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
曼昆《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曼昆《微观经济学》复习题库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第11章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第13章生产成本;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垄断;第16章寡头;第17章垄断竞争;第18 生产要素市场;第19-20收入与贫困;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此次考试试题题型如下:一、名词解释(5个名词,每个3分,共15分)二、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三、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四、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五、作图和计算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作图和计算题以书后作业题为主,主要集中在供给与需求,弹性、生产成本或完全竞争企业这几章。
其它的就从下面的题库里选取。
第一篇导言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2、稀缺性3、机会成本4、理性人5、市场经济6、市场失灵7、外部性8、生产可能性边界 9、微观经济学 10、宏观经济学 11、实证表述 12、规范表述13、绝对优势 14、比较优势二、判断题1、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到权衡取舍2、只有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人才行动。
3、即使增加的汽车产量的成本大于所得到的价格,只要企业有利可图,汽车制造商就应该继续生产增加的汽车。
4、对一个学生来说,看一场篮球赛的机会成本应该包括门票的价格和可以用于用于学习的时间的价值。
5、当一架喷气式飞机从头上飞过时,噪音引起外部性6、李文更擅长打扫卫生,姜飞更擅长做饭。
如果姜飞专门做饭而李文专门打扫卫生,这将比他们平等地分摊家务所需要的时间少。
7、一个农民在小麦市场上更可能有市场势力。
8、美国工人有较高的生活水平是因为美国有较高的最低工资9、在短期中,降低通货膨胀往往会引起失业减少。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专业化与贸易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
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
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2.比较优势原理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
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微观经济学(曼昆)知识点梳理
1.经济学十大原理1.1.在效率(efficiency)和公平(equality)之间权衡和取舍1.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1.3.理性人(rational people)考虑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1.4.激励(incentive)1.5.贸易1.6.市场能够很好地组织经济活动1.7.市场需要产权(property rights),政府有时可以促进效率和平等,但也可能因为市场权力或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1.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即生产率(productivity),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1.9.通货膨胀(inflation)1.10.在经济周期中,人们需要平衡通货膨胀和失业2.经济思维2.1.科学的方法2.2.假设思维2.3.经济模型2.4.循环流量图(circular-flow diagram)2.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2.6.微观(microeconomics)与宏观(macroeconomics)2.7.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与规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s)3.贸易4.供给与需求4.1.市场:某服务或物品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群体。
4.2.需求量(quantity demand):买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量。
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此为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5.弹性(elasticity)5.1.弹性是数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替代品(substitutes)、奢侈品往往富有弹性,互补品(complements)、必需品往往缺乏弹性;广义的市场缺乏弹性(inelastic),狭义的市场富有弹性;长期比短期市场更富有弹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含重点图表)
《曼昆一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第1篇导言懐1章经济学十夭原理尤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人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9边际成本來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睡: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町用的技术。
・经济学十人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酋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人们如何相互交易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整体经济如何运行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Z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P2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町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P2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物品Z间的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权衡収舍可以改变。
・人篡数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十个主张訂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町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町以专门从事他们具冇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环■章供给与需求的両珈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时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影响买者的变屋: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一、题型名词辨析(4分×5=20分)选择题(1分×20=20分)判断题(2分×10=20分)计算题(10分×2=20分)论述题(10分×2=20分)二、知识点第1章•理解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边际、激励以及市场失灵、外部性和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含义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边际变动: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熟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人们面对权衡取舍,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真正的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较决定选择,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关键。
4、人们根据刺激做出决策,并随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交换可以使有关各方都得到好处。
