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教案定稿
花儿与少年音乐精品教案
花儿与少年音乐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第二节《花儿与少年》。
详细内容包括民间歌曲的基础知识,对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的背景、歌词、旋律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践演唱,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间歌曲的基本特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3. 通过学唱《花儿与少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花儿与少年》的歌词、旋律,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
难点:演唱技巧的运用,对民间音乐风格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歌词单、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青海民间音乐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民间歌曲的基础知识,分析《花儿与少年》的歌词、旋律特点,讲解演唱技巧。
3. 实践演唱: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唱《花儿与少年》的某一句或某一节,然后进行组合,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
4. 例题讲解:分析《花儿与少年》中的典型节奏、旋律,讲解其音乐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演唱,并对其进行指导、纠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花儿与少年》2. 板书内容:a. 民间歌曲基本特征b. 《花儿与少年》歌词、旋律分析c. 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花儿与少年》,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正确演唱《花儿与少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如内蒙古的呼麦、西藏的藏戏等,拓宽音乐视野。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音乐活动,如民歌比赛、音乐会等,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演唱环节2. 教学难点的演唱技巧运用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录制演唱视频一、实践演唱环节1. 分组: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组都有高低音搭配,使演唱效果更佳。
花儿与少年说课稿
花儿与少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花儿与少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花儿与少年》是一首具有浓郁青海民歌风格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活泼。
歌曲通过对花儿与少年们在草原上欢快歌舞的描绘,展现了青海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这首歌曲在音乐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青海民歌的特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演唱能力和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但对于青海民歌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花儿与少年》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了解青海民歌的特点和风格,能够辨别青海民歌与其他地区民歌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唱技巧。
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青海民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花儿与少年》,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够用恰当的声音和表情进行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和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
引导学生体会青海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在演唱中加以体现。
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为后续的演唱和学习打下基础。
2024年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花儿与少年》教案1
2024年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花儿与少年》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民族风》中的《花儿与少年》。
本课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青海花儿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及情感表达;学习《花儿与少年》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节奏和音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青海花儿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花儿与少年》,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花儿与少年》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阶特点,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PPT。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青海花儿视频,让学生感受花儿音乐的特色。
2. 新课内容(10分钟)(1)讲解青海花儿的历史背景、演唱特点及情感表达。
(2)学习《花儿与少年》的旋律、歌词。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节奏和音阶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花儿与少年》,教师指导。
5. 小组展示(10分钟)各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青海花儿简介、《花儿与少年》歌词。
2. 黑板右侧:曲式结构、节奏和音阶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花儿与少年》,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视频内包含正确的旋律、歌词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青海花儿音乐的特点,学会了演唱《花儿与少年》。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族音乐,如:藏、蒙、彝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引入2. 新课内容中的歌曲旋律、歌词学习3. 例题讲解中的曲式结构、节奏和音阶特点分析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的关键环节。
初中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
初中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教学内容:《花儿与少年》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花儿与少年》,让学生感受到民间歌曲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花儿与少年》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儿与少年》的相关知识,掌握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花儿与少年》的相关知识,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2. 难点: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去青海,学习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
(二)初步感知1. 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整体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整体的情绪是优美、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
2. 教师复播乐曲,并提问:同学们听到了哪些演奏乐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运用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共同营造出优美的旋律。
