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八篇)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为及时合理的消除配电设备中存在的缺陷,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缺陷分类:(1)一类缺陷。
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
(2)二类缺陷。
指缺陷比较严重,但设备仍可短期继续运行。
(3)三类缺陷。
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
2.缺陷处理(1)一类缺陷。
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或向有关部门报告,在发现缺陷后____小时内予以消除。
(2)二类缺陷。
应在发现缺陷之后一个月内,安排检查计划消除,在消除缺陷前应加强监视设备的运行状况。
(3)三类缺陷:运行管理单位可将缺陷列入年度:季度检修计划中或日常维护工作中去消除。
3.设备缺陷通知单的管理(1)设备缺陷通知单的填写:①运行维护人员填写下列各栏。
缺陷位置、缺陷内容、缺陷类别、所需材料、发现日期、填单日期、缺陷简图、发现人意见、报单人签名。
②班长意见栏。
由运行班长填写。
③分局主管意见栏。
由分局主管运行专责工程师填写。
④送检日期、处理缺陷方法、返回日期三栏。
由分局主管检修专责工程师填写。
⑤接检日期、处理日期两栏。
由检修单位的检修负责人填写。
(2)缺陷通知单的传递:(1)缺陷发现人:①缺陷发现人应将缺陷所在的线路板、线路名称、具体或公用配电房名称、设备编号、设备型号等填写在缺陷通知单上。
②在缺陷内容栏内必须填写缺陷的标准部位、缺陷状况及缺陷类别。
③在发现人意见栏内填写处理缺陷意见,并在缺陷简图栏内绘出缺陷位置简图、处理缺陷所需的材料名称、规格和数量。
④在发现日期栏内填写发现缺陷日期并在报单人栏内签字,最后将填写好的缺陷通知单一式四份送交运行班长。
(2)运行班长:①班长接到缺陷通知单后,认真审核全部内容,如有疑问或错误时,要求发现人重新核实、填写。
②审核缺陷通知单的内容无误后,在班长意见栏内注明处理缺陷的意见。
③在班长意见栏内签字并填写日期后将缺陷通知单一式四份返还给缺陷发现人,由发现人送交分局运行专责工程师。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用21篇)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用21篇)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一、运用中的变电设备及建筑物发生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运行,均称设备缺陷。
二、设备缺陷的分类和处理期限:1.危急缺陷:直接威胁安全运行,若不及时处理,随时会造成设备或建筑的损坏,发生人身事故及停电事故。
危急缺陷处理不得超过24小时。
2.严重缺陷:严重威胁安全,不及时处理,暂时可以运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不消除,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发展成危急缺陷。
严重缺陷处理不得超过7天。
3.一般缺陷: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较长时间坚持运行者。
一般缺陷可列入检修计划处理,年度消除率应在85%以上。
三、设备缺陷的鉴定、登记及报表:1.运行、检修、试验及各级管理人员发现缺陷,均由运行人员在“缺陷记录簿”内进行登记。
2.运行人员发现的危急和严重缺陷,要经站长(值长)鉴定定性,由发现人进行登记。
3.严重、危急性缺陷,应用电话立即通知上级供电部门鉴定后,组织人员检修。
一般缺陷可在缺陷月报中填报。
4.上级供电部门得到各类缺陷报告后,应记入“设备缺陷记录簿”,并填写“缺陷通知单(表)”交检修、试验等有关单位处理。
5.修试单位在试验中发现的缺陷,也应通知运行人员或填写“缺陷通知单”交变电站和有关单位,由运行人员登记。
四、处理后的`缺陷,应经当值长验收,确认缺陷消除后,在“设备缺陷记录簿”•验收栏内签注意见并签名。
•各单位处理缺陷后,应将“通知单”的“回执”在规定时间内返回通知单位。
五、变电站缺陷应进行闭环管理(附流程图):发现缺陷—-缺陷记录本—-缺陷月报—-工作票(操作票)—-运行记录本—-设备检修试验记录(报护及自动化装置工作记录)—-消除缺陷设备缺陷管理制度21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实现安全经济供电,必须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2所有设备必须按照铭牌或制造厂家的规定参数运行,并严格执行有关的运行、检修规程。
3对所有的'电气设备,一律实行车间主任领导下的“三种人”管理责任制。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三篇)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医疗缺陷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违规行为或不良事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下面就详细介绍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医疗缺陷管理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评估、事故报告、事后评估和问责等,对医疗活动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人员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医疗技能和知识水平。
3.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定期向公开,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医疗质量。
4.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构,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向患者家属完整、真实地告知事故原因和处理结果。
5.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构,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6.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信息的收集、传输和保护,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二、医疗缺陷防范措施1.完善医疗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医疗操作流程和规范,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避免操作疏漏和错误。
2.加强治疗流程控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临床治疗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建立规范的治疗指南和流程,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减少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3.提高药物管理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避免药品差错和滥用的发生。
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医务人员的责任和职业操守,使其养成良好的医疗行为和习惯。
5.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更换老旧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避免设备故障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缺陷管理制度范文
缺陷管理制度范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部分:引言缺陷管理是一个组织内部的重要流程,它涉及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一个完善的缺陷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及增强客户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善的缺陷管理制度的范文,帮助企业建立和改进自己的缺陷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缺陷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制定缺陷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强客户满意度。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缺陷,防止缺陷扩散。
