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逻辑关系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部分逻辑图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逻辑关系图
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决定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需要劳动,劳动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又称之为生产资料。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要发生两方面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即生产力,后者即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在生产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它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结构):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社会形态: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人类社会五种社会经济制度: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2018考研政治:马原第一至四章思维导图
2018考研政治:马原第一至四章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马原思维导图
2018考研已进入暑期的黄金阶段,不知道小伙伴们一轮复习的如何?政治有没有开始复习,小泉在这里整理了马原的思维导图,来方便大家记忆,快来学习吧!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章思维导图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思维导图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思维导图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框架图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与方法
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实践活动
中介
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理论
指导作用 决定(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具体的 历史的 统一
认识
认识路线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
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
认识的结构
认识过程
反复性 无限性
感性认识
实践为中介
条件 第一次飞跃
理性认识
条件 第二次飞跃
直接性、具体性
理性因素
间接性、抽象性
非理性因素
指导、解释、预见作用 动力、诱导、激发作用
主体
中介
客体
人的认识 能力、认 识水平的
标志
物质性认识工具 观念性认识工具
语言工具
实践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创立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吸收 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马原原理框架图
对立统一规律 (发展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 (发展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 (发展方向和道路)
六对范畴
1.整体与部分 2.原因和结果 3.现象与本质 4.可能性与现实性 5.必然性与偶然性 6.内容和形式
认识过程的两大飞跃 2.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和反复性
3.真理的检验 标准
1.真理的特点:客观性、相对性(注意,真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性 2.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有明确界限的,超出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有可能变成谬误。 3.实践为什么能够检验真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这个特点)
马哲框架图
物质观
1.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 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但是能被我 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2.静止的意义:衡量事物的程度和范围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坐地日行八万里)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风定花犹路,鸟鸣山更幽静) 1.时间的不可逆性:一寸光阴一寸金 2.时间的相对性:开心的时候光心似箭,难过的时候度日如年
运动观 物质
唯 物 论 世 界 的 本 原
决 定 反 作 用
时空观
实践
1.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实践的基本形式 2.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3.人与自然的关系 4.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起源
马原思维导图
马哲在历史观上唯物,旧唯物在历史观上唯心(自然观上唯物)
马哲坚持实践的观点旧唯物没有 0
^实践的观寺是马哲独有的
►
除马哲外的其他唯物主义观念
5
... 世界是怎样的 、\ 唯物辩证法
6
/一 两大总特征 0
事物的普遍【联系】 0 事物的永恒【发展】 0
概念 0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能和现实
关系 0
对立统- 0 '
a现 实中孕育着可能
b可 能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 旦主客观条件成熟,可能 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 0
要求人们立足现实, 展望未来, 注意 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 发挥主观能动性, 做 好应对不利清况的准备 ,争 取实现好的可能
可能性和现实性 0
7
在现实中是否有依据? O —
1联系具有客观性 0 事物本身固有,非主观腮想
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 0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其他事物处千—定的联系当中
特点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整体,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个成分或环节
3联系具有多样性 0 事物是多样的
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1物 质 =本原 意识= 派生
相互区别 0
2物 质 【不是】意识 ,意识 【不是】物质
对立统— 0
相互联系 0
3物 质 【不能代替 】意识 ,意识 【不能代替 】物质 1物 质可以转化为 (变成)意识 ,意识可以 转 为 (变成)物质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反作用于物质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0 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逻辑图_加水印
