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研究综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研究综述【摘要】阅读不仅是搜集信息、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获得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能力是线性发展的,而非止于某个年龄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从小学开始促使他们广泛阅读。
阅读教学历来在语文教学中备受重视,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就学校的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教育之本。
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耗时耗力多,效果却不甚理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应该教给学生哪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历史进行研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未来小学阅读教学原则的一般趋势,提出实用的教学策略,试图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阅读教学原则;语文;小学【正文】(一)研究背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讲,阅读就是一种运用概念进行吸收、判断、推理、内化的复杂思维过程。
阅读不仅在搜集信息、认知世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心灵对话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育中的重头戏,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不可或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阅读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方面的能力,将阅读与表达融为一体。
那么要实现这些目标,阅读教学是其基本途径。
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状况怎么样,效果如何?学生和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态度如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什么?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主题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教育文档
近五年有关⼩学语⽂朗读教学的⽂献综述-教育⽂档近五年有关⼩学语⽂朗读教学的⽂献综述“朗读”是书⾯语⾔的有声化,是化⽆声的⽂字为有声语⾔的阅读⽅法。
“朗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等于学习朗读,⽽是通过朗读的⽅式启发、引导学⽣感知、体验作品的语⾔形式。
⼀、朗读教学训练⽅法及作⽤的研究(⼀)对朗读训练、技巧指导的研究有近⼀半的论⽂是研究⼩学语⽂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指导和朗读能⼒的培养等。
总体上看,⼩学语⽂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法或朗读技巧指导的探讨主要涉及:激发学⽣兴趣,营造良好氛围,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投⼊感情并掌握⼀定的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要有原则,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段学⽣的不同情况,逐步提⾼;要授之以渔,给予⽅法指导,使学⽣达到举⼀反三的境界。
朗读不是没有主次之分,不是没有详略之分,⽽是要重点段落重点朗读。
其中,⽐较深⼊的研究集中在学⽣兴趣的激发、朗读技巧的指导、组织形式等⽅⾯。
多篇⽂章都重视教师的范读。
如《⼤阅读,⼩细节》(蒋芳,2011)中指出:“⽰范朗读是朗读指导的⼀个法宝。
好的范读不仅能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动⼈的形象感染学⽣,更能使学⽣真切感受语⾔的⾳乐美、节奏美、情感美,还能潜移默化地进⾏朗读⽅法的指导。
”教师范读的重要性不⾔⽽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朗读的技巧,并且⾃⼰也要多读、多练。
同时,教师范读不可以也⽆法取代学⽣⾃⼰的实践朗读。
在课堂上,朗读的主⾓还是学⽣,教师应“该出声时就出声”,更多时候还是要倾听、欣赏学⽣的朗读。
《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灵动》(何⽟莲,2008)⼀⽂中指出,朗读要适时导悟,要彰显个性。
“导悟”区别于⼀般的朗读技巧指导,它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次次的点拨中,使学⽣的思维、想象、情感等⼼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从⽽“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组织形式等⽅⾯有深层把握和领会”,最终投⼊适合的感情,轻松⾃然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法,于⽆痕之中教会学⽣朗读。
最新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精选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然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无书可读"。
当务之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寻找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使得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一、前言:语文作为语言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任。
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目标是全方位的阅读能力培养。
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阅读已经成为了台面上的摆设,老师不强调阅读,学生阅读也只是草草的看了一遍,看完可能无法做一个总结,一个大概的概括,看的书特别少,在班级所见不过3,4本课外阅读书吧,学校的图书馆也只是个样子,不给学生借书看。
学生的作文写的不好,都是抄,简直不忍心去看,还抄的雷同。
只有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才可以写出好的文章。
二、阅读能力概念界定:倪文锦、谢锡金在《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所谓阅读能力可界定为:读者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社会所需,也被个人所重视。
读者从各类文章中建构意义,透过阅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
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张鸿苓《中学语文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年8 月,第1 版,53页);“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林若男、李锦英主编《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汉文阅读能力是指作为读者从汉文读物中提取、加工和御用信息的心智技能。
”(曾祥芹主编《阅读教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第第一版)。
总之,阅读能力就是指影响阅读效率,使阅读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文献综述
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文献综述[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
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
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研究背景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立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浓厚了语文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
