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全本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2. 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原则和理论;3. 能够分析和评价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内涵;2.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3.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原则;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 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原则,如市场经济、政治制度、社会公平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其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平衡如何实现;-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并进行辩论和交流。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强调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参与相关议题。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或研究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辩论环节的积极程度;2.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个案例分析报告,分析某个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案;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相关阅读或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思考深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概念和理论;2. 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的讨论和辩论。
教学扩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来进行讲座或座谈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企业,让他们亲身体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运作和影响;3.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并组织学术研讨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主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2. 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 分析和评价不同经济政治模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社会意识和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经济政治理论: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混合经济等;3. 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社会福利等;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案例分析: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等。
教学方法:1. 板书与讲解:介绍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不同经济政治模式的优点和缺点;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案例;4. 视频观看:展示相关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2. 板书与讲解:向学生介绍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经济政治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4.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视频中的观点和问题;6. 总结与延伸: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关注和思考当前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
教学资源:1. 板书工具;2. 相关教学PPT;3.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案例资料;4. 相关视频资源。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表现;2. 案例分析的成果和分析思路;3. 参与和理解视频观看的程度;4. 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科研和写作,提高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或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活动,加强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主讲人:曹圣2011年9月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教学重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教学难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而且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降,似乎有规律可循。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
首先,是它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短缺会造成该商品紧俏难买,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时,过剩造成商品的积压,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消费和消费观(一)不同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主要分为钱贷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
消费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也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影响人们消费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求同心理2、求名心理3、求实心理(三)科学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当消费。
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商品。
过度消费和消费不足都是不可取的,应该适度消费。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2. 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2.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3.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
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2. 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通过实例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 解释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国际贸易、政府政策、社会福利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
5.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讨论与总结:6. 分组或全班讨论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
教学评估:8. 设计一些评估活动,如小组讨论、个人写作或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幻灯片或投影仪- 实际案例材料- 学生讨论和写作材料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关问题,并撰写小论文或展开研究项目。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深入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运作。
教学提示:1.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语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
2.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多场景)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引言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个领域,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整体框架。
本教案旨在探讨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来深入理解这些领域的运作机制。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是相互依存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经济与政治的关系(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而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因此,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上。
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整。
同时,政治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治动荡往往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衰退。
(3)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也会对政治产生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经济的衰退和困境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2.经济与社会的关系(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2)经济差距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差距。
一些地区和群体可能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陷入贫困和困境,而另一些地区和群体则可能因为资源丰富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这种差距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
3.政治与社会的关系(1)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经济政治与社会(全书)教学设计
德育讲学稿经济政治与社会反馈练习(学力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选购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质量,为说明他关注()A、商品的使用价值 B 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外观D、商品的价格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价值与交换价值B、价值与使用价值3、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D、实用价值与价值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商品的是()A、农民自己家种自己食用的蔬菜B阳光C、原始森林D、氧吧里的氧气2、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的构思、设计和制定完成后,青奥组委会迅速进行了商标注册,作为有偿使用的青奥会吉祥物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B、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使用交换三、辨析题一切有用的物品就是商品。
板书设计: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基本属性与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反馈练习(学力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王同学在学校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会了3元钱,这一过程中的3元执行了货币的()职能A、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2、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B、价值C、一般等价物D、使用价值二、多项选择题1、南京青奥会赛事票分为A、B、C三个等级和学生票,除部分需求项目的决赛外,其余票价均为30元至300元。
货币在门票定价中()A、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B、是观念上的货币C、执行流通手段职能D、是现实中的货币三、案例分析题一包子店老板要一名乞丐付钱,原因是乞丐闻了包子的香味,设想一下清明的县官老爷会如何判?(听一听铜钱的响声)板书设计:偶然的物物交换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反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现在有很多地方把秋季的水果利用冷库来保存,到春天再拿出来卖,价格比秋天高许多,这种现象说明()A、物以稀为贵,供求决定价格B、价格的变化无规律可循C、物以稀为贵,供求影响价格D、价格的变化是由技术决定的二、辨析题市场中商品价格变化高于或低于价值,说明价值规律不起作用。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的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包括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等。
2、理解政治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包括国家职能、政党政治、国际关系等。
3、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分工、技术创新、人口流动等。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1、经济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2、政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3、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三、教学重点1、市场的机制和作用2、国家的职能和改革进程3、社会分工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复杂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分析2、政治制度的差异和国际关系的策略3、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互动影响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
