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锋》教学案人民必修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二战后美苏两国的总体对比和矛盾;2.理解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台湾、西柏林等地的争端;3.掌握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并探讨其领导地位的形成;4.探究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5.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深入思考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体系。
2. 教学重点1.美国和苏联在冷战初期的矛盾;2.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以及“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3.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4.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
3.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冷战初期美苏之间的矛盾;2.如何让学生系统了解美国和苏联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3.如何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
4. 教学方法1.授课法:讲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探讨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并进行对比;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分析两种制度的优缺点。
5.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冷战初期美苏之间的基本知识,引发对主题的兴趣与探究欲。
步骤二:讲授利用PPT等教学工具,对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详细的讲解。
步骤三: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探讨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
学生应该收集到有关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进行分享。
步骤四:互动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分析两种制度的优缺点。
在讨论中,教师采取引导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思考。
步骤五:总结汇总重点知识点,强调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异、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估1.课前预测——学生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内容并进行预测;2.课内表现——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做答情况,并对其中错误内容进行纠正;3.课后概括——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试题测试。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人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和合作。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美苏争锋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2. 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三、教学难点:1. 美苏争锋的影响和意义。
2. 如何评价美苏争锋中的各方得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事件及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美苏争锋中的合作与竞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美苏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和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美苏争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
2. 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介绍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3. 分析美苏争锋的影响:讨论美苏争锋对全球局势、国际格局以及两国自身发展的影响。
4. 评价美苏争锋中的各方得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美苏在争锋过程中的表现。
5.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美苏争锋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美苏争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美苏争锋时期的重要会议或谈判。
2. 邀请历史专家或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美苏争锋的理解。
3. 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展览,增加对美苏争锋时期的历史实物了解。
八、教学资源:1. 历史书籍:提供关于美苏争锋的相关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2.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可靠的历史网站,获取更多关于美苏争锋的信息。
3. 视频资料:播放与美苏争锋相关的纪录片或历史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为美苏争锋这一历史主题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后续课程将深入探讨美苏争锋时期的重要事件、影响以及历史意义。
历史必修1人民版9.1美苏争锋教案

第一节美苏争锋【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难点: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展示一系列图片,说明由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确定进入本课。
〖讲授新课〗世界格局的含义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均势、稳定的结果。
首先,任何一种国际关系格局都是相对的,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也不可能长期不变;其次,在国际关系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向的因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某一方面力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一、背景及形成(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1、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材料展示来说明)2、什么是冷战?3、阅读P138材料,理解丘吉尔演说的含义。
一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的争锋及其影响;2.掌握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的主要内容;3.分析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锋1.讲解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2.介绍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3.分析美苏之间争夺所谓“第三世界”的背景和原因;4.总结美苏争锋的影响。
2. 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1.分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讲解中国在冷战中的立场和策略;3.分析中国在冷战中所受到的影响。
3. 探究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1.分析中国在冷战初期外交政策的演变;2.介绍中国参与联合国和第三世界运动的情况;3.总结中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成就和经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2.理解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分析中国在冷战中的立场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锋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2.讨论法:采用问答、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视听法:通过教学PPT和视频资料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细节。
五、教学评估1.组织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2.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3.开展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学PPT;2.相关视频资料;3.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七、教学扩展1.通过组织参观和访谈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在其他领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布置相关跨学科课程项目,让学生整合掌握相关知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9第1课 美苏争锋教案1 含解析 精品

