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浅谈电气火灾调查中的物证分类及鉴定方法

浅谈电气火灾调查中的物证分类及鉴定方法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6期—55—浅谈电气火灾调查中的物证分类及鉴定方法邰 锋(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广东 深圳 518000)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器使用率越来越高,虽然全民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整体的火灾数呈下降趋势,但电气火灾数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火灾数中的占比一直排在第一位,是致灾第一大因素。

从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0年1月—10月的火灾数据中可以看到,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火灾19.6万起,与2019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下降7.3%,较大火灾(一般是指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火灾)50起,其中,电气火灾占总数的32.1%,是火灾的第一大成因,尤其是56%的较大火灾是由电气引起的。

如何调查电气火灾,确切的找出火灾原因,梳理出致灾成因,防止和减少类似火灾发生是摆在每一名火调人员面前的问题,火灾物证的收集和鉴定是查找火灾原因的基础。

本文详细归纳总结了电气火灾物证分类及鉴定方法,希望对电气火灾调查提供一些帮助。

1电气火灾物证分类。

物证是以其内在属性、外部形态、空间位置等客观存在的特征证明火灾事实的实物物品和痕迹。

电气火灾物证是指对电气火灾的发生具有认定或排除作用的变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用电器具、用电设备及各类元器件等物品。

电气火灾物证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电线电缆类:包括各类铜、铝导线、电缆等。

接插件类:包括插头、插座、接线端子、线路连接件和线路接头等。

电气开关类:包括闸刀开关、空气开关、电动开关等。

照明灯具类:包括白炽灯、日光灯和卤素灯等。

电热器具类:包括电熨斗、电炉、电饭锅、电热毯和各种电热水器等。

音像设备类:包括电视机、音响、DVD 播放机等。

空调冰箱类:包括冰箱、空调机、冰柜等。

电磁设备类:包括电动机、压缩机、变压器等。

电工仪表类:包括电压表、电流表、电度表等。

电子元器件类:包括电路板、电容、电阻、晶体管等。

剩磁物质类:指短路电流和雷击电流通路附近的铁磁性物质。

电气火灾综合鉴定技术分析

电气火灾综合鉴定技术分析

电气火灾综合鉴定技术分析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促使了人们更多的应用电能,因此,电气火灾现象也就时有发生,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电气火灾进行综合的鉴定和分析,这已经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现在的电气火灾鉴定技术的方法进行一定的分析,阐述了对电气故障分析的方法,并且提出了将微观技术手段、宏观技术手段和电气故障在传播过程中的时序分析的方法相互结合,这也就是当前的电气火灾综合鉴定技术分析的方法和理论。

关键词:电气火灾综合鉴定活在调查技术分析近些年来,在人们广泛的应用电能,电能的使用、分配、输送以及生产的过程中,因为人们长时间的使电能运行,产生了过负荷运行和线路绝缘部分老化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使电气火灾事故和隐患的发生情况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特大和重大电气火灾事故。

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人生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

相关统计表明,从1990年到2001年之间,全国发生电气火灾事故为十八万多起,年平均的电气火灾数量占到了全部火灾数量的百分之二十六,占到了整个火灾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六。

这些数据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必须要对电气火灾高度重视,下面,笔者就对电气火灾综合鉴定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电气火灾综合鉴定理论研究电气火灾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在释放电能过程中引起了温度升高,并且将可燃物引燃而产生的,电气火灾的物证鉴定往往和其他的火灾鉴定不同,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在于,在进行能量释放的过程中,燃烧物热能和电能转化热能的变化、传播途径以及分布等都不同,因此,在造成痕迹的形成过程中,其环境成分、环境气氛以及环境条件都不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都导致了那些在物体上遗留的痕迹不同。

金属导体和电气火灾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电气火灾所产生的痕迹会在金属导体上遗留,最终保存下来,并且成为电气火灾后进行火因鉴定重要的物证,相关的实验和研究证明,根据那些在电气火灾过程中的遗留物所保存的相关信息,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区分出电气火灾痕迹在形成的过程中所处在环境的特征和条件,我们再将火灾现场具体的情况进行结合和分析,就能够准确的推断出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

火灾调查中的证据采集和鉴定方法研究

火灾调查中的证据采集和鉴定方法研究

火灾调查中的证据采集和鉴定方法研究作者:王金彪来源:《消防界》2023年第14期摘要:火灾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于确定火灾起因、了解火灾过程以及预防未来火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火灾调查中的证据采集和鉴定方法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了火灾调查中常用的证据采集方法和鉴定技术,并探讨了其原理和应用。

关键词:火灾调查;证据采集;鉴定方法引言火灾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事故,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于火灾发生后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火灾调查的目的是确定火灾起因、了解火灾过程以及提出预防措施,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火灾调查中,证据采集和鉴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因此,研究和应用有效的证据采集和鉴定方法对于火灾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火灾调查的证据采集包括现场勘察、物证收集和取证等步骤。

现场勘察是调查人员对火灾发生地点的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火灾现场结构、环境、火源位置等方面的描述。

物证收集是指对与火灾相关的物品、痕迹进行收集和保护,如残留物、痕迹样本、被烧毁物品等。

取证是指调查人员依据法律规定和程序获取证据的过程,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火灾调查的证据鉴定涉及火灾起因的分析和判断。

在证据鉴定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学分析、化学分析、材料学分析和痕迹学分析等。

物理学分析主要通过对火灾现场的物理特征和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火灾发生机理和过程。

化学分析则是通过对火灾残留物、痕迹样本等进行化学测试和分析,确定火灾燃烧物质和燃烧反应。

材料学分析主要通过对火灾中受热和破坏的材料进行材料性质分析,判断火灾起因。

痕迹学分析则是通过对火灾现场的痕迹样本进行分析,确定火灾过程和可能的起因。

火灾调查中的证据采集和鉴定方法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火灾案例和调查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证据采集和鉴定技术,并结合相关法律和规范进行操作。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基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电、气使用量日益增加,直接增加了火灾事故发生率,而火灾发生原因的复杂性也更明显。