- 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退货和客户投诉。
-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增强客户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2. 原则缺陷管理制度应符合以下原则:- 全员参与:缺陷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岗位都应负有缺陷管理的责任。
- 反馈机制:建立缺陷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缺陷。
- 持续改进:不断改进缺陷管理制度,提高缺陷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 公正公开:缺陷管理应公正公开,任何发现的缺陷都应独立审查和公布结果。
- 传递经验:通过缺陷管理制度,将缺陷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传递。
第三部分:缺陷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缺陷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缺陷发现和分类- 建立缺陷发现机制,包括自我检查、检验和测试等环节。
- 对于发现的缺陷,进行分类和记录,分为严重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等级。
- 将缺陷记录和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后续的缺陷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2. 缺陷处理流程- 建立缺陷处理流程,包括缺陷报告、缺陷分析、缺陷修复、缺陷验证和缺陷关闭等环节。
- 缺陷报告: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缺陷的现象、原因、影响等。
- 缺陷分析:对缺陷进行深入分析,确定缺陷的根本原因。
- 缺陷修复:根据缺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修复缺陷。
- 缺陷验证:对修复后的缺陷进行验证,确保缺陷得到有效修复。
- 缺陷关闭:确认缺陷得到有效修复后,关闭缺陷。
公司缺陷管理制度内容
公司缺陷管理制度内容一、缺陷管理制度的定义缺陷管理制度是指公司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缺陷管理流程、制度和规范,对产品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进行识别、记录、评估、处理和跟踪的过程。
其目的是追溯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避免因缺陷而导致客户投诉、召回甚至是产品质量事故发生。
二、缺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产品质量: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公司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
2. 提高客户满意度:积极处理产品缺陷,解决客户投诉,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
3. 降低产品风险:通过有效的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减少产品召回、索赔及质量事故风险。
4. 提升企业形象:建立健全的缺陷管理制度,彰显企业诚信和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5. 提高竞争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改进缺陷管理制度,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赢得客户信任。
三、缺陷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缺陷识别:包括内部和外部缺陷的识别,通过质量控制、原因分析等方式确认缺陷。
2. 缺陷记录:对已识别到的缺陷进行记录,包括缺陷描述、缺陷级别、责任部门、解决方案等信息。
3. 缺陷评估:对已记录的缺陷进行评估,确定缺陷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4. 缺陷处理:根据缺陷评估结果,制定缺陷处理方案,包括紧急处理、长期解决方案等。
5. 缺陷跟踪:对已处理的缺陷进行跟踪,确保缺陷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6. 缺陷总结与改进:对一定时期内的缺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深层次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缺陷管理制度。
四、缺陷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缺陷管理制度:公司应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过程制定适合的缺陷管理制度,明确缺陷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部门、流程和方法。
2. 培训员工:公司需要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缺陷管理流程、方法和工具,提高其缺陷识别和处理能力。
3. 应用缺陷管理工具:公司可以使用不同的缺陷管理工具,如8D报告、SPC图、品质追踪表等,加强对缺陷的管理和追踪。
生产车间缺陷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生产车间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规范生产过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检验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生产部:负责制定本制度,组织、监督生产车间缺陷管理工作的实施。
2. 质量检验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验,发现缺陷及时上报。
3. 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缺陷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四、缺陷管理流程1. 缺陷报告(1)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缺陷,应立即填写《缺陷报告单》,详细记录缺陷情况。
(2)质量检验部接到缺陷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确认缺陷存在。
2. 缺陷分析(1)质量检验部对缺陷进行分析,找出缺陷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生产车间根据缺陷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报生产部审核。
3. 缺陷整改(1)生产车间根据审核通过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2)质量检验部对整改后的产品进行复检,确保缺陷得到有效解决。
4. 缺陷反馈(1)生产车间将整改结果反馈给质量检验部。
(2)质量检验部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若存在问题,要求生产车间再次整改。
五、奖惩措施1. 对及时发现、报告缺陷的生产车间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隐瞒、虚报缺陷的生产车间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
3. 对因缺陷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生产车间,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七、持续改进1. 生产车间应定期对缺陷管理流程进行评估,查找不足,持续改进。
2. 生产部应定期组织对生产车间缺陷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加强生产车间缺陷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缺陷管理制度总结
缺陷管理制度总结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缺陷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缺陷指的是软件产品中存在的错误、问题或不符合用户需求的部分。
一个好的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团队及时发现、记录、分析和修复缺陷,从而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并减少客户投诉和退货率。
