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海南岛水文地质
海南岛水文地质
海南岛水文地质(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四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一、水文地质特征海南岛赋存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火山岩孔洞裂隙水、碳酸岩类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五大类(图2-9)。
(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四周沿海沙堤沙地、滨海平原和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陵水河、宁远河、望楼河等主要河流中下游河流阶地和出海口地区,分布范围广。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粉砂等,含水层厚度、渗透性、富水性等变化较大。
(二)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琼北承压水盆地和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
琼北承压水盆地分布于王五-文教断裂以北、东寨港以西的琼北地区,自上而下分布有8个含水层,岩性为贝壳碎屑岩、贝壳砂砾岩、粉细砂、中粗砂等;各个含水层的水质、富水性变化较大;第1、2、3承压水为常温水,是优质的矿泉水和生活饮用水;第5、6、7、8层承压水是低温热水。
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主要包括莺歌海-九所自流盆地、崖城自流盆地、三亚自流盆地、藤桥-林旺自流盆地,不同承压水盆地的含水层个数不同,一般为4-5个,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等,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变化较大。
图2-9 海南岛水文地质简图(三)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北部第四纪火山岩,含水层岩性以微孔状、气孔状玄武岩为主,凝灰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次之。
(四)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零星分布于儋州市的八一农场、兰洋农场,三亚的大茅、红花,昌江石碌、王下,东方江边等地。
三亚大茅、红花凹谷等地为第四系覆盖,其它地区出露于地表。
(五)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海南岛中部山地丘陵区,根据岩类成因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红层(局部层间)裂隙水、层状岩类(网状层状)裂隙水、块状岩类(网状脉状)裂隙水。
二、工程地质特征(一)岩体工程地质根据海南岛岩体类型及工程地质力学性质,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碎屑岩和沉积碳酸盐岩等四个建造类型和十八个岩组。
第四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应用(08)
单元 (subclass) (unit) ) ) S2m … S3e … N1m N1e … S2m-1 S2m-2 … N1m-1 N1m-2 … 亚类
限制因素
经营地块
1 二、《纲要》的评价系统简介 纲要》 1972年荷兰瓦格宁根会议拟定 1976年公 年荷兰瓦格宁根会议拟定, 1. 1972年荷兰瓦格宁根会议拟定,1976年公 布 2. 评价系统 纲(order)、级(class)、亚级(subclass) order)、级 class)、亚级(subclass) )、 )、亚级 和单元(unit) 和单元(unit)四级 3. 系统解释 (1)土地适宜纲 -适宜(S)和不适宜(N) 适宜( 和不适宜(
养分的有效性、发芽条件、灾害性天气、 养分的有效性、发芽条件、灾害性天气、盐渍化程 度、大田病虫害等);
B. 管理需求(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机械化潜力、 管理需求(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机械化潜力、
土地备耕和清理状况、 土地备耕和清理状况、管理单位的规模及增长状况 以及区位条件等);
C. 保护需求(侵蚀危险、土地退化等) 保护需求(侵蚀危险、
例如2: 例如 :分析用材林对土地的需求可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几个方面入手: A. 生产需求(辐射、温度、湿度、土壤排水能力、 生产需求(辐射、温度、湿度、土壤排水能力、
养分状况、根系条件、土壤毒性、森林密度、 养分状况、根系条件、土壤毒性、森林密度、森林 病虫害、 病虫害、洪水及滑坡等灾害);
(2)土地适宜级 -适宜(S):S1(高度适宜)、S2(中 适宜( ):S1(高度适宜)、S2( S1 )、S2 等适宜)、S3(临界)勉强适宜; )、S3 等适宜)、S3(临界)勉强适宜; -不适宜(N):当前不适宜(N1)、永 不适宜( ):当前不适宜(N1)、永 当前不适宜 )、 久不适宜(N2) 久不适宜(N2) (3)土地适宜亚级:反映土地限制性的类别, 土地适宜亚级:反映土地限制性的类别, 一般用有帮助记忆的小写字母来表示, 一般用有帮助记忆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如m表 示土壤水分的限制性, 示土壤水分的限制性,e表示侵蚀性危险的限 制性。S1下面没有亚级。 制性。S1下面没有亚级。 下面没有亚级
海南省地热资源规划
海南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七年四月正文目录1 前言 (1)1.1 规划背景 (1)1.2 规划原则 (1)1.3 规划内容 (2)2 地热资源条件 (2)2.1 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概况 (2)2.2 地热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分布特征 (3)3 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7)3.1 地热资源勘查现状 (7)3.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9)4 地热资源市场供需分析 (11)4.1 地热资源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11)4.2 地热资源市场供需分析 (14)5 地热资源勘探评价与规划分区 (15)5.1 地热资源的调查评价 (15)5.2 地热资源的勘探评价的规划分区依据 (16)5.3公益性基础性地热调查评价及商业性勘探评价规划分区 (16)6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19)6.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20)6.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布局 (20)6.3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的基本原则 (22)6.4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22)6.5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4)7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8)第一章前言一、规划背景我省地热资源丰富,是继蓝天碧海、阳光沙滩等标志性稀缺资源之后,推动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卖点和亮点。
开发利用好海南地热资源,是在创新中提升海南旅游竞争力、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确保我省地热资源的有序勘查与开发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海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编制《海南省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根据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需要,对全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提出我省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规划》是指导我省地热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是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对全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海南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7月刊43水 土 工 程DOI:10.16815/ki.11-5436/s.2022.20.024矿、乐东县抱伦金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以及其他各类矿区、矿产地189个。
完成了5个1:25万图幅和51个1: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海南岛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三沙市遥感地质综合调查、海南省第一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海南岛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等多个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海南地区环境资源优势1、气候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积温8200℃。
充裕的阳光和热量,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为海南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了“天然的大温室”。
