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解读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梳理 (12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比较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公有制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①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国有企业地位作用/重要性(1)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3)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4)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拓展】比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2坚持“两个不动摇”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1)标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中心: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3)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4)目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5)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①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②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歩、保障国家安全。
(6)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经济政治及社会》课程标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综合组杜俊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透视经济现象教学目标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中职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2024新版
05
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育公平与普及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促进学生 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提升。
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教 育质量和效率。
中华武术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 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强调武德、武艺和武
道。
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展示
文学创新
莫言、余华等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 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赢得了国际 声誉。
电影创新
中国电影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 如《战狼》、《流浪地球》等影片在 国内外市场均取得了成涌 现出了周杰伦、邓紫棋等具有影响力 的音乐人。
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具有产权明
晰、自由竞争、价格机制等特征。
02
供求关系与价格机制
供求关系是决定市场价格的基本因素,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供
求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03
竞争与合作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竞争可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技
法治建设与依法治国
01
02
03
法治建设的意义
法治建设是保障国家长治 久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的重要举措。
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 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
法治建设的实践
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法律体 系,加强法律实施和监督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 高全民法治意识。
企业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如德尔菲法、头脑 风暴法、决策树法、敏感性分析法等,科学的决策方法有助 于企业做出正确、高效的决策。
中职《经济政治和社会》课程标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1、前言1. 1课程性质《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1. 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中职学生基础经济学和政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既满足德育课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中职德育课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总课时为36学时。
2、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实施建议4. 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整理(附电子版)
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整理(附电子版)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改: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3、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改: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4、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5、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改:没有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6、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
×改: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7、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9、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0、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有制经济。
×改: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1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019统编版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一至四课全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全册备课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秀教案1.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秀教案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优秀教案1.1.3《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秀教案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2.3.1《坚持新发展理念》优秀教案2.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秀教案第四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秀教案2.4.2《我国的社会保障》优秀教案1.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中的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与形成原因,阐释了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以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并介绍了国有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我国关于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政方针、多种所有制经济包含的经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懂得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了解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作用、相互关系。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用实例说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懂得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感受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激发爱国热情。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多场景)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引言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个领域,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整体框架。
本教案旨在探讨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来深入理解这些领域的运作机制。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是相互依存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经济与政治的关系(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而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因此,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上。
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整。
同时,政治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治动荡往往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衰退。
