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中职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1]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本教材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理解这门课的基础,所以需要重点讲解。
二、说学情职中学生基础较弱,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仔细的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内容的重要性,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值规律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制作价格曲线图,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3、思想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难度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对本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
五、说教学过程导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和货币,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商品和货币的内容。
首先我们学习到了商品的含义是什么?生: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师: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生:使用价值和价值。
师: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购买商品就需要用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生: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师:货币在行使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在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但是,商品的价格不会无线上涨,也不会无线下跌,是由规律可循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价格和价值规律。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说一下你认为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生:时间、季节、心理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啊。
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板书)价值决定价格,这是导致不同商品价格不相同的根本原因。
那价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衡量劳动的自然尺度是时间,但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中职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2024新版
05
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育公平与普及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促进学生 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提升。
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教 育质量和效率。
中华武术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 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强调武德、武艺和武
道。
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展示
文学创新
莫言、余华等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 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赢得了国际 声誉。
电影创新
中国电影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 如《战狼》、《流浪地球》等影片在 国内外市场均取得了成涌 现出了周杰伦、邓紫棋等具有影响力 的音乐人。
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具有产权明
晰、自由竞争、价格机制等特征。
02
供求关系与价格机制
供求关系是决定市场价格的基本因素,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供
求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03
竞争与合作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竞争可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技
法治建设与依法治国
01
02
03
法治建设的意义
法治建设是保障国家长治 久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的重要举措。
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 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
法治建设的实践
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法律体 系,加强法律实施和监督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 高全民法治意识。
企业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如德尔菲法、头脑 风暴法、决策树法、敏感性分析法等,科学的决策方法有助 于企业做出正确、高效的决策。
人教版(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八课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教案(表格式,2课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从我国民主政治的实践谈起
1、我国民主政治的产生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二)、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从我国民主政治的实践谈起
1、我国民主政治的产生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二)、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本质和核心: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属于人民,这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1.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民主与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割性。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就越发展。
(1)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
《经济政治与社会》说课稿
《经济政治与社会》说课稿《经济政治与社会》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日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如何在本学期教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
首先,我对本教材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政治与社会》是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20xx年8月依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此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并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其次版教材。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提高现今中职同学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力量的必修课程,本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究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主动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材,本书内容与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进展、人民群众生活联系紧密。
一方面,该教材用最新的数据资料更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教材能够尽全面的反映我国将来五年经济社会的进展蓝图。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现今中职同学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力量目标及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主要引导同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学问;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加社会生活的力量。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使同学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抱负,主动投身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课程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本课程内容包括五个单元总共十四课内容:第一透视经济现象;其次投身经济建设;第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四参加政治生活;第五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属于: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教学难点属于第四单元。
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职教材
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职教材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职教材中,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材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经济基础知识:介绍基本的经济概念、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解。
2. 政治理论:包括政治制度、民主与专制、党的基本理论、党的作风建设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政治运行的基本认识。
3. 社会问题:对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进行讲解,如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公平正义等,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及其影响。
4. 政治经济:介绍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如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和方式等,培养学生了解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5. 社会发展:介绍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科技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交流、环境保护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些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主要内容与能力要求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主要内容与能力要求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啊,那可真是个宝藏课程呢。
