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教案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儿与少年》
——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
教学设计
课题:《花儿与少年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
授课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习青海花儿,能够了解、分辨不同的“花儿令”并总结花儿令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实践体验、模仿感受,使学生能够了解青海花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和了解“花儿的令”,使学生了解并喜爱青海民歌,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探究的兴趣与意识。逐步形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聆听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及不同花儿令,用不同的方式找到不同的“花儿令”在歌词、曲调、图形谱中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在参与多种音乐对比性体验活动中,找到花儿令的特征和规律能够快捷的分辨出不同的花儿令。
【教学方法】
1、通过图谱教学法、对比欣赏法、模唱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地方音乐的旋律特征。
2、用实践体验,任务驱动,讨论感受、表现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地方音乐的总体特征并能过区别划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要带着大家去一个美丽而又熟悉的地方,请看:
播放视频(没错,这就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青海
过渡语:(俗话说地灵人杰,这么美的地方自然会有好听地方歌曲),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演唱一首我们当地的青海民歌
提问:他演唱的民歌我们称为——花儿
再请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青海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叫——《花儿与少年》(引出课题)
二、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1、歌曲《花儿与少年》
歌曲简介:世纪50年代,青海出了一个舞蹈--《花儿与少年》。这个舞蹈,尤其是其舞曲,曾经风靡全国,《花儿与少年》脍炙人口,外界盛传主创者是“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其实,这首歌曲是本地音乐家“西北花儿王”朱仲禄为素材,创作出了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后来由王洛宾老先生先生改编而成。
提问:
1你认为歌曲中的“花儿”和“少年”分别指的是什么?
2歌曲描绘的是怎样情感?
三、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
过渡语,聆听了歌曲《花儿与少年》接下来,老师将带着你们走入青海“花儿”,一起去听听青海“花儿”盛开的声音。其实,《花儿与少年》中的“花儿”
和“少年”在我们青海人的眼里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他们在当地还有另外一种含义,“花儿”不是漂亮的姑娘,“少年”也不是帅气的小伙子,他们同是地方曲调的名称。
1、青海花儿介绍:
花儿又名少年,是一种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由于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花儿的特征:
花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西北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相当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只在民间口耳相传,难以寻找确切的文字记录。唱花儿的人多数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甚至不识字,但是漫花儿就是张口即来
3、花儿的令:
花儿的曲调统称为令,不同的曲调有着不同的“令”。
花儿令的划分:
按流行地区分为:“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互助令”、“西宁令”等;(音频播放聆听河州令《上去高山望平川》)
按照演唱民族划分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东乡令”等(音频播放聆听《东乡令》);
按照花儿的衬词分为:“白牡丹令”、“二牡丹令”、“尕马尔令”、“好花儿令”、“溜溜儿山令”、“杨柳儿姐令”、“水红花令”、“仓啷啷令”等. (音频播放聆听《二牡丹令》)
4、盛况空前的花儿会
过渡语:同学们现在一定特别感慨花儿竟然有这么多曲调,人们是怎样将这
纷繁多彩的花儿令展现给世人,让她得以世代流传的呢?
除了口口相传,我们还通过每年举行的“花儿会”,将花儿发扬和传承下去的,届时,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所以当地人叫做“漫花儿”,把唱花儿唱的好的人叫,“花儿把式”。
5、实践体验:学习分辨三种不同的花儿令。
学生活动:分别聆听三种花儿“令”《三闪令》、《白牡丹令》、《仓啷啷令》
初听感受:听看想,你能辨别出这三种令分别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实践体会一: 请看图谱,你能通过自己动手画,找出三个花儿令中的相对应的名称吗?
三闪令白牡丹令仓啷啷
令
仓啷啷令
三闪令
白牡丹令
1、用图谱记录下来。(旋律体验)
①教师出示图谱
②学生边听边看图谱。
③为相对应的图谱填上花儿令的名称
讨论探究:体会歌曲的旋律特征和衬词特色。
实践体会(二)模唱感受
1、分别记住歌曲最具特色的曲调,并且模唱。
①学生从音乐中找到富有特色的曲调。
②老师弹奏曲调,学生模唱《雪白的鸽子》、《白牡丹令》。
③加衬词体会:老师弹奏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旋律唱出来,并用方言演唱体会。 模唱感受:曲调特征
●
呛啷啷令《雪白的鸽子》●
3 35 2 23555556555556 5 5 5 5 5 6
●雪白的鸽子噗楞楞楞楞楞呛啷啷啷啷啷噗噜噜噜噜噜●
5 5 5 5 5
6 1 61232116 5 5●啪啦啦啦啦啦飞水面上飞来吧奥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