6、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局限,如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垄断等。
8、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货币发行过多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大炮vs黄油;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第2章•理解循环流向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模型的内容循环流向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p21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变。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 微观 总复习3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经济学原理; 人们会面临权衡应用的条件及应用领域
原理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势力: 市场势力:单个买者或卖者有能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如:中石油对汽油价格的影响;中国联动对手机资费 的影响; 微软对电脑操作系统价格的影响
经济学十大原理
P 税 收 S1
$10.00 PS = $9.50
D1 D2 Q
16
向卖者征税
向卖者征税$1.50
税收增加了卖者的成本 P $1.50 $11.50 $10.00 卖者只有在市场价格上升到 $11.50时才愿意出售500个 匹萨,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弥 补成本的增加 S2
税 S1 收
D1 Q
P
向买者征收$1.50的税收
为使买者购买相同多的数 量,价格需下降$1.50 $10.00
$8.50 例:要使买者仍愿意购买 500个,市场价格需从 $10.00下降到$8.50
经济学十大原理
S1 税 收 D1 D2 500 Q
14
向买者征税
新均衡: Q = 450 卖者得到的价格: PS = $9.50 PB = $11.00 买者支付的价格: $10.00 P = $11.00 PS = $9.50
主动学习
1
汽车市场
A. 价格上限为$90 价格上限为$90
P 140
价格降低到 $90
130
S
120 买者的需求是 120个,而卖者 110 只愿意供给90个,100 价格上限 90 导致短缺 80 70 60 50
经济学十大原理
短缺 = 30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目录分析
第2章像经济学家 一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十大 原理
第3章相互依存性 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弹性及其应 用
第4章供给与需求 的市场力量
第6章供给、需求 与政府政策
第8章应用:赋税 的代价
第7章消费者、生 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9章应用:国际 贸易
第11章公共物品和 公共资源
第10章外部性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曼昆 微观经济学 总复习
1. 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 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
2. 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 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
32
曲线移动与沿曲线移动
▪ 供给变动: 影响供给变动的非价格因素使供给曲
线移动(比如技术或投入品成本)。
▪ 供给量的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的变动。 ▪ 需求变动: 影响需求变动的非价格因素使需求曲
▪ 我们分析美国和日本将分别生产和消费多少物品 ▪ 如果两个国家都选择自给自足 ▪ 如果两个国家之间进行贸易
▪ 美国每个月有50,000个小时的劳动能用在生产上,
生产1台电脑需要100个小时的劳动,生产1吨小麦 需要10个小时的劳动。
经济学十大原理
5
日本每个月有30,000个小时的劳动能用在生产上,生产1台电 脑需要125个小时的劳动生产1吨小麦需要25个小时的劳动。日 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1,000
贸易条件下日本的生产
日本生产240台电脑需要30, 000个劳动小时 因此,日本的小麦产量为0
0
电脑(台)
100
200
300
经济学十大原理
9
小麦 (吨) 5,000
4,000
3,000
2,000
贸易条件下美国的消费
生产
+ 进口 – 出口 = 消费总
量
电脑 160 110
0
270
1,000
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
表格。
经济学十大原理
14
海伦的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拿铁咖 啡价格
自考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27378《曼昆—微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第一章 经济学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经济学导论1.稀缺:①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来讲,物品是希少短缺的②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不意味着希少,而指不可以免费得到;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有其他经济物品交换③稀缺规律:商品普通是稀缺的,只能得到有限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分配④稀缺原因:一定时期内〔大前提〕,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2.选择的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抛却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注:理论上讲是资源改做他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不彻底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3.经济学十大原理:①人们面临选择〔人们为得到一样东西,就不得不抛却另一样东西〕〔效率是社会从稀缺性资源中获得的最多的东西,平等是把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的分给社会成员〕②机会成本〔由于稀缺性,人们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③边际量〔人们通过比较边际利益和编辑成本而做出抉择〕④激励〔理性决策者会做出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决策〕⑤贸易会是每一个人的状况越来越好〔贸易可以使人们做最擅长的事〕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家庭和企业→合意的市场结果;价格指引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时即市场本身不能进行资源配置时,政府干预经济, 可以促进效率和平等;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⑧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他的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活水平的不同由于生产率不同〕⑨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水平上升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短期失业之间的权衡〔↓↑〕第二章需求和供给1.需求〔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①需求表②需求曲线注:当供=需时,有均衡价格③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④影响需求的因素a 商品本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b 消费者的收入与社会的公平程度;的偏好;的对未来的期望. 的数量与结构c 政府的消费政策⑤需求函数:需求量Qd=a –b P⑥需求的变化: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化〔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化:商品本身价格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化〔点的挪移〕2.