绪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的特点唯物论物质观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及其关系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意识观意识的产生意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旧唯物主义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形而上学古代自发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古代形而上学近代以来的形而上学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分析与综合 逻辑与历史 抽象与具体 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 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体、客体的含义、内容、特点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对立的派别和观点 唯物论部分:1、一元论和二元论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部分:人的本质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个人与社会历史——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人的问题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马 原政经科社 历史观:第四章关于自由资本主义:第五章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第六章 关于社会主义:第七章关于共产主义:第八章 第一章发展产生阶级基础 两大发现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 实践基础标志辩证法意义总特征:内容、联系的特点、发展的实质、关系 关于发展:三大规律关于联系:五大范畴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二者关系规律及属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意识的作用对立统一规律地位与主题内容同一性与斗争性:含义、关系、作用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关系价值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价值评价:含义、特征真理与价值、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第四章 社会的构成社会的发展动力历程 人民群众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剩余价值剥削程度 后果:扩大再生产 生产方法形式 第六章私人垄断 形成 形成 表现:垄断组织、垄断竞争、垄断价格、垄断利润 发展: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历史观:实践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劳动力商品含义成为商品的条件一无所以人身自由商品论自由竞争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积聚积累商品论价值论资本论剩余价值论私人形成:基本矛盾本质;局部质变目的:垄断利润手段:垄断价格作用本质:定义量:剩余劳动时间用构成:c+v+m价值规律内容:作用形式:作用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垄断价格资本论动非职能闲置→借贷→银行(后二总称生息资本)运动个别循环周转:研究目的、影响因素、后果内容:3阶段、3职能形式、2条件公式: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二、主要考点1、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两次飞跃。
马原逻辑图(打印版-建议用A3纸打印)
矛盾的主次 方面辩证关 系原理
发展的过程 原理 尊重规律与 发挥主观能 动性
运动的物质与 时间、空间的 辩证关系
内外因辩证 关系原理
辩证唯 物主义 认识论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观
一个 观点
两个 核心
一大 原理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辩 证关系原理
两个 主体
真理观
实践
实践与认识 的辩证关系 原理 主体与客体 辩证关系原 理 自然与社会 的辩证关系 原理
马克思主义 哲学
辩证 唯物论 两个 核心 两大 原理
物质与意识 辩证关系原 理 世界的物质 性统一性原 理
唯物 辩证法 一个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 出发
一个 核心
一个 方法 辩证思维 方法
两种 特征
三大 规律 质变与量 变
质、量与度 的辩证关系 原理 质量变辩证 关系原理
五对 范畴 现象与 本质 必然与 偶然 现实与 可能 原因与 结果 内容与 形式
认识
社会
人
绝对真理与 相对真理辩 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客观 性原理 真理与价值 辩证关系原 理 真理的检验 标准
感性认识与 理性认识辩 证关系原理
构成
规律
特点
动力
人民群众 史观
真理的具体 性原理 真理与谬误 辩证关系原 理
实践与认识 具体口
生产关系 与生产力
物质
物质和运动 的辩证关系
意识
意识的能动 性原理
矛盾
矛盾的对立 统一原理 普特矛盾辩 证关系原理
联系
发展
否定之否 定
肯定与否定 辩证关系原 理 辩证否定原 理
普遍联系 原理
整体和部分 辩证关系原 理 系统和要素 辩证关系原 理
2021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框架图思维导图框架图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含义创造者继承者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续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阶级属性讲是关于无产阶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对象和内容讲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目标讲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而学说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基本立场: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基本观点: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基本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产生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政治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与发展批评地继承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与苏联、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与发展济学学社会主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实践性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显著特征)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发展性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指引着人民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物质及其存在形态近代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第一性(本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同一性(正确认识)可知论不可知论物质观物质和物质范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
马原逻辑关系图
