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往需要、归属需要是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个人交 往要获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团体的接纳,就必须学 习和遵循道德规范。 (三)个人原有的信念
品德学习也需要已有的信念为基础。已有信念与个人 过去生活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历、替代经验、社会评价的一致性等有关。
1.3 外部环境条件
(一)社会道德环境 社会道德环境、社会风气、日常生活中发生
应注意: 1、将抽象道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 2、在列举道德实例时要运用变式,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道德观念的实质; 3、通过提供榜样,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水平; 4、运用强化手段促进道德认识的发展; 5、运用假想的,或真实的道德两难情境,或组织学
生针对社会上发生的道德事件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道德 推理水平。
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品 德的形成
一、1.品德形成的实质
1.1 人类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即品德
形成的过程,亦即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其实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道德舆论的 影响下,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 形成个人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
Your company slogan
(三)移情训练程序
1、移情: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别人 的情感。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及日常交谈等形式,使幼儿理 解、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 、情感会产生习惯性的理解和分享。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可形成幼儿早 期社会性行为的动机基础。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分享他人的情 绪情感并表现进一步的关爱行为,需要有目的的教育过程。2、移情训练的 主要途径有讲故事、编故事、情境表演等。
三层次的特点
二、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1.1 影响个人品德发展的一般条件
认知能力
影
响 个
主观条件 交往的需要与合作经验
人
品
德
已有信念等
发
展
的
一
般 条 件
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反馈与强化
1.2 内部主观条件
( 一)一般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逻辑推理能力是其道德判断
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从单方面服从权威的他律道德转向 双方互相尊重的自律道德,与其思维的去中心化能力发展 有关。 (二)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
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道 德信念的特点是其原则性、动力性、坚定性和情绪色 彩。
1.3 道德认识转化教成育者道的德言信行念一有致赖于很多条件
件条
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 合的道德经验
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获得社会反馈
四、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一)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从形式上分为三类: 1.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2.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与道德理论相联 系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可以采取按以下措施丰富道德情感: 1.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付诸行动,从事道德实践。 3.利用优秀文艺作品,包括故事、小说、影视作品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4.引导学生对道德情境做出正确的评价。 5.重视教师的情绪感化作用。 6.开展移情训练,增强道德敏感性。
三、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
1.1 道德认识的形成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
价的发展。道德认识就其内容来说,包括对道德规范的内 容和执行道德规范意义两方面的认识。道德评价的定义是 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行为作出善恶、 是非判断的过程。品德形成的关键就是道德需要的形成。
1.2 为了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德育过程中
3、使用移情训练法首先要依据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需要,选择能够符合幼 儿年龄与认识发展需要的情绪、情感。其次,移情发生建立在情绪识别与 命名上。老师要从情绪辨别与情绪命名入手进行教育。第三,移情发生还 得利用幼儿的自我中心,通过情感换位,让幼儿以自己的情绪去理解他人 情绪,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第四,移情训练中选择 移情对象应变换身份、性别,以利于训练幼儿对各种不同的人物移情,扩 大移情对象,使幼儿形成泛化的不受移情对象与自己关系影响的移情。第 五,移情训练法应与情境演示法、行为练习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 各种形式、方法相辅相成而使移情训练达到最佳效果。第六,移情训练不 能只停留在对情绪的理解和分享上,还应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的教育,引 导幼儿用自己良好的社会行为去关心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移情能 力和对待移情训练的态度能影响幼儿的移情效果。因此,教师使用移情训 练法时自己也得投入真情。
的道德实践以及舆论对它的评价,都对个体品德形成 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榜样示范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一、取决于榜 样及其示范行为的特点;二是榜样行为的后果,即示 范行为是否受到奖励、是否受到集体或全社会的推崇。
(二)强化与惩罚 班杜拉谈到社会行为的直接强化、替代强化
和自我强化。无论是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强化 与惩罚都会对人的社会规范学习及其行为表现产生影 响。
(四)移情训练
李辽(1990)曾通过“移情训练系列法”来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 果。移情训练系列法包括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和作品评价四个子方法。 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指示唤醒被试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 验,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结。情感换位则是提供一些假定的 社会情境,要求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假设情境举例如下:
1.如果你或你的亲人是残疾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许多不便,有人因此而取 笑,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残疾人?
2.岁月的流逝会使黑发少年变成白发老翁。如果你是一个行动迟缓、无人照顾的老 人,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老人?
3.如果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甚至不幸,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 对待别人的挫折、不幸?
