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及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及类型。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当前,对校园文
化概念的阐述众说不一。人们通常把校园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校园文化常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即,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反映着学校的特点、面貌和个性等。校园文化是一种产生于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等校园中的特殊文化现象。校园文化自然以科学知识的传播、创新为特点,是群体文化中较高层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内容广泛,它包括三部分,即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属学校物质文化的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绿化的环境等;属学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训、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劳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以及考试规则、休息制度等;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群体心理、人际关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仪式、文娱体育科技活动等。
概言之,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内核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
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这种文化,它是超越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这种文化体现了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位,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健康之精神……总之,这种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汇聚、传递、改制、创新文化的高级文化体,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的发展,建设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校园文化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
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校园文化应体现校园精神和风貌,既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要继承民族的、本地区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从而使之具有独特、持久的历史效应。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校园文化还应是能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整体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第五,丰富性。适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向心力,发挥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愉悦身心、艺术审美、陶冶个性、行为训练等多种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是育人功能。作为潜在课程,“润物细无声”。“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理论探讨、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等,造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
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五是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六是激励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总是有愿景、有期望、环境舒畅、人际关系融合、生活朝气蓬勃。会激励师生开拓进取,不怕困难,追求卓越,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出色。全校师生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驱使他们努力教和学,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和成绩。
七是凝聚作用:校园文化形成了传统,就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师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情趣和行为作风。师生会自动地,不用思索地按照学校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
四、校园文化的宗旨与任务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句话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这里,首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校园文化的分类
1、校园文化就其模式而言可分为显形样式与隐形样式两大类。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