(三)深入学习1. 教师讲解《花儿与少年》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
2. 教师分析乐曲结构,讲解各个乐段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哼唱乐曲主题,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的旋律。
(四)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乐曲旋律进行演奏。
2.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唱练习,尝试表达乐曲的情感。
(五)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花儿与少年》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儿与少年》这首民族音乐的魅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热爱民族音乐,不断探索、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师播放《花儿与少年》乐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1.2 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乐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1.3 学生分享对乐曲的初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章节二:乐曲分析2.1 教师讲解乐曲的结构,包括前奏、主题、副歌、尾声等部分。
2.2 教师分析乐曲的调性、节奏、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2.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哼唱乐曲,体会乐曲的情感表达。
章节三:演奏技巧与实践3.1 教师示范演奏《花儿与少年》,讲解演奏技巧,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3.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奏,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错误。
3.3 学生分组进行合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章节四:合唱编排与实践4.1 教师讲解合唱编排的基本原则,如声部协调、音色搭配等。
4.2 教师根据学生嗓音条件,进行声部划分,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4.3 学生进行合唱编排,教师指导并调整,直至达到理想效果。
章节五:课堂小结与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乐曲的特点及演奏、合唱技巧。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5.3 教师提出课后练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乐曲的演奏和合唱练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花儿与少年》乐曲教案(续)章节六:音乐欣赏与讨论6.1 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花儿与少年》乐曲,让学生对比欣赏。
6.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版本乐曲的特点及差异。
6.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魅力。
章节七:创意编曲与实践7.1 教师提出编曲任务,要求学生结合乐曲特点进行创新编曲。
7.2 学生分组进行编曲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3 各组展示编曲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章节八:音乐游戏与互动8.1 教师设计音乐游戏,如接龙、猜歌名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8.2 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8.3 教师总结游戏过程中的亮点,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花儿与少年说课稿
花儿与少年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花儿与少年》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花儿与少年》,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并能够运用简单的音乐知识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音乐情感。
二、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演唱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说学法1、聆听法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模仿法模仿教师的演唱和示范,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3、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片段,引出课题《花儿与少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提问学生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所反映的地域文化。
2、新课讲授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和文化内涵。
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逐句教唱歌曲,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视指导。
请个别小组或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变化。
介绍一些与《花儿与少年》相关的其他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力求熟练掌握。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六单元《民歌风采》,具体内容为《花儿与少年》。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具有代表性的青海花儿,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丰富性和地域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花儿与少年》,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了解青海花儿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提高对我国民间音乐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花儿与少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唱《花儿与少年》,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青海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花儿与少年》。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2)分析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
(3)学习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3. 歌曲演唱(15分钟)(1)分组练习,每组演唱歌曲的一个部分。
(2)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3)各组展示,全体学生共同演唱《花儿与少年》。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知识点。
(2)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花儿与少年》2. 知识点:节奏、旋律、装饰音、滑音3. 歌曲风格:青海花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花儿与少年》,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演唱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但对歌曲风格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如江苏的茉莉花、内蒙古的长调等,提高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歌曲演唱技巧的教学6.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音乐学习背景。
花儿与少年教案[001]
花儿与少年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唐诗宋词中有关花卉的诗句和典故。