9.1 美苏争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正确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材整理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形成过程(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2)表现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图解示意] 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教材整理2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特点美苏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2.表现(1)全面冷战①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②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
在美国的压力下,苏联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2)局部“热战”①朝鲜战争:1950年,美国操纵的所谓“联合国军”,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这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影响(1)积极方面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第一课美苏争锋 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教案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教材分析本课是二战和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衔接课。
它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由战时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转向战后雅尔塔体系,实质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在两极格局发展过程中西欧、第三世界等力量的崛起,又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本课概念较多,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需重视概念的解读。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前高中的二战历史还未学习,导致知识上有断层,加之学生在选考科目未选前以学考为主,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这一块内容,所以以落实学考基础知识为主,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基础知识。
选考内容适当穿插,课外阅读内容不讲。
教学目标1.用表格梳理让学生掌握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史实。
第 2 页第 3 页关系格局在二战后被一种新的格局取代,美国对苏共实施冷战政策,逐步形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锋局面。
讲授新课:美苏争锋活动一:美苏对峙格局形成过程简析学生阅读教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的大事记。
时间事件1946年3月1947年3月1947年6月1947年9月1949年1月1949年1955年第 4 页引导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美苏对应的举措。
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对峙和对抗,我们称之为冷战。
结合P155教材知识链接,解释冷战的概念。
从大事中我们来简析美苏对峙局面(冷战)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看教材P154丘吉尔铁幕演说材料,解读“铁幕”的内容、影响。
结合提供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看教材P158杜鲁门国会提出咨文材料,解读杜鲁门主义提出的内容、实质和影响。
材料1947年2月21日,英国政府照会美国政府,表示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不应该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但由于英国国内经济困难,……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
杜鲁门立刻意识到……这真是美国政府期待已久的天赐良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展示有关马歇尔计划材料两则,解读马歇尔计划。
最新【人民版·教案】美苏争锋

一美苏争锋【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朝鲜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基本过程;理解“冷战”的内涵;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史实;辩证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于世界史的了解并不多,文理分科倾向明显,有一定教学难度。
根据课标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重点: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学生可以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战后国际大舞台上美苏争锋两极对峙的广阔两面,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这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其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
【教学流程】一、导入(2分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大战,其中涌现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可以说灿若繁星,屏幕上上出现的这三位人物是那个国家的人?答: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不同性质国家的领导人齐肩并坐在一起,为什么?答:共同抵抗法西斯德国的暴行。
为了消灭纳粹德国这一共同目标,促使苏美英在战时结成了盟友关系。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人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的对抗和竞争。
2. 通过分析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后果,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差异。
2. 美苏争锋的过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对抗。
3. 美苏争锋的影响:全球冷战的爆发,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美苏争锋的原因和背景。
2. 美苏争锋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3. 美苏争锋的影响和后果。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审视美苏争锋事件。
2. 如何使学生理解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国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美苏争锋中的具体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修建等。
4. 观看纪录片:让学生观看有关美苏争锋的纪录片,增强直观感受。
5. 小组合作法:分组研究美苏争锋的不同方面,如政治、经济、军事等,并进行汇报。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美苏争锋的主题。
2. 讲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差异。
3. 分析美苏争锋的过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对抗。
4. 讨论美苏争锋的影响:全球冷战的爆发,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美苏争锋的主题。
2. 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对抗。
人民版 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第一节 美苏争锋 教案.doc

美苏争锋教案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概念:“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难点美苏争锋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由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确定进入本课。
教学:(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1)背景与条件背景:美苏两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
条件:经济、军事、科技水平等居领先位置。
目的: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政治上,美国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球各国,控制利用联合国,作为推行全球扩张的工具;经济上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力图进一步打开世界市场)根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
(2)“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
(3)“冷战”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史料链接材料一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2024年度-《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03
02
01
4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基本史实,理解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运用历史资料进行研究。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国际合作与对话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教材内容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1
目录
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情况与需求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反思总结与改进方向
2
01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目标
3
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冷战起源
重要事件
双方实力对比
包括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标志性事件。
对于历史基础一般的学生
02
重点讲解美苏争锋的基本事实和关键事件,帮助其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对于历史基础薄弱的学生
03
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如观看相关纪录片、使用历史地图等,激发其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其历史素养。同时,关注其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其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14
04
CHAPTER
30
在保持课程内容丰富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
优化课程内容
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师生互动
在案例分析环节,预留足够的时间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完善案例分析
包含美苏争锋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等核心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九一 美苏争锋教案

专题九第一节美苏争锋【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美苏两极对峙的形成过程,通过研读史料,问题探究比较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2、通过冷战的产生和过程,理解国家利益是美苏冷战形成的根源。
3、通过图表,合作探究,理解冷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图表,合作探究,理解冷战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冷战实际上是一场新的条件下的战争”,启发学生要爱护和平,珍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重点知识】如何认识冷战对世界的影响【难点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异同漫画:马歇尔计划美国就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和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了。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材料二材料三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知识检测】1、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其原因有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②美苏军事上处于均势状态③国家利益的冲突④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2、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3. 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4.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5、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A. 雅尔塔体制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6、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人民版必修

