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索勾股定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延伸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以及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让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提出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特殊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并提出勾股定理的猜想。
2.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勾股定理,强调数学逻辑性和严谨性。
-首先,验证直角边长度为1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是否满足勾股定理;
4.多元评价:采用口头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倾听、交流、分享;
4.使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数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价值。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灵活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忽略细节,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探索勾股定理三

探索勾股定理三
2、如图:已知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
AB=8cm,BC=10cm,求CE的长?
四、拓展提升
如图:某隧道的截面是一个半径为3.6米的半圆形,一辆高2.4米,宽3米的卡车能通过隧道吗?请说明理由?
学习目标: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难点: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一)自主探索(认真读教材P12-14页,动手实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1、仔细分析课本中介绍的各种剪拼方法,开动你的大脑,看看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勾股定量?(可以查阅资料)和你的同伴进行交流。
2、当年毕达哥拉斯借助下面的两个图验证了勾股定理,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
3、利用割补法计算课本P14页图1-15中各正方形的面积,分析图中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满足a2+b2=c2?
初二年级数学科探究新知学案主备:陈芳时间:9月7日
学习内容:探索勾股定理(三)
教学设计(收获)
二、小组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
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
分别以它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本个半圆,求圆中的阴影部
分的面积,通过计算,你能得到什么结?三、展示反馈(亮出精彩的你!)
1、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0cm,且两直角边之比为3:4、求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多少厘米?
说明:如果一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边a、b、c
(二)自学检测
1、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9cm、12cm,则斜边长为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等三边的平方是的

《勾股定理(3)》教学设计课件

《勾股定理(3)》教学设计课件

A3A4⊥OA3,A3A4=1,则OA4= ____5___ ;
A
1
A1

1
O
,则OAn-1= __n_-_1___ .
“数学海螺”
1
A2
1
A3 1
A4
拓展提高
2.如图:数轴上A,B,C三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按此规律,在数轴上可表示哪些数?
1 11
O
1 A B C2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应用提高
注意:请上课使用此课件时删除本页.
证明“HL”
,
问题1 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 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 形全等.学习了勾股定理后,你能用一般三角形全 等的判定方法证明这一结论吗?
证明“HL”
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
∠C=∠C'=90°,AB=A'B',AC=A'C'.
再见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3)
说明页
说明: 此PPT关于“画图探究”(第5至6页)的教学环 节也可使用微课《在数轴上画表示无理数的点》视 频(01:20—04:55)中的片段进行课堂教学. “拓展提高”(第9至10页)的教学环节也可使用 微课《在数轴上画表示无理数的点》视频(04: 55—07:30)中的片段进行课堂教学.
画图探究
练习1: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17 的点.
类比迁移
问题3 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在数轴上作出
表示 3 的点?
拓展提高
1.如图,OA为1,
A A1⊥OA,A A1=1,则OA1= ____2___;
A1A2⊥OA1,A1A2=1,则OA2= ___3____;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设计三角形相似中的勾股定理理解解析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设计三角形相似中的勾股定理理解解析

本文将围绕着教学设计《探索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相似中的勾股定理进行理解解析,从而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一、教材分析在《探索勾股定理》这个教材中,学生将通过纯手工制作三角形和量角度与边长的实验来探究勾股定理,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其余两边平方的和。

通过探究,学生将逐渐明确三角形的概念、平方的概念以及三边比较等知识,最终达到正确理解勾股定理的目的。

同时,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也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内角和外角之和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方的概念,并且认识两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即直角边平方等于其余两边平方的和。

4.能够使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三角形相似问题。

5.掌握基础的手工制作技能,如量角度、绘制直线、剪纸等。

三、教学策略1.CGI策略CGI(Cognitively Guided Instruction,认知引导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数学思想发展的教学方法。

采用CGI策略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借鉴他们的思考模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2.PBL策略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探究性、趣味性、实践性和知识交流性等特点。

采用PBL策略,能够从学生自身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设计1.引入:导入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概念在引入部分,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图形来让学生了解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如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引导学生一起观察一个三角形,看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其中哪条边是斜边,哪条边是直角边,在这个三角形中哪两边的平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3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3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