下面将对缺陷管理制度进行总结,包括制度的目的、流程、角色、工具和优势。
一、缺陷管理制度的目的1.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缺陷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解决软件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软件的质量。
2. 建立规范化流程: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缺陷管理流程,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降低软件维护成本:通过及时修复缺陷,可以降低软件产品的维护成本,提高团队和客户的满意度。
4. 优化团队资源分配:通过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团队合理分配资源,优化工作计划,并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二、缺陷管理流程1. 缺陷发现:缺陷可以由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客户、用户等各种渠道发现。
一般来说,缺陷通过Bug Tracking System进行记录,并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
2. 缺陷记录:记录缺陷的相关信息,包括缺陷的现象、重现步骤、截图、影响范围等信息,并指定责任人。
3. 缺陷分析:对缺陷进行分析,确定缺陷的原因,如设计缺陷、编码错误、验证问题等,并进行分类。
4. 缺陷修复:由开发人员进行缺陷修复,并进行代码版本控制,确保修复代码的可追溯性。
5. 缺陷验证:测试团队对修复后的软件进行验证,确认缺陷已经修复,同时检查修复是否引入新的问题。
6. 缺陷关闭:确认缺陷修复完毕,相关人员对缺陷进行关闭,并记录缺陷关闭原因。
三、缺陷管理的角色1. 缺陷管理负责人:负责建立和维护缺陷管理制度,监督和指导团队遵守制度,制定缺陷管理流程、培训人员和评估缺陷管理结果。
2. 缺陷记录员:负责记录缺陷的相关信息,包括缺陷编号、缺陷描述、重现步骤、截图、影响范围等,并分配给相关责任人。
3. 缺陷分析员:对缺陷进行分析,确定缺陷的原因,分类缺陷,并根据优先级进行分配修复。
缺陷管理制度执行
缺陷管理制度执行一、前言缺陷管理制度是组织用来规范和管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制度和方法。
它涉及到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和异常情况的识别、记录、分析和解决。
通过建立和执行缺陷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并且最大程度地降低组织因为缺陷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缺陷管理制度的执行方法,包括制度的建立、执行步骤、责任人和评估等方面。
二、缺陷管理制度的建立1. 制度目标和原则在建立缺陷管理制度时,首先需要确定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制度的目标应当明确,例如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客户投诉、保障用户权益等。
原则包括客户导向、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等,这些原则可以指导组织建立完善的缺陷管理制度。
2. 制度规章制度制定缺陷管理制度的相关规章制度是保障制度落地执行的基础。
规章制度需要包括缺陷分类、缺陷等级、缺陷责任部门、缺陷管理流程、缺陷解决时限等内容,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清楚了解到自己在这个制度下的职责和权利。
3. 制度宣贯一旦制度建立完善,宣传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让所有员工都了解到缺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三、缺陷管理制度的执行步骤1. 缺陷识别缺陷的识别是缺陷管理的第一步。
组织可以通过内部抽检、定期监测、客户反馈等方式来识别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2. 缺陷记录一旦识别到缺陷,需要对缺陷进行记录。
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缺陷的具体描述、出现时间、影响范围、识别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对缺陷进行分析和解决。
3. 缺陷分析对于记录的缺陷,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通过分析可以找到缺陷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4. 缺陷解决一旦缺陷分析出来,需要对缺陷进行解决。
解决的方式可以包括产品返工、服务改进、客户赔偿等,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决策。
5. 缺陷验证解决缺陷后需要对缺陷进行验证,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验证的方式可以包括重复抽检、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5篇)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一、一般规定1、站领导、检修技术人员、检修班长是具体抓好设备管理负责人。
2、凡是设备在运行备用中出现缺陷,运行人员有责任采取必要的运行措施,防止缺陷扩大,出现故障要通知有关人员及时消除。
3、各运行、检修班应将发现的设备缺陷及时记录,以利于查阅和作出处理。
4、设备缺陷消除后,消除者应在记录簿上交代清楚。
5、记录簿应保持整洁,并存档,以备查考。
二、缺陷分级管理权限1、运行任务(1)巡视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作好记录和报告有关人员。
(2)及时消除属于运行维护工作范围的设备缺陷,应及时采取必要运行措施消除缺陷。
防止缺陷扩大,并向有关人员汇报。
(3)凡本班有权调度停用或不停用也能消除的缺陷,应通知检修人员及早消除。
(4)参加设备缺陷消除后的验收。
2、检修班任务(1)负责从运行、试验、检验方面及时了解所管辖设备的缺陷并作出记录。
(2)了解运行情况,查阅记录簿,及时发现和主动消除设备缺陷,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
(3)在运行中无法消除缺陷,应记入本班的记录簿内,在大小修或临时予以消除。
3、站领导的任务(1)领导督促各班认真搞好设备缺陷的消除工作,负责质量验收的组织工作。
(2)定期巡视设备,掌握设备存在的缺陷。
(3)分析造成缺陷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拟定消除重大设备缺陷的技术组织、措施,结合小修计划使其实现。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2)是一个用于解决和管理设备缺陷的规定和流程。
其目标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个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1. 缺陷报告:任何人员发现或怀疑设备缺陷,应立即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
报告应包括缺陷的描述、可能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2. 缺陷评估:设备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进行缺陷评估。
评估包括对缺陷的调查、测试和分析,以确定缺陷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 缺陷修复: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修复计划和时间表。
工程质量缺陷管理制度模版(3篇)
工程质量缺陷管理制度模版1、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教育,强化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开展QC小组活动。
2、消除环境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加强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合理组织,确保工序施工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3、消除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施工纪律,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施工方案及施工规范组织施工,严格操作规程,确保施工方法得当。