1.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认识到这种竞争和对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 美苏争锋的过程:从“冷战”到“热战”的演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
3. 美苏争锋的影响: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推动。
三、教学重点1. 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2. 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以及这种竞争和对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水平的培养,以及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四、教学难点1. 美苏争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冷战时期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审视和批判性思考的培养。
1. 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等辅助教学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美苏争锋的意义和影响。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历史文献阅读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水平。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引出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
2. 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详细讲解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以及美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
3. 分析美苏争锋的影响:探讨美苏争锋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影响,如冷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美苏在科技和太空竞赛中的竞争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人民版历史必修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引导学生多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协作交流,主动探究,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理解美苏争锋的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进一步感悟实力决定地位;感悟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之间求同存异,深刻体会和平及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教学影像资料、图片,设计问题,编辑使用powerpoint 制作CAI课件;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小组,有分工地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导入多媒体展示:二战后相关资料。
问题:以上资料获取哪些信息?(学生归纳二战带来的危害及战后各大国基本状况)由战后背景导入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
◎授课简介“格局”、“极”,并简介近代史上几次政治格局的变动,强调维也纳体系和凡—华体系以欧洲为中心,两极格局打破了这一格局。
对第九专题做一简介。
与学生共同探讨:美苏为何争锋?ppt展示问题:⑴什么是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名称是怎么来的?⑵二战后,新的国际格局为什么以美苏为主导?⑶美苏两国由二战中同盟关系到二战后转为敌对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阅读教材后,“战后美国组”、“战后苏联组”分组展示,解决问题。
一、为何争介绍战后美国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势均力敌。
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段话强调战后世界局势。
突出: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联系中国实际可拓展)。
强调:联合的基础消失,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社会制度——美苏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人民版-美苏争锋教学设计.doc

美苏争一、教学内容分析《美苏争锋》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本课教材规定为两口:“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这一目主耍包括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其中涉及众多组织和事件以及政治概念。
第二目,“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主要谈及两极对峙下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织的局面,具体表现为德国和朝鲜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和越战。
本课内容对于二战后半个世纪左右时间的世界格局都有重大影响,同时与政治学科有一定的关系,在本学科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本课,既能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思维,又能树立珍惜和平的观念。
二、学牛学习情况分析本班是福州市一级达标校普通班级,学生成绩都还不错。
而II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本课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
但由于历史在初中处于弱学科地位,学生学习历史大多岀于兴趣,而缺乏深层次分析和归纳能力。
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 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屮,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其历史思维。
三、设计思想1、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之间由盟友走向对立,并且逐步开始世界霸权的争夺,最终形成了两极对峙格局。
课程内容复杂,知识容量大,本着有效教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教材中和教材外的补充材料,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教学环节上,按照学牛的理解能力,将课文中的两个子目重新设计为三个子目:第一目“从盟友到对手一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通过介绍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并且知道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和华约等基本史实;第二目“美苏'两极对峙'”,主要通过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分析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针锋相对的表现,理解美苏争霸的实质;通过第三目“'冷战'下的国际关系”,让学生知道美苏之间为了争霸引发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给世界和平带來严重威胁,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造成的影响,从而树立起珍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情感。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第1课《美苏争锋》一、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1课。
《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
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等分析、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
2、运用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充分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3、明确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1美苏争锋复习优秀教案