第3课时 17.1 勾股定理(三)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二、新课
例1(教材探究1)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

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2(教材P67页探究2)Array
分析:⑴在△AOB中,已知AB=3,AO=,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B。

⑵在△COD中,已知CD=3,CO=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D。

则BD=OD-OB,通过计算可知BD≠AC。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和BD的关系,给AC不同的值,计算BD。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 1、2
四、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课本习题第2、3、5题
六、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勾股定理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已经熟悉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为学习勾股定理奠定了基础。
2.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关于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内容,对于勾股定理的引入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直角三角形边长计算,特别是将定理应用于不同情境下的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3.深入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识别和运用勾股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解题过程的表述,做到简洁、清晰、有条理。
2.勾股定理的应用题要结合实际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小组作业要求分工明确,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任务。
3.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直观的教具来辅助理解。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欲望,有利于他们在探讨勾股定理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情,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勾股数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思考勾股数在这些特殊三角形中的特点。
3.小组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并撰写解题报告。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难点: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白板、自制教学道具五、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验证结论得到定理----典例讲解理解定理----达标检测加深认识---归纳总结布(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结合视频中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小故事,具体实践毕达哥拉斯是如何发现勾股定理的请同学们观察方格纸上的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计算出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观察图形,巧算面积,探索结论。

发现这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一过程给学生以充足的探索时间,并由学生总结出用割、补等方法验证结论。

学生讲解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进一步给予指导和肯定学生观察图片通过数格子法得出结论,并动手画图通过“切”、“割”法验证结论.探究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多媒体展台直观、省时、高效,增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为勾股定理的出现提供了方向,进而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发现——验证——猜想”的数学过程。

(三)验证结论得到定理利用课前准备的几何道具,利用图形的拼接,证明勾股定理方法一:利用“赵爽弦图”来证明方法二:利用“总统证法”来证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转化为正方形的面积,并请证明成功的小组代表上台来展示整个证明的过程。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嘴角上翘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历史悠久,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称为"几何学的基石",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它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学习勾股定理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需要,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的必要基础。

因而勾股定理具有学科的基础性和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知识;也经历过利用图形面积来探求数学公式过程。

如探求乘法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等。

本节课在学生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求直角三角形的又一重要性质——勾股定理。

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知识链,使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

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思维偏重于直观。

而勾股定理的探究方法虽然很多,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如果直接让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大多会思考三边之间的一次关系,而较难想到三边之间的平方关系,可能会陷入较长时间的困惑,而且没有教师的指引可能最终都不能走到正确道路上来,为此,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提出问题,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引导学生从具体到一般,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亲历定理的产生和验证过程,作为以后相关知识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计算分析、拼图实验的过程,在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各类型的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挥自己特长,通过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老师的介绍,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第一节《勾股定理(3)》教学设计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第一节《勾股定理(3)》教学设计

17.1 勾股定理(3)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勾股定理,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2.进一步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在数轴上寻找表示地理数的总的过程,•发展学生灵活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形成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用勾股定理寻找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点的过程中,•体验勾股定理的重要作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235重点:在数轴上寻找表示,,,,……这样的表示无理数的点.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寻找直角三角形中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