根据当下火灾事故调查状况分析,不同地区的火灾类型也具有多样性,所以调查火灾致因具有较大难度。

在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最关键的证据就是火灾痕迹,为进一步优化调查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火灾痕迹。

基于此,文章将火灾痕迹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释其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火灾痕迹;火灾事故调查;应用物体燃烧后会因热力作用而使其物理、化学属性出现能够观测到的改变,一般会通过可见或是不可见形式展现,即火灾痕迹。

火灾事故中,火灾痕迹能够真实地记录事故的发展过程,也可将火灾蔓延具体方向、火势强弱、速度等反映出来,因而被广泛用于火灾致因的判断和辨别中。

在发生火灾时,事故现场物体会互相碰撞,受到火焰延烧影响下就会产生多种痕迹。

作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者,应当对火灾现场认真进行观察,并对火灾痕迹进行搜索,通过综合分析利用及时确定火灾致因。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火灾事故调查中火灾痕迹的作用充分利用火灾痕迹,能够将火灾事故现场发展状况折射出来,进而为火灾原因调查提供必要帮助,作用十分关键[1]。

火灾痕迹存在于火灾现场,客观且真实,并且与火灾发生联系紧密。

在火灾现场,火灾痕迹呈“V”形,即可将火势蔓延速度与方向准确地折射出来,以确定起火的部位和起火点,同时也能够对燃烧物性质与火灾特点等形成一定了解。

在对火势蔓延的速度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即可以“V”字形火灾痕迹角度为依据。

另外,通过利用火灾痕迹,为消防工作者的火灾防范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大帮助,利于火灾风险的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极小的细节都能够引发严重火灾事故。

在调查事故的过程中,火灾痕迹在确定火灾致因方面发挥作用显著,所以在火灾防范教育开展过程中,能够使火灾发生率明显降低[2]。

刍议通过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刍议通过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刍议通过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火灾痕迹也是火灾事故识别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火灾调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因此,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者必须科学应用火灾标志,掌握火灾鉴定结论的程度,真正提高火灾事故调查的可靠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本文首先分析了火灾现场调查中微观痕迹的类型,然后分析了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火灾痕还;火灾事故调查;应用1 火灾痕迹在火灾调查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无论发生什么类型的火灾,都会留下痕迹,我们需要将其作为证据。

针对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比如说,一些全面燃烧的火灾就需要通过全面探索和自上而下的手段来进行处理,需要从起火的燃烧点、终止点开进行勘探和查找。

无论出现的火灾类型是什么样的,在现场进行调查和取证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火灾现场的信息进行确认,并且进行证据的寻找。

要需要通过多种痕迹及物证来进行火灾事故调查证据的收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比如说,如果出现窗户玻璃破坏的情况说明起火点主要在某一个房间里面;门和窗框也是从里面开始向外面进行燃烧,窗户的外面上部出现非常浓密的烟熏情况。

另外也可以通过烟熏情况、灰化情况、倒塌方向、变形情况、移位情况等诸多现场不同的状态来对火灾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说明,因为在燃烧的过程中,燃烧物在种类和性质方面是有所不同的,然而整个燃烧的原理都是相似的,是具有一定的特定性。

2 火灾痕迹的形成原因2.1自身发展形成的规律性在火灾中,建筑内的物体会因为受到火势的影响或其他外力的作用,而在其外观上呈现出某种表现形式,即便已经成为灰烬,也能够说明是某些物体燃烧后的存在形式,而人们通过对其留下的痕迹进行分析,可得出相应的火灾蔓延情况。

2.2火势发展变化的关联性火灾在开始时现场所形成的痕迹相对简单明了,可轻易地判定起火点;而经过火势猛烈阶段的现场,各类痕迹相互之间交差混叠,相互干扰影响,这时应当结合询问笔录来进行分析,进而帮助大家掌握火灾变化的过程,从而准确地判定起火点。

典型电子元件火灾痕迹特征及鉴定判据的研究

典型电子元件火灾痕迹特征及鉴定判据的研究
1.2
电气火灾的现状及其鉴定技术
由于电气故障而引发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 发达国家的火灾统计表明:电气火灾发生起数和损失比例均低于我国。英国:1999
年,英国发生火灾46.8万起,建筑火灾11.5力.起,其中住宅火灾7.1万起,其他建筑火
灾4.4万起。在建筑火灾中,发生电气火灾1.5万起,住宅电气火灾8.8干起,其他建筑 火灾6.2千起,建筑电气火灾总数约占建筑火灾总数13%【18。1 91。英国火灾统计主要分为 建筑火灾、其他建筑火灾、户外火灾、蓄意(Malicious)火灾、车辆火灾等。从其他形 式的火灾来看,电气火灾发生率远低于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率。可以推断,整个电气火灾 占所有火灾的比例会更小。 美国:据美国消防局(USFA)报告,美国是一个现代工业的火灾事故高死亡率国 家。1989"--"1998年,每年发生火灾在170"---'220万起内,死亡4000"--6000人,伤25000 人,其中电气火灾4"-'5万起。1998年,电气火灾所占的比例为8.4%,由于电气火灾的
or
external failures.It iS
dimcult
to define the cause and
effect between the fire residu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he fire due to the lack of special research in this area.which results in the exact because we have Research
overheating,and other state
charged samples and traces out the role of fire

浅论火灾痕迹物证分析和提取王鑫

浅论火灾痕迹物证分析和提取王鑫

浅论火灾痕迹物证分析和提取王鑫发布时间:2021-12-08T07:53:56.919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10月上19期作者:王鑫[导读] 根据现实生活中火灾的案例,想要表达失火现场所有陈迹和物证提取的内容,要找出现场的痕迹重要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我们进行对火灾现场痕迹进行讨论。

嘉峪关市雄关区消防救援大队王鑫摘要:根据现实生活中火灾的案例,想要表达失火现场所有陈迹和物证提取的内容,要找出现场的痕迹重要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我们进行对火灾现场痕迹进行讨论。

