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新探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新探](https://img.taocdn.com/s3/m/1c7916c3240c844769eaee28.png)
新 课 标 下 初 中 化 学 概 念 教 学 策 略 新 探
马 兵
( 安徽大学附属学校 , 安徽 合肥
摘 要 :作 者 在 认 真 学 习课 程 标 准 的 基 础 上 . 从 化 学 概 念 形 成 的 阶段 性 、 发展性 , 初 中 学 生 的 可接 受 等 方 面 , 探 讨 初 中化 学概 念 的 教 学 策略 , 让 学 生感 觉化 学概 念 并 不难 学 , 提 高 学 习化 学 的 兴趣 。 关键词 : 新 课 标 初 中化 学概 念 教 学 策略 课程标准提m : “ 化 学 概 念教 学 不 要 过 分 强 调 定 义 的严 密 性, 要 注 意 概 念 形 成 的 阶段 性 、 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 传 统 化 学 概 念 教 学偏 重 知识 的 完整 性 和 系统 性 ,存 在 忽 视 课 程 标 准 的倾 向 如 何 在概 念 教 学 过 程 巾 , 让 学 生 既 掌握 和应 用 概 念. 又 不 增 加 学 生 的 负担 . 达到新课 标提 出的要求 , 我谈 谈 自 己的 看 法 和教 学 策 略 。 1 . 概念教学 要注意 学生的可 接受性 . 要 和 学 生 已 有 经 验 相结合。 化 学 和人 类 生 活 、 生产紧密联系 . 初 中化 学 课 程 内容 的选 择 往 往 依 据 学 生 已 有 经 验 和 心 理 发 展 水 平 。 反 映 初 中 化 学 学 科 内 容 的 特 点 ,这 就 决 定 了 一 个 人 的 生 活 经 验 对 化 学 概 念 教 学 影 响 较 大 ,学 生 在 学 习 化 学 概 念 之 前 就 有 了相 关 知 识和经 验 . 形成 了事物非本 质的认识 。 如 农 村 学 生 更 多 地 把 “ 燃烧 ” 与木 柴 、 稻草 、 风 箱等 联系在 一起 , 城 市 学 生 更 多 地 把“ 燃烧 ” 与 焰火 、 天然 气 、 火 箭 发 射 等 联 系 在 一 起 。农 村 学 生很早 就学会做 饭 . 一般所 用的燃 料是稻 草 , 这 就 比城 市 学 生更容 易理解 “ 燃烧 ” 要与空气 接触 。 所以, “ 燃烧 ” 概 念 教 学 可从 学生 在生 活 中对“ 燃烧 ” 的已有 经验 切入 , 通 过 一 系 列 探究 实验 提高 对 “ 燃烧 ” 概 念 的认 识 , 通 过 新 旧 知 识 的 相 互 作用 , 形成 系统 的概念体 系。 这 种 与 学 生 已有 经 验 相 结 合 的 化学 概念 教学方 式 , 让整 个学 习过程 自然 、 流畅, 概 念 的 形 成水 到渠成 。 2 . 概 念 教 学 要 注 意直 观 性 。 从 形 象到 抽 象 的 逐 步 过 渡 。 化 学 概 念 本 身 是 抽象 的 , 应 在认 识 过 程 中不 断 深 化 。 初 中 化 学 概 念 教 学 要 充 分 利 用模 型 、直 观 实 物 素 材 、 l f a s h 动画、 卡 通 图 等生 动 形 象 的 画 面 , 帮 助 学 生 理解 抽 象 的概 念 。 初 中阶 段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c0505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3.png)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已逐步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
初中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也面临着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实施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特点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究、实践、合作等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2.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
4.重视实践与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通过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和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情境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和实验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差异化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5.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态度、方法、知识等方面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6.整合性教学:教师要善于整合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7560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5.png)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一、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怀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构建知识、培养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化学教学也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重要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实践活动,如科学展示、科技创新比赛等,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871185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9.png)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初中化学教学也需要做出调整,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需要借鉴一些新的策略,下面介绍几点: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也不例外。
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设计课程时,可以选择接地气的教学内容,例如环保、生产、食品等等让学生感到亲切的话题,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授课方式多元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在授课中可以采用讲授、讨论、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现象和条理。
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短视频、3D模型、虚拟实验室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现象和实验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三、突出科学素养新课程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重视初中化学知识与科学素养的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可以扩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元素周期定律的发现历程与科学思想。
四、强调综合实践化学这门学科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意义,对化学实验课进行系统规划,创设多元实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逐步独立实验。
在实验课上,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任务,帮助学生培养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个性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疾苦,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比如帮助弱化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指导成长性学习、为学习拔尖生量身订做内容等。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需采用多种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这既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学生的责任。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9353b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e.png)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摘要】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倡导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知识。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化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深度理解。
通过这些策略,学生将更加积极参与化学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拓展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日常生活、社会实际、多媒体技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元化教学方法、掌握化学知识1. 引言1.1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发现化学规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加强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是必不可少的。
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和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倡导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探微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9fb9c7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d.png)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探微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关键环节。
由于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和难以观察性,学生常常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中遇到困难。
针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特点,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提前准备,建立概念框架对于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
化学概念是有层次和网络关系的,学生只有建立起这种层次和网络关系,才能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先整理和梳理化学概念,并建立起概念之间的关联和联系。
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地图等方式将化学概念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概念网络。
只有建立了清晰的概念框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启发式问题,引发思考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启发性问题可以是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问题。