(3)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也会对政治产生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经济的衰退和困境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2.经济与社会的关系(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2)经济差距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差距。
一些地区和群体可能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陷入贫困和困境,而另一些地区和群体则可能因为资源丰富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这种差距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
3.政治与社会的关系(1)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言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
经济政治指的是一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社会则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因素。
经济政治的作用经济政治是一国国家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总称。
它们的作用在于规范和指导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调控社会资源的配置,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经济政治的核心任务包括:1.经济决策: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
2.资源分配: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
3.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密切,经济政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的作用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社会的作用在于:1.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是经济的基础,只有社会稳定,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2.影响经济政治:社会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政治的决策和运行,社会问题也是经济政治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3.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经济政治的基石,只有社会具备稳定的秩序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因素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下面将探讨一些影响因素:1.经济制度:不同的经济制度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关系。
例如,市场经济制度强调个体的自由、竞争和效率,而计划经济制度则强调国家的干预和调控。
不同的经济制度将产生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决定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决策方式。
不同的政治制度会对经济政治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关系。
例如,民主制度强调人民的参与和权利保障,而专制制度则强调国家的权威和集权。
3.社会需求:社会的需求会对经济政治产生影响,推动经济政治的调整和变革。
例如,人们对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需求将促使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中职德育《经济政治社会》课之教学
中职德育《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之教学探究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体验,从结合专业特色、丰富教学方法、探索分层教学、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五个方面,探讨了在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
关键词:《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职德育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78-022008年12月10日,新修订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新的课程改革将原有的德育必修课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
根据要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
这门课程体现了新时期的新要求,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克服了以往德育课程学科性较强,偏离中职学校学生实际,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脱节等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达成《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的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需要德育教师大胆创新,深入思考,共同探讨。
1 结合专业特色,丰富教学内容中职德育教育要求遵循“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防止空洞说教,而中职学校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如果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则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就会受到影响。
如在讲述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之“企业中的劳动者”时,课文选用的是一汽大众公司钣金维修工人王洪军不畏艰难、勇攀技术高峰的事例。
王洪军的故事虽然富有代表性,但与多数学生仍有不小距离,说服性被打了折扣,无法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既定的情感价值体验。
在处理该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舍弃王洪军,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案例。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件中职第
03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问题的定义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并对社会成员的利益和社会的正常运转产 生影响的现象或问题。
社会问题的特点
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它不仅影响个体或某些 群体的利益,还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
社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 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引发社
05
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定义与特点
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定义
政治与社会关系是指政治体系与社会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政治体系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和制度,包括政府、政党、议会等;社会体系则是指一
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包括家庭、社区、教育、文化等。
政治与社会关系的特点
通过立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防止社会问题 的加剧。
公共参与
鼓励公民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高社会的自 我管理能力。
04
经济发展与政策
经济发展的定义与特点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总量的增长 。它通常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上升。
经济发展的特点包括:持续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这些特点 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经济学
01
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和供需关系,代 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新古典综合学派
03
新古典综合学派主张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相结 合,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0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电子教材
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电子教材
《经济与社会》是政治必修二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学校推出了《经济与社会》电子教材。
《经济与社会》电子教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内容。
课程介绍概述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课程大纲提供了课程的结构和重点,课程内容提供了课程的详细内容,教学活动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课堂练习提供了课堂练习的内容和要求,课后作业提供了课后作业的内容和要求。
《经济与社会》电子教材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更好地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从而更好地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之,《经济与社会》电子教材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更好地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从而更好地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经济政治教案1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开课单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教材版本:《经济政治与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游戏产品生产与销售活动准备:1.把全班(50人)分成7组,6个生产组,1个购销中心。
各生产组分别有不同的工具和纸(30张B4纸,46个绿色标签)。
第一组(6人):三角板,圆规,剪刀2把,裁纸刀,纸3张,绿色标签12个;第二组(8人):三角板,圆规,剪刀,绿色标签10个;第三组(10人):直尺,量角器,剪刀,纸3张,绿色标签7个;第四组(6人):三角板,直尺,剪刀,纸5张,绿色标签6个;第五组(7人):纸16张,绿色标签7个;第六组(10人):三角板,纸3张,绿色标签4个。