美苏争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苏争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能力方面:(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美苏争霸的后果的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史观方面:(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
(2)通过对美苏争霸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从而对学生进行反霸斗争的教育。
高考分析:本考点重点考查美苏争霸的主要史实,要求认识美苏争霸的阶段特点及其成因。
近两年来本考点高考都出现过,题型涉及选择和材料都有。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1、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①稳定了西欧的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轨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是A 朝鲜战争B 越南战争C 伊拉克战争 D波黑战争3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止’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进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A 马歇尔计划B 布雷顿森林体系C 关贸总协定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①是美苏势均力敌的产物②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③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开始形成④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5、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 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 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6、 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A 拉拢东欧国家B 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C 军事上遏止苏联D 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基础知识复习:斯大林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人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美苏争锋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美国和苏联的崛起。
2. 美苏争锋的过程:冷战政策的实施、军备竞赛、太空竞赛、中东战争等事件。
3. 美苏争锋的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电影、纪录片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美苏争锋的历史场景。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深入了解美苏争锋的过程和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民版高中历史《美苏争锋》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资源:相关历史事件的电影、纪录片等资料。
3. 网络资源:相关的学术论文、历史资料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历史背景:介绍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美国和苏联的崛起,为学生理解美苏争锋奠定基础。
3. 分析美苏争锋过程:讲解冷战政策的实施、军备竞赛、太空竞赛、中东战争等事件,引导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过程。
4. 探讨美苏争锋的影响:分析美苏争锋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苏争锋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苏争锋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二次大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人教版、岳麓版)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决定了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3.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4.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岳麓版表述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5.教材以资料链接形式介绍了“冷战”的定义和“冷战”一词的由来。
“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人教版)“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岳麓版)6.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表现,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人教版)它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岳麓版)7. 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岳麓版)面对美英等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苏联和东欧各国加强了合作,(人教版)9国于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又于1949年1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这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
(人教版)8.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岳麓版)1949年,以美国策动西方12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人教版)9. 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使东欧国家进一步团结在苏联周围,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人教版)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10.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1. 美苏“冷战”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1949年。
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1961年,民主德国建造的“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
12.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两个占领区,1948年,两个占领区先后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人教版)1950年,朝鲜半岛发生内战,美国立即派兵干预,又操纵联合国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战争结束。
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岳麓版)13.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差一点引发一场核战争,是“冷战”期间最危急的事件之一。
(岳麓版)14.历时十几年的越南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它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此时苏联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岳麓版)15.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持续了四十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它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岳麓版)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苏在二战时形成的同盟关系于二战结束后破裂。
其根本原因在于A. 联盟的基础消失B. 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C. 国家利益的冲突D. 美国推行的霸权政策2.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B. 美苏实力势均力敌C. 美苏意识形态不同D. 西欧各国普遍衰落3. 美国在二战后确定的战略目标是A.控制西欧B.独霸全球C. 称霸美洲D.遏制苏联4.揭开“冷战”序幕的是A.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B.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C.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 德国分裂成西德和东德5.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A.朝鲜战争的结束B. 杜鲁门主义的出笼C. 两个德国的出现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6.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美国对苏“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对西欧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C.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D.它仅仅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7.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A.都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是以经济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目的都是反苏反共以遏制共产主义D.都是以美国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8. 美国策动西方国家建立北约的主要目的是A. 对苏进行冷战B. 防止德日东山再起C. 镇压人民革命D.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9.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 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B. 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C. 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D. 两大阵营各自形成的军事集团10.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对峙近半个世纪A. 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 使世界朝着单极化的方向发展C. 避免了大规模战争发生D. 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发展机会11.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形式主要是A. 军事冲突B. “冷战”C. 思想控制D. 文化渗透12.美国“冷战”政策的基本特征是A.强调合作共处不搞对抗B. 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C.军事结盟稳定资本主义D. 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13. 美国在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在亚洲A. 援助蒋介石挑起内战B. 挑起越南战争C. 从亚洲撤兵充实欧洲D. 发动朝鲜战争14. 将下列各项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②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④华约组织建立A. ①③②④B. 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 ②①③④15.“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表明A. 美苏争霸趋于缓和B. 苏联无力与美国争锋C. 美国反应软弱无力D. 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16.美国对越南发动的所谓“特种战争”指的是A. 取代法国对越南进行殖民统治B. 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B.对越南进行大规模的连续轰炸 D. 派遣地面部队到越南参战17.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导致美苏间军备竞赛B. 造成国际局势一次次紧张C.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D. 对历史发展毫无积极作用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二、材料解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利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摘自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材料二: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摘自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的道路。
——摘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世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请回答:①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性质是什么?②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实质是什么?③四段材料反映出美国在战后初期采取的什么政策?说明了什么?④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条:缔约各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之全体攻击。
因此,各缔约国应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二:第二条……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缔约国之武装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摘自《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请回答:①《北大西洋公约》何年签订?《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何年签订?②材料一中的“自由制度”指的是什么?③据材料二指出华约组织建立的目的和影响。
④由此反映出美苏对抗的实质是什么?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材料三: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
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摘自里根的讲话请回答:①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②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③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④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二、问答题4.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