供给〔一定时期内,厂商愿意供给的商品量〕①供给曲线②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③影响供给的因素: a 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b 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期望c 生产价格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变动 d 政府的政策④供给的变化: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变化〔曲线的位移〕〔技术引起〕供给量的变化: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变化〔点的挪移〕〔价格引起〕3.供求①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同一价格〔两曲线相交时〕②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双方在竞争中自发形成,是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市场机制下,供求不均衡状态会自己消失〕〔量等价不等,价等量不等〕③供求定理: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下降4.弹性〔弹性大,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大,则函数越倾斜,则通过降价增加产量〕①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涨价和降价产生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②需求价格孤弹性:即P 与Q 都取平均值a E>1 富弹性:需求变化比率>价格变化比率,奢靡品,较倾斜直线〔薄利多销〕b E<1 缺乏弹性:< ,生活必需品,较陡直直线〔谷贱伤农〕c E=1 单位弹性:= ,正双曲线d E=0 无弹性垂直x〔Q〕轴的直线〔价格如何变,需求量总不变〕e E = 无穷大平行于X 轴〔价格既定,需求无限〕③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可替代性;重要程度;用途广泛性;可支出比例;使用时间〔必须程度越大弹性越小;消费决策中,支出比例越大弹性越大〕④互补品:两种商品互相补充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如:汽车和汽油〕〔价格与需求反向变化〕〔Ec<0〕⑤替代品:两种商品互相替代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同向变化〕〔Ec>0〕〔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是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多〕⑥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分类:a 收入富弹性Em>1 优等品如:家电,旅游b 收入单位弹性=1 如:衣服c 缺乏弹性< 1 生活必需品d 无弹性=0 即收入变化了需求量彻底没变化如:食盐e 负弹性<1 劣等品5.价格政策:价格政策有其不完善性,短期性和无序性,所以需要政策来调整支持价格〔>均衡价格〕:支持农产品,稳定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业投资. 以保障粮食安全支持价格原理知,供给过剩,措施是:收购多余粮食限制价格〔<均衡价格〕原理知,供给不足,措施是:政府实行配给制限制价格的利与弊: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社会风尚败坏,黑市交易.宏观经济学第1 章1.①GNP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总和〔收入概念〕GDP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生产概念〕②区别:GDP 按国土的原则,是生产概念;GNP 按国民的原则,是收入的概念③GDP 的特点:a 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劳务b 按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GDP 的计算受市场价格的影响〕c 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是流量而非存量〕 d 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避免重复计算〕④GDP 的缺陷: a 不少经济活动无法计入 GDP b 反应福利水平变化存在较大局限性 ⑤GDP 的计算方法A 支出法〔产品法〕:把一年内购买所有的产品的支出加总〔住宅是投资的增加而非消费 的增加〕GDP=C 消费〔不包括建造房屋〕 +I 投资+G 政府购买〔不含转移性指出,公债利息等,如:救济金,财政补贴等〕 +X-M 〔X 出口 M 进口,净出口〕B 收入法〔供给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起来要素报酬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厂商收入 C 生产法〔部门法〕注:投资:今年卖掉去年的存货对 GDP 无影响,但消费增加;出国买香水,消费增加,进口也 增加.GDP 不变 2.总产出核算校正名义 GDP :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准确反映经济变化〕实际 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当年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假象〕 3.消费物价指数CPI :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即在普通家庭的 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 〔选择基年,通货膨胀率=去- 今/今〕 第 2 章经济增长率:每小时工人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和Y 一 Yt 一1 〔y 为总产量,t 为时期〕作用:提高生活水品决定因素:物资资本,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技术知识公共政策:储蓄,投资,教育, 自由贸易,研究与开辟,产权与政治稳定,人口增长 第 3 章1.总需求曲线〔y 与 p 右下斜〕 总需求=GDP=总供给G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① 总需求函数〔1〕a 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b 实际货币:以实物形态衡量亮的货币c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价格上升,人们变的相对贫困,则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降低,则消费水平 和总需求量降低 <2>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价格上升,则利率上升〔同向变化〕 ,则投资和产出〔反向 变化〕降低〔3〕与净出口:外贸效应:价格升高,则出口减少,进口增多,则净出口减少②AD 函数曲线变化: 水平挪移由于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 旋转挪移由于价格,斜率绝 对值越大表示对价格越迟钝2.①古典供给曲线〔价格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垂直〕: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不受价格影响垂直横轴〔最终会充分就业〕 含义:增加需求,不会增加产出,只会造成物价上升 ②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倒 L 型〕 〔时常不能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率 G = t t 一1 t Y假设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不能进行调整到达最大国民收入之后,价格再怎么涨, 国名收入也不增加③常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降低,供给减少〕粘性工资理论:工人会对工资的下降进行反抗,因此,工资只能上升不可下降,但由于货币幻觉, 工人会反抗价格水平不变的工资下降,却不会反抗工资水平不变的价格上升④短期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第4 章1.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与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 c 消费= c <y> 收入2 线性消费函数〔随收入增加APC,MPA 减少〕:c = a 自发性消费+ b 边际消费倾向y <1 > b > o>①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例〔1〕APC 平均消费倾向= c / y , APC < 1 则消费<收入,产生储蓄〔2〕MPC 边际消费倾向=△c / △y 〔 1 > MPC > 0〕3 储蓄〔随收入的增加APS,MPA 增加〕线性储蓄函数:s 储蓄=y 收入-c 消费=y –< a + by >= -a + <1 –b >y [a >0 , 1> b>0 ](1) APS 平均储蓄倾向(2) MPS 边际储蓄倾向4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互补函数由y=s+c ,同除y,则1=APS+APC , 同理1=MPS+MPC5 投资的决定〔资本的形成〕① 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a 利率〔与投资反向变化〕b 预期利润〔同向〕c 折旧〔同〕d 预期通货膨胀率〔同〕② 投资函数〔减函数〕:投资于利率之间的关系I = I 〔r〕,I= e 自主投资–d 投资系数r 利率6 IS 方程均衡条件时I = SS=-a+<1-b>y , I=e-dr .