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文学概论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是文艺学(二级学科)的三个分
支(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
极其重要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
对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
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说:世界、作品、读者、作家。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
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文学活动论(区分了人的
生活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文学是人的精神生活活动。
文学是“人学”
,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都是人。
)、文学反映论(文学活动是人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艺术生产论(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只有书作为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
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意识形态: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意识形态源于社会存在,受
思维能力、环境、信息、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
)、艺术交往论。
5.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什么?(举例说明)
(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例如《便条》里的“那么甜”、“那么凉”别含深意。
(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
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例如《便条》建构了一个想象的人际关系状况。
(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然而,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尤其是把通常的非文学移位成新的文学,所以需要从历史和具体的角度去看待文学作品。
6.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
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7.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精神生产的产生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
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在: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2.精神生产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8.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
其特征:1.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
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也就是说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
9.文学创造发生阶段的三个环节:材料储备、艺术发现、
创作动机。
10.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
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
11.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
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是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阶段。
12.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
特征: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其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13.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
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写刘姥姥。
14.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
会生活内涵的认识和感悟。
1.内蕴的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是一种主体性的诠释,是一种对生活内蕴的揭示。
例如卡夫卡《变形记》中,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怪诞,却是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和发现。
2.假定的真实: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
例如《西游记》里的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等(幻想的非现实形象)的结合,融会成一个荒诞不经的情境世界。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意性。
1.主观的真实: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
例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地就是主观化的日落景象。
2.诗艺性: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一种假定的真实,能够使作者的价值取向得到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例如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人不是为了说明人比黄花瘦,而是为了体现其真实的愁思。
15.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
客观现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16.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
学
17.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
18.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特征:1.情景交融: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虚静是实景的升华;3.韵味无穷: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分类:1.有我之境: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2.无我之境: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举例说明P218-222
19.故事、情节、事件会区分: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
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情节是按照
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故事是有行动中的人
物、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具体明确的场景等因素的组
合。
20.故事时间和文本事件会区分: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
然时间状态;文本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
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21.文学抒情的概念?
1.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
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偏于表现情感,叙事偏于讲
故事。
2.与现实的关系: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
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特殊反映方式。
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主观性、评价性。
3.与宣泄的不同: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
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
22.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2.文学风格与文化: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魏晋风度:汉末魏晋
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确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意大利语的柔和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
在我看来,词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
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
喻和明喻甚于一切。
法国人则具有明彻、严密和优雅的风格。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2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文学消费文学接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精神文化属性
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
活动
综合的多视角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
理这一独特视角24.期待视野:姚斯提出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
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
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
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简称期待视野。
25.隐含读者:伊瑟尔提出是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
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
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
现的读者。
26.第二文本:文学作品经由阅读后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
存在,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
文本”而存在。
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总是“第一文
本”的种种异变。
27.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最高境界)、余味。
28.共鸣: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
读文学作品时,读者被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
人物的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9.净化:其一,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
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其二,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憾,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30.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
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