2、作物资源优势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4000多种植物中可入药的多达2000余种,占全国的40%。
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
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具有作物种类多、生长繁殖快、具有较强稀缺性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海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所在。
3、土地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现有面积约3.40万平方千米,加上其他岛屿,全省土地总面积3.4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
海南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约5.32亩,远高于全国1.5亩的平均水平,而且地处热带,开发利用价值更高。
4、水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有154条,其中38条集水面积超过100 km 2。
地表水水质优良,71.2%的河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11.9%河段达Ⅲ类标准,16.9%为Ⅳ类标准,Ⅴ类或劣Ⅴ类水质未发现。
三、海南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1、土壤破坏严重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损失,需使用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或不按照规定方式方法施用,则会造成土壤和作物污染,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地贫瘠、与水土流失。
海南岛地形地貌概况及其变化情况(以西部为例)
海南地理环境调查一、海南省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地形与地貌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核心,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
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
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 %。
西、南、中沙群岛地势较低平,一般在海拔4-5米之间。
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东北至西南长约200公里。
西北至东南宽约18O公里,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2大岛。
环岛海岸线长1528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周围负5米至负10米的等深地区达2330.55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
海南岛热带面积占全国热带总面积的42.4%。
环岛平原在地区分布上,琼北有文昌海积平原,琼西北有王五——加来海积阶地平原,琼南有琼海——万宁沿海平原和陵水——输林沿海平原,琼西南有南罗——九所滨海平原。
南海诸岛地形具有面积小、地势低的特点。
其中以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面积较大,计1.8平方公里,其余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最高的西沙群岛石岛,海拔也不过12~15米,其余一般都只高出海平面4~5米。
此外,还有一群暗沙——水表岛屿。
海南岛北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湾与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
区域知识:海南岛
区域知识:海南岛1. 范围: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北隔琼洲海峡与广东雷州半岛相望。
2. 位置:北纬19度,东经110度穿过中部。
(20°N处为海口,18°N处为三亚)地理区位优势:①位于我国华南、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
开发南海海洋资源的基地;②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③处在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靠近国际深水航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3. 地形: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
4. 地势:中高周低5. 地貌及成因:环形层状地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6. 河流及水文特征:万泉河河流短小,流速快,水能丰富,是外流河,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7. 气候: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8. 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
9. 资源:矿产:石碌铁矿,莺歌海盐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有宽阔的海滩,有利于晒盐,)水能:适宜发展小水电海洋资源优势:①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宜于发展捕捞、养殖和旅游观赏。
②油气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海南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域环境良好、阳光、海滩以及热带风光以及民族风情具有独特的魅力。
五指山天涯海角10. 农业生产:中部发展热带农业。
农业发展优势:地处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田终年都可耕作,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农业发展不利条件:冬春季节低温,不利作物生长,夏秋季节台风破坏严重。
主要农作物:水稻热带水果:菠萝、龙眼、芒果、香蕉、荔枝经济作物:天然橡胶、剑麻、椰子(分布于东部沿海,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平原面积广)。
可可、咖啡、茶叶、胡椒、香茅11. 工业生产:主要部门:油气化工汽车制造化纤纺织饮料食品医药浆纸建材主要城市:海口三亚发展方向:1.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2.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 3.建成以港口加工区和重化工业为依托的西部工业走廊,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4.发展新型旅游业 5.进行海洋环境保护12. 灾害: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13. 交通运输:粤海铁路的修建铁路起止点是湛江和海口。
海水入侵_精品文档
莱州湾
11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海南岛西部儋州的新英湾是海 水入侵典型地段,海水入侵面 积达10km2。
12
第三节 海水入侵的原因
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 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 等) 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 陆地地下水头下降 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 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 气候干旱 其他原因 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
20世纪60年代,维鲁特等人提出了 更符合真实情况的海水入侵模式。
18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二、稳定分界面的动水压力平衡模式
维鲁特等人提出。
地下水在远离海岸和靠近海岸的 地方,流速垂直分量不同。
岸坡地带潜水会形成渗出带,海 面以下也存在地下水排泄出口。
潜水渗出带 海平面
潜水海下出口
海水楔
A
(一)潜水含水层的海水入侵问题
16
hs 40hf
dhs 40 dhf
ds
ds
表示分界面在水平方向的梯度;表示潜水面在水平方向的梯度;右端 的负号表示两者水头下降的方向是相反的(下图)。
由上式可以看出,从AC断面到BD断面, 潜水面的梯度变化要小于分界面,分界 面的梯度为潜水面的40倍。
2、分界面在向内陆延伸时,往往具有 快速收敛的特点,能够在离海岸线不远 的地方,与含水层的隔水底板相交。
③沿海地区是松散堆积物的沉积区,主要是冲洪积和海相沉积 成因。陆相物质的搬运堆积,主要靠地表径流。河床堆积物相对 粗大,并一直延伸到大海,为海水向陆地含水层入侵提供了通道。
9
辽东湾
渤海湾 莱州湾
琼州海峡
水温。琼州海峡太阳辐射强,故海水温度高,年平均表层水温为25℃~27℃,2月份为20℃左右,8月份为 30℃左右,表层盐度在30‰左右,海水透明度为5米左右。
潮汐。琼州海峡的潮汐属不正规日潮混合潮型,潮差小,通常为1米左右。受台风影响时,潮差增大,沿岸最 大潮差可达3~4米。海峡潮流属规则周日潮流,为往复流性质。中部潮流流速一般为4~5节,东西口为3~4节。其 中海峡中层表层流速大于6节,底层流速大于4节。海峡东向流大于西向流,表层流大于底层流,海峡中部退潮流 达1节左右。海峡南岸的近岸水流有涨潮东流和涨潮西流、落潮东流和落潮西流四种水流形式。其中南渡江三角洲 和澄迈角外海域流速较大,达2节左右;海口湾和澄迈湾内流速较小,只有0.5~1.0节。
罗斗沙
罗斗沙,位于徐闻县前山镇山海村约9.4公里海面处,呈月牙状,长达8公里,宽达1.5公里,面积约4.9平方 公里,是湛江市最大的无人岛。
琼州海峡南岸的临高角
海峡南北两岸岸线呈锯齿状,岬角、海湾相间。北岸自东向西分布有红崖角、排尾角、屿角、教尾角。海峡 南岸的岬角,有临高角、天尾角、海南角比较突出,临高角,岬角东西两边是天然游泳胜地。
马村港(古称石石矍港),港湾呈长弧形,水域面积平方公里,航道水深10至13米,船只靠岸处水深9.