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示例分析,加强直观感受化学概念通常是抽象和难以观察的,学生很难直观地感受到概念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理解和推广化学概念。
示例分析可以是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解释。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概念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四、综合运用,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化学概念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还需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和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和问题,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化学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化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巩固训练,加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化学概念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巩固和训练,以加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a22701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f.png)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针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
化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设计以及小组合
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锻炼学生的逻
辑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习不可
或缺的一环。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
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
预防实验事故的发生。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
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只有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教师应不断探索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自身的教学策略。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8ad0e2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3.png)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教学也需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调整。
下面就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生的评价与激励三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继承与创新的思路下,初中化学教学要重点强调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1.普及性与时效性:学生要了解化学知识与实践与生活密切相关,且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系统性与全面性:初中化学教学要符合科学的方法论,体现化学科学的系统性、全面性与层次性;3.知识性与应用性:化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注重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与解释;4.本学科、跨学科与综合性:要注重化学学科与科学的交叉学科,让学生在加深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科学,因此教学方法应着重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化学原理和化学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教学设计的灵活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需求都是独特的,师生交互也需要因地制宜,注重教学设计的灵活性,让教学目标与学生个性相结合。
2.创设情境化语境:通过真实的情境化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展开探究,同时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表达自己,体现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的利益。
3.启发性提问: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增强他们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4.建立科技类实验室: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化学实验室仍具备很大的瓶颈,在教学中逐步建立:三维建模实验、虚拟实验、网络探究、实物模型制作等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程度。
三、学生的评价与激励1.科学性评价:科学性评价首先要求教师的高度负责、认真专业与科学运用,也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合理的测评、特别是逐步促进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互动评价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05d4ec910661ed9ac51f376.png)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新课程教学要求短时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
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系统而牢固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应抓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一堂课,一定要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教学背景的分析,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内容应该理解、哪些内容应该掌握;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而传统的教学存在教师讲的多学生自主学习少、实验讲的多做的少、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太多学生自主管理探究太少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教师疲于讲、学生疲于听,学习效率低下,还会使学生出现不会学习、不能学习的状况。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一方面要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b50c55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6.png)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摘要】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着重挖掘学生实际需求与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采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入跨学科知识促进整合与应用,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趣味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程将更注重学生个性化、创新化、发展性,助力学生成才。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策略、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跨学科知识、现代技术、综合素质、个性化、发展性、全面发展1. 引言1.1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在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挖掘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采用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引入跨学科知识也是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一大特点。
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促进化学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是提升教学效果和趣味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和虚拟实验等方式,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除了专业的化学知识,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化和发展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挖掘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动力源泉,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激发其学习潜力。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新探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新探](https://img.taocdn.com/s3/m/f8362bd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5.png)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新探
一、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掌握化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室技能和能力,掌握化学实践和应用,掌握化学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历史发展。
二、教学策略
(一)以实验为基础,结合讲解
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实验为基础,结合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室技能和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室技能和能力,掌握化学实践和应用,掌握化学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历史发展,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会用化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掌握化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68c50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4.png)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1. 引言1.1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概述在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是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开展跨学科综合教学以及促进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等策略,也都是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方向。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将会不断完善,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与指引。
