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复习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复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情况;(3)理解和掌握常见元素推断题的突破口类型,提升解决元素推断题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个学习过程中能(1)通过布置课前作业为小组绘画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思维导图,课上充分利用各个小组的思维导图,通过学生们课下的讨论、总结、绘制到课上的讲解、对比,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绘制思维导图的兴趣。
(2)通过基础题目检测学生对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卡片内容,熟悉并积累元素推断题中突破口类型,做题加以体会和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将杂乱无序的知识片段进行归纳整理、系统化条理化;(3)培养学生基于理论预测、分析解释等严谨的科学态度;(4)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确题目突破口推元素教学难点:明确题目突破口推元素三、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一、周期表和周期律复习与检测二、元素推断练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复习一、周期表和周期律基础知识复习与检测1、归纳总结2、检测(1)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周期序数= 。
主族序数= = _________主族元素的最低负价= ________ - 8(2)元素周期律内容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阳离子半径阴离子半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碱性非金属气态氢化的生成难易程度、定性(3)在11—18号元素中: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2)阳离子半径最大的是;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酸;4)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的是.二、元素推断练习1、突破口类型总结【解题突破口1:位置与结构】1、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短周期元素是.2、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是.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短周期元素是.【解题突破口2:含量与物理性质】1、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 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是.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是.3、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解题突破口3:化学性质与用途】1、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2、气态氢化物能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是.3、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解题突破口4:10电子微粒组】原子:.分子:.阳离子:.阴离子:.【解题突破口5:18电子微粒组】原子:.分子:.阳离子:.阴离子:【解题突破口6:特征反应现象】如:焰色反应:Na+ 色. K+ 色.浅黄色固体:.有色气体:.白色固体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加热又恢复红色).2、典例分析例1、(略)跟踪训练1例2、(略)(2017年全国卷I)跟踪训练23、作业:完成限时集训5。
元素周期 律复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授课章节: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二,课的类型:章节复习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原子组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排布的规律;理解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回顾、讲解、思考等方法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原子结构,认识事物的本质。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意识到总结,分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科学的推理,总结和归纳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子组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排布的规律;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五,教学难点: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六,教学策略:本节是复习课,知识点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问和讲述相结合,讲解基础知识和相关习题相结合,习题课较枯燥,要适时提醒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
七,教学媒体:黑板,挂图八,板书设计:(见附页)九,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教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学生】开始准备听课2,复习提问【教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完了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由于这章内容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热点。
所以我们上一节复习课。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首先我们来复习下物质结构,提到物质结构,我们从组成它的最小微粒即原子说起。
那好,同学们:回忆下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5秒钟后】哪位同学能说下呢?【学生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教师】(鼓励并示意坐下)补充并重复讲解给学生。
1.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2.电荷数原子不带电,但是原子中的电子和质子带电.其电荷数的关系是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质量数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可近似认为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4.标记X代表元素符号,A代表质量数,Z代表质子数 .即:【教师】我们还学习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核素和同位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三二轮复习之专题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教案
E 同处另一周期,C 、A 可按原子个数比2∶l 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B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D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最强的含氧酸之一。
(1). B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周期、第 族,E 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 ; (2). 物质乙可用于潜艇或航天飞机作供氧剂,写出乙与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单质D 与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 mol 单质B 的气体与1 mol C 的氢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种盐、水及另一种气体,则所得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0分) (1)第二周期 、第Ⅵ A 族 (2分) ; Cl (2分) (2)2Na 2O 2+2CO 2 2Na 2CO 3+O 2(2分)(3)2Al +2OH -+2H 2O =2AlO 2-+3H 2↑ [或2Al +2OH -+4H 2O =2Al (OH )4-+3H 2↑](2分)(4)OF 2(2分)9.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
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 式 。
解析:由于两种元素相差一个周期,且原子序数相差3,则必为ⅠA 元素与上周期的ⅥA 元素,或ⅡA 的元素与上一周期的ⅦA 元素。
若它们为二、三周期的元素,则非金属可为O 、F ,金属为Na 、Mg 。
若为三、四周期的元素,则金属为K 、Ca ,非金属为Cl 、S 。
答案为:Na 2O 、MgF 2、K 2S 、CaCl 2。
10.有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 、B 、C 、D 、E ,已知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E 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D 元素的单质常用于野外焊接铁轨,C 元素是所在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子半径最大的一种。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和外延。
2.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方式。
3.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数学表达和应用。
4. 教学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
5.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2)讲解: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发展历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方式。
(3)互动:提问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4)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排列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查找和性质分析。
2.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3.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中特殊元素的定位和性质分析。
4. 教学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元素周期表。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关系。
(2)讲解: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划分,讲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3)互动:提问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4)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表分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主族元素的性质,掌握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2. 教学重点:主族元素的性质、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3. 教学难点:主族元素性质与周期表分布之间的关系。