2.学生能够理解花卉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并在朗读中体会出诗词的意境。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诗词朗读,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素养。
2.学生能够通过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懂得欣赏和赏析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作品。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诗词,感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欣赏:《花儿与少年》中的经典诗词,包括:•杜甫《春夜喜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花径不曾熟,蝶儿自来舞。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月上重城,风似刀。
夜久寂寥。
”2. 生字词汇:酥、遥、熟、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
3. 诗词鉴赏:通过对经典诗词的欣赏,让学生理解其中花卉的象征意义并在朗读中体会出诗词的意境。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欣赏杜甫和辛弃疾的诗歌,分别分析其中花卉的象征意义,并就朗读效果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与流程1. 节课开始1.课前播放花卉相关的音乐,如《花样年华》或弦乐合奏等,让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2.询问学生对诗词的了解,以此来引出今天的课程:花儿与少年。
2. 诗歌欣赏与分析1.分发杜甫和白居易的诗词,让学生自主朗读。
2.解答生字词汇,让学生对诗词的文字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3.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花卉的象征意义,并探讨其表达的情感和意蕴。
4.播放《花儿与少年》的影片,通过画面来感受其中花卉的美丽。
3. 分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组欣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2.设计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诗中花卉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在朗诵中表达更好。
3.通过课堂演练,让每个小组朗读自己的诗歌,并互相评价。
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
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育手册》第四章《民歌与儿童歌曲》中的《花儿与少年》。
该曲是一首充满活力的青海民歌,歌词描绘了花儿与少年间的纯真爱情。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及其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花儿与少年》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了解其文化内涵。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掌握。
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把握以及高音区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青海风光视频,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青海民歌的了解。
2. 歌曲学习(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花儿与少年》,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词含义。
分组教唱,指导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高音区的演唱,进行讲解和示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 歌曲演绎(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注意音准、节奏和表情的统一。
邀请学生担任领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花儿与少年》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4. 重点节奏5. 高音区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花儿与少年》,注意音准、节奏和表情。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如《茉莉花》、《小河淌水》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中的高音区演唱技巧;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中的演唱表现评价。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1)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西部风情》中的歌曲《花儿与少年》。
歌曲以西北民歌“花儿”为素材,描绘了西部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青年人优美的舞姿。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西北民歌“花儿”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歌曲《花儿与少年》,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花儿与少年》,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民族特色的装饰音和节奏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学具:乐谱、录音机、耳机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熟悉的西北民歌《茉莉花》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对西北民歌的了解。
2. 新课教学:介绍歌曲《花儿与少年》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3. 学唱歌曲: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在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处理。
4. 歌曲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表现手法,如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
5. 实践练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6. 课堂展示:请学生代表进行歌曲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花儿与少年》1. 背景、作者2. 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起伏节奏:欢快、民族特色演唱技巧:装饰音、音准七、作业设计1. 熟唱歌曲《花儿与少年》。
2. 分析歌曲《花儿与少年》的音乐特点,写一篇短文。
3. 调查家乡的民歌,了解其音乐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花儿与少年》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但在装饰音的准确性、音准方面仍需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组织学生进行民歌分享,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民歌。
花儿与少年教案
花儿与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花儿与少年》及其背后的故事2.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协作创作3.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4.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如声音控制、节奏感等教学内容1. 民歌《花儿与少年》的学习•听取歌曲:教师先在音乐室里播放歌曲,让同学们先听一遍,注意一些特色和重点。
•了解每句歌词的含义:教师可以逐句解读歌词,解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词汇。
•了解歌曲的背景:引导同学们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源起以及创作的目的。
•合唱练习:利用曲目的歌词和旋律进行合唱练习。
2. 小组协作创作•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行选择编排一段音乐或舞蹈。
•各小组进行展示,同学们相互欣赏和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如何完善作品。
•最终,合成一份完整的演出计划,对外展示。
3. 音乐情感表达•听取不同曲风的音乐,让同学们通过音乐领悟各种情感。