关键词:火灾现场;痕迹物证提取;探讨一.失火现场痕迹提取物证的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失火现场痕迹提取物证时候发现了存在许多问题,然后我在火灾现场调查中,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失火现场需要具备客观性和复杂性,因为在失火现场痕迹提取证据时候有些困难。

再说了,火灾本身就会有一些破坏性,然后再加上灭火行动和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导致失火现场改变原始的面庞,然后现场痕迹物证遭到破坏。

②在失火现场痕迹提取物证会有些不太准确和精准。

因为在火灾调查中的人员责任心不强,因此在有条件的时候失去了很重要的内容,而工作人员在失火痕迹提取物证中单纯凭自己的主观思想来得到答案;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专业水平总体不高,提取物证的时候也不太到位,所以最终导致提取的所有物证送到专门检验地方没有任何价值可以拿出来。

③在失火现场痕迹中提取物证会难免出现错误。

在失火的现场燃烧后的痕迹想要进行分析会有些不太清楚,因为起火的部位和起火点判断都不太准确和标准,所以才导致现场痕迹物证提取有所失误。

④在失火现场痕迹中提取物证的方式方法也所不同。

在对不同的形态物证形式上会有不同采取物证的方式和方法;想要在现场中提取不同的样品和物证就会混合起来,导致失误;我们不可以用不干净的东西进行装物证,使现场物证受到污染;等等。

⑤在失火现场中想要提取某种东西时候走的程序有所不到位。

因为在提取物证人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程序走,比如,没有通过照片、视频等各种方式进行固定物证,也没有通过笔录进行等等。

汽车火灾中电气故障痕迹物证的分析研究

汽车火灾中电气故障痕迹物证的分析研究

汽车火灾中电气故障痕迹物证的分析研究摘要:汽车集电路、油路、气路以及多种机械、电器、功能构件于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运行时同时工作,各部分都存在火灾危险性。

汽车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本身原因,主要有电气故障、油品泄漏、进排气因素、机械故障、操作因素等;另一方面是外部原因,主要有人为放火、遗留火种、外来飞火、物质自燃等,而本身因素中与电气故障原因有关引发火灾的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该引起火灾调查工作者和生产厂家等方面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汽车火灾;电气故障;痕迹物证在错综复杂的汽车火灾中,由于电气原因而导致的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汽车火灾现场痕迹物证的技术鉴定,特别是对汽车电气故障痕迹的鉴别分析,在火灾原因认定和预防汽车火灾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结合汽车火灾现场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的实际案例,对汽车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原因、汽车电气火灾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及鉴别等方面进行探讨。

1汽车的电气系统汽车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和充电系统(交流发电机和电子调节器)、启动系统(起动机)、点火系统(传统点火系统和电子点火系统)、仪表系统(电流表和车速里程表等)、照明系统(各类照明灯)与信号系统(电喇叭与报警信号装置)、辅助电气装置、空调和音响系统等。

在汽车电气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若维护或操作使用不当都有发生电气故障的可能性,同时存在着汽车电气火灾的危险性。

2电气故障引发汽车火灾的原因汽车电气火灾通常指因电气故障引发的汽车火灾,即由于汽车自身的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等发生故障而引发的汽车火灾。

由于汽车电气系统十分复杂,各系统、装置发生故障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引发火灾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因电气故障引发汽车火灾的原因主要有:汽车电气线路或设备发生的短路、接触不良、过负荷和漏电等。

2.1接触不良接触不良使接触电阻过大,产生局部过热进而引发火灾,此现象是一种长期恶性循环造成的结果。

接触不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电气线路之间、电气线路与用电设备及其他接插件连接处,由于表面接触松动或长期在使用过程中的电腐蚀作用,金属的蠕变性造成接触电阻过大,使局部过热而引起着火;二是技术人员在对汽车电气线路及设备的安装、改造时,可能造成各种接头处有松动或线路上有断线处,易出现打火;三是汽车在平时的颠簸、振动中,很容易造成接头处的松动,当汽车在行驶时,松动的接头(或线路断头)处受到振动,就会引起瞬间通、断,此时在接头处将出现连续打火现象,而且温度会很快升高,有时甚至在几分钟内就会导致接头处部分金属熔化或因火花作用点燃周围可燃物质起火成灾。

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和痕迹鉴定

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和痕迹鉴定

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和痕迹鉴定1概述近几年, 电气线路设备故障或违章使用引起的火灾居高不下, 严重危害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电气火灾突发性强、隐蔽性强, 特别是某些电气工程因非正规安装, 布线方式混乱, 容易引发电气故障, 也容易引起火灾。

非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在发生和蔓延过程中, 电气设施处于火焰高温作用, 破坏电气绝缘, 带电线路相继发生短路等诱发电气故障。

因此, 在疑难火灾原因认定过程中, 怎样理解电气起火源和周围可燃物之间的关系,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与起火源之间的关系, 火灾原因认定和技术鉴定之间的关系, 是火调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该着重掌握的事情, 也是查清事实, 处理责任事故的关键。

本文就多年来从事现场和火因鉴定工作的实践, 谈谈具体的看法和涉及的有关问题。

2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和残留物技术鉴定火灾原因认定是火灾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火灾调查与相关部门合作, 经过人员询问、现场勘查、物证鉴定等环节, 对引起火灾之原因给出准确的判定意见。

火灾原因认定的正确与否, 取决于火调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火场残留物的烧毁状态和特征规律,物证残存痕迹的分析、判别与鉴定, 有赖于发现者(目击者)、扑救者等的指证。

可以说特大疑难火灾电气原因的认定与排除是多学科知识和专家经验综合运用的结果。

若不注重火灾现场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都将导致火灾原因认定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甚至出现偏差或错判, 影响公安消防部门火灾原因认定的公信力, 也不利于司法机关判定火灾纠纷。

