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及类型

合集下载

校园文化 论述

校园文化 论述

校园文化论述摘要:一、校园文化的定义与内涵1.校园文化的概念2.校园文化的内涵二、校园文化的特点与作用1.校园文化的特点a.教育性b.独特性c.传承性d.创新性2.校园文化的作用a.对师生的影响b.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c.对学校品牌的塑造三、我国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与挑战1.发展现状a.传统与现代的融合b.多元化的表现形式c.各级各类学校的推进2.面临挑战a.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b.教育资源分配不均c.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发展校园文化的策略与建议1.强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2.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与推广4.提升校园文化的软硬件设施正文: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表现出来。

它既包括传统的道德观念、教育思想,也包括现代的创新意识、科技素养。

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成长、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学校品牌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校园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教育性、独特性、传承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

教育性是校园文化的根本属性,它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独特性是校园文化的个性体现,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传承性是校园文化的延续,它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新性是校园文化的活力,它推动学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然而,我国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

虽然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更好地发展校园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与建议。

首先,强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将其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相结合,全面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

其次,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校园文化。

最后,提升校园文化的软硬件设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

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2、激发创新精神:大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学术氛围的浓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提升人文素养:大学校园文化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人文课 程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团队合作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 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民生,培养其社 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注重营造良好 的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景观建设、校园宣传等环节的文化建设工作。同时,学校 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 感。
三、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途 径和方法
1、融入课程设置
将文化元素融入课程设置是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 设人文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 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和育人意识,使其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培育终身学习习惯: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学术讲座、科研项目和实践 实习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如何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育 人功能

什么是学校文化简版

什么是学校文化简版

什么是学校文化引言概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体系。

它是学校内部成员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从学校文化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重要性以及如何塑造学校文化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 学校文化的定义1.1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部成员共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1.2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以及对学生的期望。

2. 学校文化的特点2.1 学校文化是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

2.2 学校文化是共同的,代表了学校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3 学校文化是多元的,包含了学校的多个方面,如教育教学、校园生活等。

2.4 学校文化是开放的,接纳多样性,鼓励创新和变革。

3. 学校文化的形成原因3.1 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3.2 学校领导的作用:学校领导在学校文化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3.3 学校成员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创造和传承学校文化。

4. 学校文化的重要性4.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文化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4.3 增强学校凝聚力:学校文化能够增强学校内部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4 提高学校声誉:学校文化的独特性和优势能够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5. 如何塑造学校文化5.1 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应该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

5.2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3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5.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造。

校园文化总结

校园文化总结

校园文化总结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的集合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1.1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1.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二、校园文化的特点
2.1 多元化和包容性
2.2 传承性和创新性
2.3 教育性和引领性
三、校园文化的建设
3.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3.2 加强师生沟通和互动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四、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1 引导学生传承和宏扬校园文化
4.2 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4.3 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5.1 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和情感认同
5.2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5.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

希翼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茁壮成长,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关于学习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关于学习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关于学习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浅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生活存在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以内的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为主要载体,有别于其它社群文化,在物质财富、精神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

它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具有社会文化总的趋向和特征,但同时又有着区别于其它群体文化的鲜明特征。

一、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使主流文化符合办学思想,从而成为育人的良好环境。

校园文化在实际中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1、教育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使教风、学风、校风健康形成。

“风以化人”就是指校园文化对人的熏陶影响的持久稳定性。

学校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人的智能开发,还要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

校园文化可以起到观念认同、心灵感应和精神升华的作用,对于自我意识强烈、排斥灌输的当代学生,正可以收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2、开发创造功能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包括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充满了勃发的创造活力、进取的开拓精神,激发了生活于其中的学者和学生进行精神产品的创造。

对学生的智能开发起到了催化作用,使他们自觉求知、努力成才。

课余文化生活补充和丰富着课内的学习,并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组织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3、娱乐调节功能娱乐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调节紧张、单调的工作节奏,增添生活的情趣。

在娱乐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自娱能力,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

寓教于乐是校园文化教育功能的延伸。

娱乐也有助于调节人们的精神状态,避免在学习工作中产生的过度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身心健康。