购销中心(3人):计算工具、记录本2.各组选出组长,组长领取工具和纸。
3.检查本组物品。
4.各组组长巡视各组资源以便互相了解。
活动任务:制作产品活动时间:1课时产品型号、规格与分值:正方形:边长5cm,分值5分;等边三角形:边长5cm,分值10分;圆形:直径5cm,分值25分。
交换原则:1个绿色标签=2张纸=1把直尺(或量角器或三角板);3个绿色标签=1把圆规;2个绿色标签=1把剪刀。
产品要求:大小符合标准(±0.05cm),边缘整齐、无残破、无皱褶。
评判标准:各组产品交给购销中心,由购销中心计价统计分数,分值最高的组获胜(不合格产品不计分)活动进程:制作产品,进行交换,计算各组分数。
经验交流:各组选派一名代表谈谈游戏中的体验。
交流的内容:·如何制造产品,利用了哪些资源、技术?·自己生产行不行?怎么借资源、借技术?·一定要自己生产么?有没有直接买卖成品的?·资本扩大后,如何利用?教师指导:1.对游戏结果进行点评并揭示各组人数和不同工具的象征意义。
剪刀等工具──技术;纸张──资源;绿色标签──资本;人数──劳动力。
2.揭示各组代表的国家类型。
第一组:表示技术水平高,资本雄厚,有一定资源的国家,如美国;第二组:表示技术水平高,资本雄厚,资源稀缺的国家,如日本;第三组:表示有一定技术、资本和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中国;第四组:表示有一定技术、资本和资源,劳动力资源较少的国家,如俄罗斯;第五组:表示技术水平差,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中东地区的国家;第六组:表示技术水平差,有一定资源,资本较少的国家,如非洲地区的国家。
经济政治与社会读后感
经济政治与社会读后感《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一本以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这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经济学原理、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者指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表现形式,而社会是经济和政治的基础。
这种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运行机制。
在当代社会中,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书中,作者还对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趋势,它们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和社会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信息化则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作者还对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进行了分析,如经济危机、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经济、政治和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运行机制。
在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同时,我也意识到,当代世界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如经济危机、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经济政治与社会》,我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课件
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03
经济体制是经济政策实施的载体,经济政策是经济体制的具体
表现形式。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01
经济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包括经济总量
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善等。
02
经济增长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量和水平的提高,通常用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与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
社会舆论
公众通过媒体表达意见和观点,形成社会舆论,对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产生影响。
媒体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媒体传播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社会舆论影响媒体传播的内容和 方向。
PART 05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03
选举制度的定义与 内涵
选举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选举代 议机关成员的制度。它包括选举 的原则、程序、方式等多个方面 。
04 选举制度的原则
选举制度的原则是选举制度的核 心,它规定了选举的程序和方式 。例如,普遍选举原则、平等选 举原则、直接选举原则等。
国际政治与外交政策
国际政治的定义与内涵
外交政策的定义与内涵
PART 03
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与阶级
社会阶层
是指社会中具有相对持久的共享 财富和特权的一组人。社会阶层 由上至下可分为上层、中层和下 层。
阶级
是指根据经济地位和财富状况而 划分的具有共同或相似经济利益 的社会群体。阶级通常分为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
社会组织与社区
社会组织
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社 会团体,如公司、学校、政府等。社 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作为起始单元,是全书的基础。
本单元引导学生透视经济现象,参与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政治生活,认识到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同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是教导学生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是第三单元的延伸,与第三单元共同构成了全书的重要部分。
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让学生了解国家以改变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学生需要重点了解和学习的部分。
此书本的编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相统一,注重思想政治发明感想的引导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构件以生活为基储以学科为支撑的模块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对于我们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好处。
【学情分析】我今年任教的是2021级会计专业的学生。
作为2021级新生刚刚进入职业学校,对经济现象、社会现象缺乏了解,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比较茫然,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升入职业学校的第一个学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由于他们还处于青春成长期,对新鲜的事物又极其感兴趣,尤其是对理解新事物的意识和潜力较强,带着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羡慕的情绪,可塑性较大,比较容易引导,这是他们的优点。
但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于初中阶段,而且在初中升学考试中,政治科实行开卷考试,这样导致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临时抱佛脚,主动学习潜力差,缺少分析问题的意识,这样并不利于中职教师的教学。
中职教材相对与初中教材难度有较大的改变,有一定的深度,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容易构成厌学情绪,这样,就很难再去培养他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说课稿高一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说课稿
1.通过丰富案例、问题导向等方式,引导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课堂问答、讨论等环节学生的表现;
3.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分析问题时缺乏深度和广度。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结合时事热点,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入探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激发他们的思考;
1.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生动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其优缺点;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政府部门、企业等不同角色,讨论如何推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概念、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前置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2.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为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3. 例题讲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自主性2. 竞争性3. 开放性4. 法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1. 供求机制2. 价格机制3. 竞争机制4. 信用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未来展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是什么?(3)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包括哪些方面?(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如何?2. 答案:(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六课
第6 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学课时 2)
制作人: 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 曹学平
制作时间: 2012年下学期
2012/11/12-18 1
主要学习内容
一、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p48)
• 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了解) • 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重点) • “引进来”与“走出去”(重点)
经济政治
2012/11/12-18
8
2012/11/12-18
9
1、上网搜索: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广 交会、经济危机四概念。 2、你从“小枕头”成就大事业等的创业故事中 有怎样的启示?
