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良渚文化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良渚文化为例

摘要

自联合国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申报“非遗”热潮,我国政府、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予以了高度重视,相关的科研工作逐年

增加。贵州苗族良渚文化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形成鲜明的旅游品牌、开

发力度不够,存在着旅游开发不成规模等问题,这导致贵州苗族良渚文化宝贵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传播和发展,本文以贵州苗族良渚文化为例,对贵州苗族

良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贵州苗族良渚文化非物质文

化遗产开放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苗族良渚文化;资源开发;保护

1.良渚文化概述

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

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一带山脉连绵,因而

虽然形成的历史悠久,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能够较好地保存。武陵地区是

中国的文化的重要汇聚处,也是我国的“民族文化走廊”。

2良渚文化保护意义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之泱泱大国,上下

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重要组成

部分又难以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

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前提和基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3良渚文化的保护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经济建设不断得到发展,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然而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虽然已经有人注意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是对

于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操作上却显得不容乐观。在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良渚文化也处于被人们逐渐遗忘的状态。因而,良渚文化遗产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4良渚文化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4.1 保护与开发的原则

4.1.1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不断

发展,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政府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可以挖掘非物

质文化遗产新的价值,创造经济利益。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原则的指导下,我国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不到位,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发展

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不到位的原因并探析其

对策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1.2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设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程序正当原则作为依法行政的基

本要求之一进行了明确规定。依法行政,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靠程序来维

护和保障行政公正。因为在行政执法的实践中,行政相对人的地位与行政执法主

体比较,处于弱势和实际上的不平等地位,一旦行政执法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时,有些权利就很难恢复原状,即使可以得到救济也多为事后救济。

5结论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呼声中,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和“创新”,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唯有民族的才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在历史的长河、民间艺术的江海中“捕捞”那些珍贵的文化资源。那是我们创作的源泉,中国的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传承”与“创新”两股力量的冲击下,被注入新鲜的血液,继续活跃在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刘琼.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刘正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 苏琨.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D]. 西北大学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