课内学习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学什么由不得学生,怎样学也往往由教师设计,答案总以教参为准,哪怕教参有欠缺甚至有错误,因为“拿分要紧”因此课内学习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重,一般很少有真正的独立和自主。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200字
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融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研究发现很多教师也十分重视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倡导理念,但是在课堂教学时却苦于难以操作,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者是教师们对整体性阅读教学内涵的理解模糊不清,有的教师甚至用整体感知代替整体性阅读,出现了整体性阅读实施混乱的局面,因而也就无法正确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提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落实其整体性发展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进当前阅读教学分析过细的现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相关阐述。
(五)建立相关机制,深化长期阅读兴趣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研究方法和手段
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决定着在未来社会是否有很好的竞争力。而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年级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阶段,而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国内外有关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不多。为了本研究和今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笔者通过网络搜查以及对著作的分析查阅文献、个案访谈、得出了理论知识。
法国对小学阅读教学极为重视,约翰逊教育学家倡导小学生应有特定的阅读时间为其提供特定的阅读环境,倡导在发展好小学生的朗读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较为系统的默读方法,从而提高默读的速度,增强理解能力,以便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英国Mayer则认为阅读就如同吃饭穿衣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要求学生能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各种杂志读物,鉴别所读的诗歌、杂志、小说的质量。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足够信心,不仅仅把阅读当成是课内的学习,更是为了扩充见闻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满足个人的兴趣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成为一个自觉地阅读者。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综述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关系着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语文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研究如何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才能真正地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语文教学“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1]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经历”生活、想象世界。
阅读是一种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手段,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全新的知识,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最终转变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建构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中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所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要促进小学生拓展性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内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阅读延伸,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范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概念“拓展”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的秀文注释是“extend make longer(in space or time),enlarge"即时空的延伸。
“拓”在汉语词典上意为开辟、扩充,“展”为展幵,舒张开之意,“拓展”一次合意为开拓、扩展。
拓展阅读就是指以所阅读的某一素材内容为中心点,拓展到阅读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作品,具体来说,我们在阅读中要先找准切入点,如可以是该阅读材料的社会背景,又或者是内容的主题,甚至是某一描述的人物等等,围绕该切入点拓展各种各样相关联的读物,在不断的对比、感悟和思辨中,加深对阅读素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的过程。
拓展阅读的意义在于扩大了我们的阅读范围,开拓了我们的思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一、教学内容安排:脱离文本特质在教《师恩难忘》时,教师并不引导学生细读、品读文本内容,让学生自我感知“师恩”,而是沉入教授学生要如何感恩、如何报答、怎么感恩的泥潭之中,将阅读教学变为了道德宣讲。
再次,教学内容开发陷入乱象丛生之境,严重扭曲文本价值。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时,由于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自觉审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核心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分析和感悟长江的美和壮丽,使其养成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情感和能力。
然而,很多教师却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介绍长江的基本信息上,如长江的源头、历史以及现今的发展状况等。
因此,要彻底根除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这一流行通病,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转变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坚持教学内容设置始终兼顾学生和文本的双重要求。
二、教学组织设计:空造活跃氛围“阅读应当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个性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了凸显和发展,阅读教学应当成为教师引领学生展现语文学习个性的重要载体。
然而,笔者发现,现实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只是镜花水月,有虚无实,而学生也只是水中捞月,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收获甚微。
