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糜烂面应用复方壳聚糖膜剂临床护理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糜烂面应用复方壳聚糖膜剂临床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3-03-06T15:06:07.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供稿作者:王欣1 孙艳1 陈永健2 [导读] 传统带状疱疹局部皮损处理方法是小水疱不处理,大水疱经低位抽吸,并外涂贴剂或西药湿敷[1]。
王欣1 孙艳1 陈永健2 (1大连市皮肤病医院 116021;2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116033)
1 资料和方法
1.1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西医诊断标准(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发病一周以内,年龄≤70岁,性别不限,空腹血糖值<10.0mmol/L,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溃疡累及肌肉、脂肪、骨膜,出现糖尿病合并症及严重脏器衰竭、晚期肿瘤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疹无水疱,无法表达自身感受的儿童、老年痴呆病人、聋哑人、昏迷病人、脑卒中病人等。
1.2临床资料 90例带状疱疹病人,均为本院2010年3月到2011年7月随机抽取病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70岁,平均50.97岁,治疗1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8岁,平均51.50岁,治疗2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5
2.17岁。病程2-6天,出现水疱、脓疱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皮损分布于四肢、躯干。三组的性别、年龄、皮损的部位及范围均无明显的差异。
1.3护理方法在无菌技术的条件下,将皮损处的水疱痂皮全部清除。(1)对照组:先湿敷0.15%依沙丫啶20分钟,再进行局部皮损NUVB照射( 德国Waldmann公司BL801型NB-UVB光疗仪,照射距离为21cm。照射剂量:皮肤类型I~II2,首次剂量0.2J/cm2,皮肤类型III~IV2,首次剂量0.3J/cm2,每日1次,每次增加0.1 J/cm2,患者在治疗时均佩戴防UV专用眼镜,男性患者遮盖阴囊[7])时间20分钟。
(2)治疗1组:每天上午9:00、下午3:00外涂皮损糜烂面复方壳聚糖膜剂各一次,再进行局部皮损NUVB照射,每日一次,时间20分钟。
(3)治疗2组:每天上午9:00外涂皮损糜烂面复方壳聚糖膜剂一次,再进行局部皮损NUVB照射,每日一次,时间20分钟。
1.4效果指标观察
主要观察并记录糜烂面开始干燥的时间,开始结痂、全部结痂、开始脱痂、全部脱痂的时间及有无水疱的再生,临床治愈的时间(判定本病的治愈标准采用“ 大连市医院住院病人疾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1.5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临床计量资料处理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治疗结果
表1 三种方法干燥时间、结痂时间、总疗程比较(-X±S,天)
经F检验p均小于0.05,表明应用复方壳聚糖膜剂治疗带状疱疹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而且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说明每天应用复方壳聚糖膜剂次数的增加,会加速创面的愈合。
表2治疗7天三组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经X2检验p小于0.05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2不良反应
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
3 讨论
传统带状疱疹局部皮损处理方法是小水疱不处理,大水疱经低位抽吸,并外涂贴剂或西药湿敷[1],因水疱内病毒及代谢产物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导致创面干燥、结痂、疼痛、愈合时间延长,易再生丘疹及水疱。本方法是将水疱表皮全部清除后[2],在创面上外涂复方壳聚糖膜剂,复方壳聚糖膜剂的作用:具有良好亲和性,能使创面新生的纤维组织正常增生,促进表皮组织的形成和创面完好,易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促创伤愈合性、抗菌性和药物缓释性[3]。将复方壳聚糖膜剂涂于糜烂面处,形成一种保护屏障,即能缓释药物,又能保证药物在创面的停留时间,使创面能够保持干燥,不利于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有效控制感染。利用该膜剂具有抗病毒、抗感染[4],促进伤口愈合[5]等作用,可以使创面干燥结痂时间缩短,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本方法解决了因传统方法导致带状疱疹创面干燥、结痂、疼痛、愈合时间较长的问题,既避免了丘疹、水疱的再生,又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痛苦。还将会改进带状疱疹局部皮损创面处理方法,可减少护士工作量,不增加护理次数,使皮损早期干燥收敛结痂,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为带状疱疹局部皮损创面处理方法开创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一302.
[2] 孙艳,孙萍,毕轶霞等.会阴部带状疱疹31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9)558
[3]王令充,陈西广等.医用壳聚糖膜的性能及用途,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36(2).215-220
[4]廖红,董志,傅洁民.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烧伤,烫伤方面的药9257.
[5]郭珉,杨彤,李传勋.复方壳聚糖膜剂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