自然资源
渔业资源
二轮复习微专题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活动探究二——链接高考题(水量平衡(综合题))
(2024·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 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 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2024年 高考二轮复习 微专题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内容索引
01 考情分析,感悟高考 02 真题再现,思维联动 03 知识再现,加深印象 04 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考 难度 题 系数
考点
题型
命题情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4年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 人类活动
浙江 0.65 对水循环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
因 土壤盐渍化治理措施
答案:①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 量少;②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 渗多;③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 水无法自流灌溉;④河口海水倒灌, 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水循环环节
①审题目设问,
知识定位。
②列知识框架
③扣图文材料
④列逻辑思维
降水
⑤用专业术语
水汽输送
地表、地下径流
下渗
蒸发
知识回顾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长江三峡水库为背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 综合 的影响
23年
水循环的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
长江水平衡,以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
浙江 0.65 响 降水及影响因素 河流和湖泊的水系、 综合 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
水文特征
分析原因。
23年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降水及影响因素
海南地质情况
清代、民国时期矿产勘查清代光绪年间,法兰西技师曾对石碌矿山作过调查;1904 年,英国人斯伯特(R.RCuthbbert)曾来九所铅锌矿探查,但无详细记载。
1930年,法国曾派遣学者到海南作资源调查,并一度在田独开采铁矿,因遭到当地群众反对而中止。
1930年陈铭枢著《海南岛志》第十五章“矿产”中,简要记载了本岛金、银、铜、铁、锡、铅、锑、锌、石灰岩、玻璃砂、油页岩、电气石、石墨等矿产的产地及矿床情况。
朱赤霓在《琼崖锡矿事业之展望》中,论述了琼崖锡矿以东西向横列,东由琼山、定安、西驰至临高、澄迈、儋县、感城、乐东等县,西部矿产尤盛,并附21处锡矿产分布概略表。
记述锡矿开采始于l909年,至1933年琼崖实业局成立,有万发等15 家公司,请领矿区31处,矿场总人数1429人,所冶锡锭由海口运往香港。
张君声的《琼州儋县纱帽岭一带金属矿区略述》中,记述在那金、白泡、西玢、兰洋各区均有砂金发现,并有银、铅、锡等矿种。
据琼崖实业局对琼崖所属矿产分布调查表统计,l5个县的金、铁等多种矿产共l55处。
1934年,方干谦会同琼崖实业局长朱赤霓往石碌试探铜矿,测绘l:2500矿区地形图,面积0.079平方公里,招民工打坑道65.92米,计算铜矿矿石量2010万吨。
同年8月,赴昌江、感城、儋县、琼东、定安、陵水、乐会、五指山等地调查铁、铜、银、铅、锡、石墨、硫、石灰岩等矿产共l6处。
l935年又赴昌江县亚玉山调查赤铁矿。
1939年2月,由日本海军特务部派北浦大佐率调查队到田独铁矿勘查,同年6月又由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派杉山技师复查,确定有开采价值,并估计储量500万吨。
据l940年—l944年统计,运往日本的矿石241.6万吨。
1941年,方干谦和绥靖公署委员陈泽光、琼崖实业局长朱赤霓等6人组成探矿队,对昌江、感城、儋县、琼东、定安、陵水、乐会等县和五指山水满峒等地进行金、银、铜锡、硫磺、石灰岩、石墨等矿产调查共16处,并编著有《调查琼崖矿产报告书》。
中国区域地理经典课件第五章中国近海
(1)、我国第一宝岛: 台湾岛
台湾岛面积3.578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1大岛。岛上山地 占2/3,平原占1/3。台湾岛地质构造上位处西太平洋岛弧带, 渐新世至上新世时由地槽回返成为年轻的褶皱带,因而岛上新构 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第四纪冰期低海面时,台湾岛曾与 大陆相连。在地形上,台湾西部为平原台地,东部为山岭。主要 山脉有台东海岸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最高 峰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
1、基岩海岸
我国基岩海岸分布较广,特别是辽宁、山东、浙江、福建、 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全国基岩海岸总长度达5 000多 千米,占大陆岸线总长度的1/4以上。特征是:岸线曲折、岬 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
2、平原海岸
平原海岸又可分为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砂砾质海 岸。
三角洲海岸 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平原海岸。 我国不少河流的输沙量很大,河口三角洲发育得很好。如长 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的海岸。
四、海岸带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1、 海岸带资源的日益短缺,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北方沿海水 资源短缺全国沿海优质耕地不断减少以及近海生物资源日趋枯 竭,
2、陆源性污染物及海上倾废排放造成沿海地区污染现象日 益严重,已严重影响海岸带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体的健 康。
3、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导致海岸带资源的浪费。
(4)东方之珠:香 港 岛
香港岛,简称为港岛,是香港三块地方中唯一离开大陆 的岛。港岛上有很多小山,高度都在300--400米,最高峰 是太平山,海拨554米。
港岛的北面有好几条繁华大街,如皇后大道、德辅道、 干诺道等。由于土地少,又多山丘,所以这些街道都是经 过劈山和填海建成的;港岛的南部有著名的深水湾、浅水 湾,这里是香港的主要旅游区和高级住宅区;港岛中部是 香港最繁华的地方,也是香港政府机关所在地,到处都是 豪华商业大厦和购物中心。