4、消除机械、检验、测量、试验设备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1)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配置先进、适用、性能良好、配套的机械设备。
(2)定期对计量、测试设备进行周期鉴定,保证检验、测量、试验的准确性,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计量设备和快速准确的测试技术,消除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因素而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
(3)消除材料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加强物资采购各环节的控制工作,实行定点、定量采购,严格按照《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进行控制,确保材料质量。
(4)做好技术交底及质量记录,确保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1)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全面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掌握实用的各类规范,明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参加人员应履行签字手续,形成状态过程的可追溯性。
2)总质检师应熟悉相关的技术规范、设计要求、验收标准,做好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负责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签认,填写工程质量评定表,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3)各隐蔽工程项目工序技术负责人,应熟悉设计图纸,吃透设计文件精神,搞好班组工前技术交底工作,并做好质量记录。
工程质量缺陷管理制度模版(2)第一章绪论1.1 引言工程质量缺陷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防范和控制工程质量缺陷,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的有效实施,达到预期的工程质量目标。
1.2 缺陷管理的重要性工程质量缺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陷的存在会对工程项目造成严重影响,包括质量下降、进度延误、安全隐患等。
缺陷管理制度模板
缺陷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缺陷发生,确保客户满意度,特制定本缺陷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及售后服务过程中的缺陷管理。
三、责任部门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
2.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缺陷记录和初步处理。
3. 技术部门负责缺陷的技术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4. 销售和售后服务部门负责收集客户反馈的缺陷信息。
四、缺陷分类缺陷分为以下几类:1. 严重缺陷:影响产品主要功能或导致安全问题的缺陷。
2. 主要缺陷:影响产品次要功能或客户体验的缺陷。
3. 次要缺陷:不影响产品功能,但影响外观或舒适度的缺陷。
五、缺陷识别与记录1. 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缺陷应立即记录,并标记缺陷产品。
2.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缺陷也应记录,并隔离缺陷产品。
3. 所有缺陷记录应详细,包括缺陷类型、位置、数量、发现时间等。
六、缺陷处理流程1. 初步处理:生产部门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初步处理,如返工、返修等。
2. 缺陷分析:技术部门对记录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3. 缺陷评审: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重大缺陷进行评审,确定处理方案。
4. 缺陷整改:相关部门根据评审结果执行缺陷整改措施。
5. 跟踪验证:质量管理部门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七、缺陷报告1. 定期报告:质量管理部门每月/每季度/每年定期编制缺陷报告,总结缺陷情况。
2. 报告内容:包括缺陷统计数据、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估。
八、缺陷预防1. 技术部门应根据缺陷分析结果,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可靠性。
2. 生产部门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减少人为缺陷。
3.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缺陷管理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九、奖惩机制1. 对于主动发现并报告缺陷的员工,给予奖励。
2. 对于因疏忽导致缺陷漏检或未按规定处理缺陷的员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十、制度修订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定期评审和修订,以适应公司发展和市场变化。
缺陷管理制度
缺陷管理制度概述缺陷管理制度是指在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等过程中,为了规范缺陷的管理,而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其目的是确保软件缺陷被及时、有效地管理,以确保软件质量。
缺陷管理制度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其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缺陷管理制度的流程缺陷管理流程主要分为缺陷定义、缺陷分析、缺陷修复、缺陷验证和缺陷管理跟踪等五个部分,下面将具体介绍每一个部分的流程:缺陷定义缺陷定义是指在软件开发、测试或维护过程中,对缺陷进行一个全面、明确的描述。
缺陷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缺陷名称•缺陷严重程度•缺陷描述•缺陷重现步骤•缺陷影响缺陷分析缺陷分析是指在缺陷发现后,进行对缺陷的分析,以便确定该缺陷的原因、范围和影响,并对缺陷进行分类和分级。
缺陷分析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缺陷原因分析•缺陷分类和分级•缺陷影响评估缺陷修复缺陷修复是指在缺陷分析之后,对缺陷进行相应的修复。
缺陷修复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修复设计方案确定•代码修改和调试•修复效果验证缺陷验证缺陷验证是指在缺陷修复之后,对软件进行相应的验证。
缺陷验证的主要目的是确认软件已经没有未修复的缺陷,并且缺陷修复不会影响软件其他功能。
缺陷管理跟踪缺陷管理跟踪是指在缺陷定义、分析、修复和验证过程中,对缺陷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
缺陷管理跟踪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缺陷记录和报告•缺陷分析和处理•缺陷跟踪和回归测试缺陷管理制度的实施缺陷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面、有序地推行,以下是相关的实施步骤:1.制定缺陷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2.建立缺陷分析和管理跟踪系统3.建立缺陷修复和验证流程4.建立缺陷统计和分析机制5.建立缺陷管理流程和培训计划总结缺陷管理制度对于软件质量的保证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缺陷管理流程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缺陷管理制度范文
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缺陷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充足度。
适用于我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的缺陷管理工作。
二、定义1.缺陷:指产品或服务在设计、制造、交付或运营过程中的缺陷、不符合技术要求、不符合客户需求、不符合法规法律要求或者其他问题。
2.缺陷管理:指发觉、记录、分析、矫正和防备缺陷的一系列工作及其管理过程。