4、激励凝聚功能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荣誉和责任感,激励师生向前人看齐并做出成就,为学校争光。

同时,它又成为一种粘合剂,产生一种向心力,使广大师生在行动与心理上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浅议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

浅议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

OCCUPATION1092011 6浅议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文/李怀亮NEW THOUGHTS新思路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每所学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不容忽视且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整合和升华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自觉运用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一所学校的精神和氛围,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与效应,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优秀人才服务,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那么,校园文化的概念与实质是什么,其功能作用又有哪些呢?一、校园文化的概念与实质《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相对于天文,凡“文化”都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文化是伴随着人类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产生的,文化的主体是人,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的实质就在于以“文”化“人”。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文化与自然相对,文化即人化,泛指人类社会历史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以及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狭义的文化则专注于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特定团体相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什么是校园文化,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回答。

对于校园文化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出不同的解读是正常的,也是科学的。

一方面,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站在不同的角度或侧重某一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不但必要,而且有助于对校园文化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

我们对于校园文化概念的理解,应侧重于密切联系实际,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全面把握。

 1.校园文化的概念广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及其它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成员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精神诉求、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

以上定义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内容十分丰富;二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在于精神;三是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有什么特征

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有什么特征

“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有什么特征?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

“以生为本”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学生主体”、“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亟需学生学习、生活中更为有力的文化支撑,从而体现学生自觉、自动、自发的主体地位。

这个文化系统是基于课改文化生发出的校园文化、宿舍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活动文化,等等。

“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自然性。

好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升学率高、大楼林立、绿草如茵的学校就一定是好学校吗?我们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中国教师报》曾提出“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里的“池塘”,是一个教育的环境生态概念,要求学校首先立足平等,包容、接纳、尊重每一个学生。

(二)独有性。

校园文化建设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

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

(三)选择性。

校园文化是通过传授知识、开展活动形成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所开展的活动内容也不同。

它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地接受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化,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且不断地进行调整、充实、丰富和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校园主体的内在需求。

(四)渗透性。

优化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它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地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某种规范和价值标准。

这种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绕开意识的障碍,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却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明确的导向性,让你自觉不自觉地“近朱者赤”,进而造就校园群体的共同特征和它鲜明的个性。

校园文化总结

校园文化总结

校园文化总结引言概述: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一种特定文化氛围,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共同形成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术氛围、社团活动、校园风景、校园精神和校园传统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学术氛围1.1 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是学术氛围的重要组成部份。

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指导。

1.2 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建设也是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

学校应当提供先进的图书馆设施和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1.3 学术交流和学术比赛活动的举办是学术氛围的重要推动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预学术交流和学术比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社团活动2.1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预各类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兴趣爱好选择。

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学校社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3 社团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学生在参预社团活动过程中,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际关系。

三、校园风景3.1 学校的建造设计和绿化环境是校园风景的重要组成部份。

漂亮的校园风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3.2 学校应注重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美化。

定期进行绿化和景观维护工作,使校园环境更加宜人。

3.3 校园风景的建设还需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

学校可以通过雕塑、壁画等形式,展示校园文化和学校的特色。

四、校园精神4.1 学校应宏扬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能够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团结互助。

4.2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和讲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3 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展示校园精神和学生的创造力。

五、校园传统5.1 学校的传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学校文化导论-学校物质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学校文化导论-学校物质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学校物质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每当我们走进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会被学校独特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景观所深深的吸引。

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所学校精神追求和教育理念外显的表现。

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作为学校文化体系内重要的一环,是最为直观的部分,往往在视觉范围内给人留下对一所学校的最初印象和总体评价。

同时,学校物质文化也是学校文化体系内其他形态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的空间基础,学校范围内的教育活动都是以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为依托而展开的。

因而对于学校文化的总体建设,学校物质文化环境的理解和构建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空间依托和物质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学校物质文化可以形象的被称作是学校文化的“躯体”。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校物质文化呢?一、学校物质文化的定义根据文化形态学的洋葱理论,学校物质文化主要是学校表层文化,即外在的有形文化。