海南岛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海南岛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白子培;高仲仪
【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09)004
【摘要】海南岛位于东经111°2′03″(文昌县的最东端)至108°36′43″,宽180公里,北纬20°9′40″(文昌县的最北端)至180°10′04″(三亚市榆林港的最南端),长300公里,面积33900平方公里,是我国南海海域中的第一大岛。
东、南、西面临南海,北隔琼州海峡和大陆相望,西北临北部湾。
它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地处从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南面直对东南亚,它象镶嵌在南海上的一颗明珠,充满热带风情,被人们称之为东方的夏威夷。
她位置优越,又称之为东方航线上的中途站。
【总页数】6页(P79-84)
【作者】白子培;高仲仪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3.1
【相关文献】
1.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J], 邹亚平;王平;范雅;刘峰
2.黑河流域主要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J], 杨海坤;莫淑红
3.海南岛主要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特征 [J], 夏南;薛桂澄;傅杨荣;柳长柱;马荣林
4.1951—2016年哥伦比亚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分析 [J], 李文鑫;王兴泽;
孙晋秋;李杨;刘颖;鞠琴
5.北方城市河流近年来主要污染源变化特征分析
——以河北省某河流为例 [J], 马心宇;徐铁兵;马跃涛;张婷婷;赵逸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32.2
案编制、施工期监测、设施竣工...
TOP9
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一期)水 土保持服务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24.0
TOP10
东方临港产业园规划二支路市政工 东方市城市建设投资
程(勘察)成交结果公告
2022-12-20 2022-03-28 2022-10-28 2022-12-27 2022-06-06 2022-03-28 2022-03-24 2022-11-24 2022-04-26
395.9
TOP3 TOP4 TOP5 TOP6
海南岛周边海域海砂资源调查评价 (续作)中标公告
海南省地质局
博鳌乐城先行区翡翠湾沟综合治理 工程勘测中标结果公示
中国海洋大学南海资源保护开发利 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勘察) 中标结果公示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 疗旅游先行区开发建 设有限公司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 发建设有限公司
2022-04-26 2022-03-21
(2)广东(1)
序号
项目名称
招标单位
1
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一期)水 土保持服务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中标金额 (万元)
24.0
公告时间 2022-11-24
1.5 行业分布
近 1 年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的中标项目主要分布于企业采购系统、国土系统、水利系统行业, 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10 个、3 个、3 个。其中企业采购系统、国土系统、水利系统项目金额较高,分别 达到 864.14 万元、833.11 万元、0.00 万元。
主要资质:
一、业绩表现
海南岛万泉河降水、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
海南岛万泉河降水、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根据海南岛万泉河下游水文控制站1956-2014年实测月降水量与径流量资料,采用统计参数、累积曲线、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①万泉河年径流量多年变化大于年降水量,实测径流系数呈现下降趋势,降水径流关系存在减小的规律;②万泉河近60a来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径流量呈减少趋势;③万泉河年降水量具有28年和12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径流量具有28年和13年左右的明显周期。
研究结果对万泉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调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海南岛;万泉河;降水;径流;特征降水与径流是水文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水文要素变化最为直接的表征[1]。
国内对降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重要性主要集中在黄河[2]、长江[3]以及珠江[4]等流域,对于热带岛屿性降水径流变化研究相对较少。
在全球气候变暖、ENSO事件频发的变化环境背景下,研究其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其演变规律,有助于探索流域水循环演化规律,并对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人水关系和谐、水资源配置与安全保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5-6]。
1 区域概况万泉河,海南岛第三大河流,流域面积3693km2,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发源于琼中,流经屯昌、定安、文昌、万宁等市县,至琼海博鳌港汇入南海。
地理位置:18°46′~19°31′N、109°37′~110°38′E。
万泉河干流全长157km,平均坡降1.12‰,总落差586m,干流在合口咀以上部分为上游段,主源为乘坡河(习称乐会水),长度103km,落差573m,集水面积1387km2;合口咀至入海口河段称万泉河,全长56km,落差13m。
万泉河流域上游属中、低山区,中、下游为半山区或丘陵区,在合口咀以下河面宽阔,两岸为冲积台地平原。
流域是海南岛暴雨中心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2020mm,多年蒸发量1132mm,多年平均流量154m3/s。
海口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海口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本文运用GMS对海口地区深度在500m内的地下水进行数值模拟,确定该区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型的DRASTIC模型方法对海口地区地下水进行脆弱性评价。
