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设计 (1)

合集下载

物探综合设计报告

物探综合设计报告

物探综合设计报告项目背景物探综合设计是一项基于物理探测原理和方法,结合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等知识,通过对地下介质进行勘探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传播的可视化来研究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本报告将对一次物探综合设计项目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项目背景、设计目标和方法、实施步骤、结果分析和总结等内容。

设计目标和方法设计目标本次物探综合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探测一个工程建设场地的地下介质特征,包括岩性、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设计方法为了达到设计目标,本次物探综合设计采用了多种物理探测方法,包括地震勘探、地电勘探和电磁勘探等。

通过对这些物理现象的观测和分析,可以获得地下介质的相关参数。

实施步骤步骤一:场地勘测和设计方案制定在实施物探综合设计前,首先进行了场地勘测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方案。

场地勘测包括地质勘查、地形测量和土壤采样等。

通过对场地的综合调查和分析,确定了物探勘测的范围和方法。

步骤二: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现象来揭示地下结构的方法。

在本项目中,采用了地震反射法和地震折射法进行勘探。

通过在场地不同位置布设地震检波器并观测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情况,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步骤三:地电勘探地电勘探是一种利用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分布来研究地下结构的方法。

在本项目中,采用了电阻率法进行地电勘探。

通过在场地不同位置布设电极和传感器,并施加不同的电流,观测地下介质对电流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步骤四:电磁勘探电磁勘探是一种利用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响应来研究地下结构的方法。

在本项目中,采用了电磁感应法进行电磁勘探。

通过在场地不同位置产生电磁场,并观测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响应情况,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步骤五: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完成勘测工作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激电法是常用的物探方法之一,主要用来测量地下电阻率变化,从而推测地下结构和矿体存在的可能性。

激电法可以分为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两种方法。

激电中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适用于浅部地下结构的探测。

其测量原理基于地下物质对射频电流的阻抗作用。

在测量中,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频率范围,并将电极插入到地面或井孔中,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然后,通过改变电极间的距离,并记录相应的电阻抗数据。

根据电阻抗随电极间距离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存在与否。

激电中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极布置:电极布置的合理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合适的电极布置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常,可以选择直线排列或成环布置电极。

2.频率选择:频率的选择应根据需要探测的深度和地下结构的电阻率范围来确定。

较低的频率适合浅部结构的探测,而较高的频率适合较深的探测。

3.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时应控制测量环境的稳定性,减小干扰源对数据的影响,如尽量选择无干扰的测量地点、减少电源杂波等。

数据处理方面,应选择合适的滤波和去噪方法,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激电测深是一种用来测量地下电阻率随深度变化情况的方法。

其测量原理基于地下物质对射频电流的阻抗作用,并结合了测井技术中的电阻率测量原理。

相对于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深部探测能力。

在测量中,通常使用一根长电极作为发射极,将电流注入地下,同时在测量点处使用接收极观测电压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压随深度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存在与否。

激电测深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极布置:电极布置的合理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可以选择直线布置电极,或者使用特殊布置电极来减小背景杂音的影响。

2.电极长度:电极长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电极长度过短会导致较低的分辨率,而电极长度过长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失真。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电极长度来实现较好的深部探测能力。

物探综合设计报告

物探综合设计报告

物探综合设计报告本报告旨在总结物探综合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法和经验。

物探综合设计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它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以下将详细介绍物探综合设计的各个步骤和考虑因素。

一、确定项目目标和要求在进行物探综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这可能包括对地下水资源、土壤性质、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明确项目目标,可以更好地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做准备。

二、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在进行物探综合设计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和资料。

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于前期的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图、地质测量等。

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三、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和技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和技术。

物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磁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限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术,如数据采集仪器和软件等。

四、设计物探方案和参数在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和技术后,需要设计物探方案和参数。

方案包括具体的勘探线路、采样点布设、测量仪器的配置等。

参数包括测量频率、采样间距、采样深度等。

通过合理设计方案和参数,可以提高物探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实施物探勘探在设计好物探方案和参数后,可以开始实施物探勘探。

这包括现场的数据采集、测量和记录。

实施物探勘探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个人的安全。

六、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完成物探勘探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去噪、滤波、校正等,以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包括数据解释、成像、反演等,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和目标层的特征。

七、撰写综合设计报告最后,根据物探综合设计的全过程和结果,撰写综合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和要求、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等内容。

物探课程设计

物探课程设计

物探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物探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物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物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3.了解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和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物探设备进行数据采集;2.能够进行物探数据的处理和解释;3.能够运用物探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物探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和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物探概述:介绍物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2.物探数据采集:讲解物探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3.物探数据处理:介绍物探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解释等;4.物探技术应用:讲解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5.物探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物探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探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物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物探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实验法:学生进行物探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探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物探技术和实例;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采掘工作面物探设计

采掘工作面物探设计

山西高平科兴赵庄煤业采掘工作面瞬变电磁法探测设计采掘工作面瞬变电磁法探测设计一、矿井瞬变电磁(TEM)的原理及特点矿井瞬变电磁和地面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的一样的,理论上也完全可以使用地面电磁法的一切装置及采集参数,但受井下环境的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法与地面的TEM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相比又有很大的区别。