从技术角度看, 火灾原因认定必须首先确定起火点或部位, 通过残留物状态分析火灾发生、发展的时空关系, 痕迹物证之间相互的证明关系, 判定火流方向和蔓延方向, 最终找到起火点(部位)。

其次, 必须在起火点(部位) 处查清引起火灾的起火源。

由于引起火灾的原因种类较多, 起火空间的限制, 火灾的模式也是多样的, 残留物存在的状态和特征也是不同的。

由电气引发火灾的技术鉴定与认定探讨

由电气引发火灾的技术鉴定与认定探讨

由电气引发火灾的技术鉴定与认定探讨电气引发火灾是现代社会火灾事故的重要种类。

加强电气引发火灾原因鉴定与分析,做好电气消防安全管理,是提高消防安全水平,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安全的重要途径。

文章围绕电气引发火灾原因分析工作金相探讨,介绍了电气引发火灾技术鉴定和认定的常规方法,明确了技术鉴定与认定之间的相互关系。

标签:火灾调查;引火源;熔痕引言自从人们开始使用电能以来,电气设备就逐渐进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时至今日,电气设备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租出。

电气设备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了人们生活条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于此同时,由于电气的大规模使用,由于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事故也越来越多,成为现代社会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强对电气引发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做好技术鉴定和认定工作,对于强化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和经济发展和谐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电气引发火灾原因分析概述按照引发火灾原因对火灾类型进行划分,由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就称之为电气引发的火灾。

通常情况下,因为电气线路、用电设备、用电器具以及供电设备由于发生故障产生大量不正常放热,最终导致设备自身或附近其它可燃物燃烧而形成的火灾都归属于电气引发火灾。

另外,由于静电或雷击引发的火灾也属于电气引发火灾范围之内。

大量火灾事后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电气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漏电和电气设备使用不专等。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火灾形成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在进行火灾原因鉴定和认定时,必须要坚持事实就是的原则,理由要充分,证据要确凿。

火灾现场勘查是火灾原因鉴定分析的一个环节,调查人员要详细采集火灾起因的遗留物证,对于电气引发火灾来说,导线熔珠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物证,同时,还要对其它可能的起火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只有在排除其它引火原因的前提下,才能初步断定其为电气引发的火灾。

试议火灾物证技术鉴定结论及其法律地位研究

试议火灾物证技术鉴定结论及其法律地位研究

试议火灾物证技术鉴定结论及其法律地位研究摘要:近年来,火灾物证技术鉴定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与丰富的技术领域, 其结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正在引发人们从不同角度的关注。

本文在详细介绍火灾物证技术鉴定结论的同时结合了现实消防案例, 并对其在法律上的地位也进行了研究。

对火灾调查人员正确认识并应用火灾物证技术鉴定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火灾; 物证; 技术鉴定; 法律地位0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 火灾物证技术鉴定作为查明起火原因的一种重要科学技术,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鉴定结论的论述使人们认识到火灾物证技术鉴定结论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发展, 也为完善法律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1 火灾物证技术鉴定结论的概念及特点火灾物证技术鉴定结论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为了解决专门性问题,委托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 包括专家) 对现场勘查中发现并收集的各种痕迹物证进行技术鉴定而得出的结论。

火灾物证技术鉴定结论具有鉴定结论的一般特点:1) 鉴定结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鉴定结论是鉴定机构运用科学技术方法, 对火灾现场提起的痕迹物证进行技术鉴定, 对火灾这一特定法律事实的产生原因进行的客观事实评价的活动, 是通过鉴定人对有关物品的属性进行检测、分析、鉴别后得出的判断性意见作为表现形式, 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描述。

鉴定结论的证明价值是经过科学检验所确认的,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2) 鉴定结论的事实针对性。

鉴定结论是在对鉴定对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对发现的现象及其所能说明的事实做出的判断。

鉴定结论只能是对鉴定对象的有关事实发表检测与判断意见, 而不是就案件中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鉴定结论以鉴定对象为基础, 只要案件涉及到专门问题, 并且是与待证事实有关的材料, 如证据材料, 都可成为鉴定对象。

鉴定人的职责仅仅在于对鉴定所涉及的全部或部分案件事实提供结论性意见, 超越此鉴定范围和权限, 发表关于法律问题的意见, 等于自卸鉴定人的责任, 当然这部分内容应属无效。

火灾物证调查鉴定分析

火灾物证调查鉴定分析

火灾物证调查鉴定分析作者:刘少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0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灾调查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不仅调查任务繁重.起火原因也日趋复杂,需要进行物证鉴定的火灾越来越多。

长期以来.火灾物证鉴定结论作为认定起火原因的依据之一,故本文针对火灾调查中的物证鉴定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火灾;物证;鉴定中图分类号:X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火灾调查中的证据应达到真实并能对案情进行证明。

但是,火灾调查中得到的证据并不是每一种都真实可靠并能证明火灾发生的事实原委。

所以在对证据的利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去伪存真,紧紧抓住能证明火灾事实的证据。

这就要求充分把握燃烧原理,利用燃烧原理去分析证据的形成遗留过程、特征及证明作用,准确排除与火灾事实不相关的证据及假象,这样才能确定证据的可靠性,认定火灾事实。

在火灾调查过程中,为查清火灾原因、明确责任,证据的地位不容忽视。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执法水平,重视证据的作用,善于将燃烧原理用于每一场火灾的调查取证及分析中,发现和归纳火场证据的共性和特性,才能不断丰富火场经验,提高发现、搜集各类火灾证据的能力。

一、火灾物证鉴定中存在的问题1.1认识火灾物证鉴定结论的偏差(1)认为火灾物证鉴定结论是物证鉴定机构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依据科学原理做出的结论意见,其真实性、正确性无可置疑。

(2)认为物证鉴定结论在所有证据中证明力最强.是“证据之主”。

(3)因为火灾当事人、社会舆论比较信服物证鉴定结论,各级领导也对物证鉴定结论十分看重,因而,认定火灾事实可以没有其他证据,火灾物证鉴定结论则不可或缺,没有物证鉴定结论支持就不能定案。