三、缺陷管理的原则1.客户至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障客户的利益和充足度。
2.全员参加:全员员工都应参加缺陷管理工作,共同推动质量提升。
3.全面质量管控:在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进行质量管控,防备和限制缺陷的显现。
4.持续改进:通过持续改进缺陷管理工作,提升产品质量和流程效率。
四、缺陷管理流程1. 发觉和记录缺陷1.在产品设计、生产、测试、销售等环节中,任何人员发觉缺陷都应适时记录,并依据严重程度分级。
2.缺陷记录应包括缺陷的描述、发觉时间、发觉人员等信息,并适时归档存储。
3.通过内部工作流系统或缺陷管理软件进行缺陷记录和管理。
2. 缺陷分析和分类1.经过记录的缺陷应由专门的缺陷分析小组进行分析和分类。
2.分析和分类结果应包括缺陷的原因、影响范围、严重程度、修复难度等信息。
3.依据分析结果,将缺陷分为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和细小缺陷,并进行优先级排序。
3. 矫正和防备缺陷1.重要缺陷应优先进行矫正和修复,并适时对相关产品或流程进行调整。
2.一般缺陷和细小缺陷应订立相应的矫正措施,并依照优先级次序渐渐矫正。
3.针对已经矫正的缺陷,应实行防备措施确保仿佛缺陷不再发生。
4. 缺陷管理的跟踪和评估1.对每个缺陷的矫正和防备措施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2.对缺陷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绩效评估,发觉问题适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五、缺陷管理的考核标准1.发觉和记录缺陷的适时性和精准性。
2.缺陷分析和分类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3.矫正和防备缺陷的有效性和适时性。
全面缺陷管理制度
全面缺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缺陷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质量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产品缺陷管理工作,包括缺陷定义、缺陷分类、缺陷管理程序、责任追究等内容。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缺陷管理机构和流程,配备专门的缺陷管理人员,以确保缺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条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产品质量,加强产品缺陷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切实保障用户安全。
第二章缺陷定义第五条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存在的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与产品承诺性能、规定用途不符的不良状况。
第六条产品缺陷应当包括设计缺陷、制造缺陷、标识缺陷、包装缺陷、使用说明缺陷等内容。
第七条产品缺陷可以通过检验、测试、监督抽查、投诉处理等方式进行发现和确认。
第八条产品缺陷应当根据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缺陷、重大缺陷和致命缺陷等不同等级。
第三章缺陷管理程序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缺陷管理制度,包括缺陷报告、缺陷登记、缺陷调查、缺陷评估、缺陷处理、缺陷通报等程序。
第十条一旦发现产品缺陷,企业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并立即进行缺陷登记,在缺陷调查的基础上评估缺陷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第十一条对于重大缺陷和致命缺陷,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制定应对方案,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用户和社会的危害。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与相关部门、供应商、客户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产品缺陷进行全面通报和披露,避免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缺陷档案,对产品缺陷的调查、评估、处理等全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考。
第四章责任追究第十四条对于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进行损失赔付和质量回溯。
第十五条对于故意隐瞒产品缺陷、虚假宣传产品性能等违法行为,企业应当严格追究责任,依法进行处罚。
缺陷管理制度
缺陷管理制度缺陷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内部针对产品或服务中的缺陷进行监管和管理的制度。
它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记录、分析和解决产品或服务中的缺陷,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
缺陷管理制度分为缺陷发现和记录、缺陷分析和解决、缺陷预防三个层面,下面将对这三个层面进行详细介绍。
在缺陷发现和记录阶段,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缺陷发现渠道和记录机制。
例如,可以设置缺陷反馈系统或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来负责缺陷的发现和记录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产品检测、客户反馈调查等方式发现并记录产品或服务中的缺陷。
在缺陷分析和解决阶段,组织需要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解决。
首先,需要对缺陷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以确定解决的紧急程度。
然后,组织应该成立专门的缺陷分析团队,通过分析缺陷的原因和影响,确定解决方案并实施。
在解决缺陷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追踪机制,及时了解解决方案的执行情况,并随时调整和改进解决方案。
在缺陷预防阶段,组织需要从根本上减少产品或服务中的缺陷发生。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流程等。
其次,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此外,组织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技术、设备和材料等方式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从根本上减少缺陷的发生。
缺陷管理制度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客户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或服务中的缺陷,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它还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客户对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
然而,缺陷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首先,由于缺陷的产生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合作才能解决。
因此,需要建立跨部门和跨岗位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流转和问题的得到解决。
其次,由于缺陷管理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组织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制度的实施。
最后,缺陷管理制度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组织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缺陷管理制度
缺陷管理制度一、缺陷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一)缺陷管理目的缺陷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产品缺陷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二)缺陷管理范围缺陷管理范围应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环节,对产品从设计到售后各个环节的缺陷进行识别、记录、审核、处理和验证。
