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林旭
摘要:本文是一例针对某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适应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依据资料做出诊断,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采用有针对性的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及行为主义疗法进行咨询的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最后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估。通过咨询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的认知,并能够利用咨询中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迁移,调整认知方式,充分实现潜能。使求助者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促进其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适应困难、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
一、基本资料:
求助者李某,男,23岁,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某乡镇中学教师,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独生子,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求助者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一直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生活中为遇到较大的挫折困难,大学期间表现优秀,但由于求助者个性要强,曾经与同学发生过冲突。工作之后觉得周围的人都针对自己,难为自己,因而情绪十分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
心理测量结果:EPQ测验,E=65,N=65,P=60,L=25,测量结果显示为外向不稳定型个性;SAS量表测量标准分55分,为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绪不宁,情绪不稳定,变得懒散,对待工作积极性不高,容易生气,不愿与人多交流,持续时间接近两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师范本科毕业生,经过努力通过了教师选拔考试,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刚参加工作时,一切都觉得新鲜,浑身充满活力,对自己的工作很有信心。不曾想到才工作不久,就到处碰壁,和领导、同时吵架三次,经常心绪不宁,紧张、惶乱、焦虑。我觉得大家都不理解我,领导同事都看我不顺眼,越来越讨厌学校的坐班制,而且学校的领导作风特别严重,我也曾经想过辞去工作或者调离,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那么难,重新选择一个岗位不容易,而且家里都非常满意我现在的工作,如果要辞职他们是不会同意的。有时候遇到跟领导或者同事意见不合,就会非常的苦恼,尝尝想自己的女朋友发脾气,但是事后自己也觉得自己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然
后主动道歉。希望能够通过咨询能够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唤起对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与同事领导正常的交往。
三、心理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自己独自来进行咨询,穿戴整齐,面露倦容,陈述自己问题的过程中,语言流畅,逻辑清晰,但经常叹气,在讲述自己与领导同事关系时面部流露出痛苦不被理解的表情,讲述与女朋友的事情时,充满愧疚但又表示无可奈何。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
根据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初步交谈以及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观察,基本确认了来访者不属于精神病患者、脑器质性损伤者和人格障碍者,心理冲突是由于环境的转换,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职业生活,人际关系紧张,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就业适应问题。
2.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求助者在初步交谈过程中表现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对自身问题具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心理过程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所以属于心理正常.
(2)根据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①由于现实生活中对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焦虑心绪不宁等不良情绪
②求助者不良情绪良情绪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③求助者因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④求助者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人际交往未产生泛华。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意愿和行为。
(3)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就业适应困难、社交笨拙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小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着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内心冲突为常形,可以排除焦虑神经性神经症。
4、排除躯体疾病
根据求助者提供的体检报告,该求助者各项指标正常,可排除与心理有关的躯体疾病。
五、制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提高认知能力,理性分析不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原因,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改善情绪状况,能够正常的与领导及同事交往。
最终目标(长期目标):使求助者能够很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积极的面对工作与生活。调整认知方式,充分实现潜能。使求助者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促进其成长。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
六、制定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本例综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
适用原理:
(1)认知行为疗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一个人自我叙述的重组将带来行为上的相应改变这一假设之上的,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T)的基本加试是人们的具体症状和心理问题是由他们对事件和情境的解释方式造成的。埃利斯认为,人的观念中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特征,故在治疗过程中应使用理性的思考来对抗或消除非理性思考的治疗方法,亦即借助理性的思考来对抗或消除非理性思考导致的情绪困扰。埃利斯吧其REBT法归纳为ABC理论,根据ABC理论,治疗者的任务就是采用积极的、说教的、指导性的语言,指出患者认知系统中的非理性成份,促使患者放弃原有的“自我说明”,达到治愈消极情绪的目的。
(2)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是以行为学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一词首先是斯金纳等人于1953年提出。行为疗法认为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好的、不正常的行为是在不理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某种不适当学习的结果。通过发现和改变不理的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教育强化和训练等治疗措施,即后天的有系统的学习过程就可以改变、矫正或治疗人的不良或不正常行为,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
2.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及其监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