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摘要: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是一种已经剥离了现象的更高级的思维形态,是构成化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化学思维活动的第一要素,也是化学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初中生因为年龄、生活经验、知识面以及学习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和构成了化学概念教学的障碍。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和经历,并依据中学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对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方法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学的本质,在整个化学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好化学尤其重要。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是初中化学教学能否取得有效性的关键。本文
从以下方面对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借助化学实验探究来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可以很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的部分信息,逐步形成化学概念。例如“中和反应”的概念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分组实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颜色的改变,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反应后溶液酸碱性以及生成物的检验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中和反应的概念
1.实验探究过程
(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2~3滴,观察并测量温度;(2)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3)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的改变;(4)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最后变为中性;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红,说明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消失了,溶液中的OH-离子没有了,滴进的稀盐酸中H+离子也消
失了,否则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不会变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灼烧,玻璃棒上有白色的固体析出,既然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消失了,稀盐酸灼烧会挥发,那么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呢?只能是生成的新物质;同时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发现温度升高了,又进一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放热。
3.概念的形成
中和反应:酸和碱混合,酸和碱的特性消失,生成了新的物质盐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本质是H+和OH-结合成H2O。
二、抓住关键的字词,深入剖析概念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明确规定,其定义有着比较严密的表达方式,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的剖析,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关键字词,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如“溶液”概念要抓住“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就无沉淀出现,溶液也不会分层,即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和“混合物”(指组成溶液的各部分都保持本身的化学性质)三个关键词语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又如:“质量守恒定律”,则要抓住“参加”(指已经发生了反应的部分,未反应的部分如过量的,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在此例),“化学反应”(指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对象,
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若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生成”(指化学反应生成的所有物质)和“质量总和”,几个词语,深入剖析.同时抓住“两个不变”:(1)元素(或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有几种,反应后仍有几种。(2)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为多少个,反应后仍为多少个,就能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自如了。再如,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为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三、加强引导,注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在对新的化学概念进行初步了解之后,为了使其能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上进行巩固,在练习过程中对概念进行深化,然后教师结合练习的处理对概念进行剖析,这种演绎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且深刻的认识化学概念的本质。例如,“酸、碱、盐的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对三者进行概念的基本讲授,然后进行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根据概念定义判断哪些物质是酸,哪些物质是碱,哪些物质是盐,然后进行讲解,提炼深入理解概念的知识点。
概念剖析:(1)酸、碱、盐的前提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不在此研究范围。本题中NaCl溶液和Cu不能认
为是酸、碱或盐。(2)酸组成上含有氢元素,水组成上含有氢元素,但不能认为是酸,因为酸电离时还会产生酸根离子。(3)大多数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和氢氧根,但有一个特例,就是氨水,它是碱,组成上不含金属元素,也不会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4)同样大多数盐电离都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而铵盐电离不会产生金属阳离子,但它们划归盐。通过剖析让学生不仅掌握酸、碱、盐的本质内涵,同时记住一些特例,从而对酸、碱、盐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运用对比法,剖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事物是联系的,反映本质属性的概念之间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初中化学概念有很多是有相似性,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混淆,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法剖析不同化学概念,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间的纵横关系,以达到灵活运用之目的。例如,在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表格,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下列表格中的相应内容,更深入理解这三类物质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区分和理解这三类物质。
总之,在进行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关键词语,及相关特性,因势利导,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使化学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