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思考: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了勾股定理后,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先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探究: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的点吗?的点呢?设计意图:上一节,我们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问题.在初一时我们只能找到数轴上的一些表示有理数的点,而对于象,,……这样的无理数的数点却找不到,学习了勾股定理后,我们把,,……可以当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只要找到长为,的线段就可以,勾股定理的又一次得到应用.师生行为: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象,,……这样的包含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线段.此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找到含长为,这样的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 ②学生是否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交流合作.师:由于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所以只需画出长为的线段即可.我们不妨先来画出长为的线段.生:长为的线段是直角边都为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师:长为的线段能否是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呢? 生:设c=,两直角边为a ,b ,根据勾股定理a 2+b 2=c 2即a 2+b 2=13.若a ,b 为正整数,•则13必须分解为两个平方数的和,即13=4+9,a 2=4,b 2=9,则a=2,b=3.•所以长为的线段是直角边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2132323232321313131322131313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 生:步骤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点A ,使OA=3. 2.作直线L 垂直于OA ,在L 上取一点B ,使AB=2.3.以原点O 为圆心、以OB 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交于点C ,则点C 即为表示的点.(二)新课教授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800米处,过了10秒后,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 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图,A 点表示男孩头顶的位置,C 、B •点是两个时刻飞机的位置,∠C 是直角,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解:根据题意,得Rt △ABC 中,∠C=90°,AB=5 000米,AC=4 800米.由勾股定理,得AB 2=AC 2+BC 2.即5 0002=BC 2+4 8002,所以BC=1 400米.飞机飞行1 400米用了10秒,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1 400×6×60=50400米=504千米,即飞机飞行的速度为504千米/时.评注:这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经过分析,问题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等三边的问题,这虽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学生可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同时注意,在此题中小孩是静止不动的.例2、如右图所示,某人在B 处通过平面镜看见在B 正上方5米处的A 物体,•已知物体A 到平面镜的距离为6米,向B 点到物体A 的像A′的距离是多少?分析:此题要用到勾股定理,轴对称及物理上的光的反射知识.解:如例2图,由题意知△ABA′是直角三角形,由轴对称及平面镜成像可知:AA′=2×6=12米,AB=5米;在Rt △A′AB 中,A′B 2=AA′2+AB 2=122+52=169=132米.1313所以A′B=13米,即B点到物体A的像A′的距离为13米.评注:本题是以光的反射为背景,涉及到勾股定理、轴对称等知识.由此可见,数学是物理的基础.例3、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棵水草,它高出水面3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至水面,已知水草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分米,•问这里的水深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得到右图,其中D是无风时水草的最高点,BC为湖面,AB•是一阵风吹过水草的位置,CD=3分米,CB=6分米,AD=AB,BC⊥AD.所以在Rt△ACB中,AB2=AC2+BC2,即(AC+3)2=AC2+62,AC2+6AC+9=AC2+36.6AC=27,AC=4.5,所以这里的水深为4.5分米.评注:在几何计算题中,方程的思想十分重要.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同时经历勾股定理在物理中的应用,由此可知数学是物理的基础,方程的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师生行为: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可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辅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②学生是否自主完成上面三个例题;②学生是否有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特别是学生是否有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应用方程的思想.例4、练习:在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解:是两直角边为4和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如下图:171717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在数轴上找表示无理数的点的方法,熟悉勾股定理的应用.师生行为: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2)能否找到斜边为,另外两个角直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例5 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1.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方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重点探索勾股定理.难点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师:宇宙浩瀚无边,有无数的星系与星球,在这茫茫的宇宙中有外星人的存在吗?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案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活动1.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平方的关系.课件出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师: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A的面积(单位面积)B的面积(单位面积)C的面积(单位面积)左图右图师:你是怎样得到图中正方形C 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针对学生的解法,教师总结.学生的方法可能有:方法一:如左图,在正方形C 外补四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C =72-4×12×3×4=25.方法二:如左图,将正方形C 分割为四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S C =4×12×3×4+1=25.分析填入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发现:A 的面积+B 的面积=C 的面积;或 a 2+b 2=c 2.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活动2:利用拼图探索勾股定理 ①教师导入,小组拼图.师:由刚才归纳发现的结论,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师: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请你利用自己准备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请每位学生用2分钟时间独立拼图,再6人小组讨论.)②层层设问,完成验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得到两个图形:A 的面积 (单位面积)B 的面积 (单位面积)C 的面积 (单位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1)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图1中大正方形的面积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6人小组交流.)(2)你能由此得出勾股定理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a+b)2=4×12ab+c2,并得到a2+b2=c2.)从而利用图1验证了勾股定理.③自主探究,完成验证.师:我们利用拼图的方法,将形的问题与数的问题结合起来,利用整式运算的有关知识,从理论上验证了勾股定理,你还能利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吗?(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小组交流,最后请一个小组同学上台讲解利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活动3:表述勾股定理.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把勾股定理总结出来吗?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几何语言: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数学小史: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叫做“勾”,下半部分叫做“股”,中国古代的学者把直角三角形当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此发现早于毕达哥拉斯定理五百到六百年。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课题 1.1.1 探索勾股定理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八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用测量法和数格子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体会数学定理发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参加探索与创造,获得参加数学活动成功的经验.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及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几幅图片图一是希腊为纪念一个重要数学定理而发行的邮票图二是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弦图图三:华罗庚教授建议向外太空发射与外星人联系的图案学生观看图片通过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师:如图所示,从电线杆离地面8 m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6 m,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确定了,第三条边也就随之确定,三边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数量关系。