2、教学PPT:教师制作的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视频:教师准备的相关教学视频,包括专家讲解、案例分析等。
4、习题库:教师准备的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阅读教材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选择一个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关话题,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九、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等进行评估。
2、课后作业:根据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3、小论文:根据观点阐述、逻辑性、语言表达等进行评估。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第一章:经济建设1.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1.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发学生对经济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二章:政治建设2.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2.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2.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引发学生对政治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三章:社会建设3.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3.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3.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4.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4.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4.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五章:全面深化改革5.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机制5.2 教学内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机制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5.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改革现象,引发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六章:全面依法治国6.1 教学目标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了解全面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6.2 教学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引发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全面依法治国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七章:全面从严治党7.1 教学目标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了解全面从严治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7.2 教学内容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全面从严治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全面从严治党的影响和效果7.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党的建设现状,引发学生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案例分析: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全面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八章:国家安全与国防8.1 教学目标理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的现状与发展8.2 教学内容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的现状与发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国家安全和国防的意义和影响8.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国家安全和国防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分析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国家安全和国防对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影响和作用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九章:外交与国际关系9.1 教学目标理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9.2 教学内容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9.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10.2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难点解析: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第一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货币的神奇力量(一)从古到今话货币1、什么是商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
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完整版 共14课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初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
(2)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交换出现难度。
(3)难题解决的办法---出现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3、关系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2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段少华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102 103 106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 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2
课 题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3、关系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学生讨论并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小结
小节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1.什么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一)多种多样的商品
1、商品的含义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含义、职能;通货膨胀。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管理和运用好自己掌握的货币。
3.觉悟目标: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含义和职能。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2.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为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3. 例题讲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自主性2. 竞争性3. 开放性4. 法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1. 供求机制2. 价格机制3. 竞争机制4. 信用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未来展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是什么?(3)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包括哪些方面?(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如何?2. 答案:(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使学生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成就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实践。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
2. 多媒体课件: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成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案例材料: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引发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提供的案例材料,分析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组的分析成果。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2. 教学难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原因分析。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课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拓展延伸: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能力培养
经济学与政治学结合
探讨政治制度对经济 发展的影响
分析经济政策背后的 政治动机
拓展延伸: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能力培养
社会学视角的引入 从社会结构角度审视经济不平等问题
分析社会变迁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拓展延伸: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能力培养
科技与经济的互动 探讨科技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03 价格机制
通过价格变动调节供求关
系,实现资源配置。
02 竞争机制
企业间通过竞争争夺市场
份额,提高生产效率。
04 供求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
格,引导资源配置。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商品、服务、资本、 技术、信息等跨国流 动,形成全球统一市
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邻国家间建立经济 联盟,实现经济互补
0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课程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培养其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涉及商品与货币、 市场与价格、政治制度与政治参与、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知识点。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通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执行法律法规,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
法律法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
道德伦理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道德伦理原则的内容
中职 经济政 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了解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分析经济现象。
能够根据货币的职能区分不同的经济活动。
学会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商品观和货币观,理性对待消费和金钱。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认识到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职能。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区分货币的不同职能。
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商品图片,如衣服、食品、电子产品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政治与社会。
(二)讲授新课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强调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通过举例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如一件衣服,它的使用价值是可以保暖、美观,价值是生产这件衣服所耗费的劳动。
2、货币(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⑤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课程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Studies)课程是面向青少年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课程将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在和相互影响。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备初步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具备初步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了解社会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三个模块:经济模块、政治模块和社会模块。
每个模块都将涵盖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案例。
1、经济模块:介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就业与收入分配等基本概念,同时介绍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策。
2、政治模块:介绍国家政治体系、宪法法律制度、民主制度、政府职能等基本概念,同时探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政治背景和分析。
3、社会模块:介绍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人口与环境、社会保障等基本概念,同时分析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