(三)缺陷管理流程缺陷管理流程应包括缺陷发现、记录、报告、评估、处置和验证等环节的管理流程,确保缺陷得到及时处理和追踪。
(四)缺陷管理责任明确缺陷管理的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建立健全的缺陷管理机构和团队,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对缺陷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五)缺陷管理目标明确缺陷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建立缺陷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缺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改进。
(六)缺陷管理记录和报告建立缺陷记录和报告的标准化模板和流程,确保缺陷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透明。
二、缺陷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一)缺陷识别和记录建立缺陷识别和记录的标准和流程,明确缺陷识别的标准和方法,确保各级员工都能够及时发现和记录缺陷。
(二)缺陷分析和评估对识别和记录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缺陷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措施。
(三)缺陷处理和验证按照缺陷管理流程和程序,对缺陷进行处理和验证,确保缺陷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消除。
(四)缺陷处置和改进对处理和验证的结果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改进措施和措施方案,确保缺陷得到有效改进。
三、缺陷管理制度的评价和改进(一)建立缺陷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对缺陷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二)对缺陷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审查和内审,确保缺陷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执行。
(三)对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设备进行评估和验证,建立相应的缺陷管理控制措施。
总结:通过建立健全的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缺陷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客户信心,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实行缺陷管理制度
实行缺陷管理制度一、缺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和客户需求,减少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客户权益。
2.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缺陷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减少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
3.改善客户满意度。
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客户投诉和意见反馈,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提升品牌形象。
4.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通过对缺陷管理制度的实行,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分析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缺陷管理制度的目标1.明确责任和权限。
确定缺陷管理团队,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在缺陷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并建立缺陷管理的工作程序和流程。
2.建立缺陷管理档案。
建立完整的缺陷管理档案,包括缺陷发现、分析、纠正和预防的记录,以及相关的审批文件和文件。
3.实施缺陷的分类和分级。
对产品或服务出现的缺陷进行分类和分级,明确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持续改进。
不断分析缺陷管理的效果和结果,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缺陷管理制度,保证其持续有效性。
三、缺陷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制定缺陷管理制度文件。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符合公司规模和特点的缺陷管理制度文件,包括责任制、流程、程序和要求等内容。
2.培训和教育。
组织缺陷管理制度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缺陷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其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3.建立缺陷管理团队。
明确缺陷管理的责任人,建立缺陷管理团队,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缺陷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建立缺陷管理档案。
建立完整的缺陷管理档案,包括缺陷的发现、分析、纠正和预防的记录,以及相关的审批文件和文件。
5.实施缺陷的分类和分级。
缺陷管理制度
缺陷管理制度一、概述缺陷管理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记录、分析、整改和预防缺陷,科学、规范地进行缺陷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缺陷是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符合预期要求的情况,而缺陷管理则是指对这些缺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二、背景和意义缺陷可能导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下降,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声誉,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的缺陷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缺陷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全员参与:缺陷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责任,每个员工都有发现和报告缺陷的责任和义务。
2. 及时反馈:员工发现缺陷后应及时向上级或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并确保缺陷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跟踪。
3. 系统化管理:缺陷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发现、记录、分析、整改和预防五个环节,并且要依靠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和辅助。
4. 持续改进:缺陷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分析和整改缺陷,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 预防为主:缺陷管理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完善质量控制措施和加强培训,减少缺陷的发生。
四、缺陷管理的基本步骤1. 发现缺陷:发现缺陷可以通过内部测试、用户反馈、市场监测等多种途径,员工应及时将发现的缺陷上报至缺陷管理部门。
2. 记录缺陷:缺陷管理部门对上报的缺陷进行记录,包括缺陷的基本信息、产生的原因、影响范围等。
3. 分析缺陷:缺陷管理部门对记录的缺陷进行分析,确定缺陷的原因,判断其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