为该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标签:脆弱性;GMS;DRASTIC;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1.前言DRASTIC模型方法由美国水井协会(NWWA)和美国环境保护局(USPEA)于1987年合作开发,是宏观尺度大范围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经验模型。
海口地区分布有大量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超过研究区面积的50%。
由于玄武岩裂隙发育,降雨和地表径流可通过火山口和玄武岩裂隙直接补给较深层水,使污染物随雨水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潜在可能性大。
因此,通过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来圈画出地下水的污染敏感带,精确刻画出易于被人为活动影响的区域,对该区的水资源开发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2.气象水文海口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多年平均气温23.8℃。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76.8mm,5~10月份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8.1%,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21.9%,多年平均蒸发量1975.7mm。
3.地质地貌海口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微向海倾。
在火山活动和江河海水长期作用下,海口地区形成以火山岩台地、河流冲积平原和滨海堆积平原为主的地貌。
研究区广泛分布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侵入岩分布于海口东部,约占工作区总面积的21.5%,岩石类型以中酸性的花岗岩类为主。
火山岩在海口地区广泛分布,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约55.1%;其中古近系火山岩大部分隐伏于地下,第四系火山岩则广泛出露于地表并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台地和众多的火山锥。
沉积岩分布于研究区南部,约占总面积的18.5%,岩性为砂岩、凝灰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等。
变质岩少量分布,岩性以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为主。
4.建立适合该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体系①DRCETIC潜水含水层评价体系海口地区潜水整体埋深浅(大部分地区小于5m),水量丰富,除考虑包气带介质外,本次加入富水性来对含水层水量进一步量化。
对海南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论文
对海南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对海南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的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地理概况;地下水资源;存在问题;管理对策1.自然地理概况海南岛位于我国的最南端,有19个市(县),地处北纬18°10′-20°10′,东经108°37′-111°03′,隔琼州海峡与大陆相望。
全岛面积33920平方公里。
海南岛有大小河流154条,均发源于中部山区,呈辐射状分流入海,年径流总量308亿m3,人均年径流量不到5000m3,比广东省多47%,比全国多88%。
枯丰水期,河流水位、流量变化幅度大,河流水位升降、流量大小受降水量控制明显,其中丰水期,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是地下水排泄期。
因河流蓄水条件差,流程短、流速急,故暴雨很快以洪水形式注入大海,较大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区。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和五指山区的阻挡,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的不同气候。
降水量丰富,多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1200~2200mm,但干湿季节明显,每年5~10月为雨季,占年降水量的75.5~90.0%;11月至来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0~24.5%。
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中部的琼中、白沙、保亭、通什、屯昌、定安山区1600~2800mm;南部的陵水、三亚沿海地区1200~1800mm;东部的琼海、万宁大于1800mm;西部莺歌海、东方、海头沿海区小于1200mm;琼北地区1400~1800mm。
各地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中部山区小于1400mm;南部沿海1600~1800mm,东部沿海小于1600mm;西部沿海大于1800mm,琼北地区1500~1800mm。
2.地下水水文地质分区根据含水岩类分布,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动力特性,把海南岛地下水划分为五个区、六个亚区。
2.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区(ⅰ)分布在滨海堆积平原、砂堤,河谷平原,山前洪积平原,面积5946平方公里,地下水天然资源885万立方米/日。
土的地质成因
D
成因演化论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
A
斜坡变形破坏是斜坡与所处的环境条件相互作用、长期演变而造成的。
E
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
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的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条件是长期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塑造而成的,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区域性规律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带性规律控制着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空间分布与组合规律性,促使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发展演化的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它们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基本控制着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