由于矿井轨道、高压环境及小规模线框装置的影响,在井下的探测深度很受限制,一般可以有效解释200m左右。

另外地面瞬变法为半空间瞬变响应,这种瞬变响应来自与地表以下半空间层,而矿井瞬变电磁法为全空间瞬变响应,这种响应来自回线平面上下(或两侧)地层,这对确定异常体的位置带来很大的困难。

实际资料解释中,必须结合具体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综合分析。

具体来说矿井瞬变电磁法具有以下特点:1.受矿井巷道的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法只能采用边长1.5m的多匝回线装置,这与地面瞬变电磁法相比数据采集劳动强度小,测量设备轻便,工作效率高,成本低;2.采用小规模回线装置系统,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降低体积效应的影响、提高勘探分辨率,特别是横向分辨率;3.井下测量装置距离异常体更近,大大的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经验表明,井下测量的信号强度比地面同样装置及参数设置的信号强很多;4.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一般只能将线框平置于地面测量,而井下瞬变电磁法可以将线圈放置于巷道底板测量,探测底板一定深度内含水性异常体垂向和横向发育规律,也可以将线圈直立于巷道内,当线框面平行巷道掘进前方,可进行超前探测;当线圈平行于巷道侧面煤层,可探测工作面内和顶底板一定范围内含水低阻异常体的发育规律;5.矿井瞬变电磁法对高阻层的穿透能力强,对低阻层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在高阻地区如果用直流电法勘探要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须有较大的极距,故其体积效应就大,而在高阻地区用较小的回线可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故在同样的条件下TEM较直流电法的体积效应小得多。

二、矿井瞬变电磁法地球物理特征在探测富水区的位置及其分布范围等方面,瞬变电磁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物理基础是富水区相对于周围地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

物探异常区钻探验证设计模板

物探异常区钻探验证设计模板

物探异常区包括井下回采工作面瞬变电、坑透等探测异常区及井下区域槽波、瞬变电等探测异常区;地面三维地震、瞬变电等探测异常区。

一、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与四邻(包括上下)采空区、巷道、小窑破坏区、煤柱等相对位置及间距。

工作面煤层最小、最大、平均厚度,煤层软硬程度,煤层结构复杂程度; 顶底板岩性、厚度;褶曲、断层、陷落柱、风氧化带、冲刷带等地质异常发育情况。

工作而主要水害类型及简要情况。

工作面井下各类钻孔施工情况。

二、物探方法及物探异常区
采用的物探方法,使用的仪器及参数。

各物探异常区与工作面位置关系;各物探异常区的性质(构造异常、富水异常等)、范围及可靠性。

三、物探异常区钻探验证设计
1、结合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利用已有各类钻孔(超前探测钻孔、探放水钻孔、探测构造钻孔、瓦斯钻孔等),并借助钻孔窥视仪、测斜仪等工具,排查异常原因。

2、设计目的及必要性
3、钻孔布置及参数
结合异常区排查情况,概况说明针对各物探异常区施工钻孔位置、数量、施工顺序。

构造异常区验证钻孔参数表
富水异常区验证钻孔参数表
4、钻机型号及主要参数
四、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富水物探异常区钻探验证设计需满足工作面专门探放水设计提纲要求。

2、物探异常区钻探验证施工前要编制并落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附图:
1、物探异常区验证钻孔布置平、剖面图(以探放水实际材料图为底图)
2、综合柱状图
3、排水系统及避灾路线图。

地球物探课程设计

地球物探课程设计

地球物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理解物探技术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工作原理,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

3. 学生能够解释地球物理数据的基本处理和解释方法,分析实际案例中物探数据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探知识,分析特定地质条件下适用的勘探方法,并设计简单的勘探方案。

2. 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数据分析,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地球物理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球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科学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学习物探在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3. 学生通过了解物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联系实际,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和地理基础知识,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注重反馈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地球物理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原理及其应用- 重力勘探原理及其应用- 磁法勘探原理及其应用- 电法勘探原理及其应用2.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 地球物理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流程- 数据质量控制与处理方法- 地球物理异常的解释与分析- 实际案例解析3. 物探技术在资源勘探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案例- 物探技术在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与防治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引言:介绍地球物理勘探的概念、意义及发展历程。

物探设计

物探设计

第三节物探工作一、工作内容和工作量1、测地工作包括控制网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测线和测点布置以及高程测量。

2、激电中梯扫面扫面面积:,工作比例尺:1:0000,测网密度:100米×20米。

基线方向:正东,测线方向:正北。

测线测点布置见图:3、大功率激电测深在激电中梯扫面异常部位布置6-8条激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300-600米,以剖面连线覆盖异常,端点向异常两侧延伸至背景区为宜。

点距20米,异常部位加密至10米点距。

4、物性参数采集采用标本测定法和露头小四极测定法。

尽可能收集岩芯标本或在可以采集到规则标本的露头点采集合格标本回实验室测定物性参数,在无法采集标本的露头点采用小四极获取物性参数。

尽量保证异常部位的每种岩性所采物性参数不少于30组。

二、技术依据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次激电测深野外施工执行下列标准:1.《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 - 1993);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 - 1993);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三、仪器设备1、测地工作仪器设备包括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一套, GARMIN 60CSX 手持GPS六套、100 米测绳和 50 米皮尺各两根。