而根据冰山理论,学校物质文化既是学校显性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学校隐性文化的物质载体。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学校物质文化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并且包括“学校标志、学校环境和学校文化设施”。

(二)学校物质文化在物质层面上应该包括“校园地理环境、校园建筑与艺术景点设计、校园文化传播媒介”,“一批高水平、结构合理的课程和学科、一支善于治学育人的教师队伍、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园网以及一种良好、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学校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实体存在为主要外部形态,并且以满足校园实用文化为主要功能作用的设施称为校园物质文化设施,它包括校园建筑、活动场所、环境设施及其他辅助性配置,校园物质文化设施通过其满足校园人居住、教学、取暖、交通、娱乐等实用需要而隐含着对校园文明的贡献”,包括“学校地理环境、学校规范与布局、学校建筑与学校人文景观……学校的物质文化具有标志和激励功能、审美功能及无意识功能”。

校园文化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策划方案

数字化教学
01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线学习平台
02
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
数字化宣传
03
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宣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与社会责任
环保意识
倡导绿色校园,推广环保理念。
社会服务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企业文化
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
2023
社区服务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增进与社区居民的 互动与了解。
2023
REPORTING
PART 03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绿化
校园雕塑
校园水景
校园照明
合理规划校园绿化,营 造宜人的学习环境。
设置具有文化内涵的雕 塑,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设计优美的水景,如喷 泉、水池等,增加校园
灵动感。
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凝聚作用
共同的校园文化能够凝聚师生力量, 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传承与创新
校园文化不仅是传统的传承,也是 创新的源泉,能够推动学校不断向 前发展。
校园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校园文化
古代学校的文化氛围较为单一,主要 强调儒家思想和文化传承。
当代校园文化
当代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开放化, 强调个性发展、跨学科交流和创新实 践,同时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
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运动会,促 进学生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
健身活动
开设健身课程和组织健身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交流
加强与其他学校和地区的体育交 流,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和竞技水
平。
志愿服务活动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江南大学赵建军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单从字面上看,“校园文化”似指校园内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

其实,校园作为限定语,既有学校这一特殊范围的指标,也有对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界定意义,即它涵盖了由学校主体组织、进行或完成的在校内或校外发生的一切活动。

校园文化是指为实现培养健康、文明的未来社会人的总体方向、而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所进行的各项积极性建设。

它包括:(1)学校物质文化设施和精神文化设施。

(2)促成和标志着学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特色、水准的各类实践活动、运行传统及制约机制。

(3)由校园人创造的推动校园文明向前发展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成果。

(一)校园文化设施校园文化设施包括校园物质文化设施和校园精神文化设施。

笼统地说,一切文化设施都具有物质材料性,同时因其服务于校园教育、学习、科研、生活等而具有或明显或潜在的精神功能性。

但校园文化设施在具体的存在形式以及影响和制约校园文明的功能方面,又是多层次、多侧面、多色彩的。

我们把以物质实体存在为主要外部形态,且以满足校园实用文化需要为主体功能作用的设施称为校园物质文化设施,它包括校园建筑、活动场所、环境设施及其它辅助性配置。

而把以精神信息内含为主要存在形式,且以能促成信息价值生成、转换为主体功能作用的设施称为校园精神文化设施,它包括图书资料、教科书、实验设备、读报栏等。

无论是校园物质文化设施还是校园精神文化设施,都是按照校园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筹建、购置、配备完成的。

其中,校园物质文化设施通过其满足校园人居住、教学、取暖、交通、娱乐等实用需要而隐含着对校园文明的贡献。

但这种贡献不同于精神文化设施在师生能动利用下能产生信息价值的那种贡献。

它是以其物质设施本身的存在价值而显示其必要性的。

如学生表演舞蹈、话剧,要有礼堂、灯光、影响设备,否则不可能产生好的演出效果。

同样,没有教室,上课的情形无法想象;没有运动场所,许多体育教学活动无法进行。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在逐步成熟,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体现了一所大学独特的精神、神韵,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和思维方式。

本文认为对大学生德育影响的主要途径有:合力营造适宜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非正式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提炼促进思政教育的大学精神内核,建立配合思政教育的校园制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标签:人格;大学生;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的名片,是大学精神獨有的标签和烙印。