•可以进行音乐配合的舞蹈编排,表达音乐情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4. 歌曲基本演唱技巧•教师指导同学们掌握歌曲基本演唱技巧,例如声音控制、节奏感等。
•定期进行演唱查缺补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反思,不断完善。
教学评价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同学们进行评价:•合唱质量评价:通过课堂演唱、演出的表现来评价同学们唱歌的水平。
•创作评价:对小组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提供专业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活动评价:全程跟踪评价同学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拓展如果同学们对音乐有兴趣,可以推荐如下拓展学习:•学习古典音乐或爵士音乐,可以考虑学习相关乐器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创作。
•可以尝试配乐创作,将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游戏、广告等配上适合的音乐。
•如果同学有表演天赋,也可以学习舞台表演或演唱,为以后的表演机会做好基础准备。
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
花儿与少年音乐教案教案:《花儿与少年》音乐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教授音乐教材中的《花儿与少年》一课。
这首歌曲是一首经典的青春歌曲,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比喻,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花儿与少年》这首歌曲,掌握其旋律和歌词。
2. 通过分析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花儿与少年》这首歌曲,掌握其旋律和歌词。
难点: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用具:钢琴、黑板、粉笔、教案手册。
2. 学具:乐谱、歌词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通过播放《花儿与少年》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解释歌曲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 旋律练习: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唱错的音高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4. 歌词学习:让学生朗读歌词,解释歌词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
5. 合奏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演唱《花儿与少年》,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写出歌曲的《花儿与少年》。
2. 在黑板上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3. 在黑板上列出歌曲的歌词,方便学生查看和跟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铅笔在歌词纸上默写《花儿与少年》的歌词。
2. 作业答案:《花儿与少年》的歌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教授《花儿与少年》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培养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歌的海洋》中的第三节《花儿与少年》。
详细内容包括对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的学唱、理解歌曲背景、了解民歌的特色及演唱技巧,同时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民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儿与少年》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使学生了解青海民歌的特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寓意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花儿与少年》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青海风光视频,让学生了解青海的地域特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花儿与少年》。
2. 歌曲背景介绍(5分钟):讲解《花儿与少年》的创作背景、寓意和流传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旋律学习(10分钟):引导学生跟唱《花儿与少年》,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逐句教唱。
4. 歌词学习(10分钟):分析歌词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 演唱技巧讲解(5分钟):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共鸣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演绎歌曲。
6.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老师逐组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7. 跨地域民歌对比(5分钟):对比分析青海民歌与其它地区民歌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民歌特色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花儿与少年》歌词2. 黑板右侧:歌曲的旋律简谱,标注节奏、音准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花儿与少年》,并录制演唱视频。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对演唱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2. 拓展作业:了解自己家乡的民歌,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唱《花儿与少年》,使学生了解了青海民歌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
八年级音乐教案《花儿与少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民歌·风》,主要围绕《花儿与少年》这首歌曲展开。
该歌曲源于我国西北地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演唱技巧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儿与少年》的旋律、歌词和节奏,能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了解《花儿与少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和节奏,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西北地区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域特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花儿与少年》。
2. 新课内容展示:a. 教师播放《花儿与少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风格。
b.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变化和演唱技巧。
c.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指导、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3.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变化、演唱技巧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随伴奏,独立演唱《花儿与少年》,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花儿与少年》2. 内容:a. 歌曲旋律简谱b. 歌词c. 节奏变化d. 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花儿与少年》,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文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搜集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进行分享和交流。
b.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c.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演唱技巧。
《花儿与少年》(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五年级