这门课里的经济部分就像一个大超市,啥都有。
它讲了很多关于经济制度的事儿。
咱国家的经济制度啊,就像一个超级复杂又超级有序的大机器。
公有制经济呢,就像是机器的大框架,稳稳地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大厦,像那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石油啊、电力啊,它们是国家经济的顶梁柱。
而私有制经济呢,就像是大厦里的各种小装饰、小配件,虽然单个看起来小,但是聚在一起可就给整个大厦增添了不少活力和色彩,那些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啥的,让市场变得特别热闹。
在市场经济这一块儿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集市。
每个企业、每个商家都是这个集市里的摊主。
大家都在这个集市里竞争,努力让自己的东西卖得好。
价格就像是这个集市里的一个魔法棒,价格高了,可能买的人就少了;价格低了呢,买的人就多了,可商家又可能赚不到钱。
市场的供求关系就更有趣了,供大于求的时候,东西就多了,就像集市上的苹果,到处都是,这时候商家就得想办法,要么降价,要么把苹果加工成苹果汁、苹果派啥的,增加附加值。
供小于求呢,就像那种稀有的古玩,大家都抢着要,价格就蹭蹭往上涨。
政治部分呢,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家长里短,不过这个大家庭是咱们的国家。
咱们国家的政治制度那是为了让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像是这个大家庭里的议事厅,各个地方的代表就像是家庭成员里选出来的发言人,他们把大家的想法、问题带到这个议事厅里,然后商量着怎么解决,怎么让这个家变得更好。
政党制度也很独特啊,中国共产党就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大家长,带领着大家往前走,其他的民主党派就像是这个大家长的好帮手,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为了这个家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
说到社会部分,这就像咱们小区里的生活一样。
社会公平正义就像是小区里的公平秤,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秤上得到公平的对待。
社会保障就像是小区里的物业,给大家提供各种保障和服务。
不管是生病有医保,老了有养老保险,还是遇到困难有社会救助,这些都是为了让咱们在这个社会里能安心地生活。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解读及内容概要
文化水平:在16个省市进行调研,对2007年入学新生数 学、英语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从数学看,46.6%的学生没有 达到小学毕业应有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 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 有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 道德行为:“失败者”的心态,心灰意懒,前途无望.学习习 惯欠缺.受传统观念影响,进入职业学校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背负 着家庭、社会鄙视职业教育的压力。部分学生法纪意识比较薄弱, 遇事容易冲动。
一、德育课课程改革的背景
(三) 德育课改需要新推进
1.原有德育课教学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
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 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加快建 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要求德育课必须进行改革,改变课程内 容繁、难、偏、旧的现状,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 择性。
一、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职业教育跨入新时期
1.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政策支持: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年,
也是职业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党中央、国务 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党和 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中职德育《经济政治社会》课之教学
中职德育《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之教学探究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体验,从结合专业特色、丰富教学方法、探索分层教学、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五个方面,探讨了在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
关键词:《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职德育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78-022008年12月10日,新修订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新的课程改革将原有的德育必修课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
根据要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
这门课程体现了新时期的新要求,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克服了以往德育课程学科性较强,偏离中职学校学生实际,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脱节等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达成《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的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需要德育教师大胆创新,深入思考,共同探讨。
1 结合专业特色,丰富教学内容中职德育教育要求遵循“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防止空洞说教,而中职学校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如果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则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就会受到影响。
如在讲述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之“企业中的劳动者”时,课文选用的是一汽大众公司钣金维修工人王洪军不畏艰难、勇攀技术高峰的事例。
王洪军的故事虽然富有代表性,但与多数学生仍有不小距离,说服性被打了折扣,无法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既定的情感价值体验。
在处理该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舍弃王洪军,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案例。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授课班级:15级中职班科任教师:教学进度表一、教材简况由师X大学出版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这本书里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大知识点——经济学和政治学。
在经济与生活的内容里分两个模块,模块一是走进市场经济、模块二是成就财富人生,在政治与生活内容里分为三个模块,首先是教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然后再是怎么样建设政治文明,最后是让学生懂得嘹望国际政治,此书本的编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相统一,注重思想政治发明感想的引导和职业学校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经济、政治与生活、社会和职业的联系,构件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模块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对于我们职业学校坚持以德育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状况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
学生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尤显重要。
由于他们还处于青春成长期,对新鲜的事物又极其感兴趣,尤其是对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较强,带着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羡慕的心情,可塑性较大,比较容易引导,这是他们的优点。
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又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于初中阶段,学生背诵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形成不喜欢背诵的习惯,这样导致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临时抱佛脚,自我学习能力差,缺少分析问题能力和意识,这样是并不利于高中教师的教学。
高中教材相对与初中教材难度有较大的改变,有一定的深度,经济和政治知识又是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形成厌学的情绪,这样,就很难再去培养他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对于这些情况必须要有充分的考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重点全书由五个单元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5课精讲
PPT课件
30Biblioteka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持东部持续发展 的前提下,推动中 部地区崛起,实现 东北地区振兴,开 发西部地区——
形成东中西互动、 优势互补、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的区 域发展格局,逐步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PPT课件
31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部继续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PT课件
32
西部大开发
(3)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PPT课件
43
新型能源(风力发电)
PPT课件
44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消费的要求:
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 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文 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PPT课件
45
二、材料分析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到2020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 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 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 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 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 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 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贡献的国家。
土地沙漠化
水污染
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警示?