4. 整改缺陷:缺陷管理部门根据整改计划进行缺陷的整改,包括修复已发现的缺陷和防止同类缺陷的再次发生。
5. 预防缺陷:缺陷管理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培训、改进工艺等方式来预防同类缺陷的再次发生。
五、缺陷管理的关键要素1. 信息管理系统:缺陷管理需要依靠信息管理系统来对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和跟踪,确保缺陷能够得到适时有效的处理。
缺陷管理制度【5篇】
缺陷管理制度【5篇】【导语】缺陷管理制度怎么写受欢迎?本为整理了5篇优秀的缺陷管理制度范文范文,为便于您查看,点击下面《目录》可以快速到达对应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缺陷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篇】缺陷管理制度电气设备的健康水平,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没有健康完好的设备,就不能维护正常运行,不能保护安全生产的实施。
为了保质保量地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多送电,全站人员必须保养设备的健康,保证安全运行自学遵守执行下列各项规定:一、运行人员应认真维护管理好设备,确保运行中的各项设备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当班人员不准随意更改运行参数,需要更改参数必须报局领导或技术负责人批准合方可执行。
二、运行人员发生设备缺陷必须详细记入“设备缺陷记录簿”中,字迹应清楚工整,不准乱写乱画。
三、当班人员应尽力消除设备缺陷,保证设备的完好,不得以任何借口妨碍设备缺陷消除工作的进行。
四、对严重影响安全,站内又无法处理的缺陷,站长应及时报告局领导,并根据其指示作好安全措施。
若不报局或不执行其指示,导致缺陷扩大或造成事故者要追究责任。
五、当值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又无法处理时,应及时报告站长,并报告调度。
站长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六、生产现场所放的工具、安全用具及各种仪表、设备备品备件不准外借,私自拿走或损坏上述物件而影响缺陷处理,造成缺陷扩大或事故者,应追究其责任。
七、每月向生技科局面汇报站内设备缺陷和处理情况。
每季度末月结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及设备评级工作。
八、缺陷处理完毕,应由当值人员验收,并在缺陷记录簿中注明。
九、站内各类设备标志应保持清晰(相序颜色、开关、刀闸编号等)若不明显应随时进行添补。
【第2篇】线路缺陷管理制度线路缺陷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保证设备应有的健康水平和搞好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线的缺陷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确保线路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线路缺陷管理的目的,在于对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行统筹安排、及时处理,做到查有记录、积累资料、便于分析和总结经验。
生产设备缺陷管理制度(3篇)
生产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总则1.1为了加强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风电场。
2.生产设备缺陷定义2.1生产设备缺陷是指风电场生产设备发生的对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有直接影响的各种异常情况。
2.2本制度所指设备包括:风力发电机组、110kV系统及设备、35kV系统及设备、10kV供电系统、380V供电系统、接入系统设备、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站内监视系统、变电站生产区域内建(构)筑物等。
3.设备缺陷的分类3.1一类缺陷:在发现缺陷后____小时内,可以消除的缺陷;3.2二类缺陷:在发现缺陷后____小时内,无法消除的缺陷。
4.设备缺陷的汇报与记录4.1风电场发现、消除设备缺陷后,应在《缺陷管理台帐》内登记;4.2登记为二类的缺陷,应经安全生产部同意;4.3二类缺陷的信息通过OA系统呈报总工程师及安全生产部。
5.设备缺陷的处理5.1风电场发生任何威胁人身、设备安全的缺陷应立即布置安全防护措施,并由安全生产部负责检查;5.2设备缺陷由风电场自行组织及时处理(特殊天气情况除外);5.3对于风电场无法自行处理且需要对外联系的缺陷应及时汇报安全生产部,安全生产部协助处理。
6缺陷转类风电场在消缺过程中发现无法自行组织处理时,可提出转类申请,经安全生产部审核后,由一类缺陷转为二类缺陷。
7.缺陷管理职责7.1安全生产部职责:7.1.1对风电场缺陷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7.1.2协助对二类缺陷进行处理,负责安全措施、消缺方案的审查;7.1.3定期对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改进管理流程,或列入检修、技改计划;7.2风电场职责7.2.1负责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发现缺陷,组织消缺工作;7.2.2对未能及时消除的缺陷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7.2.3每月对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8.缺陷管理的奖惩考核8.1风电场对及时发现运行设备缺陷、重大缺陷以及积极消缺的情况提出奖励申请,由安全生产部审核后,报分管领导批准;8.2安全生产部对发现缺陷不及时、消缺不及时等情况提出考核意见,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录1 目的 (4)2 适用范围 (4)3 引用标准及关联子系统 (4)4 专用术语定义 (4)5 执行程序 (6)6 职责 (10)7 检查与评价 (11)8反馈 (12)附录 (12)附录1 缺陷处理流程附录2 设备缺陷转类或延时申请附录3 缺陷验收单附录4 缺陷分类汇总表、管理主要指标表附录5 主要缺陷统计分析附录6 全部缺陷统计表附录7 重复缺陷统计表1 目的本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目的是为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力求实现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及时消除设备及系统存在的缺陷,规范缺陷管理流程,真实反应设备健康状态,依据发电管理系统中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之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2 引用标准及关联子系统2.1 风险管理子系统2.2 运行管理子系统2.3 设备管理子系统—检修与运行分业经营实施管理标准2.4 设备管理子系统—检修现场文明生产管理标准2.5 设备管理子系统—检修质量验收管理制度3 专用术语定义3.1 缺陷:缺陷分为设备缺陷和设施缺陷,是指影响机组主辅设备、公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影响建、构筑物正常使用和危及人身安全的异常现象等等。
如设备的振动、位移、磨擦、卡涩、松动、断裂、变色、过热、变形、异音、泄漏、缺油、不准、失灵,建、构筑物设施及附件的损坏、安全、消防和防洪设施损坏,以及由于设备异常引起的参数不正常等等。
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零、一、二、三、四类,其中零、一、二、三类缺陷指设备缺陷,四类缺陷指非设备性缺陷。
3.1.1 零类缺陷:即紧急缺陷,是指危急主要设备安全运行或人身安全,如不及时消除或采取应急措施,在短时间内将造成停机、停炉、甚至全厂停电或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缺陷。
3.1.2 一类缺陷:是指威胁安全生产或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影响机组正常出力或正常参数运行,属于技术难度较大,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更换重要部件或更新设备,通过机组大小修才能消除的缺陷。
3.1.3 二类缺陷:指在计划检修中才能消除的缺陷,不影响设备出力和正常参数运行,但有危及机组正常运行的可能,需要倒系统运行或必要时需要停机停炉后在短时间内就可消除的缺陷。
3.1.4 三类缺陷:指发电主、辅设备及公用系统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性质的缺陷,在机组运行中可以消除,消除时不影响机组出力及负荷曲线,属于可随时消除的缺陷。
3.1.5 四类缺陷:即非生产设备缺陷,主要指建、构筑物等非生产设施缺陷,主辅设备及其系统以外,对机组、设备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不会构成直接影响的缺陷,包括:建、构筑物(门窗、上下水、屋顶、地面、设备基础等)、设备照明及一般照明、浴室、卫生间、自来水系统、现场水冲洗系统、设备标识牌、安健环标示牌、安健环设施、保温、油漆等缺陷。