所以–a +<1-b>y =e –dr 得出y 与r 的表达式注:r =f<y>时斜率1-b/d 表示产出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大越敏感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 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 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7 利率的决定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和供给,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垂直.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L1=ky 由收入决定投机动机L2=-rh 由利率决定8 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当利率极低时,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要留在手里,不会去购买证券.此时,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穷大.增加货币供给,不会促使利率再下降.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或者证券价格再也不上升,而会跌落, 于是将所有证券全部换成货币.9 货币需求函数① 实际货币需求:L=L1+L2=ky - hr② 名义货币需求L=〔L1+L2〕P=<ky –hr >P加工10 货币供给:是一国在某个时点上,所有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狭义货币实际货币m=M/P11 LM 曲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 = m 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①推导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m=L所以m = ky –hr 则y = <hr + m>/k斜率为k/h 的经济意义: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反之,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③曲线的挪移(1) 水平挪移取决于m/h12.IS,LM 分析IS 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是产品市场均衡LM 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是货币市场均衡使两个市场均衡则连立两个方程第5 章1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 以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① 包括:a 减税: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消费增多,社会总需求增大〔则增加生产和就业〕,对货币的需求增大,利率上升,投资减少b 改变所得税结构〔高收入者增低收入者减〕:刺激总需求c 扩大政府购买多搞经济建设<增加支出>:增加消费,利率上升,投资减少d 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增加投资,刺激需求,增加消费,利率上升②其效应:乘数效应:当扩X 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在LM 上〕,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挤出效应:扩X 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LM 不变,右移IS,均衡点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LM 的收入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y3 –y2〕。③财政政策效果a 在LM 不变时IS 陡峭,利率变化大,IS 挪移时收入变化大,财政策效果大.IS 平整,利率变化小,IS 挪移时收入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 〔用同一利率做标准〕b 在IS 不变时LM 越平整,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X 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LM 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X 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C 综上:LM 曲线越平整,IS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如果LM 是水平的,IS 是垂直的,则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彻底无效〔凯恩斯极端〕.当利率较低而投资对利率的反应又不很灵敏时,惟独财政政策才干克服萧条,增加就业和收入,货币政策效果很小④扩 X 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①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变化较多,并且利率变化导致的投资较大变化时,货币政策效果就强. a IS 形状不变货币供给增加,LM 平整,货币政策效果小.LM 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大.〔LM 平整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 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和 国民收入的影响大.〕 b LM 形状不变IS 陡峭,收入变化小,为 y1-y2. IS 平整,收入变化大,为 y1-y3. 3IS, LM 斜率对政策的影响IS 、LM 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LM 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LM 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IS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 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IS 、LM 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S 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IS 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 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 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第 6 章1 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原因: ① 货币供给过度② 需求拉动〔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价格上升〕 ③ 成本推动〔即成本提高而引起的普通价格上升〕财政政策〔IS 挪移〕 货币政策〔LM 挪移〕政策效果垂直< >IS 斜率水平<0>垂直< >LM斜率水平<0> 政策效果彻底彻底彻底彻底0 0彻底彻底大小大小挤出效应 利率2 通膨与失业的关系: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关系第7 章1 国际贸易①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②措施:限制进口:进口关税;进口配额;非关税壁垒〔数量限制;价格限制;国内销售限制;技术壁垒;环境壁垒〕鼓励出口:财政措施;信贷措施;倾销措施;特区措施2 汇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①汇率标价: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标出可兑换的若干单位的本币.汇率=本币/外币=7¥/1$=7¥汇率升值=本币贬值②汇率作用a) 汇率上升,本国货币贬值,外国商品相对昂贵,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 汇率下降,1 单位外国货币能够换取的本国货币减少,本国货币升值、商品相对昂贵,所以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汇率与X 〔进口〕为正向关系,与M 〔出口〕为反向关系.③ 购买力平价理论〔了解〕:购买力平价:一种汇率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根据单一价格规律的原理得出的.根据单一价格规律,在所有地方同一种物品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如果单一价格规律不正确,就可进行套利,并最终导致两个市场上不同的价格必然趋同.所以,一种通货必然在所有国家都有相同的购买力,而且汇率要调整,直到具有相同的购买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复习全书【核心》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一部分 核心讲义