其中,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和测线端点布设。

其性能参数如下:A、信号跟踪系统内核:v60采用国际一流的天宝PCC品牌多星多系统内核BDS:B1、B2GPS:L1C/A、L2E、L2C、L5GLONASS:L1C/A、L1P、L2C/A(仅限于GLONASSM)和L2PGALILEO:升级预留SBAS:WAAS,MSAS,ENGOS通道数:220模块技术:天宝MaxwellTM高级自定义测量GNSS技术,极低噪声的GNSS 载波相位测量,1赫兹带宽内的精度〈1mm,成熟的天宝低仰角跟踪技术B、精度和可靠性RTK定位精度:平面:±(8+1×10-6D)mm高程:±(20+1×10-6D)mm静态、快速静态精度:平面:±+1×10-6D)mm高程:±(5+1×10-6D)mm初始化时间:典型10秒初始化可靠性:>%C、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内存:1G固态内存,8G可插式储存卡。

煤矿掘进工作面物探设计及总结报告(模板)

煤矿掘进工作面物探设计及总结报告(模板)

富源县富顺鸿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富顺鸿煤矿15401运输上山掘进工作面65m-265m里程物探探测设计编制:富顺鸿煤矿技术科时间:2020年2月25日物探设计审批表15401运输上山掘进工作面65m-265m里程物探探测设计一、探测地点:15401运输上山迎头正前方65m-265m范围。

二、物探设备:YCS200。

三、计划物探探测时间:2020年2月27日早班。

四、探测目的:掌握15401运输上山掘进前方65m至265m里程范围内水文地质情况,以及老空区(老巷)断层、裂隙导水带的分布情况。

五、探测精度要求:1、本次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工作,沿迎头布置测线3条,每条测线9个物理点,总计27个物理点。

通过在掘进头移动发射接收线圈,形成3条超前探测的实测剖面,施工方法如下图1。

图1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施工布置2、施工技术措施,本次物探使用的仪器型号为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装置类型采用重叠回线组合装置,边长1.5m的激发和接收正方形线圈,激发线圈匝数16匝,接收线圈匝数40匝。

供电电流档为4A,供电脉宽10ms,采样率16µS。

每个测点至少采用30次叠加方式提高信噪比,以确保原始数据的可靠性。

3、探测作业时必须根据点线的个数合理布置测点角度及距离,确保探测精度。

六、探测要求1、巷道断面、长度满足探测所需要的空间,宽度不小于2.5m,高度不小于1.8m;2.距探测点20m范围内不得有积水,且不得存放掘进机、铁轨、皮带机架、锚网、锚杆等金属物体;3.巷道内动力电缆、大型机电设备必须停电;4、探测时必须严格按照探测线路,分线探测做好标记,物探探测必须确保巷道掘进前方水平方面探测一线,顶板探测一线,底板探测一线,(根据物探设备类型的至少保证两线);5、物探探测地点必须确保支护完好,无淋水;6、物探探测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查仪,严禁瓦斯超限作业;7、准备进行物探的前一天,提前通知施工区队将巷道内杂物清理干净、积水疏干,工作面停产及影响物探的一切工作,机电运输设备必须停电,施工区队全力配合,保证物探工作顺利完成。

物探设计

物探设计

六煤运输大巷物探设计六煤运输大巷全长800m,巷道每掘进50米采用FDG-A-Z高分辨电法仪进行物探,探测距离为80米,如果发现存在采空区或积水异常区,必须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探放水。

一、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1、探测原理直流电三点源三极超前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矿井下最常用的一种超前探测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快速高效、测距较大、适应性强、对水敏感等优点,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电极布置为:一个电极在无穷远,一个电极向全空间均匀介质中的A点供电。

以A点为中心形成电场,向四周均匀放射电流。

距A等距离点组成一个球形等势面,等势面的变化代表整个球壳中电性异常的综合反映,这就是直流电超前探测的基本理论。

工作人员在巷道迎头设置点电源,后退一定距离间接测量掘进前方等距离的电性异常。

通过电性异常推断前方地质或水文异常,指导生产、降低风险。

2、井下工作方法巷道每掘进50米采用FDG-A-Z高分辨电法仪进行物探,在巷道掘进头超前探测,采用三点三极超前探测方法。

该方法由3个三极探测装置组成,在巷道掘进头以一定间距布置3个供电电极,另一供电电极布置在无穷远处。

测量电极MN以一定间距向巷道后方移动,对于每个测点,分别测量3对电极所对应的视电阻率值。

三点三极探测技术可以利用同一组MN测量的三组视电阻率值进行校正,消除干扰,提高解释准确度。

每次物探井下共打孔20个,孔间距为4m,孔深约0.3m。

在现场工作时,首先将先前准备好的盐与黄泥混合填堵钻孔,然后将铜电极插入孔中,保证铜电极能够与围岩尽量接触良好。

然后,在距巷道迎头4米,沿巷道掘进方向以等间距(4m)后退布置供电电极A1、A2、A3,将另一供电极B布置在即无穷远处,,这样就可以近似地将A1、A2、A3看做点电源。

最后从A1、A2、A3顺巷后退4m,以4m间距顺巷道布置测量电极MN,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视电阻率,依次移动电极MN完成测量直至探测工作结束。

物探工作设计书(高精度磁测和激电测深)

物探工作设计书(高精度磁测和激电测深)

