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有临床对照试验显示手术有利于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国外只有极少数的小样本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证实手术可减少肺栓塞和早期血栓形成的复发以及瓣膜功能远期疗效好。

对于远期疗效,目前决大多数为观察性病例分析。

推荐对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考虑便用取栓术。

(六)下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适应证是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的近段DVT患者,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反复发作的血栓栓塞,肝素诱发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反复肺栓塞发作合并肺动脉高压,行肺动脉手术取栓和内膜剥脱术时同时应用。

置入滤器后,应该立即行抗凝治疤在抗凝治疗基础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虽然可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但不能提高初患VTE患者的早期和晚期生存率。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放置滤器患者有更高的深静脉血栓复发的趋势。

国外资料显示在充分抗凝治疗后,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可以在1%以下。

因此下腔静脉滤器适用于肺栓塞的高信患者。

推荐对于大多数DVT患者,推荐不常规应用腔静脉滤器;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者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反复发作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建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七)体位治疗早期DVT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推荐进行一段时间严格的卧床休息趴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但对慢性DVT患者,运动和腿部加压的患者比卧床休息的患者其疼痛和肿胀的消除速率显著要快。

因此并不严格要求患者卧床休息。

推荐早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建议卧床休息为主,抬高患肢。

二、DVT的长期冶疗DVT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以防止出现(15-50010)有症状的血栓发展和(或)复发性静脉血栓事件。

通常应用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的最佳疗程根据观察可以分为5个等级。

分级如下:(1)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的首次发作的DVT;(2)伴有癌症并首次发作的DVT;(3)首次发作的自发|生DV T(定义为无已知的危险因素下发生的DVT);(4)首次发作的DVT,具有与血栓栓塞复发危险性增高有关的凝血酶原基因和预后标志(包括抗凝血因子Ⅲ,蛋白C或蛋白S缺乏,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如因子V Leiden或凝rm酶原20210基因突变),带有抗磷脂抗体,高半胱氨酸血症,或者因子VIII的水平高于正常90%,或经反复检查的B超证实持续性残留血栓的患者;(5)反复多次发作的DVT(两次或更多次的VTE发作)。

(一)维生素K拮抗剂在DVT长期治疗的应用调整剂量的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令对防止复发性的VTE非常有效。

检测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效果的标准是凝血酶原时间和INR。

(二)抗凝强度国外对于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治疗强度已由随机试验得到证实。

低标准强度(INR l.5~1.9)治疗的效果差,而且并未减少并发出血的发生率。

因此高强度的华法令治疗(INR 3.1~4.0)并不能提供更好的抗血栓治疗效果。

高强度治疗还被显示与临床高危险(20%)的严重出血有关。

国内仅有小样本的观察报道,尚缺乏有力的证据。

推荐推荐维生素K拮抗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使INR维持在2.0~3.0,需定期监测。

(三)长期治疗的疗程随机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的首次发作的DVT患者进行三个月的治疗已足以减少VTE的复发。

在原发|生DVT患者中进行的延长抗凝治疗疗程的风险一效益比的随机试验试将疗程延至1~2年与按传统进行3~6个月治疗的控制组患者作对比,发现延长疗程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复发性VTE的发生率,但治疗期间出血的危险增加,因此对于原发性DVT的患者是否进行延长疗程的抗凝治疗应充分考虑其利弊后再作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