马原逻辑关系图(看图回忆内容,是又快又好的复习方法)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2.思想渊源:ABC无斗(三大起义)3.实践基础马革(马恩的革命实践)1.产生(从哪来) 4.两大发现:AB5.阶级基础:无(A)1. 6.标志:A第1章 2.发展:(到哪里去):展开为毛邓三科1.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哲3.内涵(什么是) 2.政治立场:劳苦大众3.理论品质:ABCD4.本质属性:科学、革命、实践、阶级、人民1.哲学定义2.哲学基本问题地位(基石)2.唯物论3.物质观列宁的定义:内容、特点(物质和意识关系角度)、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4.意识观:定义、本质(内容(依赖于物质)、形式)、形成过程社会是物质的:三点理由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定义、地位、与静止的关系时空是物质的:属性与特点、与运动的关系1.定义2.特点:四个3.实践观3.地位:人的存在方式(个体)、社会生活的本质(群体)4.形式:三个(生产(人与自然)、社会(人与社会)、科学(人与意识))5.内容与结构::经济、政治与文化1.主题:世界怎么样2.总特征:联系和发展(1)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4.辩证法3.关于发展:三大规律(2)质量互变:发展的动态和形式(3)否定之否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4关于联系:五大范畴意义:矛盾分析法提出者:恩内容:2个5.哲学基本问题意义:划分派别两大关联问题:唯物唯心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矛盾=对立统一=辩证统一同一性=统一性=依存、包含、转化矛盾性=斗争性=区别、排斥、分离三可:认识、发现、利用规律7.人在规律面前有三不可:藐视、创造、消灭规律8.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性是:可知论区别是:反映还是先验(从物出发还是从精神出发)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性:都是反映论区别:能动还是直观,是坚持实践、辩证观点还是相反1.认知:理性因素:感性和理性认识--------------------------------理性因素9.意识 2.情感:非逻辑主体心理形式:幻想、灵感、直觉、顿悟3.意志:-------------------------------------------------------------- 非理性因素1.认识的基础:实践的构成与作用2.认识的本质:三种认识观(唯物、旧唯物和唯心)10.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3.认识的形式:AB(感性和理性)4.认识的运动过程:2次飞跃5.认识的作用:主观能动性6.认识的规律:否定之否定(实-认-实)11.主体﹥主观(主体的观念)客观﹥客体客体首先指客观事物,但又并非一定是客观事物,实践的精神客体不是泛指任何精神现象,而是特指人类精神生产的结果以物的形式存在并成为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
马原逻辑图汇总课件
封建
资本 ——— 商品经济
共产 ——— 产品经济
五分法
三分法
B技术社会形态:(四种)渔猎、农业、工业、信息
马原逻辑图汇总
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基本
矛盾及其 运动规律
构成
总体构成: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局部构成: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轨迹:5个社会 运动:社会形态的演变 过程、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
两大关联 社存与社意、
哲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学
统一性 否:二元论(笛卡尔)
肯:一元论 唯物主义:古、近、现
唯心主义:主、客
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马原逻辑图汇总
定义:列宁
物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存在方式:时空+运动
唯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
形成过程:3个
论
意识 定义:(不是物质、依赖物质)
本质:人脑、映像、社会产物
能动反映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
可知论(有同一性)
机械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小结: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 + 能动的反映论
马原逻辑图汇总
逻辑图
认识的基础:实践(来源、动力、标准、目的)所以: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的本质:能动的反映(区分:先验论、机械反映论)
认 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分:经验论和唯理论) 识 辩证运动:两次飞跃(感→理,理→实践)
主客观、认识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总规律:否定之否定(毛泽东)
与“实践观”的逻辑图并在一起——认识论总图
马原逻辑图汇总
认识的两种结果:真理与谬误(辩证统一)
真 真理的本质:认识
马原考点群逻辑结构图
-精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精品-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
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可知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
彻底的可知论 不彻底的可知论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承认矛盾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精品-
辩证法
-精品-
历史唯物论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承认规律、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否认规律、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资本主义论
科学社会主义
-精品-。
考研政治马原结构图
在价值方面
构成,决定:其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构成和决定的 社会因素:劳动力价值受历史和道德因素影响
在使用价值方面: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增值)
形成: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 操纵和控制
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两次否定( 一次否定,矛盾 初步解决,但 处 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 具有片面性,二次 否定,实现对立面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三个阶段(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
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与规律
认识活动(实践)的构成要素(3 个):主体,客体,中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反之则相反 认识本质:能动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直观反映论(旧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反映,离开实践和辩证法来考察认识,认为认识是一 次性完成的),先验论(唯心主义—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认识过程的两种形 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识的发展规律: 认识——实践——认识——实践„„(以至无穷)——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
生产实践:人与自然→(社会化)→经济生活→经济结构
形式,包含的关系,结果 社会实践:人与人→(社会化)→政治生活→政治结构
科学实验:人与意识→(社会化)→文化生活→文化结构
形式
关系
结果
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内容:(普遍联系,永恒发展)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因果关系 辨证法 关于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原理) 关于联系: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对象),内容与形式 意义: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原逻辑思维导图