这一方面表现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仅停留于表层文本操练,没有深入或者害怕深入深层次的阅读教学。
维果茨基将人的思维发展分为已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以及未知发展区三个领域,并主张教学应当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不断实现从未知发展到已有发展的转化,以此不断建构自身的知识经验体系。
然而,笔者观察研究发现,基于高年级学生思维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有时会害怕因学生的不配合而导致课堂冷场,从而将连贯、有序的整体课文分割为一个个部分,以朗读或提问的形式寻求激烈课堂气氛的营造,最为典型的表现是语文教师说上半句内容,学生说下半句内容。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时,本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将火星与地球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然而,有的教师没有看清这个教学的重难点,将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介绍火星、地球以及组织朗读课文上,致使教学匆匆忙忙、头重脚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把握和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综述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关系着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语文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研究如何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才能真正地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语文教学“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1]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经历”生活、想象世界。
阅读是一种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手段,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全新的知识,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意义,最终转变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建构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中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所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要促进小学生拓展性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内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阅读延伸,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范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概念“拓展”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的秀文注释是“extend make longer(in space or time),enlarge"即时空的延伸。
“拓”在汉语词典上意为开辟、扩充,“展”为展幵,舒张开之意,“拓展”一次合意为开拓、扩展。
拓展阅读就是指以所阅读的某一素材内容为中心点,拓展到阅读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作品,具体来说,我们在阅读中要先找准切入点,如可以是该阅读材料的社会背景,又或者是内容的主题,甚至是某一描述的人物等等,围绕该切入点拓展各种各样相关联的读物,在不断的对比、感悟和思辨中,加深对阅读素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的过程。
拓展阅读的意义在于扩大了我们的阅读范围,开拓了我们的思路。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一、引言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阅读已成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
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它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
然而,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陈旧、教材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传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材内容的研究关注教材的选择、编排和适应性;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涉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成绩等方面;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则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探讨,缺乏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全面分析。
三、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内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内容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部分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此外,教材的适应性有待提高,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3.学生学习情况: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存在兴趣不高、习惯不良等问题。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阅读量不足,导致阅读能力提升缓慢。
同时,部分学生存在阅读方法不当、阅读速度慢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效果。
4.教师教学能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专业素养不足、教学能力有限等问题。
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存在单一化倾向,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体验的评价。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通过文献综述法,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年级、文本类型以及学生特点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这些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形式僵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结合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设计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阅读教学的手段;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文章还强调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体会,验证了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
这些案例和实践体会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1.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知识,还能够培养对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力,进而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通过长期的阅读练习,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专注阅读、积极思考、善于总结等,这些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策略来理解文本信息,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记忆、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