目录一、序言 (1)二、设计工作量 (1)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1.测地工作 (1)(1)测网布设原则 (1)(2)测网布设 (1)2.高精度磁测 (2)(1)仪器噪声测定 (2)(2)一致性测定 (2)(3)基点选择及日变站的建立 (3)(4)日变观测 (4)(5)野外测量 (4)(6)磁参数测定 (4)(7)质量检查 (5)(8)野外资料整理 (6)(9)图件编制 (7)3.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 (7)(1)仪器性能检查 (8)(2)装置类型选择 (8)(3)仪器参数的选择 (8)(4)极距的选择 (9)(5)供电电流 (9)(6)测量要求 (10)(7)电参数测定 (12)(8)质量检查 (12)(9)资料整理及图件绘制 (13)四、野外工作时间安排 (14)五、提交初步成果及时间 (14)六、经费预算 (14)1.编制依据 (14)2.经费预算 (15)一、序言二、设计工作量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测地工作执行标准:《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1)测网布设原则高精度磁法扫面依据《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93)中对1:2000高精度磁测工作网度的基本要求,结合工区自然地理、交通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在技术规程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采取半自由网的方式进行高精度磁测工作。

测区网度20 10m。

测区内在地形条件无法到达的情况下,操作员根据野外实际对线、点进行局部调整甚至舍弃部分测点。

根据区内地质构造情况和实际工作情况,为使测线能尽可能地切过不同构造单元,同时提高野外生产效率,测线布设为南北向,即坐标方位0°。

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依据《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93)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0070-93)中对1:2000激电测深工作网度的基本要求,结合工区自然地理、交通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在技术规程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采取规则网的方式进行激电测深工作。

物探设计

物探设计

5.3物探设计5.3.1钻孔物探测井一、测井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1、目的任务(1)确定钻孔揭露煤层的深度、厚度及结构,验证钻探地质编录资料,同时为钻探打丢、打薄煤层提供数据;(2)划分钻孔岩性剖面;(3)进行煤、岩层物性综合对比,建立地层地质剖面,了解断层和破碎带分布情况;(4)确定钻孔倾角与方位角;进行放射性检查等。

(5)测量钻孔井温,分析、评价地温变化特征;确定含水层位置及含水层间的补给关系等。

2、工作依据(1)《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 0080-2010;(2)《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T 1042-2007;(3)《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 0181-1997;(4)测井通知书;二、煤、岩层地球物理特征1、煤层一般煤层具有高视电阻率(相对于石灰岩以外的顶、底板而言)、极高伽玛伽玛、声波时差较高、低自然伽玛(自然伽玛略低于石灰岩或无法区分,低于煤系其它岩性)特征,夹矸部位电阻率、伽玛伽玛降低形成相对负异常、自然伽玛升高形成相对正异常。

2、石灰岩具有极高视电阻率、极低自然伽玛特征、声波时差极低、伽玛伽玛特征不明显。

煤、岩层地球物理特征表表5-8视电阻率相对泥岩稍高、自然伽玛相对泥岩稍低、伽玛伽玛特征不明显。

4、泥岩视电阻率相对粘土岩稍高、相对砂岩稍低;自然伽玛相对粘土岩稍低、相对砂岩稍高;伽玛伽玛特征不明显。

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砂岩之间物性差异很小,很难区分或根本无法区分。

5、炭质泥岩视电阻率相对粘土岩稍高、相对砂岩稍低;自然伽玛相对粘土岩稍低、相对砂岩稍高;伽玛伽玛特征具有似煤特征。

6、粘土岩视电阻率相对最低;自然伽玛相对高于砂岩、泥岩;伽玛伽玛特征不明显。

三、测井工作量及质量要求1、测井工作量常规煤炭地球物理测井270米;2、质量要求测井资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80-2010《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1042-200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进行评级、验收。

物探勘测服务方案

物探勘测服务方案

物探勘测服务方案物探勘测是在地下或水下进行勘探,采用各种物理、化学和数学方法研究地下或水下结构构造、性质和矿产探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地下工程建设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物探勘测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降低地下探测风险、提升勘探效率的物探勘测服务方案。

一、综合勘探技术体系一般勘探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综合运用不同的物探仪器获得多种数据。

综合技术体系能够将各种信息有机结合,形成高精度的勘探数据。

该技术体系包括电磁法、重力法、地震波法、钻探取芯法和地磁法等。

在勘探时,电磁法在探测结构比较复杂的地下区域中应用广泛,例如矿山、城市建设、隧道等。

而地震波法是针对矿山、壳体稳定性、地下水、余热利用等领域的评价和监测。

重力法可用于探测矿体和结构体、岩石、构造等的重力畸变。

钻探取芯法,主要用于岩土工程中研究土体的构造、力学性能、水文特性。

地磁法则用于磁性物质或地磁场强度发生变化的区域。

综合各种物探技术,以确保数据更全面、更准确、效益更高、成本更低的勘探结果,从而为勘探流程提供优质保障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高效勘探方案设计一个好的物探勘测方案必须在提供高精度数据的同时,将勘探成本和时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设计高效勘探方案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实际要求制定合理的勘探目标,以减少冗余的数据采集和不必要的勘探花费。

(2)根据现场环境综合评估决策选择适当的物探技术,以获得最优勘探结果。

(3)合理规划勘探路线,结合权值优化算法对勘探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4)开发核心算法,实现勘探数据全自动分析和处理,使勘探数据快速有效被转化为实用数据。

(5)结合地图信息系统,辅助勘探数据分析和勘探方案优化。

采用上述方案设计和技术手段,可大大提高勘探效率和数据准确性,使勘探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控。