第1篇 导 言
第2篇 市场如何 运行
第3篇 市场和福 利
第4篇 公共部门 经济学
第6篇 劳动市场 经济学
第5篇 企业行为 与产业组织
第7篇 深入研究 的论题
第2章 像经济学 家一样思考
第1章 经济学十 大原理
第3章 相互依存 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 弹性及其 应用
第4章 供给与需 求的市场力量
第6章 供给、需 求与政府政策
第8章 应用:赋 税的代价
第7章 消费者、 生产者与市场效
率
第9章 应用:国 际贸易
第11章 公共物 品和公共资源
第10章 外部性
第12章 税制的 设计
第13章 生产 1
成本
2
第14章 竞争 市场上的企业
3 第15章 垄
断
4 第16章 垄断
竞争
5 第17章 寡
头
第19章 收入与 歧视
《 曼 昆 《 经 济 学 原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7版) 复习全书【核心》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第一部分 核心讲义
02
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 详解
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 部分为核心讲义。遵循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教材体系,参照各高校考研真题和期末 考试试卷,共分为22章,全面讲解考试重点难点内容,帮助学员巩固知识,梳理要点,从而轻松应考。第二部分 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 标准解答。
第18章 生产要 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市场与竞争市场(market)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劳务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
(1)市场类型的划分与特征市场类型的划分与特征如表4-1所示:表4-1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2)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指竞争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有两个主要特征:①用于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
②买者和卖者如此之多,以至于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价格。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买者与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所以,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2.需求(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3)需求的表示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根据需求定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可以得出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在所有其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时,一种物品的总需求量如何随该物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5)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当人们改变他们在每种价格上希望购买的量时,需求曲线移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是一目了然的。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结论在人生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一、题型名词辨析(4分×5=20分)选择题(1分×20=20分)判断题(2分×10=20分)计算题(10分×2=20分)论述题(10分×2=20分)二、知识点第1章•理解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边际、激励以及市场失灵、外部性和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含义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边际变动: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熟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人们面对权衡取舍,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真正的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较决定选择,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关键。
4、人们根据刺激做出决策,并随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交换可以使有关各方都得到好处。
6、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局限,如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垄断等。
8、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货币发行过多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大炮vs黄油;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第2章•理解循环流向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模型的内容循环流向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p21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变。
P22第3章•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理解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含义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
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个单位的物品所需的投入要素比其他生产者少,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
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其他生产者小,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比较优势•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是因为它使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4章•理解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垄断者:一些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寡头: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地进行竞争的卖者垄断竞争:有许多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略有差别的产品,有决定价格的能力•能够分辨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需求量: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需求: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量:厂商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和能够供给的商品量供给: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其他因素引起的都将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 理解互补品与替代品的含义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 熟悉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 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的变动•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长期和短期均衡的含义第5章• 理解弹性的经济学含义及其决定因素弹性:在经济上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一个变量变动影响另一个变量的程度。