阅读还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
阅读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出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小学阅读教学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参考文献小学阅读教学参考文献篇一: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10]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16] 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1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8]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19] 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03[20]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2003[21] 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22] 刘慧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23]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 《教育导刊》2003年12月[24]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25]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二、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49、[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小学阅读教学参考文献篇二: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内容】小学生,它是一个读书的黄金的年代,也是为他的一生的成长打底色的这样一个阶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文献综述一、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各类研究都表明,兴趣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驱动力,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主动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教师要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选择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启发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技能,更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中的提问、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整体感知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他们常常只注重对词语的理解,而忽略了整体意义的把握。
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研究表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四、注重情感体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较为脆弱,他们对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色彩常常理解不深。
然而,研究表明,情感体验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情感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五、设置适当挑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阅读挑战。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避免难度过高或过低;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阅读任务,鼓励他们进行自主阅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包括培养阅读兴趣、启发思维能力、注重整体感知、注重情感体验和设置适当挑战。
这些原则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指导,帮助教师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文献综述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0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6 月 上旬 刊
学 习语 文的 方法 体 系 , 进 行有 系统 、 有层次、 有 重点 的 学法 指导 。 要 圈点 勾 画 , 并在 阅读 笔记 上 写 出感 受 、 欣 赏、 评 价 之 类 的 内容 。 同时 , 要在“ 三 个 维度 ” 有 效 结合 的 基 础 上 . 引 导 学 生开展 阅 研 讨 要 在 自读 的 基 础 上进 行 。 通过 相 互 交流 , 质疑启发 , 深 化 理 读 活动 , 创 设 学 习情 境 . 贴近 学 生 生活 实际 , 调 动 学 生 的 生 活体 解 。在研 讨 过程 中, 教 师 不但 要起 好 组织 、 指 导的 作 用 , 而且还 要 验. 展 开 个 性 化 阅 读 适时、 适度 地 参 与研 讨 , 不 能把 学 生的 思路 往 既 定 的 框子 和 结 论 二、 立 足文 本 引导 学 生 与教 材 平等 “ 对话 ” 。 是 实现 有 效 课 上“ 靠” , 而要 鼓励 思维 的 多 向性 和 结论 的 多样性 , 培 养 学生 多元 的 必要保 证 的 思 维品质 和 思维 习惯 “ 创新” 是在 自读研 讨 的基础 上 , 各 人把 阅读 教 学 是 要 5 l 导 学 生走 进 “ 文 字” 的世 界 . 与 文 本 进 行 对 文章 内容 或形 式的 桌 方面和 自己的 某 些生 活 经验 、文化 内存 、 思 话的。 但 由 于学 生的 生 活经验 的 不 同 . 对 文本 解读 是存 在 差异 的 。 想情 感等联 系起 来思 考 , 通 过 比较 延伸 、 联 想和推 测 。 提 炼 出某种 正如 清代 学者 赵翼 在 《 闲居 读 书》 一诗 中所 言 : “ 同 阅一 卷 书 , 各自 和“ 教参” 不尽相 同的 内容 , 并 用简要 的 文 字表 达 出来 的过 程 。这 领 其 奥” , “ 一 千个 读 者就 有一 千 个哈 姆 雷特 ” . 从 某种 程度 上说 , 个环 节的 关键 是在 理 解课 文 的基础 上 还要 运 用发散 思 维 、 求异 思 学 生解读 文 本的 个性 差异 是客 观 存在 的 。 但是 作 为课 堂教 学 的教 维 、 逆 向 思 维 等 材 文本 。 它担 负 着既 定 的教 学 目标 任 务 。 教 师 在 引 导学 生 与教 材 四、 指导 学生 有计 划 的 阅读 。 是落 实卓 越课 堂 的必 要补 充 进 行 对话 时不 能漫 无 目的 。 应 该 围绕 既定 的教 学 目标 来展 开 有效 广 泛 开展 课 外 阅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 阅读 教 学 的补 充 , 义务教育阶段 , 引导. 减 少 学生在 认 知上 的 差异性 。 因此 应 注 意 以下对话 : 与 文本 课 外 阅读 总量 不 少于 2 6 0万 字 . 每 学年 阅读两 三部 名 著 。开设 阅 对话 : 如“ 文 章写 了什 么?是怎 么写的 ?文章 的主 旨是什 么?文 中 读课 , 要 求学 生到 阅览 室 阅读 , 或 者 上 网 查 阅资 料 等都 等 拓 宽 学 有哪 些语 言含 义深 刻 ? 我是 这 样 理解 文章 的 :我 理 解 的理 由有 生 的 阅读 视 野 , 丰 富学 生的语 文 知识 。具 体要 求是 : ① 美文 美读 , 这 些” 等等 : 与作 者 对话 : 如“ 为什 么要 这 样 写? 写作 意 图是 什 么? 要 在 朗读 中体 验 抒 情 性作 品 的 情 感和 美感 . 培 养语 感 . 积 累语 言 写 作 意 图是否 体现 得很 清楚 ? ” 等等 : 与 编者 对话 : 如“ 为什 么将 这 材 料 。 ② 通过 略 读 、 速 读 的技 能 实践 , 大体 感知 内容 , 理 清 思路 , 提 篇课 文组 织在这 一 单元 ?为什 么要 涉及 这道 题 ?‘ 研 讨 与练 习’ 取 和 筛选信 息 。 ③ 通过 精 读 、 默 读 的技 能 实践 , 体味 和推 敲 重要 词 与‘ 读 一读 . 写一 写 ’ 有 什 么 区别?编者 的 意 图是什 么” 等等 。从而 句的含 义和作 用 . 学 习从 多 角度深 入解 读 , 并进 行 鉴赏 性 、 研 究性 阅读 。 杜 绝 了课 堂教 学 中无关 痛痒 的 自由讨 论 、 任 意发挥 的 现 象。 三、 学 生的运 用 与创 新 。 是卓越 课 堂 的最 高体 现 总之 , 作 为 语 文教 师 , 只 有深 刻 领会 和 把 握 当今 语 文课 程 改 在 阅读 教 学 中 , 应倡 导 “ 自主 阅读— — 合 作研 讨— — 个性 创 革 中所倡 导的 现代 教 学理 念 的 内涵 ,并 用 以指 导 自己的教 学 实 新 式 学 习。 因 为学 生 阅读 是 学 习 的起 点 和基 础 . 是个 人 独 立研 践 , 在 教 学 活动 中 , 重 视激 发 和保 持 学生 的 学习兴 趣 . 调动学生的 读、 理解、 把握 文章 的过程 。 要让 学生反 复 阅读原 文 , 要边 读 边 想 。 多种 感观 参 与 学 习, 才 能收到 好 的教 学 效果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文献综述(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文献综述(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文献综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文献综述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阅读一直以来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语文教学就显得他别重要。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对已有的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做了一个综述,并预测了未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一、相关概念的概述:(1)小学语文的性质和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修养,促进自生精神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阅读的含义及地位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一直以来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了学生需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培养语文素养的要求。
以此为目标,二期课改的小学语文教材大篇幅地增加了阅读篇目,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感悟语文,在阅读体验中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教学原则的含义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的历史发展过程1、21世纪前提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主要由以下几点:(1)整体性原则,该原则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一篇成功的言语作品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文章中的各种篇素均处在一个受文化支配,为题旨服务的严密有机的结构网络和思路系统当中,而整体中的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充分显示其意义。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然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无书可读"。
当务之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寻找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使得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一、前言:语文作为语言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任。
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目标是全方位的阅读能力培养。
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阅读已经成为了台面上的摆设,老师不强调阅读,学生阅读也只是草草的看了一遍,看完可能无法做一个总结,一个大概的概括,看的书特别少,在班级所见不过3,4本课外阅读书吧,学校的图书馆也只是个样子,不给学生借书看。
学生的作文写的不好,都是抄,简直不忍心去看,还抄的雷同。
只有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才可以写出好的文章。
二、阅读能力概念界定:倪文锦、谢锡金在《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所谓阅读能力可界定为:读者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社会所需,也被个人所重视。
读者从各类文章中建构意义,透过阅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
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张鸿苓《中学语文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年8 月,第1 版,53页);“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林若男、李锦英主编《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汉文阅读能力是指作为读者从汉文读物中提取、加工和御用信息的心智技能。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献综述5则范文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献综述5则范文第一篇: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献综述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献综述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甚至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 1.1良好的阅读习惯包含的内容概括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正确的阅读姿势。
阅读时要求学生双脚自然平放与肩同宽,收腹挺胸,两肘平放在桌子上,双手拿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2)专心致志的阅读神态。
阅读活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完成。
(3)恰当的声音。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朗读时声音要响亮,一个是默读时不发出声音。
(4)动起来。
既要做到口动脑动,还要做到手动笔动。
(5)阅读前仔细审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仔细审题,能够洞察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
(6)阅读中生疑、质疑。
生疑质疑有助于学生发挥阅读主体的积极性、探索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其特点是:在人们的行为中经常地、反复地出现;不假思索、自动地体现于行为中,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为行为者的当然的自身需要。
习惯一经养成,就会自然而然地沿袭下来,轻易不会改变。
”(《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陈金英,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养成积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终身的。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孩子在阅读行为中,需要全面地调动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而一般来讲,学习能力的高低正取决于这些能力。