三、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物探勘测过程中,为降低勘探风险,必须实现实时获取数据、智能化分析、预警提示等功能。

物探工作方法

物探工作方法

物探工作方法随着找矿工作的深入,在寻找隐伏矿方面物探工作将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要用好物探方法、正确地使用物探工作是我们每个搞物探工作者的职责,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物探工作方法、思路。

一、任务的确定1、应结合具体情况,根据当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寻找,具备物性前提的矿床、地层、控矿构造、有关蚀变岩石等作为物探工作目标物,要尽量发挥物探方法在构造研究,地质添图,直接和间接找矿,矿区勘探等多方面的作用。

2、物探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1)配合大、中、小比例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研究基础地质的资料。

(2)成矿远景进行间接找矿,以圈出找矿靶区、包括贵金属、有色多金属、黑色金属、以及具有间接找矿前题的非金属矿种等。

(3)配合矿区及外围普查勘探,对异常进行详细研究、为寻找深部、隐状矿提供线索。

(4)勘查油气、煤矿床。

(5)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6)其它工作,包括寻找爆炸物,地下管道、考古等人文活动遗迹调查等方面的应用。

3、当探测对象(矿种、矿床类型、间接找矿目标物等)物理前提不明,物性差异不明显、即探测目标与围岩之间的物性差异不够显著,不能肯定能测出目标物异常时,或工作区存在较严重的干扰因素、使方法技术的效果受到影响、只能做为实验研究项目来作。

4、应用综合物探方法时,要考虑其各自的特点,既使用前题、作用、效率、成本等。

合理地确定具体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当工作地区存在着多种可能使用的物探方法解决的问题时,应该考虑同时解决多种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测区、比例尺和测网的确定(1)测区范围的确定a、必须保证探测成果轮廓完整,周围有一定面积的正常场背景。

为了节约工作量,一般可将普查区划分为“控制区”与“调查区”。

b 、测区范围应尽可能地包括少量已知区。

与过去工作区相衔接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重复测线。

并尽量包括过去工作过去的基点或基线点。

(2)比例尺的确定a、在区域地质调查阶段:用于中、小比例尺(1:20万到1:10万)及大比例尺(1:5万到1:2.5万),地质填图等。

物探设计总结

物探设计总结

物探设计总结引言物探设计是指利用物理勘探方法对地下构造、地质体和矿产资源进行探测和调查的过程。

物探设计的目标是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地质情况和资源储量估算。

本文将对物探设计的关键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提供一份全面且有效的物探设计指南。

1. 需求分析在进行物探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明确项目的目的、区域范围、勘探深度以及需要获取的地质信息。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物探设计的技术路线和方案。

2. 地质勘探资料收集在进行物探设计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地质勘探资料,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岩芯分析数据、地震资料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情况,为物探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3. 地质模型建立地质模型是物探设计的基础,通过对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可以建立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包括地质体的几何形状、物性参数和空间分布等信息。

地质模型的建立对于物探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4. 物探方法选择物探方法是指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物理勘探方法进行勘探。

常用的物探方法包括电法、电磁法、重力法、磁法等。

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勘探目标和技术要求等因素。

5. 测线与布点设计测线与布点设计是指确定物探测线的位置和布点的密度。

测线的位置应根据地质模型和物探方法的要求确定,布点的密度应保证对目标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并考虑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

6.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指在实际勘探中,采集物探数据的过程。

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物探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地下构造和地质体的信息。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过程需要根据物探设备和方法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且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结果解释与应用最后,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对地下构造和地质体进行解释和分析,将物探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物探结果可以用于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和资源评估等方面。

结论通过对物探设计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探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环节。

河北省武安市某煤矿二水平北翼四采区物探勘察设计

河北省武安市某煤矿二水平北翼四采区物探勘察设计

河北省武安市某煤矿二水平北翼四采区物探勘察设计摘要:武安市煤矿勘察区内出露的地层从老至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及第四系。

北部、西北部及西南部基岩零星出露,东南部为掩盖区。

现将本区出露的某地层分述如下: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更新统地层分上、中、下三统,上更新统分布在二级阶地及冰碛台面,为多种成因黄土,厚2~10米;中统形成三级台地,为冰碛红粘土砾石层,总厚81.64~8.00米,一般厚30米;下统为冰碛及间冰期冰水沉积物,总厚度150~10米,一般厚40米,下部为冰碛泥砾,上部为冰水沉积杂色粘土、细砂、亚粘土、砂砾石等。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在一级阶地、漫滩、河谷内分布有洪冲积相卵石层,以紫红色、灰白色石英砂岩为主,成分复杂,夹红色细砂,厚2~6米。

阶地上部有黄红色黄土状亚砂土,局部含小石,在山麓、山丘之上有厚度不大的残坡积碎石。

关键词:地层武安市煤矿1 工程概况1.1 目的与任务1.1.1目的根据煤矿要求,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依据的资料。

在煤矿生产掘进时,前方可能存在隐伏的导水构造或断层,为确保生产安全,我们对矿方提供的原始资料及图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探探测设计。

1.1.2任务本次探测主要任务如下:1.物探探测1.27km2范围内的陷落柱的位置的含水性2.采用瞬变电磁探测勘探面积范围内含水构造、大于5M的断层位置及含水2 区域地质勘察区内出露的地层从老至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及第四系。