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是一所大学长期的历史积淀,办学思想、学术氛围的传承和衍生。

当然,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多元,围绕校园文化的内核衍生出来的还有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建筑、实验设备等,也有制度层面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更有行为层面的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宿舍文化、师生往来等隐性课程。

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离不开宽松的发展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而积极、健康、民主的校园文化正是提供此的沃土。

现代化的设施,美的建筑,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将作用于大学生的思维、心理、行为模式中,起到良好的同化作用,最终校园文化将逐步沉淀、凝结、升华,最终内化为一种价值体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首先,先进的思想、独一无二的精神、有创造力的规则以及优美的外部环境是一所学校在若干年的成长过程中浓缩下来的一部分。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培育大学生如何选出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最后,高校校园文化的体系是非常繁冗而有规则的。

良好的高校文化建设会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教化工作的发展。

二、校园文化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价值(一)校园文化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一是确认制度文化的作用。

高校的制度政策是按照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内容具体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治学观念和最终培育人才的方向。

对于学校来说,有利于维持学校正常秩序,更好的管理学生和开展教研活动。

校园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模式——以北京大学为例

校园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模式——以北京大学为例

2015年10月下半月刊现代教育管理校园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模式——以北京大学为例胡郑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历来都是从精神层面研究,但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本文从校园文化资源的定义、类别出发,以北京大学为例,探讨校园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一)校园文化的定义笔者认为校园文化需要具备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肯定校园文化的主体内容是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主体的知识文化部分、校园主流思想、积极的校园文艺文体活动和自身特有的文化内容;其次,作为精神文化载体的校园景观,不论是校园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是以有形的形式表达无形的文化和校园的灵魂;最后,校园文化要形成特有的文化魅力,则需要“文化意味”与“文化形态”的有机结合形式。

所以,人为的规划与创造可以给校园文化带来新的生命力。

综上,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在自发或人为规划与引导中,形成的以校园景观为主要载体,以校园生命力为发展主线,以一切与校园有关的人文精神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式。

(二)校园文化的作用从校园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校园生命时间内不断塑造积淀下来的客观文化。

校园文化有稳定部分的文化内容,也有变化不断发展的部分,那么现有的校园文化对后续的文化内容提供着可贵的土壤。

从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上来看,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杰出的校友、政府关注程度等宏观上构成的校园文化影响力,成为校园文化的第一实力。

从校园文化营造的氛围上来看,校园自身文化氛围,如学风,对在校的学生来说,既是无形也是无价的,客观的文化约束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从校园文化对校园工作人员的影响上来看,校园文化会影响其归宿感和工作激情,以及在此种文化氛围内的创作力和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上,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与壮大。

二、校园文化资源的定义和类别(一)校园文化资源的定义校园文化资源是指在校园这个特殊领域内产生的能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文化内容,是人们从事关于校园文化生活和生产的前提和准备。

浅谈校园文化

浅谈校园文化

浅谈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即出现于校园内或由学校各级行政领导、群团组织安排、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社会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属于社会大文化范畴,具有亚文化性质。

所谓属于社会大文化范畴,是指校园文化包含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内容;所谓亚文化,是指校园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主体是青少年学生。

一、校园文化的功能(一)体音美教学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功能。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智力发展最活跃的阶段,爱学、上进、好奇、记忆力强。

他们普遍喜爱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

这些活动对他们的智力的开发、体魄的增强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各项体育活动,能够锻炼、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也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勇敢、自制、坚持、果断等坚强的意志和品质;也还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以及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等品质。

至于增进身体健康,使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记忆良好、思维敏捷也是不言而喻的。

音乐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兴趣小组、社团组织的功能。

兴趣小组(主要出现于中小学)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它常年稳定、有规律地活动着。

这些小组或社团成员可多可少,每个小组社团的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专长,每个小组、社团可以说是专门人才成长的摇篮,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这些小组、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集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教育功能、传授知识功能及娱乐功能于一身,受深大中小学生的欢迎和青睐。

1.完全教育功能。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具有革命的、健康的、进步的思想内容,并拥有多样化的文艺形式和现代化的宣传手段。