4. 教学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元素周期表。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2)讲解:介绍主族元素的性质,讲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3)互动:提问学生对主族元素性质与周期表分布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主族元素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的分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元素周期表中一些特殊现象的解释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素分布规律。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及特殊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元素周期表挂图或PPT3. 相关化学实验器材4. 教学参考资料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 第二课时:主族元素的分布及性质过渡元素的分布及性质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实例3.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小组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发现4. 第四课时:练习与应用: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总结与复习5. 第五课时:教学反馈与评价布置作业:研究某一族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律的关系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探讨元素周期律内在联系和特殊现象时的表现,以评价其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药物设计等。
2. 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逐步揭示元素周期律的。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表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门捷列夫的贡献,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 讲解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实质和意义。
3. 分析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排列规律和特点。
4.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划分依据。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划分依据。
2.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分析,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
2.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3.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族和周期:讲解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划分依据,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4. 分析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复习课》教案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前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能够熟练书写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会应用元素周期表。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内容,能够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
4、准确区分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并会熟练应用。
过程与方法:
提升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能力,学习比较、综合、归纳和推断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唯物主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感悟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指导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元素周期律
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归纳整理,质疑探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明确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 特殊元
素
之
最
最活泼金属_____ 、最活泼非金属____
最轻的金属____ 、最轻的非金属_____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___ ,含H%最大的是___
最强酸_______ 、最强碱___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_______
Cs F2
Li H2
HF CH4 HClO4CsOH
Al O。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 主族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4. 过渡元素:铁、钴、镍、铂、金、铜、锌、银、铂、钯。
5.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分析化学反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图像和数据。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元素为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4.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化学史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阐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4. 分析主族元素:以氢、氦等元素为例,讲解主族元素的性质。
5. 讲解过渡元素:以铁、钴等元素为例,讲解过渡元素的性质。
6. 练习与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2. 教材:提供详细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讲解。
3. 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元素的化学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4. 网络资源:查阅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最新研究成果。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和外延。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介绍门捷列夫、迈耶尔等科学家在元素周期律研究中的贡献。
2.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划分及特点。
4. 元素的位置与性质: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掌握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
5. 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合物的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性质,指导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图及相关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问题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练习法:设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图等。
2.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设计课后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划分。
3. 元素位置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律的微观解释。
2. 周期表中特定元素性质的预测。
3. 元素周期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的横行(周期)与纵列(族)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短周期与长周期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的趋势解释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寻找新元素和合成新材料4. 元素周期表中的空白与待解决的问题周期表中的“八、九、十”族元素周期表的极限与超重元素5. 我国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贡献我国发现的元素我国在元素周期表研究中的地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元素周期律的奥秘。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该领域的成就。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案例资料和测试题。
2. 安排实验室,准备进行元素性质实验的器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元素性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性质,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演示:用PPT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5.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元素的性质。
七、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如预测元素性质的趋势、解释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案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
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通过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位置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去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掌握推断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4. 了解电离能的含义,了解同一短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了解电
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难点:“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及运用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及运用
【讲述】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结构和该元素所形成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
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可以推断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教案1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增加到8个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正价由+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由-4到-1、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掌握证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夺取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能把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主族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1.记住7个横行,即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2.记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1个第Ⅷ族(第8、9、10纵行)和1个0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3.记住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硼、硅、砷、碲、砹与锂、铝、锗、锑、钋之间)。
4.能推断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