北部、西北部及西南部基岩零星出露,东南部为掩盖区。

现将本区出露的某地层分述如下: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更新统地层分上、中、下三统,上更新统分布在二级阶地及冰碛台面,为多种成因黄土,厚2~10米;中统形成三级台地,为冰碛红粘土砾石层,总厚81.64~8.00米,一般厚30米;下统为冰碛及间冰期冰水沉积物,总厚度150~10米,一般厚40米,下部为冰碛泥砾,上部为冰水沉积杂色粘土、细砂、亚粘土、砂砾石等。

工程物探课程设计

工程物探课程设计

工程物探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程物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具备一定的工程物探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工程物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等主要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熟悉物探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物探方法进行简单的工程地质;能够分析物探数据,得出合理的地质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工程物探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物探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物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地震勘探:介绍地震波的传播原理、地震仪器的使用、地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2.电法勘探:讲解直流电法、交流电法、电阻率法等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磁法勘探:介绍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磁力仪器的使用和磁数据的处理方法。

4.物探数据处理和解释:讲解物探数据的预处理、数据解释和成果输出等基本方法。

5.工程物探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物探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物探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工程物探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工程物探实例,让学生了解物探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仪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物探手册》、《地震勘探原理》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直观展示物探技术和实例。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地震仪、磁力仪、电阻率仪等,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西华煤矿物探设计方案

西华煤矿物探设计方案

西华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物探)设计方案四川省川煤矿山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勘测分公司(川煤技术中心地测与防治水研究所)二0一三年十月西华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物探)设计方案编制单位负责人:唐平审核:陈文生詹述荣项目负责:高国强技术负责:董戈报告编写:刘明四川省川煤矿山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勘测分公司(川煤技术中心地测与防治水研究所)二0一三年十月目录一、目的任务 (1)二、基本概况 (1)三、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4)四、工程部署及质量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工作原理 (9)六、施工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工程报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1西华煤矿物探布置及地形地质图1:50002.西华煤矿物探工程布置图1:5000第一章目的任务西华矿业一标段按照设计施工至+1272m辅助运输巷K10m处,按照规定施工探放水钻孔,2013年9月25日,施工单位施工ZK1钻孔,该钻孔实际挂口位于巷道中心线上,钻孔方向与巷道掘进方向一致,挂口高度距离巷道底板 1.2m,实测倾角+1.5°,施钻过程中,48~70.5m段为软岩层,103.5~114m见煤,之后由于钻机水泵能力不足,堵塞钻头出水孔,无法继续施钻,终孔129m。

因+1272m辅助运输巷设计是布置在茅口灰岩中,理论上是不应该见煤的,出现此情况后,威达公司相关领导和部门及部门负责人立即到现场实地查看和了解情况,最后经大家研究决定,在该处增补探煤钻孔,详细探明该区域的地质情况。

1.根据钻孔见煤点情况,发现实际C25煤层底板等高线与地质资料提供的煤层等高线偏差较大,该区域约偏差100m(平距)左右。

煤矿工作面物探设计

煤矿工作面物探设计

山西吕梁中阳西合煤业有限公司4202运输顺槽11#钻场超前物探探测设计编制单位:地测科编制:审核:地测科: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编制日期:2019年12月9日4202运输顺槽11#钻场超前物探探测设计一、设计目的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根据“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探放水方法,对掘进区域煤层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为钻探设计提供超前探测依据,以确保4202运输顺槽掘进施工安全。

二、编写依据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安全规程》、《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及公司有关探放水的技术要求。

三、选用仪器本次使用的仪器为YCS2000-T瞬变电磁仪,该仪器对低阻充水破碎带反应灵敏,体积效应小,横纵向分辨率高,且施工方便、快捷、高效等优点,可应用煤矿掘进前方、巷道帮侧、煤层顶板、底板等探测,为井下生产过程中水患和导水构造超前探测提供技术手段,巷道每隔70m进行一次物探。

四、瞬变电磁探测原理YCS2000矿用瞬变电磁仪主要由主机和发射/接收线圈组成。

主要是为了解决矿井中水害问题,工作原理如下所示:主机通过引线与发射/接收线圈连接,实现交互。

测量时,先通过对主机进行测量参数的设定,并布置好发射/接收线圈进行工作,通过发射线圈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接收线圈测量地下介质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磁场,从而达到探测介质的电阻率的目的,数据经底层处理后上传回主机。

主机进行数据显示、即时存储,然后通过USB连接线将主机连接到计算机上,将探测数据导出,利用配套成图软件做出进一步处理与反演计算,从而根据成图的有关参数具体分析得出探测结果,确定钻探钻孔布置方式。

五、探测条件探测时对巷道内的电缆、机电设备进行停电,综掘机退至距工作面迎头不低于10m处,现场不能存有积水。

六、探测点位置4202运输顺槽A13测点前48.5处。

七、探测点布置本次瞬变电磁仪探测点从现掘进工作面迎头右帮起以0-180°扇形布置,每隔15°布置一个探测点,共布置13个探测点,每个测点探测3个方向,探测倾角为顺层±0°,顶板+30°,底板-30°。

水利工程物探技术方案

水利工程物探技术方案

水利工程物探技术方案一、背景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物探技术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水利工程物探技术以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提供全面的地下水文地质信息,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物探技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

二、目的1. 确定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2. 发现地下水文地质中的有害岩土和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提前预警风险;3. 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