《花儿与少年》(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五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花儿与少年的寓意,明白自己的成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1. 花儿与少年的寓意2. 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培养3.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4.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花儿与少年的寓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花儿与少年的寓意,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如何教授学生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2. 学具:笔记本、彩笔、心情日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花儿与少年的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花儿与少年的寓意。
2. 讲解:讲解花儿与少年的寓意,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过程,强调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花儿与少年》2. 主题:心理健康教育3. 重点内容:花儿与少年的寓意、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花儿与少年的故事,要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
2. 制定一个情绪管理计划,包括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方法。
3. 列举三个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并解释其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花儿与少年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
花儿与少年教案
花儿与少年教案教案:《花儿与少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花儿与少年》。
本课主要讲述了青海高原上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热爱生活,勇于担当,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民族的文化。
文章通过描绘花儿与少年的生活,展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花儿与少年的精神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深入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花儿与少年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青海高原的美景为背景,引导学生欣赏花儿与少年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花儿与少年的生活。
3.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书写,掌握生字词。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花儿与少年的精神品质。
5. 情景模拟:分组让学生模拟花儿与少年的生活场景,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6.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花儿与少年2. 板书生字词:青海、高原、花儿、少年、传承、乐观、进取3. 板书重点句子:他们是一群敢于担当、热爱生活的年轻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的花儿与少年的短文。
2. 答案:(1)课文讲述了青海高原上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热爱生活,勇于担当,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民族的文化。
(2)示例:花儿与少年是一群敢于担当、热爱生活的年轻人。
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民族的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花儿与少年》,使学生了解了青海高原上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热爱生活,勇于担当,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民族的文化。
花儿与少年教案
花儿与少年教案一、教材分析《花儿与少年》是一档真人秀节目,节目内容以六位明星嘉宾和少年营员们一起进行旅游探险、交流互动的真实记录,旨在通过这种交流让年轻一代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珍贵,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习俗,促进精神沟通和互相尊重。
观众能够在节目中看到这些青少年在旅途中的成长和变化,以及交流和合作中的感动和收获,增强了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和意识。
本教案选取《花儿与少年》第一季第二集《湖南》作为教学资源,主要通过观看视频、对话交流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关注和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习俗,尊重和欣赏多样性,增强学生在跨文化交流和交往中的理解和尊重能力。
3.通过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以两张图片引出话题,第一张是一个垃圾堆,第二张是一张干净的自然风光地图。
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张图片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垃圾堆给人带来不好的印象,破坏了环境,而清洁的自然景色则会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继而引导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
(2)播放《花儿与少年》第一季第二集《湖南》前两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画面和配乐,思考视频想要表达的概念:《花儿与少年》节目的主题是什么?这些年轻的营员和明星嘉宾去了哪里?和环境和谐相处对于这次旅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 观看视频对学生进行视频观看,观看完毕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进行互动讨论。
(1)视频问题①星爸爸在小船上说了什么代表其关于无垃圾的环境观?②李晨和康熙有了怎样的溢美之语?③营员们在访问中有怎样的成绩?④环保义卖是如何进行的?所得善款的用途是什么?⑤漓江夜宿一人一个蚊帐,如何度过想家?怎样解决厕所的问题?(2)互动操作观看视频时,老师可以进行以下互动操作:①暂停视频并提问:剧照和道具有何不同点和联系,对节目有何帮助?②观看好片段后,找2-3名学生上台表演片段。
花儿与少年音乐课教案实用
花儿与少年音乐课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歌曲《花儿与少年》的学习,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魅力。
2.培养学生独立演唱、演奏、欣赏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花儿与少年》,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民族音乐元素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花儿与少年》的音频、视频、歌词。
2.教具:电子琴、手鼓、三角铁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花儿与少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二)歌曲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
2.歌词学习:逐句教唱,让学生学会歌词。
3.旋律学习:逐段教唱,让学生掌握旋律。
4.节奏练习:用手鼓、三角铁等教具,让学生感受并练习歌曲的节奏。
(三)演唱练习1.分声部演唱:让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2.独唱练习: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独唱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伴舞演唱: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欣赏与评价1.播放优秀演唱版本,让学生欣赏并评价。
2.学生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2.拓展活动: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花儿与少年》,并尝试教唱。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花儿与少年》。
2.学生在演唱、演奏、欣赏和评价过程中,提高了音乐素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效果。