课堂教学将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案例分析将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组讨论将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交流思想,社会实践将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
评估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信用货币制度等阶段。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具有产权明晰的市场主 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提供经济社会运行所必需的公共产品等特征。
供求机制与价格机制
供求机制反映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价格机制则是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供求 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经济基础知识 • 政治制度及改革 • 社会问题及治理策略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战与经济合作。 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影响。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社会治理的挑战与 机遇。
公共卫生危机(如新冠疫情)对全球经 济和社会的冲击及应对。
THANKS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教学内容与结构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涉及基本概 念、原理、主要理论和相关案例。
教学结构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经济篇、政治篇和社会篇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 分包含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下涵盖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02
经济基础知识
商品与货币
01
商品的定义与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属性。
02
货币的产生与职能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课程:班级:教师姓名:教研室:授课时间:经济政治与社会本册教案目录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1-2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11-15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19-24第四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六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第七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八课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第九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30-34 38-42 48-51 58-71 75-781112 13 14 15 16 1786-90第十课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第十一课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第十二课关注改善民主94-98102-106114-117121-126129-133《价格和价值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出处:北京师范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课题所属章节: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本框题设三个目,第一目:多变的商品价格,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的现象导入。
第二目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材从价值决定商品价格,供求和价格相互影响,最后阐述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和表现形式。
第三目:价值规律的作用。
认知目标:(1)说明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2)说明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3)概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关注市场的商品价格,增强价格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效率意识。
运用目标:学生能运用有关知识评价经济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本框的内容较为抽象,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思辨性较强,而职中生的思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与整理。
多媒体设备、POWERPOINT课件、黑板。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动态预测及调控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集锦不达目的不罢休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因为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准,成为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1号)
教学内容:1.立规矩;
2. 课程介绍及相关要求说明;
3. 商品的交换和货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货币及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
教学方法:案例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教材、学案、多媒体教学展台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教学单元] 第1 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第 1 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货币的神奇力量(一)从古到今话货币1、什么是商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
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看教材,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
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这是为什么?【教师总结】: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使商品交换仍有许多不便。
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自然属性,金银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什么是价值尺度?【教师活动】: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如同尺子本身有长度,可以用来衡量物品的长度一样。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历史上金银充当货币时一般采用的是重量单位,如斤、两等;纸币产生后,采用了专有的计量名称,如人民币、美元的元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学生活动】:讨论:价值尺度需要不需要真实的货币;超市中的价签是不是货币的价值尺度?【教师总结】:价签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其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
【教师活动】:流通手段是什么意思?【学生活动】:流通手段就是流通所需要的媒介。
【教师活动】: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交换的方式是:商品—商品。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
此时交换的方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只能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人们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这个道理。
当货币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时,就发挥了价值尺度的职能。
当货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时,又体现出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在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逐渐派生出货币充当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三)纸币和信用工具1、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教师活动】:(多媒体)一枚金币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后其购买力还和原先一样吗?【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点评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还是和原先的购买力一样的。
因此人们并不“关心”真实的金币的重量,而只关心它的实际购买力。
也就是只要有一样东西其购买力和原先的金币一样就行,而不管它是不是金币。
这就是纸币。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作为金银条、块的货币,在每一次交换过程中,都要称重量、查成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的成色形状、重量和面额价值的金属铸币。
早期的金属铸币往往是足值的。
但是随着运输和使用的磨损,这些货币很容易变得不足值,这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金属货币一样使用。
人们由此而意识到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货币进行流通,于是就出现了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学生活动】:在课本上找出答案。
【教师活动】:纸币虽然是国家发行的,但纸币的发行量不是任意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发行过多,就会出现纸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纸币超过了商品流通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
纸币发行过少,会造成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减少,人民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下跌。
二者都属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都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下降。
2、信用工具【教师活动】: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交易的手段:【学生活动】:信用卡、储蓄卡、支票等等【教师总结】:这就是信用工具。
(多媒体展示资料,看我们常见的几种信用工具)(1)支票、信用卡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或收款人的票据。
(2)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的载体是各类信用卡。
【教师活动】:小明在学校使用校园卡,这小小的“一卡通”使他的校园生活变了样。
过去,校园购物、食堂就餐、校内看病、预约上机都要交现金,现在,只要将卡在POS 机(计算机联网的终端机)上轻轻地一刷,转瞬间一切帐目就结清了。
大家说:“真没想到,小小的校园卡竟这么神奇。
” 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持卡人可使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也可以使用信用卡存取现金或转账结算。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流通,提供结算服务,方便购物消费,简化收款手续,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教师活动】:2007 年春天开始是猪肉涨价;2008年后半年猪肉价格下跌;2008年秋天的四川柑桔下跌。
【学生活动】: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都是通过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教师总结】: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
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教师活动】:2008年10月20日,四川广元柑橘蛆虫传言蔓延,仅半天时间,全市柑橘市场全面滞销,全国各地经销商生意大赔,橘子卖不出去,橘农望着成熟的果子一筹莫展。
祸起何处呢?原来是当地一果农在柑橘园内发现大实蝇,被一网友发布到网络上。
消息的广泛传播,造成消费者对柑橘安全感严重丧失,引起大家恐慌,都不敢买了。
广元柑橘为什么卖不出去了?你能举出引起价格波动的其他因素吗?【学生回答】:除供求外,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还有气候、时间、习俗等,甚至网络的创意等因素也会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引起价格的波动。
(二)商品价值决定价格1、价值决定价格【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然而,夏利车再贵贵不过宝马,再便宜也不会比普通自行车价格低。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回忆一下,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学生活动】: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决定价值•上价格【教师活动】: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实行等价交换,但是由于商品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2、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教师活动】:从我们已学的知识中,我们知道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时间决定。
在现实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由每个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呢?【学生活动】: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讨论分析学生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不是最大的,甲、乙、丙三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
学生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因而事实上甲生产的自行车并非价值量最大的,如果甲的价值量最大的话,就会导致生产技术越低,效率越低的生产者赚得钱越多的矛盾。
商品生产者要获利更多,就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