三、实施步骤1. 地质勘察阶段(1)根据工程规模和需要确定勘察范围,明确勘察目标和内容;(2)实地调查,采集岩土样品,利用地质勘查手段进行地下岩土勘察;(3)通过地质勘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为物探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物探技术方案制定阶段(1)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结合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物探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2)选定合适的探测工具和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勘探、地电勘探、重力勘探等;(3)进行现场实地测试,验证物探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实施阶段(1)按照物探技术方案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数据采集;(2)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水利工程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图谱和报告。

4. 结果评估阶段(1)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评价,确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2)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建议,为工程的后续施工和运行提供参考。

四、关键技术和难点1. 数据采集地下水文地质信息的获取是水利工程物探技术的关键环节。

在采集地下水文地质数据时,需要克服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困难,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和分析地下水文地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依托于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多方位的地质解释和分析,准确判断地下岩土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探工作一、工作内容和工作量1、测地工作包括控制网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测线和测点布置以及高程测量。

2、激电中梯扫面扫面面积:,工作比例尺:1:0000,测网密度:100米×20米。

基线方向:正东,测线方向:正北。

测线测点布置见图:3、大功率激电测深在激电中梯扫面异常部位布置6-8条激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300-600米,以剖面连线覆盖异常,端点向异常两侧延伸至背景区为宜。

点距20米,异常部位加密至10米点距。

4、物性参数采集采用标本测定法和露头小四极测定法。

尽可能收集岩芯标本或在可以采集到规则标本的露头点采集合格标本回实验室测定物性参数,在无法采集标本的露头点采用小四极获取物性参数。

尽量保证异常部位的每种岩性所采物性参数不少于30组。

二、技术依据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次激电测深野外施工执行下列标准:1.《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 - 1993);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 - 1993);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三、仪器设备1、测地工作仪器设备包括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一套,GARMIN 60CSX 手持GPS六套、100 米测绳和50 米皮尺各两根。

其中,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和测线端点布设。

其性能参数如下:A、信号跟踪系统内核:v60采用国际一流的天宝PCC品牌多星多系统内核BDS:B1、B2GPS:L1C/A、L2E、L2C、L5GLONASS:L1C/A、L1P、L2C/A(仅限于GLONASSM)和L2PGALILEO:升级预留SBAS:WAAS,MSAS,ENGOS通道数:220模块技术:天宝MaxwellTM高级自定义测量GNSS技术,极低噪声的GNSS 载波相位测量,1赫兹带宽内的精度〈1mm,成熟的天宝低仰角跟踪技术?B、精度和可靠性RTK定位精度:平面:±(8+1×10-6D)mm高程:±(20+1×10-6D)mm静态、快速静态精度:平面:±+1×10-6D)mm高程:±(5+1×10-6D)mm初始化时间:典型10秒初始化可靠性:>%?C、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内存:1G固态内存,8G可插式储存卡。

可同时记录GNS、Rinex 格式静态数据。

定位输出:1Hz、2Hz、5Hz、10Hz、20Hz、50Hz差分支持:sCMRx、CMR、CMR+、、、、、、输出格式支持:ASCII:NMEA—0183以及二进制:TrimbleGSOFGARMIN 60CSX 手持GPS、100 米测绳和50 米皮尺主要用于测量过程中的测点布置和MN电极布置。

在空旷地段,GARMIN 60CSX 手持GPS的定位精度在5米以上,森林覆盖较多或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段定位精度会有所降低。

2、激电设备本次工作拟投入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制的WDA-1 超级数字直流电法仪进行物性测定、激电中梯扫面和激电测深工作。

WDA-1 超级数字直流电法仪是集发射、接收功能于一体的激电测量仪器,主要性能参数如下:A、接收部分电压通道:±32V(24 位A/D)测量精度:当Vp ≥5mV 时,±% ±1 个字当≤Vp <5mV 时,±1% ±1 个字输入阻抗:>50 MΩ视极化率测量范围:±1% ±1 个字Sp 补偿范围:±10V电流通道:6A(24 位A/D)测量精度:当Ip ≥5mA 时,±% ±1 个字当≤Ip <5mA 时,±1% ±1 个字50Hz 工频干扰(共模与差模干扰)压制:优于80dBB、发射部分最大发射功率:7200W最大供电电压:±1200V最大供电电流:±6A供电脉冲宽度:1~60 秒,占空比为1:1四、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1、电性参数测定电性参数的测定采用室内标本测定法和露头小四极测定法。

两种方法使用的仪器均为WDA-1 超级数字直流电法仪。

A、标本测定法室内标本的电性参数测定采用面团法测定。

面团法属于简易的标本架法,用潮湿可塑的泥团( 或面团) 代替标本架进行测定。

面团中适当加些硫酸铜溶液,以改善其导电性和防止发酵。

标本的采集应较均匀地分布于测区内, 与异常有关的岩矿标本采集数量要超过30 块,以便进行数理统计。

对项目已施工钻孔中的几种岩矿芯每个层位进行均匀采集,重点层位岩石达到2个采样点及以上,以提高典型性。

岩芯标本采集长度不小于10cm。

野外露头标本采集应根据采样工作部署图到预设采集点采集,当预设点不宜采集时,应根据野外实际情况,调整采集位置,保证在新鲜的基岩上、未受到污染或扰动的松散沉积物中采集标本。