(4)认为火灾物证鉴定结论是对火灾事实的客观记录或描述,等同于物证甚至等同于起火原因。

1.2运用火灾物证鉴定结论中存在的问题(1)不经审查,直接采纳物证鉴定结论。

(2)不在起火点或起火部位提取物证,得到鉴定结论后,将提取物证的位置当成起火点或者起火部位,用物证鉴定结论证明起火点或起火部位。

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鉴定与侦查技术研究

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鉴定与侦查技术研究

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鉴定与侦查技术研究标题: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鉴定与侦查技术研究摘要: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火灾发生后,火灾现场遗留下的痕迹可以提供重要线索,帮助火灾调查人员了解火灾起因和发展过程。

因此,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鉴定与侦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火灾现场遗留痕迹鉴定的背景和研究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研究方案和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最后得出了结论并进行讨论。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鉴定与侦查技术对火灾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鉴定结果,可以确定火灾起因、燃烧物质种类和燃烧过程,从而为火灾调查人员提供重要线索。

火灾现场遗留痕迹鉴定技术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如何准确、可靠地鉴定火灾现场遗留的痕迹?如何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二、研究方案与方法1. 收集火灾现场遗留痕迹样本:收集不同类型火灾现场遗留痕迹样本,如燃烧物质残余、火灾痕迹等。

2. 火灾现场遗留痕迹鉴定技术的选择:针对火灾现场遗留痕迹鉴定需求,综合应用各种分析仪器和方法,如红外光谱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

3. 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鉴定技术对火灾现场遗留痕迹进行分析,获得相应的数据,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样本比对与匹配:将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鉴定结果和已知的样本库进行比对与匹配,以确定最终的鉴定结果。

5. 技术评价与优化:依据实验结果,评价鉴定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优化技术方法。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通过火灾现场遗留痕迹鉴定技术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火灾起因、燃烧物质种类和燃烧过程等信息。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绘制数据分析图表,并对结果进行量化和统计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通过对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火灾现场遗留痕迹的鉴定与侦查技术可以准确鉴定火灾起因、燃烧物质种类和燃烧过程。

2. 综合使用各种分析仪器和方法可以提高火灾现场遗留痕迹鉴定工作的效率。

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在电气火灾物证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在电气火灾物证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在电气火灾物证鉴定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为丰富火灾痕迹和火灾调查技术的理论,拓展火灾痕迹研究领域的范围,对电气火灾物证鉴定技术现状进行研究,介绍微观形貌分析、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在电气火灾物证鉴定中的应用,对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在电气火灾物证鉴定可行性和应用型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将断口微观形貌分析应用到电气火灾物证鉴定工作中,可以与宏观法、金相法等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为电气火灾物证鉴定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提供可行性研究方法。

关键词:断口;微观形貌;火灾物证鉴定;电气火灾1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电气产品层出不穷,人们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大幅增加,由于用电不慎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易发多发。

多年来我国由电气火灾引发火灾及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直居于高位,特别是在这些火灾中,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

2010年11月5日吉林省吉林市珲春节商业大厦火灾造成19人死亡,26人受伤,起火原因为电气线路老化引发火灾。

2012年天津蓟县渔阳镇中昌北路3号的莱德商厦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致10人死亡、16人受伤,该起火灾是由库房内空调电源线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

电气火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电气火灾成因,研究电气火灾发生规律和特点,对预防电气火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微观形貌分析在电气火灾物证鉴定中的应用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套鉴定各种电气火灾熔痕的标准体系,即《GB/T16840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

该标准中提出了鉴定电气火灾熔痕的方法:宏观分析法、金相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剩磁分析法、微观分析法,同时提出了各种熔痕的形成特点和鉴定依据。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宏观法和金相法。

目前,金相法虽然已经是一项较为成熟的鉴别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与应用中,金相分析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如对不便制样的微小痕迹(如弧光放电痕迹、金属喷溅痕迹、电子器件痕迹)不能进行金相分析和鉴别。

火灾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火灾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火灾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童三伏;莫善军;曹玉娟【摘要】Fire and arson cases necessitate the analysis of smoke and fire debris was investigated , which involved the examination of samples to identify possible ignitable liquids , materials and the pyrolysis products during the combustion.Among them, chromatographic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were favored by fire investigator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ignitable liquids and pyrolysis products.The chemical techniques ,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on the analysis of fire evidence were reviewed.%火灾物证鉴定是根据火灾的特点和规律,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火灾物证进行物理、化学、光学等方面的检测,根据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得到证明火灾原因、引火物种类等有关信息的直接或间接证据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文综述了化学分析法、以气相色谱为主的色谱法和紫外、红外等光谱分析方法在火灾物证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13【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火灾物证;鉴定方法;综述【作者】童三伏;莫善军;曹玉娟【作者单位】广州市消防支队,广东广州 510000;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在已知的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直接、最普遍地危害公共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

电气火灾现场勘验与技术鉴定的综合运用

电气火灾现场勘验与技术鉴定的综合运用

电气火灾现场勘验与技术鉴定的综合运用发布时间:2021-11-14T08:32:48.255Z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20期7月中作者:徐建[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也随之不断增多、越来越复杂,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这些电器设备和电器线路出现老化现象,这些潜在的用电风险加大了火灾发生的概率,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在火灾起因调查方面,现场勘检和技术鉴定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5101241976102****X 徐建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也随之不断增多、越来越复杂,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这些电器设备和电器线路出现老化现象,这些潜在的用电风险加大了火灾发生的概率,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在火灾起因调查方面,现场勘检和技术鉴定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现场勘验;技术鉴定;电气火灾;事故应用引言消除生活用电火灾隐患,给人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对生活电器和电子电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处理变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现场勘查技术有所掌握,以便在以后遇到火灾事件时可以合理分析,并总结出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一、现场勘验与技术鉴定的原理分析现场勘验一般是侦查人员对犯罪处所及痕迹进行现场勘验,以期还原犯罪过程,做到对犯罪情况的充分掌握。