它通常是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分母是自变量,而分子是因变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分母是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分子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的长短、本身用途的广泛性•()()12121212121222P P Q Q P P P P Q Q Q Q +-÷+-÷÷+-=•理解需求曲线形状与弹性的关系,以及弹性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E p>1 富有弹性曲线平坦降价销售可以增加销售收入E p<1 缺乏弹性曲线陡峭提价销售才能增加销售收入但是,由于同一条直线上弹性值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陡峭的曲线的上部,降价也能增加销售收入,反之,在平坦曲线的下部,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
E p=1 单位弹性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动E p=0 完全无弹性一条垂线E p=∞完全富有弹性一条水平线•能够利用弹性概念分析“谷贱伤农”的含义当粮食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时,也导致了销售量的增加。
但因为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所以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销售量增加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下降。
第6章•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管制造成的经济后果均衡价格未必是能使人满意的价格,它可能偏高或偏低,偏低则谷贱伤农,偏高则公众消费不起,所以政府要将其控制在适当的位置上,这就产生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为支持价格,能在短期中推动政府扶持企业的发展,如稳定农业生产;扩大农业投资;长期中则增加财政负担,农产品供给过多,失业增加。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为限制价格,在短期中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但却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引发黑市交易、请客送礼,败坏社会气,滋生腐败。
一般来说,行政手段干预的负面效应很大,市场手段改变需求的负面效应较小,但这两个手段仍只能在短期中不得已而为之,而不能作为常规操作手段。
现在发达国家着眼于改变供给,其效果相对要好得多。
•能够区分稀缺与短缺这两个概念•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税收对买方价格和卖方价格的影响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
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
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在新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得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
•理解供求曲线的弹性与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 p110对买者和对卖者征税本质上是相同的,唯一区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得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好的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第7章•掌握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以及总剩余等概念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由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
反映了经济福利。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利益,由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
总剩余:两者之和(=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理解经济效率的含义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关于市场结果的观点: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
2)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均衡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学会利用供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及其变动(比如技术革新的影响)第8-9章•熟练应用供求曲线分析税收和补贴所造成的无谓损失 p137 无谓损失:当税收(或某种其他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贸易的好处——买者评价与卖者成本之间的差额——小于税收。
一旦征税,这些贸易就无法进行。
无谓损失就是由于税收阻止了这些互利的贸易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由于供给和序曲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的反应程度,所以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随着税收规模提高,无谓损失的增加越来越快,且快于税收规模。
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但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学会应用供求曲线分析自由贸易与关税对国内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自由贸易对出口国的影响: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在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自由贸易对进口国的影响: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在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关税的影响:关税减少了进口量,并使国内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关税会引起无谓损失,因为它是一种税,扭曲了激励,并使稀缺资源配置背离了最优水平。
一部分是国内企业以高成本生产造成的无谓损失,一部分是消费不足的无谓损失。
P156第10章•理解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影响别的经济主体的福利。
外部性有负,也有正,前者增加别人的福利,后者减少别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社会最适量小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征税正外部性: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社会最适量大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补贴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科斯定理:如果产权明晰,有关各方可以无交易成本地协商资源配置,那么,他们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庇古税: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庇古税是存在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
因此,庇古税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也提高了经济福利。
第11章•理解公共品的经济含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免费搭车问题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有无竞争性,如国防、灯塔、知识、基础研究和反贫困。
共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如清洁的空气和水、畅通的交通和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