白色污染
PPT课件
沙尘暴
22
树立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社会的 全面进步,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中职经济政治和社会课程标准
中职经济政治和社会课程标准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1、前言1. 1课程性质《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1. 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中职学生基础经济学和政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既满足德育课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中职德育课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案活动,增加实践教案环节。
教案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总课时为36学时。
2、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第一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货币的神奇力量(一)从古到今话货币1、什么是商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
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中职经济政治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社会教案教案标题:中职经济政治社会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内容和步骤:第一节:经济领域1. 引入经济领域的概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思考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介绍经济基本概念,如资源、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等。
3. 分析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经济体制的不同类型。
4. 引导学生进行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第二节:政治领域1. 介绍政治领域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政治对社会组织和决策的影响。
2. 解释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力的基本概念,如民主、专制、选举等。
3. 分析不同政治体制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政治体制的看法。
4. 引导学生讨论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
第三节:社会领域1. 引入社会领域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社会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2. 介绍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基本概念,如家庭、教育、劳动等。
3. 分析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分组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展示,评估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个人写作和反思: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个人观点和反思,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测验:设计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选择题和解答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教案扩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深入了解实际运作和问题解决的情况。
2.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辩论赛,培养他们的辩论和说服能力。
3. 项目研究: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经济、政治或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2.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为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3. 例题讲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自主性2. 竞争性3. 开放性4. 法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1. 供求机制2. 价格机制3. 竞争机制4. 信用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未来展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是什么?(3)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包括哪些方面?(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如何?2. 答案:(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月日教师姓名王鑫学制任教班级教材版本□国家统编教程■省编教材□工科教材□校本教材其它()学科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周课时数2单元课题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教学内容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二、价格和价值规律三、消费和消费观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企业中的劳动者第三课个人收入与理财一、个人收入与分配二、依法纳税三、投资理财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3、商品的价格及影响价格的因素;4、价值规律的作用;5、消费方式及常见的消费心理;6、科学的消费观;7、企业的含义和类型;8、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9、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10、个人的收入与分配;1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2、个人收入所得税;确立纳税人意识;13、认识储蓄、证券、商业保险。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从一般到特殊,从普遍到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是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2、培养学生树立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商品的概念;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3、价值规律的作用;4、科学的消费观;5、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6、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值规律的作用;3、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结合典型案例,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问题讲好、讲活。
教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注意事项课时安排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4课时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2课时第3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4课时课时序号:1 年月日教师姓名王鑫学制任教班级教材版本□国家统编教程■省编教材□工科教材□校本教材其它()学科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周课时数2课题商品及商品的基本属性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商品的概念。
中职 经济政 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了解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分析经济现象。
能够根据货币的职能区分不同的经济活动。
学会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商品观和货币观,理性对待消费和金钱。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认识到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职能。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区分货币的不同职能。
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商品图片,如衣服、食品、电子产品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政治与社会。
(二)讲授新课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强调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通过举例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如一件衣服,它的使用价值是可以保暖、美观,价值是生产这件衣服所耗费的劳动。
2、货币(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⑤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
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中职学生基础经济学和政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既满足德育课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中职德育课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总课时为36学时。
2、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实施建议
4. 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又考虑涵盖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基本要求,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3)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多设计一些新颖独特,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4)应有与教材相配图片、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
(5)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
4. 2教学建议
4. 2.1.教学原则
(1)坚持方向性原则。
教学中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3)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4. 2.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学生需要掌握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获得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4. 2.3.活动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课余时间,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
通过安排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或评价学生活动表现等形式考核
学习效果。
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 3教学评价
4. 3.1.评价目的
通过学习评价,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到,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进度是否得当,选择的教学资料是否适宜,从而检查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质量。
4. 3.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
4. 3.3.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社会评价。
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
4. 3.4.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的评价、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认知水平的评价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
“了解”指知道有关的常识;“理解”指对了解的常识有较深入的认识。
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运用能力的评价分为“分析判断”、“参与践行”两个层次。
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
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社会生活有关现象,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4.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内容,积极开发校园德育资源,收集优秀学生和成才典型的先进事迹以及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是社会的新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和实践中产生的新知识、新观点、新事物、新典型等充实教学内容;利用德育基地和引进社会各界的相关专家学者、英雄模范和一线的劳动者或企业家参与
学校活动,丰富教学形式;通过有效使用电脑、投影、录音、录像、影视、图片、幻灯等各种教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