六、作业1.回家后,独立演唱歌曲《花儿与少年》。
2.家长协助录制演唱视频,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花儿与少年》的准确性、流畅性。
2.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理解:在教唱《花儿与少年》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听到歌曲中那些特别的音调和乐器了吗?这些就是我们的民族音乐元素,它们让我们的歌曲听起来这么独特。
花儿与少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花儿与少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唱出《花儿与少年》这首歌曲的主旋律2.了解歌曲的基本形式和乐器编配3.了解“花儿与少年”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2.提高学生的视唱和听力水平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艺修养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感恩和友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2.创作背景和艺术意义的理解和分析难点:1.歌曲的合唱编排和伴奏演奏技巧2.情感表达和体验的深化与升华课前准备:1.整理好歌词、曲谱、伴奏和视频资料2.安排好合唱和伴奏的练习时间和场地3.准备好教学用具和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第一节课:了解歌曲的形式和编配1.引入歌曲《花儿与少年》的演唱视频2.分析歌曲的基本形式和节奏特点3.介绍歌曲的乐器编配和音乐风格4.鼓励学生参与歌曲的评析和讨论5.练习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第二节课: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1.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情感表达和体验2.解读歌词和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3.讲解唱法和发声技巧,如气息控制和喉部调整4.练习歌曲的合唱编排和声部分配5.分角色演唱和合唱切换练习第三节课:表演歌曲、评价和总结1.安排演唱和表演歌曲的时间和地点2.培训学生的细节表现和整体效果3.回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4.欣赏其他版本的歌曲演唱,进行对比和分析1.对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评价,包括演唱、表演和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2.分析学生的表现和成长,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3.对教学效果进行总体评估,整理教学经验和教学材料,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五、拓展延伸1.在本次教学活动后,可以开展音乐沙龙、歌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文艺氛围。
2.可以邀请专业音乐人或演唱家来校指导教学,开展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
3.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作和编配歌曲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
《花儿与少年》教案定稿
《花儿与少年》教案定稿《花儿与少年》——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教学设计课题:《花儿与少年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授课年级:八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学习青海花儿,能够了解、分辨不同的“花儿令”并总结花儿令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实践体验、模仿感受,使学生能够了解青海花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和了解“花儿的令”,使学生了解并喜爱青海民歌,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探究的兴趣与意识。
逐步形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聆听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及不同花儿令,用不同的方式找到不同的“花儿令”在歌词、曲调、图形谱中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在参与多种音乐对比性体验活动中,找到花儿令的特征和规律能够快捷的分辨出不同的花儿令。
【教学方法】1、通过图谱教学法、对比欣赏法、模唱法。
让学生充分了解地方音乐的旋律特征。
2、用实践体验,任务驱动,讨论感受、表现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地方音乐的总体特征并能过区别划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要带着大家去一个美丽而又熟悉的地方,请看:播放视频二、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1、歌曲《花儿与少年》歌曲简介:世纪50年代,青海出了一个舞蹈--《花儿与少年》。
这个舞蹈,尤其是其舞曲,曾经风靡全国,《花儿与少年》脍炙人口,外界盛传主创者是“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
其实,这首歌曲是本地音乐家“西北花儿王”朱仲禄为素材,创作出了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
后来王洛宾老先生先生改编而成。
提问:1你认为歌曲中的“花儿”和“少年”分别指的是什么?2歌曲描绘的是怎样情感?三、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过渡语,聆听了歌曲《花儿与少年》接下来,老师将带着你们走入青海“花儿”,一起去听听青海“花儿”盛开的声音。
其实,《花儿与少年》中的“花儿”和“少年”在我们青海人的眼里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他们在当地还有另外一种含义,“花儿”不是漂亮的姑娘,“少年”也不是帅气的小伙子,他们同是地方曲调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儿与少年》
——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
教学设计
课题:《花儿与少年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
授课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习青海花儿,能够了解、分辨不同的“花儿令”并总结花儿令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实践体验、模仿感受,使学生能够了解青海花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和了解“花儿的令”,使学生了解并喜爱青海民歌,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探究的兴趣与意识。
逐步形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聆听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及不同花儿令,用不同的方式找到不同的“花儿令”在歌词、曲调、图形谱中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在参与多种音乐对比性体验活动中,找到花儿令的特征和规律能够快捷的分辨出不同的花儿令。
【教学方法】
1、通过图谱教学法、对比欣赏法、模唱法。
让学生充分了解地方音乐的旋律特征。
2、用实践体验,任务驱动,讨论感受、表现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地方音乐的总体特征并能过区别划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要带着大家去一个美丽而又熟悉的地方,请看:
播放视频(没错,这就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青海
过渡语:(俗话说地灵人杰,这么美的地方自然会有好听地方歌曲),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演唱一首我们当地的青海民歌
提问:他演唱的民歌我们称为——花儿
再请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青海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叫——《花儿与少年》(引出课题)
二、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1、歌曲《花儿与少年》
歌曲简介:世纪50年代,青海出了一个舞蹈--《花儿与少年》。
这个舞蹈,尤其是其舞曲,曾经风靡全国,《花儿与少年》脍炙人口,外界盛传主创者是“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
其实,这首歌曲是本地音乐家“西北花儿王”朱仲禄为素材,创作出了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
后来由王洛宾老先生先生改编而成。
提问:
1你认为歌曲中的“花儿”和“少年”分别指的是什么?
2歌曲描绘的是怎样情感?