2. 正文2.1 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自主学习者。
这种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实践中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学习。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这种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b37ed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c.png)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1. 引言1.1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实际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充实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应该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学习资源的整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 正文2.1 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
这个计划应当包含课程的整体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明确课程的整体目标。
这包括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计划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确保教学目标既符合课程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内容要全面而系统。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理解。
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验、讨论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3834eccf78a6529657d533a.png)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讨摘要】初中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教学的基础,充分掌握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必经阶段。
只有让学生清楚准确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理论,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化学概念由于抽象难懂,一些描述性材料枯燥乏味,学生往往会把学习化学概念视为“拦路虎”,甚至认为化学与其他文科一样需要背诵记忆。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化学概念是构成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化学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引导学生学好化学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构筑化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正确应用概念,这样才能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化学概念特征设计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对化学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事物的性状了解化学概念在接触新事物后,如何理解它的化学概念呢?这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迷惑的地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探索一个化学概念,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现在要探索化学概念的范围。
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空气的概念是什么?有的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概念回答: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及其他稀有气体组成……在学生熟背化学概念,以为自己掌握了化学概念后,教师追问:固态的空气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液态的空气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这样的问题难住了学生。
学生发现,虽然他们熟背了化学课本中的概念知识,但是没有真正理解化学概念。
因为学生只是从化学课本中理解了化学的概念知识,却没有从体验的角度全面了解化学概念知识。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了解到:如果要了解化学概念知识,就要亲自去探究、去体验,全面了解化学概念知识。
在理解化学概念知识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化学课本中的概念知识,知识结构是不全面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亲自去体验化学概念知识,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化学事物的形态、颜色、味道、单位质量等,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3页文档资料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3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1e79ddce45c3b3566ec8b1b.png)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新课标的提出使初中教育产生了巨大改变,化学教育属于初中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新制定适宜初中化学教学开展的教学策略。
一、活化教学规划,重视学生作用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过程中,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解向教师提问,自己家里的水经常会有杂质应该怎么进行处理?这是教案中没有进行规划的内容,但是让学生就该问题进行讨论,对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所以教师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就如何为自己家制作一个净水器进行讨论,让学生形成探究精神。
二、营造教学氛围,丰富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引导,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中,就很难保障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上下工夫,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学习。
现在营造教学氛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媒体教学法,教师通过播放PPT或者视频资料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发,并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
例如,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微课的方式,利用微课向学生介绍何为营养物质,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展示营养物质的图片,使得学生对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除了营造课堂气氛外,初中化学教师还应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革新,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多的能动性。
现在备受初中化学教师青睐的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必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搭配使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金属进行观察,并总结出生活中都有哪些金属,各种金属表现出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在正式上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在确定学生掌握了部分金属的物理性质后,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58dd8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4.png)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初中化学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化学思维的关键阶段。
新课程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2.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能量、化学物质和化学实验等方面。
化学元素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起点,化学反应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内容,化学能量是化学反应的重要指标,化学物质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教学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初中化学教学应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法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注意实验教学的安全问题,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解析例题等方式,向学生传递化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初探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制约着化学其他内容的学习,主要介绍了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策略;训练思维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是人们对物质发生变化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和物质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并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都有深刻影响。
化学概念理解不清,就不能实现化学概念正确的意义建构,化学学习就会遇到困难。
但是化学概念往往抽象难懂,教师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
这就使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往往不能自主形成概念,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能从字面意义上去掌握,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有效迁移,因此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能够使用较为科学的概念教学方法,无疑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