事实上,古人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的平方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做一做】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三条边长,把长度标在图形中,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a2+b2=c2怎样验证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平方关系呢?【思考】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吗?你是如何计算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任意画三角形,教师选取典型的几个三角形进行讲解。

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

观察图中的正方形,猜想是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通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求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就是求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1_探索勾股定理_第三课时

初中数学1_探索勾股定理_第三课时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三课时讲授;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本节意图让学生自己经过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发现勾股定理.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浓,所以处理教材内容上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设计方格纸上计算面积,用拼图的方法验证等活动,以真正实现学生在知识、智力、能力和全面提高.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议论、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亲身实验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及结论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探索多样的拼图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方法交流—探索.教具准备学生每人课前准备若干张方格纸、投影片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通过哪些方法能够验证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生]测量、数格子和图形分割.[师]那你们能否将这个大正方形通过恰当的剪切后再拼接成两个小的正方形呢?Ⅱ.讲述新课[师]我们将上图中两个正方形分别翻折过来,得到下面图形,同学们年,你们有什么发现呢?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思考.[生]大正方形和两个小正方形有很多重叠的部分.[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青朱出入图”.刘徽在他的《九章术注》中给出了注解,大意是:三角形ABC 为直角三角形,以勾为边的正方形为朱方,以股为边的正方形为青方.以盈补虚,将朱、青二方并成弦方,依其面积关系有.[师]“青朱出入图”有什么优势呢?[生]它不用运算,单靠移动几块图形就能直观地证出勾股定理.[师]回答的很好,得却用它方便了很多,真是“无字的证明”.下面我们来动手做一做:(1)任作一个Rt△ABC,如图,以其斜边AB为边向直角顶点C所在一侧作正方形ABDE.延长BC交DE于F,过D作BF的垂线DG,G为垂足,在线段CA上截取CH等于BC:过H作AC的垂线HI,交AB于I,如图1-14.沿这些线将正方形剪开,就得到了一幅五巧板.图1-13 图1-14。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十七章17.1勾股定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十七章17.1勾股定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17.1勾股定理(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引入思考题: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了勾股定理后,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先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如下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AC=A’C’求证:△ABC △A’B’C’师生活动:学生板演证明过程,教师点评探究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3的点吗?教师讲解作图步骤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分别在数轴上画出1234... 的点练习题:图中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⑤…,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多少?C D A BFE 展示提升完成书上27页练习题1.和2例3 再来看一道古代名题:这是一道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距今约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记录的一道古代趣题: 原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

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例4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一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内形成气旋风暴,由极强的破坏力,据气象观测,居沿海某城市A 的正南方向220千米的B 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 ,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

该台风中心现正以 图1-3-12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往C 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