2012/11/12-18 6
9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7
东部 西部 北部
2012/11/12-18
2012/11/12-18 2
重点把握: 1、国际贸易的含义和意义。p48-49 2、世界贸易组织。p49 3、“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贸易方式。 p49 4、“反倾销”。
相关视频
2012/11/12-18 3
二、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p51)
•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了解)
•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重点 )
• 增强风险意识(重点)
2012/11/12-18
4
重点把握: 1、经济全球化人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p51 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p52 3、经济危机的含义及其引起的主要原因。p53 4、如何提高风险意识。P53-54 5、要有创业意识(阅读p55的创业宣传)。
相关视频
2012/11/12-18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 用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认知:学生应该习得的知识。行为动词:了解、理解
了解:描述、简述、识别、列举、说出、举例、指出、辨别、写出、排列 理解: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
情感态度观念: 情感:包括动机、兴趣、情绪和内心的丰富体验; 态度:既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指科学态度、生活
四、从教学原则和方法看 ——基于学情,注重实 效
教学原则: 1、方向性(国家意志性)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以生为本)
3、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做中学,学中悟,悟中行)
四、从教学原则和方法看 ——基于学情,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 作教学、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 《经济政治社会大纲》
态度和人生态度;
观念:是指真(世界观)善(伦理观)美(审美观) 运用: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行为动词:辨析、辨别、比较、指明、解决、设 计、执行、践行、贯彻、维护、参与、抵制等。
教学目标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终极 《经济政治社会》课程 运动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常识 目标 载体
实际
运用知识解决“三贴近”的问题
以生为本,育德于行
一、从性质与任务看——德育要育德
二、从教学目标看——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三、从教材内容看——基于课标,以生为本 四、从教学原则和方法看——基于学情,注重实 效
五、从教学评价看——建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从性质与任务看——德育要育德
《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
《经济政治社会》教学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主体地位。 2、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3、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4、回归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5、进行实践作业,养成态度观念。
求之于知,激之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
五、从教学评价看——建构发展性评价体 系
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0
课堂 实录
活动建议: 1、教材小品活动(互动空间、走进生活、关注 社会、连线职场、知识链接)的建议:
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选用
作为课前预习题布置给学生
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
活动建议: 2、单元实践探究活动的建议:
(1)、将活动探究按步骤分解,在授课过程中分步 骤与单元的授课同时完成 (2)、发挥德育课程主渠道的功能,与班主任合作, 将活动课作为主题班会课的内容,通过大德育渠道实 施。 (3)、作为德育主题活动课来实施。教师布置学生 在课余时间实施,在单元内容上完后用一课时通过多 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展示、交流、探究。
1、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
2、评价方式
认知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
以生为本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
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 启发式教学法 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
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 教学模式
认知
运用
知识链接
情感、态 度、观念
辅文
2、教材新体例能带来德育课堂教学的新面貌
抛锚式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
(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
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
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 “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育德课
德育: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 ——充分演绎德育课程的育德功能
育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结论:
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尤其要强调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教学中的方向性——贯彻国家意志性 《经济政治社会》课是育德的主渠道,授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课教师要以育德为己任——为学生发展服务
• 投身经济建设
自主创业,选择成功
•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
假如我是人大会代表
• 参与政治生活
职教发展我参与
•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共建和谐凝聚你我
正文
教材内容以生为本,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走进生活
设 关注社会 置 的 连线职场 小 栏 互动空间 目
知识与学生的生活 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学为所用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 异性,让学有余力 的学生有继续探究 学习的空间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自强自立、克己奉公、见义勇为;
二、从教学目标看——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认知
情感 态度 观念
•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的有关知识——认知目标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信念——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 能力——运用目标
情感 态度
生活
知识 基础
学生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常识
观念
三、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内容 主编:沈越 张可君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教材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一直是 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
教学大纲
学生情况
1.教材内容以生为本,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一 二 三 四 五 • 透视经济现象
消费有度,理财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