三、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
过渡语,聆听了歌曲《花儿与少年》接下来,老师将带着你们走入青海“花儿”,一起去听听青海“花儿”盛开的声音。
其实,《花儿与少年》中的“花儿”
和“少年”在我们青海人的眼里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他们在当地还有另外一种含义,“花儿”不是漂亮的姑娘,“少年”也不是帅气的小伙子,他们同是地方曲调的名称。
1、青海花儿介绍:
花儿又名少年,是一种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
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
由于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花儿的特征:
花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西北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相当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只在民间口耳相传,难以寻找确切的文字记录。
唱花儿的人多数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甚至不识字,但是漫花儿就是张口即来
3、花儿的令:
花儿的曲调统称为令,不同的曲调有着不同的“令”。
花儿令的划分:
按流行地区分为:“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互助令”、“西宁令”等;(音频播放聆听河州令《上去高山望平川》)
按照演唱民族划分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东乡令”等(音频播放聆听《东乡令》);
按照花儿的衬词分为:“白牡丹令”、“二牡丹令”、“尕马尔令”、“好花儿令”、“溜溜儿山令”、“杨柳儿姐令”、“水红花令”、“仓啷啷令”等. (音频播放聆听《二牡丹令》)
4、盛况空前的花儿会
过渡语:同学们现在一定特别感慨花儿竟然有这么多曲调,人们是怎样将这
纷繁多彩的花儿令展现给世人,让她得以世代流传的呢?
除了口口相传,我们还通过每年举行的“花儿会”,将花儿发扬和传承下去的,届时,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所以当地人叫做“漫花儿”,把唱花儿唱的好的人叫,“花儿把式”。
5、实践体验:学习分辨三种不同的花儿令。
学生活动:分别聆听三种花儿“令”《三闪令》、《白牡丹令》、《仓啷啷令》
初听感受:听看想,你能辨别出这三种令分别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实践体会一: 请看图谱,你能通过自己动手画,找出三个花儿令中的相对应的名称吗?
三闪令白牡丹令仓啷啷
令
仓啷啷令
三闪令
白牡丹令
1、用图谱记录下来。
(旋律体验)
①教师出示图谱
②学生边听边看图谱。
③为相对应的图谱填上花儿令的名称
讨论探究:体会歌曲的旋律特征和衬词特色。
实践体会(二)模唱感受
1、分别记住歌曲最具特色的曲调,并且模唱。
①学生从音乐中找到富有特色的曲调。
②老师弹奏曲调,学生模唱《雪白的鸽子》、《白牡丹令》。
③加衬词体会:老师弹奏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旋律唱出来,并用方言演唱体会。
模唱感受:曲调特征
●
呛啷啷令《雪白的鸽子》●
3 35 2 23555556555556 5 5 5 5 5 6
●雪白的鸽子噗楞楞楞楞楞呛啷啷啷啷啷噗噜噜噜噜噜●
5 5 5 5 5
6 1 61232116 5 5●啪啦啦啦啦啦飞水面上飞来吧奥呀
···························
·
模唱感受:曲调特征
•
《白牡丹令》
四、实践运用:
学生活动:花儿衬词的特征 歌词(衬词)文字的特征:
仓啷啷令:三闪令:白牡丹令:歌词中有“仓啷啷”
歌词中有多处三个连续的“闪”音
句尾词多为“阿哥的白牡丹那”
五、知识拓展:——花儿流行风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花儿也注入了现代音乐的流行元素,接下来我们即将看到的视频是我省每年都举行的花儿电视大奖赛中的一个片段,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是一对值得我们大家敬佩的唱组合。
(视频)
过渡语(刚刚我们看到的视频就不同于传统的花儿,虽然用的是传统的花儿令,但是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花儿的流行和摇滚因素。
)看完、听完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1、你能听辨出他们演唱了花儿的哪些“令”吗?
2、请你说说它与我们听到的传统花儿的区别吗?
3、告诉大家为什么说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演唱组合?
六、实践与创造: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创编一段“花儿”,一起给大家漫个“花儿”。
(学生表演)
七、课堂总结
学生体验:分享我们的收获(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结束语:
我们的花儿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青海广播电台,我们常常听的方言节目,还是在广场、公园,花儿社,我们随处都以看到,听到花儿的影子,今天我们了解的仅仅是冰上一角,如果你们能够用放假、课余时间在去找找其他花儿令的特征,去更多的了解我们的花儿,相信你们一定会为生活在青海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我们也会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好好学习,怀揣的美好的梦想和理想不懈努力,将来成为建设家乡的栋梁!将我们的花儿传承下去,让我们的花儿走出青海,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