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则成为受台风影响。

(如图1-3-12)(1)城市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1)如图1-3-23,由点A 作AD ⊥ BC,垂足为D因为AB=220, ∠B=300所以AD ≈140(千米),即A 点距台风中心的最近距离。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逆定理-第三课时》教案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逆定理-第三课时》教案
同理可证,矩形MLEB的面积= .
∵正方形ADEB的面积
=矩形ADLM的面积+矩形MLEB的面积
∴ ,即 .
(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证明)
以a、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ΔEAD≌RtΔCBE,
等等
【教师活动】
(1)出示问题
(2)检查并让学生展示通过互联网搜索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3)出示一些证明方法做为提示。
【学生活动】
(1)课前网上搜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自己尝试读懂它并与同学交流,自己证明试一试。对于自己理解了的方法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展示。
(3)关注并评价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
【媒体使用】
(2)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3)懂得互联网对人类的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
通过用其他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过程,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经验。
教学难点
用其他方法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能不能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了启发式教学、网上演示法及练习法。
板书设计
勾股定理其他的证明方法
课题
数学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屏幕
【赏析】
看自然,写方便,
展思路,显重点。
学生练习(活动二解题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网上搜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其他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勾股定理;
(2)初步掌握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第3课时)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勾股定理与之前几何知识的联系。
2.强调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布置以下作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解欲望。
3.通过勾股定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对勾股定理公式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定理中“勾”、“股”、“弦”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和运用勾股定理。
-对于一些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如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何运用勾股定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发现和掌握勾股定理。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形象展示勾股定理的原理和应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鼓励学生通过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直角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其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勾股定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1 勾股定理(第三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17.1 勾股定理(第三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17.1 勾股定理(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掌握使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问题•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使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教具:直角三角形剪纸、直尺、铅笔、橡皮、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习(5分钟)•进入课堂后,先与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引入新知(10分钟)•引入勾股定理的第三种形式:勾股定理可以用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示范一个求解直角三角形边长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案例演示(15分钟)•准备几个直角三角形剪纸模型,通过剪纸模型演示如何使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指导学生跟随演示一起操作,逐步掌握勾股定理的具体应用方法。

4. 讲解与练习(20分钟)•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其数学原理。

•通过典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勾股定理的运用。

5. 拓展应用(15分钟)•转化思维,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重点回顾勾股定理的核心内容和应用方法。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勾股定理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剪纸模型、演示、讲解与练习、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掌握程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巩固与拓展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的同时得到了实际运用的训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勾股定理的应用,并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三)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人学版的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为第三课时,课题为《拼图与勾股定理》。

在本章的前血几节课中,学生己经学习了勾股定理,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广泛使用,学习了利用割补法计算图形的血积来验证勾股定理。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初一学习过基木儿何图形的而积计算的一些方法,例如:割补法等,但运川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因此,可能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在先前的学习过程屮,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拼图、图案设计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七巧板,这些都为木节课的活动(拼图对勾股定理进行无字的证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题是学牛初步认识了“勾股定理”后,对勾股定理探究的加深与捉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课本上设计了丰富的拼图活动,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操作和思考,既经历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又能了解中外多种方法,开阔视野,感受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为此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勾股定理验证方法的分析和欣赏,理解数学知识Z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血积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
文化价值;
2.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为形的结合,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Z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与态度目标:
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1.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探究总结活动,让学牛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
困难的经丿力,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牛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综合运用己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而积等的认识。

2.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使学习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教学难点:
1.利用“五巧板”拼出不同图形进行验证勾股定理。

2.利川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准备:
剪刀、双面胶、换纸板、直尺(或三角板)、铅笔、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验证方法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环节验证过程的分析与欣赏
第三环节尝试拼图,验证定理
第四环节练习提升
第五环节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第六环节小结反思
第七环节课题拓展
第一环节验证方法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自主探究活动
具体的做法是:请各个学习小组从网络或书籍上,尽可能多地寻找和了解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并填写探究报告: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汇总》
方法种类及历史背景验证定理的具体过稈知识运用及思想方法
意图:勾股定理是儿何学中的明珠,充满魅力,千百年來,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鹫,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其至有国家总统。

同时勾股定理是世界上证法最多的定理,在这数白种证明方法屮,有的卜分粘彩,有的I-分简洁, 希望学牛能从这些证明方法中学习到一些重耍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鼓励同学们作为新时期的学习者,也能探索出自己的证明方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活动需注意的地方:上这节课前一个星期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活动:查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可上网查,也可查阅报刊、书籍).实行“小组合作制”,各小组中白己推荐--人担任“发言人”,一人担任“书记员”,在小组结朿后,由小组的“发言人”汇报本小组的结果,提前两三天由儿位学牛汇总(教师可适当指导)。