3.2 重复缺陷:是指同类设备或设施在厂家规定或规程规定的检修周期内发生两次及以上性质相同的缺陷。
3.3 及时消除的缺陷:在规定的时限(包括批准延期处理的时限)内消除的缺陷。
3.4 缺陷管理主要指标:3.4.1 零(一~~四)类缺陷比率=缺陷总数类缺陷数四一零)(~~×100%3.4.2 消缺率= 缺陷总数已消除的缺陷数×100%3.4.3 零(一~~四)类缺陷消缺率=类缺陷总数四一零类消除缺陷数四一零)()(~~~~×100%3.4.4 消缺及时率=陷数按制度要求应消除的缺及时消除的缺陷数×100%3.4.5 重复发生缺陷率=缺陷总数重复缺陷数之和四类零)~~(X100%4 执行程序4.1 缺陷登录4.1.1 运行人员在设备运行中或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缺陷,应及时在缺陷管理记录本、严格按缺陷的分类进行登录,对缺陷发生的部位及缺陷描述、分类的准确性和缺陷登录的正确性负责;4.1.2 设备维护部点检人员每天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点检,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异常和缺陷通知相应检修班组处理外,视缺陷性质和重要程度在缺陷管理登录。
4.1.3 缺陷管理平台主要为真实反应生产设备健康状况,依据乌海能源公司缺陷管理要求,为便于缺陷统计和分析,对于照明与非生产设备缺陷均统计为四类缺陷。
4.2 缺陷的确认和消缺原则4.2.1 设备维护、热工、电气除每天对登录缺陷及时确认外,须在每天8:00时、11:00时、14:00时、17:00时、22:00时对登录缺陷予以确认。
4.2.2 设备维护、热工、电气对登录缺陷的分类,依据本细则进行核查、修改,保证缺陷分类的准确性。
4.2.3 对于危及主要设备安全运行或人身安全,如不及时消除或采取应急措施,在短时间内将造成停机、停炉、甚至全厂停电或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零类缺陷,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消缺。
4.2.4 对于技术难度较大,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更换重要部件或更新设备,通过机组大、小修才能消除的一类缺陷,由检修部门提出消缺延期申请或转类申请,生产技术部和设备维护部对缺陷鉴定后及时进行延期批准,在制定监督运行和防止缺陷进一步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进行技术攻关或列入科技攻关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改或检修处理方案,经天信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后,作为下一次计划检修项目落实到大小修检修计划中。
4.2.5 对于具备处理条件但需要运行人员倒换系统处理的二类缺陷,经设备维护部、生产技术部确认后,检修消缺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消缺工作视具体情况应提前1天办理工单,运行部门安排停电或倒系统消缺,并保证上票的次日早8:00具备开工条件。
4.2.6 对于检修风险较大或系统倒换困难需要进行技术论证才能进行处理的二类缺陷,经设备维护部、生产技术部鉴定,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后限时72小时完成缺陷的处理;如确实因为技术难度较大,暂时不能处理的缺陷,在制定防止缺陷扩大措施后,由检修部门申请办理缺陷转类申请或延期申请,列入月度检修维护计划,由生产技术部专业主管组织并根据该缺陷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处理方案和安排具体处理时间;4.2.7 对于需要停机停炉后在短时间内就可消除的二类缺陷,设备维护部、热工室、电气室应进行缺陷的延期批准,并组织制定防止缺陷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后,列入最近一次的停机消缺检修计划。
检修部门应积极进行检修准备,在具备消缺条件时及时组织消缺。
4.2.8 对于停机停炉后在短时间内(5天或7天)无法消除的二类缺陷,执行5.2.4条之规定。
4.2.9 对于具备处理条件的三类缺陷,由设备维护部、热工室、电气室组织在48小时内完成消缺;由于缺少材料、备件等原因不具备消除条件的三类缺陷,经设备维护部点检长、热工室、电气室专业主管确认后,进行延期批准并核定具体消除时间,各检修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消缺任务,对于月度内能够消除的缺陷,必须在当月内完成消缺,实现月结零;4.2.10 照明和非生产设备的四类缺陷,要求打包处理,打包缺陷要求在本月内完成。
对于影响现场安全生产的缺陷由运行人员直接联系检修部门,检修部门应在在24小时内完成消缺。
4.2.11 对于设备定期轮换发生的渗漏类缺陷,设备维护部点检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不影响设备安全的缺陷,进行延期批准,安排在定检中集中消除。
4.2.12 如需转类(转至检修计划或停机消缺)或延时的二类及以上缺陷,由检修部门办理“设备缺陷转类、延时申请”(见附件)。
4.2.13 对于现场发生的需紧急处理的缺陷,在经设备维护部、运行部门及生产技术部确认后按照事故抢修规定进行处理。
4.3 缺陷管理与考核:为了便于各单位消缺统计、分析和对比,以判断部门缺陷工作管理水平,对各类缺陷的消除给出一定的时限,此时限已包含办理工作票和运行人员做措施的时间,未在规定时限内消除的缺陷属于消缺不及时。
对于零类缺陷:一般限时在24小时内消除;一类缺陷:需在停机或大小修中处理,不做限时要求;二类缺陷:一般限时72小时内消除;三类缺陷:一般限时在48小时;四类缺陷一般在72小时内消除。
4.3.1 因缺少备品配件无法在规定时间处理完的缺陷,经设备维护部或生产技术部(电气室、热工室)确认,并重新核定应处理完时间,各检修部门应在规定内的时间处理完,但仍统计为未及时处理缺陷,在上报时注明。
4.3.2 对于已在规定时限内消缺完毕,但由于系统(或设备)未投入运行而不能验收的缺陷,不统计为未及时消除的缺陷;如果设备投入运行后动态验收不合格则统计为未及时消除的缺陷。
如果跨月验收不合格的缺陷,则在下个月统计,但在分析时应注明。
4.3.3 设备维护部、热工室、电气室于每月2日前完成零至四类设备缺陷统计报表上报生产技术部,内容包括缺陷数量和类别、消缺率,消缺及时率,重复缺陷的发生率以及缺陷发生趋势等(具体格式见附页),生产技术部对缺陷统计情况进行审核,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于每月5日将缺陷上报西煤化公司。
对设备消缺工作组织不利、消缺不及时、消缺率低等问题提出考核意见报请公司领导批准后,纳入部门绩效评价。
4.3.4 对于缺陷分工界面不清问题由生产技术部进行裁定,检修部门及时组织消缺,由于缺陷确认部门原因,未经设备维护部、或生产技术部(电气室、热工室)确认私自将缺陷转移其它专业或部门,而因此致使缺陷消缺不及时,生产技术部将依据有关考核规定对缺陷确认部门予以考核。
4.3.5 生产技术部每月对缺陷分类及登记正确性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运行部门、设备维护部、热工室、电气室缺陷登记及缺陷分类错误等问题提出考核意见,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纳入部门绩效评价。
4.3.6 对于设备经过检修后未能处理或动态验收不合格的零至三类缺陷将视具体情况按职责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纳入个人绩效评价。
4.3.7 对于确实因为技术难度较大,暂时不能处理并已列入月度检修维护计划进行处理的缺陷,如在鉴定后具体处理时间内未完成的,除按照检修计划未完成考核外,仍将列入缺陷考核;4.3.8 对于延期或转类缺陷,在履行相关手续并在规定时间内消除的,不再列入月度缺陷消缺率和及时率考核。
4.3.9 对于延期或转类缺陷,虽然已履行相关手续但未在规定时间内消除的,仍将列入月度缺陷考核,具体考核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和办法执行4.3.10 对于重复发生的缺陷,视具体情况在原缺陷考核的基础上加倍考核。
4.3.11 设备维护部、电气室、热工室、依据登录缺陷,提前做好缺陷的准备工作,对于由于检修准备不足(备件、人力等因素)导致消缺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将视具体情况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纳入个人绩效评价。
4.3.12 对于因推诿扯皮,致使缺陷消缺不及时或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由生产技术部进行认定后加倍考核。
4.4 缺陷验收4.4.1 静态验收4.4.1.1 对于重要缺陷(指对发电主、辅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有较大影响列入停机消缺计划的二类及以上缺陷)消缺检修工作结束后,由检修人员通知生产技术部专业主管和点检人员共同参与验收,合格后各方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