概念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正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一般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
因此讲授概念时要遵循认识规律,从直观入手,通过
观察、感受、分析、抽象概括而引出概念。
比如,可运用化学实验,丰富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验,给学生以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打开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门径”,进而“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由现象深入到本质。
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引入催化剂概念时,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如下演示实验。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事先称好质量)、二氧化锰,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然后等第二只试管中没有气泡时,再反复多次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结束后再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
前后对比,然后讨论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但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教师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点的物质叫催化剂。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生成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了。
教师还可通过图表、模型、flash动画等方式使化学概念形象化。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如:分子、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等与微观结构紧密相连,它们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在学习这些微观概念时,可以通过模型、磁性黑板、flash动画等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模拟实物,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理解化学概念。
另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利用游戏等方式来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比如,从分子角度讨论水的分解和水的蒸发的区别时,可以选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氢原子和氧原子,然
后让其通过自己的理解,表演这两种变化的不同。
因此,笔者觉得要想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感性认识是必不可少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生成化学概念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境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
在问题中教师应一步步帮助学生引入、建立概念,最后让其自主形成概念,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概念。
例如,元素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历来都是一个难点。
那么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个概念呢?我觉得在这里概念教学的层次性就显得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是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来完成的。
我先给学生提供一份表格:
然后让学生观察,通过数据,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表格中有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原子?(2)表格中属于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分别是哪些原子?(3)如何判断它们分别属于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4)质子数相同的三个原子是不是同一种原子?(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几个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可以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称为什么?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就建立起需要给这一类原子一个统称的认识,学生通过对这组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就能顺势概括出元素的概念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亲自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使思之有源,同时组织学生多讨论并及时抽象、概括,使思之有果,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原有概念,建立对新概念的认识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会影响新概念的建构和掌握。
前概念也称为“迷思概念”或“另有概念”,它是指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概念。
由于前概念的影响,学生对某些概念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不够全面,常常导致把概念外延错误的扩大或缩小,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前首先应诱导学生暴露其前概念。
在已经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应认真分析这些前概念对新概念学习的作用。
如果学生的前概念是积极的,教师应把前概念这种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生长点,认真分析新概念和前概念的关系,设计一定的信息、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他们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和新概念间实质性的联系。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就会使教学有的放矢,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盐的概念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凭借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认为盐就是指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这实际上就把日常生活中的盐和化学中的盐的概念混淆了。
因此,在掌握了
学生对盐的认识的前概念再来讲解化学中定义的盐的概念的时候,就要强调,所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称为盐。
氯化钠只是一种很常见的盐。
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正确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有的放矢地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正确地加以利用,促进科学前概念的生长与发展,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突出强化对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
关键字、词规定着概念的内涵及使用范围。
学生只有对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弄清楚了,才会对所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就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进行把握,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
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或是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
五、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一个化学概念形成之后,学生刚开始对其理解往往是肤浅的、粗糙的,必须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才可以掌握。
而进行变式练习就是实现该过程的一个好方法。
如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后,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现象,使之分析属于何种变化;学习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之后,可通过判断、
比较等练习方式来区分这三种混合物。
当然,有的时候,教师也可反其道而行之,如在讲解概念之前,通过习题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归纳概念的要点,再来梳理概念的定义。
比如:学习“固体溶解度”这个概念时,“一定温度”“100 g 溶剂”“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克数”即勾勒出了溶解度概念的特征信息。
这里的关键词比较多,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效果不好。
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花一点时间自己理解概念,然后出四个题目,让学生判断正误。
如:100 g水中最多溶解38 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 g(没有指明温度)等。
四个题目,对应四个关键词,学生在判断的时候,必然要对应概念来分析,这有助于学生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和有序地记忆这些特征,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为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类习题可以自行编制,甚至是指导学生改编,但应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适当设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巩固化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石,注重化学概念教学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
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一步到位,应切合学生认知规律,全面研究与分析教材,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和强化记忆,最后再把基本概念在解题和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这样就能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邝贤毅.人教版必修教材概念原理内容分析与体系构建.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3):21-23.
[2]孙建新.新课程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和教学对策.化学教学,2006(6):17-19.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