四.能综合应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1.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元素正价数=8-最低负价。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学历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包括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预测元素的性质,解决相关化学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和表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难点(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位构性”关系的综合运用。
三、知识回顾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2、电子排布规律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四、知识讲解(一)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原因: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 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主族序数 8。
3、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二)元素周期表1、周期(1)周期的定义: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个周期。
(2)周期的分类: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包含 2、8、8 种元素。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发现历程。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3. 周期表中族的分布和性质变化规律。
4. 常见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 难点:周期表中族的分布和性质变化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发展史,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序数、电子层、价电子等。
3.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如横行、纵列、周期表的周期性和族性。
4. 分析周期表中族的分布和性质变化规律,如碱金属族、卤素族、过渡金属族等。
5. 通过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如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性质、指导化学反应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元素周期表,熟记常见元素的性质和位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理解程度。
2. 习题练习:评估学生通过练习题掌握周期表知识和应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绘制元素周期表和记忆元素性质的作业,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扩展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中的有趣现象,如“镧系收缩”和“锕系元素”。
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元素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化学性质和应用。
3. 参观实验室:如果条件允许,带领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观察和分析实验室中使用的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介绍门捷列夫、莫塞莱等科学家在元素周期律研究中的贡献。
2. 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周期表的横行和纵列的划分。
4. 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分布规律: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稀有气体的分布特点。
5.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分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内涵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期表的结构。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元素周期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介绍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3.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族的概念,横行和纵列的划分。
4.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分布规律: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稀有气体的分布特点。
5.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律在化学问题中的应用。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内涵的理解程度,包括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3. 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掌握程度,包括周期、族的概念,以及横行和纵列的划分。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和外延。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律的数学表达及其推导;(2)元素周期表中族、周期的划分及其规律;(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化学》、《高中化学》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PPT等。
3. 网络资源: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化学发展史,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2)提问:元素周期律是什么?有何意义?2. 知识讲解:(1)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如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化合价等;(2)推导元素周期律的数学表达式,如周期表的排列规律;(3)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周期、族、周期表的划分等;(4)讲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分析同一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如化合物稳定性判断、金属性判断等。
4. 课堂互动:(1)提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有何关系?(2)提问: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3)小组讨论: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轮复习_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纲要求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3.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以I 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教材精讲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具体实例:以第3周期或第ⅠA 、VII A族为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注意:元素各项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的基础上重复。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间性质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并且由量变引起质变。
二.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1.元素周期表: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横行叫周期。
长式周期表有7 个周期:1、2、3 周期为短周期;4、5、6周期为长周期;7为不完全周期。
目前1~7周期元素数目分别为2、8、8、18、18、32、26。
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⑵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族(除8、9、10列)。
长式元素周期表有18 纵行,分为16 个族。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族序数后加字母A表示。
7个。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用族序数(罗马数字)后加字母B表示。
7个。
第Ⅷ族:第8、9、10 纵行。
0族:第18 列稀有气体元素。
⑶镧系元素:周期表中[行6,列3]的位置,共15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复习课)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去叙述元素周期表的意义、组成结构、元素递变规律与组成元素的粒子结构的联系。
(2)初步具有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能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组成元素的粒子结构联系起来,并能较熟练的运用。
(3)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进一步领会内、外因变化规律。
(2)联系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加深对量变引起质变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3)通过对“位置、结构、性质”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关系。
难点: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关系。
【课时】 1课时【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原子结构概念掌握的较好,所以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应用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考·回顾]学生活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下列6种元素:Na、26Fe、34Se、Ne、Si、Br(1)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属于长周期元素的是。
(2)属于主族元素的有,属过渡元素的是。
(3)34S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其最高正价为,其与同周期第ⅡA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
(4)Na的原子序数比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小;Br的原子序数比同主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大。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对于元素Na、K。
金属性:Na K;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Na K;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 K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
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通过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位置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去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掌握推断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4. 了解电离能的含义,了解同一短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了解电
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难点:“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及运用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及运用
【讲述】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结构和该元素所形成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
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可以推断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