某大学合唱队,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祖国》、《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传统歌曲为主,排练了一台文艺节目。

校园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及类型

校园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及类型

校园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及类型。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

当前,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众说不一。

人们通常把校园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校园文化常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即,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

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反映着学校的特点、面貌和个性等。

校园文化是一种产生于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等校园中的特殊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自然以科学知识的传播、创新为特点,是群体文化中较高层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内容广泛,它包括三部分,即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属学校物质文化的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绿化的环境等;属学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训、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劳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以及考试规则、休息制度等;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群体心理、人际关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仪式、文娱体育科技活动等。

概言之,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内核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

这种文化,它是超越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这种文化体现了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位,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健康之精神……总之,这种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论校园文化的功能

论校园文化的功能

论校园文化的功能摘要: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和行为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载体是学校的师生员工。

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激励功能、导向规范功能、约束支配功能、辐射示范功能。

关键词:校园文化;功能;探讨校园文化功能,根据它对载体的作用方式、作用目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特征,可以分为许多功能。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对社会、对其载体最有影响作用的是教育激励功能、导向规范功能、约束支配功能、辐射示范功能。

一、教育激励功能1.对政治意识、思想观念的影响。

校园文化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文化反应着政治,政治决定校园文化的格调。

校园文化是传播政治信息的最直接的渠道,通过校园文化的传播促使学校师生萌发政治意识,确定政治观念和参与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各个方面。

2.对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其载体在这个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学生参观一次展览、看一场电影、听一个报告都会受到一次教育。

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从而培养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消费方式等都能直接作用于学生,而影响到他们的衣、食、住、行、用、娱乐等生活方式。

学生追求新异的心里以及从众心里很快就会克服一些保守思想,改变旧的生活方式,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4.对心里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心里逐渐成熟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刺激。

校园文化对学生教育作用是最大的,影响是深刻的。

一次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不忘。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领导和正确引导,坚决防止、克服和杜绝消极、低级、庸俗腐朽的文化侵蚀,开展一系列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二、导向规范功能1.目标导向。

学校教育都是具有相当明确的方向性,培养人的目标非常确定,什么样的学校就侧重培养什么人才。

学校文化建设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学校文化建设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全程成功教育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一、学校文化的涵义、层次结构、特征第一种类型是把“文化”作为动词来理解如在中国古代文化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立”。

第二种类型是把“文化”理解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或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强调文化的人为性。

它反映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种类型是把文化理解为社会某一种具体的活动或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广义除了未经改造的自然环境之外凡人类创造出来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和为人学习与传递下去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

狭义指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

它把文化只限于精神生产领域。

其作用是直接影响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创造的能力影响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1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进行的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成果。

2传播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手段狭义的文化概念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3一定时代与社会中各民族或阶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群体特性、传统、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这些方面既反映文化的历史沉积又蕴含着创造新文化的潜力。

1物质形态2用物质手段存留的观念形态和象征符号。

3与各种文化创造和传播有关的活动形态以及与此有关的相应团体、社会设施4人的心理、行为形态1、含义一种是从狭义上来界定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主要指开展学校教育所进行的艺术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包括学生中的各种社团活动等。

”第二种是从广义上界定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属于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一个部分一个整体一个自我调节系统包括文化的创造实践、整合教育和运行”“学校文化是人们所创造的以特定的主体教师、学生及职工为载体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第三种认为学校文化应该从广义、狭义两方面去下定义。

广义“学校文化是指校园中这一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

”狭义“学校文化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外的校园生活的存在方式。

校园文化总结

校园文化总结

校园文化总结引言概述: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它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术活动、社团组织等方方面面。

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学术氛围、社团活动、校园节庆、校园艺术和志愿者活动,对校园文化进行总结。

一、学术氛围1.1 学习氛围浓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1.2 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学校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学术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3 学术成果展示: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组织学术论文发表、科技展览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学术成果。

二、社团活动2.1 多样化的社团组织:学校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如音乐社、舞蹈社、摄影社等,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2.2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鼓励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演出、比赛、义工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2.3 提供领导机会: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领导能力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校园节庆3.1 传统节日庆祝:学校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举办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晚会、中秋联欢等。