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文献综述
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文献综述作者:李昊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82-02教育理论学者和小学一线教师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证,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尚不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为我们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1.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一线教师经过实践探究,形成了诵读、品读、积累三步教学模式,即合理的诵读、细致的品读、有效的情感体验。
而教育理论学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借助计算机工具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但其教学模式局限于只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一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
2.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偏重知识、缺乏过程、三维目标分开、语文缺失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设计目标与课标目标不一致。
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紧扣课题、抓住中心、研透文本、突出重点有效策略。
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引趣激疑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育理论学者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目标设定有关,离开了教学目标就很难比较教学方法的优劣。
小学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优化组织语文资源、创设丰富的语境、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学等方法。
二、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1.关于窦桂梅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2011年窦桂梅提出了她的第一个教育教学理念——“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朱瑛老师语文阅读教学的文献综述
关于朱瑛老师语文阅读教学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现象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变,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不少教师却陷入了阅读教学的困境,因为他们心中常常并不清楚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合适。
因此,通过对朱瑛老师的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本文旨在结合朱瑛老师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个人见解,以给广大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一些启示和建议。
关键字:阅读教学、朱瑛、学生、新课标一、前言朱瑛,现任深圳市石岩公学小学部常务副校长兼教学处主任。
曾被评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工作者,淮阴市首届十佳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等。
他多年研究自主阅读教学,先后几十次面向市内外开课,二十多次应邀到省内外作讲座,2010年6月13—19日赴马来西亚沙巴州山打根市进行为期一周的“五段互动式”讲学活动。
他参与并主持过多项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400多篇,其中1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尤其是近几年发表的100多篇课改论文,颇有影响。
数十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等级奖。
其中他在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显著,因此,本文将会针对朱瑛老师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即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一过程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发展思维能力。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开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但是,语文课堂上轰轰烈烈的表面现象并不应掩盖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阅读教学走入误区的现象。
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的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一些精心雕琢的公开课、研究课,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文献综述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文献综述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阅读一直以来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语文教学就显得他别重要。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对已有的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做了一个综述,并预测了未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一、相关概念的概述:(1)小学语文的性质和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修养,促进自生精神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阅读的含义及地位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一直以来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了学生需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培养语文素养的要求。
以此为目标,二期课改的小学语文教材大篇幅地增加了阅读篇目,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感悟语文,在阅读体验中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教学原则的含义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的历史发展过程1、21世纪前提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主要由以下几点:(1)整体性原则,该原则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一篇成功的言语作品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文章中的各种篇素均处在一个受文化支配,为题旨服务的严密有机的结构网络和思路系统当中,而整体中的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充分显示其意义。
有这样的认识出发,就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注重系统分析的整体性、全面性、结构层次性以及综合与分析的统一性等问题,从而使文章分析的手段更趋科学合理。
此外,遵循了系统原则,运用系统原理分析文章,有助于发现文章自然思路的顺理成章,清晰地梳理文章思路,为读写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