就电气火灾现场的勘验来说,就是对火灾过程作推测分析,从而掌握详实的现场资料。

主要是明确可能火源、易燃物。

关注火灾的起火部位、起火点,对附近的火灾痕迹给出电气线路起火原因。

实地勘验、调查走访及资料整理是电气火灾现场勘验的主要内容。

而技术鉴定则是依靠一定的科技手段获得真实的推理,从而通过科学试验实现对火灾现场提取物残留物的物理性质分析,在科学客观的鉴别之后得出火灾原因。

技术鉴定的主要目的是科技手段指导下的完善推理,综合分析法、模拟试验法及成分分析法等都是常见的技术鉴定手法,在电气火灾现场中应用较为普遍。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有所提升,应用电、气、水的量也不断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大了火灾事故的发生几率,起火原因也更加复杂。

从当前火灾事故调查的现状来看,每一个地区的火灾类型都各不相同,这也就加大了火灾原因调查的难度。

在火灾事故调查当中,火灾痕迹是十分有利的证据,能够让相关的调查人员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特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甚至还可以对当时发生的真实情况进行还原。

所以,一定要对火灾事故调查当中的火灾痕迹检验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进行有效的应用,把其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火灾痕迹;火灾事故调查;应用;措施火灾调查指的是对现场物品燃烧的情况和程度进行记录,并对燃烧的残留物进行提取和检测,以此来对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特点,了解相应的灭火方式和所造成的损失。

在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调查线索就是火灾痕迹,通过对火灾痕迹的分析,能够对火灾事故有一个较好的了解,比如,燃烧的材料、燃烧的路线以及火势的蔓延方向等,凭借这些信息来对起火原因进行进一步调查。

1、火灾痕迹的概念通过火灾痕迹能够把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火势蔓延情况直接的反应出来,是火灾燃烧过程的一个真实记录,同时也是十分关键的物证,对起火原因、起火位置的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发生火灾过程当中,物品和物品之间会发生碰撞,那么必然会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而且火焰的燃烧也是形成痕迹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常来讲,通过火灾痕迹能够对客观的反映出致使痕迹产生的因素。

2、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火灾痕迹能够为火灾事故调查人员折射出火灾事故现场的发展状况,并提供有效的参考,它是存在于火灾现场的客观事实,不是主观捏造的,并且形成和发生密不可分。

火灾事故调查人员通过现场的V型火灾痕迹能够了解火势的速度和蔓延方向,判断起火的特点、物质燃烧的性质以及起火点【1】。

火灾事故调查中的火灾痕迹应用分析及保障策略研究

火灾事故调查中的火灾痕迹应用分析及保障策略研究

火灾事故调查中的火灾痕迹应用分析及保障策略研究摘要:火灾痕迹是火灾事故现场留下的重要证据,也是火灾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的重要依据。

为了提高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水平,结合以往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了火灾痕迹的特点,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了火灾痕迹的种类,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型火灾痕迹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火灾痕迹应用保障措施,为提高我国火灾事故调查效率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灾事故调查;火灾痕迹;策略1火灾痕迹的种类和特征1.1火灾痕迹的种类火灾痕迹的种类是火灾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包括火点、热损伤、燃烧产物和化学变化等。

火点是指火灾产生的燃烧点的痕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黑色痕迹和火灰等。

热损伤是指火灾产生的高温热量导致物体表面或内部发生变化的痕迹,包括物体表面的变形、融化、炭化等现象。

燃烧产物是指火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烟雾、烟灰、油渍等,这些物质的形态、颜色、组成等可以反映出火灾的燃烧过程。

化学变化是指火灾产生的化学变化,包括氧化、还原、腐蚀等,例如金属表面的氧化、化学品发生的变化等。

火灾痕迹的种类和特征是火灾调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通过对火灾痕迹的分析,可以帮助调查人员确定火灾的起因和燃烧过程,进一步开展案件侦查,从而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在火灾调查中对火灾痕迹的种类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1.2火灾痕迹特点火灾痕迹是火对火灾事故现场建筑物、构筑物、各类物品等造成损害后由于物理或化学作用留下的印记。

火灾痕迹可以是火直接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造成的。

不同火灾事故现场存在的火灾痕迹并不完全相同,不同建筑物、外部环境、内部设置等都会在事故现场留下不同的痕迹。

由此可见,火灾事故现场的痕迹具有其独特性。

然而,火灾痕迹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和火灾事故调查经验,将火灾痕迹的特点归纳为规律性、关联性和空间性,具体如下:火灾痕迹具有规律性特征:不同物体在火的燃烧作用下并不会完全消失,会留下一些灰烬或残留物,这些残留物会带有原有物体的属性,不同的残留物对应不同的物体。

电动车火灾原因调查与痕迹物证检测技术探讨

电动车火灾原因调查与痕迹物证检测技术探讨

电动车火灾原因调查与痕迹物证检测技术探讨作者:谌世贤来源:《科技资讯》2023年第22期摘要:結合当前电动车社会保有量持续增长和电动车火灾高发的现状,通过多案例的研究,分析了电动车火灾频发并造成重大伤亡的原因,针对电气因素引发电动车火灾的主要原因,研究了电动车蓄电池火灾物证熔痕的形成机理。