3.2 创新节庆形式:学校鼓励学生创新,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来庆祝特殊的日子,如环保日、志愿者日等。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文化讲座等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校园艺术4.1 艺术教育的重视: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提供艺术教育资源。

4.2 艺术表演活动丰富:学校组织各种艺术表演活动,如音乐会、话剧演出等,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

4.3 培养艺术创新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组织艺术作品展览、创作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五、志愿者活动5.1 培养社会责任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如社区义工、环保行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及类型。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

当前,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众说不一。

人们通常把校园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校园文化常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即,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

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反映着学校的特点、面貌和个性等。

校园文化是一种产生于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等校园中的特殊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自然以科学知识的传播、创新为特点,是群体文化中较高层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内容广泛,它包括三部分,即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属学校物质文化的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绿化的环境等;属学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训、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劳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以及考试规则、休息制度等;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群体心理、人际关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仪式、文娱体育科技活动等。

概言之,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内核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

这种文化,它是超越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这种文化体现了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位,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健康之精神……总之,这种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汇聚、传递、改制、创新文化的高级文化体,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的发展,建设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

校园文化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互动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

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

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第二,渗透性。

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

校园文化应体现校园精神和风貌,既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要继承民族的、本地区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从而使之具有独特、持久的历史效应。

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

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

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校园文化还应是能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四,整体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

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

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第五,丰富性。

适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向心力,发挥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愉悦身心、艺术审美、陶冶个性、行为训练等多种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是育人功能。

作为潜在课程,“润物细无声”。

“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

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理论探讨、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等,造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五是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六是激励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总是有愿景、有期望、环境舒畅、人际关系融合、生活朝气蓬勃。

会激励师生开拓进取,不怕困难,追求卓越,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出色。

全校师生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驱使他们努力教和学,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和成绩。

七是凝聚作用:校园文化形成了传统,就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师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情趣和行为作风。

师生会自动地,不用思索地按照学校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

四、校园文化的宗旨与任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句话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为中心。

就此而言,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在这里,首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校园文化的分类1、校园文化就其模式而言可分为显形样式与隐形样式两大类。

比如,校园中的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等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园中的显形文化。

而隐含于学校师生、管理人员自我意识中的价值概念、教育观念、归属意识,以及群体心态、集体舆论、教学风格、管理作风、精神氛围、校风、班风、传统等,则可以称为校园的隐形文化。

2、校园文化就其所产生的效应来划分,可分正效应文化和负效应文化。

正效应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负效应的校园文化,则使人陷入迷惘、颓唐,或情趣、格调不高。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

3、从层次来说,校园文化又有浅层次与深层次之别。

浅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康乐型”,它是以娱乐消遣、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为主要目的活动。

深层次的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思维探索型”,如探讨哲学、伦理问题和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等。

4、校园文化还可分为组织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环境文化。

其中组织文化(也称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实施策略、规章制度和传统特色等;课程文化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及由此引发的围绕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活动;教师文化包括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风格,教师的师德、师能、师智、师魂等;学生文化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风格,学生的课余生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环境文化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比如软硬件设备、学校布局、学校卫生、学校绿化、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等。

六、学校是一个文化组织1、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文化组织担负文化使命:传承、创造、交流和应用身处文化背景:“尊师重教”3、学校文化需要自主建设(1)学校文化需要自主创造,不是说有了学校就有学校文化。

“有知识,没文化”:学校的官僚化、市场化、庸俗化。

(2)学校需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过滤、净化。

取其精华:科学、民主、开放、效率等。

去其糟粕:重男轻女、不讲科学、不讲卫生、重人情轻制度等,个人中心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放任主义、物欲主义等。

(3)学校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需要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特色源自学校文化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1、物质文化建设的地位物质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物质文化营造出的境界和氛围,对身在其中的学生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

2、校园建筑建设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要求实用、审美相统一。

宿舍、食堂实用性较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的建筑还要按照卫生角度设计,在朝向、采光、照明等方面按照要求规范设计。

3、校园自然景观建设使校园的花、草、树、木、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