东部冲积平原和沉降平原水文地质条件
01
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水文地质条件
02
多年冻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03
松散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域性特征
形成过程:无机土来自岩石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有机土中的有机物来自植物、小动物的骨骼和外壳。
01
02
03
形成过程中仍残留原地的称为残积土。
由风、水、波浪、冰川或重力搬运而形成的沉积物称为运积土。
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风山以东至滨海之间宽广的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海拔500m以下。
一、从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看我国松散层分布规律
地壳表层沉积物的变化
4
松散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域性特征
5
什么是工程地质成因演化论
1
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2
气候分区及其形成因素
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4°~41°、东经103°~114°之间,北界长城,南抵渭河盆地北缘,东起吕梁山西麓,西迄陇西盆地西缘,包括陇西、宁南、陇东、陕北、晋西等地,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一级地貌形态主要有塬、梁、峁
沙坡-白水塘湿地公园之 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水文地质研究
沙坡-白水塘湿地公园之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水文地质研究摘要:文章以沙坡-白水塘湿地公园之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水文地质研究为题,简单分析了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关键词:沙坡-白水塘湿地公园;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文地质前言基于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开展美舍河流域的水文地质调查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调查清楚工作区域水文地质的条件以及地下水情况,给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未来的规划以及建设提供相应的资料。
调查该地水文地质的方法主要是对已有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采取手持GPS的方式,与当地地形相结合进行定位来展开工作。
按照含水岩组和介质的类型来看,工作区域的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以及火山岩孔洞裂隙水三种,文章主要研究的浅层地下水,即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火山岩孔洞裂隙水。
1.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地下水类型1.1松散岩孔隙潜水松散岩孔隙潜水的含水岩性比较均匀,其用来划分潜水或者富水等级的根据主要是民井用水量以及收集钻孔。
在进行富水等级划分的过程中,需与含水岩组的厚度、岩性以及分选性等相结合。
对于地区的面积小、没有井或者控等的水文地,可用比拟的方法来划分富水等级。
按照涌水量的资料,松散岩孔隙潜水的含水岩组可分成水量中等与贫乏。
水量中等:其主要分布于沙坡水库的北部,岩性属于粘土砂夹中粗砂亦或砾石。
其涌水量是100~500m3/d,局部地区偏多。
水量贫乏:分布于工作区域的东北一带,岩性主要是粘土砂质,比较薄。
其涌水量通常低于100m3/d。
1.2火山岩孔洞裂隙水此类地下水划分富水等级的依据是收集钻孔涌水量,同时参考民井资料,工作区域的火山岩孔洞裂隙水的含水岩组属于中等水量,其岩石主要是气孔状玄武岩,厚度10.5~59.0m,涌水量为278.74-2128m3/d,其地下水的特点和岩溶含水层有相似之处。
海南岛热矿水与矿泉水
海南岛热矿水与矿泉水矿产地矿业权信息海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2海南岛热矿水与矿泉水矿产地矿业权信息一、热矿水矿产地信息海南岛热矿水类型要紧有两类,一类为孔隙型层状热矿水,要紧分布在琼北自流盆地及崖城自流歪地中,另一类为裂隙型带状热矿水,要紧受断裂操纵,分布在海南岛四面的断裂构造中。
孔隙型层状热矿水:以琼北自流盆地为主。
在琼北自流盆地深度约500m 以下第三系的5、6、7层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为水温在40℃以上的热水。
其中第7层水温高达59℃。
热水中偏硅酸含量等抵达医疗热矿水命名浓度,命名为医疗热矿水,适用于浴疗,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目前对5、6、7层承压含水层的揭露,除80年代中期施工的以监测科研为目的钻孔外,要紧是90年代以来以开采热矿水为目的侍候于宾馆的开采井。
据统计,目前的开采井数达29眼,要紧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
裂隙型带状地热田热矿水:裂隙型带状地热田热矿水的分布严格受到相关断裂构造的操纵。
要紧与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和北西向〔330~340°〕的断裂关系紧密,且往往是此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形成热田的富水集热地带。
地下水一般为氟、硅型医疗热矿水。
海南岛裂隙型带状热矿水地热田矿产地共29处,其中有7处已获得采矿权。
其余22处未获采矿权,在22处未获采矿权的地热田中,依据其勘查、开发及利用情况分为以下几个类不,另见表1。
类不Ⅰ:只在该地进行过调查、普查工作,无出资单位,尚未进行详查与勘探工作。
要紧包括三亚林旺、文昌官新、三亚半岭地热田,其中三亚半岭与文昌官新已获探矿权。
林旺、官新、半岭三处地热田水温分不为69.5℃、62~70℃、60~77℃。
泉流量文昌官新3/d、三亚半岭3/d,其中官新地热田为小型地热田,半岭地热田为中型地热田。
通过对上述各处地热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水质水量、开发利用情况的初步调查与研究,确信了各处地热田的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为下一步的详查与勘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本原。
水文地质学 第5章 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含水层特征: ➢黄土层是非均质的,为裂隙和孔隙水的含水层 ➢黄土层具有多层含水层,上层为潜水;下层可能有承压水层 ➢厚度大、分布较稳定的古土壤和钙质层形成的相对隔水层 ➢潜水埋藏深度可达数百米,水量小 ➢补给:大气降水或者洪水的渗入 ➢径流:水平径流很微弱 ➢排泄:蒸发、泉水溢出