可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台”展示本组找到的证明方法,其他小组给予评价,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以卜-是学生搜集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1.赵爽证明
2.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证明
3.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证法
4.毕达哥拉斯
5.青朱出入图
6.在印度、在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出现的一种拼图证明
7.欧几里得证明
使学生在上这节课吋就对勾股定理历史背呆有全而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的
重要性,学习勾股定理是非常必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吋,这一•活动,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口豪感的好机会,可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时培养他们的口学能力、归类总结等
能力。

第二环节验证过程的分析与欣赏
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收集的验证方法进行归类整理:
第一种类型:以赵爽的“弦图”为代表,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 _ 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

分三种类型:第二种类型:以欧儿里得的证明方法为代表,运用欧氏儿何的基本定理进行证明
第三种类型:以刘徽的“青朱出入图”为代表,“无字证明”
意图:适当的归类整理有助于学牛提高对有关验证方法的认识,加深学牛的理解。

第三环节尝试拼图,验证定理
内容:五巧板的制作(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教师介绍“五巧板”的制作方法,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硕纸板制作“五巧板”。

•步骤:做一个Rt AABC,以斜边AB为边向内做正方形ABDE,并在正方形内画图,使DF丄BI,
CG=BC, HG丄AC,这样就把正方形ABDE分成五部分①②③④⑤。

沿这些线剪开,就得了一幅五巧板。

1.利用五巧板拼“青朱出入图”。

2.取两幅五巧板,将其中的一幅拼成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将另外一幅五巧板拼成两个边
长分別为a、b的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
3.川上面的两幅五巧板,还可拼出其它图形,你能验证勾股定理吗?
4.利用五巧板还能通过怎样拼图来验证勾股定理?
意图:通过前面的展示,学牛可能已经基本理解了所谓的“无字证明”,但没有通过亲身的体验, 可能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以认同,甚至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怀疑,为此利川五巧板拼图证明勾股定理,力图通过
学生的亲身实验进一步确认“无字证明”的验证方法。

活动注意事项: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学生活动时,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拼图的情况及利用自C的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情况,并对部分小组或学牛进行适当的指导。

最后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适当的小结与提升:以上的证明方法都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变化入手,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其中第一、三种类型还与拼图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环节练习提升
1•议一议:观察下图,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2+b2=c2
2.—个冇•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0cm,且两直角边长度比为3:4,求两直角边的长。

意图:在前面已经讨论了直角三介形三边满足的关系,那么锐角三介形或钝角三角形的三边
是否也满足这一关系呢?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可以得出:如果一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边
Q,吐不满足a2+b2=c\通过这个结论,学牛将对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进步的认识,并为后续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打下基础。

第五环节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1)勾股定理是联系数学中数与形的第一定理。

(2)勾股定理反映了自然界基本规律,有文明的宇宙“人”都应该认识它,因而勾股定理图被建议作为与
“外星人”联系的信号。

(3)勾股定理导致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

(4)勾股定理公式是第一个不定方程,为不定方程的解题程序树立了一个范式。

第六环节小结反思
学牛反思:我最大的收获;
我表现较好的方而;
我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还有哪些疑惑
意图:1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 •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牛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组织
引导学牛对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在知识能力、实践探究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
总结,教师再栽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概括。

第七环节课题拓展
(1)写数学日记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去探索勾股定理、去研究勾般定理,你又有什么新的发
现?
(2)习题:1.3
(3)尝试利用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板书设计
1、验证勾股定理的一些方法展示学生拼图作品展示台:
课题:拼图与勾股定理
2、利用“五巧板”拼图验证勾股定理
3、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反思
〈一〉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由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勇于验证等一系列白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得出定理,并运川定理进一步巩固提高,切实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理念。

对于拼图验证,学牛述没有接触过,所以,教学中,教师给予了学主适当的指导与鼓励,教师较好地充当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教会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课前查资料,培养了学牛的口学能力及归类总结能力;课上的探究培养了学牛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观察能力、猜想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但本节课拼图验证的方法以前学牛没接触过,稍嫌吃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牛的实验操作活动,提高其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