针对电动车电气火灾高发的特点,选择一次短路、二次短路、外界火烧这三种常见的金属熔痕,应用金相分析法、微观形貌鉴别法、熔痕成分分析法等常用火灾鉴定技术对实验样品进行鉴定,总结出不同的蓄电池火灾原因与火场物证熔痕的一般对应关系,为消防人员对火灾的原因调查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电动车火灾调查物证检测融痕Investigation of the Causes of Electric Vehicle Fir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race Evidence Detection TechnologyCHEN Shixian(Wangcang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Guangyuan, Sichuan Province, 628200 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electric vehicle social ownership and the high incidence of electric vehicle fir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lectric vehicle fires and causing major casualties through research on multiple cases, and studi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melted marks of physical evidence in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fires according to the main causes of electric vehicle fires by electrical factors.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 incidence of the electrical fires of electric vehicle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hree common metal melted marks of primary short circuit, secondary short circuit and external fire, uses common fir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metallographic analysis,microscopic morphology identification and melted mark composition analysis to identify experimental samples, and summarizes the general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battery fire causes and the melted marks of physical evidence at the fire site, which provides technical basis for firefighters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the fire.Key Words: Electric vehicle; Fire investigation; Evidence detection; Melted mark近年来,电动汽车火灾的频率逐年增加,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和媒体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胡源,宋磊,尤飞等.火灾化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2]高素英.电气火灾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高科技可防患于未然
[EB/ OL]. (2009- 04- 09).http:/ / / Article/ Archive/ 2009/ 4/ 9/ 169617.html.
况具体分析。 2.1.2 过负荷痕迹 导线过负荷会在整个回路中产生过负荷痕迹,这和短路时只在短
路点产生短路熔痕不同。导线过负荷时温度会升高,其内部的晶粒形态 会发生变化,金相组织由原始的变形晶粒转变为等轴晶粒,因此金属组 织强度大大降低,铜导线会出现结疤现象,铝导线甚至会出现均匀断节 现象。此外,导线绝缘层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的研究综述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公安消防大队 郑自泉
[摘 要]对近年来关于电气火灾痕迹物证鉴定及原因认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 推动火灾调查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火灾调查工作服务。 [关键词]电气火灾 痕迹物证 火灾调查 综述
1.引言 电气火灾是由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自身故障、诱发故障或使用不 当而引发的火灾。随着我国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气火灾发生的频 率也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电气火灾的年均起数约占所有火灾年均起 数的 26%,年均损失约占总损失的 36%。以 2008 年为例,全年共发生火 灾 13.3 万起,而由电线短路、过载和电器设备故障等电气原因引起的火 灾大约有 4 万起,约占总数的 30.1%[1-2]。由于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率高、 损失严重、影响重大,因此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地认定电气火灾原因一直 是从事火灾调查工作和相关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并深入研究的重要课 题。 在火灾现场残存的痕迹中,除了由电气原因直接产生的残留物外, 由非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在发生和蔓延过程中,电气设施处于火焰高 温作用,破坏电气绝缘,带电线路相继发生短路等诱发电气故障,也会 留下相应的残留物痕迹,因此,在现场勘验过程中,准确无误地发现和 提取这些痕迹,并对痕迹进行准确的判别和鉴定,对于确定火灾原因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电气火灾痕迹物证的原 因认定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期对实际火 灾调查工作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2.痕迹物证原因认定的研究 2.1 电气线路故障痕迹 2.1.1 短路痕迹 在火灾调查中,将短路分为一次短路和二次短路。一次短路又称火 灾前短路,是指导线由于自身故障在火灾前形成的短路。二次短路又称 火灾中短路,是指带电导线在外界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导线绝缘层失效 而引起的短路[4]。导线发生短路后,会在短路点及其周围产生各种痕迹, 这些痕迹称为短路痕迹,常见的短路痕迹有:短路熔珠、凹坑状熔痕、喷 溅熔珠、尖状熔痕和熔断熔痕。 在实际的火灾调查和痕迹鉴定的工作中,主要是根据火灾现场提 取的短路痕迹来判断和鉴别出其究竟为一次短路、二次短路还是火烧 痕迹。陈渝[5]用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对实际火场提取的多股铝芯电线 熔痕进行了显微形貌和金相组织的检测分析,发现送检的电线熔痕均 具有微熔痕特征,熔痕呈圆形凹坑状居多,熔痕面有边界不规则的疏松 孔和圆形的具有铸造自由表面的气孔,部分熔痕表面覆盖了基体铝的 氧化粉末,并且熔痕(金相组织)区域与导线基体区域界线清晰,因此认 定送检的电线熔痕为一次短路熔痕。