➢ 外地质营力:发生于地壳外部的作用
如:太阳能、流水、冰川等
我国典型地貌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上游山区河谷
➢ 向下侵蚀,呈V字形; ➢ 枯水期时凸岸和开阔地
沉积; ➢ 沉积物以卵砾石为主。
➢ 透水性强。 ➢ 水质好。 ➢ 含水层厚度不大。 ➢ 分布范围小,不连续。 ➢ 水位季节变化大。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中游低山丘陵区
➢ 河谷加宽,呈U字型; ➢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 河漫滩二元结构发育; ➢ 沉积物以砂卵石为主。
➢ 地下水丰富 ➢ 整体上为潜水 ➢ 与河水关系密切 ➢ 一级阶地和漫滩供水
条件优越。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下游平原
➢ 冲积平原发育; ➢ 沉积物以砂层为主; ➢ 近河道沉积物厚,远离
滨海淡水与咸水关系示意图
滨海岛屿地区的地下水
滨海平原地区供水 应注意寻找和开采深部承压水,且常为淡水。
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滨海岛屿地区的地下水
滨海海底若下伏有陆相沉积层时,也有可能埋藏有承压淡水层
雷州半岛-海南向斜盆地剖面图
第四节 山区丘陵区的裂隙水
裂隙按成因分为
➢ 成岩裂隙 ➢ 风化裂隙 ➢ 构造裂隙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 岩石的可溶性 ➢ 岩石的透水性 ➢ 水的侵蚀性 ➢ 水的流动性
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 ➢ 主要沿断裂带发育 ➢ 褶曲的轴部或平行轴部 ➢ 构造体系和复合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一、水文地质特征海南岛赋存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火山岩孔洞裂隙水、碳酸岩类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五大类(图2-9)。
(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四周沿海沙堤沙地、滨海平原和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陵水河、宁远河、望楼河等主要河流中下游河流阶地和出海口地区,分布范围广。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粉砂等,含水层厚度、渗透性、富水性等变化较大。
(二)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琼北承压水盆地和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
琼北承压水盆地分布于王五-文教断裂以北、东寨港以西的琼北地区,自上而下分布有8个含水层,岩性为贝壳碎屑岩、贝壳砂砾岩、粉细砂、中粗砂等;各个含水层的水质、富水性变化较大;第1、2、3承压水为常温水,是优质的矿泉水和生活饮用水;第5、6、7、8层承压水是低温热水。
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主要包括莺歌海-九所自流盆地、崖城自流盆地、三亚自流盆地、藤桥-林旺自流盆地,不同承压水盆地的含水层个数不同,一般为4-5个,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等,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变化较大。
图2-9 海南岛水文地质简图(三)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北部第四纪火山岩,含水层岩性以微孔状、气孔状玄武岩为主,凝灰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次之。
(四)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零星分布于儋州市的八一农场、兰洋农场,三亚的大茅、红花,昌江石碌、王下,东方江边等地。
三亚大茅、红花凹谷等地为第四系覆盖,其它地区出露于地表。
(五)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海南岛中部山地丘陵区,根据岩类成因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红层(局部层间)裂隙水、层状岩类(网状层状)裂隙水、块状岩类(网状脉状)裂隙水。
二、工程地质特征(一)岩体工程地质根据海南岛岩体类型及工程地质力学性质,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碎屑岩和沉积碳酸盐岩等四个建造类型和十八个岩组。
(1)岩浆岩建造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中部山地丘陵花岗岩分布地区及北部火山岩分布地区,岩性为不同时期的花岗岩及火山岩。
包括①坚硬块状侵入岩组,以酸性花岗岩为主,其次为基性辉绿岩辉长岩的侵入体组成;②较坚硬-弱薄层-层状火山碎屑岩组;③坚硬-坚硬块状基性火山熔岩组,以气孔-致密状玄武岩为主组成;④坚硬块状中酸性熔岩组,以流纹质凝灰熔岩和安山质熔岩为主,岩石抗压强度为60~130MPa。
(2)变质岩建造星散分布于全岛山地丘陵平原区,岩性为不同时期的变质砂岩、砂砾岩、结晶灰岩等。
包括①坚硬-较坚硬薄层-块状变质石英砂岩和板岩互层夹结晶灰岩组;②坚硬-较坚硬薄层-厚层状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和结晶灰岩组;③坚硬-较坚硬薄层-厚层状板岩夹变质砂岩组;④坚硬-较坚硬薄层-厚层状片岩夹石英岩和结晶灰岩组;⑤坚硬-较坚硬薄层-块状混合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组, 岩石抗压强度为40~110MPa。
(3)沉积碎屑岩建造主要分布于儋州王五、定安雷鸣、琼海阳江、乐东-白沙等红层盆地,岩性为白垩纪、志留纪的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泥岩等。
包括①坚硬-软弱薄层-块状砂砾岩夹泥岩组;②坚硬-较坚硬中厚层-厚层状砂岩组;③较坚硬-软弱薄层-厚层状砂岩夹泥岩组;④较坚硬-软弱薄层-厚层状砂岩和泥岩互层组;⑤软弱-坚硬薄层-厚层状粘土岩夹砂岩组;⑥软弱-坚硬薄层-厚层状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 岩石抗压强度为55~105MPa。
(4)沉积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分布于海南岛西部儋州的八一农场、兰洋农场,昌江的石碌王下及东方的江边,南部三亚的红花、大茅等地,岩性为灰岩、白云岩等。
包括①坚硬-较坚硬中厚层-厚层块状碳酸盐岩组;②坚硬-软弱薄层-块状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③坚硬-较坚硬薄层-层块状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岩组, 岩石抗压强度为35~95MPa。
(二)土体工程地质海南岛的土体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和河谷地带,其工程地质类型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八亚类。
(1)碎石性土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河流阶地及部分海滩、河床。