固结岩矿石手标本形状一般为15×7×7cm3 至10×10×4 cm3 的长方体,要方便量取长宽高参数。

测量前,保证岩石浸泡9小时以上,晾干后观测。

晾干后统一拍照。

测量标本尺寸,进行电性参数测量,记入电性记录本,后进行资料整理和检查测量。

B、露头小四极法在露头、探槽或坑道的岩矿石表面上, 用小四极装置测定自然条件下岩矿石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一般露头表面不可能平坦, 岩性不可能均一, 电场基本上是不均匀的,测得的为“视”参数。

测量时尽可能选择新鲜、无裂隙、表面较平整、宽度较大的露头,恰当地选布极范围,灵活地选取MN 进行观测。

其中最关键的是AB和MN 电极要接触良好、稳固。

选择AB 与露头宽度( D) 的关系应满足D≈( 2 ~3) AB。

AB 还要布置在露头的中间部位, 以避免旁侧影响。

同时,AB 应小于露头的下延长度。

一般AB 的排列方向应与野外工作中AB 的方向一致。

为了了解非各向同性, 可以多做几个方位。

对低极化率的岩石, 本方法能正常地进行测定。

对致密块状矿体, 当其与围岩边界明显时, 尤应注意界面的影响。

有时由于界面积累电荷的影响使得观测常常出现反常现象。

如随供电时间增长, ΔU 逐渐减小; 随放电时间增长, ΔU2 逐渐增大等。

主要原因是露头有限。

当露头致密到面极化程度时, 就不能这样测定极化特性了。

本方法的优点是直接测量, 岩石保持天然状态, 免去采集标本的麻烦。

缺点是电极不易接触良好, 电极极化影响严重, 露头风化程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有风化壳时, 常使ηS 值降低。

因此,需要详细记录测点地形地貌特征和岩矿石的外观特征。

2、测地工作执行标准:A、《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B、《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C、《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控制测量首先根据测区控制点的情况,计划采用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布设D级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也可再发展低一级控制,在布设GPS控制点时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和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减少对GPS的信号干扰,并考虑到卫星信号的影响。

在采用静态GPS观测前,检查星历及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当点位观测条件欠佳或PDOP值接近6以及同步边较长时,适当延长观测时间,PDOP急剧变化时,停止数据记录,待降到正常值时,再进行观测,这样可确保基线向量的正确解和精度。

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1次(量至毫米位数),两次量取的天线高差不大于3mm,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剖面测量剖面测量在首级控制的基础上用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测放剖面控制点,测深剖面按照1:1000图幅的精度要求,然后根据进度要求可采用全站仪或GPS的RTK技术测放剖面地形变换点。

按照1:1000图幅的精度要求,用GPS的RTK技术每百米测放剖面地形变换点。

测网布设根据勘查目的与任务,按东西向布设基线、南北向布置测线。

基线与测线端点均采用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布置。

测点点位和供电测量电极点位采用手持GPS,结合测绳和皮尺与已知测线端点共同确定。

3、激电测量(1)仪器性能检查①不极化电极不极化电极内阻要求小于2KΩ。

每组不极化电极间的电位差要求小于2mV。

②导线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根据用途、电极距大小、供电电流强度和工区自然条件选择,一般选择内阻小、轻便、强度高的导线。

要求导线内阻小于10Ω/Km,耐压高于发送机的工作电压。

导线的绝缘电阻应每公里大于2MΩ/500V。

对于长度为D(Km)的导线,其绝缘电阻应大于2/D(K Ω)。

(2)仪器参数的选择①充、放电时间和供电周期的选择该系统发射机的供电制式为双向短脉冲制式,占空比1:1。

②延时的选择为减小电磁耦合效应对激电法的干扰,应尽量选择较长的延时,一般选为几百毫秒,当延时大于500ms时,电磁耦合效应对直流激电法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同时,延时太大会降低观测精度。

一般选择200-400ms。

③采样宽度为提高观测精度, 采样宽度应适当大些,④叠加次数增加叠加次数,可提高观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叠加次数多,生产效率低,所以,选择时应考虑以上因数。

(3)供电电流为提高信噪比,要求有足够大的供电电流(4)测量要求测站:每天观测开始前,供电站操作员应进行以下操作:发电机试车,观察其空载和有负载时的运转情况;检查仪器、装备和通讯工具的基本性能;检查各线路连接是否正确;检查导线是否漏电;粗略测量供电回路电阻,在确定电路接通和人员离开电极后进行试供电,选择合适的供电电压并调节平衡负载。

核对各电极所在的电线号AB极:a.供电电极采用并联接地方式,一般打成垂直于测线方向的一排或几排。

b.各电极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电极入土深度的二倍;c.电极的数量应使供电电流稳定;d.当需要较大的供电电流时,应采取减小供电回路电阻的办法解决。

MN极:a.埋设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5 KΩ,电极坑内不得留有砾石和杂物;地表干燥时,应提前向坑内浇水;测点岩石裸露时,应填湿土。

b.测量电极应避免埋设在流水、污水里或废石、沙堆上;应尽量减小两电极间的温差;c.在测量过程中,电极附近不得有人为扰动,严禁在接收机附近用对讲机通话;d.当实际接地点无法埋设电极而需移动接地点位时,一般在测地误差容许范围内可以自由移动;当需要移动较大距离时,可将两个测量电极垂直于测线作同方向、同距离移动,因此造成K值的改变在±4%内时,可不改算K值。

(5)质量检查系统质量检查应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在整个野外工作过程中。

在时间和地段上都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