特殊的认识:真理理
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力力
生生产力力力与生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阶级斗斗争/革革命/改革革/科技
人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用
个人人 人人⺠民群众
商品及其二二重性
使用用价值 价值理理解政治济学的枢纽:劳动价值论劳动及其二二重性
领域:金金金融资本的发展 范围:国际垄断组织与同盟
大大时代:经济全球化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生(理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经济落后的国家走走向社会主义的路路程
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
了了解一一般原则/要求/目目标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不会
⻢马原逻辑
马原逻辑思维导图
物质观
辩证唯物论
意识观 实践观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律相结合
一一个核心心:对立立统一一规律律
两大大特征:联系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
三大大规律律:对立立统一一/质量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四大大思维方方式
五对基本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观
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观
认识的规律律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货币
一一般等价物 职能
商品经济一一般矛矛盾
私人人劳动 社会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揭示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剩余价值理理论
劳动力力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剩余价值及其生生产 资本及其积累
工工资/利利润与计算
垄断的产生生与本质
层次:私人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逻辑关系图(看图回忆内容,是又快又好的复习方法)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
2.思想渊源:ABC
无斗(三大起义)
3.实践基础
马革(马恩的革命实践)
1.产生(从哪来) 4.两大发现:AB
5.阶级基础:无(A)
1. 6.标志:A
第1章 2.发展:(到哪里去):展开为毛邓三科
1.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哲
3.内涵(什么是) 2.政治立场:劳苦大众
3.理论品质:ABCD
4.本质属性:科学、革命、实践、阶级、人民
1.哲学定义
2.哲学基本问题
地位(基石)
2.唯物论
3.物质观列宁的定义:内容、特点(物质和意识关系角度)、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
4.意识观:定义、本质(内容(依赖于物质)、形式)、形成过程
社会是物质的:三点理由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定义、地位、与静止的关系
时空是物质的:属性与特点、与运动的关系
1.定义
2.特点:四个
3.实践观
3.地位:人的存在方式(个体)、社会生活的本质(群体)
4.形式:三个(生产(人与自然)、社会(人与社会)、科学(人与意识))
5.内容与结构::经济、政治与文化
1.主题:世界怎么样
2.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1)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辩证法
3.关于发展:三大规律(2)质量互变:发展的动态和形式
(3)否定之否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
4关于联系:五大范畴
5.意义:矛盾分析法
提出者:恩
内容:2个
5.哲学基本问题
意义:划分派别
两大关联问题:唯物唯心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6.矛盾=对立统一=辩证统一同一性=统一性=依存、包含、转化
矛盾性=斗争性=区别、排斥、分离
三可:认识、发现、利用规律
7.人在规律面前有
8.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性是:可知论
区别是:反映还是先验(从物出发还是从精神出发)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性:都是反映论
区别:能动还是直观,是坚持实践、辩证观点还是相反
1.认知:理性因素:感性和理性认识--------------------------------理性因素
9.意识 2.情感:非逻辑主体心理形式:幻想、灵感、直觉、顿悟
3.意志:-------------------------------------------------------------- 非理性因素
1.认识的基础:实践的构成与作用
2.认识的本质:三种认识观(唯物、旧唯物和唯心)
10.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3.认识的形式:AB(感性和理性)
4.认识的运动过程:2次飞跃
5.认识的作用:主观能动性
6.认识的规律:否定之否定(实-认-实)
11.主体﹥主观(主体的观念)客观﹥客体
客体首先指客观事物,但又并非一定是客观事物,实践的精神客体不是泛指任何精神现象,而是特指人类精神生产的结果以物的形式存在并成为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
如以书籍为物质载体的各种理论、学说等等;不具有物的形式、只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精神现象,只是认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客体,不能成为实践的客体。
(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1.认识的两种结果:真理(真理、本质、属性);谬误;二者的关系
2.检验真理的标准(原因、确定与否)
11.真理与价值 3.真理与效用:真理与价值(价值的定义、价值的特性、价值评价的内容
与特点
4.价值与真理的关系
总体:社存和社意
1.构成(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局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社会运动:五个社会形态的演变
13.社会发展是合力推动的结果:社基矛(根本)、阶级斗争(直接)、革命、改革、科技
(五大动力)(前两者的体现)
主体:资产者
1.因素的出现
客体:资本
14.资本主义的形成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2.整体的确立
物质技术基础:产业革命
价值—抽象劳动
15.商品的质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有用性
16.使用价值
物品
这里的使用价值等同于哲学上的价值(客体能满足主体的效用或有用性)17.价值量的确定:同种商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种商品需将不同质的劳动还原为同质的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单价下降。
18.属于特殊商品的有:货币、劳动力商品
19.三个剩余价值的关系:1绝对(局部对局部)、相对(整体对整体: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
个无产阶级叫打群架)用纵向座标(同一主体自己比);超额用
横向座标(不同主体横比)
2.三者的产生对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不同。
绝对不要求,相对要求全
社会(宏观),超额要求本部门(中观)内的少数企业(微观)
简单
20.再生产﹤积聚—积累—剩余价值
扩大---单个资本增大﹤
集中:兼并、联合(股份制)
局部:个别(空间:循环;时间:周转)21.资本的运动
整体:一核心;两前提;条件
22.价值规律的作用:(分析题用两点论:积极和消极作用)
23.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有:AB
24.垄断竞争不同于垄断时期的竞争
企业之间优胜劣汰
自由竞争部门之间平均利润
25.垄断时期的竞争组织内部
垄断竞争组织之间
与非垄断组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