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被试更易于把过去的情绪体验 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使自己置身其中,加强对情境中 他人状态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
作品深化则是对上述活动的引申,让被试以书面言语记录 自己的真情实感,将被试引向更高的社会认知层次,使他 们不再拘泥于具体情境,而是掌握抽象的普遍性的做人规 范。例如,一些被试在作品中写道:“人应当有同情心, 有人情味。”“要是人与人之间能将心比心,人们相处会 更好,矛盾会更少,世界就会充满更多的和平与幸福。”
品德学习也需要已有的信念为基础。已有信念与个人 过去生活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历、替代经验、社会评价的一致性等有关。
1.3 外部环境条件
(一)社会道德环境 社会道德环境、社会风气、日常生活中发生
应注意: 1、将抽象道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 2、在列举道德实例时要运用变式,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道德观念的实质; 3、通过提供榜样,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水平; 4、运用强化手段促进道德认识的发展; 5、运用假想的,或真实的道德两难情境,或组织学
生针对社会上发生的道德事件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道德 推理水平。
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品 德的形成
一、1.品德形成的实质
1.1 人类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即品德
形成的过程,亦即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其实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道德舆论的 影响下,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 形成个人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
Your company slogan
(三)移情训练程序
1、移情: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别人 的情感。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及日常交谈等形式,使幼儿理 解、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 、情感会产生习惯性的理解和分享。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可形成幼儿早 期社会性行为的动机基础。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分享他人的情 绪情感并表现进一步的关爱行为,需要有目的的教育过程。2、移情训练的 主要途径有讲故事、编故事、情境表演等。
三层次的特点
二、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1.1 影响个人品德发展的一般条件
认知能力
影
响 个
主观条件 交往的需要与合作经验
人
品
德
已有信念等
发
展
的
一
般 条 件
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反馈与强化
1.2 内部主观条件
( 一)一般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逻辑推理能力是其道德判断
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从单方面服从权威的他律道德转向 双方互相尊重的自律道德,与其思维的去中心化能力发展 有关。 (二)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
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道 德信念的特点是其原则性、动力性、坚定性和情绪色 彩。
1.3 道德认识转化教成育者道的德言信行念一有致赖于很多条件
件条
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 合的道德经验
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获得社会反馈
四、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一)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从形式上分为三类: 1.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2.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与道德理论相联 系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可以采取按以下措施丰富道德情感: 1.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付诸行动,从事道德实践。 3.利用优秀文艺作品,包括故事、小说、影视作品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4.引导学生对道德情境做出正确的评价。 5.重视教师的情绪感化作用。 6.开展移情训练,增强道德敏感性。
三、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
1.1 道德认识的形成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
价的发展。道德认识就其内容来说,包括对道德规范的内 容和执行道德规范意义两方面的认识。道德评价的定义是 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行为作出善恶、 是非判断的过程。品德形成的关键就是道德需要的形成。
1.2 为了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德育过程中
3、使用移情训练法首先要依据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需要,选择能够符合幼 儿年龄与认识发展需要的情绪、情感。其次,移情发生建立在情绪识别与 命名上。老师要从情绪辨别与情绪命名入手进行教育。第三,移情发生还 得利用幼儿的自我中心,通过情感换位,让幼儿以自己的情绪去理解他人 情绪,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第四,移情训练中选择 移情对象应变换身份、性别,以利于训练幼儿对各种不同的人物移情,扩 大移情对象,使幼儿形成泛化的不受移情对象与自己关系影响的移情。第 五,移情训练法应与情境演示法、行为练习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 各种形式、方法相辅相成而使移情训练达到最佳效果。第六,移情训练不 能只停留在对情绪的理解和分享上,还应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的教育,引 导幼儿用自己良好的社会行为去关心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移情能 力和对待移情训练的态度能影响幼儿的移情效果。因此,教师使用移情训 练法时自己也得投入真情。
的道德实践以及舆论对它的评价,都对个体品德形成 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榜样示范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一、取决于榜 样及其示范行为的特点;二是榜样行为的后果,即示 范行为是否受到奖励、是否受到集体或全社会的推崇。
(二)强化与惩罚 班杜拉谈到社会行为的直接强化、替代强化
和自我强化。无论是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强化 与惩罚都会对人的社会规范学习及其行为表现产生影 响。
(四)移情训练
李辽(1990)曾通过“移情训练系列法”来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 果。移情训练系列法包括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和作品评价四个子方法。 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指示唤醒被试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 验,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结。情感换位则是提供一些假定的 社会情境,要求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假设情境举例如下:
1.如果你或你的亲人是残疾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许多不便,有人因此而取 笑,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残疾人?
2.岁月的流逝会使黑发少年变成白发老翁。如果你是一个行动迟缓、无人照顾的老 人,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老人?
3.如果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甚至不幸,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 对待别人的挫折、不幸?
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被试更易于把过去的情绪体验 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使自己置身其中,加强对情境中 他人状态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
作品深化则是对上述活动的引申,让被试以书面言语记录 自己的真情实感,将被试引向更高的社会认知层次,使他 们不再拘泥于具体情境,而是掌握抽象的普遍性的做人规 范。例如,一些被试在作品中写道:“人应当有同情心, 有人情味。”“要是人与人之间能将心比心,人们相处会 更好,矛盾会更少,世界就会充满更多的和平与幸福。”