岩性主要为砂砾、砾卵石土,呈单层或多层结构,厚度一般小于10m,力学性质差异大,承载力标准值一般250~420kPa。
(2)砂性土主要分布于河流阶地及沿海沙地,岩性主要包括砂砾、中粗砂及粉细砂。
1)砾砂、中粗砂:广泛分布于滨海地区海岸沙堤、阶地、三角州及河海漫滩,呈多层结构为主,厚度不一,由数米至数十米。
不同地区的岩性力学性质差异大,在沿海岸沙堤呈松散到稍密状,其余一般为稍密至中密状,内摩擦角21°~43°,压缩模量7~39MPa,承载力标准值130~270kPa。
2)粉细砂:分布于海积一级阶地、部分海滩沙堤和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宁远河、珠碧江等河流三角州。
地区以多层状结构为主,顶板埋深一般0~25m,以稍密至中密状为主,压缩模量5~38MPa,内摩擦角17°~38°,承载力标准值100~190kPa。
(3)粉土分布于河流阶地、海成阶地及三角州,大多为双层或多层结构,单层厚度一般1~5m,顶板埋深一般0~20m,中更新统粉土层中普遍含少量细砾,在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其力学性质有较大差异,压缩系数0.09~0.35MPa-1,压缩模量4.8~29.9MPa,承载力标准值130~380kPa。
(4)粘性土广泛分布于环岛滨海平原台地和河流阶地,滨海地区以多层状结构为主,内陆河流阶地以双层结构为主。
岩性为粘土和粉质粘土,厚度变化很大,琼北和琼南滨海地区总厚度在100m以上,内陆河流阶地一般小于10m。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标准值105~280kPa,压缩模量2.1~11.0MPa。
老粘性土承载力标准值160~325kPa,压缩模量4.9~16.4MPa。
(5)特殊土1)淤泥、淤泥质土:主要分布于滨海地区,尤其以河口和海湾地段最为常见。
其中,在南部的三亚湾、三亚河沿岸,西部的八所港、罗带河出海口及北部的新英湾海口湾处南渡江、万泉河等上三角洲地区分布范围较广, 孔隙比1.50~1.85,液限指数1.2~1.90,承载力标准值40~70kPa。
海口市软土分布范围92.92km2,三亚市区软土分布范围约27km2,约占城区面积的70%。
顶板埋深0~9m,厚度一般0.5~12.0m,常夹粉细砂薄层或落团。
2)胀缩土:沉积型胀缩土为杂色粘土,多分布于琼北平原地区,自由膨胀率40%~80%;残积型胀缩土分布于北部火山岩分布区,尤以海口市金牛岭至狮子岭一带较多见,为玻屑凝灰岩风化形成的膨润土,亲水矿物蒙脱石为其主要成分,自由膨胀率65%~106%。
3)红土:为新生代玄武岩风化粘土,广泛分布于北部火山台地,其最大特点是具团粒结构,透水性较好,具高压缩性,孔隙比1.13~1.5,压缩系数0.44~0.90MPa -1。
(三)工程地质分区根据海南岛岩体类型及工程地质力学性质,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碎屑岩和沉积碳酸盐岩等四个建造类型和十八个岩组。
土体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和河谷地带,其工程地质类型可划分为五大类八亚类。
依据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将全岛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区9个工程地质亚区(图2-10)。
(一)琼北平原台地工程地质区琼北平原台地工程地质区构造上大致处于王五-文教断裂带以北及文昌-琼海沿海一带,总的地势中部较高,向周边缓倾,区内地形坡状起伏,其间散布有众多火山锥或孤丘,标高一般20-80m,个别山丘可达340m,沿海零星分布有5m以下的低地。
活动断裂发育,地壳较不稳定,历史地震最高7.5级,烈度7-8度。
(1)北部火山台地以熔岩为主亚区:为一东西向转南北向的脊状台地,南渡江由西向东流过本区以南,于定城附近北转流向琼州海峡;石山一带火山锥密布、形成火山丘陵地貌景观。
熔岩以岩被盖于松散层之上,熔岩孔洞孔隙发育;岩组以坚硬熔岩为主,局部有软弱火山碎屑岩分布,风化层厚度不一。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渗漏、塌陷、不均匀沉降、滑坡、水土流失和胀缩土。
(2)琼海长坡-定安波状冲洪积平原亚区:在构造上为琼北拗陷的南部边缘部分,东西向王五-文教断裂纵贯全区,活动断裂发育,边缘地段地形波状起伏,近河地段较为平坦。
岩组为松散土体,粘性土和砂性土呈双层或多层结构。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河岸侵蚀崩塌、渗流管涌、水土流失、胀缩土和砂土液化。
(3)锦山-清澜洪积海积平原亚区:地形呈波状起伏,沿海岸线分布有沙堤,河口和海湾地段地势低平。
西北部地震烈度8度,东南部7度。
岩组为砂性土、粘性土、局部有碎石土,呈双层或多层结构,在海湾河口地段有淤泥质土分布,在西部海口地区土层最大厚度可达1000m以上。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水土流失、岸边侵蚀崩塌、港湾淤积、沉陷、砂土液化和胀缩土。
图2-10 海南岛工程地质分区图(据海南岛生态环境地质综合研究报告)(4)文昌侵蚀剥蚀台地亚区:在构造上属琼东北断隆的一部分,波状地形。
岩组主要为坚硬岩浆岩、变质岩。
风化层厚度一般5-20m,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花岗岩球状风化残留体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二)中部山地丘陵工程地质区五指山、鹦哥岭为中山地形,向周边逐渐过度到低山丘陵,一般标高100-750m,标高1000m以上的山峰有37座,昌江-屯昌一线以北以标高300m以下的丘陵为主;区内水系发育,以五指山为中心,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河谷多呈“V”形;构造复杂,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带特别发育,构成了本区的主要构造格架。
挽近期有明显隆升,活动断裂较发育,沿断裂带有众多温泉出露。
历史地震最高5级,除东北部受邻区地震影响,烈度在7-8度外,其余为6度或6度以下。
(1)儋州-昌江低山丘陵岩浆岩和变质岩亚区:西北部为丘陵谷地、东南部为中-低山,岩组主要有坚硬岩浆岩、坚硬-较坚硬变质岩,还有零星分布的坚硬碳酸盐岩和坚硬-软弱红层碎屑岩。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滑坡、坝基渗漏、软弱夹层和花岗岩球状风化残留体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等。
(2)定安县雷鸣丘陵谷地红层碎屑岩亚区:为低缓丘陵盆地地形,中部为金鸡岭火山锥,水系发育。
岩组以坚硬-软弱红层碎屑岩为主,金鸡岭一带分布有小面积火山熔岩。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软弱夹层。
(3)白沙县-乐东县山荣中低山红层碎屑岩为主亚区:为中-低山谷地,切割强烈,山势走向北东。
岩组以坚硬-软弱红层碎屑岩为主,局部有小面积变质岩和岩浆岩分布,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4)屯昌县-保亭县低山丘陵以岩浆岩为主亚区:东北部以丘陵盆地为主,南部为低山谷地,水系发育;以坚硬岩浆岩为主,其次有坚硬-软弱红层碎屑岩组和坚硬-较坚硬变质岩组,在南部零星分布有坚硬强岩溶化碳酸盐岩。
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滑坡、崩塌、不均匀沉降、塌陷和渗漏等。
(5)五指山中-低山变质岩为主亚区:为中山-低山谷地地貌,切割强烈,沟谷呈“V”形,水系发育;五指山标高1887m,为全岛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