(2)点面结合的原则:阅读理解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而考察时的对象大多是词、句、段、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句、段的分析结合起来,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既要考虑全面,又要注重细节,做到点面结合。
(3)精泛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精读加深理解,泛读了解梗概,精泛结合,既能获得更广范的知识,又能深刻理解、体会优秀文章。
2、21后世纪提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主要由以下几点:(1)“抓大放小”的原则,在构建课堂教学的模式时,既要抓住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性的东西,又不能对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有太多的条条框框。
在体现总体规律的前提下要敢于放手,给师生充分的自主权,要有利于保持语文课堂的活力。
(2)读写结合原则,这也是根据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将语文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指导写作,通过写作巩固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3)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4)结构原则,结构也是进行篇章研究的关键枢纽,考察篇章系统是否有机,分辨篇章言语的体式,检查文章选料用事的优劣,乃至于鉴别某一对象在形式上是否合乎某一种体式的结构模式,以及发现有无违背言语基本规律而属于病理现象的结构环节;所有这些,都有利于结构分析。
此外,从系统的原则来看,它本身也就隐含着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时要体现结构层次性的要求,那么对文本的分析当然也要体现这一特点。
(5)级次原则,对文章中各个结构部件进行准确的逻辑级次定位,是文本解读,清晰梳理文章深层立体意识的重要手段。
缺少这个程序,文本解读就缺少了重要抓手,质量就难以提高。
要保证一次次的级次划分都统一于篇章整体的有机系统之中,关键是两条一是以大制小的功能判别原则,一是从大到小的分析程序。
以大制小的功能判别原则,就是要求把文章中的每个局部都必须放在整体中来进行考察,从整体中来判别每个结构部件的作用和功能。
从大到小的分析程序,就是要求从整体到局部逐层进行级次划分,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的逻辑级次上分别给各个结构部件定位。
(6)系序原则,所谓“系”,是指构成篇章的同级篇素(即构成篇章的成分)之间的横向的相互制约的有机组合关系。
我们根据篇章中的各个结构部件的职能,把篇素分为内质篇素和表饰篇素两类。
内质篇素是指在文章中对表现文心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可或缺的成分,它们较集中地出现在文章主体部分。
表饰篇素是指仅对表现文心起辅助性作用的、不会给文章的基本内容带来实质性损益的可有可无的成分,他们的主要功用在于疏通交际渠道,以保证内质篇素的畅通无阻,从而有助于取得较好的交际效育旨。
所谓“序”,即是给处于特定组合关系中的诸同级成分,排列出一个尽可能合理的次序。
刘腮早就精辟地指出过“序”在篇章结构中的重要性:“裁章贵于顺序”,“若事乖其次,则飘寓而不安”(《文心雕龙.章句》)系的存在是排序的前提,也使排序难以避免。
篇章中处于同级关系的成分,其先后次序的排列有少数是任意的,有不少是稍有根据的,但多数则包含着作者的苦心孤诣。
也有一些序列是为言语体式的结构模式所规定的,带有客观规律的性质,如“古今中外”、“由表及里”、“从一般到特殊”等。
因而不论是文章的写作或是阅读,都须认真对待序列的安排。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文体里系、序的种类和特点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在以记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中,“系”主要是在时空坐标上移动的体象系列。
多见的是选要的方式,如分区选要、分体选要,分区尽举、分时选要等,分项数量不定。
这类文体中的“序”,在记述和描述这两种方式中是不同的,从“记述”来说,“序”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面来看,时间的“序”多为顺时律,空间的“序”一般以递衍的空间推移和形成对射的空间推移为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的取向差异:1、从阅读教学的整个环节看(1)阅读目标的选择性,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符合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知识、技能得到增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提升。
(2)阅读材料的广泛性,选择不同内容、形式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并获得美感。
但在材料的选择上,对低品位的书刊当然要恶而远之,对读不懂的名着也应敬而远之,激起孩子的无限想象应当成为儿童阅读的最高原则。
(3)阅读过程的实践性,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的是引导和促进作用,所以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中去,体验阅读的快乐,收获阅读的成果。
(4)阅读评价的鼓励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改进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2、从课堂师生关系看:(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原则,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主导,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的。
如何学,也只有教师可以控制和影响。
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的,重点在于引导,引就是指引,教师要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学生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
导是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寻找有效的方法。
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平等性,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对思维处于半成熟发展阶段的个体,进行正确引导,建立起的一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更能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上(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规律,目标制定体现课改理念,符合课标要求。
(2)层次性原则,一是目标要求有程度变化依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活。
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切实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体现目标制定的层次性。
二是目标达成有差异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存在差异,因此,目标设计应凸显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
(3)适切性原则,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是坚持整体性、有序性、适度性和可测性兼顾的基础上做到明确、具体、完整。
明确是指用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来反映教师对学生行为变化的期望。
4、从学习方式看(1)开放性原则,一是阅读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开放性,而是阅读方式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开放性的学习中教学资源的信息不仅仅是来源于教室,来源于教师,来源于课本,学生的视角不再是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的圈子里,而是放置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及社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历史教育资源。
(2)合作性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