余振平[6]用金相显微技术对同一火 场中提取的两组导线熔痕进行鉴定,并结合实验结果论述了一次短路 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的区别。邸曼、马宝珠[7]用宏观、金相、成分分析等 技术对火灾现场提取的高压铝导线金属熔融物的痕迹物证进行鉴定, 以鉴别其是由于电热作用而产生金属熔融喷溅物,还是由于火灾火焰 的高温作用而使铝导线熔化。 为了进行理论研究并用以指导火灾调查工作,不少研究人员模拟 不同的火场条件制备了导线短路痕迹样品,以研究其熔珠熔痕的特征。 Eui- Pyeong Lee, Hideo Ohtani 等[8]研究发现在一次短路熔痕中存在石墨 和无定形碳两种晶形,而在二次短路熔痕中仅存在无定形碳一种晶形, 并通过测定晶体中树枝状结晶臂间隔和氧化物浓度来评估形成短路熔 痕的环境温度。王书运,张晓凯等[9]用 SEM 观察分析模拟实验条件下铜 导线及其熔珠熔痕的几种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单股粗铜 导线的火烧、二次短路与一次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造成的熔珠熔痕 其显微结构有明显不同,而多股细铜导线火烧和二次短路及过负荷产 生的熔珠熔痕, 其显微结构中均出现等轴晶和柱状晶及较小再结晶颗 粒,与一次短路结构较难以区别。魏巍、谢明立等[10]模拟实际火灾环境分 别制备了两种短路熔珠,对其金相组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 熔珠凝固后火场高温火烧对金相组织的影响,并提出了鉴别两种短路熔 珠的方法。胡建国,刘义祥等[11]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铝导线熔痕的微 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铝导线的一次短路、二次短路和火烧熔 痕的微观形貌分别具有相应的特征和规律,认为利用微观形貌的区别可 以鉴别铝导线熔痕的形成原因。王书运,张晓凯[12]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了各种实验室模拟火灾条件下铝导线及其熔珠熔痕的显微组织结构特 征,并和火灾现场取样的组织结构相比较,结果表明:当火灾现场取样结 果显微结构出现树枝晶和柱状晶时,能基本判定导线为一次短路所致; 但当取样结果显微结构仅主要出现大块再结晶体时,则需根据现场情
2.1.3 接触不良痕迹 接触不良痕迹的形成有三种情况:一是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电阻过 大,在电流热效应下使接触点温度升高,并形成变形变色痕迹;二是接 头松动时可能引起电弧,电弧的高温作用形成变形变色痕迹;三是接触 不良导致的发热使绝缘破坏,出现短路痕迹。具体痕迹特征如下[4]: (1)接头处出现局部变色,表面形成凹痕,严重时有烧蚀甚至局部 熔断现象。 (2)接头处绝缘层受热破坏,绝缘胶布内层出现烧焦、炭化痕迹,严 重时引起绝缘着火。 (3)接头处松动产生电火花,造成接头处出现烧蚀痕迹。 (4)熔化痕迹,特别在铜铝接头处。 2.2 电器设备故障痕迹 2.2.1 热得快 高伟、梁志宏[14]从热得快加热特征入手,通过对相应样品模拟试验 的观察分析,总结出该类样品的火灾危险性以及对相应痕迹进行技术 鉴定的方法和依据。陆钢、尹义锋[15]对处于 4 种不同状态下的“热得快” 从宏观形、微观形貌系统地分析了金属管和电热丝表面形貌特征形成 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认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技术观察 “热得快”电热丝的微观形貌的差异,可以直观快捷地识别“热得快”在 火灾前所处的状态,为“热得快”火灾残留物的鉴定提供一种新的鉴定 依据和技术方法。 2.2.2 电热毯 张辉[16]以电热毯火灾模拟试验为基础,结合其结构特点,分析了电 热毯火灾的危险性,并根据电热毯纤维织物的烧损、炭化痕迹和发热线 构成材料的变色、熔化、炭化痕迹以及电源线熔化痕迹、发热丝熔化痕 迹的金相组织进行鉴别,提出了根据电热毯火灾残留物鉴别其通电状
表 1 常用单股绝缘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绝缘层变化情况
导线绝缘层 橡胶和棉织物包敷
电流值
聚氯乙烯
1.5I 额
无变化
绝缘膨胀变软并与线芯 松离,轻触即可滑动。
2I 额
棉织物中浸渍物熔化, 绝缘分解、气泡,局部冒
冒白烟,电气绝缘皮干 烟,绝缘层熔软下垂。
涸。
3I 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绝缘内层橡胶熔化,胶 导线绝缘熔融滴落,绝 液从棉织物外层中渗 缘层严重破坏,线芯裸 出,可使绝缘物着火。 露。
态的判定依据,为电热毯火灾的调查,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技术方法。 2.2.3 电熨斗 普通电熨斗过热痕迹特征有:一是云母片失去透明色泽和韧性;二
是石棉绝缘板失去韧性,变脆或酥裂,石棉板由原始的白色变为棕褐 色;三是底板的后部及中部呈现深蓝色,边沿蓝带黄色;四是双头紧固
螺栓处于电熨斗内部的一端的晶粒大于外端的晶粒说明电熨斗火灾前 处于通电状态[4]。刘振刚、李琛[17]对实际火场中的某一喷汽式电熨斗残
[3]赵长征.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和痕迹鉴定[J].消防技术及产品信 息,2003,(12):3- 5.
[4]刘义祥.火灾痕迹物证[M].武警学院试用教材,2007. [5]陈渝.电气火灾事故材料失效分析(2 案例[) J].材料导报,2004,18 (8A):314- 317. [6]余振平.用金相显微技术鉴别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J]. 福建分析测试,2007,16(2):46- 48. [7]邸曼,马宝珠.高压铝导线痕迹物证鉴别及引起火灾可能性的探 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4):341- 344. [8]Eui- Pyeong Lee, Hideo Ohtani, Yoshiyuki Matsubara, etc. Study on discrimination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molten marks using carbonized residue[J].Fire Safety Journal. 37(2002): 353- 368. [9]王书运,张晓凯等.火灾中铜导线及其熔珠显微结构的 SEM 分 析[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11(1):63- 67. [10]魏巍,谢明立等.电气事故中铜导线短路熔珠金相组织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2):211- 214. [11]胡建国,刘义祥等.火场中铝导线熔痕的微观形貌分析[J].理化 检验 - 物理分册,2005,41(8):391- 393. [12]王书运,张晓凯.电气线路火灾中铝导线及其熔珠的显微结构 特征[J].物理实验,2005,25(8):15- 18. [13]刘玲,张世星.铜导线过负荷熔融飞溅痕迹特征分析[J].消防技 术与产品信息,2008,(2):68- 71. [14]高伟,梁志宏等.热得快火灾危险性及痕迹鉴定技术初探[J].消 防科学与技术,2003,22(5):422- 424. [15]陆钢,尹义锋等“. 热得快”火灾痕迹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 学报,2007,17(8):98- 103. [16]张辉.电热毯火灾危险性分析及残留物鉴别技术[J].消防技术 与产品信息,2006,(11):35- 37. [17]刘振刚,李琛等.喷汽式电熨斗火灾痕迹物证鉴定技术的研究 [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2):243- 245. [18]邸曼,尹绍奎.火灾现场中电饭锅残留痕迹的鉴别[J].消防科学 与技术,2004,23(3):298- 300. [19]梁志宏,刘振刚等.金相鉴定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J].消防 科学与技术,2005,24(6):778- 780. [20]叶诗茂,王立芬等.电气火灾中铜导线火烧痕的研究[J].理化检 验 - 物理分册,2007,43(5):226- 231. [21]张金专,罗亮等.消防射水对导线火烧熔痕金相组织的影响[J]. 火灾科学,2007,16(2):105- 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